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点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2,神经系统的区分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3,神经系统的组成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
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
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不等。
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
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神经元分类: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在调节机体活动中。
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
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
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
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
神经学考试重点
1.三偏综合征:内囊聚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高度集中的锥体束,如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称为三偏综合征。
2.Horner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引起,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轻度凹陷和同侧面部无汗。
3.Beevor比弗征:病变于T10~11致腹直肌下半部无力,当患者于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
4.脊髓半切综合征: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脊髓半离断型:病变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又脊髓半切综合征,见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
5.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不能内收,有外展但伴水平眼震6.Bell征:见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患者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多为单侧,双侧多见于Guillain-Barre综合征。
7.Broca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临床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
8.Wernicke失语又称听觉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由优势侧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临床为严重听理解障碍,表现为听力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
9.Jackson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为Jackson发作。
严重部分运动性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半小时至36h内消除)肢体瘫痪,称为Todd麻痹。
10.自动症:是指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意识活动。
神经病学重点
神经病学重点(12级临床医学三明班根据黄炜彬重点整理)目录(按住Ctrl+单击目录可直接跳转至页面)1.古茨曼综合征的定义2.三偏综合征的定义3.Wallenberg综合征的定义4.Horner综合征的定义5.闭锁综合征的定义6.脊髓节段与锥骨的关系7.牵张反射的定义8.脊髓半切综合征的定义9.颈膨大和腰膨大的定义10.Willis环的定义11.视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所产生的视力障碍(选择)12.Hunt综合征的定义13.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14.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真性球麻痹的定义。
15.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的病损位置。
(选择)16.周围性眼球震颤和中枢性眼球震颤的鉴别。
17.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18.肌力的分级。
19.巴宾斯基征的检查方法及其等位征。
20.脑膜刺激征的定义。
21.Froin综合征的定义。
22.TIA的定义及一般特点。
2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临床表现。
24.缺血半暗带的定义。
25.Weber综合征(大脑脚综合征)的定义。
26.椎基底动脉闭塞的表现。
27.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
28.脑梗患者静脉溶栓的适应症。
29.常见的腔隙综合征。
30.脑桥出血的临床表现。
31.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及最常见的部位。
(选择)32.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3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选择)34.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35.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鉴别。
36.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7.MS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治疗原则。
38.PD的四大症状、诊断标准、药物治疗类别。
39.开关现象的定义。
40.癫痫按病因分类、癫痫发作的分类。
41.Jackson发作的定义、Todd麻痹的定义。
42.癫痫诊断的三步原则。
43.癫痫发作与假性癫痫的鉴别。
43.癫痫常用的药物治疗及其副作用。
44.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治疗原则。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
神经病学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级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视野损害】视神经损害→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视交叉损害→正中部:双眼颞侧偏盲、整个:全盲、外侧部:同侧眼鼻侧偏盲。
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损害→下部:对侧视野同向性上象限盲。
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完全损害引起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同侧视野的中心部常保存,称黄斑回避现象。
【视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瞳孔缩小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上述经路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光反射丧失和瞳孔散大。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病变光反射不消失辐辏及调节反射(集合反射):指双眼同时注视近物时双眼汇聚、瞳孔缩小的反应。
顶盖前区病变,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但影响瞳孔光反射。
Horner综合征:颈上交感神经经路损害可引起同侧的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面部汗少、结膜充血。
三叉神经感觉纤维→三叉神经半月节→①眼神经,头顶前部、前额、上睑、鼻根,眶上裂入颅、②上颌神经,下睑与口裂之间、上唇、上颌、鼻腔、腭,圆孔入颅、③下颌神经,耳颞区、口裂以下、下颌,卵圆孔入颅→脑桥→深感觉-中脑核、触觉-主核、痛温觉-脊束核。
运动纤维→颞肌、咬肌、翼状肌、鼓膜张肌,司咀嚼、张口。
【周围性损害】刺激性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为分布区感觉消失。
半月节和神经根损害→分布区感觉障碍、角膜溃疡、角膜反射减弱、咀嚼肌瘫痪。
分支损害→范围内痛、温、触觉减弱。
【核性损害】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运动核→同侧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控制,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的神经元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控制。
味觉纤维→支配舌前2/3的味觉:鼓索神经-内膝状神经节-中枢支形成面神经的中间支进入脑桥,与舌咽神经的味觉纤维一起-孤束核-发出纤维-丘脑-中央后回下部。
神经病学 期末重点
神经病学期末重点第一章绪论1、期末重点:(重点正文内容)神经病学包括两部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
讲述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是神经病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期末重点:(重点正文内容)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一、意识障碍1.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意识的解剖学基础:大脑皮层及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完整性是维持意识或觉醒状态的基础。
【临床分类】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1)嗜睡:持续睡眠状态,可唤醒,醒后基本上能正常交谈,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睡眠状态。
(2)昏睡:较深睡眠状态,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醒后对问话作简单模糊的回答,旋即入睡。
(3)昏迷:意识丧失,对言语刺激无应答反应。
可分为浅、中、深昏迷。
1)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及痛苦表情,存在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2)中度昏迷:对重的疼痛刺激稍有反应,很少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减弱,生命体征轻度改变。
3)深昏迷:对疼痛无反应,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异常。
2.伴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1)意识模糊:轻度意识障碍伴定向力障碍,有错觉。
(2)谵妄状态:较意识模糊严重,有丰富的错觉、幻觉,躁动不安,定向力障碍,与外界不能正常接触。
急性谵妄状态常见于高热或中毒,慢性谵妄状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3.特殊类型意识障碍(醒状昏迷)包括:(1)去皮层综合征(dedcorticated syndrome):能无意识睁眼闭眼、咀嚼、吞咽,瞳孔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刺激无反应,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去皮层强直),尿失禁,可有病理征,保持觉醒-睡眠周期。
为大脑皮层广泛损害而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正常,见于缺氧性脑病、脑外伤和严重脑卒中等大脑皮质广泛损害。
神经病学考试重点
1、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部分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等部分。
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程度重,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恢复缓慢,常见于面神经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程度轻,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和口角下垂),额支无损,皱额、皱眉和闭眼动作无碍;病灶对侧面部随意动作丧失而哭、笑等动作仍保存;常伴有同侧偏瘫和中枢性。
恢复速度较快,常见于脑血管疾病和脑部肿瘤。
4、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病变位于脑桥基地部,双侧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均受累,仅能以瞬目和眼球垂直运动示意和周围建立关系。
5、临床检查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瘫痪分布整个肢体为主肌群为主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降低,呈迟缓性瘫痪浅反射消失消失腱反射增强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阴性肌萎缩无或有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皮肤营养障碍多数无障碍常有肌束颤动或肌纤维颤动无可有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6、真性球麻痹: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唇、腭、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本身的无力称真性球麻痹。
7、肌力的六级记录法: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3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4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5级——正常肌力。
8、深反射中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
9、脑膜刺激征检查:1、屈颈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托患者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而表现不同程度的颈强,被动屈颈受限,称为颈强直,但需排除颈椎病。
2、克匿格征:患者仰卧,下肢髋、膝关节处屈曲成直角,检查者于膝关节处试行伸直小腿,如伸直受限并出现疼痛,大小间夹角<135°,为克匿格征阳性。
3、布鲁津斯基征:患者仰卧屈颈时出现双侧髋、膝部屈曲;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位,检查者使该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肢亦发生屈曲,均为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Broca 失语(表达性、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说不清),谈话非流利、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用词不当、只能讲一两个简单得词,或者仅能发出个别的语音。
2、Wernicke 失语(听觉性、感觉性失语):由优势侧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临床特点为听理解障(听不懂),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和自己的话;口语表达流利型,语量增多,但混乱割裂,缺有意义词汇,难以理解、答非所问。
3、Hornor 症: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的供血区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一般5 分钟内达高峰,一次持续发作常维持5-20 分钟,最长不超过24 小时,可反复发作。
5、Jackson 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抽搐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Jackson 发作;严重部分运动性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半小时至36 小时内消除)肢体瘫痪,称Todd 麻痹。
6、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半侧损害导致,出现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对侧痛温觉障碍。
二、填空选择:1、弯腰侧卧位,L3-4(L2-S3 间隙均可)椎间隙穿刺,正常压力80-180mmH2O。
2、缺损症状:正常功能减弱或缺失(偏瘫、失语)刺激症状:神经结构受激惹时所缠身的过度兴奋(痫性发作、根性痛)释放症状:高级中枢受损后,起控制的低级中枢功能释放(锥体束征)休克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局部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能相隔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休克,脑出血,脊髓休克)3、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昏睡: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
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作者: ————————————————————————————————日期:ﻩ神经病学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级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视野损害】视神经损害→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视交叉损害→正中部:双眼颞侧偏盲、整个:全盲、外侧部:同侧眼鼻侧偏盲。
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损害→下部:对侧视野同向性上象限盲。
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完全损害引起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同侧视野的中心部常保存,称黄斑回避现象。
【视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瞳孔缩小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上述经路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光反射丧失和瞳孔散大。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病变光反射不消失辐辏及调节反射(集合反射):指双眼同时注视近物时双眼汇聚、瞳孔缩小的反应。
顶盖前区病变,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但影响瞳孔光反射。
Horner综合征:颈上交感神经经路损害可引起同侧的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面部汗少、结膜充血。
三叉神经感觉纤维→三叉神经半月节→①眼神经,头顶前部、前额、上睑、鼻根,眶上裂入颅、②上颌神经,下睑与口裂之间、上唇、上颌、鼻腔、腭,圆孔入颅、③下颌神经,耳颞区、口裂以下、下颌,卵圆孔入颅→脑桥→深感觉-中脑核、触觉-主核、痛温觉-脊束核。
运动纤维→颞肌、咬肌、翼状肌、鼓膜张肌,司咀嚼、张口。
【周围性损害】刺激性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为分布区感觉消失。
半月节和神经根损害→分布区感觉障碍、角膜溃疡、角膜反射减弱、咀嚼肌瘫痪。
分支损害→范围内痛、温、触觉减弱。
【核性损害】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运动核→同侧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控制,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的神经元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控制。
神经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概述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它们都是有突起的细胞。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亦称神经元。神经元的突起以突触彼此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通路和网络。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冲动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其产生感觉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神经胶质细胞不具有神经元的特性,它们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营养等作用。一、神经元神经元(neuron)形态多样,大小各异,分为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神经元突起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两种。树突呈树状分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终末,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终末。(一)神经元的结构1. 胞体神经元的胞体是细胞的营养中心(1)细胞膜为可兴奋膜,其作用为接受刺激,传播神经冲动,信息处理等。(2)细胞核:细胞核大而圆,着色浅,位于细胞中央,核仁大而明显。(3)细胞质: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微丝、微管、神经丝等。* 尼氏体(Nissl body)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分布于胞体和树突的细胞质中。电镜下可见尼氏体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分布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尼氏体越丰富表明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越旺盛。* 神经原纤维光镜下在银染切片中,神经丝与微管呈棕黑色细丝,称神经原纤维。电镜下神经丝与微管常交叉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内。神经原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参与物质运输。2.树突树突为胞体上发出的树枝状突起,其内部结构与胞体相似。树突表面常有小的棘状突起,称为树突棘。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给胞体。3.轴突 轴突一般比树突细,全长直径较均一,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光镜下此区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含的细胞质称轴质。轴质内无尼氏体,但有神经原纤维(神经丝、微管)。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二)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突起的多少可将神经元分为3类: 强调尼氏体的结构强调轴突中无尼氏体
执业医师考试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概论一.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1.感觉障碍(1)疼痛局部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的疼痛放射痛如椎间盘突出,病变在椎间盘,却放射到坐骨神经扩散性疼痛从一个神经扩散到另一个神经(2)感觉过敏(3)感觉异常2.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1)周围神经损伤后表现为手套和袜子感(2)脊神经后根脊髓前面管运动,后面管感觉,后面出问题了那是感觉障碍,所以表现为剧然的根性疼痛。
(3)脊髓横断后表现为横断面以后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4)脑干以脑桥为代表,记住交叉瘫。
交叉性瘫痪八个字“同侧面部,对侧躯体”的感觉障碍(5)内囊对侧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都障碍)(6)皮质大脑分前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
中央后回管感觉,受到刺激就表现为感觉性癫痫,如果受到破坏,就会表现为对侧单瘫二.运动系统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之间靠脊髓皮质束连接。
上运动神经元好比是老子,下运动神经元好比是儿子老子是一家之主嘛,就是中枢系统(管事儿的--指挥),它损害表现为硬瘫。
儿子围着老子转,所以是周围系统(跑腿的--执行)。
它损害表现为软瘫。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1.解剖生理2.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病灶对侧瘫痪。
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记住硬瘫。
3.定位诊断(1)皮层:记住"对侧单瘫" 表现为对侧的一边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
刺激性病灶还可以引起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抽动发作,称为杰克逊癫痫。
想一下杰克逊的舞蹈。
(2)内囊提到内囊想到三偏(3)脑干担到脑干想支交叉瘫。
八个字“同侧面部,对侧躯体”,还有个Weber综合征: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4)脊髓脊髓有两个膨大:颈和腰颈膨大以上病变出现四肢硬瘫颈膨大病变出现上肢软瘫瘫、下肢硬瘫。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神经肽:是泛指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细胞,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物质。
2.快速突触传递:递质激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通过对受体的变构作用使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反应。
仅需几秒。
3.适宜刺激: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4.给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兴奋,光照射周围区则抑制此细胞。
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兴奋为主。
5.撤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抑制,光照射周围区则兴奋此细胞。
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抑制为主。
6.前馈性调节:是根据身体将要发生的平衡扰乱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7.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8.感觉器的换能:接受能量刺激,并将所感受到的能量刺激转换成为电信号。
9.日节律:周期大约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
10.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跨膜电位差。
1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2.发生器电位:当感受器细胞和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感觉刺激时,便产生与刺激强度相适应的非传导性电位变化,由此电位变化而产生向中冲动时,称为发生器电位。
13.突触:神经元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特异功能接触部位。
14.LTP:长时程增强,由于突触连续活动,而产生的可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的该突触活动的强增现象。
15.视色素的活化:当光照时,一个视紫红质接受一个光子后,其中的11-顺视黄醛变成全反视黄醛,使其与视蛋白分子分离,此过程视色素的活化。
16.感受野:是指所有能影响该神经元活动的感受器所组成的空间范围。
17.tryptophan hydroxylase:色氨酸羟化酶(TPH) 一种氧化酶,使色氨酸羟化成仅5—羟色氨酸;其催化作用需要O ,也需要四氢喋啶(PH )作为辅酶,TPH结构中含有Fe ,因此Fe 螯合剂可抑制其活性。
(完整)神经病学必考重点
神经病学必考重点【单选】1、迟缓性瘫痪临床表现:肌力减退、肌张力减低或消失(无“折刀”现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明显.P822、单纯疱疹脑炎(HSE)的病理:脑实质中出血性坏死;嗜酸性包涵体;(袖套状淋巴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P2353、几种失语症的特点:①Broca失语: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②Wernicke失语:听觉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③传导性失语:流利性口语,但大量错词(能感知);④经皮质性失语综合征(分水岭区失语综合症):复述相对保留;⑤完全性失语;⑥命名性失语:遗忘性失语,命名不能。
P694、延髓麻痹(真性延髓麻痹、球麻痹)的表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
P465、根性感觉障碍特点:剧烈放射性疼痛P606、高血压脑出血部位:(脑内细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发生慢性病变破裂)基地核的壳核及内囊区.P1897、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内上、内向、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P348、视野缺损定位:①双眼颞侧偏盲:视交叉中部;②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及视皮质;③双眼对侧同向上象限盲:颞叶后部;④双眼对侧同向下象限盲:顶叶。
P779、脑血栓形成病因:动脉粥样硬、(动脉炎)P17610、帕金森病变部位:黑质P27811、脑干损害表现:交叉性瘫P1412、周围、中枢性面瘫鉴别:周围:同侧面肌瘫痪;中枢:对侧下面部表情及瘫痪。
P4113、吉兰-—巴雷综合征(G BS、格林巴利)临床表现:肢体对称性物理、肢体感觉异常、双侧面神经麻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P35014、多发性硬化(M S)病变特点:多发性、缓解--复发、空间多发性(DI S)、时间多发性(DIT)P26015、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P36616、偏头痛临床特点: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P15817、蛛网膜下出血S A H并发症:①再出血;②脑血管痉挛(CV S);③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④其他,如癫痫发作、低钠血症等.P19418、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记忆障碍、思维和判断力障碍、性格改变和情感障碍、不能完成日常事项。
神经外科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神经外科的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神经系统解剖学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大脑、脊髓、脑膜、神经元、神经节等。
他们需要明确每个神经结构的位置、功能和相互联系,以便在手术中能够精确地定位和处理病变。
此外,神经外科医生还需要熟悉不同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对应的症状和诊断方法,以帮助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二、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1.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这些疾病常常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脑血管疾病,并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2. 脑肿瘤:脑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良性脑肿瘤和恶性脑肿瘤。
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脑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类型,然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将肿瘤切除,并尽可能保留周围正常组织以保持患者的神经功能。
3.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由于外伤、炎症或先天因素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
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来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然后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4. 周围神经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炎、神经痛、周围神经肿瘤等,这些疾病常常导致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和疼痛。
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来诊断周围神经疾病,并选择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5.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外科医生还需要熟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积水、脑膜炎、颅内感染等,并根据病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三、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重要手段,包括开颅手术、脊柱手术、脑血管介入手术等。
神经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手术技术,包括麻醉、切开、止血、缝合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相关结构的保护和功能的恢复,以避免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神经外科重点
名解:1.脑疝: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 该分腔的压力大于临近分腔的压力, 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 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 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 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2.熊猫眼征: 颅前窝骨折时, 累及眶顶和筛骨, 引起出血经前鼻孔流出, 或流进眶内, 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3、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例综合征, 是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的征象, 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持续在 2.0kPa(200mmH2O)以上, 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4、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 当幕上占位性病变不断增大时, 同侧颞叶沟回和海马回明显移位, 致使脑干受压, 造成病变对侧肢体瘫痪, 同时位于小脑幕切迹周围的结构也因受到牵拉与压迫而产生症状, 如动眼神经麻痹, 大脑后动脉梗塞等。
脑疝晚期, 由于脑干受压严重, 缺血坏死最后形成脑死亡。
填空:1.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与凹陷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2.常见的颅内肿瘤: 儿童及少年患者——后颅窝及中线部位的肿瘤为多, 如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等;成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如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等), 其次为脑膜瘤, 垂体瘤及听神经瘤等;老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及脑转移瘤多见。
3.正常颅压值: 成人——0.7~2.0kPa(70~200mmH2O);儿童——0.5~1.0kPa(50~100mmH2O)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 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颅内血肿血肿来源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72小时内为急性型, 3日~3周内为亚急性型, 超多三周为慢性型。
神经系统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归纳
神经系统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归纳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负责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和控制机体的各种功能。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它们通过突触传递信号。
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感觉、运动、自主调节等。
感觉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外界刺激,运动神经系统控制肌肉运动,而自主神经系统则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此外,神经系统还涉及到许多疾病和症状,如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损伤等。
对于神经系统的研究和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神经系统复习重点总结
中医神经系统复习重点总结
神经系统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中医神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要点对于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中医神经系统复的重点总结。
1. 中医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
- 中医神经系统是指人体中具有调节和传导神经信息作用的一系列组织和器官。
- 神经系统主要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包括神经纤维、神经节和神经元等。
2. 中医神经系统的功能
- 中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信息、调节人体功能和维持身体平衡。
- 中医认为神经系统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要联系和调节中心。
- 中医神经系统通过脉搏、络脉和经络等途径与各脏腑相连。
3. 中医神经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 中医认为神经系统是人体防御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 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中医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可以治疗许多疾病和调节人体
健康。
4. 中医神经系统的调节方法
- 中医神经系统的调节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按摩、艾灸等手段。
- 运用适当的调节方法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5. 中医神经系统的保健方法
- 中医强调通过生活方式和饮食惯来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度运动和保持心理健康对神经系统
的保健非常重要。
以上是关于中医神经系统复的重点总结。
理解中医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调节方法对于研究中医原理和应用非常有帮助。
神经系统的保健和调理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分类 1. 缺失(破坏)症状(Destruction) 2. 释放症状(Release) 3. 刺激症状(Irritation) 4. 休克症状(Shock) 大脑分叶:Frontal lobe,Temporal lobe ,Parietal lobe,Occipital lobe ☆☆十二对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的英文名 I-Olfactory, II-optic, III-oculomotor, IV-trochlear, V-trigeminal, VI-abducent, VII-facial, VIII-vestibulocochlear, IX-glossopharyngeal, X-vagus, XI-accessory, XII-hypoglossal 12 对脑神经连接脑的部位(用于理解损伤的定位) I-端脑,II-间脑,III、IV-中脑,V-脑桥,VI、VII、VIII 桥延沟,IX、X、XI、XII-延髓 ☆☆除支配面下部肌的面神经核(即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单侧(对侧)皮质 核束支配外,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黄斑回避 视野检查时,在偏盲和全盲视野内,中心注视区功能保留的现象。该现象见于视放射中后部 或视觉皮质区的损害或病变。如右侧枕叶视中枢损伤,双眼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黄斑回避。 控制眼球运动的颅神经 III-oculomotor nerve,IV-trochlear nerve,VI-abducent nerve ☆☆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动眼神经麻痹 oculomotor nerve palsy 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病因 肌肉:上睑提肌 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muscle,上直肌 superior rectus,内直肌 medial rectus, 下斜肌 inferior oblique,下直肌 inferior rectus,瞳孔括约肌 sphincter pupillae 临床表现:上睑下垂 ptosis,眼球向外下斜视 outward & downward deviation of eyeball,不能向上、 向下、 向内转动, 瞳孔散大 mydriasis (dilation of pupil) , 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loss of light reflex and accommodation reflex,复视 diplopia。 病因: 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 颅底肿瘤 basicranial tumor 眼球运动障碍(眼肌麻痹 ophthalmoplegia)
☆☆真性球麻痹 bulbar palsy 和假性球麻痹 pseudobulbar palsy 的鉴别 鉴别要点:真性球麻痹下颌反射、咽反射消失,无强哭强笑,常有舌肌萎缩,双侧锥体束征(-) , 假性反之。
病变 Lesions 下运动神经元性的延髓麻痹,是 X、 一侧或双侧疑核 (发出 CNIX、 真性球麻痹 bulbar palsy XI) 、舌下神经核或其下运动神经 纤维损害所致。 Lesion in the motor nuclei or the fibers of glossopharyngeal, vagus, accessory and hypoglossal nerves 格林巴利综合征, Wallenberg 综合征等 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同侧软腭下垂 weakness of the soft palate 损害 声嘶 hoarse voice,饮水呛咳 choking on liquids, 吞 咽困难 dysphagia,构音困难 dysarthria 患侧咽反射消失 loss of pharyngeal reflex,舌肌萎 缩 atrophic tongue,可有其他(如肢体)下运动神 经元损伤的表现 三个困难:吞咽困难(如果食物进入咽腔则仍能 上运动神经元性病损使延髓运动 假性球麻痹 pseudobulbar palsy 性颅神经核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 的支配发生的中枢性瘫痪,是双 侧皮质脑干束 corticonuclear tract 损害,而不是延髓本身的病变。 Stroke,PD,trauma 顺利完成吞咽) ,构音障碍,声嘶 病理性脑干反射:下颌反射 jaw jerk reflex 、掌颏 反射 palmomental reflex 等 情感障碍 Labile affect :常有强哭强笑 pathologic emotionality 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可有其他(如肢体)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
亨特综合征 hunt’s syndrome 膝状神经节损害(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有耳后部剧烈疼痛, 鼓 膜和外耳道疱疹,可伴舌前 2/3 味觉障碍和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称亨特综合征。
B-
中枢性和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区别以及原因
病变 中枢性舌下神 经麻痹 周围性舌下神 经麻痹 参考面瘫 肌萎缩侧索硬化,延髓空洞症 伸舌偏向患侧,伴舌肌萎缩,核性病变时可伴肌束颤动 脑血管病 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 伸舌偏向健侧,无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病变 Lesions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 病变在 中枢性面神经 麻痹 central facial nerve palsy 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 脑干束(皮质核束) impairment on unilateral corticonuclear tract or lower part of precentral gyrus 脑血管病 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并向病 灶侧偏斜,流涎,不能鼓腮、露齿) ,上部面肌不受累(额纹 存在) 。 Paralysis of lower part of the face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lesion: the nasolabial fold is smoothed out,,the corner of the mouth droops, dribbling., difficulty pouching cheek, difficulty showing teeth. 表现为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 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流涎, 不 周围性面神经 麻痹 Peripheral facial nerve palsy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病变在 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 经。 facial nerve impairment or lesion in the nucleus of facial nerve 脑干肿瘤及血 管病,膝状神经 节带状疱疹病 毒感染等 能鼓腮、露齿。 面神经管内段损伤同时损伤了面神经在管内的分支, 除表情肌 瘫痪,还有泌泪障碍(岩大 N) ,听觉过敏(镫骨肌 N) ,泌涎 障碍、患侧舌前 2/3 味觉丧失(鼓索) 。面神经管外段损伤主 要表现为患侧表情肌瘫痪。 Paralysis of both upper and lower part of the face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lesion: the smoothing of the furrows on the forehead, difficulty closing one eye, the corner of the mouth droops, the nasolabial fold is smoothed out, etc.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核间性眼肌麻痹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B-
脑桥侧向病灶侧对侧共同偏视 双眼向下或向上偏视
☆☆一个半综合征 one and a half syndrome(脑桥麻痹性外斜视) (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等引起)一侧脑桥背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外展旁核) 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 出现同侧凝视麻痹 (一个) , 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 。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即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 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双眼会聚功能正常。 Unilateral lesion in tegmentum pontis, such as infarction, tumor, infection or trauma, results in lesion in the abducens nucleus on one side, with interruption of the ipsilateral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after it has crossed the midline from its site of origin in the contralateral oculomotorius nucleus, leading to a conjugate horizontal gaze palsy in one direction (one) and an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in the other (half).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 is limitation of horizontal eye movement to adduction of the contralateral eye with no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ipsilateral eye. Nystagmus is also present when the eye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lesion is abducted. Convergence is classically spared as Cranial Nerve III (oculomotor nerve) and its nucleus is spared bilaterally. 三叉神经的功能,损伤后的表现 功能:一般躯体感觉神经司面部、口腔及头顶部的感觉;一般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咀嚼、张口运动。 损伤:①周围性损害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刺激性症状) ,分布区感觉减弱或消失和咀嚼肌瘫痪、 张 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破坏性症状) 。②脊束核损害表现为同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缺失,触觉存在) ,核的上部损害时痛温觉障碍在口鼻周围,下部损害时在面部周边。 ③ 运动核损害表现为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痪,可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中枢性面瘫 central facial nerve palsy 和周围性面瘫 peripheral F. N. P.的区别以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