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溶解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表6—4 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和最低温度
冷冻混合物的组成 41gNH4NO3和100g冰 19gNH4Cl和100g冰 23gNaCl和100g冰 22gMgCl2和100g冰
最低温度/℃ -17 -16 -21 -34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2015年1月3日,贵阳 环城高速金华立交桥路 段由于桥面积冰,车辆 通行受阻,在百余交警、 运管人员对路面进行撒 盐除冰后,环城高速恢 复正常通行。你知道为 什么撒盐可以除冰吗?
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
我能进入 油中
我能进入水 中
我们一起努力就 能把油分散到水 中
课堂练习:
1.用洗发精洗头时,洗发精中存在 _乳_化__剂___,能使头发上的油脂以细小 的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__乳__浊_液____,这种现象叫_乳__化____。 洗发水起到乳__化_作__用__ 。
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铁溶 液黄色,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
3.溶液都是液体对吗? – 不对,空气可以看作是氧气溶解
在氮气中形成的溶液。
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 活动与探究: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 较快地溶解某些固态物质。怎样才能达到 上述目的呢?请你提出建议,并用实验验 证你的设想。
建议1: 溶解时不断搅拌
讨论
有两瓶体积相同的食盐水和蒸馏水,如 何区别它们。(用四种方法,不得直接品尝 味道)
① 分别蒸发,有固体析出的为食盐水 ② 分别测沸点,沸点大的为食盐水 ③ 分别测凝固点,凝固点低的为食盐水 ④ 分别放在电路中,灯泡亮的是食盐水
知识点一、溶液
【典例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属于溶
液的是( D )
高锰酸钾是以钾离子和高锰酸 根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时1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能导电D.均一、稳定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B.生成了新的物质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的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沪教版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与乳化1.泥土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2.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3.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4.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⑴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水⑵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KMnO4溶液紫红色,含Fe2+溶液浅绿色,含Fe3+溶液黄色,含Cu2+溶液蓝色5.乳化:乳化剂(洗洁精、肥皂)作用下,油以小液滴形式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汽油去除油脂的原理是溶解]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2.硝酸铵(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3.氯化钠(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低于0℃)、沸点升高(高于100℃)2.某些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示例: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蔗糖溶液不能导电: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6.2 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1.溶液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1.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S÷(100+S),S越大,值越大2.溶液配制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⑵仪器: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⑶操作注意①称固体时,注意遵循左物右码。
[若颠倒,实际称量= 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②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量取量多,俯视量取量少] ③溶解不可用量筒 3.溶液稀释含义:向溶液中加水,使浓溶液变成稀溶液 ⑴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计算方法:①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②加入水的质量 = 稀溶液质量 - 浓溶液质量 ⑵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6.3 溶解性一.溶解性的影响因素1.溶质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
减小 增大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重点梳理
3.结晶
(1)结晶:从溶液(róngyè)析中出晶体
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结晶(jiéjīng):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可溶物,如: NaCl
②降温结晶(jiéjīng):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可溶物,如: KNO3
5.(内江)如图是固体物质M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已知A、B、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t,10)、B(t,15)、C(t,5).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化学意义是
t℃下,M的溶解度为10g
.
(2)t℃下,欲使C点对应溶液转变(zhuǎnbiàn)成为A点对应溶液,
可采取的措施有
恒温(héngwēn)蒸(发任水答一点即可).
该点对应温度下的 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
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
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 越大。
10 20
硼酸
(pénɡ 30 40 50 60 70 suā80n) 90 100 温度(wēndù)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重点梳理
2.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6)固体(gùtǐ)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典例解析(jiě xī)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 转化 D.在提到物质(wùzhì)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典例解析(jiě
xī)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shuōfǎ)中,错误的是( D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基本知识点总结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透明、混合物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水是常用的溶剂。
酒精、汽油也是溶剂,通常量多的为溶剂3.盐酸溶质是:氯化氢(HCl ) 溶剂是水氨水溶质是:氨气(NH 3) 溶剂是水碘酒溶质是:碘(I 2) 溶剂是酒精4.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别是分散的物质分别是固体和液体,相同是均不溶于水。
悬浊液如泥沙水、乳浊液如:食用油溶于水5.洗涤剂(洗衣粉、肥皂)通过乳化作用去油污,形成乳浊液。
洗涤剂称为乳化剂。
6.溶于水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钠(NaOH )、浓硫酸(H 2SO 4)溶于水温度降低有:硝酸铵(NH 4NO 3)氯化铵(NH 4Cl )7.少量固体溶于水中,使溶液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8.溶液导电是因为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9.溶质的质量分数(w )=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反之越稀10.用固体与水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仪器:药匙、天平、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例题: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NaCl 固体多少克,量取多少毫升水。
NaCl 的质量:m=5%×50g=2.5g需水的体积:m lg g g /15.250-=47.5ml 11.用浓溶液加水配成稀溶液:步骤:计算、量取、溶解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例题:用37%浓盐酸、密度为1.18g/cm 3配成400g20%的稀盐酸、需浓盐酸多少毫升,加水多少毫升?浓盐酸的体积=%37/18.1%204003⋅⨯cm g g =182ml水的体积=33/1/18.1182400cmg cm g ml g ⨯-=185ml 12.例题:13g 锌与1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求稀H 2SO 4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13g 锌与100g 稀H 2SO 4完全反应需H 2SO 4的质量为xZn + H 2SO 4 = ZnSO 4 + H 2↑xg 981365= x=19.6g 答:略 65 9813g xH 2SO 4的溶质质量分数=gg 1006.19×100%=19.6% 13.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 溶解现象)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溶解现象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MnO4-的溶液显紫红色。
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NaCl = Na+ + Cl-;NaOH = Na+ + OH-※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4NO3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3、溶解现象: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汽油是将油污溶解;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⑴用玻璃棒搅拌;⑵提高溶解的水温;⑶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6、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例1、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D )A、酱油B、米酒C、食醋D、水※水的凝固点比溶液的低例2、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冰的密度比水小,等质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体积大,所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缸撑裂;腌制食品的水形成溶液,溶液的凝固点低,所以不易结冰。
第六章溶解现象解析
第六章溶解现象一、溶解1、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K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CaO、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二、溶液的形成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3、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
4、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错误!链接无效。
为黄色b、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
②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3)水溶液的特性;(1)凝固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
(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
(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通常都把水视为溶剂。
②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③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
注意: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5)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②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①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浓度完全相同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溶剂的量),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注: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但一般都是透明的②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③溶液不一定是液体,如:空气(但现在不研究)2、悬浊液:含有固体小颗粒3、乳浊液:含有液体小液滴4、乳化:本来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在某种物质的作用下,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洗洁精能使食用油在水中乳化,所以可以用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5、加快溶解速率:搅拌、加热、研磨(捣碎)二、水溶液的基本性质:1、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与水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所以可以撒盐融雪2、部分酸、碱、盐溶于水,溶液能导电(因为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蔗糖、酒精溶于水溶液不导电;3、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CaO与水反应溶液温度也升高),NH4NO3、铵盐等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质【固体、气体、液体(量多的)】和溶剂【液体(量多的),一般指水】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注: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同时存在多种溶质。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二、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水浓缩时,溶质质量不变:M前×a% =(M前±水)×b% M前×a% =M后×b%规律: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加倍,所蒸发的水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半,所加的水等于原溶液的质量。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6第6章 溶解现象》PPT课件
A. 无色
B. 澄清
C. 均一
D. 稳定
练习与实践
➢以下物质中能在水中形成溶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
________①__②__⑥_______。 ①食盐、②蔗糖、③面粉、④花生油、 ⑤碳酸钙、⑥熟石灰。
➢用洗发精洗头时,洗发精中存在
__乳__化__剂___,能使头发上的油脂以细小 的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__乳__浊_液____,这种现象叫___乳_化___。
化学改变生活
爱劳动的你在帮助父母清洗
碗碟时发现哪些物质很难洗 净?你是如何解决的?
乳化作用示意
溶解现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演示,并将实验的
结果记录在表6-3中
在水中溶 溶解前后温度 溶解过程中的
解的物质 的变化
热效应
硝酸铵
降低
吸热
氯化钠 基本不变
不明显
氢氧化钠
升高
放热
小知识
溶于水有显著吸 热现象的物质: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生活中的溶液
实践出真知
➢请你对照课本153页“活动与探究”,
仔细观察实验演示,并将你观察到的 现象填入表6-2中
我们的发现
实验 高锰酸钾 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粉笔灰加入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实验现象
紫黑色晶体向水中扩散,形成 紫红色澄清液体
白色晶体向水中扩散,形成无 色澄清液体
溶液的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悬浊液
沉淀
(固体小颗粒)
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
分层
(小液滴)
溶液
均一、稳定
(分子、离子)
第六章 溶解现象复习课件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夜。 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 (2)稳定性 (3) 透明性 均一性: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稳定存在
混合物:凡是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二、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 大
规律
知识回顾
三.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 净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或说除去液体中混 有的固体物质.
①过滤使用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附铁圈)、 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
日常生活中的 溶液
矿
无土栽培西红柿
无土栽培芹菜
二、乳浊液:
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乳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例:牛奶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三、悬浊液:
定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 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或悬浮液)
例:泥土 面粉 粉笔灰 等分散到水中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 质量为10g,邮码的读数为3.5g,则碳酸 6.5g 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g。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 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 则测的溶液的pH值_ _(选填“偏大”、 偏小 “偏小”或“不受影响”)。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 正确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
两种液体组成溶液,量多的为溶剂 有水时,水作为溶剂
第六章 溶解现象(知识点)
第六章溶解现象1.溶液的分散微粒是分子或离子,性质是均一性、稳定性。
乳浊液的分散颗粒是小液滴,悬浊液的分散颗粒是固体小颗粒,与溶液比较,这两种分散系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2.“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MnO4-的溶液显紫红色。
3.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它们的原理有什么不同?汽油洗涤油污:溶解油污;洗涤剂洗涤油污:乳化4.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高锰酸钾KMnO4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它们的溶液能导电。
像蔗糖、酒精等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分散到水中的道理,因此它们的溶液不能导电。
5.湿手为什么容易触电?湿手中有氯化钠溶液,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所以容易触电。
6.溶解现象:NH4NO3硝酸铵的溶解吸热,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干冰和冰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制冷剂,制冷的原理有何不同?干冰升华吸热;冰融化吸热7.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⑴搅拌;⑵加热;⑶研细。
由此可知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的大小。
8.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9.溶质的状态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溶剂一般是液体。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或化学式(1)澄清石灰水:Ca(OH)2;(2)碘酒:I2(3)盐酸:HCl(气);(4)硫酸铜溶液:CuSO4;(5)铁丝放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后形成的溶液:CuSO4、FeSO4;(6)氧化钙放入水中形成的溶液:Ca(OH)2。
(7)稀硫酸:H2SO4(液)注意:有物质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则溶质就不是放入的原物质,而是生成的新物质10.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1)计算(2)称量(3)溶解。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课件:第六章 溶解现象(共28张PPT)
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 凝固点 降 低,沸点 升高。 自由移动的离子 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 , 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 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 NaOH 、 CuSO4 、 NaCl 、 CaCO3 中 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 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 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 ( 5 )分析后,小华认为他还可以再检验出另外的一些 白色固体,你认为可以是 ① ,溶于水的现象是 , ② ,溶于水的现象是 。
①不能将乳化作用与溶解混淆。乳化之后的混合物中分散颗粒 是细小的液滴,它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而溶解后的混合物中 分散颗粒是分子或离子等。
②乳化后得到的混合物虽然比较稳定,但它不属于溶液,而
属于乳浊液。
[练习] [2007成都]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B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溶液二、组成及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固体、气体与液体形成溶液,一般将 固体、气体 当作 液体 当作溶剂。 溶质, ②由水形成的溶液,无论水的量是多少,水都是 溶剂 。 ③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名称中前面的物质是溶质,后 酒精 是溶剂。 面的物质是溶剂,如碘酒中 碘 是溶质, 注意: ①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 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 ②未溶解掉的物质不能视为溶质。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词: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
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变浑浊悬浮固体不颗粒(分层)植物油:牛奶状浑浊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分层)食盐:透明液体(稳定)酒精:透明液体(稳定)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举出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第6章溶解现象解读
第6章溶解现象整理与归纳一、内容提要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有的物质溶于水放热,如NaOH;有的物质溶于水吸收热量,如NH4N03。
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如NaCl.2.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作用:使不溶于水的油以较小的油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3.水溶液的性质: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可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4.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5.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100 g溶剂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6.结晶固体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二、专题讨论A和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6—9。
现要用结晶法从A、B的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于溶液中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取得60g混合物,将它溶于100g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应在什么范围?三、思维启迪20℃时,将2.8 g生石灰加入到50 g a%的饱和石灰水中,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 50 g,(填“<”“>”或“=”,下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a%,若将该溶液温度升高到30"C,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a%。
解析:由题意知:CaO+H2O=Ca(OH)z造成原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使原饱和溶液中Ca(OH)2析出,溶液质量减少,但由于温度不变,故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第6章 溶解现象—初中化学(沪教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 溶解与乳化(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①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在水(或其他液体)中,则形成悬浊液,如粉笔。
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或其他液体)中,则形成乳浊液,如植物油。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①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完全相同;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注意】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KMnO4溶液为紫红色。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因为溶液必须是混合物,如水或酒精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们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2)乳化现象①乳化:油难溶于水,如果在油与水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小液滴的形式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短时间内稳定,不会分层),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②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
常用的乳化剂是日常洗化用品,如洗洁精、肥皂、洗发水等③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2. 物质的溶解(1)物质的溶解: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硝酸铵:降温;溶解氯化钠:无变化;溶解氢氧化钠:升温。
(2)加快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①温度升高,加快了分子或离子的运动速度;②将固体物质研碎,使物质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③搅拌,加快了分子或离子的运动速度;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稀溶液的凝固点温度比水低、沸腾温度比水高。
(2)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能。
【规律】当水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时,溶液就能导电,反之不能导电。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1. 溶液的组成(1)组成表示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
溶液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常用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等。
第六章溶解现象知识要点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六章)溶解现象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但都属于混合物。
溶液大多数为无色,但如:含Cu2+,蓝色、含Fe3+,黄色、含Fe2+,浅绿色。
常见溶液:食盐水、石灰水、稀盐酸等。
悬浊液:石灰浆、钡餐、面粉或粉笔灰放入水中、泥浆水等。
乳浊液:牛奶、油水混合物等。
2.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工业上污水的处理,农业上配制农药,生活中洗洁精能去油污。
3.注意: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NaOH、纯碱等洗去油污属于化学反应。
4.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热量变化。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一般可用搅拌、振荡、研碎、加热等方法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水溶液的性质:(1)使稀溶液沸点上升。
应用:高山上煮鸡蛋(2)使稀溶液凝固点降低。
应用: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3)具有导电性。
一般溶液会导电,但酒精溶液、蔗糖水不导电。
应用:电解水7. 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所用仪器: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8. 量筒的正确读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读数:测量值 < 实际值 俯视读数:测量值 > 实际值 (仰多俯少)9.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溶质性质(如:油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不同)(2)溶剂性质(如:食盐在水中和在油中溶解性不同)(3)温度(如:KNO 3在0℃和100℃时溶解性不同)※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温度。
如:温度升高,KNO 3溶解度变大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温度、压强。
如:温度升高,CO 2在水中溶解度变小;压强变大,CO 2在水中溶解度变大。
10.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溶解现象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简析: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第六章溶解现象》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它是继学生探究认识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碳单质、常见的金属)、液体(自然界中水)的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
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它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
但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
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在下一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几乎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后续内容,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深入学习分散系的有关知识做了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共分三节: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
首先,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是分散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稳定或较为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几节知识如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准备。
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要应用价值的理解。
第二节溶液的组成的表示,主要内容有:溶液的组成定性表示: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组成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一节是对溶液知识的深化,学生将认识到除了水这一种常见的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学生更将认识到,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实验的必要前提。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主要包括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结晶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
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继而认识到可以用溶解度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从而找到了用于解释经常遇到的易溶、难溶、微溶等现象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认识理解结晶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6、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7、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节物质的在水中的分散
1、重点:
(1)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
(2)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1、重点:
(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认识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辨证关系。
(2)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难点:
(1)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各类计算。
(2)溶液的配制。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1、重点:
(1)建立溶解性、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
(2)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4)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2、难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四、教法设想:
1、P2页[你已经知道什么],应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节的意义。
2、P2页的[活动与探究]中,再增加一些常见悬浊液与乳浊液的例子,如把面粉放入水中,动物油脂放入水中,从而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化学的存在;对[实验1]中现象的描述加上“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便于学生归纳加深对溶液特点溶液均一性与稳定性的特点的理解,如能把三种液体的形成过程能用简单动画演示其微观产生过程,让学生对其微观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将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溶液的形成。
3、由于学生见到的无色溶液较多,所以很容易把无色也当作是溶液的特征。
所以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多展示几种有色的溶液,纠正学生的想法,并为以后利用溶液的颜色鉴别物质打下基础。
4、水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建议也可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演示,加强直观性,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5、P11、12页通过图6--8讲述溶液的组成,宜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称取、量取等)让其感受溶液各组分的“量”,通过计算与操作,感受到溶液各组分的量关系,甚至可以提供
体积的量关系比较,帮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顺理成章的引出质量分数。
6、P11、12页[活动与探究]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教育。
7、P13页[观察与思考]可结合P14页[拓展视野]的无土栽培相关知识,利用综合实践课程或校本课程进行实践,比较水与溶液的“营养价值”,但书中所提供的种子大多冬天难以发芽,可选择豌豆等。
8、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书上的例题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但是这部分内容考试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里要补充一些内容:①涉及体积、密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②溶液稀释的计算。
③与方程式计算相结合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9、P16页可以补充有关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以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10、P16页探究活动实验一“量取5毫升水分别溶解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克”,在现在的温度下,5毫升水不能把5克食盐或蔗糖溶解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可把1克改成0.5克,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11、P17页“交流与讨论”中,第二题“毛料衣物干洗的原理”:可设计成课题,让学生比较干洗与普通洗衣的原理上的差别。
12、P18页[交流与讨论]可通过补充熟石灰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与蔗糖的不饱和溶液是相对而言的浓溶液来加深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的区别联系的理解。
13、作图法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P19页的[活动与探究[中,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时,应该以学生在数学上已经学习并掌握的函数解析式和函数图象的绘制为基础,也应通过从图中找几种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来加深学生对用作图法是解决化学问题方法的理解。
14、P21页[活动与探究]增加一个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实验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蒸发结晶与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两种方法的区别与适用范围。
五、实验准备:
所需演示实验、学生基础实验5和基础实验6。
六、本章所需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4课时,学生实验五1课时,第三节3课时,学生实验六1课时,本章小结1课时。
七、教学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