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落实巩固与提高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3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四落实巩固提高 Word版含答案.doc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重阳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③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自欹斜⑤。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华:白发。
②已:停止。
③就:接近,将要。
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⑤乌帽:即乌纱帽。
欹:倾斜。
★(1)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心绪?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诗前两句说年老;三、四句说官途曲折,家贫路远;五、六句说门庭零落,茕茕独立;最后两句场景渲染,更显寥落。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年老、宦拙、家贫、回乡路远,这些在重阳登高怀乡的日子里,更显凄凉。
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年老鬓白、光阴荏苒的哀叹之感,艰难不遇、仕途不通的怨愤之情,回乡路远、身处窘境的抑郁不平之绪,无人来访、门庭冷落的悲凉之慨。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答:解析:回答此题,需要逐句分析,“东篱空绕未开花”一句中的“东篱”是用典,然后分析用典的作用,“未开花”是借景抒情;“一从乌帽自欹斜”和“真成独坐空搔首”是运用对比手法,然后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①用典。
“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深化了诗歌主题。
②借景抒情。
借菊花未开,表达心情的寥落,借暮鸦的鸣噪,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闷,抒发诗人的悲戚之绪。
③对比。
将诗人门前的冷清与达官显宦身边的热闹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处境的困窘。
2.(2015·河北省衡水市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doc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
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
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解析:木叶、菊花是典型的秋天的意象,古诗中很常见。
“云屯”就是像云一样驻扎,运用了比喻修辞。
答案:①木叶下、菊花黄;②比喻,许多的骑兵像云一样驻扎在原野上。
(答夸张亦可)(2)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请简要概括。
答:解析:从“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可知英雄不在的“凄凉”;从“自笑如今霜鬓”可知感慨自己年老体衰;从“漂泊水云乡”可知词人羁旅飘零之苦;从“已矣功名志”可知作者感叹功业无成。
答案:英豪凋亡;年岁已高;飘泊他乡;功业未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田黄雀行①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②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③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被杀之时。
②捎:挥击,削破。
③摩:接近,迫近。
★(1)“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分析这两句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这两句的手法是起兴,暗示自己的险恶处境,然后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这两句包含的情感,即悲愤,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答案:开头两句托物起兴(或用比兴手法),以树大招风、海阔生波来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处境,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与忧惧,同时奠定了诗歌悲凉的感情基调。
★(2)诗歌是怎样以对比手法来塑造少年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题目要求从对比角度分析,因此要看看诗中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是怎样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论文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高三到二轮复习已经由高考考点知识的了解、识记,提升到培养学生去解析命题老师的意图,题干的提问技巧,并能结合知识基础,灵活答题。
诗歌鉴赏到二轮复习期间已经经历的两次次模拟考试,同时也接触了较多的模拟题,这些高质量的考题,对学生应答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老师要充分利用好高质量试卷里的每条诗歌鉴赏题,抓好解析关。
重点抓好三步:第一步:分析题干有几问文字表述题阅卷是按得分点给分,如果有提问没有回答,那此项就没有得分。
细数有几个疑问,这个看似简单,却往往是学生丢分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学生审题不到位,有很多高超的问答技巧,学生不仔细分析,漏答现象屡有发生。
例1(2011江苏卷)“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解析:这个题干很简洁,就是两个问题,用问号标志的很清楚。
例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解析:这个题干虽然没有问号,亦能很快审出有一个问题。
例3: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解析:这种提问方式很有技巧,首先是“描述景物”,然后是“呈现的气氛”。
很多学生快速地完成“呈现的气氛”,白白丢了一半的分。
例4(2011全国卷)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解析:这个题干其实隐含两个疑问,很多人认为这两个是紧密相关的题目可以看似一个,但老师在分析的时候仍要提醒从问句的结构分析,这是两个问题。
第二步:领悟题干考点术语诗歌鉴赏的考查重点就是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三大方面,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术语。
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熟悉了这些术语,学生苦恼的是题干中涉及的术语太多,不知道怎么答。
二轮复习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将这些术语的外延融合,帮助学生拓清术语上的迷雾。
返看例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x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任选一种简析。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表现手法有哪些,主要是对 比、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其次要结合诗句对 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6
从尾联诗句中一个“更待”可以看出,“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可以判断为虚写。而 从诗句描写的意境来看,画面清幽闲适。尾联两句写景,可 以判断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闲适。写 景是为了抒情,诗人把闲适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间,可以判 断为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
1
考情解读 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 重点,也是必考点,同时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 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 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分析其 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 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方式类题中对描写(正面、侧 面)和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的考查较为常 见;修辞类题一般考查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等;表现手法类题中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动静 结合等较为常见;结构技巧分析类题一般考查卒 章显志、承上启下等。
水仙子·舟中 [元]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 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3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歌鉴赏03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考查类型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等等。
如: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试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答:再如: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在分析某一首诗歌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用的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孤立的,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态度与观点。
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之上的。
古代诗歌的作者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的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
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
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表达,二是间接表达。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注]。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详细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可以从诗句的表述中得到答案,如“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对雨的态度不是怨恨风雨摧花,而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朝朝”“处处”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第三章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含解析1
第三章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领航]2016年高考全国卷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2014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甲卷乙卷丙卷卷Ⅰ卷Ⅱ卷Ⅰ卷Ⅱ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金陵望汉江内宴奉诏作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残春旅舍阮郎归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形象√(5分) √(6分) √(5分)语言√(5分) √(2分)表达技巧√(6分) √(5分) √(3分) √(6分) √(5分) 思想情感√(5分) √(6分) √(6分) √(6分) √(6分)1.(2016·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现今任公子已不必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庞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现在也不必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不必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
因为,现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达,天下统一,国力壮大,世无巨寇。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难过之情。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感觉在太平盛世没有机缘施展才华,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程垓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3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三落实巩固提高含答案
,[学生用书P47])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等。
思远与顾暠之友善。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
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三 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增分突破三思想感情鉴赏之解题“密码”1.(2015·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执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然后抓住关键意象联系全诗从构思,用词、修辞等方面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
答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然后重点把握后两联。
第三联中的“愁”字和题目中的“残”等情感词汇,很明显表达的是作者的愁苦,第四联中“拂拭朝簪待眼明”意蕴深刻,要联系作者的遭际(注释)进行理解。
答案(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一-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课件解析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答复以下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二)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自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 析。(4分) 解析 此题考察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 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 亭角临风寻诗。其次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 酒宠爱用自然粗陋的酒器,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 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宠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潇洒; “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 ①行为潇洒。②情趣高雅。(分析略)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通过看吴钩,拍栏杆, 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悟的失意 情怀。
【即时小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 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 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完善你的答案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 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转变内心的高洁。
三类形象鉴赏典例精析 一、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 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 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落实巩固提高 Word版含答案
, [学生用书P39])一、(2015·青岛市高三自主诊断考试,T9~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廓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
”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
”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
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
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
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
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
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
甚乎!今之令不然。
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
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
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
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 辞:辞别 B .君树槐县.令 县:通“悬”,悬挂 C .不益.刑 益:增加 D .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恚:怨恨 解析:选A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3-3 分析技巧
工具
第3章 古诗鉴赏
栏目导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
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道
开放性的试题。“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这里的关键是
如何解决选取恰当的角度的问题,角度选对了,答题就能够 发挥自己的优势;否则,就很难发挥出最高水平。答题的时 候要注意先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结合诗歌做具体分析。我们 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平 实
是说的风 隐性要求
工具
格;有韵 味 —— 景 美
面综合分析,就会得出答案 栏目导引 第3章 古诗鉴赏
3.(2011· 辽宁卷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题 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
题干关
键词语
工具
从 两 者 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
的关系
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
栏目导引
第3章 古诗鉴赏
审题点拨 答 题 范围 答 题 全诗
答题点拨 点拨: 题干对赏析
的角度进行了限制,只能
从 画 境 、 真 从画境、真景及两者的关
限制
景的关系
系来说。答题时,一要答 出画境,写出是一种怎样
的画面;二要答出真景,
工具
第3章 古诗鉴赏
栏目导引
3.(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 来 深 涧 满 , 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 ,年年长自
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 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专题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备考攻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专题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备考攻略】高考考查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具备“诗歌思维”意识。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理解诗歌的难点在于诗歌表达的含蓄性,而理解诗歌的重点在于其抒情性。
要在短短的二十几个字里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就需要诗人精心选择词语和意象,大多数诗歌总是力求情感的含而不露,把情感借助意象及意境委婉地表达出来。
对读者来说,鉴赏就是一个反过程,需要读者通过对诗歌词语、意象的品味来把握诗人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读者具备联想与想象力来补充诗歌留白,在品味中领悟诗歌妙处,这就是“诗歌思维”。
不少同学觉得诗歌难理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诗歌当成诗歌读,不能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意象组合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品味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就需要在平时阅读鉴赏的时候注意培养这种素养。
如,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诗歌中所给的意象加以再创造,形成画面感,进而力求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缺少联想和想象就会使答案成为诗句的简单扩展,造成失分。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再如,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4题型2赏析句子课件
②感官角度: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等入手。 ③描写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 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 ④其他手法,如反衬、融情于景,一些修辞手法等。
(2)效果分析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写景艺术的阐释。如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简单解释 一下何为“动”何为“静”,“动”“静”如何结合。二是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分 析时要扣住手法自身效果,主要是在诗歌中的效果。 写景的艺术效果无非是以下几点:①对景物自身的效果,如使景物生动形 象;②造境,营造了什么意境,渲染了什么氛围,扩大了什么意境等;③抒情, 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为抒发什么情感做铺垫。
【注】 ①乾道六年(1170 年),词人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 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 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 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 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赏析这首诗中的画线句。(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置角度 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不同的位置, 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三章 题点训练三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名师课件
有定向赏析(如上面第1题)、自选角度赏析(如上面第2题)。
答好这种题型,要掌握好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
①角度
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
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
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
本 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本
训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练
栏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目
开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关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
英”句。②政:通“正”。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
栏 目
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开 关
答案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
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
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
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2.(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目 开
诗中,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
关
③分析
“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
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
“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
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
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
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
解析:木叶、菊花是典型的秋天的意象,古诗中很常见。
“云屯”就是像云一样驻扎,运用了比喻修辞。
答案:①木叶下、菊花黄;②比喻,许多的骑兵像云一样驻扎在原野上。
(答夸张亦可)
(2)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从“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可知英雄不在的“凄凉”;从“自笑如今霜鬓”可知感慨自己年老体衰;从“漂泊水云乡”可知词人羁旅飘零之苦;从“已矣功名志”可知作者感叹功业无成。
答案:英豪凋亡;年岁已高;飘泊他乡;功业未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田黄雀行①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②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③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被杀之时。
②捎:挥击,削破。
③摩:接近,迫近。
★(1)“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分析这两句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这两句的手法是起兴,暗示自己的险恶处境,然后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这两句包含的情感,即悲愤,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答案:开头两句托物起兴(或用比兴手法),以树大招风、海阔生波来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处境,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与忧惧,同时奠定了诗歌悲凉的感情基调。
★(2)诗歌是怎样以对比手法来塑造少年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题目要求从对比角度分析,因此要看看诗中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是怎样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比较明显的有“黄雀”与“鹞”对比,“罗家”与“少年”对比,投罗网的雀和得飞的雀对比。
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①以黄雀的弱小与鹞的凶狠作对比,表达少年对强权的愤恨之情;②以罗家得雀的喜悦和少年见雀被俘的悲苦心情作对比,表达少年眼见弱小被欺凌而无能为力的悲苦心境;③以黄雀投罗的实写和脱网高飞的虚写作对比,表达少年救助友人的心愿;④以初时对“利剑不在掌”的叹恨和结尾对“拔剑捎罗网”的向往作对比,表达少年对济难之权的希冀和实现凌云壮志的憧憬。
3.(2015·陕西省宝鸡市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诗歌的第三联用了两个叠音词,试分析其效果。
答: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是炼意、炼境、炼结构、炼手法,此题主要是炼境,答题时具体分析对景物描绘的作用,然后概括意境。
答案:“暮吹”用“萧萧”象其声,“红叶”惊落,满地飘零,晚风之紧可以想见;“寒云”以“惨惨”状其色,“旧楼”难以承受住它的重量,云层之厚不言而喻。
此联用两个叠音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萧瑟、惨淡的秋景图。
★(2)从结构上分析尾联的作用。
答: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尾联作用的题目,答题时先概括此联的内容,然后分析作用。
作用主要为点明主旨和照应。
答案:这是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故国凄凉”与“江城满目秋”照应,“谁与问”与“独上”照应,全诗结构严谨。
4.(2015·湖北黄冈高三质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加以分析。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
“白云红叶两悠悠” 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
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
借助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
(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答:
解析: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而这种情怀全部是通过皎洁的月光和月下的景色表现出来的,因而“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
答案:同意。
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澄鲜一色,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
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时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
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笼罩,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
(如果答“不同意”,理由充分即可)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尽”字的作用。
答:
解析:“尽”字写的是潇湘的行程已尽,自然引出“到洞庭”,而诗歌的题目就是“洞庭”,可见是交代了词人的行踪,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答案:“尽”字由江到湖,交代词人行踪;正是“潇湘”已尽,自然引出下面描绘的洞庭美景。
★(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
答:
解析:题目明确要求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首先要分清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然后看看两者是怎样结合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答案:动静结合,静中见动,展现了优美的境界,表现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前面两句,水湾倒映出红蓼是“静”,波纹荡漾则为“纹缬乱”,跃出水面的鱼才会“双尾玉刀明”,自然有“动”。
最后一句,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静美无比,表达了作者喜爱、流连自然界的心态。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
刘辰翁①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
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②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词人,入元后不仕,词近稼轩。
②华风:绚丽的风格。
★(1)“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
解析:“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中的典故可以从“阴山”“北海”“窖”“群”等字词中体会得到,是苏武牧羊的典故。
这一典故的作用,可结合注释分析。
答案:①词人引用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
(阴山,匈奴世居之地;北海,匈奴极北之地的湖泊;窖指地窖,群者羊群。
言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雪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的苏武。
)②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内容,表现了作者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
(2)下阕“不曾愁”与“泪偷流”矛盾吗?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这首词用李后主词韵,情感也有相通之处。
“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醉中本想可逃愁,却忽听得有人唱起了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不禁让词人潸然垂泪。
可见词人不是没有忧愁,而是用酒消愁。
答案:不矛盾。
①“不曾愁”是因为醉,“醉”与“泪”都是表现南宋遗民亡国愁恨之深。
②亡国之痛只好借醉解脱,醉中却又被“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歌声勾起而更伤痛。
③这样写,因愁求解脱,解脱而不得,则遗民之忧伤愁恨,牢不可破。
(只要能结合词句合理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