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纹的发展 (2)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ddee8f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8.png)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以河北省平山县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一种文化。
该文化的遗址发掘出了大量彩陶器,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马家窑彩陶纹饰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其审美特征也有所变化。
一、初期彩陶纹饰阶段(主要发现于第一至三层遗存)马家窑文化初期彩陶纹饰主要表现为奇形异状的动植物纹样,如蛤蟆纹、龟纹、蛟龙纹、鸟纹、鱼纹等,这些动植物的形态因为表现手法的不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此时的纹饰主要是以线条勾勒,加以填充彩料形成,较为简单,色彩清新明亮。
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纹饰在继承初期纹饰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的纹饰形态更加自然流畅,艺术性更加抽象,颜色更为深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1.几何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几何图案主要包括直线、弧线和曲线等。
这些几何图案在画面构图中更加严谨明确,协调有序。
这类纹饰的形式抽象、几何,有一定的装饰感,富有现代感,并能激发人们对纹饰构图的感性认识。
2.动植物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动植物纹饰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不仅表现出东方的神话色彩,还有一定的现实痕迹。
其中,动物纹饰中以水生物为主,如鳢鱼、螃蟹、乌龟等。
而植物纹饰则以曲线条神曲,形态多样,如柿子纹、蚌壳纹等。
晚期彩陶纹饰更趋向于抽象化,如几何形状、符号符号的运用较多,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内涵和世俗的物质文化。
同时,纹饰变得更为简洁,却多的是灵动,充满了抽象的意识与梦幻感。
这种审美上的转向,显示了当时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对生命与宇宙的关照。
总之,随着时代的推进及生产技术的发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形态、内容、意义均经过一定的演变,但彩陶器的装饰色彩和丰富多彩的纹饰,始终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种彩陶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展现出北方古代农业人类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华民族陶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何纹的发展
![几何纹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7a95ffdc1c708a1284a44fc.png)
西周时期几何纹发展
商代和西周早期兽面纹及其变形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就逐渐被淘 汰,西周中后期,兽面纹很少,即使有也多在足部和一些不起眼 的地方。这是因为,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发生了改变,生产 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西周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动物是人的对手了 所以在西周时期真正的兽面纹就少了。即使有也多是以抽象的形 式出现。因为,只有抽象才是超现实的,才是人们所崇拜的,因 为人们只崇拜抽象的事物。而替代的则是新的纹饰,这些纹饰是 抽象到了极点,如重环纹、垂鳞纹、龙纹等。
的生产方式。但当时工具简陋,所以只能用一些简单的图形,也就产生了最
早的纹样
二、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明显带有青铜器纹饰的雄浑神秘的风格,纹样同属于抽 象几何纹,广泛的作为青铜器的装饰。虽然明显比新时期时代进 步,但由于社会的封闭,抽象的纹样受到直线规范的约束,那个 时期的几何纹可以分为对自然的模仿和对人造物的模仿。
绣球纹
雪花纹
宋代几何装饰纹样及其种类几何纹样是非 写实性规则图案的概括性称谓,是人类最 早使用的装饰纹样,以点、线、面基本元 素,创造出的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典型纹样, 式样繁多且历史悠久。
宋代几何纹三彩瓷枕
宋代酱釉模印几何纹四系壶
五、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的几何纹样很丰富,有些并具有一定的寓意。元代的 纹样与宋接近,主要有回纹、方胜、龟背、云纹等。到了明朝具 有端庄、简约、坚实的风格,在继承上又有了发展,形式严谨又 有了生动流畅的韵律,主要有八达晕、方格如意等。清代的丝绸 几何纹发展趋于繁缛细丽,几何纹细碎、组织严谨、色彩雅致的 精致风格。
明清时期的几何纹主要有八达晕、天花、宝照等复合几何形,盘条纹、双距纹等中填花纹。可 见当时几何纹样的应用已相当广泛。明清两代广为流行的还有锦纹 ,表现技法多为彩绘。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0f194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e.png)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中国古代纹样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纹样类型。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纹样进行分类介绍,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
一、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形式简洁、规整。
几何纹样运用范围广泛,包括在陶瓷、建筑、织锦等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几何纹样有:嵌格纹、回纹、十字纹等。
嵌格纹以方格图案为基础,通过交错排列形成形象,具有规则性和对称性,常被运用于建筑装饰中。
回纹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圆组合成,呈现出回旋的效果,常见于陶瓷器皿上。
十字纹以线条组成多个十字形状,与基地平行或垂直排列,常见于建筑和织锦上。
二、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在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把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化,用以寓意吉祥、美好的寓意。
植物纹样可以分为带花、带叶、带茎三种类型。
带花植物纹样是以植物的花朵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富有变化;带叶植物纹样以植物的叶子为主要元素,从栩栩如生的叶子图案到充满抽象感的叶片纹样,各具特色;带茎植物纹样则注重植物的茎和枝干的装饰,形成独特的纹样效果。
植物纹样常见的有:花丛纹、草本纹、藤蔓纹等。
动物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动物的崇拜和喜爱。
中国古代的动物纹样常用来象征吉祥、祥瑞的寓意。
动物纹样主要分为神兽纹、鸟兽纹和鱼虫纹。
神兽纹是古代中国独特的创造,将多种动物形象融合在一起,具有神秘、神圣的象征意义。
鸟兽纹则以具体的鸟类和陆地动物为主题,展现了生动的动物形象。
鱼虫纹则强调水生动物的形象,寓意着富饶和亨通。
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等。
四、人物纹样中国古代的人物纹样主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纹样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类纹样。
人物纹样可以分为神仙纹、俊美纹和寿星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https://img.taocdn.com/s3/m/9495bbc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3.png)
5、册命.这是古代君祝告天地宗庙,册立后妃、 诸、大臣使用的种文书.册命作为种制度产生于
西周早期,其铭文格式主要有时间、地点、受册
命者、册命词、称扬辞、作器、祝愿辞等部 分.后期的册命还有赏赐的内容. 6、 土地转让. 商周时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 纳税也是种制度.西周中期,在贵族之间兴衰不 定的情况下.些趋于败落的旧贵族出于生计,将 自己的那分土地转让给新贵族的现象增多,但是 田地的转让必须征得国家的许可,并在政府官员 的监督下履行严格的转让手续.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晚期)
鳞纹(西周早期)
几何纹
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 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 感.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青铜器 上属于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 机会非常少.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里,它只能作 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只有在这些纹饰衰退的时 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 现.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 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钩连雷纹、 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等.
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多数的情况 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 直条纹 是连续的竖直线条组成的纹饰,除条纹粗细外,没有多
大变化.商代晚期到西周时代的簋、尊、卣、觯的腹部有直条纹, 方座簋的方座中间也往往饰直条纹,春秋时代已不多见.
• 横条纹 旧称平行线纹、沟纹、瓦纹.是宽阔的横条作突起或凹
• 商代中期 特别是盘庚迁殷以后,青铜器铸造技术有了较大 的发展,甲骨卜辞的书契也迅速进步,铜器铭文的铸造也就在 这个时候逐渐兴盛起来.铸铭铜器增多,但每器所铸字数仍不 多,般只有两字,多者四五字.
楚国刺绣几何纹的功能特点及文化内涵
![楚国刺绣几何纹的功能特点及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2a1bbc0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7.png)
楚国刺绣几何纹的功能特点及文化内涵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的500年,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成就斐然的时代,有学者称其为人类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1]。
综观人类“轴心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除了古希腊、古印度留给人类经典的早期西方艺术样式之外,在东方、古老的中国,受老、庄“道学”思想影响的伟大的楚国艺术也给世界历史宝库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艺术遗产,它是人类艺术史上独立于早期西方样式的典型的东方样式,在其后“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中对于西方艺术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2]。
楚国艺术的辉煌成就,除了音乐、舞蹈之外,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器物、织物的装饰工艺上。
特别是织物装饰工艺,最有代表性的是刺绣艺术。
由于刺绣的平面性、纯手工性的特点,较之器物装饰来说更接近于楚人的精神脉动;又由于其伴随着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而生,具有人类农耕社会的本元性特征,因此楚国刺绣艺术是楚艺术中最能体现楚国社会人文精神内涵的一种工艺文化形式。
楚国刺绣艺术的辉煌成就,除了丝织面料大量使用、针法进步之外,其“恢诡谲怪、惊采绝艳”的图案装饰,是其具有独特地域艺术风貌的主要原因。
楚国刺绣中的图案就其题材类别来说,大致可分为动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3类。
动物纹主要以图腾形象的龙凤为主;植物纹主要以具有求吉辟邪功能的茱萸、莲花和生命树为主;几何纹则主要以抽象概括的菱形、方形、圆形、涡形和S形纹为主。
而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几何纹具有与动物纹、植物纹不同的艺术功能和文化特性,因此本研究着重对几何纹的种类、功能特点及历史文化涵义做深入的阐释。
1 楚国刺绣几何纹的种类及其功能特点楚国刺绣图案较之楚国提花丝织图案来说,几何纹所占的比重远不如提花丝织图案那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提花丝织图案由于织机工艺上的制约,主要表现题材是以菱形为主的几何纹;刺绣工艺相对来说较为自由,图案表现的题材及尺寸大小均不受工艺限制,因此变化多端的动物、植物纹就成为其表现的主要内容。
楚国刺绣中的几何纹仅仅局限于菱形、方形、圆形、涡形、S形等屈指可数的几种类型,其表现形态大多不是作为独立性的主题纹饰,而主要是作为整体图案的布局框架,表现得相对隐晦。
《几何纹的发展》课件
![《几何纹的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6b9c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9.png)
古代几何纹的演变
总结词:地域特色
详细描述:在不同的地域,几何纹的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例如,古埃及的几 何纹注重对称和平衡,而古希腊的几何纹则更加注重抽象和数学原理的应用。
古代几何纹的演变
总结词
宗教与文化影响
详细描述
宗教和文化对几何纹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印度文化中,几何纹被用于装饰寺庙和宫殿,而在伊斯 兰文化中,几何纹则被广泛应用于清真寺的装饰。
总结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详细描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何纹的设计和制作也变得 更加便捷和高效。设计师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设计和 制作各种复杂的几何纹样,使得制作过程更加精确和可控 。
总结词
跨界融合与创新
详细描述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 势。几何纹的设计也呈现出跨界融合的特点,设计师们可 以将不同领域的美学元素和文化符号融入到几何纹的设计 中,创造出更加具有创新性和跨界特点的作品。
01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几何纹的设计将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师可以尝试将这些新材料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中,以创造出更具创
意和表现力的作品。
02
跨界合作
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或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灵
感和资源。通过合作,几何纹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同时也可
对设计的影响
平面设计
几何纹在平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简洁、有力 的视觉语言,使得信息能够以更加清 晰、直观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中,几何纹常常被用于外 观装饰和功能指示。它不仅能够增加 产品的美感,还能够提供用户操作的 引导和提示。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精品文档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ca6cdb7680203d8ce2f247a.png)
中国纹样之二
春秋战国时代的纹样
公元前770~前221年
小几何纹 大几何纹
几何纹 战国染织纹样
杯纹 散点几何纹
人物纹
动物纹样
龙飞凤舞的战国刺绣纹样 动物纹织锦
狩猎纹
春秋战国的织和绣工艺技术相差较大。 精湛绣片采用不同手法表现浪漫主义。 丝织上主要采用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春秋纹样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特点相似,依然以青铜器为主, 漆器作为新兴工艺品种也发展起来,此外,还有陶 瓷、丝织、木器、竹编等,以南方的楚国最有特色。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中,
数量最多的要数刺绣。这些色泽如
新的刺绣珍品都有着吉祥而极富诗
意的名称,著名的有“信期绣”、
“乘云绣”、“长寿绣”、“茱萸
绣”等等。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 “乘云绣”绢(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
春秋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春秋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春秋战国的蟠螭纹和蟠虺纹打破了商 代以单独纹样或是适合纹样的存在方式, 以及周代以带状连续为主的纹样结构,而 是呈现出四方连续的方式发展。
春秋纹样
带状简化蟠龙纹
用于器物边沿装饰的简化龙 纹,多呈带状。一种是折线式,即 龙身作90度转折,龙首、龙尾作涡 线形;一种是曲线式,即龙身为曲 线形,龙首龙尾也作涡线形。以上 两式的结构都接近二方连续。
黄绢长寿绣 汉 湖南长沙出土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代长寿绣纹样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代的刺绣纹样
• 汉代的刺绣技艺高超,用锁针满地绣 出转折复杂、组合自由的变形云纹和 花叶纹,配以绛红、朱红、土红、土 黄、豆绿、蓝等色彩,形成了庄严而 富丽的艺术效果。
彩陶艺术的几何纹饰美.doc
![彩陶艺术的几何纹饰美.doc](https://img.taocdn.com/s3/m/f9fdab1133d4b14e8424683d.png)
彩陶艺术的几何纹饰美彩陶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纹饰是其主要的艺术语言。
在原始彩陶纹饰中,除少数能看到物象的自然形态外,绝大多数都是几何纹。
单独的、组合的、二方连续的和四方连续的,几乎涉及现代图案学中几何图案画法的所有形式和手法。
本文拟就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对彩陶中的几何纹饰作一简单分析。
一、原始彩陶中常见的几何纹样式宽带纹仰韶文化早期典型的纹饰,通常是在钵体口沿外壁绘一周约2-3cm的黑色条带。
在某些长体形陶器,如葫芦瓶、细颈壶的口沿外也常用,好像给器皿戴了一条或宽或窄的黑色围巾。
三角纹几何纹中最常见的一种纹饰母题,一般可分为直边三角形和弧边三角形。
直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线既平且直,极富变化,常由两个以上三角组成图案再配以圆点或直线,构成一幅幅红黑相间、虚实相衬、构思巧妙的图案。
孤边三角形是由直边三角纹发展演变而来,其构图与直边三角纹大同小异,但其曲线美比直角三角形有更多的艺术展示空间。
圆点纹此纹样既可作为纹饰的基本元素,又可作为一种母题花纹,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大多在组合图案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填充和定点作用,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各种组合图案中。
在仰韶晚期还出现了圆点涡形纹,它以圆点为中心向四周引出弧线,形成富有动感的漩涡图案。
有的学者认为它是鸟的头部变体,故称之为变体鸟纹。
网格纹该纹样自仰韶中期开始出现,后来发展成马家窑文化的一种常见纹饰。
它常以较粗的线条勾画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叶片形或不规则形的边框,再由细密的斜行、横行、竖行直线交叉绘制而成,其笔法细腻,线条匀称,流传甚广,显露出史前先民高超的技艺,对彩陶文化影响巨大。
旋涡纹一种极具动感和旋律的纹饰,也是马家窑彩陶最具代表性的纹样。
卷曲旋转起伏的弧线,首尾相交成涡心,连续展开成漩涡状,恰似奔腾不息的河水。
适时再配以圆点纹作装饰,两者的结合使图案动静有致,繁而不乱,旋而不眩。
人形纹或称“蛙纹”,彩陶后期的一种典型纹样。
这种纹样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中:早期有头有身,有双手双足,手足上还有五指,双手伸举,曲脚直立;中期头部消失,只留躯干,肢节增多;晚期仅留爪指或变成三角折线纹,充分展示了原始图案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化过程。
《几何纹的发展》课件2
![《几何纹的发展》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1ea3df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6.png)
03
几何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
01
02
03
建筑立面装饰
通过运用几何纹样,可以 增强建筑的现代感和艺术 感,使其在视觉上更加吸 引人。
室内空间划分
利用几何纹样进行空间划 分,可以创造出更加灵活 多变的空间效果,提高空 间的利用率和舒适度。
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几何纹样 可以用于铺装、花坛、水 景等方面,营造出简洁、 大方的景观效果。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
1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兴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逐 渐成为设计领域的重要工具。
几何纹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关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几何纹样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 更加高效和精确的工具,推动了其发展和应用。
3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影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多样性。
运用智能传感器和感应技术,使几何纹产品能够感知用户的动作和 需求,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
交互式体验
通过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创新,使用户能够更加自然、直观地与几 何纹产品进行互动。
虚拟现实与几何纹的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具有沉浸感的几何纹虚拟环境,使用户能 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几何纹的魅力。
动态设计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几何纹的动态设计和呈现,增强产品的视 觉效果和表现力。
创新应用
探索虚拟现实与几何纹的创新应用场景,如设计展示、产品体验、营 销推广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交互体验。
05
结论
几何纹的重要地位
几何纹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
应用。
在艺术、建筑、服饰等多个领域 中,几何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表达美和设计的重要手段。
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964903efab069dc502201cb.png)
代表纹。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 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
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 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和缠枝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多以羊、马及龙、
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
(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
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 (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 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 界,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工艺美术中展现人类 世界的清新可爱。 自乐汉灭亡到隋统一的数百年间,社会风雨飘摇、战乱频繁,人生的苦旅迫使 人们寻找精神避难所,于是佛教便在中国的广大地域内获得滋生,宗教艺术也 应运而生。 东汉明帝时期就产生了佛教绘画,进入魏晋时期,佛教艺术的创作成为信史, 佛教的造像艺术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魏晋南北朝雕塑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 合,异国文化的影响,使得当时的石雕艺术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首先 是帝陵石刻群雕,比两汉更为常见,风格样式也性了明显的变化。 六朝的墓表直接继承汉晋以来的形制,它是在底座上树起多棱的柱体,柱体上 端有铭刻的方版,最上为柱顶,在雕有覆莲的圆盖上置一辟邪。其中六朝肖景 墓表的形制最为华美,雕饰虽多却无繁褥之感,从其精丽的莲盖顶饰,我们看 到了佛教艺术对传统石刻的影响。从现存的永固陵墓室中的浮雕群像,可窥视 出北魏石雕艺术的杰成就。 由此可见,至南北时期,佛教艺术已渗透到石雕的各个领域,并给它注入了前 所未有的活力。 佛教艺术中的石窟寺造像和各种场合的供像,都是宗教崇拜者寄托幽思的凭借, 它的异常发达,与佛教的兴盛密不可分,既为宗教的产物,同时也深刻时代社 会的烙印,既有崇拜者对佛教真谛的诠释,也有艺术家内心的独白。 北朝佛教石窟与造像艺术发达,这与佛教东传的线路,民族的高度融合、惨绝 人寰的争斗密切相关。相对封闭稳定,因而佛教艺术也不及北朝发达。万佛寺 出土的红砂岩南朝造像,表现手法纤巧华丽,刀法细腻,自成一格。 另外,华南的小型石雕,在数百年间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滑石雕刻品。这些雕刻多为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全身肌肉强健,丰乳突腹, 表现动态人物沉稳有力,恣态传神而愉如其分,颇具汉俑生动的遗风。 滑石猪也是常见的随葬品,成对放置,起初大都生动写实,后演变为抽象化和 形式化的风格。强调生动传神,其惯用的手法就是变形夸张和抽象,导致写实 的形式演变成象征的形式。 北朝贵族府第的繁华和贵族奢糜的生活,一方面从精湛的石室建筑及其石刻艺 术可见一斑,另一方面石雕艺术三身的形象再现当时人们生活的优美画卷。 从北魏和东扫描石室石刻和造像碑石刻,我们可看到庑殿式的屋宇,直排的窗 棂,婀娜多姿的仕女,舒袖宽怀羰坐的贵族,其线条的劲健流畅,繁简相间的 勾形,生动地现现了当时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风格,其笔调清雅而不俗,亲 适而抒情。 魏晋以来,士大夫崇尚自然景致,旷达风流而不羁,这便促成了贵族府第后设 园林景致的发展。从石刻的画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聚石引泉,植林造景的意趣。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1160acbb4cf7ec4afed08e.png)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作者: 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
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波斯锦传入后,约7、8世纪时我国也曾模仿织造。
不论其产于何地,凡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silks)。
新疆吐鲁番斯坦那出土连珠纹是从波斯萨珊王朝的装饰形式中吸收过来的唐代流行花式,传统华夏艺术思想与外来形式的结合,丰富了唐代的文化。
2、云雷纹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
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几何纹样之绳纹乳钉纹和曲折纹
![几何纹样之绳纹乳钉纹和曲折纹](https://img.taocdn.com/s3/m/5698bc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e.png)
几何纹样(二)
我们来一起认识另外三种几何纹样,它们分别是绳纹、乳钉纹和曲折纹。
(一)绳纹
绳纹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其状如绞扭、编结的绳索,故称绳纹,是中国比较古老的装饰纹样之一。
用绳子缠绕或刻有绳纹的陶排在尚未干透的陶坯上留下形状,烧成的器物上就会留有绳纹。
绳纹大多作主纹的附属纹样和器物圈足上的纹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复古瓷器上也出现了绳纹的影子,其他如玉器、金银器、服饰、家具等装饰领域也常运用到绳纹。
(二)乳钉纹
乳钉纹最早出现在商代青铜器上,之后成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青铜器、玉器常用的装饰纹样之一,又被称为乳突纹,即在器物的表面形成若干个乳突状的单体纹饰(俗称乳钉)。
乳突的排列方式不一,或纵横整齐排列,或不规则排列,或将乳突装饰在其他纹样形成的空格中。
乳钉纹最早出现在祭祀女性先人的祭器上,表示对母亲的敬仰和怀念,也有祈求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寓意。
(三)曲折纹
曲折纹又称曲尺纹、波折纹、三角折线纹,最早出现在陶器上。
曲折纹由曲折的线条组成,如同水波纹。
曲折纹可以彩绘、刻划、拍印等。
除陶器外,青铜器、服饰、瓷器等上面都有出现过曲折纹。
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的陶器上已有彩绘曲折纹,刻划曲折纹则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
陶器上,拍印曲折纹在印纹陶上较为多见,流行与仰韶文化及以后的彩陶上,特别是马场类型的陶器上。
中国还有许多富有宗教及神学色彩的几何纹样,如云雷纹、回纹等。
大家可以搜来看看哦〜那么中国传统几何纹样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
参考书籍《中国传统纹样图鉴》。
中国传统纹样的几何性构成规律解析
![中国传统纹样的几何性构成规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88cea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b.png)
理论研究 !"#$%&$'(') *+&,-./&$01$21(3$&)%)$$4%04
科技风 "#"$ 年 % 月
中国传统纹样的几何性构成规律解析
惠欣宇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陕西西安!H"$$#I
摘5要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传统纹样构成形式入手解析传统纹样在构成形式中除 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外利用几何图形的几何特性构成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梳理纹样构成时利用中心对称或轴对称几何图 形进行套叠形成骨骼的应用特征为现代设计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提供设计方法为设计语言转化与体现传统文化的情感特征 与审美特征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国传统纹样纹样构成规则纹样骨骼形式
55中国传统纹样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与智慧设 计图形具有创意 性 抽 象 与 写 实 风 格 并 存 内 容 丰 富 寓 意 美好新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变得更 加丰富设计工作者面对创意产品与创新生活环境的要求不 断变化发展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进与传统文化的 设计应用可以看到将传统文化置入现代设计作品之中的应 用都非常热门中国传统纹样的设计有基本的框架与特征 例如二方连 续 与 四 方 连 续 等 骨 骼 形 式 二 方 连 续 多 用 于 边 饰形态较为简单四方连续多用于面积较大的范围例如布 料瓷器而不同时期的纹样也反映不同的审美特征
古代战士铠甲花纹
![古代战士铠甲花纹](https://img.taocdn.com/s3/m/961448c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a.png)
古代战士铠甲花纹(一)先秦时期。
1. 兽纹。
- 在先秦时期,兽纹是铠甲上常见的花纹。
这一时期的战争频繁,人们对猛兽有着敬畏之心,同时也希望从猛兽身上获取力量。
例如,虎纹在当时就很流行。
虎被视为百兽之王,勇猛无比。
战士们身着带有虎纹的铠甲,一方面是为了在战场上威慑敌人,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自己如同虎一般勇猛善战。
而且,从文化角度来看,先秦时期的图腾崇拜盛行,虎是许多部落的图腾之一,将虎纹装饰在铠甲上也有图腾崇拜的意义。
2. 几何纹。
- 几何纹也是先秦铠甲上的重要花纹。
像回纹、菱形纹等。
这些几何纹的出现有多种原因。
从制作工艺上讲,当时的金属加工技术相对有限,几何纹相对简单,便于打造。
同时,几何纹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装饰性,可以使铠甲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
而且在当时的审美观念中,几何纹所代表的简洁、规整也是一种美的体现。
(二)秦汉时期。
1. 云纹。
- 秦汉时期,云纹在铠甲上广泛应用。
云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高升等美好寓意。
在军事方面,云纹的使用也与当时的军事思想有关。
秦汉时期追求军事上的灵活多变,云纹的灵动性与这种军事思想相契合。
从制作工艺来看,随着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云纹这种相对复杂的花纹能够被更好地打造在铠甲上。
2. 鱼鳞纹。
- 鱼鳞纹是秦汉铠甲上较为典型的花纹。
鱼鳞纹的出现与铠甲的结构有关。
秦汉时期的鱼鳞甲开始大量出现,鱼鳞纹的设计既可以增强铠甲的防护性,又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鱼鳞纹的排列整齐有序,一片挨着一片,就像真正的鱼鳞一样,可以有效地分散冲击力,保护战士的身体。
(三)唐宋时期。
1. 花卉纹。
- 唐宋时期,文化繁荣,社会相对稳定,花卉纹成为铠甲上的流行花纹。
例如牡丹纹,牡丹在唐宋时期被视为富贵、繁荣的象征。
在铠甲上装饰牡丹纹,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从制作工艺上,唐宋时期的雕刻、绘画等工艺发达,能够将花卉纹精致地呈现在铠甲上。
2. 龙纹。
- 龙纹在唐宋时期的铠甲上也有出现。
赏析|中国传统纹饰——几何纹样
![赏析|中国传统纹饰——几何纹样](https://img.taocdn.com/s3/m/b000687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e.png)
赏析|中国传统纹饰——几何纹样重拾指尖力量│ 导读│ 几何图形的纹样有写实、写意、变形等表现手法。
有的取之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如水、火、云等,有的则是对字体的变形和二次创造,这些纹样或单独,或连续反复地排列,形成了典雅的东方纹饰艺术特点。
从商周时代开始,我国有了陶瓷、青铜等器物的铸造,并且逐渐的,人类借鉴自然界中的各种形状,给器物纹上不同的纹样,从动物纹、植物纹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几何纹样,慢慢发展成丰富的纹饰文化。
云纹云纹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中典型的一种,被广泛装饰在古代汉族建筑、雕刻、服饰、器具及各种工艺品上。
云纹形态多样,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
云纹象征高升和如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云纹图案得到不断的丰富,每个历史时期的云纹样式,都融人各自时代因素的不同风貌。
古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
云纹一般是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过渡自然的花型,也有由里向四周逐渐散开的云纹,一种或多种色彩深浅层次变化,使图案有立体感,显示细腻而生动逼真。
云气纹云气纹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是汉族传统的装饰纹样。
云气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魏时代,汉族民间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
从商周的“云雷纹”、先秦的“卷云纹”、两汉的“云气纹”和隋唐以来的“朵云纹”、“如意纹”,都是当时典型的、定型化的纹饰,在陶器,青铜器,漆器,铜镜到陶瓷,都能看见它活跃的身影。
火纹火纹为太阳的标志,因此,它的特征是圆形。
《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以圜”。
说明火的图像是圆形,圜就是圆涡状Y形的火纹。
古人认为太阳即是火,因此圆形纹饰是太阳之像。
火,古人当作伟大的自然力量加以崇拜,通常施于簋,鼎、爵、斝、壶和卣上。
青铜器上的火纹,在圆形微凸的曲面上,中有三到八道旋转状弧线,以表示光焰的流动,中心有一圆圈;有的中心没有圆圈,也有的没有旋转弧线,因其近似水涡,呈圆形,故也称为“圆涡纹”、“涡纹”。
几何纹样期(公元前9-前8世纪)
![几何纹样期(公元前9-前8世纪)](https://img.taocdn.com/s3/m/66bccdcada38376baf1faee7.png)
•
•
帕提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
• 又名《戎装的雅典娜》,原作为黄 金象牙雕像,由古希腊艺术全盛时 期杰出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作于约公 元前438年,后毁于拜占庭帝国时代, 现存为大理石复制品,高105厘米, 现收藏于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 这尊雕塑是当年帕提农神庙大厅的 主像,但已经不复存在,据说雕像 高达12米,用木料作胎,用黄金和 象牙作表面装饰,极其奢侈华贵, 仅雅典娜穿着的希腊式长衫就消耗 了2500多磅黄金。 • 这尊雕像是古希腊辉煌时期的的典 范之作,代表着古希腊雕刻艺术的 高峰。
掷铁饼者
• 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罗马 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 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 作于约公元前450年。 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 塑艺术的全盛阶段,在艺术史上被称 为“古典时期”,这一期间出现了大 量优秀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就 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 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显 示出古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艺术家把握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令一 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 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为后世 的艺术创作创造了成功的典范。
伯里克利胸像
• • 大理石复制品,高48厘米,现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原作为青铜,克雷西勒斯作于公元前430年。克雷西 勒斯(Crisilas)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菲狄亚斯的学生, 生平事迹的资料非常少,他最为著名的传世之作就是 这尊《伯里克利胸像》。 伯里克利(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29年)是当时一 位著名的政治家,曾连任15年雅典城邦的“首席将 军”。他积极地推进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发展经济, 同时,他还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喜爱结交学者和艺术 家。伯里克利在位期间是古希腊政治、经济和艺术发 展的黄金时期,这与他本人的才能和努力是密不可分 的。在这尊雕像中,伯里克利是一个中年人的形象, 头上戴的战盔代表了他军事家的身份,战盔下面露出 的卷发和络腮的胡须,显得庄重老成。他头向左偏, 目光深沉而又安祥,仿佛正处于沉思之中,表现出这 位政绩卓著、才华横溢的执政官的思想性格。那深邃 的眼神和流露出自信的嘴角,使人能深深感到他的胸 有成竹、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雕像的面部刻划十分 简练,虽然有一点理想化因素,但整体是写实的,体 现了艺术家严谨而又崇高的艺术风格,恰如其分地表 现了一个在普通相貌中潜在着非凡思想的人物性格。
解密中国瓷器上的几何纹
![解密中国瓷器上的几何纹](https://img.taocdn.com/s3/m/1ce9b4c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1.png)
解密中国瓷器上的几何纹
中国陶瓷发展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的人类已经能捏土烧陶。
据说,一开始是一不留神在陶器上留下了花纹,后来就成了有意识的绘刻装饰。
而且随着人类的脑洞大开,陶瓷器上的画片也从线条点点,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
几何纹是出现最早、也最简洁的纹饰,属于原始装饰纹样。
它以点线面组成多种规则的几何图形而得名,在商周时期是陶瓷中的主角,秦汉后便逐渐沦落为辅助纹饰了。
现在绝大多数瓷器上都能看到几何纹的身影。
|绳纹
(粗绳纹)
(细绳纹)
解说:绳子在陶器上压出的印痕,有粗绳纹和细绳纹。
历史:绳纹是原始纹饰之一,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了。
当时的人比较随意,所以会看到纵向、横向、斜向、交叉、重叠、中断等等不同情况。
|垂幛纹
(垂帘)
解说:形似垂悬的幕帐,就是表演台幕帘上方的垂帘。
历史:新石器时代彩陶器常见的纹样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将几何纹运用在各种器皿上,在服装装饰造型方面,我们也能找到很多几何纹的踪迹。
商、周时期服装的造型多是直线型裁剪,少有省道,为交领或立领,裁剪制作相对较简单, 因此几何纹样成为商周服饰上的主要装饰之一,其中主要以雷纹、回龟纹为主。
商周时期贵族服饰纹样
雷云纹
这种雷云纹采用了连续反复的 构图形式,风格敦厚庄重,从 中也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装饰 手法的影响。
西周时期几何纹发展
商代和西周早期兽面纹及其变形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就逐渐被淘 汰,西周中后期,兽面纹很少,即使有也多在足部和一些不起眼 的地方。这是因为,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发生了改变,生产 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西周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动物是人的对手了 所以在西周时期真正的兽面纹就少了。即使有也多是以抽象的形 式出现。因为,只有抽象才是超现实的,才是人们所崇拜的,因 为人们只崇拜抽象的事物。而替代的则是新的纹饰,这些纹饰是 抽象到了极点,如重环纹、垂鳞纹、龙纹等。
云雷纹器物欣赏
云雷纹器物欣赏
垂鳞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近似鱼鳞纹,主线以粗线勾出,中衬一细线 之云雷纹。多施于壶底和底部,常作边饰之用。通行于西周后期和春秋 时代。如下图
垂鳞纹器物欣赏
垂鳞纹鍑
恭王府重鳞纹鼎
垂鳞纹和重环纹的区别: 重环纹及由略呈椭圆形的环组成纹带,环 有一重、两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 角或锐角。有时也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 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的生产方式。但当时工具简陋,所以只能用一些简单的图形,也就产生了最
早的纹样
二、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明显带有青铜器纹饰的雄浑神秘的风格,纹样同属于抽 象几何纹,广泛的作为青铜器的装饰。虽然明显比新时期时代进 步,但由于社会的封闭,抽象的纹样受到直线规范的约束,那个 时期的几何纹可以分为对自然的模仿和对人造物的模仿。
所谓几何形纹样,就是将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 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作为装饰 的纹样。
1·编织的模拟
原
原始社会的彩陶上出现的绳纹和席纹,是在原始人民劳动的过程中不小心留
始
下的。后来发现这样烧制的陶器比较美观,因此这种方法就被保留下来。
社
会 陶
2·劳动的节奏感
器
新石器时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固定的种植农作物,在劳动过程中有规律的间
这幅秦代花砖纹样,其中的卷云纹明显带有战国瓦当和漆器装饰的遗风。 质朴与精细为一体,方中有圆,静中有动。
秦朝器具欣赏
秦朝钲部饰菱形几何纹,舞部、篆部、於部饰卷云纹,鼓部饰变形龙纹,双龙形钮上饰有鳞纹、几何纹。
特点。
窃曲纹与其他纹路的区别
窃曲纹器物欣赏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几何纹描绘线 条造型规整 ,风格较为庄重。
云雷纹是一种原始图样。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 “回”字形线条所构成,称为云雷纹。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 期仍见沿用。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 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 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窃曲纹,又称穷则曲,是周代 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是一种 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 物纹样,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 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来,以 直线为主的装饰特点,也打破 了对称格式。一般由两端回钩 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 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 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 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
制作: 毛歆淳 金颖 潘凯
几何纹各个时期的产生及运用
一、原始社会时期 二、商周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 四、唐宋时期 五、元明清时期 六、现代
一、原始时期
原始的图腾崇拜活动激发了原始艺术的发展,在图腾崇拜 中,产生了图腾艺术,而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几何纹。
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创造的几何纹样,形式变化多样。我们的先 民对形式美法则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这些纹样高度提炼, 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让世人佩服。
商朝白陶刻几何纹瓿
商朝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 西周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
西周时期几何纹发展
在西周中后期形成了西周时期特有的纹饰特征,西周中后期,主 要流行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凤鸟纹、瓦 纹等。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有时候用雷纹为地,这实际上是延续 了青铜器礼器化的进程,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云雷纹没有商 代普遍,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在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 逐渐从天上回到了人间。但我们应明白,商代和西周时期虽然在 纹饰的种类上不同,但这些纹饰的本质和功能没有变,仍然是为 了增强青铜器的神秘性,加强了其礼器的地位。
战国早期器具
战国晚期青铜器
战国几何纹灰陶
战国几何纹青铜器
服饰方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衣裳连属制、矩领的深衣,几何纹样的表 现形式也更为丰富,开始穿插鸟兽动物纹样。
这种图形设计反映了当时图案设计思想的高度活跃 和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
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中,曾出土过用赭、红、黄、白等色绘成的三角纹和勾连纹墙壁 残块遗址。
三、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轻利活泼、飞动活泼、雄壮古拙的风格。这 个时期,青铜器上占据了近千年的面兽纹逐渐消失了,精细华 丽的几何花纹增多了,纹饰从神秘世界走到了现实中来。
战国漆画和漆器中几何图式纹样主要有旋涡纹、方块纹、圆圈纹、三角形纹、弧形纹等。几 何纹在漆器和漆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国早期比较繁复,晚期则变得简约和单纯了.
中
歇,使原始人感受到了节奏的魅力,如何表现这种节奏,主要是通过最简单 的几何符号的节奏变化来体现的。
几
何
3·图腾的表号化
纹
产
图腾是人们在知识还不丰富的时候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原始人表现具像事物 的能力有限,他们就使用了简单的符号进行替代,这也是文字产生的根源生的ຫໍສະໝຸດ 原4·自然物的抽象化
因
当时的人民已是固定的团体,为了给后人留下资料参考所以人民描绘了当时
进入先秦时代,壁画作为一种装饰要件附丽于宫殿、庙堂等建筑,而几何图式作为了一种 重要元素被运用在壁画之中。
“女神庙”遗址墙壁残块
曾侯乙墓内外棺
秦汉时期受到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主义与阴阳五行学说思想的影响,几何纹以方带圆,四方八 位,突出中心等四平八稳的结构,成为一种主流。在秦砖上使用的几何纹样有云纹、柿蒂纹和方 格纹、回纹、米格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