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
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本手卫生管理制度旨在有效防止疾病传播、保障员工和客户的健康,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以及临时工,以及与该工作环境相关的其他人员。
三、手卫生要求1. 员工在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彻底洗手,特别是接触到可能污染的物质后,如上厕所、打喷嚏或咳嗽、接触生食等。
2. 员工在工作期间,如果手污染或感觉脏了,应立即停止工作,前往洗手间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3.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正确的洗手程序,包括用流动水和肥皂从前臂到手腕的方向进行湿润、搓揉和冲洗手部,至少持续20秒。
4. 在无法得到洗手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合适的酒精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5. 员工必须保持指甲的整洁,不得留长或涂抹带有花纹的指甲油,以便清洁和消毒手部更加有效。
6. 所有员工在工作期间,必须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特别是鼻子、眼睛和嘴巴,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四、手卫生设施和用品1. 所有工作场所必须提供足够的洗手间和洗手设施,以满足员工的需求。
2. 洗手间必须保持清洁,设施必须正常工作,如自来水和洗手液配给器。
3. 洗手间必须提供足够的洗手液、肥皂、纸巾、卫生棉和垃圾桶。
4. 酒精消毒剂应在工作区域的易于接触到的位置提供,以方便员工使用。
五、培训和宣传1. 所有员工在入职前,必须接受手卫生培训,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
2. 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手卫生的重要性、酒精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3. 公司应在醒目的位置张贴宣传海报,提醒员工正确洗手和手卫生的重要性。
六、监督和纠正措施1. 所有员工必须自觉按照本手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并向上级主管汇报个人手卫生的情况。
2. 如果发现员工违反本制度的规定,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3. 上级主管应定期检查员工的手卫生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
七、持续改进1. 公司应定期组织手卫生管理制度的评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产房医院感染已逐渐成为威胁妊娠妇女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安全,产房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本文将从感染源控制、个人防护、环境清洁、手卫生和消毒等方面探讨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举措。
1. 感染源控制首先,对于携带各类病原体的孕产妇,应进行及时的识别和筛查,确保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对于孕期出现感染风险的妇女,在医疗服务中应采取特殊的预防性措施,比如提供合适的抗生素预防。
对于新生儿,要加强对娩出道各种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操作,确保其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2. 个人防护有关人员在产房医院中的工作,需要使用正确规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安全的环境。
同时,产房医院还应向相关人员提供相关知识和培训,使他们能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 环境清洁产房的环境清洁是保障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安全的关键措施。
产房的清洁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环境无菌。
对于常用的用品和设备,如产床、手术台、监护仪等,更是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手卫生手是最常接触感染源的部位,因此,产房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培训,规范手卫生操作。
每位医护人员在进入产房前都要进行手卫生,并在合适的时机,如接触污染物后、进食前等进行手卫生,以减少细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5. 消毒消毒是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产房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设备和用品,这些物品的消毒非常重要。
产房医院应制定相应的消毒操作规程,对各类设备和用品进行分类消毒,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举措,产房医院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保障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安全。
但是,要实施这些措施并不容易,需要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全体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落实,将为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车间手消毒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保障车间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加强手部卫生管理,规范手消毒操作流程,特制定本手消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车间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清洁人员等。
三、手消毒要求1. 手消毒时间点:(1)进入车间工作前进行手消毒;(2)接触垃圾、原料、成品等污染物品后进行手消毒;(3)如使用手套接触食品时,需定时更换手套或进行手消毒;(4)进食前、上厕所后等个人生活行为后进行手消毒。
2. 手消毒方法:(1)使用75%酒精洗手液进行手消毒;(2)将适量酒精洗手液涂抹于双手掌心,搓揉至少20秒,保证手心、指缝、指甲等部位彻底擦拭干净;(3)如双手有伤口,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可选择含氯消毒液。
3. 手消毒频率:(1)根据工作需要,定时进行手消毒;(2)如双手干净,不接触污染物品,也应每2-3小时进行一次手消毒。
四、手消毒操作规范1. 准备酒精洗手液,摆放于指定位置,方便工作人员随时使用。
2. 手消毒前,应将手表、手饰等异物取下,确保手部表面干净。
3. 手消毒时,应按照正确的揉搓手法,搓揉双手至少20秒,擦拭干净。
4. 每位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手消毒要求,确保每一次手消毒都做到位。
1. 安装洗手液台或固定洗手器,方便工作人员定时进行手消毒。
2. 定期更换酒精洗手液,保证洗手液的有效性。
3. 定期清洁手消毒设施,保持设施的干净整洁。
4. 如发现手消毒设施损坏或没有酒精洗手液,请及时通知维修部门或负责人员进行处理。
六、责任制度1. 车间主管负责监督并执行手消毒管理制度,及时纠正违反规定的行为。
2. 每位工作人员都有义务遵守手消毒要求,并保证每次手消毒都做到位。
3. 如有违反手消毒管理制度的情况发生,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七、附则1. 若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手消毒管理制度,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2. 手消毒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如有疑问或建议,请及时向车间主管或负责人员提出,以便及时处理。
产房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
产房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母婴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分娩室工作质量,制定本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医院产房隔离分娩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工作内容1. 严格划分隔离区域:隔离分娩室应设立独立的空间,设置明显的标识,与其他区域有效隔离。
2. 患者管理:(1)接收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分娩,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对传染病患者分娩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
(3)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3. 工作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分娩室,应穿戴专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2)工作人员应接受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工作人员如有健康状况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遵循相关规定。
4. 环境管理:(1)保持隔离分娩室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感染风险。
(3)设置专门的传染病患者分娩床位,标识清晰。
5. 医疗设备管理:(1)传染病患者使用的医疗设备,应专用或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2)分娩器械、物品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确保使用安全。
四、工作流程1. 接收患者:当接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时,立即启动隔离分娩预案。
2. 准备隔离分娩室:安排患者进入隔离分娩室,摆放好相关设备、物品。
3. 分娩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4. 分娩后,对患者及分娩场所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5. 患者转归:根据患者病情及传染病防控相关规定,做好患者转归工作。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对隔离分娩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2.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本制度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七、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为规范医院的手卫生设施和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方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依据《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和相关法规的要求,特订立本制度。
1.手卫生设施(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1)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骨髓移植病区、器官移植病区、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内镜中心等重点科室和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2)盛放洗手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洗手液容器应至少每周清洁与消毒;洗手液发生浑浊或变色时等变质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如使用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
3)应配备一次性干手纸巾。
4)手消毒剂宜使用一次性包装:应在治疗室和处理室操作台面、治疗车、隔离患者床单位或病室门口、普通诊室、普通住院病室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感染高风险部门宜在病区人员出/入口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5)洗手池旁应配备手卫生流程图。
(2)外科手消毒设施1)应配置专用洗手池。
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相近,水池大小、高度适合,能防止冲洗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
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洗手池及水龙头应依据手术间的数量合理设置,每2~4间手术间应独立设置1个洗手池,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3)洗手液应为一次性使用的包装。
4)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
5)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
如配备手刷,手刷的刷毛应柔嫩。
6)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
7)手消毒剂应采用一次性包装。
8)应配备干手用品,手消毒后应使用经灭菌的布巾,一人一用;重复使用的布巾,用后应清洗、灭菌并清洁保管;盛装布巾的包装物可为一次性使用,如使用可复用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包装开启后使用不应超出24h9)应配备计时装置、手卫生流程图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征1)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①接触患者前。
产房个人防护工作制度
产房个人防护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产妇、新生儿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
以下是产房个人防护工作制度的内容:一、人员培训1. 对产房医护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国家及医院的相关规定,确保医护人员掌握个人防护操作规程。
3. 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必须接受个人防护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产房工作。
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1. 医护人员在进入产房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等。
2. 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顺序应遵循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原则。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时,要确保严密,避免皮肤暴露。
4. 使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三、手卫生1. 医护人员在进入产房前、接触患者后、摘除个人防护装备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手卫生应使用肥皂和水进行,至少持续30秒。
3. Alternatively,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消毒剂量应满足要求。
4. 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手部污染,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四、无菌操作1. 医护人员在进行产房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 器械、敷料等物品应严格消毒灭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 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污染物品接触皮肤、黏膜等。
4. 产房内的空气、地面、设备等应定期进行消毒。
五、患者管理1. 产妇在入院时,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感染性疾病。
2. 产妇的家属及其他陪护人员应遵守产房的各项规定,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防护。
3.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4.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理,预防感染。
六、防护用品的储备与管理1. 医院应保证产房防护用品的充足供应,包括个人防护装备、消毒剂、无菌物品等。
2. 防护用品的储备量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3. 防护用品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防止过期、损坏等问题。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手卫生,降低手媒介传播医院感染风险。
2.范围适用于医院员工、医学学员、外包人员、患者/家属、志愿者、来访者等。
(IPSG.5,ME2)3.定义3.1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2 洗手: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3.3 卫生手消毒: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4 外科手消毒:手术、操作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免冲洗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3.5 手消毒剂:3.5.1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5.2 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要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4.权责4.1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度的审核、监督实施。
4.2医院感控科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及制度的培训与督查。
4.3 各部门负责人监督制度落实。
4.4手术室、产房、人流室、介入导管室等需要实施外科手消毒。
5.内容5.1手卫生设施(IPSG.5,ME2)5.1.1应在医疗区域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不易积水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
水池下的柜体内不应放置物品。
5.1.2洗手设施应配置洗手液、擦手纸、垃圾桶,医疗区域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5.1.3应配备洗手流程说明图。
5.1.4无法安装流动水洗手设置的医疗区域,应放置快速手消毒剂。
5.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IPSG.5,ME3)5.2.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5.2.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2.3 酒精性速干手消毒剂对于下列病原体无效:艰难梭菌、阿米巴原虫、甲肝病毒、肠病毒、轮状病毒。
对于上述病原体,请使用抗菌洗手液进行湿洗手。
5.3根据 WHO 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时机:“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有血、体液暴露风险的操作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
产房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产房感染是围产期医院感染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类型。
为了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本院特制定了产房感染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产房感染管理,确保干净、安全的医疗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产科护理服务。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院产房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三、感染控制原则1. 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范,包括洗手消毒、佩戴手套和正确使用洗手液等。
2. 保持产房环境整洁,及时清洁和消毒。
3. 确保医疗设备、器械和药品的可靠消毒或灭菌。
4. 防止感染源的交叉传播,特别是对于具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
5. 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统计,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四、感染预防措施1. 员工培训:所有产房医务人员都要接受相关感染控制培训,掌握正确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感染监测:建立转染记录表,定期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如体温、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3. 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与灭菌:依据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对产房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日常清洁和定期消毒或灭菌。
4. 产房环境清洁:保持产房环境整洁,定期清洗地面、墙壁和家具,并进行有效的消毒措施。
5. 感染源控制:对于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患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限制其活动范围,并配备优质的个人防护设备。
6. 手卫生操作:所有产房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流程,包括洗手消毒、佩戴手套和正确使用洗手液等。
7. 患者家属教育:为患者家属提供感染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进行卫生防护。
五、感染事件处理1. 发现感染事件后,立即向院感防控科报告,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对受影响区域进行清洁消毒、隔离患者、调查原因等。
2. 加强感染事件的监测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包括感染发生率、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估。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实施(2篇)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实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以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2.对医院职工开展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3.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
i类和ii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2)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
iii类区域包括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3)iv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
iv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
4.手卫生方法。
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
在频繁接触病人的诊疗过程中,当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当接触传染病人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5.洗手后应使用一次性干手纸或无菌巾擦手,一用一消毒。
6.每季、每月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重点部门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怀疑流行或爆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____年____月修订98手卫生管理制度及实施(2)一、目的和范围手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遵守正确的手卫生规范,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员工的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包括办公人员、生产工人及相关从业人员。
二、基本要求1. 员工在工作场所应常保持干净的手部卫生,尤其在接触食品、器具、药品、器械等前后。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
第三条手卫生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实用、经济的原则,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技能,确保手卫生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手卫生设施与用品第四条全院应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保证医务人员能随时进行手卫生操作。
第五条洗手设施应具备以下要求:(一)全院应提供充足的流动水洗手机材,保证水质清洁。
(二)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感染高风险科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三)洗手池应设计合理,无死角,保持清洁,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
(四)洗手液应选用合格产品,定期检查和更换。
第六条干手用品应选用合格产品,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如使用毛巾,应一人一用,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三章手卫生操作规范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在以下情况下进行洗手:(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
(三)穿脱隔离衣前后,处理污染物前后。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在以下情况下进行卫生手消毒:(一)手部没有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手部有血液或其他液体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流动水进行洗手。
第九条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时,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在操作前,应去除手部饰物,如戒指、手链等。
(二)使用合格的外科手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三)外科手消毒后,应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第四章手卫生监测与培训第十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评估手卫生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十一条医院应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技能。
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
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1.确保手卫生设施设备便捷、安全、有效。
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感应式水龙头、抗菌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与外科手消毒剂、干手纸、手卫生示图等。
2.一次性医用干手纸、手清洁剂与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有效期内使用。
3.严格遵循手卫生基本原则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在下列情况下,可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污染部位时;接触患者的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4.有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5.进行助产时、连台助产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进行外科手消毒。
6.强化培训与督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操作正确率及依从性。
7.每季度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监测,并进行相应的致病微生物监测。
达标要求:卫生手消毒≦10cfu/cm2,外科手消毒≦5cfu/cm2。
8.科室监控小组应严格科内自查与质量反馈,记录体现持续改进效果。
2。
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1、产房设昼夜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离岗位.工作人员进产房前应更换手术衣裤、拖鞋、带好口罩、帽子,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产妇进产房后应专人陪护,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以防发生意外.3、工作人员态度要严肃认真,对产妇应体贴、关怀,不能任意谈笑,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接产时,台下配班人员不得擅离产房,应与助产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的各种药品、敷料和器械。
准确记录胎儿、胎盘娩出时间。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
5、产房每日要全面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8℃,湿度50%-60%.每季度做空气细菌培养,报告单留存备查.6、保证无菌物品无过期,由专人负责,产房应备有必需的急救药品、器材、各种器械,物品定位放置、定量保管、陈设规范,各种消毒物品随时检查,按失效期顺序存放,消耗的药品及时整理、消毒及补充,急救器材定期维修、保养。
7、产房内一切物品不能随意带出,借物应严格遵守借物手续。
8、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和早吸吮,产后1小时内开奶。
9、胎儿娩出后,抱给产妇辨认性别,用统一规格的新生儿记录单印脚印和产妇手拇指印,存入病案保存作鉴别。
新生儿左手腕部应佩带统一制作的标志,并记录性别、母亲的姓名。
并由巡回助产士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
10、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宫缩、宫底高度、出血量、血压等情况,产后观做好床边交接班.11、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娩后及时消毒处理。
新生儿查对制度1、新生儿娩出后巡回助产士立即告知产妇新生儿出生时间与性别,核对母亲手圈信息并写上新生儿出生时间与性别.2、接生者处理脐带后,显示婴儿臀部,使产妇认清性别。
3、巡回助产士给新生儿磅体重、量身长,取手圈写上床号、母亲姓名、性别后,立即系于新生儿左腕与左踝部(男婴用蓝色手圈、女孩用红色手圈),取胸牌填写各项信息后系于新生儿被子外(注意:母亲床号姓名与产妇核对、新生儿性别与接产者核对)4、新生儿早接触、早开奶后,包好被子放置与产妇靠近的婴儿复苏台上.5、送至病房前,巡回助产士再次核对手圈、母亲姓名、性别、新生儿分娩记录单.6、新生儿随产妇送至病房后,由病房护士接收新生儿,并按照新生儿记录单所注各项,与巡回助产士核对手圈、胸牌信息,然后安置于新生儿床上。
产房卫生消毒管理办法
产房卫生消毒管理办法产房是迎接新生命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确保产房环境的清洁、安全,特制定以下产房卫生消毒管理办法。
一、人员管理1、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工作鞋,戴帽子、口罩。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产妇前后、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手部有伤口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产房工作。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1、每日对产房的地面、墙壁、门窗等进行清洁,使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2、产房内的物品表面,如产床、婴儿床、器械台、桌椅等,每日至少清洁消毒两次,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3、每台分娩结束后,应立即对产床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更换床上用品。
4、定期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包括天花板、空调滤网等。
三、医疗器械与用品的消毒1、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产钳等,使用后应先进行初步清洗,然后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2、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用品,使用后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3、产妇使用的被褥、衣物等应一人一换,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4、婴儿使用的毛巾、衣物等应单独清洗消毒。
四、空气消毒1、产房应保持通风良好,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2、安装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按照设备要求进行消毒。
3、每台分娩结束后,可进行空气消毒 30 分钟。
五、产妇管理1、产妇进入产房前应更换清洁的病员服,进行会阴清洁消毒。
2、产妇分娩过程中产生的血液、羊水等污染物应及时清理,并进行消毒处理。
六、新生儿管理1、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眼部、口腔、皮肤等的清洁护理。
2、新生儿使用的浴巾、毛巾等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七、医疗废物处理1、产房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专用的医疗废物容器内。
2、锐器应放入锐器盒内,防止刺伤工作人员。
3、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及时转运,交由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产科产房的管理制度
产科产房的管理制度
1、产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戴产房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
3、严格手卫生规范,接触产妇前、后要洗手(有污染时要行手消),接产和手术助产按常规刷手和手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准确绘制产程图,严格遵守各产程处理常规和技术规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立即处理。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助产人员做到床头交接,对胎心、产程进展及有高危因素认真进行检查,并做详细记录和签字。
6、产房所有的用品、药品和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更换和完善。
7、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处理脐带、apgar评分、
先抱给产妇确认性别后交台下处理:称体重、量身长及完成其他体检,盖脚印(男左女右)在新生儿病历本上,在新生儿手腕带上写上父母亲姓名、出生时间、新生儿性别、体重,被牌上标明同样的内容系于包被外面。
8、严格执行母乳喂养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工作制度。
9、产妇分娩后按规范做好各种记录及护理工作,在产房观察2小时如无异常护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及签名。
10、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对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所有的用品应单独放置并注明呈阳体征,待供应室人员下收处理。
物体表面及地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做好产房终末消毒处理
11、每天按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和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月定时进行空气培养,培养符合要求。
产房手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产房全体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
三、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产房是新生儿和产妇的聚集地,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
因此,加强产房手卫生管理至关重要。
四、手卫生要求1. 进入产房前,医护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 手卫生分为洗手和手消毒两种:(1)洗手:使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洗双手,时间不少于30秒。
(2)手消毒:在接触产妇、新生儿及医疗设备前,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手消毒。
3. 手卫生操作流程:(1)进入产房前,先进行手消毒;(2)接触产妇、新生儿及医疗设备后,及时进行手消毒;(3)如手部有破损,需戴双层手套,并定期更换;(4)操作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口鼻等部位。
4. 手卫生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2)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规范培训,确保其掌握手卫生技能。
五、监督与考核1. 产房设立手卫生监督员,负责监督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手卫生知识、操作规范等;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再培训,直至合格;4. 将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违反手卫生制度、造成医院感染事故的医护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产房负责人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加强产房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手卫生规范在顺产过程的实施及改进措施
手卫生规范在顺产过程的实施及改进措施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爆发的重要因素,各种诊疗、护理、接生均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双手,在产房手卫生的执行更为关键,通过解读《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院科两级多措并举,形成长效机制,总结出我院手卫生规范在顺产过程的实施经验。
一、建章立制科室制定优化手卫生工作制度,建立以护士长、感控护土为感控小组,各司其职,定期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不断分析、总结,使医护人员对标准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经过科室全员分析讨论根据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制定出产房标准执行手卫生的指征。
第一产程(规律官缩到宮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接待产妇入产房,测量生命体征,持续胎心监测,根据产程进展情况増加宫口检查次数,在执行各项医疗操作及生活护理所有操作前后均需手卫生消毒)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约需数分钟,持续胎心监护、吸氧、心电监护,根据产程进展情况增加阴道检査次数,执行各项医疗操作及生活护理所有操作前后均需手卫生消毒,上台接生前严格执行外科洗手并手消毒) 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娩出、新生儿娩出后协助母婴皮肤接触、常规断脐协助胎盘娩出,接生后外科洗手并手卫生消毒) 第四产程(产后2小时,为新生儿实施基础保健、15分钟按压子宫观察出血及生活护理、送产妇新生儿安返病区,所有操作前后均需手卫生消毒)。
二、持续改进当然,标准执行过程中也遇到过困难——接触两位患者之间只是更换手套,错误的认为手套是有保护屏障的,熟不知单层手套的穿透性高达12%。
由于我们科室工作忙所以大家洗手速度特别快,“啪啪”几下就结東了,洗完直接在工作服上进行擦拭,工作服是首选,甩手是第二,还有科室内都是女同志,冬天没有热水,所以大家都不喜欢洗手,虽然都知道手卫生的重要性,但执行起来确实很困难,往往简单重复的事情反而难以坚持,归根结底还是大家思想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端正。
根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间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优化相关制度,通过多样化培训加强质控考核,并将考核情况纳入绩效。
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
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产房是一个重要的医疗环境,为了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健康,产房工作人员的手卫生制度至关重要。
手卫生制度包括手洗和手消毒两个方面。
以下是如何执行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的详细介绍。
首先,手洗是手卫生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产房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洗手方法进行手洗,以彻底清洁双手。
手洗的步骤包括:首先,用流动的水将双手湿润;其次,涂抹足够的肥皂,并搓揉双手至少20秒钟;然后,用流动的水充分冲洗双手,确保肥皂完全洗净;最后,用一次性纸巾或烘手机将双手擦干。
在特殊情况下,产房工作人员应在每次与不同产妇接触之前和之后进行手洗。
除了手洗,手消毒也是手卫生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手消毒可以在无法使用水和肥皂的情况下实施,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或在进行需要无菌操作的场合。
手消毒的步骤包括:首先,使用足够量的手消毒剂,涂抹于双手的所有表面;然后,按照手消毒剂的说明进行手部摩擦,确保所有表面都覆盖到,并持续摩擦至少20秒钟;最后,等待手消毒剂充分干燥,不要用纸巾擦拭,以免污染双手。
在执行手卫生制度时,产房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原则:1.所有产房工作人员都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并在开始工作前进行一次性的人员健康检查。
2.手洗和手消毒设备应放置在方便使用的位置,并经常检查和更换。
3.在特殊情况下,如脏污的工作后或接触有可能带来传染的物品/环境后,产房工作人员应立即进行手洗或手消毒。
4.产房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修剪指甲,确保双手的清洁度。
5.产房工作人员不得戴长指甲,不得佩戴大型首饰,以免影响手卫生。
6.产房工作人员应遵守穿着干净工作服的规定,并随时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与整洁。
7.产房工作人员应遵循“进门洗手,出门洗手”的原则,进入产房前和离开产房时都要进行手洗或手消毒。
总之,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是确保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关键环节。
只有做到每位产房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手洗和手消毒的规程,才能保证产房环境的洁净和消毒的完整性。
产房卫生隔离规范
产房卫生隔离规范前言产房卫生隔离是确保母婴健康和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产房卫生隔离工作,保障产妇和婴儿的安全。
1. 产房卫生隔离原则1.1 防止交叉感染: 在产房内设立卫生隔离区域,防止病原体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1.2 接触控制: 减少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婴儿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1.3 感染控制: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并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
2. 产房卫生隔离措施2.1 医护人员穿戴: 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帽子、手套、隔离服等,以减少污染源。
2.2 清洁消毒: 定期对产房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过每个产妇使用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
2.3 空气流通: 产房内应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湿度适宜。
2.4 物品单独使用: 产房内的设备和用品应单独使用,不得交叉污染,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5 医护人员培训: 产房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卫生隔离工作的要求,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 产妇陪护人员指引3.1 准入管理: 对产房陪护人员进行入场登记和筛查,确保他们符合入场条件。
3.2 个人卫生: 产妇陪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3.3 接触限制: 陪护人员在产房内应尽量减少与其他患者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4 遵守规定: 陪护人员应遵守医院的规定和指引,配合产房卫生隔离工作。
4. 监测和评估4.1 监测要求: 医院应建立健康管理和监测机制,定期对产房卫生隔离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
4.2 风险评估: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改进卫生隔离工作措施。
4.3 绩效评估: 对产房卫生隔离工作的绩效进行评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结论产房卫生隔离是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各医院应根据本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产房卫生隔离方案,并监测和评估工作效果,持续改进卫生隔离工作措施,确保产妇和婴儿的健康与安全。
三甲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三甲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志明确,有实际屏
障。
二、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更衣、换鞋,患呼吸道感染、
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产房工作。
三、产房应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有产妇时随时消
毒。
四、接送患者车辆应用交换车。
平车、待产床、产床上铺防水床单,每个患者使
用后用 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产垫、无菌单、被服一人一换。
待产床及产床每个患者使用后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床栏等表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可用 1000-2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
五、严格无菌操作,接生前时进行外科手消毒,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
六、产前患者进行 HBV、HCV、HIV 检查,设隔离待产床和隔离产床,传染患者
的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并做好标识。
待产床、产床及房间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分类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无菌包上注明科室、名称、
消毒日期、有效期。
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有无过期物品。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八、保持工作拖鞋清洁,每日清洗一次,平时随脏随洗。
九、待产室和分娩室等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分开
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每季度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效果监测,必要时加大监
测数量,留存监测资料。
十一、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手卫生管理制度(洁芙柔)
题目:手卫生管理制度编号:IC-01-008页码:6-1附件:颁布者:首次颁发日期:2017-2-28修改日期:上次回顾日期:下次回顾日期:批准人:邱家达1目的1.1洗手、卫生手消毒:清除手污染的微生物,减少其传播,是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1.2外科洗手:清除手上所有暂住菌;降低常住菌至最低程度而达到近无菌状态的要求;维持较长的抑菌作用;防止细菌从工作人员手转移至病人手术部位。
2标准2.1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2.2手卫生设施2.2.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2.2.1.1医疗区域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包括流动水、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池、洗手液、擦手纸或烘干机、加盖垃圾桶(内有黑色胶袋)。
2.2.1.2洗手液(建议选择刺激性小、有较好的护肤性能)应避免污染,盛放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
当洗手液有霉斑、变色、浑浊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消毒方法: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粉剂6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
2.2.1.3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注:速干手消毒剂要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含醇类手消毒剂,开启的有效期为30天。
2.2.1.4病房(病房内、走廊、治疗车、护理车)、诊室、门诊导诊台、药剂科、重点科室入口处(手术室、产房、人流室、母婴同室-新生儿治疗室等)、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公共区域(门诊大厅、电梯厅)及无洗手池需要洗手的地方须配备充足的快速手消毒剂,定位放置,每天检查是否用完(科室由护士/质控员检查;药剂科由药师检查;公共区域由保洁员检查),随时补充。
2.2.1.5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2.2.1.6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不便洗手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
2.2.2外科手消毒设施2.2.2.1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
1.确保手卫生设施设备便捷、安全、有效。
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感应式水龙头、抗菌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与外科手消毒剂、干手纸、手卫生示图等。
2.一次性医用干手纸、手清洁剂与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有效期内使用。
3.严格遵循手卫生基本原则
3.1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
3.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3在下列情况下,可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3.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污染部位时;
3.3.2接触患者的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3.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3.3.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3.3.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3.3.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4.有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4.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5.进行助产时、连台助产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进行外科手消毒。
6.强化培训与督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操作正确率及依从性。
7.每季度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监测,并进行相应的致病微生物监测。
达标要求:卫生手消毒≦10cfu/cm2,外科手消毒≦5cfu/cm2。
8.科室监控小组应严格科内自查与质量反馈,记录体现持续改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