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七年级历史 下册优质教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成的长翅,帽子两边各长出一尺多。

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必须戴上,从此大臣上朝再也无法交头接耳了。

其发明人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与宋朝并立的有哪些政权?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承上启下,为北宋的建立交代背景。

帮助学生认识: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培养学生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强化基础知识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建国大业”(一)五代十国 天下大乱展示:图片《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教师简介: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幽云十六州(简介其地理位置及重要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的(可补充“儿皇帝”的故事)。

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五代十国。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过渡:“乱世出英雄”,赵匡胤生逢乱世,是怎样当上皇帝、结束乱世的呢?(二)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展示:图片《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学生:讲述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的过程。

明确北宋有关史实: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课件展示:北宋结束割据政权的过程教师简介:北宋初年,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

在北宋北面,有强大的辽和辽扶植的北汉。

南边和西边,有南唐、吴越、南汉等割据政权。

宋太祖接受赵普、张永德等大臣的意见,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

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完成“先南”的任务,基本结束了南部的分裂局面。

学生:观察课件 过渡: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第二篇章治国方略教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针对大将拥兵自重的现状,该如何应对的呢?我们请几位同学表演一段小品。

学生:观看小品,加深对当时气氛的感受,认识赵匡胤的机智和谋略。

展示:图片《杯酒释兵权》教师总结:赵匡胤兵不血刃的解除了大将兵权之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权收归中央? 1.收精兵:控制……;经常……。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3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北宋政治制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措施。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图片等手段,再现北宋政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图片: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然后提问:“北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是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政治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宋朝的建立等。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体制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掌握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北宋的政治制度。

2.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引出北宋的建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让学生对北宋的政治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的“潜龙勿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8.板书(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教学《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时,我深感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教学目标:1. 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杯酒释兵权、三冗两积等概念。

2. 通过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学习,体会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的各种措施。

3. 通过对北宋初年社会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杯酒释兵权、三冗两积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的政治”。

二、讲授新课(32分钟)1. 复习提问:北宋初年统治集团由哪些人组成?重用文臣、杯酒释兵权、派兵戍边等措施分别由哪位宰相提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3. 教师讲解: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杯酒释兵权。

开宝九年(976)十月,太祖在当晚设宴,酣饮之际,对石守信等人说道,我当上皇帝,全靠众位之力。

倘若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效仿穿戴黄袍,那可就由不得你们了。

于是,石守信等人均表示誓死效忠。

第二天,他们便主动上交兵权,出宫赋闲了。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这一措施的实行,自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至此,北宋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了。

4. 派兵戍边:宋太祖又以分化事权为由,将统军权和军政权分解,向各级文臣授予节度使头衔。

文臣统军,只能调度周转军费而无调兵权;武将虽有临时派遣征伐之权,但事毕必须解甲归田。

这样文臣统兵与将不专兵的原则,使武将不再掌握一支军队。

同时地方上无权募兵和独立发饷,只能按照朝廷规定使用正规军。

这种做法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地方割据和削弱地方力量。

同时也有利于政令集中于中央。

5.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鼓励读书人从政。

通过层层选拔,把一批经过科举考试的人选拔到各级政府机构中担任官职。

这些人为北宋新政权服务,成为维护新政权的骨干力量。

6.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宋初“三冗”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与皇帝们的认识有关;另外也与国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关。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涉取历史经验教训。

重点(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重文轻武政策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2、这一政局的实质是什么?3、这一政局形成后发展趋势如何?哪个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这一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6课的内容——北宋的政治。

探究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出示《黄袍加身图》。

师:根据上图,结合教材第28页内容,叫一学生讲述陈桥兵变故事。

然后,概括北宋的建立。

(时间、人物、定都、事件)2.北宋的统一阅读教材第28页内容,总结北宋统一的人物、方针、结果。

过渡:北宋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开始南征北战,国家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师:出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和《北宋形势图》。

师: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和北宋形势图,说一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国家分裂,朝代更替频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师:北宋是否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引导学生看教材第29页《北宋形势图》,周边还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从而得出北宋统一方针的结果)生: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并没有统一全中国。

周边还有辽、西夏、吐蕃、大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一授课教师何自沛章节内容课题名称:《北宋的政治》共 1 课时时间 2020 月日班级七年级班课程标准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等社会弊端。

教材内容分析《北宋的政治》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课,主要学习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两方面内容。

本课两方面内容关系如下: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北宋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知识点关系””的分析,本课两个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是政治史,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有限,调动学生兴趣,化难为易才能适应学生认知特点。

但是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宋代著名的人和事,比如一些文学名人,有宋朝腐败和屈膝求和的印象。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出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活动,认真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分组讨论,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学习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学习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同学们!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的北宋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回答同时,教师通过PPT 展示图片)进一步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历史人物都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朝文人社会的特点)【讲授新课】① 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教师设问:我们印象中的宋朝是个文人帝国,然而他的开创者却是一个职业军人,那么赵匡胤是如何脱颖而出,登上帝位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讲述赵匡胤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同时提示学生总结历史要素)(学生讲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教师要通过简单讲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赵匡胤是通过和平政变的形式获得帝位的)过渡:张匡胤通过和平政变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他上位后,面对众多割据势力,摆在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呢?(对,统一。

)教师讲授赵匡胤和赵普“雪夜定策”的历史故事。

突出其“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针。

(幻灯片展示北宋先后攻灭其他割据势力的动态图,同时通过北宋疆域图的展示,让学生意识到北宋的统一只是局部的)过渡:然而,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何况张匡胤还是“被皇帝”的呢。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了这样一段话,通过这段话,大家可以看出张匡胤在担心什么呢?(展示司马光《涑水记闻》的史料,让学生谈谈感想,引出下一知识模块: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

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1 教师通过两首诗导入
新课 2 引导学生阅读 1 课本剧表演 通过活动在课堂
课本了解典故“黄袍加 《杯酒释兵权》 上生动活泼再现
身”的故事
《重文轻武》 历史,提升学生
3 组 织 学 生 讨 论 并 分 2 分小组讨论
学习兴趣,感知
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历史
的措施及影响
央集权的措施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
三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情景式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四 教学准备
1 制作课件《北宋的政治》 2 课本剧《杯酒释兵权》和《重文轻武》
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组织学生讨论并分 重 文 轻 武 的 具 通过小组合作探
析重文轻武的具体做法 体 做 法 以 及 影 究,提升分析问
以及影响

题解决问题的能
5 教师总结北宋政最大来自力的特点六 教学后记
在创新思维模式的引领下,继续培养学生的潜能。教学活动可以更加 丰富饱满,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可以更加充分。
教学设计
课题《北宋的政治》
科目 历史 教 学 对 象
一教学目标
初一 课时
1 课时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 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后期)》《北宋形势图 (1111 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 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 课本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 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 教训。

2018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_第6课北宋的政治

2018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_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 6 课北宋的政治1 教课剖析【教课目的】知道北宋的成立,掌握其成立者、成即刻间和国都;识记宋太祖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色,理解宋初统治者采纳重文轻武政策的原由经过对赵匡胤实行集权的原由和详细的措施的剖析,培育学生总结概括、抓住要点的学习能力认识到赵匡胤的措施带来的问题 —— 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以致宋朝的积贫积弱,进而得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久地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停增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要点难点】教课要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

教课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影响。

2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2018 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课设计 _第 6 课北宋的政治 教课设计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 力历史小故事:赵匡胤原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从周世宗出生入死,立下许多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相信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最精锐的一支队伍。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 960 年春节,后周代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突然接到边疆送来的紧迫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疆。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出处范质、王溥做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挡。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手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手忙脚乱地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同回京城。

后周恭帝让了位。

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 (今河南开封 )。

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期间,宣布结束。

这段历史素来为后代津津乐道,还演变成一个成语“黄袍加身”。

在此以后,赵匡胤是如何统治宋朝的?今日让我们一同学习第 6 课:北宋的政治,认识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解目标导学一:北宋的成立教师叙述:宋朝成立的基本状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状况,以及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但学生对于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逐步了解和掌握北宋的政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宋的政治状况。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素材:北宋政治状况的相关图片。

3.视频素材:关于北宋政治的短视频。

4.课件: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繁荣与衰落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讲述黄袍加身的故事,并提问,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了解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一)历史的年轮老师带领学生回忆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后周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地区打下了基础。

(一)浪花淘尽英雄学生齐声朗诵课文第一二段,有学生回答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

(二)安邦治国教师根据多媒体图片和材料讲解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并提问宋太祖为何要这样做呢?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宋太祖还有那些措施加强皇权?设计:四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完成在宋太祖在军事、中央、地方的各项措施。

提示:(1)军事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

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06课北宋的政治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06课北宋的政治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06课北宋的政治第一篇: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06课北宋的政治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入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赵匡胤图片、陈桥驿兵变视频、北宋形势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

三、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程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学程设计】(一课时)学习导入(示例。

教师可以设计其他导入方式)宋朝时,凡是因犯错误或犯罪,被罚当兵,为防他逃跑,都要在脸上刺花字,称为配军。

《水浒传》里的宋江、武松、林冲一类人,因各种原因,脸上被刺了字,送到某地方军营中当兵做苦工,被社会人士蔑称为“贼配军”。

这种情况,在宋朝之前、之后都没有出现。

历史上,只有宋朝有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这种情况,与宋朝统治的政治环境有关。

学程一:全体学生先独立默读课文全文,回答问题一至七(简要写出答案);然后,同伴交流,对照课文和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相进行校正;最后,对着问题提要,进行独自默忆。

(15分钟,由学生活动)问题一:宋朝统治的起止时间、国都、开国皇帝,分别是什么?(培养基本常识)问题二:宋朝为强化皇帝的权力,主要削弱武将和宰相的权力。

各自采取了哪些措施?(培养基础知识和概括能力)针对武将权力:针对宰相权力:问题三:宋朝在地方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是什么?(培养基础知识、概括与分析能力)在“州”一级(相当于今天的“省”)设置三个官职,分别是:他们的职权分别是:宋朝剥夺了以前节度使在地方的哪些权力?问题四: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重“文”包括哪些内容?轻“武”主要针对哪些人?宋朝轻视国家武备(国家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队吗?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完成P31“课后活动”第2题。

(培养基本知识、概括、分析与理解能力)原因:重“文”的做法轻“武”的做法问题五:学生完成P31“课后活动”第1题。

(培养概括能力)“权”是指做法有“钱”是指做法有“兵”是指做法有问题六: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内容各是什么?问题七:学习本课,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或者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写下来?(培养问题意识)学程二:问题深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
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
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
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作用。

(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排文臣担任知州等。

(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2.教师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做一个对比的表格)
3.这个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目标导学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

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

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

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表现)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答案提示:(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目的)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3.(多媒体出示材料:宋朝发达的经济)重文轻武的后果,读材料: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
两,要到十九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