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合集下载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 “ 以 人为 本”思 想
马克 思 主 义 与科 学 发 展 观
浅析 《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的 “ 以人为本”思想
张 娇
7 1 0 0 6 4 ) ( 长安 大 学政 治 与行政 学院 陕 西西安
【 摘
要 】 本文分析 了 《 德 意志意识形 态》中的以人 为本 思想, 探 讨 了其带来的现 实启示 。认 为 “ 以人 为本 ”思想作 为一条主线贯 穿
《 德意 志意 识形 态 》首 先是从 现 实的个 人 出发来 研 究历 史唯 物 主义 的 , 所 以充分 说 明了 “ 以人 为本 ”思 想的 重要 存在 性 。个人 是 社会 的 组 成部 分 , 马 克思 和 恩格 斯 全文 都 涉及 到对 人 的论 述 。《 德
意志 意 识形 态 》是 马 克思 和 恩格 斯 第一 次对 历 史 唯物 主义 基 本原 理所 做 的 系统 阐述 , 其中 现实 的个 人 作 为唯 物 史观 的 前提 和 条件 , 不仅 仅是 指我 们普 通 的自然 人 , 而是 指在一 定历 史条 件 下从 事实践 活动 的社 会主 体 , 正 如马 克 思和 恩格斯 所说 的 : “ 这里 所说 的个 人不 是 他 们 自 己或别 人 想 象中 的 那种 个人 , 而 是现 实中 的个 人 , 也就 是 说, 这 些个 人是 从 事活动 的 , 进行 物质 生产 的 , 因而是 在一 定 的物质 外 衣 。 的、 不 受他 们任 意支 配的界 限 、 前提和 条件 下活 动着 的 。 ”… 如 果没 三 、“ 以人为本” 思想所 带来 的现实启 示 《 德 意志 意识 形态 》的诞 生 , 标志 着历 史唯 物主义 的诞 生 , 是马 有 现 实 的人 作 为 前提 条件 , 那 么唯 物 史观 只 剩下 一个 躯 壳 , 没有 实 际的 内容在其 中 , 所以 首先研究 现实 的个人 是十分 必要 的 。 克 思主 义 发展 史上的 一次 伟大 尝试 , 文中 “ 以 人为本 ”的思想 对我 在 《 德 意志 意识 形态 》 中, 虽然 马 克思 和恩 格斯 没有 明确 提 出 们 建设 社 会主义 现代 化 , 实现 中国 特色 的社会 主义 伟大 事业带 来 了 人的观点, 但 是 从论 述 的 诸多 问题 中 可 以清 楚 的了 解到 , 人 是其 核 不 少的启 示 。 心 内容 , 在 马恩 描绘 的共 产 主义社 会里 , 认 为个人 是有 个性 的个 人 , 首先, 科 学发 展观 的核 心是 “ 以人 为本 ” 。党的 十七 大 报 告中 “ 科 学发展 观 , 第一要 义 是发展 , 核心 是 以人 为本 。 ”所以 要时 因为在 共 产主义 社 会里 , 物质 条件 能够 满足 人们 的积 极性 和创 造性 指出 : 的发挥 。所 以无 产 阶级 为了 使自 己成 为有个 性 的人 , 就必 须为 了 自 身, 为 了共 产主 义而 战 , 努力推 翻 资本主 义社 会 的阶级 压 迫和剥 削 , 早 日获 取自 由和解放 。 劳 动是 区分人 与 动物 的根 本标 志 , 人 要在 社会 上 生存首 先要 学 会 进 行 生产 , 生 产劳 动 是 “ 以人 为 本 ”思 想 的物质 基 础 , 作 为现 实 的 个人 必须 从事 生产 劳动 ,“ 从 直接 生 活的 物质 生产 出发来 考察 现 实 的 生产 过 程 ” 人 类 进行 的 物质 生产 是 整个 社会 不 断发 展的 根 本基石, 人们 通 过生 产 方 式产 生的 交 往关 系 , 形成 了我们 所 说的 生 产关系, 从 而决 定了 整个 社会发 展 的方 向 。物 质资 料 的生产 方式 决 定 每一 历史 阶段发 展 所具有 的 特性 , 生产 方 式是社 会生 活的 物质 基 础 和根本 源泉 , 制约 着整个 社会 中人们 的全部 活动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是马克思的个人理论,而这种理论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人”,其本质是在”社会中、历史中行动的人” 。

【关键词】:马克思;现实的人一、个人的含义“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个人在马克思的哲学和思想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个人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个人始终是马克思进行研究的一条主线。

读到这里,很容易让人想到,我们当今社会所特别强调和提倡的”集体主义”--就是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和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是有些出入的,那么究竟集体和个人谁是更基础性的?当二者的利益出现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笔者认为,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是基础性的,集体是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重新发现个人,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各项权利,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这样的集体才更有活力,更强大,集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二者的利益出现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对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建立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应该建立在上一个答案的基础之上的,当我们个人遇到这个问题时,个人可以完全根据个人的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解决,你可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可以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完全是一个个人化的问题,个人有选择的权利。

单个人遇到这个问题,单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这是自由的和偶然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考虑,总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或者多数人会选择”个人利益是第一位的”,或者多数人选择”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无论单个人怎样选择,从统计上讲,总会有一个多数人的选择,这个却是必然的,就是这个多数人的选择,就是对问题的最好回答,也是问题的最后的答案。

这里面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在调节着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选择和解决。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揭示的人学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揭示的人学思想
些 思 想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的 《 态 》中 说 : 形 “个 人 怎 样 表 现 自 己 的 生 活 , 们 自 他
己 也 就 怎 样 。 因 此 , 们 是 什 么 样 的 , 同他 们 的 生 他 这 产 是 一 致 的— — 既 和 他 们 生 产 什 么 一 致 , 又 和 他 们 怎样 生 产 一 致 。 因 此 , 人 是什 么 样 的 , 取 决 于 他 个 这 们进 行 生产 的物质 条件 。 ' , 【 人 的本质 涉 及 到 的另 一个 重 要 问题 是异 化 , 异 化是 指人 的物 质和 精神 活动及 其产物 变成 一种 外在 的异 己的力量 转过 来反对 支配 和统 治人本 身 。 此 , 在 异化 是一 个 反映人 的活 动及其 产物转 化 为统 治人本
二 、 马 克 思 人 本 思 想 的 价 值 诉 求 — — 无
产 阶 级 的 解 放
每 一 个 单 独 的个 人 的 解 放 的 程 度 是 与 历 史 完 全
转 变 为 世 界 历 史 的程 度 一 致 的 。 马 克 思 研 究 了社 会
是 在 一 定 的物 质 的 、 受 他 们 任 意 支 配 的 界 限 、 提 不 前
文 章 编 号 :7 — — 0 3— 7— ( 0 1O 一 1一 3 9 8 7 8 7 6 7 10 2 1 ) 1 l3 O
《 态 》中 的 人 本 主 义 色 彩 , 际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形 实 的 人 学 理 论 , 是 马 克 思 在 批 判 费 尔 巴 哈 人 本 主 义 唯 物 论 基 础 上 , 唯 物 史 观 理 论所 理 解 的 人 本 思 想 。 用 这

马 克 思 人 本 思 想 的 出 发 点 — — “现 实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HEBEINONGJI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历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突破以往的传统哲学束缚,科学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找到了一条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考察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建构了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实现了从唯心主义人本学到唯物主义人学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人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学习马克思人学思想对于新时期中国各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人学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现实意义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燕燕张晓敏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伴随着唯物史观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也开始逐渐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问题的思考从未间断。

其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叫这一表述,是他们关于人本质的高度精练的凝结,他们在全面翻阅以往哲学典籍以及经过深刻的社会调查实践之后,大胆地突破以往哲学家陈旧的思想束缚,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去思考人的问题,形成了唯物史观的人学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蕴含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三段论的基本框架,他的人学三段论主要包括存在论、本质论和发展论。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人学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运用,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提供理论论证,而且对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存在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它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本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功的标志之-O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强调要看到人的存在,这里所说的人并不是以前哲学家们传统认为的抽象的人,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现实中的人。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走好“十二五”开局之年——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合著的一部伟大巨著,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包含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特别是在“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开创了新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已经创作了一百多年,人类社会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与发展,但是每个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都遵循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

直到今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思想依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党对“十二五”时期的期望很大。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快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建国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这一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

然而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选择了将工作重心放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里,希望通过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从而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最终,造成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扩大化。

1979年,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讲话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新时期的理论建设,乃至整个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以人为本的几个方面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以人为本的几个方面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以人为本的几个方面
莫永东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观点对人做了科学的分析.本文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唯物史观来解读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三个方面: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发展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从而进一步论证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莫永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从马克思的视角解读“历史”概念——《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历史”概念的解读
2.浅析文本解读应处理好的几个方面
3.写在《探求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出版之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德文、中文)研究”简介
4.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几个重要方面
5.卡弗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一项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卡弗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性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全面发展思想的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全面发展思想的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全面发展思想的启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全面发展思想的启示【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合作的一部重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其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独到的观点,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人;自由全面发展;启示一、关于“现实实的个人”的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开篇中蕴含着人的本质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它首先提出了“现实的个人”这个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前提条件。

这里面所强调的人,是“现实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不同于当时德国各种意识形态的观点。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社会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对历史进行考察必须考察人,这里的人也应该是“现实的个人”。

马恩以分工为线索,从人类部落所有制开始,到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再到封建所有制,论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所以马恩讲的“现实的个人”也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的个人。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接下来的关于意识和生活的辩证关系中,著作提到“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人的解放是受到现实的限制的,首先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

著作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作为单个的肉体的个人,再一次强调了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并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酉己”所以分工也带来了不平等。

‘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里就是指的生产力对人的制约而不能随意随时地从事任何职业。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现实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现实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现实意义作者:李亚男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4期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唯物史观角度探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确立了“现实的人”是研究人的发展问题的出发点,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角度论证了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并从根源上寻求到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废除这两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条件。

针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现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启发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全面发展现实启示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202-02一、“现实的人”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观、历史观和人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为主题和主线,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对“人”的片面主观的理解。

《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借助于另外的解释来承认它。

”①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泥沼”。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现实的人”,首先,“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②现实的人是一个生命体,其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这是现实的人形成的自然基础。

其次,“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③人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生存,并由这一物质生活条件决定自身的状态,这是现实的人的物质条件。

再次,“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④物质生产与交往活动构成现实的人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成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出发点。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首先,人的体力、智力全面发展。

消除了旧式分工的桎梏,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不再完全分离,可以根据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而有计划地在各行业部门间流动。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发展思想——浅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发展思想——浅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 形态 》 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极为丰 富 , 概括地 说 , 主 它
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 内容 。第 一 , 劳动是人 的存在和发展 的根本 基础 , 是人 的发展 的根本途径 。第 二 , 的发展 与世 界历史 。世 人
界历史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 然结 果。第三 , 的全 面发展 人 与共产主义 。 把人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本 质 , 明了人与社会发展具有深刻 表 的一致性 ,“ 以人 为本 ” 是马克思 主义社会发 展观 的一个 最根本 的原则 。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 以人 为本 的思想置 于科学的基础之上 ,
第二, 形态》 在《 中论述了偶然的个人和有个性的个人之间
的差别 , 偶然 的个人是物质条件 不适应人 们积极性 , 创造 性的发
挥 的人 。
治文明建设 。最后 , 坚持 以人 为本 , 就要 丰富人 民群众 的精神 文 化 生活 , 强精神文 明建设 。总之 , 的十七大突 出强调要关 注 加 党
的“ 人本” 实质 , 是科学 发展 观的价值原则 。
3以人为 本 : 学发展 观 的价值 取 向和本质 要求 科
科 学发 展观 是 以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为指 导的社 会 主义发 展 观。 坚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 观的本质 和核心 , 深化 了对发展 本 质的认识 。 () 1 以人 为本是科学发展观 的核 心 , 深化 了对发展本质 的认 识 ?科学发展观本身不 是 目的 , 惠及全 体人 民才 是 目的。因此 ,
人民群众为本, 民群众是 以人 为本 的“ 本” 人 人 实质 , 是科 学发展
观的价值原则。
关 键词 : 实的人 ; 现 以人为本 ; 唯物 史观 ; 科学发展观 中国分 类号 : 8 A1 文献标识码 : A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以人为本的几个方面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以人为本的几个方面
想 中的“ 自由” 解放 ” 和“ 。
众。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整个历史过程是由 活生生的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坚持发展, 就是充分肯 定和尊重人 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 中的主体地位 , 充
分相信人 民群众在社 会历史 发展 和社会 变革 中的根本 作用 。
其次, 正如《 形态》 指出: “ 日都在重新生产 自己 每
展。 这表明, ” 在共产主义社会 , 人需要 自由全面的发展 , 高度发达 的物质文化文明通过科学 的发展才能实现 。 二、 发展 的力最是人 民群众 第一, 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主体 , 推动着历史的 进程。在《 形态》 马克思 、 中, 恩格斯指出: “ 首先应当确 定一 切人类 生存 的第 一个 前 提 ,也 就 是一 切 历史 的第 一个前提 , 这个前提是 : 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 ’必 , 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 其他一些东 西 。因此 第一个历 史活动就是 生产 满足这 些需要的资料 ,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 民群众在创 人 造赖 以生存 的社会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 富的同时 ,也创
矛盾 , 处理好人 的 日益不 同的需 要 。
《 德意志意识形态》 以下简称《 ( 形态》 是马克思、 ) 恩格斯于1845年一 1 46年合著的一部重要文献。在《 8 形
态 》 , 克思 、 中 马 恩格 斯 运 用 历 史 唯物 主义 观 点 对 人 的 本质和人 的发展做 了大量 的论述 ,形成了理论 界公认 的比较完整的人学思想 。本文从《 形态》 中的唯物史观 来解读科 学 发展 观核心一 以人 为本 的三个方 面 : 发展 的
的界限 、 提 和条件 下 活动着 。” 前 人不仅为本 身需 要从
人间的联系则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即经济前提 , 一切

“以人为本”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探析

“以人为本”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探析

Vol.9No.122012年12月第9卷第1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ec.201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大部分内容写于1845年11月至1846年8月,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被称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确立的重要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身前由于种种原因,此著作未能发表,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几十年后由后人整理翻译才公开发表。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是《神圣家族》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二部著作。

该著作主要是对以往哲学思想、以及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批判,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现实的个人”这个观点出发形成了唯物史观的哲学观点。

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曾经这样阐述,“能够根据许多特征将《德意志意识形态》同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全部著作相区别。

在这里,很多东西是第一次确立或论述的。

”[1]例如:这部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个概念,从而产生了社会结构学说;完成了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并且承认自己是共产主义者;第一次表述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其中最根本的特征是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而这一切理论确立的前提和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承认“现实的个人”,这里所说的人并不是他们自己和人们想象中的那种人,而是生活在社会实践中的“现实的人”。

而人类的全部历史的前提是从有生命的人出发,靠有生命的人为现实的出发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最显著的思想为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而“唯物主义历史观”确立的前提和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个人”,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规定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这个概念的规定突出表现了当时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现实的个人”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摘要: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核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们。

马克思借助唯物史观,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合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实现了人的本质思想的历史性变革。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解读其中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无疑是我们当代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并接下去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是我们回答“斯芬克斯之谜”必须面对的。

从人类拥有自我意识的那一刻起,对于自身尤其是自己本质是什么的追问和思考就没有停止过。

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

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

”[1]3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前人合理的研究成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

作为马恩唯物史观奠基之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书中论及人的本质的内容,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不可或缺的一环。

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现实的个人是研究人的本质的立足点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2]66-67这个前提不但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探寻人的本质的根本立足点。

现实的个人,不同于费尔巴哈的“一般人”,那种仅仅只是感性直观的人,只是作为一种感性的对象。

以现实的个人为研究的立足点,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从抽象的类的存在物转变为在现实之中、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去真正地触及何为人的本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简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简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简析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哲学著作,它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完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

而马克思主义人的人学也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现实的人”正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物质生产的人,由于分工的出现必定要经历片面的发展,当生产力高度发达,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便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全面发展逻辑脉络的阐述,在此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异化;分工;私有制;人的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13-02一、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一)“现实的人”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与以往的“德意志形态家”的观点完全不同,他们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热衷于在抽象思辨中进行哲学思考,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人”。

这样的差别一方面根源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因为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于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

但是另一方面,一定要看到马恩的唯物主义超越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不是把人理解为单纯僵化的“感性直观”,而是给人的能动性留下了发挥的空间,将人理解为“感性活动”。

而所谓“现实的人”,简单的讲就是活生生的从事“感性活动”的人,而非抽象的,离群索居的,不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人。

马恩看到了人类历史最真实的前提,那就是从事人类物质生产的现实的能动的人。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产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由此可以看到,马恩将人放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去考察,这是在历史当中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生生的人,这便是所谓“现实的人”的涵义。

此也正是他们与费尔巴哈的重要区别,“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本文分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讨了其带来的现实启示。

认为“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而且体现在对错误思想的批判中。

它的现实启示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以人为本;《德意志意识形态》;核心内容;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上是从人出发进行系统阐述的,人在文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在著作中第一次对唯物史观做了详细解读,主要是贯穿于“以人为本”这条基本主线。

一、“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德意志意识形态》首先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所以充分说明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存在性。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全文都涉及到对人的论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做的系统阐述,其中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和条件,不仅仅是指我们普通的自然人,而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1]如果没有现实的人作为前提条件,那么唯物史观只剩下一个躯壳,没有实际的内容在其中,所以首先研究现实的个人是十分必要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人的观点,但是从论述的诸多问题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人是其核心内容,在马恩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里,认为个人是有个性的个人,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条件能够满足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所以无产阶级为了使自己成为有个性的人,就必须为了自身,为了共产主义而战,努力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早日获取自由和解放。

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要在社会上生存首先要学会进行生产,生产劳动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物质基础,作为现实的个人必须从事生产劳动,“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2]人类进行的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基石,人们通过生产方式产生的交往关系,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生产关系,从而决定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

从“以人为本”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

从“以人为本”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

从“以人为本”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作者:郭婷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年第07期[摘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当下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我们强调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价值追求交相呼应。

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标志着马克思人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文本,在这一文本中,马克提出了“现实的个人”这一革命性的概念,本文将从“以人为本”视角下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观点。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一、“现实的个人”是人的本质的关键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人只不过是历史借之达到自己目的而创造出来的工具。

费尔巴哈将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体。

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历史观中,历史成为了某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之外的形而上学式的存在,那么于是这种人与历史的相互疏离使历史成为了一种异化的存在。

脱离了人来论述历史,必然导致下列两种认识方式:要么是认为人类历史只不过是对一些僵死事实的搜集从而成为了“死人的战场”,只是充斥着各种杂乱无章,彼此毫无关联的陈迹的存在形态。

要么是认为人类历史是想象的主体的活动。

那么人类历史只能变成了任何人的头脑都可以随意设想的观念。

由此可见,如何处理人的本质问题,实际上关涉到人与历史关系的如何界定,而后者是历史观中重大且核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所以得到确立,乃是因为在其立论的本源处就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产生了不同于以往哲学家的深刻的变革。

马克思指出:“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1]在马克思那里,人不是具有抽象性质的存在物,而是有着激情,欲望,理智的处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的现实的个人。

二、“现实的个人”的唯物阐述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在《费尔巴哈》篇中,马克思大体上表达了三层意思:1、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某种物质生活下的特定的生活方式。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人为本”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人为本”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人为本”思想摘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为:它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人的问题,通篇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在人的问题上的错误思想的批判中充分表现出来的;其对唯物史观的表述蕴含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形成唯物史观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知道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尽早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指明方向。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人为本”;唯物史观;现代化建设《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巨著。

这部巨著不仅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在经济学、政治学、人学、社会学及科学共产主义等学科方面,也都有深刻的论述。

综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方方面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

把握其“以人为本”的内容,对我们学习这部巨著,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以此为指导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文章的灵魂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研究社会历史的著作。

翻开这部著作,尽管其中没有一章或一节是专门论述“人”的问题,更没有类似“以人为本”的提法,但“人”始终是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来论述的,可以说,这部著作通篇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①何谓“现实的个人”?《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了解释,认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理论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理论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理论研究》一、引言《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它为理解人的本质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其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二、人的本质理论概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的本质理论。

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仅包括个体的生理、心理特征,还包括社会关系、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的本质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变化的、多元化的概念。

三、人的本质理论的构成要素1. 社会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核心要素。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等,都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2.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

物质生产不仅决定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想观念。

3.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

它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

文化传统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之一。

四、人的本质理论的意义人的本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它强调了社会关系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为人们认识和处理社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最后,它为人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五、结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强调了社会关系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为人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战国时期管仲在讲霸王之业时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这是中国古代首次提到“以人文本”的思想,虽带有明显的工具性,但表达了对人的善待和重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和伦理思想融合在一起的,并未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

与之相比,以哲学形态表述人本思想则起源于西欧。

普罗泰戈拉把研究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把人至于万物之首,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1]中世纪,神本主义代替了人本主义,神学控制人的思想,人从属于神。

15、16世纪以人文主义思潮为标志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发现人,把矛头指向宗教神学和封建等级制度,提倡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主张以理性把人从封建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以康德和费尔巴哈为代表形成了近代形态的人本主义思潮。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把人看作目的的、至高无上的存在。

资本主义由于科技理性的发展人面临高度异化,人本主义与理性主义冲突不断加剧,两者分道扬镳。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开启了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他们将关注点转向了个体生命、本性和本能,强调人是躯体、活动、意识、情感的统一,必须使人的存在向全面性回归。

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将理性与非理性结合,把人本主义思潮推向系统化和完整化,弘扬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的创造本能,强调实践对人的存在的基础性地位。

[2](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9世纪人本主义费尔巴哈首次将人本主义理论引到哲学中。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离开了历史发展的历程,把人假设为一种抽象且孤立的个体。

他虽然看到了人的存在,但并未将人看成是社会现实的存在和活动的个体,把人看作是抽象、静态的,仅从爱和友谊这些人类的普遍性和共性上认识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德国的哲学是从天上到地上的哲学,而我们的与之相反,不是从假想的事物、假想的人出发,而是从进行社会活动的人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活动过程在意识形态上回声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摘要】本文分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讨了其带来的现实启示。

认为“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而且体现在对错误思想的批判中。

它的现实启示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德意志意识形态》;核心内容;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上是从人出发进行系统阐述的,人在文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在著作中第一次对唯物史观做了详细解读,主要是贯穿于“以人为本”这条基本主线。

一、”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首先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所以充分说明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存在性。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全文都涉及到对人的论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做的系统阐述,其中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和条件,不仅仅是指我们普通的自然人,而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1]如果没有现实的人作为前提条件,那么唯物史观只剩下一个躯壳,没有实际
的内容在其中,所以首先研究现实的个人是十分必要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人的观点,但是从论述的诸多问题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人是其核心内容,在马恩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里,认为个人是有个性的个人,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条件能够满足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所以无产阶级为了使自己成为有个性的人,就必须为了自身,为了共产主义而战,努力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早日获取自由和解放。

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要在社会上生存首先要学会进行生产,生产劳动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物质基础,作为现实的个人必须从事生产劳动,“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2]人类进行的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基石,人们通过生产方式产生的交往关系,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生产关系,从而决定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每一历史阶段发展所具有的特性,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源泉,制约着整个社会中人们的全部活动。

二、文中“以人为本”思想对错误思想的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对人的问题上的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中有充分表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 年单行本序言中都讲到,这部著作是他们共同钻研他们的见解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对立,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而以批
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他们这个中心的。

”[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文章第一卷开始的标题就是“费尔巴哈”,所以主要集中在文章一开始就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批判。

马克思在文章中提到:“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也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性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独的、肉体的人”[4]从这一段言论可以看出,费尔巴哈从来都没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人,认为人只是抽象的存在物,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

同时,还脱离了社会实践活动来看待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5]认为人只是感性的对象而已,忽略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

但是,费尔巴哈在人的问题上也有一些突出的贡献,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不是宗教上所说的是神的虚幻缥缈的产物。

其次,对鲍威尔和施蒂纳进行了批判,鲍威尔把人看作是“自我意识”,施蒂纳把人理解为“唯一者”。

他们认为”自我意识”是社会发展的来源和支撑,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来自于“自我意识”。

他们理解的人只能是抽象的个人,脱离了现实社会,不仅和费尔巴哈犯了同样的错误,而且还把人给神化了,给人披上了神学的外衣。

三、“以人为本”思想所带来的现实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诞生,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带来了不少的启示。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所以要时刻协调好科学发展同以人为本之间的关系,社会要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和人类的实践活动,人们创造了自己的社会历史进程,社会的形成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历史就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历史。

但是,个人的意志决不能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一方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

共产党员作为人民群众的领导者,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其次,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首先从个人的发展出发,个体在体力上和智力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那么就能在社会上立足,能从事相应的生产实践活动,能够按照社会的分工在众多领域实现价值,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劳动,不用受到一定的约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果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所
有人的全面发展就能实现,但是每个个体的发展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所以不能要求每个个体都遵循同样的规律,按照相同的模式去发展,要让每个个体都有他独特的个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所有领域都有突出的人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最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承担责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应的也产生了许多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环境恶化日益严重,资源浪费更加突出,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我们要正确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谋取福利,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人类社会能够长久可持续发展下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不仅对科学发展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解析[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0.75.
[4]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 【作者简介】
张娇(1988-),陕西咸阳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