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第15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第15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贸易 政策 分配 制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市场经济 的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 积极性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处?
特 管理方法、 高度集中,行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 政管理。 行社会主义建设。 点 手段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 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制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 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 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 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 济体制。
“不劳动者不得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 农业政策 不允许私人买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工业政策 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流通和分配领域非市场化,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实物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 级定量供应 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你们知道这位伟大人物是谁吗?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 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 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 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 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 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 几个问题 》
三、“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原因
20年代中后期苏联国际环境骤然紧张 新经济政策没有得到苏维埃国家政治体制转型 的配合 新经济政策本身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历史局限性 党内对新经济政策理解存在分歧
课后探究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 新经济政策教程讲义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 新经济政策教程讲义

第十四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8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知识框架即时巩固的入场劵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复习建议:1.学习苏联的经济建设的历程中汲取其经验与教训,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适合本国国情;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是易错易混点,在记忆时要注意区分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1)十月革命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①________年,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内容(1)农业:实行②______________(核心)(2)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商业:取消了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特点兼有“③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的特色【点题训练1】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考点二新经济政策【点题训练2】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要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相同点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同点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以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特点行政命令式发展经济利用市场来发展经济作用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三课时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 济政策
结束
史料二
(摘自 2012 年江苏高考
主义”的办法?改编题
T17)列宁指出: “1921 年开春以来, 我 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改良 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 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
由粉色划线信息可知该新政 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 策是新经济政策; 然后由紫色 划线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的“失败”是指出现了经济危机 T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 与政治危机,然后再结合史料划 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 到 1921 线信息联想其经济政策。
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 答案: 是由苏俄继续推行 “ 战时
共产主义 ” 政策导致的, “ 战时 共产主义 ” 政策的不足就是不顾 苏俄现实情况而企图直接向共产 主义过渡。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
(2)相同点: ①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②目的:巩固政权,探索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③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 等。④作用:巩固了政权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三课时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 济政策
结束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4· 江苏高考)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 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三课时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 济政策
结束
(2)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 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第14课十月革命的胜利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第14课十月革命的胜利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2)在全国范围建立苏维埃政权 3、影响:
•突破了资本主义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四单元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第15课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背景: 俄罗斯帝国解体,境内出现了多个苏维埃政权
国内战争中,苏俄与原属俄国的各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军事和政 治联盟
2、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组
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22.12)
练习与测评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
1917年沙皇制度被推翻后,俄罗斯帝国解体,大部分非俄民族地区独立(如: 波兰、芬兰;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南高加索的阿 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中亚的布哈拉、花刺子模;乌克兰、白俄罗 斯 ),其中有些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第四单元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第14课
二、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经过: 布尔什维克占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1917.11.7)
临时政府继续参战,对民众最关心的和平与土地等根本问题置若罔闻
十月革命爆发,武装起义者攻向冬宫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参见P71
文献选读

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国内战争中,苏俄与原属俄国的各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军事和政治联盟,为 形成新的联盟国家创造了条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迅速稳定了苏俄的政治形势,也促使经济得以恢复与发 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背景: 俄罗斯帝国解体,境内出现了多个苏维埃政权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经济恢复发展(工业基础) 影响 政权巩固; 直接过渡失败,引发危机 找到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之三:
…….
未完,待续„„
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风雪席卷了莫斯科 的大街小巷,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 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苏维 埃的明天该怎么办?谁将带领大家完成未竟的事 业?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提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 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 延伸: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事例也违 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原理的? 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 币”。
提示:太平天国运动;人民公社化
(2014年安徽T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 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 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 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新经济政策
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恢复发展经济, 巩固政权
内容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 特点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影响 战胜敌人,巩固政权
固定的粮食税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直接过渡失败,引发危机
小人物 大历史
思维指导: 评价历史事件必须坚持辩证的观点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经很清楚, 我们用冲动的办 法,……实行社会主 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 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 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 主义上去……” 列宁再思考……

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

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

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下半年—1921年春)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20世纪20年代末)背景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

形势十分险恶。

经济、政治危机严峻(直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情况(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水平—根本)。

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品禁止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评价是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后来引发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

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列宁在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原因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过早终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创举,对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

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

( )斯大林模式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

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

1.背景苏联建立。

1922、12 列宁逝世。

1924、1必要性(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7.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7.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黔江民族中学高三历史学案制作:卢魁峰7.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标要求】(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与作用。

(2)“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资料卡片】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条件。

应从内因(主观原因)和外因(客观原因)等方面去分析,一般说来,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

⑴内因:苏联是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而斯大林的个人品性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⑵外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的产物。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集中在所难免。

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和认识。

要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

评价:⑴苏联模式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⑵苏联模式是苏联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

这就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认识:⑴它不是社会主义惟一模式,不可盲目照搬;⑵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⑶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平衡地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地、健康地发展。

3.斯大林模式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要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待其影响。

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是照搬苏联模式,对中国发展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⑵但后来其弊端越来越来明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的剧变与苏联的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产生了转换发展模式与战略的内在要求。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创立并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4.大清洗运动:是从斯大林一件小小的礼仪失崇开始的。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目的
内容
①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利益, 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利益, 但取得一定效果) 但取得一定效果) ②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工业国有化( 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管理体制) ③取消自由贸易 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④普遍义务劳动制, 普遍义务劳动制, 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 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
——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 称 时 间 主 要 成 就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28年 1932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年-1932年 1933年 193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年-1937年
1)根本原因: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 根本原因: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2)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4)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 时 代 》 周 刊 中 的 苏 联 领 导 人
1953
1964
1982
1991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特征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 忽视消费生产 从农民身上拿的多 僵化执行计划指令
集体农庄的农民
赫鲁晓夫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战后引发严重 —————— 新经济政策 的社会问题 (1921-1928)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经验教训)
(1)积极:有利于集中全国力量解决紧迫经济问题。一 度促进生产力巨大发展,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取得反 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 作用。
(2)消极影响:农轻重不能协调发展,,严重损害农民利 益,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体 质逐渐僵化;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消极影响。
列宁在事后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时 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 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
第三版,第四卷,第570页《20世纪的俄罗斯》49页)
错误的实质?
帝国主义和白卫分子利用这一形势在全国掀起富农叛乱,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 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对列宁来说,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 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实施效果如何?“退却”的实质?
•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其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 同点是
• A. 农民自由支配上缴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B. 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C. 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 在农村推行合作制
阅读:苏联成立与列宁逝世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1月25日,列宁逝世,享年53岁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工业化 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帝国主义包围敌视。
背景
面临危机
政治经济危机
目的任务 应付战争;推进社会主义 解决危机,探索社会主义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 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列宁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地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
大胆地采取新经济政策,应该说是顺应时势、切合实际的明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 之举。列宁的这种科学的创新精神正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所 需要的。邓小平评论新经济政策“比较好”,实际上包含着可 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 以借鉴列宁新经济政策这种思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进一 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步探索的精神。

思考: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严峻形势中认识到“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决定调 整政策。
探索二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超越历史 1、背景:
发展阶段; (2)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苏俄广大 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强烈不满,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严峻形势中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决定调整政策。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行劳动义务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 “非常时期”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实行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量供应 分配制度 ( 1918 ——1920) 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4. 评价 劳动方面 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 (2)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行机制。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3)工业生产仍然落后,重工业基础薄弱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除企业国有化; 解除企业国有化; 内容: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资源,政府以租 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资源, 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自由贸易)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分配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业化期间建造炼钢炉
明斯克拖拉机厂
“斯大林模式”表现(特点): 斯大林模式”表现(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集体农庄劳动的社员 宣传画) (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宣传画) (宣传画)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 片面发展重工业, 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农民伊万在河里抓到一条大鱼, 农民伊万在河里抓到一条大鱼,兴奋 地跑回家。 地跑回家。 对老婆说:"我们有煎鱼吃了!" :"我们有煎鱼吃了 对老婆说:"我们有煎鱼吃了!" 老婆答:"没有油!" :"没有油 老婆答:"没有油!" 那就煮!" "那就煮!" 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 ②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 没有锅!" "没有锅!"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那就烤!" "那就烤!" 没有柴!" "没有柴!" 伊万气急了,把鱼扔回河里, 伊万气急了,把鱼扔回河里,鱼挺起上 身举起右鳍高喊:"斯大林万岁!" :"斯大林万岁 身举起右鳍高喊:"斯大林万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 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 了33%,羊减少了26%。
1、 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当 时的苏联人很少有家用电器,为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 生什么严重后果?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 极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 化迅速实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B
2.(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Ⅱ21题)苏联工业化 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 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C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经济发展不平衡
弊 端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企业生产自主权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结 论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 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 一模式。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三个五年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1:苏联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 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 1913年。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 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苏联新经济政策-高考历史知识点

苏联新经济政策-高考历史知识点

苏联新经济政策-高考历史知识点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济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②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结果,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浅谈列宁时期苏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背景和意义

浅谈列宁时期苏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背景和意义

浅谈列宁时期苏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背景和意义浅谈列宁时期苏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背景和意义如下:“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1918至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在1921年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实行余粮征集制。

它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

粮食短缺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最大挑战,1918年5月初,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实行粮食垄断,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国家“对全部存粮实行最严格的核算和平均主义的分配”,不交出余粮者被宣布为“人民敌人”。

从1918年至1920年,全国共组建工人征粮队2700个,参加者达8万多人。

(2)银行和工业企业的国有化。

列宁吸取巴黎公社未没收法兰西银行的教训,从1917年11月中旬开始,苏维埃政权就着手接管国家银行和私人银行;接着对大型工业企业、运输、外贸企业实行国有化。

至1920年底,国有化企业已达3.7万多家,其中包括雇工5至10人的小企业。

(3)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苏维埃政权向所有非劳动者(雇主、私商、自由职业者等)发放劳动手册,规定每个人必须参加义务劳动,才能迁徙和获得口粮。

(4)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但从事黑市交易的“背口袋的人”,始终无法杜绝。

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作为一种战时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如列宁后来在《论粮食税》中所说: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ppt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ppt
己支配; ②工业:对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外国资本)和租赁制(私人
资本)等方式,发展私人企业。 ③流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实行按劳分配(级差工资制)。
3、特点:
①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 ②所有制和分配:发展私人企业,按劳分配。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请回答: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形势?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请回答: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
从1918年开始的历时3年的武 装干涉给苏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 灾难,各种物品匮乏,公共设施 遭受破坏,持续的干旱又使各种 作物难以生长。在这一年里,这 块土地掀起史无前例的粮荒,波 及苏俄的30多个省,受灾人口达 到3350万人。……在塔本县等许 多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 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方法

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方法

一、概论在战争时期,共产主义国家常常面临生产力下降、资源短缺、经济危机等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共产主义国家往往需要转向新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本文将探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方法。

二、完善生产体系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主义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工业化进程:通过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和支持,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工业化进程,以满足战时需求。

2. 加强农业改革: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和质量,以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

3.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更完善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改善资源分配和管理体制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如何合理分配和管理资源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共产主义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经济体制:完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2. 推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应对战时资源不足的问题。

3. 加强财政管理:合理分配财政资源,加大对关键领域的支持和投资,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四、加强对外合作与贸易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面临外部市场的封闭和贸易的不畅,如何拓展对外合作与贸易成为了解决经济困境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对外合作与贸易,共产主义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拓展出口市场,增加外汇储备。

2. 拓展外交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加强与外部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提高民生保障和福利制度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需要更加关注人民的福祉和民生保障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探讨列宁时代苏俄在 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的探索,其中有成功的 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我们在建设具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候,应该要借鉴 别人的经验,吸取人家的教训,要根据国 情不断调整,努力搞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
1、1920年,农民契诃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该是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共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 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十年“文革”使经 济濒临崩溃,社会 一片混乱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同时向国外大力招 商
背 当时都面临 经济困难、 景 社会动荡
苏俄国民 经济濒临 崩溃
工人、 农民不 满 阶级敌人 借机叛乱
苏维埃政 权面临严 重的经济 政治危机
1921年2月,苏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
2、标志: 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 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 集制的报告》
3、内容
新经济政策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生产积极性 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 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祖国母亲在号召
你参加红军了吗?
2、内容
(1)农业: 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余粮 (2)工业: 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
部收归国有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贸易: 取消自由(物物交换) (4)产品分配: 实物配给制 (5)劳动方面: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3、特点
“战时” 、“共产主义”
讨论:
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 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要有信心; 3.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开放; 4.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一切工作的是非 得失; 5.进一步强化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 )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
B、他的粮食被没收 D、行为合法,没人干预
2、(2003.上海.15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思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A、政治和军事上 :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
合进攻; B、经济上: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经济极端困难)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9月,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的口号下,苏维埃共和国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Hale Waihona Puke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分配
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流 实行自由贸易 通,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 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 实行工资制 劳动 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国民经 务劳动制 (平均主义) (按劳取酬) 济的恢复与发展。
理解历史 4、特点和实质 讨论: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材料1:
“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英、法、美等资本 主义国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俄国。红旗只在1/4的 国土上飘扬,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区,反革命破坏活动 也十分猖獗,8月30日,同一天乌里茨基和列宁先后遭到袭 击,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2:
“国内战争致使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粮食、燃料和 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 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 济政策”
• 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 政策的主要要点; • 理解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新 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意义; • 探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对当代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借鉴意义。 • 认识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都要根据国情不断调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 是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 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 拐杖走动了!” ——列宁
你怎样评价“新经济政策”?
5、评价:
①满足了广大农民、工人的经济要求,调动他们的 生产积极性,稳定了社会秩序,消除了政治危机,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5年苏联国民经 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③它探索了一条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 义的正确道路,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的探索和创新
4、评价
(1)特殊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 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 策。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物质的 保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 一种尝试。但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其弊端日益 显露,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不是一种理想 的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 劳„„这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 的„„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 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进入共产主 义)。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4年世界 大战和3 年国内战 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的失误
3、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 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4、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的最基本的依 据是( )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 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 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 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 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功的实例。符 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中国的改革开放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美国的罗 斯福新政 ④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指导 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 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 制
允许私人小企业存在;国营企业实行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调动了企 分级管理,推行经济核算;部分企业 业生产积极性, 取得较好的经 )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租让制和租赁制 济效益 .引进资本主义来恢复和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发展本国经济 制经济并存)
依据苏俄国情作出的政策调整,即通过在一定限 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 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迂回的过渡到社 会主义上来,这是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实质:在国家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允
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 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 义成分,恢复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终建 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都进行农村经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 济体制改革 集制 内 放开商品市场,允许 都利用市场 资本家经营企业,还 容 和货币关系 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 发展经济 国经营 作 都使经济得 到恢复,社 用 会得到稳定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 国民经济得到发展, 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