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中考最新专题之第七讲朗读 精品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教学设计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合作交流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涵,发现文学之美。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质量。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生僻词汇、成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批评素养。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包括作者背景、创作特点、作品主题等。
2.对文学作品中的生僻词汇、成语、典故等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范读课文:教师进行范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读课文: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遇到问题可相互讨论。

4. 齐读课文:学生分组进行齐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朗读练习: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把握。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考朗读指导教案设计模板

中考朗读指导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 学生能够运用朗读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参与度。

-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 运用朗读技巧,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 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朗读指导1. 自由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朗读情况。

2. 分组朗读:-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朗读。

-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朗读,其余同学聆听并评价。

3. 角色扮演:- 教师或学生选择合适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朗读。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朗读技巧讲解:- 教师讲解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语气等。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朗读技巧。

5. 对比分析:- 教师选取不同朗读版本,让学生对比分析,找出优点和不足。

-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心得。

(三)朗读实践1. 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进行朗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朗读情况。

3.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心得,提高朗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

2. 朗读效果:评价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3. 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初中课文诗歌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诗歌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诗歌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欢朗读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使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

2. 朗读技巧:语音、语调、语气、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2. 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读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歌,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

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朗读技巧:讲解朗读技巧,如语音、语调、语气、情感。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上的问题。

5. 展示环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诗歌基本特点和朗读技巧。

2. 回家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下周上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热爱诗歌、喜欢朗读的情感态度。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九年级语文上册《自由朗诵》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自由朗诵》教案、教学设计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1.提问引导: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文学作品?你们觉得朗诵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有哪些帮助?”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年级语文上册《自由朗诵》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情感、节奏的调控。
2.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朗诵风格,并能灵活运用。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课堂示范、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朗诵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个人作业:
(1)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自由朗诵练习,注意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
(2)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朗诵心得,分享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2.小组作业:
(1)小组成员合作,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集体朗诵练习,并录制视频。
2.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注重实践与反思。
3.小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4.拓展作业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鼓励创新和深入研究。
3.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传递正能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对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初中经典朗诵教案

初中经典朗诵教案

初中经典朗诵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诵经典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增强文化素养。

3.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朗诵技巧的掌握。

2.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诵的经典文学作品。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朗诵的经验和感受。

二、讲解朗诵技巧(10分钟)1. 语音语调:讲解语音语调的基本要求,如音准、节奏、停顿等。

2. 情感表达:如何通过语气、语速、音量等传达作品情感。

3. 身体语言:适当的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增强朗诵效果。

三、分组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作品情感。

四、课堂展示(15分钟)1. 每组选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2. 录制自己的朗诵作品,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朗诵水平的提高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增强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全文朗读教案

初中语文全文朗读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全文朗读教学一、教学目标:1. 通过全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选定一篇适合初中生朗读的课文,如《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朗读技巧的运用,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5. 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能够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学生的参与度,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五、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朗读示范,用自己的朗读感染学生。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4.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全文朗读教学,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经典朗读 教案

初中经典朗读  教案

初中经典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并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体验到作品的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读的文学作品,如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等。

2. 朗读技巧:正确的发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经典文学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学资源。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文学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作品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语调和情感表达。

4. 朗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正确的朗读技巧,如发音、语调、节奏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实践,观察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学生情感体验的评价:通过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3.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策略1. 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2. 实践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实践,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六、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等。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的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

3. 教学录音:提供经典的文学作品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朗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朗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朗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章节题目:口语交际一、朗读课时 2教学目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重点:学习重音、停连、语调、节奏等朗读技巧;说好普通话,注意纠正方音对普通话声、韵、调的不良影响。

难点:掌握不同文体的朗读方法,进行语言的再创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课时分配讲授与实训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小结四、作业10分60分7分3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课时分配讲授与实训一、什么是朗读:朗读就是依据提供的书面的文字材料,用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进行的一种口头表达活动。

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二、用普通话语音朗读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

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

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

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

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由于字形相近由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初中语文朗诵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朗诵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通过朗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停顿、语速、语调、重音等。

2. 朗诵时的情感投入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朗诵中正确运用停顿、语速、语调、重音等技巧。

2. 如何在朗诵中融入情感,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教学准备:1. 朗诵教材(诗歌、散文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朗诵示范视频。

3. 朗诵评分标准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喜欢朗诵吗?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a. 停顿: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使朗诵更加自然。

b. 语速:根据诗歌内容调整语速,保持朗诵的流畅性。

c. 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变化,调整语调的高低起伏。

d. 重音:突出诗句中的关键词,增强朗诵的感染力。

2. 观看朗诵示范视频,让学生了解朗诵的正确方法。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朗诵教材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错误。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依次进行朗诵展示。

2. 教师根据朗诵评分标准表格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3. 学生自评和互评,共同进步。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朗诵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2. 组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朗诵活动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初中语文朗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朗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朗读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中语文朗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朗读习惯,并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2.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培养流畅的朗读节奏和语感。

教学准备:1.教材:选取一篇适合初中学生的文学作品,例如散文、诗歌等。

2.录音设备及音频素材:用于对比学生朗读效果,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3.图书、诗集等:作为辅助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引入一个与文学朗读相关的问题或引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例如:“你觉得朗读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达方式?”Step 2:朗读并分析文学作品 (15分钟)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请学生轮流朗读,并在每个学生朗读完毕后,进行共同分析和讨论。

重点关注作品中的表达手法、情感表达和意义。

Step 3:朗读技巧讲解与练习 (20分钟)介绍朗读的基本技巧,包括语音语调、停顿和节奏等。

同时,通过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练习,加深对朗读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Step 4:个别指导和反馈 (10分钟)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基础上进行朗读练习,教师逐一进行指导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5:朗读评价和总结 (10分钟)将之前的录音素材播放出来,与学生的朗读进行对比和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朗读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Step 6:拓展延伸 (5分钟)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朗读其他文学作品,并要求他们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和感受。

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效果和参与度,以及对学生自我评价的综合考量,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可以使用教案中准备的音频素材和学生朗读作品,进行更具体的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初三诵读教案设计模板

语文初三诵读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诵读技巧的掌握。

2. 对作品内容的深入理解。

3. 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文本。

3. 诵读示范录音或视频。

4. 学生分组合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诵读课的主题和目的。

2. 通过播放一段经典诵读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诵读指导1. 教师讲解诵读的基本技巧,如语气、节奏、停顿等。

2. 学生跟读,教师逐句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作品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诵读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诵读成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诵读课的收获,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诵读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拓展活动:推荐其他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诵读和分享。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其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诵读效果:通过学生展示的诵读成果,评价其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作品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其对作品内涵的把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延伸:1. 课后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的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2. 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读书会,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九年级语文课文朗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课文朗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课文朗读教案教案:九年级语文课文朗读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语文课文。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表现和语言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教学重点】1. 语调、语速与语音的准确运用。

2. 表达感情、尊重标点的朗读技巧。

3. 读中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 利用朗读表现传达课文的情感和意境。

2. 在朗读中体悟语言的力量。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九年级语文课文的朗读。

2. 引导学生回顾朗读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1. 解释朗读的基本要素:语调、语速和语音的准确运用。

2. 分析朗读的技巧:快慢适度、高低抑扬、轻重有序。

3. 引导学生观察标点符号,并解释其在朗读中的作用。

【示范】1. 教师模范朗读一篇九年级语文课文,强调语调、语速、语音的运用以及对标点符号的重视。

2. 分析自己的朗读技巧,如何表达课文的情感和意境。

【练习】1. 学生轮流朗读九年级语文课文中的其中一段,互相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小组朗读活动,注重情感表达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篇九年级语文课文进行深入研读,分析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朗读来传达。

2. 每个小组在班级前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总结】1. 总结朗读的要点和技巧:语调、语速与语音的准确运用,表达感情、尊重标点的朗读技巧。

2. 强调朗读的作用:提高语感、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拓展】1.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朗读,如诗歌、散文等,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提供一些优秀的语文课文音频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模仿。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能够帮助九年级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语文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朗诵教案

初中语文朗诵教案

初中语文朗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朗诵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诵习惯。

2. 通过对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文章的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诵:选取适合初中生朗诵的诗歌,如《春晓》、《登鹳雀楼》等,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散文朗诵:选取富有文学性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散文的自然美、情感美。

3. 台词朗诵:选取戏剧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台词,让学生在朗诵中掌握台词的表现力。

4. 即兴朗诵:针对时事热点或生活中的小事,让学生即兴发挥,进行朗诵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确的朗诵姿势、呼吸方法、情感表达等。

2. 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相互评价、交流心得,提高朗诵能力。

4. 比赛法:定期举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

2. 示范:教师进行朗诵示范,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朗诵姿势、呼吸方法等。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朗诵练习。

4.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5. 互动: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相互评价、交流心得。

6. 比赛:定期举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朗诵的兴趣。

2. 学生朗诵水平:通过课堂练习、比赛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朗诵水平。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初中生朗诵教案

初中生朗诵教案

初中生朗诵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情感。

2. 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文: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诵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麦克风、讲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朗诵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教学朗诵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2. 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随模仿。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分组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篇课文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诵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四、展示环节(10分钟)1. 每组学生上台展示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 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提高朗诵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朗诵。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学生朗诵能力的提高,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如对作品内容、情感的把握等。

以上是一份初中生朗诵教学的教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朗读教案文档

初中朗读教案文档

初中朗读教案文档教案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热爱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 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朗读的基本技巧。

3. 朗读的训练方法和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二、讲解朗读技巧(10分钟)1. 语音语调:讲解普通话的基本语音特点,强调语调的起伏和变化。

2. 节奏停顿:讲解朗读中的节奏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

3. 情感表达:讲解如何通过朗读表达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

三、朗读训练(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段适合初中生朗读的文章,要求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3.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朗读技巧和训练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实践,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上的朗读表现。

2. 学生课后朗读实践的情况。

3.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朗读技巧,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后的朗读实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以上是一份关于初中朗读教学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朗读教案初中

朗读教案初中

朗读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3. 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朗读的篇目,如散文、诗歌、寓言等。

2. 教授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语气、情感把握等。

3. 设计丰富的朗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的美好朗读经历。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教授朗读技巧(15分钟)1. 讲解正确的朗读姿势和呼吸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 教授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在朗读时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3. 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朗读特点和要求。

三、朗读训练(15分钟)1. 分组朗读,让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

3. 设计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朗读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朗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3. 开展朗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发进行朗读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3. 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设计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朗读课教案

初中朗读课教案

初中朗读课教案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在朗读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朗读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故事等。

2.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语气等。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朗读的感受和经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朗读实践(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适合初中生朗读的文学作品,分发给学生。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

3.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发音错误,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三、分组合作朗读(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合作朗读。

2. 各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练习朗读,注意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3. 教师对各组的朗读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语气运用是否正确。

2. 通过学生互评和自评,了解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

3. 通过课后跟踪,了解学生在课后对朗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朗读能力的提升情况。

教学资源:1. 适合初中生朗读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故事等。

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文学作品和录制学生的朗读。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朗读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榜样。

2. 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多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3. 结合其他学科教学,如语文、英语等,将朗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的朗读课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的朗读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朗读课授课年级:初中年级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

教学重点:1. 朗读技巧的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 朗读节奏的把握。

2. 朗读情感的投入。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

2. 朗读示范录音。

3. 朗读练习材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二、朗读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气等。

2. 通过示范朗读,展示朗读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课文朗读示范(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篇课文进行示范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情感和停顿。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感受朗读的魅力。

四、分组朗读练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 各小组进行展示,教师点评。

五、朗读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朗读感受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七、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朗读,并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朗读作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朗读技巧的讲解应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最新专题之第七讲朗读·背诵·默写【知识网络】朗读有助于领悟作品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情感;背诵、默写对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熏陶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朗读、背诵和默写都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都在中考考查的重点之列。

本专题主要就是帮助考生了解朗读、背诵和默写的考查范围和方式,掌握朗读、背诵、默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以提高应考能力。

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如下:朗读的要求: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背诵和默写背诵范围: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目的:积累和感悟默写重点:格言警句【考点解读】一、考点要求“新课标”在朗读、背诵和默写方面的学习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整篇或片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考查方式朗读方面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诗文朗读中处理语气、重音、语调、节奏和停顿的能力。

近几年,这方面的试题主要结合古代诗文的背诵来命制,题型多为选择题。

背诵和默写常常结合在一起考查。

复习时,要抓住“新课标”要求背诵的优秀古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并特别注意关键词语的写法。

背诵默写方面的试题,主观题和客观题并存,而以客观题为主,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补写型,要求学生补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②理解默写型,提供有关内容或相关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语句;③选择判断型,提供若干课文原句,设置干扰因素,要求学生判断正误。

【金题解剖】1.(2003,辽宁省)选出朗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朗读时划分节奏的能力。

A项是两句五言诗,五言诗通常取“221”或“212”的节奏形式,这两句中的“浮”和“动”是单音节动词,正合于“212”的划法。

B项是文言文句子,朗读时要注意虚词的位置和意思的关联性,两句分别在“而”前和主谓之间停顿,划分是正确的。

D项中的“乎”是句内语气词,“而”连接上下句,“与造物者游”和“不知其所穷”都一气呵成,其划分也没有问题。

D项中的“麾下炙”和“塞外音”都是偏正短语,分别作“分”和“翻”的宾语,不能划开,应该分别划在“分”和“翻”之后。

2.(2004,北京市朝阳区)默写。

(1)□□□□□□□,后天下之乐而乐。

(2)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受任于败军之际,□□□□□□□,……[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中考对名言警句的考查以课内的为主,而且能突出“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熏陶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的特征。

但是时代上跨度非常大,考查了一定的知识面。

这就告诉我们,复习中要有选择地重点背诵。

3.(2004,广东省河源市)默写刘禹锡《秋词》后两句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朝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

涉及的内容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名篇,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掌握,所以可以说难度不大。

只要平时留心,背诵是没有问题的。

4.(2004,常州市)默写古诗文。

(任选5句)(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5)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7)从《论语六则》中选出两句,作为专题板报“学习大家谈”的征稿主题。

[答案](1)恨别鸟惊心(2)闲来垂钓碧溪上(3)化作春泥更护花(4)大漠孤烟直(5)猿则百叫无绝(6)浊酒一杯家万里(7)(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涉及到的名言警句均出自教材,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重视背诵。

【技法解析】一、诗文朗读:关注意义,兼及其他诗和文的形式不一样,但都是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这样意义的表达便是诗文创作的终极目的,也成为制约朗读处理方法的决定性因素。

在诗文朗读中,语气、语调、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处理,都必须首先考虑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

特地说明一下,诗文语句都是由一个个基本的意义组合单位构成的,例如“水陆草木之花”由“水陆”和“草木之花”两个意义组合单位构成,每一个意义组合单位叫做一个“意群”,通常一个意群就是一个节拍。

另外要注意一下其他因素,如语气词通常连在前面的意群上,句中连词通常连在后面的意群上,句首连词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节拍。

二、背诵默写:1、切勿漫天撒网分析中考试题可以看出,背诵默写的范围主要是那些格言警句,一般选取语言简练、含义深刻、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备的句子,诸如涉及治国治家、品德修养、志向追求、友谊亲情等传统美德方面的格言警句。

我们在复习时要选取那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为记忆重点,不记则已,记就记牢、记准。

2、突出课内篇目相比而言,课内篇目范围较小,而且易于确定。

《教学大纲》规定背诵的课文以及推荐背诵的古诗文,数量有限,而且运用“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备”的标准进行筛选,真正存在考查可能性的句子数量就更小了。

对于课本上需要背诵的内容,我们要选取其中的对仗句、议论深刻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明显的句子、语言锤炼特别好的句子,作为复习重点。

纵观近年中考题,对于格言警句的考查,向教材中的内容倾斜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理应突出对课内篇目的复习。

当然,适当地记忆一些课外内容,也是有必要的,但一定不能本末倒置。

3、重视动手书写本考点的评分标准,通常是一项之内中只要错、漏、倒一字(处),该项就不得分,这就要求我们,默写必须准确无误。

而要做到这一点,只靠眼观、脑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养成“写写画画”的好习惯。

【拓展创新】1.下面句子朗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用舒缓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带给人的愉悦)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示语气停顿)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表示重读)D.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表示用升调读,“↘”表示用降调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处理朗读的语气、节奏、重音和语调的能力。

在B项中,尽管下句是“2212”的节奏形式,但上句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不能读破,语气的停顿应在“飞将”之后。

2.默写。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曹刿论战》一文中交代齐鲁长勺之战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关雌鸠,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

(《关雌》)[答案](1)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十年春齐师伐我(3)在河之洲君子好逑3.古诗文默写。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填空(任选三个小题填写,多写的不另给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南宋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

(2)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宋代著名豪放派词人______表达了“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4)《醉翁亭记》中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答案](1)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苏轼千里共婵娟(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快乐闯关】[知识能力关]1.(2003,黄石市)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大渡河的流水/永远/是/浩浩荡荡B.皓皓的月轮/从那/东岸升起C.东岸/是/一带/常绿的浅山D.没有/两岸的峨嵋/那样/雄壮2.(2001,河南省)下面的句子朗读处理不当的一项是A.“好个‘友帮人士’!是些什么东西!”朗读重音在“友帮人士”上。

B.“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朗读时用低音读“周——总——理——”三个字,且每字都要把音拖长。

C.“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朗读语速要舒缓,拟人词语要读得亲切。

D.“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朗读时要读出对敌人的蔑视和嘲讽的语气,语调由中音到高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