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3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2.作者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些如果过好人生的路,但是我想路是很多的,那么想想自己的未来,你想如何去度过呢?
课堂小结: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二、听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文中你认为易读错的字。
师生共同探讨这些字词,并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记忆
2.学生快速的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把人生比做了什么,你觉得这样的比喻恰当吗?
明确:
(1)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在广阔的领域开拓;在工场里劳作。
(2)攀登高塔:通过攀登高塔所经历的和人生所要经历的进行比较,会发现这样的比喻是恰当的。
(3)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作者对于人生其它的比喻,分三个小组,分别探讨一个比喻,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发言中要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这是一幅怎样场景,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他们的工作特点是怎样的),从中看出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一小组:这是人们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场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12《人生》教案
难点
对文中四个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
在《谈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 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 的比喻,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合作探究:
1.朗读第一个比喻部分,讨论: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 恰当?为什么?
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 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3.这三种人不是人类的全部,那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种人呢?这三种人有什么 共同的特点?
4.学了本文,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做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人?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生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 度与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情感目标: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
重点
1.理解对人生所做的四个比喻,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2.走近作者.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犹太人,最主要的代表作
是六卷本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套书几乎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教本;而对 一般人来讲,也许最喜欢看的还是他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巨匠的名人传记:《莎士比
亚》•《歌德》•《伏尔泰》•《凯撒》•《米开朗基罗》.
3.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人生》教案一等奖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人生》教案一等奖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人生》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的写作意图。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宋。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教案 新人教版
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通过不同人对人生的理解来初步感悟人生。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生的意义;准确掌握生字词的音和义。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以“高塔”“地洞”“ 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文章开头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这样的比喻非常恰当,因为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人生确实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马克思也说过,只有不畏劳苦,不断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第三个场面(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8—9):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三、研读课文
1、本文一开头作者把人生比做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第一个场面(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的,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个场面(5—6):描述一些人深入挖掘,探寻 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学设计
第12课人生【教学目标】1、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
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3、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你知道你的一生会有多少次庆典活动吗?有出生庆典、满月、周岁、婚庆、古稀……是的,人每走一段时间,总有一次庆典,直到你离开人世,你的后人还要为你举办一次隆重的告别典礼。
这些仪式串起了人的完整的一生。
你认为人的一生要怎么样度过呢?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思考:勃兰兑斯是怎样理解人生的?文中都从哪些方面为喻来写人生?2、扫除字音障碍三、合作探究提问:1、勃兰兑斯是怎样理解人生的?文中都从哪些方面为喻来写人生?按作者的四个比喻,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2、他是怎样把人生作比喻的?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你能理解各个比喻的含义吗?人生不满百,不懈的攀登。
向思想深处发掘,钻研。
渴望征服、开拓进取。
努力工作、取得成果。
3、勃兰兑斯将人生所作的后面三个比喻:地洞、广阔领域、工场,分别照应的有三种人,谁说说看是哪三种人?地洞里挖掘的人,就是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政治家、军事家;工场劳动的人,就是普通的劳动者。
4、你可以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吗?5、这三种人各有什么样的精神?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热爱挑战、开拓进取刻苦勤奋、吃苦耐劳四、拓展延伸勃兰兑斯说的三种人是不是将人类全部概括进去了呢?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把人生比作什么?请你也试写几句有深意的文字。
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仿写,有多少就说多少。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1、用一种比喻表达你对中学生活的看法。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新人教版(精品教学设计)
12 人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能力目标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
绿岭竹成圃。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二、资料助读张抗抗,杭州人。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年。
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
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
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人生》教学设计 新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第二小组:这是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场景。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第三小组:这是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场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四、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人教版九年级 语文下册教案:12《人生》 教案
12 人生原备单位:郝岗一中修订人:闫翠梅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这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四课。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中招考点“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赋4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人生经历很短,生活阅历少,要透彻地理解课文不容易,学习时要注意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要让学生多读谈人生的书,多积累谈人生的名言,从古今中外圣贤哲人的著作中吸取营养。
由于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做充分的预习。
主要是:A.排除字词障碍。
B.读熟课文。
C.课外查找资料:谈人生的文章、格言。
D.了解家长对人生的看法。
二、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主旨。
2.通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说出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主旨。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在《谈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幻灯展示课题、作者及国籍。
(二)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字音:瞭望瞻望攫取鲑鱼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前两个造句)流连乐此不疲微不足道停滞不前3、作者简介: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人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实际生活中的这种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写这种人的工作状态的句子,说说作者赞颂了这类人的什么精神?
(2)学生自读7~9段,讨论分析第二种人、第三种人。
抓住关键句子,说说“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与“在工场的劳动者”分别是哪两类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
2.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
瞻望:往远处看或往将来看。
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臆测:主观的推测。
攫取:掠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几个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最形象,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高塔这个比喻最形象。
(明确:人生犹如攀登,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成长奋斗的进程,每前进一步,就如上了一个台阶。起初轻松快乐,越往上,难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类的命运有着这样的相似,但具体来说,生命的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挖掘地洞、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中劳作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活动景像。)
业
布
置
同步训练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像续写第四种人的生活景像吗?
(学生习作摘录略)
六、小结:
不论是哪一种人,哪一种生活场景,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词-------奋斗、进取。用冰心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是的,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达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进取的便永远停顿在同一个地方。
四.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教案 新人教版
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人生是什么?
教师补充,巴金说:“我常将生命比之于流水。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以达到那惟一的生命之海。”奥斯 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体会人生的深层含义,说说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前后桌讨论交流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深化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和体会
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对文章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内容及问题 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 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地洞里挖掘的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既复杂又简单。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他们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教案3
【教学目标】
1.朗读全文,感知四个场面、三大人群的特点,理解通篇以喻说理的写作方法。
2.通过品读、讨论、点拨,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的意念,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3.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揣摩人生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讨论通篇以喻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归纳的能力。
2.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珍爱生命的情感,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信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了“人生”的内涵。
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示例引入)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兑斯却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一文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勃兰兑斯的《人生》。
二、走近作者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教师荐读。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瞭(liào)望:登高远望。
充沛(pèi):充足而旺盛。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探讨回答:
(1)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你还能想到那些别出心裁的比喻?
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作答,可以从生命成长的历程、人生事业的追求等方面来剖析。
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我们还可以将人生比作登山、渡河、读书、游戏等。
(2)确实,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和感悟不同,就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文章描述了哪些场面?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研讨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明确。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
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
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
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