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7课《契诃夫小说两篇》教案 沪教版
初中语文《凡卡》课教案
初中语文《凡卡》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凡卡》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并欣赏作者契诃夫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风格。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契诃夫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简介契诃夫的其他作品和文学风格。
2.2 课文梗概概述《凡卡》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
2.3 课文详细解读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解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学作品,建立知识联系。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解读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3.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4 教师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风格。
3.5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交流能力。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3 创意写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意写作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凡卡》的原文文本和注释。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评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7课《契诃夫小说两篇》教案 沪教版
《契诃夫小说两篇》《小职员之死》【自学指导】1.体会多种描写方式,特别是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讽刺艺术,培养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实质的能力。
3.理解切尔维亚科夫之死的主要原因,认识社会不平等造成人们极端恐惧的心理。
【课文提示】1.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职员之死》、《变色龙》、《万卡》等。
2.本文写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看轻歌剧时打喷嚏,他担心喷嚏溅着布里扎洛夫将军,再三向将军道歉,担惊受怕,终日惶惶不安,最后一命呜呼的故事。
【正音正字】喷嚏pēntì嗫嚅nièrú步履bùlǚ懵懂měngdǒng【积累词语】达官贵人在所难免心慌意乱惶惶不安大喝一声懵懵懂懂步履艰难【朗读课文】【课文简析】【思维训练】1.小说开头描写小职员是在“美好的晚上”,带着“美好的心情”,欣赏着“感到无比幸福的”歌剧,用意是什么?以此反衬后面小职员在忧郁和恐惧中死去的悲惨,加强小说的感染力。
2.切尔维亚科夫向布里扎洛夫将军道歉了几次?每次道歉前后小职员的心理如何?5次。
小职员道歉前后的心理变化:一点也不慌——心慌了——感觉不到心旷神怡、惶惶不安——脸色煞白——肚子里似乎有个什么东西碎了。
3.面对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将军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每次态度的变化给小职员带来怎样的影响?将军面对道歉之时的态度变化:“没关系,没关系……”“哎,您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很客气、冷漠“我已经忘了,您却说个没完!”——不耐烦“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生气“您简直是在开玩笑,先生!”——不耐烦、愤怒“滚出去”——大发雷霆。
4.作者塑造切尔维亚科夫,主要运用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主要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多方面对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进行了描写。
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
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明白得小讲表现的主题思想。
讲明:世界短篇小讲的领域里,多种题材、风格的名篇交相辉映,各显异趣。
在«外国短篇选读»那个单元里,有纯洁文风的契诃夫、自然文风的莫泊桑及幽默文风的欧·亨利。
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作品,能够关心他们从具体的语言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他们了解当时各国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状况。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莫泊桑这两篇小讲的一大特色。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者通过菲力普夫妇关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钞票关系;«骑马»一文也是通过埃克托尔骑马前后的表现来反映当时没落贵族的心态。
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假如让他们在主动、独立自主的阅读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觉,有所感悟,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咨询题意识和探求精神。
因此,教师要鼓舞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而明白得小讲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的。
讲明: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小讲都怀有较浓厚的爱好,他们关注小讲情节的进展及人物的命运,这有利于调动宽敞学生阅读小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讲中的字词、句段,大部分学生可不能有太大的难度,而对小讲中运用典范的语言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丰富逼确实生活内容的解读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老师重点引导及指导。
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比较分析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小讲主题的明白得,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深入明白得小讲表现的主旨。
《感受契科夫小说重复的魅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感受契科夫小说重复的魅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3. 教学年级:高中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契科夫小说的基本特点,认识到其作品中重复手法的运用。
(2)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契科夫小说重复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契科夫及其作品特点。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契科夫的“重复”手法吗?它有哪些作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契科夫小说的基本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初步感受契科夫小说重复的魅力。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契科夫小说中的经典案例,如《小公务员之死》。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重复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创作以“重复”为主题的小短文。
(2)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3)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契科夫小说中重复手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课后阅读一篇契科夫的小说,关注其中的重复手法,并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篇短文。
2.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重复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契科夫小说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契科夫小说中重复手法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契科夫小说文本资料。
2. 相关论文和评论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契科夫小说在线阅读、研究资料等。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小说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复手法的魅力。
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科书目录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初一上册:
第 1 课:表哥驾到
第 2 课:顶碗少年
第 3 课:我父亲的儿子
第 4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 5 课:伤仲永
第 6 课:周处
第 7 课:自述苦学
第 8 课: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第 9 课:画里阴晴
第 10 课:石头记胜
第 11 课:鸟
第 12 课:踢毽子
第 13 课:难忘的游戏
第 14 课:鲁迅放学回来做些什么
第 15 课:社戏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第 16 课:滹沱河和我
第 17 课:故乡情
第 18 课:藕与莼菜
第 19 课:故乡的杨梅
第 20 课:故乡在远方
第 21 课:杜甫诗三首(一)、 (二)、(三)
第 22 课:白居易诗二首(一)、 (二)
第 23 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 24 课:题破山寺后禅院
第 25 课:无题
第 26 课:消息三则
第 27 课:通讯两篇
第 28 课:多角度报道
第 29 课:密室日记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第 30 课:你是我的辞典
第 31 课:孙冶方印象
第 32 课:生命之线
第 33 课:石缝间的生命
第 34 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 35 课:寒松赋
第 36 课:卖油翁
第 37 课:核舟记
第 38 课:口技林嗣环
第 39 课:口技蒲松龄
第 40 课:明湖居听书
第 41 课:可爱的地球
第 42 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第 43 课: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第 44 课:警惕生物入侵
第 45 课: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契诃夫《凡卡》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凡卡》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契诃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社会现实。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凡卡》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契诃夫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凡卡》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 联系现实,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熟读并研究《凡卡》这部作品,理解其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契诃夫的生平介绍、作品评价等。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学生准备:1. 预习《凡卡》,了解其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思考作品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契诃夫的生平背景,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凡卡》。
引导学生关注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2. 情节梳理(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凡卡》的主要情节,梳理故事脉络,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凡卡》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配角,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 作品鉴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技巧、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深入鉴赏《凡卡》的艺术魅力。
5. 现实思考(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凡卡》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等。
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凡卡》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契诃夫的作品,深入研究其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参与、回答问题、讨论发言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后阅读和实践中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契诃夫小说两篇》教案
《契诃夫小说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说明: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很好地体现了他简炼、集中、单纯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小说所写的事件是单纯的,集中在巡官处理狗咬人案件” 上,情节虽然单纯,但并不枯燥。
事件的发展时起时伏,步步引人入胜。
《变色龙》中的人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品位语言,可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也可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离我们有一段距离,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本文前,作一翻交代或引导学生查阅了解一些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
第47课《契诃夫小说两篇》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
第47课《契诃夫小说两篇》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鲜亮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讲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那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讲明:契诃夫的短篇小讲«变色龙»专门好地表达了他简炼、集中、单纯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小讲所写的事件是单纯的,集中在巡官处理〝狗咬人案件〞上,情节尽管单纯,但并不枯燥。
事件的进展时起时伏,步步引人入胜。
«变色龙»中的人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
小讲要紧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品位语言,可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也能够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明白得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小讲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离我们有一段距离,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本文前,作一翻交代或引导学生查阅了解一些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爽朗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选取社会生活片断,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
讲明:这篇小讲是用对话来展开情节的,文中鲜亮生动、富有戏剧性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学生沉醉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人物个性形成的根源,进而专门自然地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一些有关契诃夫的资料。
2、要求学生依照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围绕契诃夫生平、成就〕。
3、关于题目的明白得〔引导学生明白得作其中的比喻手法以及含义〕1、从网络搜寻并整理有关契诃夫的资料。
2、能够比较完整的交流有关信息。
3、学生看注释①;变色龙是奥楚蔑洛夫。
了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成就,也就为学生明白得小讲打下了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7课《契诃夫小说两篇》教学设计 沪教版
契诃夫小说两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说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很好地体现了他简炼、集中、单纯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小说所写的事件是单纯的,集中在巡官处理“狗咬人案件”上,情节虽然单纯,但并不枯燥。
事件的发展时起时伏,步步引人入胜。
《变色龙》中的人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品位语言,可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也可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离我们有一段距离,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本文前,作一翻交代或引导学生查阅了解一些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选取社会生活片断,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
说明:这篇小说是用对话来展开情节的,文中鲜明生动、富有戏剧性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学生沉浸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人物个性形成的根源,进而很自然地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一些有关契诃夫的资料。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围绕契诃夫生平、成就)。
3、关于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其中的比喻手法以及含义)1、从网络搜寻并整理有关契诃夫的资料。
2、能够比较完整的交流有关信息。
3、学生看注释①;变色龙是奥楚蔑洛夫。
了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成就,也就为学生理解小说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也是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
《欧亨利小说两篇》教案(沪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欧亨利小说两篇》教案(沪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括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
2、学习小说巧妙的情节、悬念设置,了解“欧亨利式的结尾”。
3、感悟“含泪的微笑”。
说明:欧亨利是继契诃夫、莫泊桑之后,又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对二十世纪初期正处于历史性变动时期的美国社会,进行了形象的展示与剖析,同时在世界文坛上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创作之路,《贤人的礼物》、《二十年后》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在学习了契诃夫、莫泊桑的作品后,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应该有了较多的感受,所以学习要求可适当提高。
何况欧亨利的作品有着他鲜明的特色,从“欧亨利式的结尾”出发设计教法,可说是抓住了要点,能以此带动全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学习,避免思绪纷繁、问题琐屑。
以《贤人的礼物》为主进行学习,可突出重点,加深体会,《二十年后》作为拓展延伸的材料,既可以迁移前者的学法,又是对欧亨利小说特色的再次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品味语言,分析体会眼泪与微笑即痛苦与幸福、深沉的悲愤和逗人的苦笑交糅的艺术表现手法。
2、难点:当金钱与真情、真情与法律产生矛盾时,该如何抉择?说明:欧亨利以新颖独特的构思、诙谐幽默的语言、表面轻松而内里沉重的格调,表现出对健康人性的强烈关注,对社会现象的清明审视、对现代人生的深切反思。
教学时要避免学生被表面情节的东西所吸行,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内容,抓住文中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语言俏皮、幽默的句子,以及心理、细节描写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能让学生对“含泪的微笑”真正有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圣经》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耶稣降生时,三个贤人从东方来到伯利恒送给他礼物,他们赠给耶稣黄金代表高贵,乳香象征圣洁,没药预示耶稣将为世人赎罪而死。
从此以后,西方在圣诞节这一天互相赠送礼物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真挚的感情,因而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贤人的礼物》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7课《契诃夫小说两篇》同步练习 沪教版
47、契诃夫小说两篇《变色龙》练习一. 加黑字注音都正确的是()A. 崽子(zǎi )乞丐(gài)B. 筛子(shāi )胚子(pī)C. 魁梧(wǔ)咳嗽(sou)D. 宪兵(xiàn)契诃夫(kē)二. 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 劈:A. pī B. pǐ劈头盖脸()劈开前腿()2. 畜:A. chù B. xù畜牧()畜生()畜养()3. 逮:A. dài B. dǎi逮住()逮捕()逮特务()4. 吓:A. xià B. hè恐吓()吓唬()杀鸡吓猴()三. 选字填空。
1. 赔陪()衬()偿()罪2. 戳戮杀()()穿()到脸上3. 娇骄矫()健()傲()贵4. 栗粟醋()()米战()5. 贱溅贼()落下()盗()四. 没有错别字的句子是()A.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彩地敞着。
B.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意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C. 忽然,这个贱畜生无原无故就把这个手指头咬了一口……D. 奥楚蔑洛夫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五. 加黑词的词义相同的是()A.①“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说。
②我来收拾残局!B.①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②他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
C.①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②他话也没说,拿把铁锹径自出了家门。
D.①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②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六. 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1.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出来的。
3. 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
《感受契科夫小说重复的魅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契科夫小说重复的魅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契科夫简介1.1 教师讲述契科夫的生平和作品特点,让学生了解契科夫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1.2 学生阅读契科夫的简介,了解其作品风格和主题。
1.3 讨论:学生分享对契科夫的了解和阅读感受。
第二章:契科夫小说中的重复手法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契科夫小说中的重复手法,如情节、人物、语言等。
2.2 学生找出契科夫小说中的重复元素,并进行分析。
2.3 讨论:学生分享对重复手法的发现和理解。
第三章:感受重复手法的魅力3.1 教师选取契科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感受重复手法的魅力。
3.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小说中的重复手法及其作用。
3.3 讨论:学生分享对重复手法魅力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契科夫的重复手法为基础,创作一个短篇小说片段。
4.2 学生进行创作,尝试运用重复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3 展示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讨论重复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拓展:教师推荐契科夫的其他作品,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
教学设计说明:本教案以契科夫的短篇小说为教学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其中的重复手法,让学生感受契科夫小说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教案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第六章:分析契科夫小说中的重复结构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契科夫小说中的重复结构,如情节的反复、人物的重复出现等。
6.2 学生找出契科夫小说中的重复结构,并进行分析。
6.3 讨论:学生分享对重复结构的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解读重复结构的作用7.1 教师选取契科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引导学生细致阅读,解读重复结构在小说中的作用。
变色龙沪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变色龙沪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变色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
(开端)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
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
(发展和高潮) 又可分六个层次: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
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
“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做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做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
(结局)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分析: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
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3.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课件 沪教版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3、简单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再读小说 比较品读
• 1、小说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 • 2、请把找出的评价进行分类 • 3、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 4、请再作第二次分类 • 5、归类以后, 又有什么发现?
三读小说 拓展品读
• 1、请学生品读小说《骑马》,找出小说中 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文章简介
•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者通过菲力普 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揭示了资本主 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骑马》一文也是通过埃克托尔骑马前后 的表现来反映当时没落贵族的心态
初读小说 整体感知
• 1、自由速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要求: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惟 妙 惟 肖 , 令 人 读 后 回 味
描 写 生 动 细 致 , 刻 画 人 情
思 别 具 匠 心 , 情 节 变 化 多
生 活 的 真 实 。 他 的 短 篇 小
义 的 片 断 , 以 小 见 大 地 概
琐 屑 的 事 物 中 截 取 富 有 典
篇 小 说 之 王 ” 。 他 擅 长 从
产 生 极 大 影 响 。 被 誉 为
教学目标
• 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学习运用对比 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2、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理解小说表 现的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
Maupassant 1850 8 5
1893 7 6 ) 19
无世 端说括型平 “后界 是学 和为家期
全
6 350
·
穷态,构出意凡短世三与成 师,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9课《欧.亨利小说两篇》教案 沪教版
《欧·亨利小说两篇》《贤人的礼物》【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分析小说人物、情节,理解“贤人的礼物”的含义。
2.了解欧•亨利短篇小说艺术风格,汲取世界文学名著的营养,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体会小说主人公彼此之间的深厚的爱情,充分感受平凡人之间的真情之美。
【课文提示】1.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这和他独特的小说艺术风格有直接关系。
2.《贤人的礼物》是欧•亨利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正音正字】摁èn嫉妒jídù曳yè绌chù眸móu抠kōu【积累词语】引人入胜令人注目孤立无援食不果腹苟延残喘闻名遐迩出人意料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拍案称奇平淡无奇娓娓动听不知不觉脍炙人口画龙点睛荡气回肠掩卷沉思久享盛名声望卓著讨价还价春风得意模糊不清称心如意引以为荣自言自语含糊其辞不胜羡慕痴心妄想默默无言【浏览课文】【复述故事】【课文分析】这篇小说,用幽默略带哀伤的艺术语言,讲述圣诞夜夫妻互相赠送礼物的故事。
妻子为了给丈夫的金表配精巧的表链,忍痛卖掉自己的一头美丽长发。
丈夫深知妻子渴望得到玳瑁发梳,忍痛卖掉祖传三代的金表。
他们为了对爱人表示最深厚的爱,都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是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东西。
黛拉和吉姆为对方买的礼物,最后都没派上用场,但是他们却都收到了一份最宝贵的礼物,这个礼物是最真诚的爱。
小说由“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歌颂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诚挚的爱情。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小说第2段,“这情况不免使她想起,生活就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三者组成的,而抽噎总占优势。
”这句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说明这家的经济拮据,女主人常常为此而忧愁。
2.“她站在窗边,呆呆地瞧着一只灰猫沿着灰蒙蒙的后院的灰篱笆走。
”第6段的这句景物描写中的三个“灰”有什么作用?既写出环境的隐晦,也写出黛拉因钱太少、不能给丈夫买件好礼物而郁闷的心情。
沪教版八年级上五四制语文:第48课《莫泊桑小说两篇》教学设计
《莫泊桑小说两篇》《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段的质疑方法,理解小说选材精当、情节曲折的特色。
2.体会用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3.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认识“金钱至上”的丑恶。
【课文提示】1.莫泊桑,法国著名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代表,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正音正字】拮据jié jū栈zhàn蛎lì蚝háo撬qiào楣méi褛lǚ【积累词语】令人惊叹风靡全球耳濡目染大师辈出声誉鹊起惊心动魄拍案叫绝惊天动地难以置信以小见大言简意赅相得益彰妙合天成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一言不发无可奈何不可开交正颜厉色不苟言笑细枝末节一清二楚大逆不道一干二净显而易见化为乌有毫无用处一文不值音信杳然念念不忘忧心忡忡丧魂失魄兴高采烈满腹委屈郑重其事彬彬有礼含糊不清惊慌不安困惑不解怒火冲天疲惫不堪坐立不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全家人对于勒有什么评价?于勒处境不同,全家人对于勒便有不同的评价。
于勒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于勒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于勒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2.全家人对于勒的态度和心情有什么变化?当于勒花钱时,家人的态度——撵当于勒有钱时,家人的心情——盼当于勒无钱时,家人的态度——避。
3.找出“盼”、“避”的主要细节。
如“永不变更的话”、“挥手帕”、“拟计划”;“赶到美洲”、“暴怒”、“躲避”等。
4. 为什么他们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因为家庭十分拮据,而于勒在美洲发了财,盼望他早日归来,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
【课文分析】(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
分析后作如下的归纳)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弟于勒的态度变化,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无情鞭挞小市民势利、冷酷、自私的丑恶灵魂。
2022年教学教材《契诃夫简介》优秀教案
契诃夫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契诃夫概述】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
祖父是赎身农奴。
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
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
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经历】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行一时。
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
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
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拟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
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
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
写于1886年的?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诃夫小说两篇》《小职员之死》【自学指导】1.体会多种描写方式,特别是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讽刺艺术,培养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实质的能力。
3.理解切尔维亚科夫之死的主要原因,认识社会不平等造成人们极端恐惧的心理。
【课文提示】1.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职员之死》、《变色龙》、《万卡》等。
2.本文写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看轻歌剧时打喷嚏,他担心喷嚏溅着布里扎洛夫将军,再三向将军道歉,担惊受怕,终日惶惶不安,最后一命呜呼的故事。
【正音正字】喷嚏pēntì嗫嚅nièrú步履bùlǚ懵懂měngdǒng【积累词语】达官贵人在所难免心慌意乱惶惶不安大喝一声懵懵懂懂步履艰难【朗读课文】【课文简析】【思维训练】1.小说开头描写小职员是在“美好的晚上”,带着“美好的心情”,欣赏着“感到无比幸福的”歌剧,用意是什么?以此反衬后面小职员在忧郁和恐惧中死去的悲惨,加强小说的感染力。
2.切尔维亚科夫向布里扎洛夫将军道歉了几次?每次道歉前后小职员的心理如何?5次。
小职员道歉前后的心理变化:一点也不慌——心慌了——感觉不到心旷神怡、惶惶不安——脸色煞白——肚子里似乎有个什么东西碎了。
3.面对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将军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每次态度的变化给小职员带来怎样的影响?将军面对道歉之时的态度变化:“没关系,没关系……”“哎,您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很客气、冷漠“我已经忘了,您却说个没完!”——不耐烦“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生气“您简直是在开玩笑,先生!”——不耐烦、愤怒“滚出去”——大发雷霆。
4.作者塑造切尔维亚科夫,主要运用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主要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多方面对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进行了描写。
切尔维亚科夫五次道歉前后的心理活动与神态变化为:心情美好、无比幸福——慌忙,不妥当——心慌意乱、不再感到幸福、惶惶不安、胆怯——脸色煞白——吓呆、死了。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这一句,是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道歉之前先“咳嗽一声”,“探”“凑”“小声说”,一方面说明这是在剧院中,不宜大声喧哗;另一方面说明他的话语是早就想好的,早有准备的,把这件事当作一件正式的事来处理,可见他的心理是有些紧张的。
语言上十分书面化、严谨,也可以看出小职员有些紧张。
小职员把这件小事当作一件大事、正式的事来处理,可见此人的胆小与卑微。
5.“没什么,没什么……” 。
这句话给人怎样的感觉?它造成了怎样的结果?表面上,态度很客气,语气很冷淡,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由于第一次道歉将军的反应冷淡,使得小职员惶惶不可终日,再次道歉。
6.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是什么?①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不知道将军是否消气,在猜忌中,他惶惶过日,终于凄凉地死在得罪上司的罪恶感里和对自己命运的忧虑中。
②将军的态度:将军的每一次漠视,都引起小文官的猜疑,增加心理压力,加速了小文官的死亡。
③将军的权势:权势至高无上,使一个人惊慌不安,乃至死亡。
这就是当时社会现实。
7.从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从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处在沙皇统治之下,官贵民贱,官官相卫,大官压小官,小官欺小民,社会上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
正是这种环境造成了切尔维亚科夫的恐官心理、奴性心理。
8.想象课文结尾切尔维亚科夫“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时,当时的心理感受。
9.请你按下列要求,给小职员写一份诊断报告,并给他开一个比较有效的处方。
①症状:(气血两虚,阳气不足;精神抑郁,六神无主;畏畏缩缩,敏感多疑。
)②病源:(沙皇官场等级森严,沙皇专制思想的束缚,造成了他奴性的心理。
)③病害:(这种官场上的奴性,会滋生庸俗愚昧的社会风气,导致国家机器的瘫痪。
)④处方:(推翻专制统治、接受民主思想、搞好人际关系、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心理。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
开端:(一个美好的晚上,在大剧院里,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把喷嚏溅到了将军身上。
发展:(小职员反复向将军道歉。
)高潮:(小职员第五次向将军道歉时,被气急败坏的将军赶出来了。
)结局:(小职员因得不到将军的原谅,害怕得死了。
)【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变色龙》。
【教学后记】②《变色龙》【学习目标】1.了解契诃夫善于以平凡小事反映社会本质的特点,理解主人公的社会意义。
2.学习以对比与细节刻画人物、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当时俄国社会背景,鄙视作品主人公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灵魂。
【课文提示】1.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变色龙是他的早期讽刺小说代表。
2.小说背景:这篇小说创作于1884年。
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
面对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挽救必然灭亡的命运,沙皇政府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媚上欺下的奴才。
本文的警官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积累词语】无缘无故异想天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文章哪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文章6—27段,最能揭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的。
【结构层次】根据短篇小说的情节特点,本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故事的开端,写警官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
第二部分(6-27段),故事的发展和高潮,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警官处理案子时的表现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
这部分可分六个层次:第1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
警官作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2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
警官作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
第3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警官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
第4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
警官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
第5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警官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6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
警官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故事的结局,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
【课文分析】《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
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
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
这篇小说情节较简单,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有鲜明的讽刺性,趣味性较强。
本文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沙皇鹰犬的典型形象。
通过朗读,从不同的语调、停顿、语气中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小说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主人公是警官。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这个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
像奥楚篾洛夫这样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
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社会意义。
小说第1段,写得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人们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这些都透露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变色龙》,分析人物,还要通过字里行间读出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有几次变化?用简洁的话说出他每次变化的原因、内容。
一共有六次变化。
第一次: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
他骂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他称小狗-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他骂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
他赞小狗-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
骂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他骂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
他夸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威胁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3.警官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
这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4.“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
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人们笑什么?为什么笑呢?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遇上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幅统治者奴才嘴脸的警官。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这样一条狗。
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笑这个社会,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
5.文中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它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文章对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进行了细节描写。
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警官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