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_咬文嚼字

合集下载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咬⽂嚼字》是朱光潜写的⼀篇随笔短⽂。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三上册语⽂第⼋课《咬⽂嚼字》课⽂原⽂ 郭沫若先⽣的剧本⾥婵娟骂宋⽟说:“你是没有⾻⽓的⽂⼈!”上演时他⾃⼰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的”下⾯加“⽆耻的”三个字。

⼀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的⽂⼈!”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你有⾰命家的风度”⼀句话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如果记得《⽔浒》,就会明⽩⼀般民众骂⼈,都⽤“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你这*妇!你这你这⼤⾍⼝⾥倒涎!你这你这……”⼀⼝⽓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字本⾝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茗烟骂⾦荣说:“你是个好⼩⼦出来动⼀动你茗⼤爷!”这⾥“你是”含有假定语⽓,也带“你不是”⼀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

其次,郭先⽣援例把“你有⾰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半表⽰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命家的风度”⼀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 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 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 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 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 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说 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 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 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 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解析】 本题从限制语的角度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 含义。A.“它与年龄相关……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错, 原文有“一般来说”“往往”等限制语,去掉了这些限制语, 就显得绝对化了。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思路是:①养成全文 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 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② 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针对涉及“重要概念”的 主观题,通过找概念、找限制、找要求、找暗示等方法准确审 题,然后判定问题涉及的段落区间,联系上下文,圈定关键词 句,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组织起来。③学会分段概括、分点 列举的答题方法。“重要概念”的属性与内涵往往分散于文章 各个段落,这就需要一段一段地搜寻、概括,然后分点列举, 形成条理清楚的答案。
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 事情。如:只要人家意见提得对,方式和态度 就不要斤斤计较了。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如:待人不能锱铢必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2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29张

解析: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 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 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 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 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 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 见新,朴字见色。
明确: 2、“套板反应”安于滥调,毫不斟酌,无新奇;与创造是死敌,
倾向“套板反应”,与文艺无缘。 3、“套板反应”安于套语滥调,无新奇;而创作是创新,故动
机不相容,是死敌。 4、“一定要舍弃那些陈腐的思想和言辞”;才能不至于滑到套板
反应中,在思想和情感上创新,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实例:
道理:
郭沫若改字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 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 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 么?请简要赏析。
(2004年高考辽宁卷)
第 三 单 元
第 8 课
学习目标:
1、文章是文艺小品文,但说理思路清晰。通 过把握文章的结构,强化议论文的思路。
2、学习讲道理的时候运用实例。
3、通过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强化在文学创作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字谜: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是,你不敢动我,我更是。)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 8.《咬文嚼字》课件25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 8.《咬文嚼字》课件25张
空 白 演 示 咬文嚼字。” 明 ·无名氏 《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
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还有一本刊物就叫《咬文在嚼此字输》入。您其的口封号面是副“标咬题书 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 嚼之文”。
那么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则是反弹琵琶,贬词 褒用,耐人寻味。
空 白 演 示 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 ⑵本诗所叙之事是访友,可见“僧敲月下门”,这个“门” 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在 此是输僧入(您贾的岛封)面自副家标之题门。其次,本诗题目 是“题李凝幽居”,在诗的中联咏“幽情幽景”,诗人用荒园、 惊鸟、明月、野色和飘云等意象,突出了幽居“幽”的特点。写 的不是自家幽居,当然敲的也不可能是自家之门。
晕头转向
2.找出本文中的词语并解释
咬文嚼字:形容仔细品味,过分地斟酌字句。讽刺死抠字眼儿、
不领会文章实质的人。也讽刺当众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深恶痛绝:十分憎恶厌弃。 索然无味:毫无趣味。多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枯燥。也作“索然
寡味”。
清沁肺腑:清新得渗入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不即不离: 既不亲近也不疏离。
朱光潜 (1897—1986)
二、解题
咬文嚼字,亦作“咬文啮字 ”。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 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 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出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元 ·秦简 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不中吃,不中使……又则道俺
空 白 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演 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文字与意味有关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第8课咬文嚼字(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省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

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等职务。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作品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评价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二)人物轶事朱光潜三立座右铭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

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

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一)背景链接《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

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梁军一、教学分析设计1.教材分析:《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一篇课文,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还要在重点赏析的基础上,讨论作者在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上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生分析:高三学生基于三种情形需要学并探究这篇文章的妙处:一方面是对作文写作的焦虑,希望能有作文的万能公式,而本文谈到的“套版效应”对此有较科学的分析;二是感知典型议论文写作特点,学会准确严密地论证,三是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体验性目标:探究感知课文议论的特点,特别是“咬文嚼字”与平时写作的关联,纠正不良写作习惯4、媒体分析投影仪,PPT5:核心问题分析核心问题: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习得并学会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可选择从列举的事例及分析入手,进而探究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观点,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习得“咬文嚼字”的方法,并能运用之。

二、教学实施设计(一)提出问题;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2、请同学说说“咬文嚼字”的含义——不注重实质,过分推敲词句。

是一个贬义词。

大学问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却在名为《咬文嚼字》的文章中赋予了它一种新的意义,我们来学习一番,看看从中能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课件 第8课咬文嚼字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课件 第8课咬文嚼字

说“木叶” 古诗中写叶之名句可谓多矣,有不知细叶谁裁出的 细叶,有灯下白头人看到的雨中黄叶;有未落时沃若的 桑叶,又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然而,“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在用衰叶纷落表现诗人那忧国忧 民的无尽愁思时,为何用“落木萧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在用树叶飘落表现情感的同时,为何用了“黄叶”落地?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在用寒叶表达复杂感情的同时,为什么用 了“霜叶”已醉?古诗中还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 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等众多名句, 为什么最受青睐的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古代诗歌怎样的气息呢?
谈中国诗
清新俊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恬静闲适的王 维,大江东去的苏轼,晓风残月的柳永,独上兰舟的李 清照……或许,行云流水间,沉郁浩渺的情愫已然融化 于笔捺纵横之中;抑或,顿挫凝滞的思绪早已化为兵车辘辘行。那诗,那 诗行,承载了千百年的诗史,我们只是莫名地敬仰;这词,这曲牌,婉转 长吟了上千载,我们依然是懵懂地崇拜。当大师旁征博引地诠释“中国诗” 时,不知浸染于世俗名利的心灵,还能否回望,停顿,驻足守候呢?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袁驷,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三年来因为多次在审议法律时表 现出来的字斟句酌的品格,让他成为媒体眼中“咬文嚼字”的立法者。 (√ ) 成语加引号,符合语境要求。 (2)唯有我们心中有大局,时时想大局,事事思大局,孜孜不倦为大局,而不 是锱铢必较为个人,履职才会不偏离方向,才能更好地担负起责任。( × ) 这个成语多用于计较财物,使用错误,此处改为“斤斤计较”更合适。
(3)社会发展需要政府的管理思想不断推陈翻新,但是任何社会管理创新 都不能脱离法治的轨道;政府管理中的任何创新都要遵循合法的底线,不 能突破法律的要求。( √ ) 思想理念更新适用这个成语。 (4)中国商人重拾失落的诚信,将端木遗风铭记,收获的便不仅仅是肤浅 之物而是精神财富。( √ ) “端木”是子贡的姓,该成语属名词,同“太白遗风”为一类,是优 良风气的代名词,重指诚信,故使用正确。 (5)此人流窜作案,才高八斗,比较隐蔽,躲过多次警察的追踪。( × )

第8课.《咬文嚼字 》(39张)(定稿)

第8课.《咬文嚼字 》(39张)(定稿)

小练习 扩展下列句子,(1)要求表现主人公欢快 的心情,(2)要求表现主人公苦闷伤感的 心情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 ,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整体结构把握
不同句式 文字增减动字动感情 不同字眼 意文 义字 的 两 种 直指意义 联想意义 明显而确实 变 化 莫 测
咬 文 嚼 字
思文 想字 感关 情系 着
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的哪 一个意思呢?若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 来解释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 ,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 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探究一
文章最后一段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 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那几个实例?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 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 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 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 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 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 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 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 意境。
古往今来文人为我们留下的锤 炼词语的佳话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 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 ,耐褥五更寒。 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贾岛
补充材料六
早 梅
万木冻欲折, 前村深雪里, 风递幽香出, 明年如应律, 孤根暖独回。 昨夜一枝开。 禽窥素艳来。 先发望春台。
补充材料七
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一起论诗,苏 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 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吟道:“轻风摇细柳 ,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不错,只是下品 ’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8.咬文嚼字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8.咬文嚼字
• 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 会被折磨得死去。
譬如祭坛石门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 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 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 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 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什么,然后又 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 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 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 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又没有了你的时 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热而清纯 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 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 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慰帖而微苦的味 道。
• 朱光潜(1897--1986年),安徽桐 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 代,桐城出了以方苞等为代表的 一大批文学家,被称为“桐城 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 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 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他著有 《美学原理》等。
释 义 咬 文 嚼 字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 会精神实质) 。
2.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3.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第五段)
4.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 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论证的结构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福楼拜对莫泊桑说评价源自者的观点• 新颖:赋予“咬文嚼字”新的意义,发人所未发。 • 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 正确: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阐明了文学艺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 深刻:深刻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性,运用充分的典型例证加以细致解说,使道理深刻,发人深省。

课件8:第8课 咬文嚼字

课件8:第8课 咬文嚼字

二、技法指津 开头句段的作用主要有: 1.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5.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提醒] 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句)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 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 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句)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 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可能是衬托、勾勒环 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苦吟 [唐]卢延让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赏析】 这是一首极言写诗遣词造句之难的小诗。诗歌首联 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直陈写诗之难。
颔联紧承首联,说明写诗之难,为吟出一个合适的字句,要拈 断好几根胡须。仅此十字,便可看出诗歌的难作和诗人苦吟的 形象。颈联采用夸张的手法,对“苦吟”展开形象的描绘。“险 觅”“狂搜”四字,生动地写出了吟哦之苦。诗歌的尾联水到 渠成点明原因:为什么诗歌如此难写?因为诗歌不同于文章辞 赋,不能使用“者”“之”“乎”。 【思考】 这首诗的尾联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朱光潜名句辑录 1.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 生活。 2.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 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 3.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 能完全解释天才。
4.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 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 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 力了。 5.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6.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 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 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一、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8、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1 课题]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PPT课件演示:P.3]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课件演示:P.4]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第8课 《咬文嚼字》 课时2 课件

第8课 《咬文嚼字》 课时2 课件

3、“推敲”的典故 题李凝幽居
贾岛
推敲视频
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 人情;剥啄有声,打 破岑寂,平添搅扰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Leabharlann 园。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云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自掩自推,独往 独来,自有一副 胸襟气度;冷寂 , 无声
事例:“推敲”的故事 说明的道理: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就不 同。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 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14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了鸟籁俱寂因此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了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儿一阵不安的躁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以声写静实为写景的佳句
咬文嚼字
课时1
通过课文的实例学习,能归纳出作者用语言让思
想丰满的方法。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归纳并运用作者用语言让思想丰满的方法。①由明朝 皇帝改诗,导入新课;②找出文中的实例;③分析前三个实例的作用,得出举出 实例丰满文章血肉的方法;④分析后两个实例的作用,得出分析实例丰满血肉的 方法; ⑤课堂检测,学以致用。
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 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 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 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嫌’字改
成‘忧’字就更好了。
请思考:“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 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 换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 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 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要重视 咬文嚼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
朱光潜
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学习本文分析问题 的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 到写作中去。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 切的关系”这一主张。 3.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咬文嚼字”一词,现在一般用作贬义词 ,它的含义有: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 或卖弄才学;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 缠或强词夺理。在本文中,作者赋予它以新的 含义,即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 艺术的完美。
国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锱铢放在一起 极言数量之小。文中用来表示咬文嚼字要达到极细微的程度。
(6)咬文嚼字: 通常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过于斟酌字句, 而不顾
及精神实质的现象。课文中是贬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 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在表面上像只是斟 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斟酌 : 原意是斟酒以供饮用,也用来喻指商讨或考虑以决定取舍。课文中指考
虑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
(2)流弊: 滋生的或相沿袭而成的弊端。
(3)杀青:
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 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4)尺牍: 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5)锱铢必较: 比喻在很少的钱或是很小的事上面也一定要计较。锱和铢都是我
(2)简洁•简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也叫简截,指直截了当或简便快捷。 辨析:①9月12日下午5点,北京朝阳路上的潮汐道正式开通运行, 对缓解出城方向的交通拥堵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有些交通标志 的设置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力求更 简洁 、标准、明确 和清晰。 ②社区矛盾千变万化,有的表现形式还相当激烈,不少矛盾的产 生没有预兆、也没有酝酿期,因此必须在关键时刻及时拿得出 最 简捷 的处理方法。 (3)援例•照例 援例:引用成例。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辨析:①李广谦副教授在讲座中引据 援例 ,切合实际,贴近 生活,以渊博的学识和风趣的谈吐深受大家的好评。 ②十一黄金周期间,申城二手房不升反降,“银十” 照例 呈 现低开格局。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 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判往往对文学语 言不够重视,一般人也就不太重视语言修养,不注重推 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 的这一现象,朱光潜写了这篇文章,提出:“文学是艰苦 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 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பைடு நூலகம்
3.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自我核对]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倒涎( xián ) 王嫱( qiáng) 下乘( chéng) 岑寂( 没镞( 清沁(
cén )
付梓( 蕴藉( 灞桥(
zǐ)
zú )
qì n)
jiè )
bà ) jiáo )
1.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家。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人。他1916 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1917年赴香港大学攻读 教育学,1922年于上海、浙江教学。他与胡愈之、叶圣陶、丰子恺等在上 海成立“立达学园”,创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中学生》)杂志 。朱光潜先后留学于英法两国,广泛涉猎西方文化。他于1933年回国,先 后在北大、川大、武汉大学任教,建国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并兼多种职务。 2.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他所著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 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超越,也无作品能代替此书。 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 版业的一大景观。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更是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 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建国后,朱先生一直潜心研究美学,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美学理论 体系。尤为可贵的是,他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指导美学研究,在国际 上独成一派。
2.仔细阅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
[自我核对]文章先是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 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然后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 “唯陈言之务去”;共两个例子,一正一反;最后在 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 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 艺术的完美”。
1.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自我核对] ①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剧本 《屈原》的一句台词。②《水浒传》《红楼梦》 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③《史记》对李广射虎的 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④韩愈帮贾岛斟酌诗 句。⑤“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⑥《惠 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⑦“柳腰桃面 ”等套语的评述。
(7)点铁成金: 神仙故事中说神仙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 的作品改好。
(8)才高八斗: 形容富有文才。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9)清沁肺腑: 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10)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五车:书多。
(11)索然无味: 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
憎恶( zēnɡ)
茗烟( mínɡ ) 咬文嚼字(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涓涓细流 娟秀 手绢 蝉联 锱铢 缁衣 蝉联 尺牍 渎职 穷兵黩武 赎罪
婵娟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含糊· 模糊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或不认真、马虎。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或混用。 辨析:①零售商的促销活动应当明示,内容要真实、合法 、清晰、明白,不得使用 含糊 、易引起误解的语 言、文字、图片或影像。 ②一些非法职介机构,故意 模糊 工作内容和待遇 等实质问题,然后通过夸大招工人数,吸引求职者前往, 以骗取求职者的中介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