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国际性的认证体系,旨在确保工程教育的质量、标准和持续改进。
该认证是通过对工程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评估,来确定它们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工程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产生以下影响:
1. 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
这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技能和能力,比如计算机应用、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等。
2.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能够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遵守法律法规。
这将使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和公民。
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学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交流。
这将使学生具备广泛的国际化经验和视野,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工程师和全球公民。
总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0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施一、2020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标准也日益受到国际关注。
2020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旨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升我国工程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该制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对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毕业生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
二、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课程设置:工程专业认证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紧密围绕行业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课程结构应合理,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学质量:认证标准对教学质量提出了高要求。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3. 师资水平:认证标准强调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具备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三、认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1. 自评报告:高校需提交自评报告,对自身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价。
2. 专家现场考察:专家组将对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对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实。
3. 认证结论:专家组将根据高校的自评报告和实地考察结果,对高校的工程专业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给出结论。
4. 持续改进:认证通过的高校需进行持续改进,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证书获得及其对毕业生未来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力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将获得相应的证书,这标志着该校的工程专业达到了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
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接受了更高质量的工程教育,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通过认证的工程专业也将更加受到行业和企业的认可,为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国内外高校中推广情况随着全球化和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
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对工程教育质量的评估和认可体系,旨在通过创造一个统一标准的评估框架来提高工程教育的标准和质量,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该认证通过对教育机构、课程、师资以及学生培养等方面的评估,为学生提供一个有保障的工程教育环境,同时也促使工程教育机构和教师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工程教育。
通过认证,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符合标准的学习环境,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
认证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估,也是对学生的保障。
通过认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会得到全面提升,并且得到行业的认同和认可,提高就业竞争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
学校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标准,如师资力量、教学资源配备、实验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才能参与工程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
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对课程设置有一定的要求。
认证机构会对课程的设置进行评估,确保课程内容和结构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符。
此外,认证还对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鼓励学校与行业合作,以提高教育质量。
认证机构通常会要求学校与相关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保证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这种合作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程项目,并提前获得与行业专家的交流机会。
通过与行业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同时也使工程教育与实际工程实践更加接轨。
此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对学生培养模式有一定的要求。
认证机构通常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程实践中不断变化的环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工程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工程教育认证 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工程教育认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专业人才,旨在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
作为一项认证制度,工程教育认证以其严格的标准和全面的评价体系,助力于提升工程教育的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促进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指引下,各高校和机构将制定培养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教育教学,以提供更优质的工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结合的全面素质培养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首先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工程师需要具备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需具备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创新设计等一系列技能。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培养目标要贯穿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的设计,促使学生在学术和实践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行业。
二、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工程师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跨学科的能力。
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的意识和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国际通用的工程技术和标准,具备与国际同行合作交流的能力。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培养目标将跨学科的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使工程师不仅仅是专业领域的专家,更要有跨学科交叉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和学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三、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作为承担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角色,工程师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也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对社会的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考虑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始终坚守职业伦理,积极参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华盛顿协议》提出的毕业生素质要求(Graduate Attribute Profiles)为基础,符合国际实质等效要求。
现行认证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构成。
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要求:专业补充标准规定相应专业领域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补充。
认证标准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足够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支持条件保证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完善的内、外部质量控制机制进行持续改进,最终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要求。
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这一个标准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它各个指标中。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评价的核心就是对学生表现和是否获取相应的素质能力进行评价,而且必须考虑全体学生;毕业时的素质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应该围绕着学生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的安排、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的配备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的目的是要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从事相应职业的要求。
3.工程教育认证以产出导向(outcome—based)为理念产出导向(outcome—based)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理念,认证标准也是按照这一理念制定的。
(1)认证标准规定了专业应该满足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规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生学习的能力及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等能力素质要求等,是认证标准各项指标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
从根本上来讲,《华盛顿协议》所承认的是经过工程专业训练的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而各成员组织的认证标准均是在《华盛顿协议》提出的毕业生素质要求基础上制定的。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标准与方法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为了提高大学工程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本文将从认证理念、标准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认证理念1.注重质量导向:认证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工程教育的卓越与创新,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认证,可以促使高校对工程教育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使教育质量始终处于不断提高的状态。
2.强调学生为本:认证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认证要求高校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注重社会需求:认证标准要紧密结合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工程专业人才。
认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工程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二、认证标准1.课程设置:认证要求高校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科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师资队伍:高校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认证要求高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包括具备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专业导师。
3.实践教学:认证要求高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开展,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工程项目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认证方法1.申请评审:高校需要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数据。
认证机构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审核,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
2.现场考察:认证机构会进行实地考察,对高校的教学设施、实验室条件、教学管理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此外,还可能与学生、教师、行业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工程教育的看法和评价。
3.结果评定:认证机构根据评估结果,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和标准,给予高校认证结果。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在当今信息时代,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培养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够评估和提升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其中,成果导向理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果导向理念是以培养目标和学生能力为核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其对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的适应性。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成果导向理念以培养出具备核心能力的工程师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的达成程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等。
成果导向理念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能力要求,提高了工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成果导向理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指标。
在工程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如实验操作和工程设计等。
成果导向理念要求工程教育的教学过程要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内容。
其次,成果导向理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强调学生的能力要求。
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能力,如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等。
成果导向理念要求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师必须具备这些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工程问题和挑战,能够主动进行创新和探索,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成果导向理念将能力要求作为评价标准,通过考核学生在这些能力上的表现,评估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
最后,成果导向理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果导向理念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工科专业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工科专业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概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动工科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之一,它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科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工科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发展。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日益增高,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工科专业学生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围绕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探讨工科专业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将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非技术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非技术能力培养。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非技术能力培养关系研究、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探讨、成功案例分享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并概述文章的结构安排。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探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非技术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非技术能力培养的要求;- 探讨非技术能力在工科专业中的重要性;- 探讨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设计以及学生辅导与指导策略;- 分享并分析一些成功案例,并总结经验和启示;- 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工科专业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希望为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工科专业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非技术能力培养关系研究2.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对于工科专业进行的一种评估和认可体系,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它旨在提高工科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保障学生在毕业后具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完成相关的认证程序,学校或机构可以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志,提升其声誉和竞争力。
2.2 非技术能力在工科专业中的重要性传统上,工科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标准与方法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为了促进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培养更优秀的工程人才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从认证理念、标准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认证理念1. 学生为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认证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质量导向:认证旨在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要求学校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
认证标准要求学校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估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 创新驱动:认证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实践项目。
认证标准要求学校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科研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认证标准1. 课程设置:认证标准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符合国际化要求,并能够满足工程教育的需求。
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等,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为目标。
2. 教学方法:认证标准要求学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实验、实习等。
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
3. 师资队伍:认证标准要求学校具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职称的教师,并且要求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
学校应注重培养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制。
4. 实践教学:认证标准要求学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管理,包括实验室设施的完善、实习基地的选择等。
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认证方法1. 自评报告:学校需要按照认证标准编写自评报告,详细描述学校工程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措施,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证据支持。
2. 专家评审:认证机构将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评审,专家团队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解释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解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的教育取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一、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是说学生的地位要高于教师的地位。
其实,以谁为中心谁就忙。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少数优秀学生为中心, 也不是以多数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全体学生为中心。
目前高等学校都在宣传以学生为中心,但鲜见以学生为中心的可操作方案。
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高校以教师为中心有许多具体的做法,如:严格的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系统、定期的教师授课竞赛、教学进度管理等。
大学里教师很忙,学生很轻松。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出现不了像哈佛大学图书馆那样凌晨四点灯火通明的景象?因为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主要是老师的事,学生是要把各门课程考及格就行了,所以学生是忙不起来的。
教师很忙,但忙的不一定是教育,而是忙于填各种表格,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因为学校把以教师为中心落到了实处。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教学设计聚焦学生的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只让学生忙,老师不忙。
而是老师还是很忙,只不过老师们忙的是真正的教育。
这样就让在空中飘着的教育落地了。
二、成果导向(Outcome-BasedEducation)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课程为导向(Course-BasedEducation)的,从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
教师只要讲授完课程,学生只要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就达到毕业要求。
在这种设计中,教师的授课进度和授课质量就成了主要事情,以教师为中心是自然而然的。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成果导向的教育取向完整的说明了学校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师资及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利益相关各方(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等)的需求决定学校的定位(这个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就业为导向不同);学校定位决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决定学生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决定教学活动设计、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一、本文概述随着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逐渐成为了保障和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中,成果导向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探究其在工程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价值,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和意义,阐述成果导向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本文将重点分析成果导向理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包括其对工程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影响和要求。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实际案例,探讨成果导向理念在提升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还将对成果导向理念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成果导向理念的定义与内涵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活动和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都应以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成果为核心。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成果导向理念被广泛应用,旨在确保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能够具备满足行业和社会需求的能力与素质。
成果导向理念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一定义体现了教育活动的目标性和针对性,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为依据。
内涵方面,成果导向理念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明确的学习成果定义。
教育者需要清晰地定义学生完成学业后应达到的能力、知识和素质标准,这些标准应与社会和行业需求紧密相连。
反向设计课程体系。
教育者需要根据预期的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而随着智能电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该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探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1. 课程设置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技术知识、专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
其中基础理论课程需要涵盖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数据传输、信息安全等内容;技术知识课程需要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内容;专业实践课程需要包括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仿真、运行与维护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2. 实验室建设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建设需要建立一批符合学生实验和科研需求的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应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智能电网模拟实验室等。
通过实验室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手段,为以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教师队伍建设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这些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并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
也需要培养年轻的教师团队,推动学科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创新。
1. 实践教学环节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非常重要。
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项目,参与到工程实践中,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2. 专业认证考核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考核。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理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的理念是基于培养工程师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求。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2. 融合理论与实践:将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相互补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
3.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4. 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研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法。
5. 强调道德和职业素养: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的工程师。
6.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强调工程师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学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总的来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素养,并强调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7. 实践导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注重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真实的工程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跨学科融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倡导将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与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设计与创新。
9. 学科整合: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中,注重将不同工程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师。
10. 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实际工程领域中有所贡献,并关注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群体系中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收稿时间]2021-05-18[基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20M27,JG2021M26);2019年北京市教学名师项目(2019bjgjxm02)。
[作者简介]杨焘(1987—),男,山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流形理论及应用和机器学习。
付冬梅(1963—),女,辽宁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知识图谱、数据和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
袁立(1978—),女,河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李玉玲(1987—),女,湖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遥操作机器人控制和分析。
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高校课程群体系是各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整体联系。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认证教育理念下课程群体系教学质量与效果,文章以智能技术课程群内的软件工程为案例,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改革后的教学方案符合专业认证标准,聚焦“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教学效果良好,课程教学达成度达到专业毕业要求,为今后持续深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软件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12-0043-0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1-2],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是否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
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动化专业确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并根据各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内容的承接关系构建了课程群体系。
智能技术课程群是典型的自动化专业课程群体系之一,由随着人工智能与工程技术发展而相互关联的若干门课程构成,包括兼顾工程思想与实践的软件工程、侧重技术基础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智能理论为主的模式识别和以知识应用为输出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课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工程教育质量的认可和确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对工程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培养等方面的评估和认证,从而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对技术进行创新和提升。
二、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工程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学校注重国际化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和需求,具备跨国合作的能力。
三、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的工程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
业发展规划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学习和创新的态度,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
四、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工程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
任感,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
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工程师。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的工程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课程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课程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具备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2.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
3.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方式实现。
4.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5.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撑。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工程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提出,要求工程教育以质量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
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确保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项目的开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工程问题往往是复杂多样的,需要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进行解决。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素养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该注重创新教育的开展。
工程科技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
在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该设置相应的创新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中,提供他们实践创新的机会。
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资源的整合。
在传统的工程教育中,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的学习和考试成绩的评价。
而在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导向的学习、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的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实践环境。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程领域的需求变化,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人才。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五、建议与展望
11、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吸引海外优秀教师来华任教,提升我国教师队 伍的国际化水平。
五、建议与展望
12、优化学科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区特点,优化学科布局,提高教育资 源的利用效率。
五、建议与展望
13、加强社会服务: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 持和服务支持。
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因 此,高校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可以与企 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4、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创新精神,不断推动科技进步。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激 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可以设立创新实验室、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 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和探索。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 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策 略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策略
1、完善认证标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工程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也在不断 变化。因此,需要定期更新和改进认证标准,以适应行业需求和发展。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策略
2、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为确保教师具备教授学生所需技 能和知识的能力,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二、实践能力培养
二、实践能力培养
1、实践能力概述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亲身经历等 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对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他们未来从事 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实践能力培养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作者:黄绵丽郑燕玉刘小英黄妙龄来源:《现代盐化工》2020年第05期摘要:“有机化学”是培养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产出导向理念,在明确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工程知识和职业规范两方面能力的前提下,以有机化学“醇”这一章内容为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了教學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还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有机化学;产出导向;课程目标;教学设计;醇基金项目: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C128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05092)1 研究背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基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产出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毕业生达到工程教育质量标准[1]。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然要以课程教学质量为载体,教师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是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2]。
传统的课程教学多以课程知识为导向,授课教师比较关注课程的独立性和课程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对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课程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不高。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思路强调以产出为导向,课程目标以毕业要求为导向,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来设计课程目标。
所有课程教学环节均围绕课程目标进行[3]。
因此,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思路逻辑严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明确,能有效支撑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4]。
“有机化学”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化学课程,是培养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在材料化学各专业课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工程观念贯穿于实验预习、实验授课、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讨论等四个实验教学环节中,依托典型化工单元设备的操作,渗透工程概念与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工程思维模式和团队协作精神,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素质,推进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工程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96-0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
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1)构建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2)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3)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校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注重工程思维与工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催化工程、高分子化工、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以及应用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实验存在本质的不同,具有典型的工程特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工程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该课程的特点与优势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1]。
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将工程观念渗入到实验预习、实验授课、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讨论等环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增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一、实验预习中渗透工程意识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校化工原理实验室设备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目前能够开设八个单元操作实验和两个创新实验,同时我们还自主研发了实验仿真教学平台用于教学研究,提供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实验教学手段,为工程教育专业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硬件保障。
化工原理与实验作为省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任课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并且多年与化工企业联合承担重大项目实施,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这些都为我校高素质化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预习中创新地增设独立授课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展示宏观设备内部的三维结构,演示单元操作的工艺过程,展示微观传递过程原理。
化工原理实验作为理论课的重要实践环节,面对的是各个单元操作的共性问题,具有极强的工程背景,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够进行多种工况条件下操作的综合实验装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工艺流程装配以及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通过多媒体手段对不同装置复杂工况的模拟展示,可以让学生立刻直观化地感知到本课程与基础课程本质的不同,成功地在学生脑海中植入大工程观念。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需先写好预习报告,即了解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工艺流程和实验操作步骤,在此常规基础要求之上,针对每个实验教师提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本实验的相关信息,弄清楚实验装置中各个设备在化学工业生产中的主要用途和常规操作方法。
如流体阻力实验中会用到离心泵、转子流量计等设备和仪表。
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离心泵在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分类与用途,教学实验出于安全考虑只用清水泵,学生通过文献的查阅可以了解其他类型泵的用途;化工原理课程主要介绍三种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学生查阅文献后可以清楚地了解三种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在工业中的用途,查阅文献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自然地渗透了工程意识,拓展了工程实践知识。
在实验课程教学前,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学生可以了解实验设备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及主要控制参数。
还可以利用仿真教学平台,模拟启动实验装置,监控并调节实验的温度、流量、压力及组成,处理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实际的工程意识。
二、实验授课中建立工程观念
出于对课程任务衔接的考虑,我校化工原理理论教学通常先进行各单元操作原理的讲授,最后再集中介绍各单元设备。
由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同时进行的,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对于设备的认知比较陌生,表现出“重原理、轻设备”的现象,缺乏对各单元操作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思维中树立不起来“工程观念”[2]。
为了建立学生的工程观念,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实验的讲解。
化工原理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模式比较单一,常规性地只关注某一单元操作设备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实验结果验证,忽略了解整个装置的工艺流程,缺乏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尝试和操作参数优化的观念,更不会考虑装置运行的可行性、经济性及环保等工程实际问题。
因而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工程观念,结合实验装置提出相关的工程概念与学生进行互动式讨论。
如在精馏综合实验中让学生明确板式塔与填料塔内部结构存在的差异,各自适用于何种物系的过程分离,以及分离效率的比较;同时还可以提出以下工程实际问题:工业上采用精馏手段为何得不到100%纯度的乙醇?如果采用反应精馏、萃取精馏、膜分离等方法是否可以得到100%纯度的乙醇?并详尽比较这几种单元操作的优缺点。
实验讲解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仿真教学平台模拟精馏塔出现漏液、液泛等非正常操作现象、各种极限工况及如何进行操作调整等工程实践问题,拟补出于安全考虑而不能进行的实际工况中出现的非常规状况的操作。
在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时,学生通过理论课教学对“气缚”和“汽蚀”两种概念有大致的了解,但两者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区别和危害究竟如何,在学生的脑海中并不清晰。
在实验讲解过程中,我们展示工程实践过程中汽蚀后离心泵被腐蚀的叶片,利用仿真教学平台演示气缚操作现象,使学生对这两个工程概念重新认识,强化了工程观念。
实践证明,实验授课中注重建立工程观念能够培养学生对复杂化工过程动态运行的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深刻体会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积累工程经验。
三、实验操作中体会工程观念
我校化工原理实验室的设备经过升级改造之后,绝大部分装置能够完成多个实验任务,具备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的特点。
学生来到实验室后,面对一套多功能的实验装置需要2~3人组成一个小组来进行实验,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工程实验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工程实践问题,进行结果的汇总和分析,进一步尝试相应的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工程实践问题,适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执行相关操作解决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传热综合实验过程中,由于鼓风机的连续转动做功会使管路入口处空气的温度逐渐升高,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注意到这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踊跃提出解决的方法,开启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开拓学生工程思维模式;工业上用于加热的蒸汽内会含有不凝性的气体,如果不进行排放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此类问题?在板框过滤机实验中为何会出现滤液流不出的现象?它与板框的摆放顺序,以及流道的对应有何关系?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主动把从理论课程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碰到的工程问题的分析,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相关问题的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体会工程的观念。
四、实验结果讨论中反馈工程意识
实验结束之后,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将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听取学生分析意见的同时提出工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实验报告中
要求学生写出一组数据处理的详尽过程,汇总全部测试数据结果做出对应的趋势图,与工程经验值进行对比,判断数据的可靠性,查找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原因,并对实验装置的设计、仪器仪表的控制与调节手段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讨论的系统化整理,学生学会用工程的观点思考问题[3],掌握工程实际操作中的规律,工程意识得到全方位加强。
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目的之一,培养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关键所在[4]。
立足现有实验条件,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秉持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工程素质培养模式贯穿于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我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