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

华东交通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 长沙理工 大学 、 州大学、 广 重庆交通大 学、 兰州交通大 学、 青
20 07年第 2批
岛理工大学、 安徽 建筑_ _ 学院、 X, -k l 安徽理工大学、 河海 大学、 东南大学、 同济 大学、 大连理工 大学、
石 家庄 铁 道 学院
北京交通 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城 市建设 学 院、 北建 筑工程 学院 、 阳建筑 大学 、 河 沈 上海 交通 大 2 0 第 3批 0 8年 学、 中国矿 业大学、 苏州科技 学院、 浙江科技 学院、 华侨 大学、 福建工程 学院、 山东科技 大学、 河南 工业 大学、 西工 学院 、 广 重庆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长安大学 20 o9年第 4批
m i ig r3 2 yh o c r. n al n e0 0 @ a o . o c 。 )q n
张云莲 , 等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复合化探讨
力; 兰州理工 大学 着 力 培养 “ 业 口径 宽 , 程 能力 其 不 同 的职 业 岗位 需 要 而设 置 , 据 人 才市 场 需求 专 工 根
强” 的应 用 型人才 ; 而上海 师大 土木 工程 课程 体 系是 情 况在教 学过程 中做 动态调 整 。
由各种 可变 的组 合 模 块 组成 的 , 门化 课程 模 块 视 专
美 国佐 治亚 理工学 院土木 工程 专业在应 用型人
表 1 高校土木工程ຫໍສະໝຸດ 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批 次 20 0 7年 第 1 批 学校 无
地 方 院 校 土 木 工 程 特 色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途 径 复合 化 探讨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有 效 的引 导作 用 。通 过课 程 设计 ,学 生 能在 制 图、 结构 内力 计算 、计 算机 软 件应 用 能力 等方 面得 到 较大 的培 养 和 提 高 。毕业 设 计 时间长 、 内容 涉及 面广 、综合 性 和实 践性 强 ,通过 毕 业设 计 ,学 生 的观察 力 、思 维力 、想 象 力及 实践 能力 能得 到全 面 的培养 和发 展 【 。 计 实践环 3 设 。 ‘ 节 构成 详见图 2 。
图 2 设计实 践环 节
( 下转 6 2页 )
6 2
生态农林
国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 护的形势 日趋严峻 , 建设用地供需矛 盾更加突 出,实现土地 资源 可持续利用 的压力非常大。
关 的法律法规;管理保 障即要有完善 的规划管理体制和运作 机制 ; 政策保障是指为了配合规划实施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示 , 农 地整 理 之 后 可 利 用 面 积 可 增 加 5 %~ 1% ,可 节 省 劳 0
同,以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为最上位的规划 ,以土地利用基本 计划 为核心 ,以部 门规划为基础,建立 一个统一 的国土空 间
规划体系。
2 2挖掘城市 土地利用潜力 ,减少农地征用数 量 .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 不断扩张 ,城市 的数 目由2 0世纪 8 0年代末 的 4 0多个, 0 迅速增长为 7 0多 0 个,城镇 的数量也增加 了一倍 。我 国要逐步实现人 口的城镇 化,适当地征用土地在所难免 ,但这必须要以提 高城市土地 利用效率为前提 。据测算 ,我 国近几年城市土地利用 的集约 度除上海、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有所上升之外,其它城市 的 土地利用集约度均 出现下 降。 这其 中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 盲 目扩大城区,违规设立各类经济开发区 、科技 园区、大学 园区等,结果造成大量 的耕地闲置或浪费,也造 成城 市土地 利用的集约度 下降。我 国城市平均建筑容积率只有 0 0 , . 7 5 这一水平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 的水平 。因此 ,充分挖掘城市土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规范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规范研究

科学的培养体 系, 文章对土木工程专业应 用型人才培养规 范的几点思考 。
关键 词 : 用型人 才 ; 应 土木 工程 ; 专业规 范
中图分 类号 :60 G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52 0 (0 0 O -0 90 10 -99 2 1 )102 -3


专 业规 范研 制的 背景
19 98年, 根据教育部颁布 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 目录》 和《 … 工科本科 引导性专业 目录》 将建筑工程专业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 , , 设置 6个专业方 向,
即建 筑结 构 工程 、 市政 工 程 、 筑经 济 与管理 、 路与 桥梁 工程 、 土工 程 和水工 建 道 岩
结构工程。整合后的土木工程专业 , 涵盖 了原来的建筑工程 、 交通土建工程 、 矿
高等建筑教育 21 0 0年第 l 9卷第 1期 JU A FA CI CUA U AINI I T U O S F IH RLANN V 11 o 0 0 OR LO R HT T RLE C T SI  ̄ N G E ER IG o.9 N .12 1 N E D O NN T OH
“ 英教育 ” 精 的传 统 , 生 以 “ 学 做学 问 ” “ 研 究 ” 、搞 作 校办 出特 色和培 养 多样 化 人 才 。 ( ) 循 序 拓 宽 专 2要 为 主要努力 方 向。而 “ 用 型 教 育 院校 ” 量 众 多 , 业 口径 的原则 , 专业 设 置 或 专业 口径 不 合理 的专 应 数 对 以现代 科 学 技术 的普 及 、 用 与管 理 作 为 自己 的主 业 , 先研究 专业 调 整 , 研 制专 业 规 范 。( ) 应 要 再 3 要遵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普 通地 方 院校 土木 工 程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就 业 岗 位 需 要 毕 业 生 懂 施 工 、 理 、 行 、 计 等 方 管 运 设
定位
面 工 作 ,需 要 毕 业 生 具 有 自然 科 学 和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时 代 的 到 来 ,给 普 通 地 方 高 校 知 识 、 业 技 术 知 识 、 程 经 济 、 理 与 法 律 知 识 。应 专 工 管 工 工 的发 展带 来 了 空 前 的机 遇 ,但 同时 面 临 巨 大 的挑 具 有实 践动 手 能力 、 程 决策 能 力、 程 设 计能 力 、 战 。普 通 地 方 高 校 要 在 激 烈 的 竞 争 中 立 稳 脚 跟 , 生 工 程 施 工 能 力 、 织 管 理 能 力 、 息 交 流 能 力 ( 求 组 信 口头 存 , 发 展 , 必 须 有 自己 的特 色 , 不 能 随 波 逐 流 , 表 达 能 力 、 字 表 达 能 力 、 语 交 流 能 力 ) 计 算 机 应 谋 就 而 文 外 、
构 工程 的鉴 定 与 加 固研 究 。
【 中图分类号】G 4 6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1 7 2 0 ) 7 0 — 0 9 0 0 2 4 0 (0 8 0 / 8 0 7— 3
随 着 土 木 工 程 技 术 的 不 断 发 展 , 种 新 材 料 、 式 定 位 ,首 先 是 要 以 全 国 高 等 学 校 土 木 工 程 专 业 教 各 新 工艺 、 技 术层 出不 穷 , 国建 筑 市场 不断 完 善 , 学 指导委 员会提 出的 “ 木 工程专 业 ( 年 ) 养方 新 全 许 土 四 培 多 就 业 岗 位 都 需 要 大 量 的 土 木 工 程 毕 业 生 。 目前 全 案 ” 依 据 , 后 进 行 深 入 地 调 研 , 解 各 类 院 校 土 为 然 了 国 具 有 土 建 类专 业 的 高 等 院 校 已 达 3 0 所 ,在 校 木 工 程 专 业 的教 学 计 划 、 程 设 置 、 学 特 点 、 课 0 多 课 教 授 学 生 5 多 万 人 , 中 重 点 高 校 约 占 1 %左 右 , 余 条 件 、 资 配 备 、 材 建 设 、 习要 求 等 , 行 多 方 案 0 其 6 其 师 教 实 进 大 部 分 均 属 普 通 地 方 高 校 。 根 据 行 业 调 查 及 毕 业 生 的对 比 分 析 , 定 本 校 的专 业 建 设 、 才 培 养 模 式 与 确 人 要 即 就 业 反 馈 隋况 来 看 , 养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扎 实 , 业 知 课 程 体 系 的 思 路 。 同时 , 以 发 展 需 求 为 依 托 , 土 培 专

地方师范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地方师范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 土木工程 ; 应用型 : 人才培养
中图分 类号 : 4 . G68 4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152 1)1 11 4 10— 8 (00O. 1- 0 O 0
Ci i En i e rn n p i d T l n sT a n n n Lo a l g s vl g n e i g a dAp l a e t r i i g i c l e Co l e e
收稿 日期 :0 9 0 — 9 2 0— 70 . 作者简介 : 郭建博 ( 7  ̄) 男 , 1 4 , 甘肃庆阳人 , 9 讲师
l2 l
吉 林


方 向只能定位 在应 用型 专业 上来 .
随 着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 学技 术 和 生产 一 体化 的趋 势越 来 越 明 显 , 产 实 践更 加 紧 密地 依 赖科 学 技 科 生 术 的进 步 和应 用 . 这样 就 引发 了社 会对 人才 的多样 化 需求 , 要求 从 业人 员 不仅 具有 宽 厚 的理论 基础 知 识 , 而且 还要 具有较 强 的技 术应 用 能力 . 专科 层次 的技 术应 用 型人 才虽 然满 足 了一 定 的社会 需求 , 但对 土木 工
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 国的土木本科教育 , 我 在思想观念 、 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欠
缺 , 有如 下 的描述 :“ 市场 需要 的 是包 子 , 校送 出的却 是 面包 ”.“ 学 生找 不到 满意 的工作 , 高 大 企业 招不
到满意的人才 ”. 中反映 出人才培养与社会的脱节 , 从 学生在知识结构 、 能力结构 、 素质 结构等方面和岗
GO Ja —o U i n— b
( iiE gnei Cv n i r gDeat e t L n d n ol e, ig ag, hn 7 50 ) l e n p r n , og ogC lg Q ny n C i m e a 4 0 0

地方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地方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程 师教 育培 养计 划 的关键 。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 土建类专业 ; 产学研 ; 人才培养 中图 分类 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2 — 0 2 0 5 — 0 2
年, “ 真刀真枪” 做工程训练 , 要求制定学生在企业 的学习 方案。 因此 , 迫切需要土建类专业建立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 新能力为重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开展相应教学体系

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地方院校发展一般是依托于当 地经济建设发展 ,而且学生培养基本上以服务当地经济发 展为主。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 2 1 1 ” 大学, 明确提 出 “ 立足北京 、 服务北京 、 辐射全国 、 面向世界” 的办学指导思 想 。因此 , 土建类专业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 高质量 的工程 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 。 这样不但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 适 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土木工程师 ,同时也能 够在多语言环境下工作 , 并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二、 “ 卓越 工 程师 教 育培 养计 划 ” 要 求提 升现 有产 学 研 合作 的 内涵
迄今为止 ,美 国三分之一 的高校 ( 约9 0 0 多所) 已 经实行产学合作教育 。1 9 0 6年辛辛那提大学工学院院长
赫 尔曼 ・ 施奈德 ( H e r m a n S c h n e i d e r )首次提 出了产学 合 作教育 。近百年来 的实践证明 , 产学合作教育方式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 国内土建类专业 目前实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是我 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 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 树立了工程教育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 观念 , 将面向工业界培养需要 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作为其首 要 目标。该计划 以把握企业实际需求为前提 , 考虑行业特 点以及对对应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 提出工程教育要 以提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重构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重构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重构研究发表时间:2016-03-22T12:00:08.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蔡晶垚[导读] 湖南城市学院如何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才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重构的当务之急。

蔡晶垚湖南城市学院摘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切实加强法学实践教学。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考察和分析,认为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扩大实践课程的开设范围,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与实践部门的紧密合作,发挥学校与实践部门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联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已经走入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壤。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专修土木工程专业,但是随着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不断变化,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形成了不对口的形势。

凸显了当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的设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才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重构的当务之急。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革方向及目标(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重构方向在当前社会形势日益规范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个方面需求对高校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开始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即人才培养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么人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

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要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的需求,能够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土木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由此可见,基于社会实践的需求,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应该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实践型的法律人才,从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从而有效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与社会实践需求无缝对接。

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的需求 比例逐年 提高 。因此 , 土木 工程专 业人 才 的培 养 , 循 土木工 程专业应 应遵 用 型人才 的培养 规律 , 强化专 业应 用 能力 的培 养 。在 土 木工 程专 业 应用 型人 才
培养 过程 中要特 别注重 对学 生应用 能力 和创新 能力 的培养 , 持理 论 教学 与工 坚 程实 践相结 合 , 化实践 性教 学 ,强化对 学生 动手 能力 的培养 , 实践性 教 学环 强 把 节渗 透到教 学 的全过程 , 逐步 建立起 科学 合 理 的土 木 工程 专业 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高等建筑教育
21 00年第 1 9卷第 1 期
J U N LO R HT C U A D C  ̄O N1T 10 So IH RLA NN Vo. 9 N . 12 0 O R A FA C IE T R LE U A NI Is1U1N FHG E E R IG N 11 o 01
宁宝宽 , 等
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 究
41
二 、 形 势 下 土木 工 程 专 业 实 践 教 学面 临 的主 重 要 性 认识 不 足 , 有认 识 到 这是 一 个 提 高 综 合素 新 没
要 问题
质、 接触 社 会 、 论 联 系 实 际 的好 机 会 。 因此 , 生 理 学
有 着不 同 的办学 理念 、 专业 内涵 、 业定 位 以及 不 同的办学 特色 ; 专 另一方 面 , 从设
计 院 、 建施工企 业 、 土 房地产 公 司等用人 单 位 来看 , 企 业规 模 和服 务 市场 的不 各 同, 对专业 人才 的需求 也是 多方面 、 层 次 的。但 是 , 具有 较 强工 程 素质人 才 多 对
土木 工程 专业 是一 个理 论 与实 践 紧 密结 合 的专 主动参 与实 践 教 学 的能 力 不 强 。此 外 , 由于 当前 学 业, 实践性 教学 环节 包 括实 验 、 习 、 程 设 计 、 业 生 就业 压 力 增 加 , 分学 生 将 生 产 实 习 的 时 间用 于 实 课 毕 部 设计 、 社会 实践 等 内容 , 中实践 性 教 学 环节 学 时 达 考 研 复 习 , 是 导 致 时下 部分 学 生 基 础 理 论扎 实 而 其 也 到土 木工程 专业 整 个 学 时 2 % 左 右 , 培 养 大 学 生 动手 能力 、 新能 力 匮乏 的原 因之一 。 5 是 创 综 合 素 质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培 养学 生 利 用 所 学理 是 论 知 识 解 决 工程 实 际 问题 的重 要 过 程 , 培 养 本 专 是 业 学 生 科 技创 新 能力 的源 泉 , 大 学 生 就 业 和 尽快 是 适 应社 会 工 的 必 要 条 件 。 因此 , 土木 工 程 专 业 的 实 践性 教学 越 来 越 受 到 各 高 校 重 视 。然 而 , 由于 高 校 的大 规 模 扩招 以及 中 国市 场 经 济 的全 面 实施 , 高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维普资讯
综 合研 究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 0 年 第 3 2 6 0 期
王 晓初
赵柏冬


杨春峰
( 沈阳大学建筑 工程 学院 辽 宁沈阳 104 ) 104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应用型人 才 培养模 式 足用人单位 的需求 , “ 大土木 、多方 向” 已经成 为土木 丁程
体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为同类学校、专业提供借鉴。

不 断扩大城区面积 、改善市 内道 路交通 、浑河 南岸 的开发利 用 以及沈 阳市地铁工程 的开工的情况下 。许 多用 人单位到学

培养 目标 与定位
人才培养 目标 的确定要 以专业办 学思想和办学 定位为指 校要 毕业生。
导, 要与本学校、本学科、本专业的综合水平和现有条件相 专业方向的设置虽然较 多 , 是在学生选择 专业方 向时 但 结 合 ,要与服务 区域 、服务对象 的市 场需求相结合 。在综合 导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 指导 ,只有教师能够 正确把握市场需 分析我校土木丁程专业 的学苗情况 、发展水平 、服 务对象 和 求 方 向,多方 向的培养方 案才能发挥其效 能 。人才 培养 才能 所处地位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的人才培养 目标为 :面向社 更好 地适应 市场 的需 求。
厚基础 、宽 口径”的原则 ,制定 社会实践 的一种 专门的人才类 型 ,它 与知识 型 、研发 型 、技 养方案 。为此 ,我们本着 “ 能型人才之 间即有 联系又有显著 的区别 。联 系在于应用 型人 了相应 的培养方案 。在大学一 、二年 级注重培养学 生的基础
才也同样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区别在于它既不 理论知识 ,注重培 养学生的外语 、计 算机水平和 能力 ,注重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 及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文 / 傅少君 罗滔 岳文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设计可视化、生产工业化、施 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已成为土木工程专 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造升级具有迫切性 和可行性,开展“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与实践是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需求。目前,应用型高校土 木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面临一些问题和 挑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 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 心、产出导向、坚持改进”为核心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已成为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教育者首先构想 出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然后设计适宜的课 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使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教育过 程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让 学 生 在 实 际 项 目 中 进 行 全 过 程 学 习 , 倡导“做中学”的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创 业能力。
具体举措。第一,以“应用技术型人才能力”为导向构 建课程体系。以土木工程技术理论为主线研究知识结构体 系,研究学科知识点与应用技术型人才能力要求的关联性 并划分等级,建立土木工程技术理论的基本知识体系。分 析学生需求多样性特点、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趋势和产业发
89
实践
图据网络。
展需求,将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 立 多 样 化 的 个 性 化 知 识 体 系 。以 立 德 树 人 为 魂 ,以“ 根 茎 枝 ” 树状知识结构体系为基本框架,设置课程及课程体系。分 析 学 科 知 识 属 性 ,研 究 学 生 的 学 习 规 律 ,划 分 学 科 知 识 单 元 、 构建学科知识集合;研究通识教育、思想政治、艺术修养 和工程伦理等与自然科学及专业课的自然融入方式;利用 土木工程学科及学校综合学科优势,探索本科生跨界培养 的课程设置,研究文工交叉、理工渗透,信息技术、智能 化技术等多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的交叉渗透模式;从知识 传授、能力(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培养、素养提升这几 个 维 度 ,研 究 课 程 的 载 体 功 能 、课 程 设 置( 理 论 课 、实 验 课 、 实 训 课 、实 践 课 )和 课 程 间 串 并 联 关 系 ,革 新 课 程 内 容 体 系 , 创新课程资源及新形态教材。第二,以“重能力强实践”为 核心构建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学练赛创”教学 体系。研究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的教学模式,让 学 生 从 想 学 、会 学 到 学 会 ,从 不 知 到 知 。融 入 课 程 思 政 元 素 , 进行工程文化教育,以唤醒学生爱社会、爱国家、爱科学的 原动力,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 要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构建跨界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研究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协 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大框架下,研究基础实践、 专业训练和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及其各阶段课堂教学内容的 关 系 ,提 出 与 课 程 教 学 一 致 的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要 求 ,以 及“ 以 验促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强能 力重应用”为核心,研究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模式。第三,以产出为导向,构建教学制度体系。保障性制 度的研究。在教师方面,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学团队 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负责人制、教案制度和听课制度;深化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和经 济发展 水平 较高 的珠 三 角地 区 , 年来 , 近 随着 佛 山城 市 建 设 水平 和建 设 速 度 的快 速 提 升 , 土 木 建 对 筑人 才 的需要 和要 求 也 越来 越 高 , 满 足佛 山城 市 为 建设 对 人 才 的需 求 , 合 学 校 的办 学 定位 和办 学 特 结 色, 我们 提 出特色 人才 培养 的具 体 目标 。
高等 建筑教育
20 0 8年第 1 7卷第 6期
J U N LO R HT C U A D C TO NISIU IN FHG E E R IG Vo.1 .6 2 0 O R A FA C IE T R LE U A INI TT TO SO IH RLA NN N 1 7 No 0 8
强, 科研 项 目与科研 经 费在 全校 名 列前 茅 , 生 实 践 项 目由学 校 实 验 室 开 放基 金 项 目、 师 科 研 项 目或 学 教 能力 和 创新 能力 培 养 等方 面也 取 得 了突 出 的成 绩 , 社会 实践 活动 资助 。 土木工 程 专 业 也 成 为 校 级 重 点 建 设 的名 牌 专 业 之
地 方 高 校 土木 工 程 专 业 特 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索
王祥 秋 ,张 玉红
( 山大学 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 , 佛 广东 佛 山 580 ) 200
摘要: 根据 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和 办学特 色, 以佛 山科 学技
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 出了本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具体构想, 提 为中国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
收 稿 日期 :08—1 20 0—2 3
作者简 介 : 王祥秋 (9 8一) 男 , 16 , 佛山大学环境与土木建筑学 院副院长 , 副教授 , 士 , 博 主要从 事高等教育 管理研究 ,E—mi )o g_ x @13 tm。 ( a tnj w q 6 .o 1 i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高等建筑教育
2 0 1 5年第 2 4卷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D U C A  ̄O N I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O F H I G H E R L E A R N I N G Vo 1 . 2 4 No .1 2 01 5
( Y G J I 3 1 5 )
作者简 介: 刘志勇 ( 1 9 7 7一) , 男,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 主任 , 副教授 , 博 士生 , 主要从 事土 木工程
研究 , ( E—m a i l ) z h i y o n g l i u 2 0 0 0 @1 6 3 . c o n。 r
d o i : 1 0 . 1 1 8 3 5 / j . i s s n . 1 0 0 5—2 9 0 9 . 2 0 1 5 . 0 1 . 0 0 6
土 木 工 程 专 业 创 新 性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 —
以徐 州 工 程 学 院 为例
2 2 1 0 1 8 )
方政 府 的强力 扶持 , 徐 州工 程学 院被 列为地 方 重点建 设 高校 , 大力 引进高 层 次人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0—0 7
基金项 目: 全 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 国家青年基 金课题 ( C I A 0 9 0 1 0 9 ); 江苏省 现代教育技 术研究立 项 课题 ( 2 0 1 4一R一 2 9 2 9 1 ) ; 徐州工程学院高 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 Y G J I 3 7 5 ); 徐州工程学 院教 学 方法改革课题 ( J X F F GG 1 3 3 5 ) ; 江苏省“ 青蓝工程” ; 徐州 工程学院 , 姜 慧, 牛鸿蕾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

正文部分解释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强调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并提出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主要观点,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做了结论。

本文旨在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模式、探讨、重要性、不足、实践案例、结论、研究方向、文献综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广泛、涵盖面广的学科,在现代社会的基础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实践能力不足、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如何培养具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外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加贴近实际工程应用需求。

目前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相关经验和案例也不够充分。

有必要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行业需要更多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正是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人才类型。

传统的理论教育虽然重要,但无法完全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陈燕菲赵振华周远忠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为适应2011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地方院校自身特点,制定了《2013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阐述了强化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 A引言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

它既指工程设施也指工程技术活动。

1993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与其他专业合并为拓宽为建筑工程专业;自1999年以来按照国家专业目录的调整,原建筑工程、城镇建设、交通土建、地下建筑工程、矿山建设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

从此上述专业开始按照“大土木”招生,受教育部委托,建设部成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进行指导。

专业指导委员会认为所制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基本规格和培养方案是对专业培养标准的最低要求,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其核心要求办学院校切实按照宽口径专业规格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

2002年11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毕业生基本规格。

2011年9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专业规范主要规定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以及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专业规范把实践教学放在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

专业规范列出的所有实践环节几乎都是必修内容,有些环节是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而设置的,有的则是按照专业方向不同而区别安排的。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4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1 7 — 0 1 0 8 — 0 3
目前 国内开设 土木工程专业 的院校已经超 过5 0 0 多所, 其 中

养方案时就要根 据地方经济发展 的需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 根本 目标 , 要紧紧抓住地方 经济社会 的发展 需求 不断更新 、 设 置新 型学科专业, 以培养 出具 有科学 的社会主义价值 观 、 扎实 的理论 知识体系、 熟练 的工作技能 、 符合 地方发展需要 的本科 应用型人 才为己任 。 并 使得这种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 当地 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国 吨力毅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 0 1 7 . 0 5 4
2 0 1 3 年第1 7 期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 系改革与实践
涂劲松 戈海玉 陈运贵
摘要: 首先比较 分析了不同高校之 间的定位, 进 而对地方院校 土木 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结构进行了 分解。突出了应用型 实践课程体系在地方本科教学中的重要 性, 并在此基 础上, 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知识体 系进行了构建和优化。实践证明, 该课 程体
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 授。( 安徽 六安 2 3 7 0 1 2 )
基金 项 目: 本 文 系安徽 省专业综 合 改革项 目( 项 目编号 : 2 0 1 2 z y 0 6 3 )、 安徽 省教 育厅 高校 省级科 学研 究项 目( 项 目编号 : K J 2 0 1 1 B 2 1 4 ) 、 安徽省教学研 究项目( 项目 编号: 2 0 1 2 j y x m4 5 1 ) 的研究成果。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专 长”是在 全面发展 的基础上突 出专长 ,“ 突出专长”更应突 出专业方向性而不是一味地 拓宽专业 口径 ,应 以专业方
向为单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追求 自己的兴趣 和爱好 ,应在压缩 必修课 内容和时间 的 同时增加选修课 ;“ 强化实践”应坚持 理论 联系实际的理论课教学方法 ,应在满足具备 “ 必备理论 ”的基础上压缩理 论 课时 问以加强实践教学 ,应 实施 “ 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在实践教学 上做到课 内课外相 结合 、学期与假期
第二 ,遵 循工程师形成 和成 长的规律 ,为学生 的终 生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第三 ,从整个学位和学制 系
统 出发 ,将本科 、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统筹考虑 ,培养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继续深造 的毕业生 。
二 、对地 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认识
对地 方高校人才培养模 式 ,国内 已有不少专家学者 展开 了研究 与探索 。围绕 “ 加强基 础与加强应用” 加强理 、“
论与加强实践” 全面发展与突出专长”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但作为像孝感学院这种办学历史不长的地方院校,基 、“
于其学生 与其 它重点高校学 生的差异性 以及社会对人 才需求层次 的多样性 ,不难得 出孝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贯彻 “ 因材施教 ,学 以致用 ”的人才 培养原则 。其基本要求 是 “ 全面发展 ,突出专长 ,强化实践 ,着重应用” 。现在 的问 题是在有 限的学制 和学 时下 如何 进行 改革 才能更好 地贯彻这一原则 。
第2卷 O
第8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un 1 o M d n in U ie st o r a f u a j a g n v r i y
V 1 2 N . o . 0 o 8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结语
结构力学理论是枯燥无 味 , 但力学 也是一 门实践 性很 强 的学
[ ] 吕恒林 , 明志. 结构 力 学》 6 宋 《 课程 教 学的几 点建议 [ ] 理 J.
工 高教 研 究 ,0 72 ( ) t415 2 0 ,6 1 :1 —1 .
7 蒋俊玲. 关于结构 力学课程教 学改革 的进 一步思 考 科 , 以我们应在有 限的学时 内容 中“ 所 去粗取精 、 去伪存 真”, 根据 [ ] 柯 长仁 , [ ] 建 筑教 育改革理论与 实践 ,0 5 7 6 :5 — 8 J. 20 ,( ) 161 . 5 现代社会发展 的需要 和教育 部提 出 的“ 重能 力培 养 、 注 注重 素质
参考文献 :
32 2.
[ ] 龙驭球 , 1 包世 华. 结构 力学教 程(I) M] 北京 : [ . 高等教 育 出
及 模 式 也 应 该 不 一 样 。第 一 , 同 类 型 的 学 校 有 不 同 的 定 位 。第 用能力 突出 , 不 综合素质 良好 , 具有适应行业和地方需求 的特 色。因
抗震设计 的基础 , 按照原有 的教学 大纲和计 划要求 这部分 的 内容 [ ] 王焕定 , 3 章梓 茂 , 景 学时不多 , 因此 我们对这一部分 内容教学增 加与动 力学 内容相关 抗震工程领域里 的新 技术 和新 方法研 究 的力学 问题 。而且 这些
关 键 词 : 方 本 科 院 校 , 木 工 程 专 业 , 用 型 , 才 培 养 方 案 , 革 地 土 应 人 改 中 图 分 类 号 :U 0 T 一2 文献标识码 : A 二 , 同类 型 土 木 工 程 专 业 人 才 的 社 会 需 求 在 单 位 规 模 ( 、 本 科 院校 土木 工程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的培 养 牢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周锡武,吴本英,卢锦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广东佛山528000)目支持长。

即依据4学年主要一、“3+1”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的必要性1.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弊端。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虽制定了一系列基于“地方性、应用性、复合型”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受各种条件限制或约束,诸多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既缺乏重点院校毕业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环节;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滞后,往往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上;三是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注重传授而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动手能力很弱,创新精神不足,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较差。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技术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这种两难的尴尬处境迫使教育者必须正视新常态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2.有利于1学年力。

3.划纲要(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工程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1]。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可使高校和企业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因此,“3+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3+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构建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土木工程专业从2013级开始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一套面向地方本科院校“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法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教 学 的 有 机 统 一
环 节 ,几 者 缺 一 不 可 。在 传 统 的 教 学 过 程 中还 存 在 着 较 严 重 的 “ 理论 轻实 践 、重知 识传 授 轻 能 力 培 养 ” 的弊 病 ,学生 的实 践 重 动 手 能力 不 强 ,他们 需 要 很 强 的工 程 实践 能 力 去面 对 未来 社 会 的 挑 战 ,更 应 该注 重 实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 2 、传 统 实 践 教 学环 节 存 在 的 新 问题 随着 教 学 改革 的 深 入开 展 和 招 生规 模 的进一 步 扩 大 ,传统 的 实 践教 学 环 节在 实 施 过程 中 困难越 来 越 明显 ,在 四大 实 习 中除测 量 实 习可 以在校 内进行 、认 识实 习属 参 观类 实 习 , 比较 容 易解 决 外 ,生 产 实 习和 毕业 实 习 属 校外 实 习 ,且 时 间较 长 ,随着 学 生 的 扩 招 ,人 数成 倍 的增 加 ,采 用 传 统 的集 中实 习方 式使 得 这 两个 实 习在进 行 过 程 中存 在 一定 的 困难 ,主 要有 :① 联 系实 习单 位越 来 越 困 难 ;② 实 习经 费 紧 张 ;③ 实 习效 果 不 理 想 。
教 学 .
在大 学 的理 论基 础课 程 和 专业 基础 课 程 的学 习过程 中 ,学 生
中的 主 体 已 远离 家 庭 ,主 要 接 触 同 学 、任 教 教 师 和 实验 技 术 人
员 。因 此 ,他 们 在人 生成 长 的旅途 中 ,迫 切需 要有 一 个 良好 的实 践环 节 来 弥补 实践 能力 的 不足 。如 果没 有这 个 环节 ,不 少人 一旦
识 ,调整 理 论 教 学和 实 践教 学 的课 时比 例 ,适 当增加 实践 教 学 学 时 ,在教 学体 系的 完善 过 程 中 ,突 出强 调 实践 能 力的 培 养 。提 高 了 学生 的 社 会 适 应 能 力和 独 立工 作 能 力 。达 到 了提 高学 生 的 实践 能 力 、创 新 能 力 和 综合 素 质 的 目的 。 关键 词 : 实践教 学 实用型 人 才 分散 实习 高 等 教 育 在 人 才 培养 目标 上 ,应 着 眼 于 培养 人 的学 习能 力 、 实践 能 力 和创 新 能力 。随着 高 等 工程 教 育改 革 的推 进 、素质 教育 的深 化 和土 木 工程 专 业 口径 的拓 宽 ,高 等工 程 教育 在 继续 强 调 理 论 基 础 的 同时 ,也 越 来越 把 工 程 实践 作 为学 生 学 习 的重 点 ,用 以 培 养 学 生 的实 践 能力 、创 新 能力 和综 合 素质 。土 木 工程 专 业更 是 个 理 论 与 实 践 紧 密 结合 的专 业 。 根 据我 国高 等教 育 专 业 设置 ,土木 工 程专 业 涵 盖房 屋 建筑 工 程 、公 路 与 城市 道 路 、桥梁 工 程 和 地 下工 程等 多 个 专业 方 向 。土 木 工 程 专业 教 学 中实 践性 教学 环 节 占有 相 当 的 比重 。但是 ,传 统 的理 论教 学 占支配 地 位 的课 程 体 系 和教 学 方式 与培 养 应 用 型 、技 术 型 人 才 的 目标不 相 符合 ,必须 进 行 改革 。笔者 在 高 等学 校进 行 大 规模 的教 学 改革 的 背景 下 ,在学 校 的支 持 下 ,积极 开 展 了一 系 列 土 木 工 程 专业 实践 性 教 学 环 节 的研 究 和改 革 。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型很强的专业,主要涉及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研究等内容。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土木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工业生产模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生产过程工业化、规模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绿色施工,最终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学生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深入研究和实践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对于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提高人才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建筑工业化对专业发展的影响,阐述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设策略和措施,同时结合实践案例,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展望和总结。

1.2 问题意义建筑工业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土木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一部分,也受到了影响。

面对建筑工业化的挑战和机遇,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往往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不仅需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出高水平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研究和探讨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在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将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2. 正文2.1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是我国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建设现状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培养模式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组成及综合能力。

普通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客观环境、社会需求状况、同类院校相关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自己的优势,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能力这条主线,始终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第一位,精心论证和制订培养体系并认真组织实施。

本文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近几年来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教改与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土木工程随着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全国建筑市场不断完善,许多就业岗位都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毕业生。

目前全国具有土建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300多所,在校学生50多万人,其中重点高校约占16%左右,其余大部分均属普通地方高校。

根据行业调查及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来看,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宽,熟练掌握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土建行业人才的需求,是近阶段一般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热点和重点。

一、普通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给普通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但同时面临巨大挑战。

普通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随波逐流,缺乏个性。

普通地方高校必须剖析办学实际环境,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所处的客观环境、社会需要状况、同类院校相关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自己的优势,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对自身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形成教学特色、科研特色、管理特色和服务特色。

这样才能在招生和就业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确保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作为土建类学科的传统专业之一的土木工程专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教育体系,但随着行业性质的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现存的普通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体系已出现了不适应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确立普通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首先是要以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土木工程专业(四年)培养方案”为依据,然后进行深入的调研,了解各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特点、授课条件、师资配备、教材建设、实习要求等,进行多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本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思路。

同时,要以发展需求为依托,即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既要跟上国内本专业的发展步伐,又要切合地区的实际需要。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绝大多数在施工单位就业工作,就业岗位需要毕业生懂施工、管理、运行、设计等方面工作,需要毕业生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工程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

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决策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施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和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专业素质。

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和课程体系时尽量注重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鉴于以上原因,我校新建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是: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确立了以中小型建筑工程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为重点,培养既掌握建筑工程、道路桥梁设计、施工技术又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我校与土建类专业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均为我校的传统骨干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水利强项资源,发挥教师专长,瞄准山东乃至全国的就业市场是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关键因素。

近年,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增设了以道路、桥梁工程、水利为辅的专业课程,并加强了施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生受到了山东地区乃至全国土建工程相关中小企业的欢迎。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确定,认真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两个文件精神,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继续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个性、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各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体系的构成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成采用“平台+模块”的形式,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设置三个平台,选修课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

必修课三个平台为:1.第一平台:即公共课平台。

开设这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主要包括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等。

2.第二平台:即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平台。

此类课程为土木、水利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大类平台内的课程,均进行了打通。

包括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地质等。

3.第三平台:即专业课平台。

该平台构建在前两个平台的基础上,主要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砼结构、土木工程施工、高层建筑结构、路桥工程、建筑结构抗震、道路工程等。

(二)学时、学分分布1.总学分:专业四年至少修满185学分。

其中课程总学分150学分,实践环节总学分35学分。

2.课程总学分:在150学分中,必修课占80%,选修课占20%。

必修课具体分布为:第一平台:占课程总学分的25%,共36学分。

第二平台:占课程总学分的45%,共65学分。

第三平台:占课程总学分的18%,共24学分。

3.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设置有特色的课程,占课程总学分5%,共约6学分(包括道路景观设计、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桥梁工程专题、建筑设备工程、工程预算与报价等),至少提供10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占课程总学分的15%左右,共约20-25学分。

在公共选修课中,要求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至少修读6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至少修读6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

课程学分18学时为1学分,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总学时一般控制在2600学时以内。

(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且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其重点是强化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素质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方案时,应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生产实践三个层次制定。

在不同层次的具体环节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选修“模块”,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工作趋向选修。

实践环节总学分为35学分左右,学生在全学程中必须完成。

具体内容:1.基础实践,共约8学分,包括军事理论及训练、劳动、体质健康与标准测试、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等。

2.专业实践包括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砼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设备课程设计和砼屋盖课程设计等,共约9学分。

认识实习、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每1周计1学分,不满1周不单独计算学分。

同时设第二课堂与创新学分3个学分。

3.专业综合实践,共约15学分,包括毕业(生产)实习,不少于5周,毕业设计10周。

原则上第八学期进行。

整个框架在考虑土木工程专业基本教学的同时,系统考虑了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结构设计能力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期后每个学期均设有相应课程,以保持这三个方面能力培养的连续性。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确立,始终在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总框架—大土木类专业下进行,以免偏离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在进行培养模式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分析行业发展、学校优势、就业形势等因素,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同时特色培养是增强所培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培养体系设置上应综合考虑基础课程、工程应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和特色课程。

2.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

土木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房屋建筑、水利工程、市政工程、道路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环境设施建设等等。

土木工程中各专业有一定的相通性,在力学、材料、结构等方面具有共性。

如果把专业分得过细过窄,造成专业人员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为拓宽专业领域,我们要求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在前三年学习期间构筑大土木专业教育平台(即必修课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在第四学年,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选修课平台),为学生将来在土建工程专业外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3.优化了课程体系。

通过“整合、精简、增加”,使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人文经济管理法律课与自然科学技术课更好地相互协调,更好地符合知识结构的要求及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同时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主要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并有一定的课外时间准备考研究生,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4.适当增加了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增加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选修课,实行工管结合、文理渗透,以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满足其作为土木工程师的工程背景知识要求;增加了新技术前沿的选修课如“道路景观设计”、“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桥梁工程专题”等,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技术升级后基层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5.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设立开放实验室,对专业课实验进行整合,对实验学时较多的课程,单独开设1-2个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或创新型实验。

调整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在保证基本理论教学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

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增加为2周,桥梁工程、工程预算与报价等专业课均设置了1周的课程设计或大作业。

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工程实际,进行“真刀真枪”的锻炼,形成多渠道的实践环节框架。

在考核上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平等对待,并进行单独考核,考核成绩单独进档登记,并将其作为学生学分绩点的依据和指标。

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重点是在理论课堂教学课时数减少,不降低培养目标前提下,围绕结构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