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成长,常常面临着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多重困难,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
在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中,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从而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我们需要关注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贫困户子女生活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父母可能因为经济困难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关怀,甚至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陪伴子女成长。
这种缺乏关注和陪伴的情况容易导致农村贫困户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我们需要从社会层面上加大对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活动,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
针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到农村地区,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垃圾识别、心理疏导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重建心理平衡,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加强家庭教育和关怀。
农村贫困户子女通常在家庭环境中成长,而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
加强农村贫困户家庭的教育和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需要加强对子女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增强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加强学校教育和心理辅导。
学校是农村贫困户子女另外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些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心理上遇到的问题。
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措施分析家庭经济困难是许多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压力和社会的竞争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学生往往面临着学习成绩下降、自尊心受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分析。
一、心理问题1. 学习压力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可能没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他们可能需要兼职工作来帮补家用,这样会大大减少他们的学习时间。
他们可能没有钱购买辅导书籍等学习资料,导致学习压力增大。
2. 自尊心受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而感到自卑和失落,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有差距,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卑情绪。
3. 社交压力高中阶段,社交关系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零花钱而与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导致他们的社交关系受到影响。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处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二、措施分析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书籍借阅、助学金等方式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学校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社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2. 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可以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学生可以逐渐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有效的压力管理方式,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3. 建立关爱机制教师和同学都应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从心理上建立自信和勇气,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同其他同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他们可以通过互助、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周围的关爱,减轻他们的自卑感。
4. 提供生活帮助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定期的生活补助金、奖学金等方式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尽管这一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教育条件,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中学困生的出现。
这一现象的产生往往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经济问题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的收入普遍较低,很难承担起孩子中学阶段的学费、生活费等开支。
尤其是对于有多个子女上学的家庭来说,这一问题愈发严重。
2. 观念问题在一些农村家庭中,存在着对教育的轻视,尤其是对女孩子教育的忽视。
这种观念导致了一些孩子在中学阶段就辍学。
3.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中学教育资源稀缺,学校条件较差,这也成为了一些孩子无法继续上学的原因之一。
4. 家庭状况一些农村孩子的家庭状况比较复杂,家庭暴力、父母失业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的困境。
二、对策建议1. 完善资助政策政府可以针对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制定更加完善的资助政策,确保他们在中学阶段得到资助,包括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资助。
2. 教育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对农村家庭进行教育宣传,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教育,特别是对女孩子的教育。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宣传片等形式,向农村家庭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3. 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中学,提高中学教学条件,力求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4.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针对农村困难学生,可以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定继续学业的决心。
5. 加强社会支持除了政府的支持外,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强对农村困难学生的支持。
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资助农村困难学生的学业,也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中学困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的齐心协力。
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辅导对策简析
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辅导对策简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子女有机会接受中学教育。
由于家庭的贫困状况和教育资源的匮乏,这些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本文将简要分析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对策。
一、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的心理状况1.自卑感由于家庭贫困,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在与相对富裕的同学相比时,往往会产生自卑感。
他们会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担心被别人看不起或排斥,从而陷入自我怀疑和自卑情绪中。
2.学习压力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往往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条件相对艰苦,因此他们的学习压力会比普通学生更大。
长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严重影响学业的发展。
3.人际关系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常常面对不良人际关系的问题。
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的贫困而被同学排挤或歧视,缺乏关系和友谊的支持。
这种孤立感和孤独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二、心理辅导对策1.心理疏导针对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的自卑感和学习压力,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通过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师生关系学校应该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的关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引导他们主动融入班集体。
3.家庭支持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外,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家长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积极面对挑战,树立健康的成长观。
4.教育资源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公平,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5.心理辅导团队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为这些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贫困户子女的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经济条件较为匮乏、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村地区,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
本文以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疏导与对策为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1.自卑感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农村贫困户子女往往觉得自己缺乏某些东西,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总是担心被人看不起,害怕面对自己不足的地方,从而导致自我消极、压抑等问题。
2.焦虑症状因为长期面临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贫困户子女内心往往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感。
他们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难以获得更好的资源,担心未来的发展前途,从而产生焦虑症状。
3.心理压力农村贫困户子女经常要在贫困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压迫下生活,不少孩子的心理会因为父母的工作压力等原因产生负面情绪,例如抑郁、心境低落、自卑甚至发脾气等。
1.爱与理解对于处于心理健康困境中的农村贫困户子女而言,爱和理解是最为重要的。
大人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耐心,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2.创造宽松轻松有趣的家庭氛围营造一个氛围轻松、快乐、开放、信任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和孩子共同奋斗,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坚实支持和温暖关怀。
3.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干预。
心理疏导的方法主要包括情感支持、认知调整、行为矫正等多个方面,着重于帮助孩子增强自信、消除自卑情绪、降低焦虑等心理问题。
4.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鼓励家长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作出合理的人生规划,有助于提高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孩子面临着的诸多心理挑战,并可以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和关怀,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贫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贫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贫困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孩子们是社会的未来,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对社会的贡献至关重要。
然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经历了许多压力和困难,导致他们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一方面,贫困家庭的经济问题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困难限制了孩子们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很难享受到与其他家庭同等的教育和娱乐条件。
这对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不安。
另一方面,从社会角度来看,贫困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歧视和排外。
在富裕家庭的学校里,孩子们可能会受到同伴的嘲笑和欺负,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与他们不同。
这样的歧视和排外行为无疑会给这些孩子带来心理负担,损害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
所幸的是,这些问题并非无解。
教育机构和社会公众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贫困家庭学生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例如,他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学校可以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提供奖学金和补贴,以帮助这些学生继续接受优质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其次,社会公众应该加强对于贫困家庭学生的关注和理解。
政府可以加大对这些家庭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媒体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宣传和倡导公众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支持,并改变对他们的刻板印象。
此外,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们诉说内心问题的港湾,通过沟通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焦虑。
最后,学生自身也要学会与心理健康问题抗争。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独立思考和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内在力量。
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的中学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虽然政府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影响其中学教育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精准扶贫户子女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中学教育机会和质量。
一、成因分析1. 经济困难农村精准扶贫户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子女上学费用较高,家庭往往无法承担。
尤其是某些家庭中有多名子女需要上学的情况下,家庭的负担更加沉重。
即使政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补助和助学金,但仍然难以满足所有中学生的需求。
2. 缺乏家庭关爱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部分农村精准扶贫户家庭出现了父母离异、父母早逝等情况,导致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悉心照料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和学业问题。
3. 缺乏学习资源农村地区的中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能够接触到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是有限。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较欠缺,这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4. 心理适应问题由于农村精准扶贫户子女往往面临着从农村到城市的学习环境适应问题。
一些孩子在进入城市中学后,由于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应,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
二、对策建议1. 加大经济帮扶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精准扶贫户子女的中学教育经济支持力度,提高相关助学金的发放标准,降低学生的经济负担。
可以通过设立基金、募集社会资金等方式,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
2.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心理辅导机制,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工作。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更好地适应城市中学的学习环境。
3. 提供学习资源政府和学校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学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水平。
农村贫困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
农村贫困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农村教育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贫困儿童获得了望族的机会。
然而,他们仍然面临着来自贫困,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多重挑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然而,由于许多贫困地区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服务,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不良后果,如情感困扰、自卑、退缩、行为不当和较低的学业成就等。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贫困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干预对策,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健康问题。
贫困农村儿童的正常成长和发展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缺乏营养和医疗保健,教育和文化经验的缺乏,家庭和社交政策的不良环境,贫困和社会排斥。
这些因素能导致农村儿童的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1. 抑郁,焦虑和消沉——农村贫困儿童经常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忧虑和恐惧,比如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医疗保健、教育等问题。
2. 自尊心过低——贫困和不良生活状况可能会使孩子感到自卑,他们可能不愿与他人交往,避免被拒绝。
3. 行为问题——贫困地区的孩子可能遭受欺负和虐待,这可能导致行为问题,常常表现为攻击、行为不当和孤立。
4. 学习和社交问题——家庭经济状况会对教育造成严重的障碍,例如无法获得好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这些都可能导致学习和社交问题。
干预措施虽然贫困农村地区缺乏清晰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为儿童提供的直接的心理支持,但是,在贫困地区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改善贫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1. 提高农村的心理健康意识。
社区大众和父母需要了解有关心理问题的信息,以及如何处理和支持有问题的孩子。
住宅区可以组织义务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训计划,以提高大众的心理健康意识。
2. 鼓励家庭和社交支持。
家庭和社交因素在贫困儿童的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促进家庭和社交支持,鼓励贫困儿童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可以缓解贫困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3. 加强教育支持。
教育是贫困儿童改善身份地位的最佳途径。
确保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获取,并且让老师掌握心理支持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支持贫困儿童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农村贫困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不仅需要面对物质上的贫困,还需要应对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疏导和对策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难关,健康成长。
一、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1.家庭环境带来的不安全感农村贫困户子女生活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经常面临家庭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或者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们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关爱和照顾,这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全感和孤独感,甚至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2.学习压力和心理困扰农村贫困户子女在学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往往较差,这会给他们带来挫折和自卑感。
长期的学习困扰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3.社会歧视和自我认同问题农村贫困户子女经常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压力。
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被贴上“穷人家的孩子”、“没出息”的标签,这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
长期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导致对未来失去信心。
二、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对策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针对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定期进校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心理困扰,重建自信。
2.加强家庭关爱和支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农村贫困户家庭需要加强家庭关爱和支持。
父母应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给予关爱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家庭成员之间要多交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互助意识。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开展,国家对农村贫困户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也逐渐加大。
在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扰。
在农村,贫困虽然是一方面,但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制定相关对策,帮助贫困户子女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1.生活压力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户子女往往面临着生活的各种压力,包括饮食、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困难,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2.教育资源不足:由于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些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较大,对自我认知、自尊自信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心理疾病风险增加:贫困户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因此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疾病的侵袭,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村级组织等地方加强对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
2.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在贫困地区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贫困户子女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3.丰富课外活动:学校、社会机构等可以拓展课外活动,丰富贫困户子女的课余生活,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在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中获得成长和满足感。
4.加强家庭教育:对于农村贫困家庭,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家庭情感、教育子女的能力。
5.政府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向贫困户子女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设措施1.制定专门政策:政府应制定专门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帮助。
2.增加心理健康投入: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教育领域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这些学生往往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健康挑战,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将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常常面临着生活压力大、学业负担重、人际关系复杂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自卑、逃避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这一裙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
教师和家长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题分析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来源于物质上的困难,更源自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因为贫困而产生自卑感,也可能因为家庭纷争、冷漠而产生孤独感;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公平现象也可能对这些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一般学生或者表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学生上,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教师和家长往往缺乏对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对于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帮助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解决方案1.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应当意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性,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这包括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对这部分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关怀,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也包括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子女得到了教育、医疗等基本福利保障,但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成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议题。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广泛存在,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有必要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疏导,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1. 自卑感许多农村贫困户子女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家庭条件艰苦,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
在和相对富裕的同学相比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无助,缺乏自信心,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 焦虑和压力由于生活的不稳定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农村贫困户子女在面对学业、家庭、未来发展等方面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这种焦虑和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 心理孤独农村贫困户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由于家庭因素、学业成绩等原因而感到孤独。
长期的心理孤独状态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4. 情绪问题农村贫困户子女可能由于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产生情绪问题,比如易怒、沮丧、焦虑等。
这些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针对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家庭教育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需求,关注孩子的学业和生活动态。
家长还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农村贫困户子女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学校应关注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3.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关爱力度,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农村贫困户的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往往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通常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
针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进行疏导与对策。
要加强家庭关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应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家庭成员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和情感连结,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
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学习条件较差,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教学设施和资源的投入,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能。
要加强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心理问题的积累和恶化。
社会应加强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捐助教育资源,建立资助机制,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社会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为农村贫困户子女提供关爱和帮助,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贫困户子女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困难和压力,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要疏导和解决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家庭关爱、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心理辅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这样才能保障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对策
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对策一、心理状况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中小学中占据一定比例,这些学生面临着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负担。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焦虑、抑郁、孤独等。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二、形成原因探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压力: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面临学费、生活费等压力,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2.家庭环境:家庭经济困难往往伴随着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矛盾,这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社会压力:社会中的攀比、歧视等现象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下对策建议可供参考:1.完善资助政策: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等,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2.建立贫困生档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档案,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以便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档案中应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收入状况、学费及生活费用支出情况等信息,同时记录学生参加的社团活动、获奖情况等表现。
通过定期更新档案,学校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学校可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或定期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师为学生进行讲座和培训。
同时,加强班主任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和比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倡导公正、平等、关爱的校园文化,消除歧视和攀比现象,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找到归属感。
3.提升贫困生的自信心: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通过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此外,学校可以设立勤工俭学岗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校园工作,从而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家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压力,这些困难和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疏导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一困难时期。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卑感:贫困户子女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常常无法与其他同龄人享受同样的待遇,因此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缺乏自信心。
2. 孤独感:由于父母忙于务农、务工等,农村贫困户子女通常缺少陪伴和关心,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这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
3. 压力:贫困户子女的成长环境并不如城市孩子那样优越,他们可能会因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4. 情绪问题:农村贫困户子女常常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产生消极情绪,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较大的隐患,亟需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疏导和解决。
二、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
需要加强农村贫困户家庭的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爱和关怀,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2. 丰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孩子们展示自己、培养兴趣爱好、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农村贫困户子女对于课外活动的参与机会较少,因此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或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针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心理咨询服务的提供,为他们提供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及时化解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4.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有必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水平。
农村贫困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
农村贫困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一些贫困儿童。
由于长期生活在低收入、低教育、不良环境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这些贫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本文主要围绕农村贫困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
1.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农村贫困儿童长期受到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时间的生活状态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导致他们对生活的发展和学习都出现阻碍。
2.发育落后:农村贫困儿童的饮食条件差,缺乏各种营养,对身体的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心智方面,农村贫困儿童往往较同龄人落后1-2年。
3.性格情绪比较孤僻:由于农村贫困人口长期处于原始生态环境,生活习性比较固定,精神生活比较贫瘠,在长期的单调状态下,不适应活泼形态的新环境,因而性格情绪比较孤僻。
1.加强心理疏导:对于农村贫困儿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一定要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疏导。
可以利用心理咨询或者小组谈话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和疏导。
2.丰富课余活动:对于农村贫困儿童来说,课余活动尤为重要,家庭族贫,缺乏玩具,无甚休闲活动,面临生活压力较大。
因此,学校和社会队伍应为贫困儿童提供较多的课余活动,如参加勤工助学、文艺团体表演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从中获取快乐。
3.对农村教育的加强:针对农村地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低的情况,就需要各级政府、社会整小组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育文化工程的持续推进,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参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
这样,就能够给农村儿童更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教育,掌握才能,提高心理的素质,以面对人生的挑战。
以上,是针对农村贫困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干预对策的初步探讨,人施加重视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索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实际落实到实践中,以取得更好效果。
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在增加,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心理问题分析1. 自卑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境贫困,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在学校和社会上看到身边同学家境优渥的情况,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和他人不一样,无法和他人平等相处。
2. 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由于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支持,可能需要他们自己去打工或者做家务,这样就会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和学业压力。
3. 感情困扰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佳,家庭关系可能会出现紧张和冲突,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可能会感到家庭的拮据和焦虑,无法得到充分的家庭支持和关爱。
4. 社交障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条件而在社交方面出现障碍。
在同学聚会、户外活动等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可能会无法参与,导致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少,加深了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二、解决措施分析1. 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可以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定期为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树立自信心。
家庭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和学校一起配合,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
2. 提供经济援助学校和政府需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
比如通过设立助学金、贫困补助等形式来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减少心理压力。
3. 建立支持群体学校可以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互助群体,让他们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和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措施分析高中是青少年成长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都会成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挑战。
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这些挑战可能会更加严峻,因为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困扰和挫折。
本文将针对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心理问题分析1. 自卑感和自尊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面对富裕同学时,常常会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感觉自己没有价值,缺乏自信心,甚至会因此而产生自尊问题。
2. 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学业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他们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
3. 人际关系问题在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排斥,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上产生障碍。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立和无助,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4. 心理适应能力不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弱,对于挫折和困难的处理能力也较低。
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二、措施分析1.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减轻自卑感和自尊问题。
2. 提供经济援助和学习支持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经济援助和学习支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
例如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为学生提供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
3. 加强家庭教育和家长支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和支持。
家长的支持和关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情感态度。
4. 提倡同理心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提倡同理心教育,增强学生对于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减少对于差异的歧视和排斥。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他们面临着许多精神负担和不稳定的个人心理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的疏导和对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加强对贫困户子女的心理教育,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明白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促进他们的发展意识。
其次,要开展有效的心理活动,安排贫困户子女参加各项创意实践活动,释放自我,增强积极情绪,扩大交流或讨论,改善精神状况。
在活动中,可以引导贫困户子女交友,解决小问题,构筑安全感和自信心,抛开压力,实现共同成长。
此外,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疏导也应包括志愿者工作。
可以联系社会各界有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者,加强贫困户子女与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使贫困户子女得到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最后,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物质上的投入要有保障,要从政府宏观层面考虑,考虑新政策,实施形势化的项目,进一步减轻贫困户子女心理负担,改善其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疏导与对策,以便深入调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改善其条件,增强精神的抗争力,实现良好的发展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社会日益健康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
【摘要】初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
也是自尊心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会形成心理问题。
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家庭的等级地位不同也会给学生们的心理带来多重观念。
这时候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阴影。
甚至逃避这样的活动。
这无非给这些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贫困家庭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学生辅助站
由于经济发展及地区间的差别,亦或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因素,目前,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很多的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一少部分家庭还处在贫困线一下,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制约。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的供给条件也相应上升。
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家庭的等级地位不同也会给学生们的心理带来多重观念。
以初中生为例。
初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
也是自尊心的形成时期。
他们的家庭观念也是非常敏感的。
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内心会形成焦虑、自卑、茫然、胆小等现状。
这些现状直接导致学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问题。
一、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物质方面。
物质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硬性指标,物质匮乏那么就可以评价为贫困,而贫困有时候是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物质方面。
笔者多次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很多贫困子女会形成自卑的心理。
他们的穿着,学习用品等生活消费远远落后于那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
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会觉得自己落后于那些同学们。
尤其是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物质条件不能及时或者不能提供更好的物质需求,这时候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阴影,甚至逃避这样的活动。
2、人际关系方面。
自卑心理是影响一个人正常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贫困家庭子女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中远差于那些条件好的同学。
他们的人际关系非常单一。
甚至很多学生性格内向,不擅言表。
他们不愿意与那些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学生在一起共处,他们在心理上畏惧。
认为不是一个级别。
初中生正值激情活力的时期,他们应该性格开朗。
同学之间应该快乐的一起生活与学习。
课时心理的障碍导致他们距而远之。
甚至这些同学与教师的关系也是极度的紧张。
这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对教师与同学的任何一句话都非常敏感。
这样的状况导致学生的心理非常消极。
3、环境方面。
初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对其非常重要。
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其生活与学习。
但是这些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低,自我意识形成的也非常低。
尤其周围都是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他们的自尊心更是受到挫折。
加上某些顽皮的同学的语言讥讽和嘲笑。
这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受到打击。
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使体验的主题在遇到挫折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容易产生绝望、挫败的感觉等心理。
有些自尊心过于强烈的学生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者伤害其他同学的行为。
4、学习心理方面。
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会更加努力刻苦,但是那些往往学习方法或者思维上进步比较慢得学生就会将其原因归咎于其他方面。
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
他们甚至排斥教师对其鼓励。
认为教师或者同学都不喜欢自己,也会认为大家都嘲笑自己的家庭。
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向同学帮助讲解,也不会主动向教师请教。
这些同学的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心理阴霾,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二、辅导措施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形成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
作为初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们,他们的心里都在承受着一种或多种煎熬,这种煎熬与贫困有关。
如果不能正确疏导和引导,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一些心里健康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1、心理辅导站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获得阳光,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决定在学校建立心理辅导站。
贫困家庭子女可以在遇到不解问题的时候向辅导站得教师来请教。
向他们倾吐自己的不愉快之事。
心理辅导站得教师们可以更好的帮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找到方向,让心理的阳光永远普照。
因此在初中学校中要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或者是心里问题咨询室。
由专业的心里健康教师负责,定期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不定期进行学生的心理问题咨询。
2、父母、学校之间的沟通。
笔者发现,贫困家庭子女中的父母教育问题也应规划其中,学校教师应第一时间与父母沟通,共同教育子女,化解贫困家庭中得子女心理阴影。
初中是学生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只有学校与家庭强强联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3、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
学生之间由于他们的年龄相仿,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是有同感,所以要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作用,引导学生帮助那些贫困学生会。
因为在班级中总会有学生嘲笑和讥讽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班级成立互帮互助小组。
促进同学之间的帮助,拉动学生们的力量。
杜绝学生之间的嘲笑与讥讽。
让学生互相监督,形成互爱互助的团体。
4、教师的参与。
针对贫困家庭的子女教育上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在学习中教师可以主动咨询,课下多与其沟通,游戏。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更相信教师,他们会打破心理的防锁,将那些内心的秘密倾吐出来。
这样教师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杜绝不良心理因素的形成。
三、总结
总体来看,在初中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总有很多不良的因素导致家庭贫困的孩子形成心理问题。
对此初中教师要找到更好的教育以及解决对此,减少或者降低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形成,让有利的阳光永远停留在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李敏. 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01) 【2】胡冠荣. 学生心理贫困成因与解困策略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06)
载2014年第10期《中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