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程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 这一定义在北美课程理论中有较大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不应该是活动,而应 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把重 点从手段转向目的。这要求事先制订一套 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计划;所有教学活 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然而,研 究表明,预期应该发生的事情与实际发生 的事情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而且,把焦 点放在预期的学习结果上,会忽略非预期 的学习结果。
(1)将表中的数据制成散点图如下图. (2)从散点图中发现温度与饮料杯数近似成 线性相关关系.
(3)用来近似地表示这种线性关系,如下图.
评 析
• 当运用直线近似表示温度与杯数的关系时, 学生可能选择反映直线变化的两个点,例 如(4,50),(18,24)确定一条直线; 也可以取一条直线,使得直线一侧和另一 侧点的个数基本相同;还可能多取几组点, 确定几条直线方程,再分别算出各条直线 斜率、截距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所求直线 的斜率、截距。 • 思考:你对上述案例有何认识?
• 数学课程设计是指数学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结 构,它是从数学家、教育科学专家或课程研 究员、数学教育专家的角度来研究数学课程 的类型,确定有关课程文件的具体研究内容, 包括教学目标和任务、教材内容选择的范围 以及编排体系、教材各部分内容教学时间的 分配、各类教具的使用等等。
• 数学课程的设计,应站在历史的(信息时 代,知识经济)、社会的(民族复兴、创新 社会)、教育的(人本主义)、数学(技术) 的角度进行。 •从数学角度看,作为教育的数学课程与作为 科学的数学是有区别的,他们的任务、内容 和表达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加强中学数 学课程与现代数学的联系并不等于把那些高 深的现代数学知识盲目地下放到中学数学课 程里去。
5.课程层次论 • 美国教育学家古德莱德(J.I.G. odlad)从 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分析,认为课程的内 涵应分成五种不同的层次: (1)理想的课程: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 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 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引入学校 课程表中的课程。 (3)感知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4)实践的课程:在课堂里实际实施的课程。 (5)获知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五种课程之间的关系可如下图所示:
正式课程 (行政水准)
依 据 体 现 依 据 参考
理想课程 (研究水准)
指 导 参 考 检 验
感知课程
获知课程 (学习水准)
依 据
实践性课程 (教学水准)
• 根据课程的层次理论,不难发现,前四个 定义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各自关注的 层次不同。因此,与其说古德莱德定义了 课程,毋宁说是揭示了课程的迁移变化过 程。课程从计划、编制到实施,从课程的 决策者、编制者到教师和学生,经历了好 几种转换,而作为课程实施者,其主要任 务就是尽力缩小各层次之间的差异。
教学大纲的时代局限性 一、按一般的理解,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主要是从教育者(包括教师)的角度对教学 的范围、教学的是科目、教学的进程、教学 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的规定和要求,是以教为 主线对课程操作规程和操作要点的一种描述, 体现的是一种“教的过程”与“教的结果” 的统一。
二、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形成和产生的是一 种标准化、齐步走、大一统的教学,要适 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甚至不 同学生的实际,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三、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还只是一种抽象的 课程要领,观念形态的课程概念,书面的 课程概念,强调控制的课程概念,不是真 实的具体的、多样的、活生生的课程概念。
• 学生在掷的过程中出现了“3”,根据 规则掷到3点无法记录,学生认为必须 重新掷。 •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共有8个小组汇报。 • 教师将各小组结果汇总。
掷骰子全班统计
组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合计
大于 3点
3
6
3
1
3
7
4
3
6
1
37
小于 3点
5
2
5
7
5
1
4
5
2
7
43
思考
• 令教师惊讶的是全班实验结果中“点数小 于3的有43次,点数大于3的有37次”,而 按照古典概率理论,点数小于3的有1、2点 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2/6=1/3;点数大 于3的有4、5和6点三种情况,出现的概率 是3/6=1/2,即是说点数大于3的骰子出现 的次数应大于点数小于3的骰子出现的次数。 而实际的实验结果却是与理论相反的,这 让教师感到很困惑。
•课程内容系统的表现: 分学科课程:比如几何、代数、三角、微积 分等。有利于学科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综合课程:现在一般都是综合课程,统一在 数学之中,将分科课程内容交叉和交错安排 在一起。有利于学科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课程针对的对象来分: (1)课堂教学型 (2)社会影响型 (3)个人学习型
1.学术课程、技术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 (1)学术课程 • 学术课程是指那些主要为升学做准备和为 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而 安排的课程。从当前发达国家课程改革动 向来看,学术课程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 阶段将继续占有重要地位。但需要改革学 术课程的结构和学科的结构,这涉及科学 课程和文科课程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学 术课程内各科的调整和配合等诸多问题。
4.课程即学习经验 •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观点,它在西方 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 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什么。因为经验 是在学生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反思中形成的, 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再现的 事实或要演示的行为。从理论上讲,把课程作 为个人的经验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很 难实行。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一个教师很难同 时满足四五十个学生个人独特的成长要求,很 难为每一个学生制订课程计划。此外,这—— 课程定义过于宽泛,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含 进来,以致对其无从人手研究。
• 上述课例片段中出现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 之中的随机实验情况,这表明随机试验具 有不确定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 教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含金量”很高的 “意外”情况,显得束手无策。教师如果 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想到增加试验的次数。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那么点数大于3出现 的情况,最终会超过点数小于3出现的情况。
三、课程类型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断 深入,还出现了其他许多种课程的分类方法, 例如,按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来划分,可以分为 学术课程、技术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按课程 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 综合课程;按课程的学科性质和重要程度划分, 可分为核心课程、基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 性课程;按课程的管理权限划分,又可以分为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 古德莱德的层次论也说明了课程内涵的界 定应该是多元化的,所以,在我国实施的 新课程改革中,一般主张从多维度去理解 课程的内涵,例如由上述几个定义来看, 课程至少包括学科、知识维度、目标计划 维度、经验体验维度和活动维度。因此,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选择某 一种或另一种定义,而是要意识到各种课 程定义所提出的问题,以便根据课程实践 的要求,作出有效的决策。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 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 至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设计,总之,把所有 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以图对 课程有一种较全面的看法。但这个定义本 身也存在疑义。如何谓有计划?是否仅限于 书面计划,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教案等?但教师教学中有不少计划并不体现 在教案上。还有,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安 排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往往会把重点放 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而不是放在学 生的心理体验上。
2.核心课程、基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 把普通高中课程按其学科性质和重要程度分设为核 心课程、基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有利于我 们在——个科技和计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准确地把握 学校课程设置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将语文、数 学和外语等科目列为核心课程,把科学(物理、化 学和生物)、技术(包括计算机科学)、历史、地理、 体育、音乐和艺术规定为基础必修课程,以保证全 体学生获得广泛而坚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促进 他们的全面发展。 • 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程,使课程设置具有弹性,以 使地方和学校因地因时制宜,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 发展,这已经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但如何设置选修 课,设置哪些选修课,仍是存有争议和需要研究的 问题。
数学教育学
第二篇 课程篇
2.1数学课程的定义及分类、目标、 内容 唐海军
四川文理学院数学与财经系
学习提要
一、课程的定义及分类 二、数学课程的研究对象 三、课程类型
四、数学课程目标
五、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一、课程的定义及分类 (一)课程的定义 • 翻开各类教育专著,极少有不提及课程的, 但对课程的界定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归纳起来,课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案 例
• 右表里某小卖部6天卖出热茶的杯数和当天 气温的对比表:
气温/℃ 26 18 13 10 4 -1
杯数
20
24
34
38
50
64
(1)将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散点图。 (2)你能从散点图中发现气温与饮料杯数近似 成什么关系吗? (3)如果近似成线性关系的话,请画出一条直 线来近似地表示这种线性关系。 (4)如果某天的气温是-50C,预测这天小卖部 卖出热茶的杯数。
(2)技术课程 • 技术课程的目标不是培养一定的专门技术, 而是培养学生明智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技术 的思维方法,了解技术本身的原理、科学 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社会与技术的关系。技 术课程将成为学校课程与现代社会生产和 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技术作为 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将有助于他(她) 在一个职业迁移和变化很快的社会选择、 发展或转换职业。
1.课程即教学科目 •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 “六艺”,西方古时的“七艺”可看作是这 一课程观的起源。最早采用英文“课 程”(Curriculum)一词的英国著名教育家斯 宾塞也是从学科的角度来理解课程的。目前, 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也认 为课程即学科,因此,这一定义在普通老百 姓中间影响最为广泛。然而,只关注教学科 目,必然会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 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对学 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这些维度。
• 数学课程是指数学教学科目,以及在数学 教学大纲(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系 列中所规定的数学教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 社. 1992年,P27.
• 大纲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课程计划而对 课程目标、任务和内容做出规定的文件。我 国的“教学大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主要是以纲领性文件 的形式对课程规划做出具体的规定,具体规 定课程的知识内容范围,深度和广度及其结 构等。大纲具有很强的规定性,是指导教材 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唯一性和统一性的标准。 因此,教材一般都是根据大纲编写并且完整 体现大纲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只需 要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就行了,根本不去研究 大纲,更不谈创造性和范围的扩张。
案 例
1.创设情境
四年级数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008年12月12日,昆明市西山区裴老师)
下棋比赛
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
2.探究活动
掷骰子
根据掷骰子的方法,小组合作, 完成试验记录表
第 组 大于3点的次数 小于3点的次数
第一个同学
第二个同学 第三个同学 第四个同学 合 计
要求:每位同学掷两次
二、数学课程的研究对象
(1)课程目标:(大的方面,表现为国家的 教育方针,培养什么样的人)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通过对课程目 的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安排和要达 到的目标作出规范,作为一定范围内学校 课程实施的依据和标准。
(3)课程的设计:课程结构、特点… (4)教材:主要是根据课程设计出的体系, 编制出老师在实施课程中可以借鉴和参考 的蓝本。传统中,教材主要是一个知识体系, 而现在更多表现为一种课程资源,引导老 师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创造性。 (5)课程的发展:经验、改革。 (6)课程与其他的关系:教师、学生和社会。
(3)职业教育课程。 • 职业教育课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般性 的职业教育课程和职业性的特殊职业课程。 一般性职业课程主要为学生生计决策提供 基础,使学生掌握和发展专业领域所必需 的技能,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用 的一般能力;而职业性的特殊职业课程的 基本着眼点在于对特殊工作和职业领域中 必需的内容与能力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