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性实验室平台建设城市创新型信息网络体系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一)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已成为当下重要的国家战略。
其中,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旨在推动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工作原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集合国内顶尖的科研人才,聚焦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通过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同时,通过开放科研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形成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计划步骤1.中心选址:首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域分布均衡原则,选择具有较好科研基础和产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中心选址的优先考虑因素。
2.建设硬件设施:投入资金建设科研设施、实验基地、创新平台等,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组建科研团队:通过招聘、合作等方式,吸引和整合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组建多元化的科研团队。
4.开展技术研发:聚焦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持续投入和研发。
5.推动产业合作: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
6.开放科研平台:对外开放科研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也可为其他级别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五、创新要点1.聚焦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2.产学研深度合作:中心将与产业界、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科技创新的完整链条。
3.开放式创新平台:中心将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科研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活力。
六、预期效果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22•【字号】东府〔2019〕24号•【施行日期】2019.03.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东府〔2019〕2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东莞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深度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撑和引领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央精神、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东莞实际,对我市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把握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历史机遇,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总目标,系统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多层次的功能完备、协同高效、开放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推动全域创新和全链条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东莞力量。
(二)基本原则1.创新引领,强化支撑。
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穿到城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2.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等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宏观管理、政策扶持、监督指导和环境营造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作用。
各省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目录一、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2)二、海淀创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措施 (5)三、重庆市沙坪坝区构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做法 (7)四、芦台经济开发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7)五、大连金州新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8)六、南京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发展模式 (10)七、唐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做法 (11)八、沈阳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做法 (15)九、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做法 (16)一、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一)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1、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联合市、区力量,筹建天津科技投资控股集团。
用好新区科技专项资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多渠道筹集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资金。
建立从政府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创业孵育基金、政策性融资到资本市场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五年内新区争取融通资金总量为1000亿元以上。
到2015年,初步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活跃、有序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有利于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服务环境,使滨海新区成为天津建设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城市的先行区与示范区。
2、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完善有利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组织机制完善契约制。
完善有利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组织机制度,建立战略联盟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建立技术参股、效益分成、委托研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享机制。
对于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向企业开放按照绩效给予补贴,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3、努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机制。
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国家、天津市、滨海新区及其所在功能区多方参加的平台共建机制。
绍兴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要点汇总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
绍兴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要点汇总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突出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和建设,整合优化资源,抓实战略抓手,综合集成推进工业强基、产业再造、平台升级、项目续力、数字变革、集约增效、稳企稳链、码上服务等八大工程任务,为建设智造强市、深化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一)工业强基工程强化产业链核心基础。
聚焦产业前瞻领域,紧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研发,推广“揭榜挂帅”攻关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建设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的强基项目储备库,梳理共性需求,促进产学研资源、上下游资源、军民资源开放共享。
促进核心技术同步研制,基础技术同步支撑、配套技术同步升级,基本形成风险可控、处置有效的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标准强基体系,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引进培育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国际标准对接合作,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鼓励企业制定“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
构建品质强基体系,实施质量领先、品牌领军工程,支持企业争创“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等省级以上品牌,依托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创集群区域品牌。
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
引进国际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培育国家和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质量检测中心、CNAS实验室,不断提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能力。
构建服务强基体系,补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等基础服务短板。
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
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建设智慧创新的基础设施。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5G网络,部署下一代互联网(IPv6),推进建设5G体验馆、绍兴数字馆、镜湖5G试验区、新昌县5G智能装备小镇、滨海新区5G工业应用示范区。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7.14•【字号】深府〔2020〕42号•【施行日期】2020.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数字驱动、技术迭代、产业赋能等特点,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类。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支撑,现就加快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我市重大产业发展需求和应用新场景,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载体,构筑数字时代的关键基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投资、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数字要素市场,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消费发展,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二)基本原则。
科技引领。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前沿,在战略必争的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超前谋划、主动布局,不断提升核心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端引领发展。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探讨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探讨现阶段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尽快转变信息化互联网思维模式,帮助高校培养更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实验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要求,同时提升管理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投入。
高校实验室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可以实现以下目标: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1]。
对于工科院校而言,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而实验室通过对管理方式的转变,能够实现这个社会责任;②适应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
现今信息化模拟仿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③满足高校资源集约化管理要求,解决人力资本,并提升管理效率。
一些高校因为人力、资金投入较少,所以都试图通过加强资源整合,避免出现重复性建设的问题,减少浪费。
由此可见,高校实验室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势在必行,是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基本构想高校在建立校园网络以后,为各项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很多高校都提升了对校园网络的利用率,共享了实验设备信息,可以将实验室运行动态发布给全校。
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共享资源,让实验室设备为全校科研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对设备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并通过构建实验室设备资源共享管理网络体系,这样能够提供信息查询、预约管理、设备授权、智能电源控制、机时统计、在线显示、日子管理和收费管理等功能。
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控制与管理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
主要功能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
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中,可以在系统内纳入各项设备,并采取学校管理员、学院管理员和仪器管理员的三级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员能够在系统后台完成拓展学院数量、维护网页后台、设置用户权限和维护统计报表等操作。
学院管理员主要将相关仪器设备添加到学院平台上,并安排设备负责人和查询各种报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施行日期】2021.10.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21年10月21日)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尚未根本扭转。
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
坚持效率与均衡并重,促进城乡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协调。
坚持公平与包容相融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共同创造美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的实施意见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廊坊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廊政[2014]50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廊政〔2014〕50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科技创新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我市“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思路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紧紧围绕“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廊坊”的要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面向市场、协同创新”机制,集中力量打造环首都重大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推动廊坊经济社会发展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
二、发展目标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两个提高、四个翻番”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1个百分点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研发人员数、专利授权数、科技成果转化数等翻一番以上;培育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内外竞争力的百亿元级新兴产业、千亿元级支柱产业,涌现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群体、研发群体、创业风险投资群体以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三、重点任务(一)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
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以各类园区基地、示范工程为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快信息技术、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以华为、中兴、新奥、富士康、润泽、航天振邦、JM管材、德基机械、精雕机床、凯博科技、有研光电、中轻造纸装备等一批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力争三年内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分别达到160家和240亿元。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共深圳市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9.19•【字号】深发[2008]8号•【施行日期】2008.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2008年9月19日深发〔2008〕8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柱,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一)总体要求。
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实现科学发展为根本,以聚集创新人才为关键,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把深圳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中期目标。
到2015年,城市创新体系基本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创新投入、创新应用、创新成效、创新环境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5.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60%以上,每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数量32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产值40%以上。
(三)远期目标。
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7%以上,城市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拥有一批国际化创新型领军人才,聚集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一批跨国创新企业,建成国际级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二、探索深圳特色创新之路(四)创新发展理念。
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科创济南”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科创济南”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9•【字号】济政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科创济南”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关于加快“科创济南”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2021年8月29日关于加快“科创济南”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高标准建设齐鲁科学城。
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齐鲁科学城,按照要素集聚原则,围绕加快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大学龙山创新港“四大创新圈”核心板块,打造形成创新一体化的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重点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统筹承接好中科院驻我市各院所项目,实现集中布局、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构建大科学装置群。
加强设施建设运行统筹布局,规划建设空间集聚、方向关联、功能支撑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围绕信息、生命、材料、空天科技等领域谋划建设2-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三)支持高水平实验室建设。
鼓励支持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申报建设,重点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微生态生物医学和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强力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培育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或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开放共享与科技服务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开放共享与科技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在推动科技进步、培养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传统科研模式的局限性,许多实验室在开展研究和科技服务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开放共享和科技服务,我们需要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和策略来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影响力。
一、建立开放共享机制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开放共享的机制,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可以通过与其他实验室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共享设备和技术等资源。
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科学研究交流会议、学术活动等形式,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其次,建立开放共享的平台和数据库,方便实验室共享研究成果和数据。
这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平台或者数据库,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整理和存储,并向其他实验室和学术机构开放。
这样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可见性和引用率,促进实验室的交流和合作。
二、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实验室建设方案不仅仅需要关注科研成果的产出,还需要注重科技服务的提供。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科技服务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的科技服务团队,包括研究人员、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等。
这些人员可以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帮助其他实验室解决科研难题和技术挑战。
其次,建立科技服务的评估机制,通过对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可以建立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服务质量评估指标等,定期对科技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
最后,加强实验室科技服务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服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可以通过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举办科技交流会议、技术培训等活动,积极宣传和推广实验室的科技服务。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面对全球化的科技创新环境,实验室建设方案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先进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合作项目,邀请国际知名实验室的专家来我国进行合作研究和指导。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30•【字号】晋政发〔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的通知晋政发〔2021〕1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2021年4月30日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目录第一章抢抓新基建窗口期机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就 2第二节“十四五”发展环境 4第二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7 第一节指导思想7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发展目标9第三章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基础新底座12第一节加速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12第二节积极发展新技术基础设施15第三节科学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17第四章赋能融合基础设施,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19第一节推进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19第二节提升数字化治理基础设施水平23第三节打造社会服务新型基础设施体系26第五章部署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30第一节超前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第二节整合提升科教基础设施31第三节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设施33第六章推动关键要素创新,打造基础设施新能力34第一节提升技术要素服务能力35第二节促进数据要素共享开放36第三节激发关键要素流通活力37第七章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构建基础设施新体系39第一节同频共振,融入区域协调发展39第二节科学布局,推进省域均衡协调发展41第三节补齐短板,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43第四节数字赋能,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5第八章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筑牢基础设施新屏障46第一节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47第二节提升稳定可靠运行水平48第三节构建一体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49第九章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确保规划全面实施51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51第二节创新体制机制52第三节优化营商环境52第四节强化要素保障53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府[2009]9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府〔2009〕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一月十二日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推进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依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发〔2008〕8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的通知》(深府〔2008〕201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围绕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所确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方式,广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创新。
二、实施原则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统揽全局的力度,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明确责任,监督考核。
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责落实分工,各牵头单位分头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年度工作纳入各部门领导的任期责任制中,进行年度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审计,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评议作用。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作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承担着先试先行的历史使命,必须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坚持全面创新的理念,突出深圳特色,积极探索新时期城市创新发展道路。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10•【字号】苏政办发〔2021〕45号•【施行日期】2021.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4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10日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既能通过拉动投资支撑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又符合转型升级需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补齐短板弱项的同时做大做强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等战略,高水平建设智慧江苏,系统化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无线江苏”和“宽带江苏”等重点工程,2020年底,全省开通4G基站38.9万座,建成并开通5G基站7.1万座,基本实现城市、县城和重点乡镇覆盖。
陕西5G+融合媒体项目用地申请报告
目录9第一章 总论 ...............................................................9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9二、 项目承办单位 ...........................................................11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12四、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15五、 报告编制说明 ...........................................................17六、 项目建设选址 ...........................................................17七、 项目生产规模 ...........................................................17八、 建筑物建设规模 .........................................................17九、 环境影响 ................................................................18十、 原辅材料及设备 .........................................................18十一、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9十二、 资金筹措方案 .........................................................19十三、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9十四、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2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2一、 基本原则 ................................................................22二、 总体目标 ................................................................24三、 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 ....................................................24四、 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行动 .................................................25五、 5G应用安全提升行动 .....................................................26六、 社会民生服务普惠行动 ..................................................第三章 市场预测 ............................................................29一、 5G产业基础强化行动 .....................................................30二、 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 ..................................................33三、 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 ..................................................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 .......................................................34一、 项目选址原则 ...........................................................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 .........................................................3438三、 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 ....................................................38四、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41五、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五章 建筑技术分析 .......................................................4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46二、 建设方案 ................................................................47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4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第六章 运营管理 ............................................................49一、 公司经营宗旨 ...........................................................4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5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53四、 财务会计制度 ...........................................................56五、 5G网络能力强基行动 .....................................................57六、 保障措施 ................................................................59七、 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工程 ..........................................60八、 5G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 ............................................第七章 发展规划 ............................................................一、 公司发展规划 ...........................................................6263二、 任务思路 ................................................................第八章 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S) .........................................................6668二、 劣势分析(W) ........................................................68三、 机会分析(O) .........................................................69四、 威胁分析(T) ..........................................................第九章 进度计划方案 .......................................................75一、 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7576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章 节能分析 ............................................................一、 项目节能概述 ...........................................................7778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78能耗分析一览表.............................................................三、 项目节能措施 ...........................................................7980四、 节能综合评价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 ...............................................81一、 人力资源配置 ...........................................................81劳动定员一览表.............................................................二、 员工技能培训 ...........................................................81第十二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 ...............................................8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8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87三、 质量管理 ................................................................88四、 设备选型方案 ...........................................................8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计划 .....................................................90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 ....................................................90二、 建设投资估算 ...........................................................92建设投资估算表.............................................................92三、 建设期利息 .............................................................9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93四、 流动资金 ................................................................94流动资金估算表.............................................................95五、 项目总投资 .............................................................9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969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分析 .....................................................98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98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9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0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0210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5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五、 偿债能力分析 ...........................................................10510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六、 经济评价结论 ...........................................................107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 ..................................................108一、 项目风险分析 ...........................................................110二、 项目风险对策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 ..................................................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 .........................................................115建设投资估算表.............................................................11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17流动资金估算表.............................................................11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1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2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2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2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2212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2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报告说明支持建设5G应用海外推广渠道和服务平台,推动成熟5G应用走出去。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的科技资源与平台建设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的科技资源与平台建设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中,科技资源与平台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平台的有效建设,不仅能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而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科技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建设方案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技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科技资源包括科研人员、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
在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科技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智力和创造力,提供他们进行科研活动所需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其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科技资源管理体系,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共享,共同推动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
此外,开发和整合科技文献也是科技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科研文献数据库,将近年来的科研文献收录其中,并定期提供给科研人员参考。
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学术会议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可见度。
二、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平台建设是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高效、先进的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还能吸引优秀的科研团队和人才,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首先,平台建设应注重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涌现,实验室应及时了解并引进先进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
其次,平台建设还应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实验室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
同时,应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团队和研究人员,为实验室的研究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平台建设还应注重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
实验室应加强与企业、政府等合作,为他们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学研合作。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为进一步推进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6年底,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数字李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支撑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基本建成。
——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
5G-A网络、万兆光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全球领先,支持“双循环"内连外通的国际网络枢纽节点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网速最快、覆盖最全、时延最低的城市之一,率先迈入全球双万》&城市行列。
——加快建成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性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
建成多元供给、云边协同、随需调度、高效绿色的城市高性能算力网络体系,力争建成支撑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资源、高质量语料库和专业数据集,初步建成以浦江数链为核心的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
一初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
初步建成全球领先的光子科学大设施集群,面向第六代移动通信(6G)、芯片制造与数字挛生、AI+生物、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3 .打造连通内外的国际网络枢纽设施。
推进东南亚-日本二号海底光缆建设及已建海底光缆系统扩容,推动临港海底光缆登陆站等国际通信设施建设。
争取扩容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推动上海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扩容。
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T本化发展示范区新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扩容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降彳氐跨境网络访问时延,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4 .建设深度覆盖特色园区的工业互联网。
增强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服务能力,建成3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3个以上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以上行业或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重庆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点汇总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重庆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点汇总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夯实新基建,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升级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应用,加快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筑牢我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基础条件。
(一)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优化提升网络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优先实现城市地区广覆盖、热点区域深度覆盖、乡镇级及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连续覆盖,全面推进5G行业专网建设,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积极参与全国6G标准化工作。
适度超前布局大容量、低时延光纤接入网络,推动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城乡广覆盖。
提质升级重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拓展省际出口方向,扩容网内出口带宽和网间互联带宽。
加快域名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建设,推动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构建有序交汇、畅通无阻的网间枢纽。
升级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逐步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
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强化西部(重庆)数据中心集群核心承载能力,优先在数据中心集群内建设中型、大型先进数据中心,加快存量数据中心向数据中心集群集中,推动数据中心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支持相关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在传输量大、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场景部署一批城区数据中心,发挥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作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技术超前、规模适度的边缘计算体系。
合理布局建设面向各类科学计算、工程计算领域超算中心,打造集算法开发、服务支持、运营保障、资源配置于一体的超级计算资源集聚高地。
聚力构建新技术基础设施。
推进国家“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建设一批国产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平台,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区块链基础服务设施。
加快开放数据集、开源技术支撑平台、数据开放与安全检测平台建设,构建“算法+算力+数据”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助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构建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
建设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成为了许多城市的共同选择。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是一种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和工程示范型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室,旨在在智慧城市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提升城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内容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包括网络、通信、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
重点实验室应当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研究,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2.智慧城市应用开发智慧城市应用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包括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多个方面。
重点实验室应当在智慧城市应用开发领域开展研究,推动智慧城市应用的创新和发展。
3.智慧城市数据分析智慧城市数据分析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城市数据的分析,能够对城市运行进行监测和预测。
重点实验室应当在智慧城市数据分析领域开展研究,推动智慧城市数据的开放和利用。
三、建设方式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式应当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元合作”的模式,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需要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同时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等多元合作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四、建设保障为确保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展顺利,需要加强保障力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为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资金投入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建设重点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及研究开发经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 信 息 网络 体 系。
关键词 : 创新 ; 开放实验室; 信息网络体系
中图分类号:P 9 T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4 9 一2。 )O 0 2 一 3 1 7 — 72 (081 一 1 8 。
Ab a t n v r i y a 0 a o y s n n 0 t n b s f r e c j g s i n j i r s a c , o i 1 t d e . s c: U i e s t l b r t r i a i 1 r a t a e o t a h , c e t c e e r h s c a s u i s p n f
战略 后 , 又于 2 O O7年 1 召 开 的 中 国共 产 党 第 十 七 次代 表 O月
大会上进一步明确指 出: 提高 自主创新 能力 , “ 建设创新型 国 家。 这是国家发展 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 的关键。” 由 此可见, 开拓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是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 城市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遵 循创新的规律,
I i a1 O h mO c ti al t s s t e s ri c pr ct ca p ac Be au e he a i l 1 e. c s t cu re t r n te h lo y ev o me p es nts c n0 g d el p nt r e hi h pe g s ed
一
Hale Waihona Puke 肖 红 . Xi O On a H g
(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 院,江 西 赣州
3 1。 ) 4Oo
(a u t 。 c e c p 1 ct 。 。J a g iu i e st f s in e a dT cn lg ,J a g i Gn h u 3 1O) F c1 y f s in eA pi a in i nx n vr i yo c e c n eh o oy i nx a z o 4 0 O
实践性场所, 在社会 发展呈现高速化 、 综合化 、 理性化 、 多元 化的形势下, 开放 的实验室对提高实验 室设 计能力 、 加强实 验室管理 、 出创新型建设显得尤为 重要 , 突 给社 会各 界提供
更多的适合 自己特点的实践与创新的机会, 服务于城市信息
网络建设。
把握好创新 的概念 、 特征和原 理, 并在 掌握 创新理 论的基 础
摘 要: 实验 室是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 是最重要的实践性场所 , 在社会发展呈现高速 化、 综合化 、 理性化、 多 元化的形势下 , 开放的实验 室对提高实验室设 计能力、 强实验室管理、 出创新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 突 给社会各界提 供更 多 的适合 自己特点的实践 与创新的机会 , 服务子城 市信息网络建设。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性 实验室平 台, 究并探讨建设城市创新 研
s st m . y e
Ke wOr s I n v t n O e a o a o y; n o m t 。 e w r y t m y d : n o a i p n L b r t r I f r a i n N t o k S s e o
O 引言
进行什么工程建设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信息网络系统几乎
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基础支撑 。如果脱离 了信息化的支持 ,
可以说整个社会的运转将会面 临瘫痪 。
实 验 室 是教 学 、 研 、 会 服 务 的重 要 基 地 , 最 重 要 的 科 社 是
面对 当今世界 日新月异 的科 技发展形 势和复兴强国的
历史使命 , 中央继 2 。 年提 出“ 党 。5 建设创新型 国家” 的发展
pr e es, i te a d c mp e s, r io a1 e r su ts, a mu i e s n iO it i v ry mp rt t O Oc ss n gr te o 0n nt at n iz d e l nd 1t pl x ce ar s, s e i O an f r t e p i l 0r to y 0 h O en ng ab a r t en an t 0 r l h ce he Ve a1 ar hi ec ur de n ve t s r gt n c t t e sj l g e l, o t en he th l bo at ry an e a r o m — ag e em nt, to o s f cu th i Ov ti n, t p Vi e he O : n ty ar ou p ac ci g e nn a o 0 rO d t c mfu j V 】 s r ti n an in ov ti o O u 1 d n a on pp rt nit es, i an to e e n h c m ni y n or ati n e 0r Th s d s rV i t e 0 mu t i f m 0 n tw k. i ar ic e al t ro h he O d t l w ks h ug t f un ati n f ui di g o 0 b l n an O en ab r Or pl t p l O at y a for a di u es he es a r c 1 s o m nd sc ss t b t pp Oa le t bu d h u ba1 n at d n r ti n i1 t e r 1 n Ov e i f0 ma O ne wO k j t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