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索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问题及其调控。
而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作为经济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提高宏观经济学素养、掌握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现有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目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内容单一。
大部分宏观经济学课程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学生学习消化课程内容较为困难,实践体验较为欠缺。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给学生灌输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教材陈旧,实践性不强。
现有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多陈旧,实践性不够强,难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以上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兴趣,也限制了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和实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一种更加有效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框架设计。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强调理论,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内容与具体应用场景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的改善。
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交流、探讨和表达。
可以采用分组探讨、鼓励自由提问、辩证互动等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材更新。
在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更新方面,需要更好地与时俱进,关注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可以增强实践性,设置各种经济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体验宏观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课程知识。
4.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宏观经济学概念和现象,并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得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 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调研、政策咨询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经济学的魅力,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3、案例分析
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我们精选了一系列典型案例,涵盖了宏观经济学 的各个领域。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 解经济学原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人文精神。例如,在讲授宏观经 济政策时,我们引入了我国近年来为应对疫情冲击而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等措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在关键时刻发挥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增强了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未来,要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使课程思政与宏观经济学教学更加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运用课程思政 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课程思政融入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 断探索和实践。只有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社会责 任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经济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谢谢观看
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在线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 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最后,要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包括 开卷考试、作业、考勤等多样化形式。为了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和实践,可 以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可以包括 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以充分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和参与程度。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探 索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案例指导
201103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活动方案(0041)辅导老师:魏贺一、活动简介1.活动目的《宏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关于国民收入、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经济学家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对现实经济进行一定的分析。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课程中涉及的知识,辅导老师设计了三次网上案例分析,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2.活动成绩参加活动的学生不需要完成该课程平时作业,即以课程活动的成绩替代平时作业的成绩。
课程活动为百分制,共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三次课程活动的成绩分别为30分,30分,40分。
3.活动形式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案例分析和讨论。
同学们在活动期限内,自愿组成案例分析团队,围绕案例材料开展讨论,在相应的课程活动栏目内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并对其它团队的案例分析报告做出评论。
4.活动栏目案例材料的发布和讨论均在“课程BBS”栏目中进行,届时辅导老师会开通相关活动论坛(如“课程活动一”的论坛)。
学生须将分析报告提交到相关论坛内。
5.活动流程及要求(1)三次活动过程相同,基本流程是:1)辅导教师在“公告”栏目发布与本次活动相关的通知。
2)辅导教师在“课程文件夹”中发布课程活动方案。
3)学生阅读通知和活动方案后,按要求完成活动,并在相关栏目内提交活动作业,并开展基于作业的讨论(即在别人提交的作业后进行讨论)。
4)活动讨论过程,辅导老师参与学生讨论并引导、推进活动进程。
5)一次活动结束后,辅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以及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于活动结束三日内将总结和评价发布在“课程文件夹”内。
(2)对学生的要求:1)活动作业以word文档格式完成和提交,文件必须统一命名为:学号+活动N案例报告(例如:020*********活动1案例报告)。
发布活动作业的方法:进入“课程bbs”的“活动N”主题内,点击“添加帖子”。
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增强爱国情怀通过研究宏观经济学GDP核算理念与方法的最新前沿,了解国情,激扬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提升参与创新实践热情和自主研究力度。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
主要包括GDP概念、核算方法与发展等知识,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GDP概念:研究理解GDP的定义和含义,明确GDP作为衡量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2.GDP核算方法:掌握GDP的不同核算方法,包括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并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不足与进展:了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线上线下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与政府部门与经济专业网站的链接以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的观点与思辨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四案例设计本案例设计将国民经济核算与绿色发展密切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GDP核算方法来评估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和观点,并探讨如何在实际中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引入当代宏观经济流派的思想,如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流派,学生可以对不同的经济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拓宽思维视野。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小组报告来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意见,评价他们对GDP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绿色发展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小组报告,评价他们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以及对不同经济流派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剔除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社会责任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培养其宏观视野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宏观经济指标及其意义,理解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学会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宏观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经济现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法: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工具。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宏观经济指标a) 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b) 讲解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汇率等指标的含义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 通过实际数据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指标在衡量宏观经济状况中的作用。
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a) 介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概念、工具和实施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b) 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际运用中的优缺点。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a) 介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b) 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c)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4. 小组讨论与总结a)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b)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思维。
在宏观经济学中,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搜集数据、分析现象和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工具,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思维。
再次,案例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模型,学生往往只能通过听课或阅读来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而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宏观经济现象,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经济问题中。
最后,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案例,彼此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思维,加强他们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应该广泛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宏观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宏观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一、案例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意义1.宏观经济学一般是在大一或者大二开课,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形成的关键时期,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案例资料收集、案例问题思考。
案例教学法不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办,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创造,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
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长期落后者,必然会产生奋发向上、超越别人的内动力,从而刻苦学习、积极进取。
2.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把宏观经济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客观生动的教学模式把抽象生涩的理论知识简单化、明了化,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同时,真实可信的典型案例能够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比如,在学习通货膨胀理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历来通货膨胀的案例,分析背景原因,发现规律,把规律应用到现实通货膨胀分析中去。
知识不等于能力,只有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把知识用活、用好。
学生一味地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丧失了学习的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同时,编写一个经典的案例需要技能和经验,案例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进行选择,尽力选择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热点问题的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宏观经济学的实用性。
因此,案例可能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这是阻碍案例教学法推广和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
案例讨论中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要掌握好课堂气氛,正确引导讨论方向,要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摆花架子、走过场。
2.缺乏相应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教材案例法需要较多的培训时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案例陈旧落后,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与时俱进。
宏观经济学要根据时政热点、经济政策法规设计,保证案例的新颖性与创新性。
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
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审计学院四个专业的学生约186人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反应及原因,并提出了重新认识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时要结合凯恩斯理论与案例编写多样化等建议。
关键词:财经院校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f0*姚德文: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后,讲师. 现主要讲授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电子邮件:ydwen@. 本文受到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编号:2012sjb790033). 及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西方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从大一或大二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逐步加深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案例教学法于1829年在英国的法学界开始使用,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到1919年,哈佛商学院将其引入商科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案例教学在mba(即工商管理硕士)或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的采用。
由于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密切关系,经济学的教学也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比如:《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对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刘松竹(2009)对广西财经院校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实行网上交流,改革考试方式,等建议。
任方旭(2010)对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管理学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企业与学校共同编写案例,加强案例本土化等建议。
曹凤鸣等(2007)对江西高校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模式和组织编写案例库等建议。
李梅华(2012)对案例教学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了学生参与性不足,老师要精选案例等建议。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准备1. 制作PPT课件,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案例分析、思考题等。
2. 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数据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3. 提前了解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引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讲授理论知识: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3. 案例分析: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宏观经济案例,如中美贸易战、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通过讲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介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通过讲解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家的人生经历和贡献,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家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对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分享国内外的案例经验。
也将探讨基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创新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估。
在将总结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教师和学生的启示。
本文旨在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现状分析、必要性、案例分析、创新模式、技术手段、效果评估、展望、重要性、发展方向、教师、学生、启示。
1. 引言1.1 背景: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教学和跨学科融合,导致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对于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应用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分析工具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内外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索和分析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挖掘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国内外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分享成功的实践经验。
通过创新模式的探索,基于现代技术手段对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提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估则是为了全面了解改革的成效和影响,为未来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主要研究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一、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目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内容重而理论分析重的教学方式,以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主要思想基础,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总体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但该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
1、知识点杂乱、学习难度高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育体系由于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联系,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先掌握一定数量的数学、统计等知识点,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高。
2、缺乏实践经验与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缺乏与实际情形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在宏观经济运行机理的学习上,往往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呈现上,但与实际情形相比较,仅具有有限的参考价值,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3、理论知识割裂现实生活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往往割裂现实生活,并不能很好地与现代社会经济现象相融合。
目前,全球化趋势和新技术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学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创新教育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针对上述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探索和创新,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传统宏观经济学教育体系的知识枯燥和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可以加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并建立学生对实际情形的敏感度,以真实案例为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导言: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既关乎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制定,也涉及到个体和企业的决策过程。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如何将宏观经济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综合素养,是一个需要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提供一些建议与借鉴。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1.1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当通过引导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刻理解,促使其培养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国家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措施等案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担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1.2 培养合理的价值观念宏观经济学课程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倡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
通过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思考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发展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1.3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宏观经济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宏观经济学实践活动、模拟决策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宏观经济理论与国情相结合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宏观经济理论与国情相结合。
通过国家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案例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理解与国家经济政策相适应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2.2 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如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深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其教学内容繁多,但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存在理论脱节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家、地区或全球经济整体的运行机制和变化规律,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影响有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不够清晰,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单向传授知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实际操作和讨论的机会;再次,过多的理论部分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影响其对宏观经济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一、借助案例分析法提高学习效果案例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具体的经济事件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给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
例如,在讲解货币政策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国家的实际政策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政策效果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宏观经济学的应用价值,还可以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度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堂往往较为枯燥,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在课堂中融入了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和案例分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例如,在讲解经济增长理论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经济增长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课堂任务,并展示给其他同学,以此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在高校经济学课程中,宏观经济学是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宏观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基本概念、国民经济运行分析、经济波动周期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验证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二是比较切块拼接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效果上的差异,揭示切块拼接法的教学优势;三是探讨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为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四是深入分析学生对切块拼接法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旨在推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3 研究意义研究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在实践中应用切块拼接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研究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切块拼接法的理论基础切块拼接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切块拼接法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来建构新知识。
而切块拼接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将知识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小块,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拼接和整合这些小块,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
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13页word资料
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文献标识码:A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收入为研究对象,研究收入、就业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总量,研究内容包括一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和变动、就业和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等诸多内容;研究架构涉及到从两部门到三部门再到四部门经济、从简单总供求模型到扩展总供求模型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感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强,系统庞大,且与现实联系紧密,因涉及到大量图形、表格、数学模型和专业术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其主题和结构。
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来讲解宏观经济学,不仅讲授吃力,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学完后常常是一头雾水,势必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并采用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经济学的直觉,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运用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力的高层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
当时,哈佛大学针对高层管理人才,主要采用一种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教学案例都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
通过此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大为改善。
19世纪80年代后,这种案例教学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美国卡内基教学工作专业小组就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此后,案例教学法迅猛发展并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逐渐推广到教学的各个领域。
1 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含义案例教学以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等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
它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多方位启发学生思索、探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宏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目前本科阶段的教学实践看,虽然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但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和政策导向性更强,且体系庞大、学派林立,离学生现实生活“更远”,使其成为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理论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的真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1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较为年轻,学派多,分歧大,且理论性、政策性更强,其“舶来品”的特征也使其缺乏现实存在感,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理程.案例教学法引进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特征较好地解决了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的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相同,宏观经济学也是采用抽象分析的方法,是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分析去阐释相关经济学原理.然而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中更强调变量的内生性和分析方法的动态性,涉及的模型也更加复杂,目前大多数国内宏观经济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更多地运用了数学推理和图形分析,这使得宏观经济学变得更为枯燥难懂,既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得积极性,也影响到了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实践,通过案例的阅读能够使社会阅历简单、实践经验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现实经济问题,从而增加其对宏观经济理论的感性认识,使得宏观经济学理论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不再是一座“空中楼阁”.二是案例教学的真实性特征增强了宏观经济学的现实存在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1992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国内开始逐渐流行并为人们所接受.作为“舶来品”,宏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政策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不长,无论从我国国情还是从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看,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尤其是通过引入本土案例,介绍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经济热点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认同感,使得宏观经济学不再是“他山之石”.三是案例教学的综合性特征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知识的碎片化和条块分割化问题.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作为分析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其涉及市场和主体更多、研究的领域更为广泛、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庞大的理论体系.同时,由于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时间较短,学派林立,对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派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学派在丰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产生知识的碎片化和条块分割化问题.他们往往拘泥于某一学派或某一问题的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将不同章节、不同学派、不同经济问题中的理论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案例教学的内容来源于经济实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由于现实经济问题大多错综复杂,案例的分析、解决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加以运用,因而案例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融汇贯通,解决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碎片化和条块分割化问题.1.2案例教学有助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自学难度大,因此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和课后作业练习等方式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的目的.然而,讲授式教学也有其缺陷:一是讲授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演变为知识漫灌的填鸭式教学,出现“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课堂学得快,课后忘得也快”和“知识听得懂,题目不会做”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二是讲授式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而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课程,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看,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而且还要求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从当前的教学实际看,有必要对当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具有学生主体性、突出启发性、高度互动性和结果多样性等特点.它强调以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将学生纳入案例情境,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进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讲授式教学的不足,既有利于对学生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目标的实现.2当前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只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要发挥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有作用,不仅要对案例教学自身进行发展完善,还要注意其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工作的协调配合.2.1要注意本土案例的开发要发挥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必须对案例教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案例教学涉及环节众多,其中精选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开展情况,加大对本土案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这是因为,第一,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更强调经济理论的政策含义,更强调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寻找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政策建议.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国内教材案例缺乏,引进的多恩布什、萨缪尔森和曼昆等人编写的外文版教材都是以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为背景,案例内容也多来自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国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提出这样的困惑:这些经济模型在中国是否适用,实践中能否运用这些模型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发本土案例资源,精选学生熟悉的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经济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经济学思维去观察和思考经济问题的习惯.第二,微观经济学诞生的时间早,可供选择的经典案例多,如“蜜蜂与果园”、“灯塔的故事”和“公共地悲剧”等.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可供使用的经典案例相对较少,因此也需要广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积极进行挖掘.借鉴西方国家开发经典案例的经验,我国开发本土教学案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挖掘.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经济理论,但却有着非常丰富的经济思想,加以梳理、挖掘便可成为很好的宏观经济案例素材.例如,我国古代的“本末论”是关于财富观和经济结构的典型案例,“富国之学”是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的典型案例、“善者因之”(即实行自由放任的方针)和“通轻重之权”(即实行国家调控的方针)争论则是我国古代关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之争的典型案例.二是从我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中挖掘.如用“愚公移山”来说明经济的发展方式、“治大国若烹小鲜”来说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用我国过年的消费习俗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来说明消费理论等.三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提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实践,这也为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可利用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软着陆来说明AD-AS模型,用民工潮、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来说明劳动力市场相关理论,用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关系、一路一带战略等来说明相关国际经济问题.2.2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区别和配合使用教学方法具有整体性特征,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它们彼此联系、密切配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注意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区分,明确其作用、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也要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协调配合使用.当前,就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而言,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由于宏观经济学与现实经济问题结合紧密,因此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在当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由于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加区分.其实二者之间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还是教学素材的要求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首先,二者的教学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举例教学本质上是讲授式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其次,二者的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要求学生的高度参与,而举例教学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不需要学生高度参与.再次,二者的教学流程不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吃透理论,精选案例;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分析案例,做出判断;讨论案例,相互交流和点评总结,深化案例等五个步骤[4],其重在启发、讨论和总结而非描述.而举例则只需要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并做适当分析,不需要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也不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协调.最后,二者对教学素材的要求不同.案例教学要以案例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因此其对选用的案例的要求较为严格,要求所选案例要全面、完整、权威、典型和更具开放性,而举例教学对素材的要求则相对宽松,可以是一句话、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选取例子比较随意,来源比较广.不同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不能很好地对二者进行区分,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不能按照案例教学的步骤和流程规范进行操作,案例选择随意性大,重案例呈现,而轻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和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二是要注意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教学方法具有整体性,各种方法只有取长补短、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如果离开其它方法单独使用,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宏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但它也需要讲授式教学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其在设施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深度不足等缺点也需要讲授式教学予以弥补.因此,在强调案例教学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学教学工作实际,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发挥案例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案.2.3要注意做好教学配套改革工作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案例教学只是众多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案例教学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教学工作的改革与之相配套.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要积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积极实现教学主体地位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只是听众,课堂交流互动环节少.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其实质上则是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多维合作互动,实现学生由被动“授受型”学习方法向主动“研讨型”学习方法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互动,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的研判和讨论中来.因此,实施案例教学就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二是要积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的是知识讲授者、课堂组织者和疑难解答者的角色.案例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要性的下降,相反,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传授知识、解疑答惑,而且要做好案例的遴选、组织、呈现、分析、引导和点评工作.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教学工作需求,明确角色定位,积极实现从讲授者、解惑者到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转变.其次,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案例教学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采用案例教学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大纲关于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时设置普遍为48-54学时,并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组织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等工作.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对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推理和讲解,案例教学无从谈起.因此,为顺利开展案例教学,就必须在课时分配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一些改革.一是可以适当增加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的授课学时.二是可以考虑增设宏观经济的实验课程,在实验课中开展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教 学效 果 等方 面 。这 份 问卷 由学 校教 务 处 应 用评 教 软 件 进行 调 查 . 本 范 围涉 样
及某 门课 程 的 任课 老 师 在 全 校 任 教 班 级 . 且 教务 处 规定 凡 不 参加 评 教 的 学 而 生 没 有 相关 课 程 考试 成 绩 . 以样 本 范 所
《 宏观经济学》 案例教学效果 的调查 与分析
李 梅 华
( 孝感 学 院经 济与 管理 学院 湖 北 孝感 420 ) 3 1 0
摘 要 : 案例 教 学 没有 统 一 固定模 式 , 何提 高教 学 效果是 摆 在 师 生面 前 的客观 问题 。结 合 实 际 , 如 调
查分析 了在《 观 经济 学》 学 中的 学 生 的整体 评 价 和案例 教 学 效果 , 出了案例 教 学 中特 别 需要 注意 的 宏 教 指
21 0 2年 第 3期
《 观 经济 学》 宏 案例 教 学效 果的 调查 与据 《 观 经 济学 》 学 内容 , 试进 行 个 班 级 . 发 放 5 宏 教 尝
表 1 孝 感 学 院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学 生 评 分 反 馈 表
例 教学 和 理论 应用 型 案例教 学 。由于 案 例教 学 没 有 统一 固定 模 式 . 何 提 高教 如
学效 果 是摆 在师 生 面前 的 客观 问题 。笔
者 对此 进行 相 关调 查 与分析 。
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探究
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探究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宏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目前为止,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水平不高,案例内容无法达到适应性的要求,学生学习能力的适应程度不够等。
本文主要针对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标签:案例教学;宏观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建议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内容的重要部分,院校内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宏观经济学主要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行为以及后果进行了研究,包括社会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等信息进行分析,对于宏观经济问题的产生以及后果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宏观经济理论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面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以及特点美国哈弗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在1870年提出了案例教学法。
这一教学方法迅速由美国传播到了世界,并被认为是成功的教育方法。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即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现实生活中场景的模拟,学生将自己放入场景之中,帮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思考以及讨论,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具有六个特征:1.案例教学的教学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案例作为载体进行教学。
3.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4.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担任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扮演导演者以及案例推动者,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作为参与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并进行讨论。
5.案例教学强调交流的双向性,包括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
6.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索
作者:王洪国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社会問题的能力,了解经济领域的热点前沿问题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
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晦涩的理论知识,培养其分析理解经济现实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讨论,为更好的在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法提出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探索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经济总体过程的活动,主要考察各种经济总量,具有自身特点。
一是严格假设上的理论性。
宏观经济学建立严格的假设条件,排除不完美的因素和现象,用抽象的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致使理论和经济社会现实在表象存在脱节。
二是前后贯通的系统性。
宏观经济学系统性比较强,推理相当严密,理论体系庞杂。
从整体上看,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开始,依次分析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理论体系,从内容上来说具有递进、演化和逐步加深的关系,其递进性和推演性相当突出,前后的贯通性强。
三是严谨的数理逻辑性。
宏观经济学分析要用到微积分及图形分析等数学知识,数学功底差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多由国外教学案例引进或者改编的,内容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同时一些案例陈旧,不能紧跟经济热点。
二是传统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完成习题为辅。
这种授课方式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学习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充当记忆和解题的机器,而难以培养其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是学生阅历不足,难以接触到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更难以运用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去客观、科学的理解政府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各种经济政策。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课模式多数情况下是采取“满堂灌”的模式,以老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模式,学生学完之后,只能记住各种知识点,但却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理解政府政策和分析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当现实不符合书本知识时,则会一筹莫展。
案例教学模式则是在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与分析技巧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与指导,将典型案例应用于课堂之中,通过教师提出案例,学生搜集资料、充分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最后演练实习的教学策略体系。
实践表明,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效果比较显著,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社会现状和各类宏观经济政策。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的作用
一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宏观经济学各种理论对学生来说是枯燥的和难以应用的,通过取材于正在发生的的宏观经济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很好的启发和诱导学生,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各种理论。
案例讨论形式的选择可以是多变的,通过讨论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增强对枯燥理论的学习兴趣。
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能力。
如何将建立在严格假设条件上的理论应用于分析现实的问题,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都会思索的问题。
教师如果只是注重理论的讲述,则会导致学生运用理论的偏差。
通过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则有助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现实的经济状况的能力。
三是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用假设条件和数学符号构建理论模型阐述理论,最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注意力难以集中。
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需要全体同学共同参与,而且案例的内容复杂,教师在采取案例教学法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是要采取案例要恰当。
教师要针对要讲授的内容,既要包含要讲授的主要知识点,又要兼顾复杂性和时代性,要紧随宏观经济热点,或者身边的经济现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经济热点,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去辨析问题。
二是讨论过程要和学生保持互动。
在案例分析方面,教师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应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让学生能够思考、讨论,学生应该是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一个人表演“独角戏”。
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论分析现实。
正确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案例教学法运用的目的所在。
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讨论,并参与其中,掌握学生思路并引导学生的逻辑推理,以保证对案例的讨论过程无法偏离主题,讨论形式是自由的,但是讨论的主题是确定的。
宏观经济学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案例教学方法使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增强教学效果,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又可运用理论知识来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和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崔蕊,王维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王建秀,王艳萍.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项英辉;李荣彬.浅析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4]张海莹.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
[5]范国华.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
作者简介:王洪国(1976—),男,山东潍坊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跨国经营与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AQSK2014B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