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验室、试管、烧杯、滴定管、温度计、压力计、实验桌椅、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化学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溶解度曲线图、实验视频、动画演示、在线讨论平台。
教学手段: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课堂练习、实验报告。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溶解度曲线解析》:深入解析溶解度曲线,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验探索:溶解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探索,让学生了解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溶解度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溶解度的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溶解度的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动态。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溶解度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溶液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溶解度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
结论
20mL水能完全 溶解5g氯化钠
再加5g氯化钠,
搅拌
食盐有少量剩余
20mL水不能完全 溶解10g氯化钠
再加15mL水, 搅拌
剩余的食盐又 增加溶剂的量,
溶解
可将未溶物质溶解
【结论】物质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水的量增多,溶解的物质也增多。
【思考二】 :升高温度,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克氯化钠, 再加入5克氯
搅拌
化钠,搅拌
氯化钠晶体溶解 氯化钠晶体部 分溶解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再加入15ml水, 搅拌
剩余的氯化钠晶 体继续溶解最后 消失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的量,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结论 增加溶剂的量,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操作 加入5gKNO3,搅拌 再加5gKNO3,搅拌
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反.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三、结晶
冷却后硝酸钾晶 体从溶液中析出
硝酸钾晶体 1、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固体溶质
溶解 溶液里的溶质
结晶
注意:没溶解的溶质不能计算在溶液中
3、结晶的方法
① 降温结晶 (即: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②蒸发结晶 (即把溶剂蒸发出来)
想一想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氯化钠 粗盐
多种化 工原料
母液
结晶池 蒸发溶剂
海水晒盐,原理: 利用日光、风力使水分蒸发。 属于蒸发溶剂法
四、溶液的分类:
在等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人教版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
溶液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 克
说明: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动一动: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 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从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170
.
160
150 140
.
130
120 110
A.
硝
100 90
.酸
钾
80 70
.
60 50
.
40
B
. 30
. .20
10
氯化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 解度大小
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规律
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如KNO3 、NH4Cl; 少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 ;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如Ca(OH)2
③、点,线,交点的含义:
点: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该温度某 溶质的饱和溶液。
60 40
质的溶解度大小 A>B>C 。
20 0 20 40 60
C
温度( ℃)
( 4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C 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物质的溶解度受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
在课题1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的过程,溶液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是定性的研究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结晶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用途,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学法上学生已经基本会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结论,但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能力,容易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数据或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饱和状态,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辨别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两者之间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1.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_______,_______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一种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引入新课【新知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溶解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3 ) 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溶解度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难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一(1)回忆固体溶解度的定义(板书)关键词: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克。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 溶质溶剂外因:温度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氯化钠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硝酸钾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提问(1)P点表示的意义(注意溶解度为P的说法是错误的)(2)结晶的方法a中含有少量b,提纯ab中含有少量a,提纯b比较降温时析出晶体的多少(注意同温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才可比较,缺少条件则无法确定)(3)比较某温度下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升温或降温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注意溶解度如何变化,溶解度增大,点平移;溶解度减小,点沿溶解度曲线下降)练习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2. (2015重庆B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 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3. (2015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B.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 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4. (2015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强调溶解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与饱和度的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重难点: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实际问题,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重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掌握在不同温度下,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了解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程度。
4.能够运用所学的溶解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溶解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据分析,掌握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让学生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探讨影响因素:分组讨论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生活实践,应用溶解度知识: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作业要求书写工整,表达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期】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一、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三、课时安排 2课时本结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结晶的两种方法。
板书设计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的概念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的条件3、确定某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4、结晶结晶的概念结晶的方法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水⑥蒸发水。
能用来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3、可以证实某种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晶体不再溶解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4、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一、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初中化学课题2《溶解度》教案
课题2溶解度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二、本课题分析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定量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在上一课题中,已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质放到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
但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呢?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质呢?本课题就要研究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的问题。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
以学生亲自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
最后通过讨论又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本课题的重点是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建议如下:1.学生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活动与探究,应该了解:(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有一定的限度。
学生有了这两点理解之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如溶剂量或温度发生变化,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2.要引导学生结合海水制盐,利用下式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3.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学生对于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规定“一定的温度”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规定“在100 g溶剂里”,常常缺乏感性的思考依据,对此教师能够用形象的比喻来协助学生思考。
例如,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度哪个大吗?如果都用一杯水,你能判断吗?当学生理解应对溶剂量作规定后,教师就能够明确指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100 g 溶剂为依据,这是人为规定的。
用学生所能接受的事实来比较,能够协助学生对一些科学规定的意义加深理解。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2)-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师讲课稿(人教版)
课堂小结
二、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物质溶解度
定义 四要素 影响因素 表示方法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 D.只有甲能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度
/ g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38 169 202 246
(2)溶解度曲线
探究
a.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 示温度,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 在图9-11的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 解度曲线
200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160
克 )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铵 硝酸钾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硝酸钠、氯 化铵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氯化钠。
温度( ℃ )
“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题2_溶解度
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 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 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 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
•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 度下,该物质在100 g溶剂(通 常溶剂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7)取大约20mL的水于玻璃杯中,不断加入食盐(边加边 搅拌)至溶液中有少量固体残留时,此时实验溶液已达到状
态,然后小心倒出一部分溶液,再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经 搅拌后可见,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1)向10mL水中不断地加入少量食 盐,将会出现的现象: 食盐慢慢溶解,最后不再继续溶解。
(2)向10mL冷水中不断加入蔗糖, 将会出现的现象: 蔗糖慢慢溶解,最后不再继续溶解。
(1)溶解度概念要认清四个要素:“三个前提(缺一不可)”条件下的“一个克数”。
三个前提 ① 一定温度 ② 100 g溶剂 ③ 饱和状态
一个克数(单位一定是 克)
所溶解某溶质的最大克 数――溶解度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室温20℃)
溶解性的 分类
溶解度
易溶 >10g
可溶 1~10g
微溶 1~0.01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2 溶 解 度
执教: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中学 罗新春
上课前请同学们: 准备好化学教材! 准备好化学笔记!
化学老师期待你们能用最 好的状态来完成40分钟的 化学学习!
厕所清洁剂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2 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作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加入少量溶质固体,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加入少量溶质固体,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牢记①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明确“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20℃,在100 g 水中溶解了36g 的氯化钠,形成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对氯化钠是饱和溶液,对于其他物质(如硝酸钾)不一定是饱和溶液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前提条件发生改变,则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 少数固体物质(如熟石灰)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熟石灰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 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单位:克(g)测定 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测定 表示 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分类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g (20℃) 大于10 1~10 0.01~1 小于0.01 注意 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习惯上把难溶叫作不溶 知识拓展 溶解性和溶解度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不因溶质和溶剂的多少而改变,均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并受温度的影响 (2)区别:溶解性只是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通常用难溶(或不溶)、微溶、可溶、易溶等较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一个精确值知识解读:一、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1)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溶解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课题内容按照“溶解性→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顺序展开,溶解度知识既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识的延伸,又是溶液配制、粗盐提纯及可溶性固体分离的理论依据,本课时的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上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固体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最终会达到饱和状态。
学生也知道物质的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其组成是固定不变的,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描述不同物质溶解性的差异。
课堂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识到自己经验的不足,从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升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2.初步学习依据给定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知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4.了解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释鱼池缺氧和增氧等常见的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学会通过运用图像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等,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溶解度的含义;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二)难点理解溶解度曲线的作用五、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解在1体积水里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五要素
五
①压强为101 kPa ;
要
②指明一定温度;
素
③溶剂一定:1体积;
缺
一
④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不
⑤单位为体积。
可
讨论与交流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归纳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1)打开汽水瓶盖后,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 170
克 )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铵 硝酸钾
. .d
b
硝酸钠.a
.c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温度(t)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 溶解度。
食盐、硝酸钾都能溶于水;常温下谁的溶解能力更强呢?
食盐
硝酸钾
讨论交流
下列方法能否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溶解能力呢?
食盐10g
硝酸钾20g
食盐10g
硝酸钾20g
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定温度
10℃ 100g水
40℃ 100g水
温度不同
食盐36g
硝酸钾20g
饱和
20℃ 100g水
不饱和
20℃ 100g水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降温至t2℃时,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 C.降温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相等 D.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
化学: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_溶解度(课件)(1)
/
170
160 150 140
. .
硝 酸 钾
110 100 90
.
.A
(2)溶解度曲线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0
. .
10 20
.
30
.
.
40
50
60
70
80
温度/℃
90
100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90
100
温度/℃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 g
练习: 68 3、在__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134g 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小于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结晶
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滤纸边缘比 漏斗口稍低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滤纸紧贴漏斗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主板书
蒸 发
主板书
对比
溶 解 度
8克
0.01克
A B C 温度
2.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课题2 溶解度
实验结论
物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物质 溶解。
探究新知
实验9-6 在常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
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点 击
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
图
片
再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
播
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
放 视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
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
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
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下列方法中,不能使一定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
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的是( )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探究新知
曲线法
温度℃ 0 2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02
硝酸钾
S g/100g水
200
160
120
80
40
0
20
40
60
80
90 100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探究新知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与溶质和溶 剂的性质有关。(物理性质)
溶解性 溶解度 (200C/g)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溶解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分析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的 3 种类 型,并记住代表物质
思考,由问题情境分析蜂 蜜中的糖分结晶的原因和 恢复原状的方法,从结晶 过程中物质是否改变的角 度分析结晶后的蜂蜜能否 食用
结合图像,比 较 归纳固体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 的类型 联系生活实 际,用所学的 溶解度和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 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是 36g。
进行分析和阐述含义
【问题】完全能够体会出 溶解度是溶质在一定条件 下所溶解的质量,是在定 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那么,溶解度与溶解性之 间有什么关系?
建立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 系
依据上述方 案,提升总结 固体溶解度四 个要点,并得 出固体溶解度 概念
加深对固体溶 解度四个要点 的理解和对溶 解度概念的把 握
通过表格给定的数据进行 分析,获取相关的信息
提取表格信 息,并为引出 溶解度曲线打 下基础
【设疑】你能通过表格数 体会表中数据准确可靠, 据,读出 25℃时硝酸钾的 但数据不够齐全 溶解度是多少?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硝酸钾 体会反映溶解度随温度而 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规律不够直观 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讲解】结合硝酸钾在不 倾听教师讲解,初步体会 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讲解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绘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 方法
2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引课】我们大家都知道
化学源于生活,化学与人
类生活息息相关。家庭中
的厨房可以做出美味的佳
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美好的滋味,同时厨房从
化学角度来看他是化学实
验室的缩影,因为这里经
常伴随着化学变化的发
生,存放真各种“仪器”
和“药品”,例如这四种
“药品”在厨房中我们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
课题2:溶解度课例
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
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4、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巩固练习(投影)。
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120 ℃时,KNO
3的溶解度为,60 ℃时KNO
3
饱和溶
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0 g
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
教学内容:溶解度【主体知识归纳】1.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____________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____________有关.2.在一定_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4.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可以用________法、________法表示出来.5.通常把在室温20℃溶解度在________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________以上的叫做________物质;溶解度在________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________叫难溶物质.6.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__.【难点解析】1.溶解性和溶解度溶解性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出溶解能力的大小.但溶解性是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粗略表示,而溶解度是用具体数据表示溶解能力,所以,溶解度又可认为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2.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溶解度概念中有四要素:(1)“一定温度”.由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受压强影响较小,不同温度下,固体溶解度不同.因此,在讲溶解度时一定要注明温度.(2)“溶剂的量为100 g”.为了定量地比较不同溶质溶解性的大小,溶剂的量必须是相等的,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例如,用100 g水和10 g水分别溶解蔗糖和食盐,能比较出蔗糖和食盐的溶解性吗?所以溶剂的量必须是统一的,规定为100 g.(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比较不同溶质溶解性大小时,如果不注明“饱和状态”,有的溶质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有的溶质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那么,在讨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4)溶解度的单位是“克”.因为溶解度指的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质量的单位一般用“克”表示,因而溶解度的单位也是“克”.【例题精讲】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 g A,则A在0℃时溶解度为10 gB.20℃时,10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A,则A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C.30℃时,100 g水中溶解了40 g A恰好饱和,则30℃时A的溶解度为40D.40℃时,A的溶解度为60 g,说明40℃时,100 g水中溶解60 g A时溶液即达到饱和分析: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关键是抓住四要素:温、百、饱、克.这四要素组成严密、科学的概念,必须全部具备.A项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B项100 g不是溶剂质量;C项没有单位.只有D项正确.答案:D例2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那么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多少?分析: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管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根据溶液的特点——均一性,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的质量比都是相同的.在溶解度所对应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是31.6g,溶剂是100 g,溶液的质量为(100 g+31.6 g).所以,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1.6 g∶100 g∶131.6 g.例3 图7—1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图7-1(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Q点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3)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仔细读图,P点在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所对应的温度是t2℃,对应的溶解度是2m g,即P点表示C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为2m g;Q点为B、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所对应温度为t1℃,即Q点表示B、C两物质在t1℃溶解度相等.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一看便知.再看A物质溶解度曲线是“下降型”的,即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对于A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在改变温度条件这一常用方法上应与一般物质正好相反.所以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A,蒸发溶剂或升温三种方法.答案:(1)P点含义:t2℃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2m g;Q点含义:t1℃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C>B>A (3)加入A物质、蒸发溶剂或升温.例4 3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分析:对于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的划分是依据20..℃.时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来确定的,因此,在上述题目中无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物质.答案:D【思路拓展题】破冰取碱18世纪以前,人们使用的碱主要是天然碱.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一直就是世界闻名的天然碱产地.每年的十月至来年的四月是天然碱的开采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湖面结冰的季节,为此,人们就打开冰层,深入湖底,捞取碱块.这就是当地人常说的“破冰取碱”.我们知道,天然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其他许多固体物质一样,它的溶解度也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冬天气温低,湖水里的碳酸钠就会成为碱块析出,此间破冰即可将其取出.待到夏秋季节,气温高了,碳酸钠溶于湖水之中,此时虽深入湖底也无法将碱取出.这就是破冰取碱的道理.思考:生活在盐碱地的人们都知道,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就又析出芒硝(Na2SO4·10H2O),即“春泛盐、秋泛硝”.你能解释其原因吗?【同步达纲练习】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①溶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性质⑥溶剂的质量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3.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4.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0.3 g A物质,则A在水中的溶解性为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5.图7—2为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7-2(1)3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2)温度30℃时,a点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使其变成30℃时饱和溶液,需加溶质____________克.(3)A、B物质属于______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4)P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7.图7—3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可得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此外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图7-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 2.A 3.C 4.C5.(1)ABC (2)36 (3)易溶(4)在30℃时,100 g的水最多能溶解54 g的A物质在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36 g6.压强温度7.(1)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2)在t℃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都是a g。
人教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在100g溶剂里
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 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 解度的大小,必须要设定等量的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克(g)
只有在一定量(100g)溶剂中,溶液达到饱和状 态(溶解溶质的量最大)时,所溶解的溶质的量 才是一个确定的值,这个值能够代表该物质在确
知识点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怎样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NaCl
KNO3
这样可以吗?
10℃
40℃
应该在同一温度下
NaCl
这样可以吗? KNO3
20℃ 50g水
20℃ 100g水
溶剂的量应该相同
NaCl
这样可以吗? KNO3
饱和
不饱和
20℃ 100g水
20℃ 100g水
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为曲线 坡度陡增,如KNO3、NH4NO3等。 b.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表现为曲线 坡度比较平缓,如NaCl。
c.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 坡度下降,如Ca(OH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4
KNO3 1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3
作图法 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根据实验测得的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上描点并用平滑 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讨论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 液之间关系怎样?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不饱和溶 液
结论: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概
念
饱和溶液
升温或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 【典例1】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在一定 ______ 温度 下,一定量的_______ 溶剂 里 _____ 不能 再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要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
措施有:
加水 。 (1)_______ (2)_______ 升温 。
3.在温度为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D ) A.稀溶液 C.浓溶液 B.含有100g溶剂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表面有一层白色晶体。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通常情况 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 温度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冷却 结晶
3.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分为蒸发结晶
和降温结晶
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 地增加自己的幸福。
讨论 1、把饱和的蔗糖溶液变为不饱和 溶液可采取哪些方法?
(1)升温
(2)加水
2、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如何 转化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
(1)降温
(2)蒸发水
(3)加硝酸钾
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 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如能转化,怎样转化?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 温度
二、结晶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 (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
饱和溶液。)
冷却热饱和溶液 (降温结晶)
4. 结晶的方法
蒸发溶剂 (蒸发结晶)
食盐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母液
氯化钠
蒸发结晶
多种化 工产品
在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
冷却热饱和溶液
夏天晒盐”的说法
蒸发溶剂
返
一、 【概念 】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浓溶液, 而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叫稀溶液。 饱 和 【思考 】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 溶 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液 不 饱 和 溶 液
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 溶液。
加溶质
搅拌 继续加溶质液
饱和 溶液
交流和讨论 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1.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2.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 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 该物质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典例2】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D A.加入适量的硝酸钾固体 B.蒸发掉一部分水 C.降温至有固体析出 )
D.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注意: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 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 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二、结晶 如何将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提取出来?
较高温度下的 硝酸钾溶液
烧杯底部有 晶体析出
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一、 饱 和 溶 液 不 饱 和 溶 液
【实验 】
多 少
相等 相等
不饱和 饱和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 一定是稀溶液
熟石灰[Ca(OH)2]较难溶于水,则一
定温度下它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
同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 溶液的浓度大
不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 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 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
前提测评:
一、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食盐水 NaCl 2、盐酸 HCl ;
3、石灰水 Ca(OH)2 ;
4、稀硫酸 H2SO4 ;
C2H5OH
4.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溶质质量减少 C.固体质量不变 B.溶液质量增大 D.溶质质量增加
5.如果将咸菜放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发现咸菜的表 面有一层白色晶体析出。请简要解释其原因。 咸菜的表面有食盐溶液,放置在空气中,水分会 不断的蒸发,当表面的食盐溶液达到饱和时,食盐就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所以过一段时间就能发现咸菜的
5、酒精溶液
.
猜一猜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
剂里?溶液能“吃饱”吗?
探究活动一
操作 加入5g食 盐 搅拌
食盐完全 溶解
再加入5g 食盐搅拌
食盐有少 量剩余
再加入 5mL水搅 拌
剩余的食 盐又溶解
现象
【结论】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水的量增多,溶解的物质也增多。
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活 动 探 究 二
20mL水
加5g
硝酸钾
搅拌溶解
再加5g硝酸钾 又溶解
再加5g硝酸钾 加热又
部分溶解 溶解
【结论】温度升高,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更多的物 质;温度降低,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物质的量减少。
【小结】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溶剂的量和温度有 关。
饱和溶液 T ℃定 量的水
不能再溶解 该溶质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