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实例分析
教育和研究设施得到 了更新和扩展,满足 了学术发展的需求。
05 案例四:清华大学校园规划
历史与发展
1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 学之一,其校园规划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2
在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园 扩建,重点建设了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基 础设施。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清华大学再次进行了校园规划,以适应新的发展 需求。
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大学校 园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空间需求 的增长、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校 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案例选择标准
A
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当 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普遍问题与趋势。
多样性
案例应涵盖不同类型的大学,如综合性大 学、理工科大学、文科大学等,以便更全 面地了解校园规划的特点。
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
明确校园功能分区,优化交通组织, 提高校园运行效率。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在规划中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08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规划理念先进
大学校园规划应注重生态、人文 、科技等方面的融合,营造开放
、包容、创新的校园环境。
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内各功能区域应明确划分 ,便于教学、科研、生活等不 同活动的开展。
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与融合,推动了地区经济 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D
案例三: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规
04
划
历史与发展
01
1865年建校,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科技研究型大学之一。
02
校园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以适应科技和学术发展的需求 。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
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
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
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规划分析
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规划分析摘要: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为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至关重要。
主要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进行简要阐述,并以天津某大学为例,依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学校现状进行校园景观提升,该方案以“以绿为魂”为研究核心,将校区规划为几个功能区进行景观设计。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规划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圣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其校园环境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需求。
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各地高校不断新增、扩建,为吸引广大学子的加入,校园景观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国内比较有名的有“北大的未名湖畔”“清华的荷塘月色”“武大的樱花园”等,良好的校园景观不仅能为学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也能为高校建立良好的形象。
1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规划1.1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1.1注重视觉美感。
校园景观作为整体形象,各要素之间应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规划设计,为师生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愉悦人们的心情。
将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校园视觉美感。
(1)“多样与统一”是指将校园景观中的众多事物景象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景观,通过“多样”改变单调和乏味,通过“统一”来协调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视觉美感;(2)“对称与平衡”是以中心为轴上下或左右呈对称关系,可在视觉上起到整齐一致的效果、使得景观有秩序且对称、可呈宁静的静态之美,如行道树的排列;(3)“对比与调和”是将形成鲜明对比特征的事物、颜色、行为等进行调和,将对比因素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加强或减弱,从而达到“多样统一”的构图手法,例如花蕊颜色的对比形成百花争艳的效果;(4)“节奏与韵律”是通过景观有规律、反复的出现,从而形成一种富有律动感的视觉艺术;(5)“比例与尺度”体现了事物与参照物之间的对比关系,通过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断臂的维纳斯、就因为她身体的黄金分割给人一种完美的视觉效果[2]。
省教科规划2021年度(高校)研究课题目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21058
基于移动技术的高职课堂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施丽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21059
—评价法在临床医学专业课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为例
胡静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21060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谭春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21061
宁波教育学院
2021112
微商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吴萍
宁波教育学院
2021113
基于《标准》的普通高中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徐宪斌
宁波教育学院
2021114
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师培训需求与对策研究——以XX市为例
邱康乐
宁波教育学院
2021115
新媒体环境下幼儿园教师媒介素养研究
董钰萍
宁波教育学院
李荔波
宁波大学
2021089
民国时期的高校文科研究所研究
郑善庆
宁波大学
2021090
全媒体平台联动机制下的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以独立学院为例
黄翔翔
宁波大学
2021091
工业4。0“智”造时代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前景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刘立园
宁波大学
2021092
多模态有声思维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翻译专业实用文体翻译课程为例
基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观视阈下的《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罗一华
杭州师范大学
2021012
高校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归因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
盛中华
杭州师范大学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之企业校园分公司的研究——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市江北 申科贸 易有限公司 2 0 0 5 年1 O 月l 4 日,学院突破传统 的校企合 作创业 教育模 式,与宁波 市慈溪进 出口股份有 限公司共同投 资5 O 万在校 内成立宁波 市江北 申
江九 龙国际物流有 限公司宁 大科院分公 司 。公 司计 划分 批投 资1 0 0 万 资金 ,创建产 学研 联合
I 一 学 熏 …………………………一 狨 豆 掌 院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之 企 业 校 园分 公 司 的饼 究 以 宁 波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为 例
宁波 大学科 学技术 学院 胡碧静来自姚松林 【 摘要 】校企 合作 是高校进行创 业实践教育的重要途 径之一,独立学院与研 究型本科院校及高职类院校 园其办学层次定位和人才培养 目 标不 同,校企合作 的定位 也明显不 同。探索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独立学院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 “ 两强 应用型人才 。
有独立法 人的有限 责任公司 ,另 一种是企业 在 校 内设 立 的 分 公 司 。
作模式 。
2 0 0 8 年l 1 月2 5日 , 科 技 学 院 与 浙 江 九 龙 国 际物 流 有 限 公 司合 作 成 立 校 园 分 公 司一 一 浙
三 、企业校园公司模式运作 的成功 案例
、
握 要求 不高, 但要 求具备 研究 、开发 、设计 、 制造 、营销 、管理等实 际工 作能力 。因此一方
面 需要进行 系统的学科 理论学 习,另 一方面又 需要通过在 企业进行见 习与实践教 学,了解企 第一, 实体公司的企业化管理运作机制下 , 业 的实际 工作流程和要 求,将理论 与实践融会 企业 人 、高 校 和 学 生 之 间 权 责 清 晰 , 公 司 的 创 贯 通 。这 就 要 求 在 校 企 合 作 过 程 中 , 不 宜 进 行 业 培训系统而 全面 ,业绩 考核和人才 评价机制 简 单 的订 单 式 人 才 培 养 , 教 学 计 划 不 能 放 弃 学 健 全 ,使得 学生的企业 管理能力和创 业素养 的 科 知 识 体 系 的 完 整 性 , 同 时 必 须 在 本 行 业 内具 培育更具全 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 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 第二 ,基 于利益驱动和 市场竞争机制 的校 与 研究 型大学 不 同, 独立学 院本科 生培养 企 合 作 模 式 。 重视 实际工作能 力而 不是学术研 究能力 ,重点 第 三 , 以 产 品 为 单 位 的创 业 项 目负 责 制 , 不 是 知 识 的 积 累 和 创 造 ,而 是 知 识 的 应 用 。 因 以学生 团队为组织保 障 ,建立 “ 帮、传 、带 ” . 此 ,这就要求在 教学 内容上将 学科知识体 系与 实 际工作过程结 合,在教学方 法中将理论 教学 与 实 习实 训 结合 。 二 、企业校园公司运作 模式 由 于院 校 的定 位和 人才 培 养 目标 的差 异 的创业 经验共享机 制,利于形 成分层次 、阶梯 式的创业实践平 台。 ( 二)企业校 园分 公司一一浙江 九龙 国际 物流有 限公 司宁大科 院分公 司 科 技学院根据 自身本科院校 的定位,基于 物流 管理的学科 交叉性 、实践性特 点,遵循物 性 ,介于研 究型大学和 高职院校 的科技 学院 , 应 在明确 自身定位的前 提下 ,在传承和 借鉴常 流 管理人才 的教 育规律 ,结合复合 型物流专业 规的 “ 请进 来” 、 “ 送 出去 ”的校 企合 作模式 的学生素质特 点, 以培养 具有创新精 神和创新 基础 上 ,依 托 专业 特色 和 优 势 ,凸 显 “创造 能力的 中高 级物 流管理 人才为 目标 ,针对高校 型、创业 型、应用型 ”和 “ 本科教 育”的人才 物流人才培 养中普遍存在 的诸如教 师缺乏对 企 培养特 点,探索 出多元整合 的、行 之有效 的特 业的 了解 以及实际经验 、教学手段 单一 、学生 色校企合 作模式一一 企业校 园分 公司。主要表 现为两种 形式 :一是 校企合 资在校 内创立 的具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07.16•【字号】浙人社发[2010]213号•【施行日期】2010.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213号)各市、县(市、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得到各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56 项被确定为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有关单位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0年12月25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按原申报渠道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资助立项课题《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问题研究》,省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原申报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秘书处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陆海深、沈泽民联系电话:************* 85216997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伟宏、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传真:*************附件: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二○一○年七月十六日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综合部分(一般项目)2010A001 浙江“十二五”劳动保障总体思路研究谭永杰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2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3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孙胜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4劳动保障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分析徐红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5 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以台州为例赖尚造台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A006“十二五”时期嘉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倪建强嘉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A007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建设研究张伟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A008“十二五”人才开发规划研究陈伯永诸暨市人事局2010A009浙江省“十二五”公务员培训对策研究何桥浙江工业大学2010A010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空间生活现状调查--以杭州为例赵衡宇浙江工业大学2010A011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与融入城市路径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2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实证研究张蕾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3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宋瑜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4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温州为例廖传景温州大学2010A015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软环境建设”研究廖小辉衢州学院2010A016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王永乐绍兴文理学院2010A017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研究--基于对丽水、温州两地的调查张祝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二、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一般项目)2010B001灵活就业问题研究王坚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2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中的作用研究徐攀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3创建充分就业农村社区(村)工作探讨李聚忠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B004嘉兴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研究应志敏嘉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5 发展家庭服务业与促进就业问题研究张浩绍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6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洪芳浙江理工大学2010B007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与体制创新刘晓浙江工业大学2010B008浙江省女性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研究骆建艳浙江工业大学2010B009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就业的影响王君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0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长效机制研究许紫岳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1 大学生就业模式创新研究唐瑜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2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B013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体系问题研究肖丽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B014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探析--以浙江为例应建华宁波大学2010B015浙江省中小企业“用工荒”问题研究董建华嘉兴学院2010B016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研究柯羽嘉兴学院2010B017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梁丽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18大学生网络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研究程君青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B019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的影响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B02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研究--以高职艺术专业为例羊力超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1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2经济转型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郑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3 “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研究吕国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4大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易际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5大学生职业观念现状调查--以高职院校为例郑尧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6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途径影响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7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择业策略研究柴爱仙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社会保障问题(一般项目)2010C001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政策研究杨继杰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2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研究 XXX 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3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王宋余温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4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陈德祥温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5加强社保基金支出监管研究徐水培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6农婚知青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沈福群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7省级养老保险统筹模式研究徐德兴金华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8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C009关于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C01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研究陈薇台州市椒江区劳动保障局2010C011浙江省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金华市为例肖金萍浙江师范大学2010C012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田野绍兴文理学院2010C01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以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战昕嘉兴学院2010C014浙江省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学院2010C0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叶林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C016企业年金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C01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问题研究韩雪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C018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实施可行性研究章泓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四、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般项目)2010D001宁波高校毕业生创业发展研究孙国茂宁波市人事局2010D002建立南太湖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可行性研究蔡小凡湖州市人事局2010D003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开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研究王水君绍兴市人事局2010D004新时期人才工作理念探析李秋华金华市人事局2010D005推进“四大建设”的紧缺人才调查与研究单坚台州市人事局2010D007创业孵化器培育与制度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王小军富阳市人事局2010D008大学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徐天红宁波市镇海区人事局2010D009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章为群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2010D01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邹晓东浙江大学2010D012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新趋势和新动态的可视化研究徐国良浙江大学2010D013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机理分析方阳春浙江工业大学2010D014推进我省自主创新进程中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研究孙蔚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0D015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侯村叶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D016威客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张作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D017浙江省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徐海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D018高校电子商务创业的体制机制研究徐美燕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D019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本土培养路径研究李琳宁波大学2010D020欠发达地区高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倪立宠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D021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冯岚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0D02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D023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研究牟惠康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五、人事制度改革问题(一般项目)2010E001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研究章荣杭州市人事局2010E002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吴家斌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3军官转业安置政策分析及今后发展思路陈玉多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4加强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研究刘贤奎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5军官转业安置制度建设研究刑泉浙江工业大学2010E006基于个体行为驱动DISC模型的公务员均衡激励机制研究丁颖浙江工业大学2010E007浙江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刘其君浙江理工大学2010E008高校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业绩考核体系建设研究张翌温州医学院2010E009新时期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性研究马重阳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E010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唐俐俐浙江工商大学2010E011浙江省不同体制间人员流动政策现状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10E012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制度设计研究葛永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E013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六、职业能力建设问题(一般项目)2010F001 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研究何世清绍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F002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职教为例袁新苗浙江工业大学2010F003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王建枫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0F004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利用研究-以社区体育指导员为例董立群宁波大学2010F005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任峰宁波大学2010F006中小企业技能人才开发对策研究--以宁波市装备制造业为例胡斌宁波工程学院2010F007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陈彩娟杭州师范大学2010F008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比较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季志湖州师范学院2010F009浙江经济转型与高职教育改革适应性研究徐金寿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2010F010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洪列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1浙江技能型人才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2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李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3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产品营销人员为例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4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李晓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5职业能力培养的岗位适应性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高职商务英语人才为例贾越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6德鲁克管理视野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李红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7构建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姜宇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8以职业素质与技能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探索聂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9高校“校本培训”模式与应用研究--以温州为例吴肖蓉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0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技能人才建设研究--以温州市制造业为例张小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1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孔志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2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战略研究--以温州为例楼红平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以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杨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4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谢文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5农民工职业培训效应与对策的分析研究沈央儿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6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与创业教育探索李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7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州为例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8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曾益坤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七、劳动关系调整和收入分配问题(一般项目)2010G001宁波市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情况调研站建国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2 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研究沈康民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3台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对策研究杨少白台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4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探析李英武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5《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沈瑜维杭州市西湖区劳动保障局2010G006工伤认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吴莹岗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G007温岭市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与探索李玉友温岭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8《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对策研究李慧红仙居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9群体性劳资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研究龚和艳浙江省劳动仲裁院2010G010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法律规范研究林敏喜浙江工业大学2010G011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建构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沈立宏宁波大学2010G012餐饮服务业最低工资实施状况分析--以浙江为例刁宇凡中国计量学院2010G013基于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的母子公司工资总额管理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G014企业人工成本分析与研究俞婷婷江西财经大学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10G015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研究姜吾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6劳动关系综合型预警机制研究李良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7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问题研究朱四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8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研究--基于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分析赵金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0G019劳动用工网络诚信公开查询制度的研究严亮奇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2010G020“劳动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程序性规范研究陈善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八、浙江人力资源市场问题研究(资助项目)2010H001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陈诗达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H002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罗传银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H003浙江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动趋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郭继强浙江大学2010H004浙江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问题研究孙裕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10H005浙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陆海深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H006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工资差异与引导机制孔冬嘉兴学院2010H007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浙江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陈根元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2010H008市场化下的浙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伍争荣浙江工商大学2010H009社会保障对浙江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的影响研究何文炯浙江大学2010H010浙江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研究张益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2010H011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模式及借鉴陈雅温州大学。
独立学院就业现状及专业设置问题分析——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独立学院就业现状及专业设置问题分析——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摘要该课题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和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分析,了解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发展现状;对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定位做出有效指导;对独立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对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针上有可能出现的偏向予以纠正提供参考。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独立学院的办学实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点,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式。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和落脚点,是高等学校办学方向与特色的具体体现。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其专业设置直接关系着学生就业情况。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合理构建专业的体系,对独立学院进一步发展和建设,乃至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自1999年高校扩招决策出台,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中国高等教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显示: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59 万人,待业毕业生75.6万人;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11 万,待业毕业生100万人左右;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30 万,比2008 年增加71 万,增幅达12.7%,这些数据表明,高校毕业生的绝对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就业率为68%,但是一些独立学院的就业率数据显示的就业情况却颇为乐观,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宁波大学科技学院2010年就业率为97.14%, 2011年就业率为 97.59%。
其中,工业,艺术设计,会计,建筑学,通讯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浅析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学校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空间载体,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空间中,外部环境的设计对于大学校园的品质和吸引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的角度,浅析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体现大学校园特色和文化的重要性。
一、大学校园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它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状态对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大学校园的外部环境时,需要考虑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比如,在城市缺乏绿地的情况下,大学校园的绿化成为了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平衡。
此外,大学校园的交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在保证行车流畅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交通对于城市环境的污染,也是大学校园外部环境设计的重要问题。
二、体现大学校园的特色和文化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空间的设计也需要紧密地联系到大学的文化和特色。
比如,某些大学的建筑风格可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与其建筑形态相协调。
此外,大学校园还应该重视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融合,设计体育场馆和美术馆等专业场所,并在校园周围创造更多的休闲和文艺氛围。
这些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有利于彰显大学的文化自信和特色。
三、外部空间设计需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今,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已经不仅仅是学习和工作的场所,也是大学生活和全社会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因此,校园外部环境需要满足现代人的休闲娱乐需求。
在风景和美学方面,能够延伸人的感官和丰富心灵,充分表达设计的艺术性和精神内涵。
此外,校园环境中的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也应该更具有着人性化的设计,满足现代人追求阳光、舒适、自由、自在的休闲娱乐生活。
总之,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注重可持续发展、体现文化特色和现代人的需求。
基于山地特点的校园规划设计与空间布局优化
基于山地特点的校园规划设计与空间布局优化摘要:山地校园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校园地形地貌、山地地质灾害、交通组织和用地布局等因素,在满足教学和生活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优势,提高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和自然度。
同时,要充分考虑校园空间规划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保持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以减少用地矛盾。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建筑群体与场地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校园景观效果。
此外,校园空间布局还应充分考虑山地校园交通组织的复杂性,创造高效、便捷的校园交通系统,确保师生们在校园中出行时能享受到良好的景观环境。
关键词:山地特点;校园规划设计;空间布局;优化1山地校园特点分析1.1 地形起伏山地校园的地形起伏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由于地势的高低变化,山地校园的地形不平坦,存在较大的高差。
这种地形起伏给校园规划与设计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地形起伏为校园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通过巧妙地利用地势的高低变化,可以创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空间,形成层次分明的场所体验。
例如,在高处设置观景平台,可以让师生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增加校园的美学价值。
其次,地形起伏也为校园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
由于地形的不平坦,传统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此,设计师可以考虑引入垂直交通方式,如电梯、索道等,以提供便捷的交通路径,增加校园内部的可达性。
此外,地形起伏还对校园的排水系统设计提出了挑战。
山地校园的地势高低变化,容易导致水分集聚和排水困难。
因此,在校园规划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排放和蓄水设施的设置,以确保校园内部的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1.2 景观特色山地校园的景观特色是其独特之处。
山地环境中的植被、水体和地貌等自然景观元素,为校园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生机。
首先,山地校园的植被丰富多样。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山地校园往往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这些植被不仅为校园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为师生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学习的场所。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及利用分析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及利用分析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交流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对于学校的整体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目标,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空间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一、设计原则和目标1. 多功能性:校园公共空间需要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包括学习、交流和休闲。
设计师应考虑如何将空间进行细分,以满足多种不同的功能需求。
2. 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设计中可以加入可再生能源设施、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植物等。
3. 引导互动:校园公共空间应该被设计成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可以设置长椅、沙发和茶几等设施,方便学生在休息的同时交流和互动;也可以设置公共艺术品、展示区等,创造交流的话题和共同的兴趣。
4. 美学与功能的结合: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美学和功能的结合。
设计师可以运用艺术、照明和色彩等元素,创造舒适、美观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
二、公共空间的利用分析1. 图书馆:图书馆是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通常被设计为安静和适合学习的地方。
图书馆的设计应注重噪声和灯光的控制,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阅读空间,同时还要配备充足的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
2. 教室: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设计和利用上应注重灯光、声音和空间布局。
教室的座位安排应合理,教学设备和投影设备应易于操作和维护。
3. 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社交和休闲的主要场所,设计上应提供多种设施和活动场所,如电影院、音乐室、健身房和咖啡厅。
同时,学生活动中心也可以承担举办各类活动和展览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
4. 室外空间:大学校园的室外空间也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的草坪、花园和露天广场等都可以被学生用于休闲和举办各类户外活动。
设计师可以考虑如何创造舒适的环境,比如设置树荫、水景和户外座椅等,提供适合学生休闲和社交的场所。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郑州市财税学校扩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2. 国家相关规范与规定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10.《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二、总体规划设计1、项目概况:区域位置:该项目位于郑州市金岱路以南,岗南路以北,尚庄路东西两侧区域。
总征地面积67540平方米(合101.3亩)其中城市道路面积17540平方米(合26.3亩),建设用地面积50000平方米(合75亩)。
建设规模:本次主要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53810平方米,包括行政办公楼7946平方米(地上6176平方米,地下1800平方米),学生宿舍19500平方米,学生食堂783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0684平方米(地上9184平方米,地下1500平方米),体育馆5930平方米,体育看台1800平方米,锅炉房120平方米。
2、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规划原则:1)分析周边环境,延续校园原有的肌理,做好扩建的衔接与发展。
2)提倡一种弹性规划思想,弹性的规划结构是一种规划的宏观结构和发展方向。
一方面,这种规划具有开放性,尽量包含今后的发展可能。
另一方面,规划结构具有清晰的空间逻辑,使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考虑校园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分步骤,有弹性的空间需求。
3)合理分区,合理布局,集约用地。
4)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如各种形式的庭院、入口灰空间、休息连廊、共享空间等,“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既有空间的围合感又具有层次丰富的室内外空间。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调研报告[5篇范例]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调研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高校校园规划设计调研报告1总体环境我国高校的老校区基本上历史都比較悠久,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千建筑物的增加,导致建筑和路网密度增加,而开放空间渐渐缩小,再加上树木比较高大,因此校园户外空间的尺度往往不大,各个功能区相互混合, 户外空间体系中各个部分的界限被模糊。
原先的规划格局除局部外, 已经不再明显。
整个校园不同部分之间的活动与环境差异減小, 呈现出均匀化的分布趋势。
量然大部分老校区集中绿化比较少,但是对已有的绿化的人为干涉会比较少,由此得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另外,校园中往往有历史比较悠久的建筑或纪念物。
新建的大学则刚好与之相反, 由于功能分区明确,所以往往户外空间系统整体性很好,并且具有明确的等级一以绿化系统为例,“校园中心绿地一组团绿地一建筑绿化关系明确,界限清楚。
由于新建大学建筑体量一般比较大, 造成校园户外空间的尺度也相应加大,再加上树木尚未长大,更强化了校园户外空间的空E广感。
户外设施比较齐全, 相比老校区一般环境设计的种类会更多样。
因为新建校园往往会追求绿化率, 所以绿地较老校区多, 特别是草坪很多, 而树林比较少, 尤其是高大乔木组成的树林。
在建造时,新校园大多会采用整体平整再重建的方式, 而且大部分新校区的景观基本上属于人造景观, 所以除非利用校区的外部条件, 否则绝大多数新建校园都没有形成生态系统。
2 行为一环境关系空间的差异造成了行为的差异。
如前文所述, 由于新校区比较重视户外环境设计, 因此更能吸引学生到户外活动。
另一方面, 老校区拥挤的状况则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定出室内。
但是比较矛盾的是除了在拥挤和由此引发的服务设施、交通以及安全的问是题上,在其他方面,老校区的学生户外环境的满意度似乎比新校区学生更高。
更重要的事,在校国特色和校园氛围上,老校区比新校区拥有相当大的优勢.对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本人认为,主要在于大部分新校区尚未建立起固定的环境一行为关系。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1. 引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自2001年动工以来至今已过去16余年。
时过境迁,作为一个开放式公共校园社区,求是园中暴露出了不少景观设计与空间使用上的不足。
许多同学反映,紫金港校区内部分公共空间所存在的缺陷不仅影响了校园的整体观感与人性化程度,而且降低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基于问题先行的设计导向,本文尝试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阐明设计理念并且希望可以引申思考和建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前期的资料搜集,了解现有关于大学校园空间改造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论储备。
其次,通过问卷、访谈、观察这三种常用的实地调查方式,确定本方案的改造目标,发掘场地所特有的问题和机遇。
秉承信度与效度兼顾的原则,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读。
最后,得到一系列切实可行、人性化的设计方案。
3. 研究对象筛选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深度,本文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的实践对象,分别为学生宿舍(白沙3舍)底层接待空间、东教学区组团景观场地、西教学区滨水大草坪(见表1)。
从空间尺寸、开放性、使用人群等方面,可以将这三个对象总结为以下特征。
4. 设计方案呈现4.1. 学生宿舍底层接待空间4.1.1. 现状与问题分析紫金港校区的宿舍楼组团集中布置于校园北部。
宿舍楼平面布局普遍为内走廊双侧房间。
因此,底层入口空间往往成为整幢建筑唯一较为开放、宽敞的公共空间。
以白沙3舍与白沙4舍为例,两幢宿舍均为条形单体,通过底层共用门厅相连。
门厅对内作为主要入口,对外形成具有一定围合性的户外庭院(见图1)。
三面落地窗给大厅带来了较好的采光,底层空间通透明亮。
大厅东侧并排布置有两套沙发,供休息、接待来客、学习之需。
该宿舍组团每幢7层,共计多达上千名学生,由此衍生出多样化的活动空间需求。
首先,作为学生共用的入口大厅,该处的功能定位高度杂糅。
学生团体讨论、吹头发、刷夜学习、Table 1.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spaces in Zijingang Campus表1. 紫金港校区不同公共空间特征Figure 1. The plan of Baisha dorm 3 and dorm 4图1. 白沙3舍、4舍平面图打电话以及来客休息等待等等。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谈——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
二、大学生就业能 力的现状
1 8 电 子 世 鼻 / 1. 1 5 一 2 28 0 0
…
…
…
…
…
…
…
…
…
…
一
窭 一 盥-
在数学教 学 中运用 多媒体存在 的问题及对 策
广 西桂平市寻 旺二 中 卢林杏
【 摘要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语 言教 学为 数学教学提供 了新的教 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数学教 学的效果 。但是在运用 多媒体 中发现有 不少问题 。本文就在数学教学 中
业 生人数逐年递 增 。据权威部 门统计 , 2 1 年 ,全 国高校 毕业生达 N6 o , 02 8万
前 流 行 的 毕业 生 “ 装 ” 、谈 话 策 略 和 很 多 学 生 在 初 入 大 学 时 持 有 “ 一 大 包 大 技 巧 、对 薪水 期 望 的 表 达 方 式 以 及 社 会 二 先 轻 松 一 下 , 大 三 大 四 再 努 力 也 不 就业形势严 峻。而独立学 院 “ 本 ”毕 关系和社会 资本的恰 当运用等等 ,但 这 迟 ” 的心态 ,对 自己 的未来 发 展 缺 乏 三 业 生面 临 的 就业 压 力 比普 通 高校 “ 一 并非解决 大学生就业 问题 的根本 出路 。 科 学 的规 划 ,这 往 往 成 为 他 们 面 对 就 业 本 ” 、 “ 本 ”毕 业 生更 大 的 就业 压 中央 电视 台 《 二 东方时空 》节 目的一项题 压力时感到手 足无 措的一个重要 原因。 力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除 了 劳 动 力 市 场 供 为 ( 0 6 ( 0 大学生就业 “ 2 力”调查》结果 因 此 ,宁 波 大 学科 技 学 院 人 文 学 院应 针
指导三个方 面入 手 , 贯穿 四年,系统推进 ,从夯实低年级 专业基础 到高年 级就业能力培养 的过渡 ,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 ,从 而为 学生顺利就业打 下 良好基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课件PPT课件
• 细胞型校园空间模式
• 该模式是以学院制组织体系为基础的, 在设施组合上将教学研究设施与生活 设施融合成一体,形成若干相对独立 的组团。其特点是以学院为单位成组 布局,并与中央管理与服务机构相联 系,形成每个学院高度集中,而学院 间则较为松散的多中心结构。该模式 多用于占地较大或地形复杂的多功能 综合性大学校园。学校的发展是通过 建立新的学院来获得的。这种发展规 划可以使各种设施发展同步、均衡, 并且避免连续建造引起的互相干扰, 道路交通系统随分子组团中建筑群的 需要而成长。
格网规划模式
• 网格规划可以使规划结构具有最大限度的可发展性和可替换性,在 目前的校园规划中比较盛行。
• 网格规划的原理是将建筑设计中的模数化设计扩展到校园规划设中, 产生模数化的网格式大学设计。它的布局往往采用网格式道路作为 交通的骨架.在相应的网格中布置校园的主要建筑或广场、绿地等 校园空间;也有的以建筑形成网格,在单元的中部设计绿化,采用 的是严谨、科学的理性主义设计手法。由于网格图形的连续性。使 这种布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并具有可替换性,易于形成校园 空间的层次性、秩序性和结构性,也易于校园的后期持续生长。
• 十字型校园发展规划、“蛇”型校 园发展规划
• 核心型校园空间模式
• 核心型发展规划是一种二维团状布 局,它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各 种全校性公共设施构成校园核心, 核心外围各功能区呈放射状向外扩 散。这种形式可以保证校园在各个 发展阶段的完整性,布局紧凑。
• 第二种情况是所谓“绿心”型发展 规划,以较为宽敞的绿地(或湖面) 作为校园核心,围绕这个“绿心” 布置各种设施。校园的发展是双向 的,不但可以向外扩展,必要时也 可向内扩建,弥补了第一种情况的 不足。
• 1)都市中的大学街。中世纪大学最初在欧洲出现的 时候大学并没有属于自身固有的空间,从而也没有严 格意义上的大学校园空间。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 所常常是在衔头、教堂、教师的住所或临时租借的房 间。这些设施大多位于城市街道的两侧。即城市道路 成为大学校园空间。如法国的巴黎大学就发祥于塞纳 河畔桥头广场的周边。
个性化教务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1建 立 实 时的 教 学 计 划信 息发布 平 台 .
教 学 计 划 的制 定 是 培 养 人 才 的 根本 .每年 我 院都 会 根 据社 会 发 展 实 际需 要 对 教 学 计 划 进 行 调 整 和改 革 并 通过 教 务 信 息 发 布平 台进 行 公 布 .争 取 让学 生 能 够 及 时 了解 学 科 发 展 动 向 。 时 . 于 因教 学计 划 变 动 而造 成 的 同 对
面 为学 生提 供 自身 相 关 的 重要 数 据 . 学 生 学 业 发 展 提 给
管 理 向过程 控 制 转 变 , 图在 学 生 发生 问题 前 给 予指 导 、 力
警 示 .注 重管 理 规 则制 定 的 人 性化 和执 行 过 程 的 人文 关 怀 . “ 力 帮助 每 位 同 学顺 利 完 成 学 业 ” 将 尽 的育 人 目标 落
指 导 学 生” 主动 管理 之路 。 文 结合 宁波 大 学科 学技 术 学 院的教 学 管理 工作 实践 , 实现 个性 化 的教 务运 行 的 本 对
管理 进 行 多方 面 的探 索 与 实践 。
关键词 : 个性 化 : 务运 行 管 理 教 中图 分 类号 : 2 3 G 0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3 8 5 (0 ) — 0 0 0 17 — 44 2 1 0 0 2 — 2 1 9
二、 挑战二 :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教务管理事务 的 主动化个性管理?
在 教学 管 理 信息 化 的基 础 上 , 如何 深 入 、 效地 应 用 有
对 立 情绪 . 管 理人 员处 于 对立 状 态 和
建立 和谐 平 等 的校 园氛 围 . 学生 能 够 和 教 师 、 校 让 学 管 理 人员 处 于平 等 的位 置 进 行 对话 是 很 重 要 的 教学 运 行 管 理在 保 障 教 学秩 序 、监 控 教学 过 程 这 些 基 本 职能 的
校园建筑空间分析方案
校园建筑空间分析方案校园建筑空间分析方案一、引言校园建筑空间分析是对学校的建筑布局、建筑功能以及空间利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的过程。
校园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种校园建筑空间分析方案,以期为学校的空间规划和利用提供参考。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1. 收集建筑平面图和相关设计文件,了解校园建筑的整体结构和规模。
2. 考察校园内各个建筑的功能、容量和使用情况,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
3. 调查学生对校园建筑利用的评价和需求,了解他们对空间的使用习惯和建议。
三、建筑空间分析1. 教室利用率分析:通过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教室的使用率和利用频率,评估是否存在教室空置或过度拥挤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
2. 功能空间分布分析:根据学校建设目标和教学需求,评估各种功能空间的位置合理性,例如将实验室设在科学楼附近,将图书馆设在教学楼旁边,以提高学生获取相应资源的便利性。
3. 设施设备状况分析:对校园建筑内的设施设备进行评估,包括教学用具、家具、电子设备、空调系统等,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转和保养,建议进行必要的维修或更新。
4. 空间活跃度分析:通过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校园建筑空间内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活跃程度,发现存在活跃度低的区域,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校园空间利用率和活力。
5. 交通流线分析:通过对学校内各个建筑之间的交通流线进行研究,评估交通流动的效率和便捷性,提供改善方案。
四、分析结果与建议1. 根据教室利用率分析的结果,提出对空置教室进行合理利用的建议,如可以将空置的教室用作自习室或社团活动场所。
2. 根据功能空间分布分析的结果,提出优化建议,如将重要的功能空间放置在校园的中心位置,以便学生更便利地使用。
3. 根据设施设备状况分析的结果,提出维修和更新设备的建议,以确保设施设备的稳定运作和学生的正常使用。
4. 根据空间活跃度分析的结果,提出活跃度低区域改善措施,如适当增加座位或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内胆”:宁波慈湖书院室内空间的再生设计实践探索
“内胆”:宁波慈湖书院室内空间的再生设计实践探索
郭莉;赵辰
【期刊名称】《建筑遗产》
【年(卷),期】2024()1
【摘要】在历史城区的复兴中,传统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十分重要。
如何在保护传统建筑外观的同时,提升室内空间的舒适度,完成内部空间的现代化,以满足当代生活、工作和休闲的需求,是传统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关键难题。
文章首先根据中国传统
建筑的建造规律和特点,借鉴欧洲建筑中的“包裹”概念,提出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室
内植入“内胆”,运用相应的建筑技术使室内空间满足当代的使用需求,作为传统建
筑室内空间再生策略的探索;其次以宁波慈湖书院为例,分析在该建筑室内空间植入“内胆”、实施建造并较好地满足当代室内空间舒适度要求的具体方法。
以期对传统建筑的再生提供借鉴。
【总页数】7页(P100-106)
【作者】郭莉;赵辰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TU746.3
【相关文献】
1.一个民营事务所对城市空间再生的实践和探索——访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赖军
2.初中生假日休闲体育的有效引领--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实践探索
3.
室内空间设计的探索与实践4.小学文学社团建设的价值追求、设计原则与实践探索——以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思贤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19-01-07T16:08:45.3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汪扬钱乃琦
[导读] 摘要:为了确保高校空间充满活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就需要对校园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为了确保高校空间充满活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就需要对校园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
此次研究主要是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分析空间规划设计原则与内容,做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进校园空间存在的弊端问题,全面提升加强校园空间活力,提升校园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
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活跃时期,因此学校应当注重校园空间规划和设施建设。
大学环境会对人才培养造成极大影响,而校园空间规划会极大影响校园环境。
在进行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时需要将地理环境作为基础条件,并且充分展现出校园的历史文化,凸显出校园学生的朝气蓬勃。
大学校园空间规划理念会直接影响校园环境品质,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发展,对于校园规划也提出了较多要求,建筑类别和复杂程度越发提升,导致传统型式的建筑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要,所以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设计规划理念。
宁波大学属于地区一流大学,因此做好学校环境空间规划设计对营造积极的校园空间具有显著作用。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位于慈溪市中心城区的东北角。
校园周围环境包括森林公园和交通道路。
基地内有河角路穿越,把地块分为两块,并有南北向的多条排洪河道。
此次项目建设用地为约796亩,规划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规模为1.05万人,总建筑面积约32.9万平米。
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利用自然地貌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景观系统;总体设计结合自然环境,突出生态校园、诗意校园、以人为本的建筑主题。
分期建设要满足整体布局的可行性并且与整体环境统一,同时为未来发展提供空间。
2、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思路
2.1基本原则
空间层次感。
现代化校园建设比较注重点线面结合的空间设计方法,确保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校园教学区属于交往空间,因此公共空间尺度比较大。
生活区设计需要以小尺度为主,利用景观尺度确保空间统一性,形成强烈对比的构图效果。
在外部空间引入标志性节点能够确保空间变化起伏,丰富校园景观空间层次感。
空间流转性。
在规划校园空间时需要使用引导式和启发式空间组成和构成方式,确保空间的转换和流动,形成具备场所感的教育生活公共空间,全面展现出校园空间的特色与功能。
空间人性化。
规划大学校园是需要全面突出人本思想理念,确保学习交往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有效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
所以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
可以在学生生活区设置活动广场,充分利用小游园和绿化场所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场所。
空间开敞性。
现代教育理念比较注重校园环境的开放性,要求校园空间具备学习交流,休闲娱乐以及交通等功能,以上功能能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环境。
这对大学校园环境观察分析可以得出,在天气条件良好时,师生的大多数交流交往行为以及休闲娱乐行为都发生在户外。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校园生活多数都发生在固定建筑合计定活动场所中,因此,随意性交流属于大学精神的核心。
空间协调性。
校园各建筑,运场所以及绿化将校园划分为若干个空间,道路和广场是构成校园环境的基础设施,可以对空间起到分割作用。
空间质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会影响校园整体空间环境。
2.2结构规划
大学校园的核心部位和主体在于教学区,由于的教学区具有特殊的功能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通常采用中心设置方式,能够全面展现出大学精神风貌。
对于校园里建筑群,主轴线以及校门空间布局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规划结构形态。
而且主流的规划结构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图书馆作为聚焦点,教学区为核心的规划结构形态。
这种形态能够表现出雄伟庄严的气势,全面展现出校园精神风貌。
在规划期间需要注重主轴线空间层次感和组织序列感,确保轴线两侧建筑群灵活分布。
第二,以主楼和教学楼所组成的不对称规划结构形态,由于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公共教学楼内部空间。
第三,教学楼与实验楼形成弧形规划结构形态,此种形态会带来车流集聚,以及风向和通风等问题,如果强行将其连成一片,将会对建筑整体美观性造成影响。
2.3功能分区与布局
校园空间规划布局会根据人们不同的交往需求而形成多类型社交共有空间,简历丰富的校园共享空间。
按照功能可以将校园空间划分为教学区,行政区,交通区,食宿区以及休闲娱乐区。
2.4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考虑因素
第一,建立特色空间景观。
在规划大学校园空间是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然而,在实际规划期间常常会遇到各项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规划管理,周边环境,地貌地形以及学校要求等。
其中周边环境属于校园空间规划的外部影响因素,因此在设计期间需要与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确保整体风格的互补性和一致性。
地貌地形属于校园空间规划的内部影响因素,因此需要遵循自然因素,合理布局,减少规划设计成本,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传承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效结合。
大学主要是进行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因此,在空间规划期间需要充分体现出文化底蕴。
这就要求规划设计人员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并且与现代元素有效结合,全面反映出规划设计的。
传统性和创新性。
2.5规划总体特色
校园扩张会导致城市道路严重分割,校园布局,因此,在规划设计期间需要利用校园环路有效融合破裂的校园空间,对空间进行优化整合。
确保校园核心位于几何中心,包含公共教学,行政,图书馆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作为各个学科的共享交流空间。
学术轴线能够对不同功能区进行连接,明确路径导向。
将教学功能,生活服务,居住以及体育等功能串联在一起,能够加强学生对校园的认知度和归属感,有利于建立资源共享型布局模式。
功能布局应当满足文体设施与生活服务共享机制。
利用交通环线布设行政楼以及停车区域等内容,可以
有效延续角度和直线空间构图。
利用景观空间组织可以将学术轴线连接起来。
通过对校园的功能分区可以形成不同主轴线,主要包含校园生活各功能区,并为其提供便捷路径和明确导向,有效连接教育,服务,居住和体育功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属于学校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场所,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大学校园空间时必须以大学生的特点为主,找寻规划设计中的核心因素,充分展现出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能够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建造出富有活力和激情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芳,李紫薇.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28(02):120-125.
[2]凌晨,张建林.高校校园滨水休读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西南大学崇德湖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09):101-104.
[2]黄平.大学校园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新思路——以上海科技大学地下空间规划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5,25(02):87-90.
[4]祝军祥.传统地域特色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规划方法初探——以右江民族医学院规划为例[J].江西建材,2016,13(20):9-10.
[5]陈帆,邹靖宇.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分析——以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29(03):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