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医科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田璐
学号2011092494
院(部护理学院
专业护理
指导教师田婧主管护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田璐
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呼和浩特010059
摘要:详细介绍了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综述了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提出规范、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关键词:肺心病;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措施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指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伴或不伴有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本病的患病率为4.6‰,并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病死率约占10%~15%[1]。由于此病易反复发作、多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病人易出现否认、焦虑、依赖、敏感、恐惧、忧郁等心理反应,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很
难全面配合常规护理,使得治疗效果不满意,对疾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赵丽芳[2]研究认为:心理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推动了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及信任感状态,最大限度的减轻了他们长期存在的心理压力情况,使患者有一个相对积极向上的心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及现状综述如下。
1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1.1否认侥幸
唐恭贺、程锐芹[3]研究表明:由于肺心病主要是由慢性肺部疾病发展而来,多有冬天加重,夏天缓解的现象,多数患者认为本次病情急性发作与以往一样,通过治疗同样会缓解。虽然病友中有和自己经历相似的肺心病患者,但总认为自己的病情不会发展到医生所说的肺心病,至少现在不是。患者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性,而且急性发作过后又急于随意活动,不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劝告,擅自增加活动量,为自己的心
理状态寻找依据。这种心理必然会延长治疗时间,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大量研究证明:适度的否认对缓解心理压力是可采纳的,否认就好比瞳孔对光反射,一旦遇到外界强烈光照刺激,瞳孔就自己缓慢收缩使视网膜免受过分的刺激[4]。否认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作用,但时间久了则会起到贻误病情的消极作用。
1.2紧张焦虑
肺心病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病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反复住院治疗,经济负担沉重;治疗效果差,患者担心医生是否认真、水平是否高,用药是否对症,担心疾病进一步加重;加之医院环境陌生,患者表现为情绪波动大、焦虑不安。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睡眠差,急切地打听自己的病情与预后,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紧张、焦虑,可使患者失眠或失眠加重,呼吸、心率加快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心肺负担增加,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过度的紧张、焦虑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张雄文[5]统计研究表明:这类病人越占病人总数的70%。
1.3多疑敏感
患者由于精神压力较大,所以疑心重、挑剔、爱猜测,有时不顾事情真相而对人有明显的偏见,尤其极易对年轻的医生和实习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听到别人低声说话就认为是在议论或隐瞒自己的病情,胡思乱想。这类病人表现为不相信自己患病或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得更严重,这种心理多发生在疾病的缓解期[6],约占病人总数的30%[5]。
1.4依赖
肺心病患者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疾病发作时,患者病情危重,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病情好转时,活动量略大,患者就感到气短,所以会对周围人群产生依赖心理。往往表现为在精神上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安慰,行为上在病情发作时,要求家属、医护人员能多陪伴在身边,帮助自己做一些事,寸步不离
的守在身边;疾病治愈时,不愿意出院,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敢去做。这些表现会使患者的自信心下降,活动减少,免疫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从而影响心肺功能的恢复。这类患者约占病人总数的60%[5]。
1.5恐惧害怕
肺心病患者常在急性发作时入院,有呼吸困难、气憋、痰液黏稠无力咳出的窒息感,心悸、心律失常的濒死感,肺性脑病昏迷又清醒的后怕感,以及相同疾病病友离世的痛苦感,使患者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心理[3]。患者表现为极度害怕、紧张,常常露出惊恐的表情。因此他们极度依赖医护人员,过分的的关注治疗、护理的进展,甚至私自更改用药量和氧流量。
1.6 悲观忧虑
乔红梅[7]通过研究认为:肺心病患者会因为疾病预后差,病程长,自身经济收入较低,对于疾病的认识不深入,担心自己的病会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加之多年来虽然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但病情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重而出现抑郁和悲观的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拒绝治疗或自杀倾向。有研究显示,临床慢性肺心病患者实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抑郁症状是老年慢性肺心病住
院患者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患者发病后恐惧抑郁会使病情加重,影响疾病的转归[8]。
2心理护理措施
2.1 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
罗伊认为: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结合体。因此,了解一个人时要把他看成一个整体,而且要考虑环境因素对个人整体的影响程度。例如: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疾病住院可能导致心理活动的变化或导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改变[9]。因此肺心病患者在入院后要给其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要求空气清新,布局合
理,调节适宜的温度与湿度,让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尽快稳定下来。王书贺[6]认为:护理人员可以为肺心病患者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组织他们进行一些轻松、健康的活动来消磨时光,这样就能减少他们躺在床上看书或独自胡思乱想的机会,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下解脱出来。
2.2 针对性缓解患者负性心理
2.2.1 针对否认心理的护理措施
否认心理是患者应付危害情境的一种防御机制,多见于肺心病初期。李金兰[10]个人认为:护理人员向有否认心理的肺心病患者强调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承认、不及时治疗的理念是很必要的,护士应通过临床的诊断标准使患者相信自己得病的事实,安慰其医治简单,康复也较快,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对于这类病人还应加强健康指导,认真解释,耐心说服,使其克服侥幸心理,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2.2.2 针对焦虑、敏感心理的护理措施
对于焦虑、敏感的病人护士要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避免患者对治疗和护理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护士要在病人面前表现的大方得体,不轻声议论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心理状态,以减轻病人对病症的猜疑。黄飘[11]认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