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
家庭贫困的原因范文
家庭贫困的原因范文
家庭贫困的原因。
家庭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家庭的生
活质量,还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家庭贫困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本文将从这
几个方面来探讨家庭贫困的原因。
首先,经济因素是导致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经济收入是家庭维持生活的基础。如果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足以满足
基本生活需求,就会导致家庭贫困。一些家庭由于父母的失业、低
收入或者长期患病等原因,家庭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从
而陷入贫困之中。此外,一些家庭由于缺乏经济来源,无法提供良
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导致家庭成员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难以摆
脱贫困。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社会资源的不
均衡分配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一些家庭由于缺乏社会资源和支持,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从而陷入贫困。同时,社会上的歧视和偏见也会对家庭贫困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家庭由于
种族、性别、地域等原因,难以获得公平的机会和待遇,从而陷入
贫困。
此外,个人因素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庭
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导致家庭收支不平衡,从而
陷入贫困。同时,一些家庭由于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努力的工作
态度,无法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从而难以摆脱贫困。
综上所述,家庭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社会
因素和个人因素等。要解决家庭贫困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
括改善经济收入、优化社会资源分配、提高个人素质和意识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帮助更多的家庭摆脱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分析及对策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分析及对策
核心:避免压抑自卑
生长在偏远山区、相对贫困的农村学生,家里条件普遍都不太好。但大部分学生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而努力学习着。所以,从乡村考到XX市上学的学生学习成绩大都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到XX市后,看着周围的同学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好,两种现实之间的落差太大,心理承受不了,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自卑。
这样的学生,大多是压抑自己,觉得别人瞧不起我而把自己全盘否定。他们逃避别人,尤其是在别人谈论到家庭的时候,更是惟恐避之不及。
■分析
很多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和自身条件比较差对他们的心灵影响太大了。其实他们每个人心里对自己的期望值都很高,而他们的参照对象又总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所以容易丧失自信心。
■对策
辅导员老师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关心和鼓励自卑的学生,在同龄人之间创造理解、帮助、关爱的环境。
■自我调节——善待自己
作为人,善待自己最重要。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世界
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先找找自己的优点,和你的同龄人比,看你的村里有多少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多少人考进了XX 市?不难发现,你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你正是需要通过这种困难环境的激励,让自己变得坚强、上进。
弱势群体子女成因及其心理问题应对措施初探
弱势群体子女成因及其心理问题应对措施初探弱势群体子女心理教育,目的是实现以良好德性素质的发展,必须以良好心理素质为其
心理基础,着力构建以心育为突破口的德育管理模式。通过课题研究开展帮助弱势群体子女
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友善合作、开拓创新、追
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弱势群体子女的类型
1.贫困生。这些学生常因为家庭处于偏远农村或丧失父母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的经济来源
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他们或因自己穿着、生活、零用钱等情况不如别人,对任何事情反应
冷淡、毫无兴趣,觉得生活沒有多大意义,或成熟较早,自立意识强,事事争强好胜,不甘
落在人后,怕被人瞧不起,于是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之中,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于沟通,不能接受其他同学或不能被其他同学及集体接受,性格
孤僻。
2. 留守生。这些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
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
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这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当教师发
现问题时,由于无法及时与家庭取得联系和沟通,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等
问题。
3.后进生。这类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行
为习惯差,大多对事物有正确的评价、判断,但不能以此来要求自己,违反校纪校规乃是家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随着人们的婚育观念渐趋开放,随之而来的是离异家庭不断增多,也有一些家庭因打工伤亡、交通事故等诸多的原因造成家庭的变故,使一部分孩子沦为单亲或离异家庭的贫困子女。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而学校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误区分析
1.不少家长将家庭中夫妻双方的相关矛盾及离异情况片面地认为属于大人的事,与子女并没有联系,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比较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他们的内心压力会高于父母。
2.把孩子作为工具来伤害夫妻另一方。通常情况下,夫妻双方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会丧失理智,这时候,处于弱势的一方就会利用孩子作为斗争的工具来回击对方,就会忽视孩子的感受。
3.夫妻双方吵架期间,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在学校不能受到老师与同学的欢迎,家长也会将其看作累赘,对子女的监护责任进行推诿,甚至丧失了父母最基本的资格,最终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4.夫妻双方有的时候在子女面前没有什么顾忌,不能很好地尽自己的监护责任,仅仅关注眼前利益,这会给孩子带来恶劣影响。
以上教育误区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对孩子的保护及教育。
二、单亲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科学做法
1.不可以没有原则地溺爱和迁就孩子。通常情况下,当夫妻离异或者丧偶时,抚养孩子的一方会对孩子怀有一定的愧疚心理,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怜悯,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有时甚至会发展为没有原则、没有标准的溺爱。最终结果就是孩子遇事会变得自私自利,专横任性,没有爱心、同情心及社会责任感,不会尊重其他人,甚至会瞧不起自己的亲人。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研究对策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研
究对策
摘要:大学是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但心理健康筛查
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异常比例逐年增多。因此,高校的资助工作重点
需要有所倾斜,不仅局限于经济资助的层面,而且心理资助应当同样重要。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
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从两方面入手:从经济层面入手,民族地区、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三区三州”学生资助比例分别为46%、43%、82%,高于全国26%的平均资助比例,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应当对偏远地区的学
生更加重视;从心理层面入手,由于内心不良情绪引发矛盾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秉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宗旨,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实践依据,有利
于“资助育人”的顺利进行。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天津某高校连续几年采用SCL-90症状测验、SAS测评问卷、SDS测评问卷等
方式摸排新入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2022年为例,共发放问卷4800份,收
回有效问卷4689份,有效率为97.68%,针对心理测评显示异常的学生,进行二
次测评。调查显示近2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异常,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
题日益明显。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显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差距主
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外部环境的不同,导致这部分学生不只承担学业
的压力,还承受来自家庭期望、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压力,极易引发“心理困难”【1】,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原因:
(一)渴望认可导致攀比虚荣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物质基础、消费对比等方面的会
贫困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0. 01,即贫 困生 与对照 组 之间 的 庭 的 中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较 差 , 存 在
初 中、高 中各 3所 ,共 抽取 贫 困家庭 Sl 9 量表因子分和总分存在着显著性 较 严重 的 自卑 、抑郁 、焦 虑和人 际关 c- 0 表 一
T tSt t t a es a i i s s c
[ 关键词] 困中学生;心理 问题 ;对 策 贫
5人 前 言 :贫 困生 ,是指 那些 家庭 贫 学生 8 2 ,同时随机抽取 非贫困家庭
差异 ,而在人 际关 系 、抑郁 、焦虑 各
wenku.baidu.com
困 ,难 以支 付 用以维 持基本 生 活和学 子 女 ( 对照 组 ) O人 ,合计 147 因 子 分 上 差 异 更 为 突 出 。 另 外 ,贫 困 62 2 习费 用的学 生。 贫 困生家 庭的 共同特 人。采 用 S L 9 C 一 0自觉症状量表对抽取 生 与 对 照 组 的 平 均 秩 次 结 果 显 示 , 对 点 是经 济窘迫 。 家庭 的窘迫 、经济 的 的 贫 困 生和 对 照 组 的心 理 问题 进 行 了测 照组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和各因子状况 拮据使贫困家庭 的学生在学校里带着沉 试 ,运 用 自编 学生 调查 问卷 和家长 调 都 明 显 优 于 贫 困 生 。
贫困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王 希 江 李艳 红
困难家庭子女帮扶计划
困难家庭子女帮扶计划
背景
在我国,有大量的困难家庭,他们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和环境限制,面临着接
受教育的巨大困难。因此,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开展了“困难家庭子女帮
扶计划”。
目的
困难家庭子女帮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系列的帮助和支持,让这些孩
子能够接受有效的教育,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成为成功的人士。
内容
1. 教育资助
帮助困难家庭子女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减轻家庭负担。教育资助包括学费、书
本费、交通费等,并且还可提供学习用品等。
2. 选派优秀师资
选派优秀师资支援困难学校,提高教学水平,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3. 为家庭提供关爱和支持
为困难家庭提供社会福利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生活困难,提供必要的品质。比如,提供免费午餐、课后服务等。
4. 心理健康支持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让孩子能够建立自信和勇气,克服自身困难,并且能够更
好地应对各种具有挑战性的情况。
总结
困难家庭子女帮扶计划是为了帮助这些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创造更好的
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才和社会贡献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公益项目,能够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发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共9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迅速攀升,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各高校日常工作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党和政府也高度关注高校中贫困生这个群体,加大了帮扶力度,力争不让一个贫困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然而在加大对贫困生的经济援助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却又凸显而出,那就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周围的同学,老师以及学校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贫困生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我们想通过这次本科生创新计划有针对性的对贫困生这个课题进行一次
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利用我们本身所具有和贫困生一样的“学生”这个特定身份,深入到贫困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以我们学生的视角去观察了解贫
困生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体会他们在平时遇到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提高我们本科生在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归纳总结方面
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对已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同
时提出相应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的投资依然成了许多家庭沉重的负担,对于那些原本就并不富足甚至贫困的家庭来说,他
们的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压力,除了经济方面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心理方面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刚刚踏入高校不久的80后90
后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与以往的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通
过调查研究以及切身体会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7T08:14:11.37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7期作者:远华[导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生心理问题逐渐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远华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中学天津市 300450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生心理问题逐渐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就家庭经济困难初中生心理问题的集中表现进行阐述,分析应对策略,以此期望为家庭经济困难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关键词:困难家庭;心理救助;初中生
1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并不意味贫困已经完全消除,面对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影响,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脱贫家庭及人员内在驱动力,是接下来我国进入后脱贫攻坚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的重要使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家困生)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群体,在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反贫困事业发展及稳就业保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针对这一群体开展有效就业的精准帮扶和提升就业质量,高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防返贫作用,有助于深入推进新时代的反贫困大业。
2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2.1自卑、抑郁、焦虑并存
从义务教育阶段转到高中生活,学生正值青春期的萌发期,身边的生活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在学业上,小学的领先优势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多而不复存在,加之家长及学生自己身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考试成绩与身边同学形成的差距容易促使学生形成焦虑等心理现象。在经济上,家庭经济收入的落后是学生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尽管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帮扶下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与城市家庭经济良好的学生相比,生活观念与消费需求的不同给这些学生无形之中带来了压力,容易受身边同学的刺激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在社会生活上,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表现为肯吃苦、不怕累的正面精神,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之后改变家庭现状,迫切渴望成功的心理表现尤为明显,但在经历大学或社会磨练之后,一碰到棘手问题无法解决,反而容易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困难学生的调查报告
家庭困难学生的调查报告
引言:
在当今社会,家庭困难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稳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的教育机会可能会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报告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家庭困难学生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选择了10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我们选择的学校位于城市和农村地区,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经济状况
调查显示,七成家庭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生活水平低下,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学校产生自卑感,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表现和自信心的培养。
2.教育资源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家庭困难学生在家中没有适合的学习环境,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源。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课外书籍。此外,近四成学生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无法与互联网进行合理的学习互动。这使得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不利地位,增大了他们追赶其他同学步伐的难度。
3.心理健康问题
近九成的调查对象表示,家庭困难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感到焦虑和孤独。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使得这些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增加了他们面对诸多挑战的困难。
三、反映和解决家庭困难学生问题的途径
为解决家庭困难学生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途径值得探究:
1.加强学校支持
2.社会组织的参与
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义务辅导员或志愿者,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此外,通过捐赠书籍、电子设备等物品,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经济援助: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学金或助学金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学费、购买教材和生活费等费用。
2. 寻找兼职工作机会: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兼职工作机会,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
3. 提供免费或廉价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提供免费或廉价的教育资源,如教材、学习辅导资料等,帮助学生节省开支。
4. 提供家庭教育辅导和咨询:学校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家庭教育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学习问题。
5. 增加奖学金申请指导:学校可以加强对奖学金申请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提高申请成功率,获取更多经济援助。
6. 开设特殊课程或补习班:学校可以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特殊课程或补习班,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
7. 推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学校可以积极推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项目,提供实际经验和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对策
为 此 ,提 出 了 一 些 相 应 的 解 决 对 策 。 关键 词 :高职 ;贫 困生 ;心理 贫 困 ;双 困生
_-_--_ -_____ -●__-■- -_-__- ___-__-_ 自目目__●_ -___-_ _______ 目 ∞目 *目*自 日 目目 日 日∞ 自 惦 脚 据 雠 … … 离一 … Bm s ∞H t 一 脚 啦 嘲 :
-
收稿 日 :2o—O—O 期 o8 1 3 作者简介 :张淑琴 (9 8 ) 女 ,辽 宁大连人 ,高级政工师 。 15 - ,
20 0 8年第 3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全 社会关 心 、关怀 贫 困生 物质 困难 的 同时 ,一 种 新 的 心理 得 到银 行 贷款 。还 有很 多 学生 ,尤 其是 特 困生 经 常为 生活 贫 困现 象又悄 然 而生 ,即一 些 贫 困大 学生 在 承受 经 济压 力 体表现 如下 。 费 无 着落 而发 愁 。二是 对 学业 的担 忧 。贫 困生往 往 承载着 获 得优 异成 绩 回报 家人 ,赢 得 同学 尊重 。正如 一位 女 生所 说: “ 如果 我得 不 到奖 学金 ,就 说 明我 没有 好 好学 习 ,没 脸 回家 见父 母 。 三是 担 心 就业 ,很 多 贫 困生 一 进 校就 非 ” 的 同时 ,又 面 临着 巨大 的 心理 压 力 ,出 现 “ 困生 ” 双 ,具 家 中很 高 的期 望 ,学 习认 真刻苦 ,他们 希 望通 过努 力 学 习
贫困子女关爱方案
贫困子女关爱方案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贫困问题一直存在,与此同时,贫困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为了帮助贫困子女克服生活和教育上的困难,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纷纷推出了各种贫困子女关爱方案。本文将就贫困子女关爱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
贫困子女关爱方案的意义
贫困子女关爱方案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这些方案有助于缓解贫困子女的物
质困境。这不仅包括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和衣物等,还包括提供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其次,贫困子女关爱方案能够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的循环。通过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机会,贫困子女得以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有机会摆脱贫困。此外,这些方案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享。通过关爱贫困子女,社会资源可以更加公平地分配,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贫困子女关爱方案
1. 免费教育资源
为了帮助贫困子女接受优质的教育,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提供了免费的教
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提供免费的教科书、学费和学杂费的减免等。通过这些措施,贫困子女得以与其他同学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提升其知识和技能水平。
2. 教育补助金
为了帮助贫困子女继续深造,一些贫困子女关爱方案提供教育补助金。这些补
助金可以用于支付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和参加培训课程等。通过提供经济支持,这些方案帮助贫困子女克服经济困难,继续接受教育,并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心理辅导服务
贫困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惑。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
问题,一些贫困子女关爱方案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通过心理辅导,贫困子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困难,有助于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孤儿”现象成因及对策(一)
学生“心理孤儿”现象成因及对策(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心理孤儿”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战34%,45—60岁
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学习被耽误,心理上受影响,经过拨乱反正,一部分人抓住机遇而重新走进学校,但仍有不少人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未能弥补过去在文化上的“空白”。因此,他们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了,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
边远山区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边远山区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本文通过对边远山区贫困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讨论了其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边远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贫困生的成因分析
我们学校的贫困生大多来自较偏远的山区,这些地区信息不畅通,消息相对比较闭塞,人们生活状态相对较落后和原始,导致学生从小见识较少,对一些新科技不了解、不掌握。另外,这些地区的家庭教育相对也落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所以,在进入学校后,学生在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非常的吃力。同时,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也导致了部分贫困生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兴奋状态较低。
此外,有部分贫困生来自多子女的家庭。父母由于家庭压力较大,沒有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注,更谈不上给予物质方面的满足,致使部分贫困生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且不自信,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偏内向,有时甚至会产生退却的行为。
大部分贫困生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于是更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更早地产生了为父母分忧的想法,并有强烈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动力,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在学校里,贫困生在自立、自律等方面要明显好于一般同学——他们更能吃苦,更有韧劲,并且从小就养成了这种习惯。
目前,助学体系尚不完善。虽然国家的资助力度和范围在不断地加大,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而言,资助力度仍偏低。而且,受政策规定的影响,学校缺乏对于政策灵活运用的自主性,无法做到对有些特困生的特殊倾斜,使他们不能拿到足够的补助,所以仍然无法解决这部分学生的贫困现状。
二、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从贫困生日常行为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一些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与策略
——梅县石坑镇中心小学钟剑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我校承担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的研究阶段安排,在2012年对我校的115名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详细、真实了解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
一、从调查统计结果得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71%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读书的目的是“赚大钱”; 21%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老师抽问才回答;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仅为78%,完成一些的有11%。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二)焦虑方面
面对考试,25%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37%出现轻微焦虑。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三)冷漠、孤僻父母回家晚了有41人不会感到不安;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
情节,有21%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表现出冷漠。26%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3%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
(四)羞怯、胆怯、见了认识的长辈还有17%的学生不好意思或躲起来,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予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五)交往情感闭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
【摘要】初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也是自尊心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会形成心理问题。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家庭的等级地位不同也会给学生们的心理带来多重观念。这时候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阴影。甚至逃避这样的活动。这无非给这些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贫困家庭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学生辅助站
由于经济发展及地区间的差别,亦或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因素,目前,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很多的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一少部分家庭还处在贫困线一下,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制约。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的供给条件也相应上升。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家庭的等级地位不同也会给学生们的心理带来多重观念。以初中生为例。初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也是自尊心的形成时期。他们的家庭观念也是非常敏感的。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内心会形成焦虑、自卑、茫然、胆小等现状。这些现状直接导致学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问题。
一、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物质方面。物质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硬性指标,物质匮乏那么就可以评价为贫困,而贫困有时候是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物质方面。笔者多次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很多贫困子女会形成自卑的心理。他们的穿着,学习用品等生活消费远远落后于那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会觉得自己落后于那些同学们。尤其是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物质条件不能及时或者不能提供更好的物质需求,这时候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阴影,甚至逃避这样的活动。
2、人际关系方面。自卑心理是影响一个人正常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贫困家庭子女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中远差于那些条件好的同学。他们的人际关系非常单一。甚至很多学生性格内向,不擅言表。他们不愿意与那些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学生在一起共处,他们在心理上畏惧。认为不是一个级别。初中生正值激情活力的时期,他们应该性格开朗。同学之间应该快乐的一起生活与学习。课时心理的障碍导致他们距而远之。甚至这些同学与教师的关系也是极度的紧张。这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对教师与同学的任何一句话都非常敏感。这样的状况导致学生的心理非常消极。
3、环境方面。初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对其非常重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其生活与学习。但是这些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低,自我意识形成的也非常低。尤其周围都是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他们的自尊心更是受到挫折。加上某些顽皮的同学的语言讥讽和嘲笑。这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受到打击。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使体验的主题在遇到挫折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容易产生绝望、挫败的感觉等心理。有些自尊心过于强烈的学生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者伤害其他同学的行为。
4、学习心理方面。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会更加努力刻苦,但是那些往往学习方法或者思维上进步比较慢得学生就会将其原因归咎于其他方面。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他们甚至排斥教师对其鼓励。认为教师或者同学都不喜欢自己,也会认为大家都嘲笑自己的家庭。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向同学帮助讲解,也不会主动向教师请教。这些同学的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心理阴霾,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二、辅导措施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形成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们,他们的心里都在承受着一种或多种煎熬,这种煎熬与贫困有关。如果不能正确疏导和引导,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一些心里健康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1、心理辅导站的建立。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获得阳光,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决定在学校建立心理辅导站。贫困家庭子女可以在遇到不解问题的时候向辅导站得教师来请教。向他们倾吐自己的不愉快之事。心理辅导站得教师们可以更好的帮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找到方向,让心理的阳光永远普照。因此在初中学校中要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或者是心里问题咨询室。由专业的心里健康教师负责,定期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不定期进行学生的心理问题咨询。
2、父母、学校之间的沟通。笔者发现,贫困家庭子女中的父母教育问题也应规划其中,学校教师应第一时间与父母沟通,共同教育子女,化解贫困家庭中得子女心理阴影。初中是学生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学校与家庭强强联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3、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学生之间由于他们的年龄相仿,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是有同感,所以要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作用,引导学生帮助那些贫困学生会。因为在班级中总会有学生嘲笑和讥讽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班级成立互帮互助小组。促进同学之间的帮助,拉动学生们的力量。杜绝学生之间的嘲笑与讥讽。让学生互相监督,形成互爱互助的团体。
4、教师的参与。针对贫困家庭的子女教育上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在学习中教师可以主动咨询,课下多与其沟通,游戏。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更相信教师,他们会打破心理的防锁,将那些内心的秘密倾吐出来。这样教师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杜绝不良心理因素的形成。
三、总结
总体来看,在初中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总有很多不良的因素导致家庭贫困的孩子形成心理问题。对此初中教师要找到更好的教育以及解决对此,减少或者降低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形成,让有利的阳光永远停留在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李敏. 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01) 【2】胡冠荣. 学生心理贫困成因与解困策略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06)
载2014年第10期《中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