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认识三角形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第四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四课时讲授;三角形是学生在小学就已熟悉的图形,本节以观察房子的顶部框架中所包含的三角形出发,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及其表示方法,进一步展开对三角形性质的讨论。
首先结合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
接着运用观察和测量等方法获得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运用已有的结论进行简单的推理,从而得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只须通过测量等活动归纳得出结论即可,无须用不等式证明。
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通过操作获得了这个结论,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自觉地思考,思考能否利用平行线的有关事实说明这个结论,将直观和说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记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2.掌握三角形的高线的画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认识三角形的高线,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折纸、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画出它们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方法探求发现法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探求问题,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从而使他们掌握新的内容.教具准备上节课的电脑课件.电脑课件: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投影片.教学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大家来看大屏幕如图5-37,△ABC中,有一条红色线段,一端点在顶点A处,另一端点从点B沿着BC 边移动到点C,观察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无数条线段(AD,AE,AF,AG……)中,有没有特殊位置的线段?你认为有哪些特殊位置?图5-37[生]老师,这个问题上节课已经解决了.这些线段中有三条线段的位置比较特殊,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师]对.上节课我们已探讨了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这节课来研究三角形的高线.Ⅱ.讲授新课[师]从刚才移动的过程中,知道:AG⊥BC,这时我们说AG就是△ABC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如何定义的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height)图5-38如图5-38,线段AG是BC边上的高.注意:三角形的高是线段.由定义可知:AG是△ABC中BC边上的高,那么有∠AGB=90°,∠AGC=90°,∠AGB=∠AGC.教师演示视频——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那么如何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呢?我们先来回忆:过一点如何作一条直线的垂线?[生甲]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对折直线所在的纸片,使直线重合,折痕过已知点,这样折痕就是过已知点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垂线.(甲同学演示)[生乙]也可以用三角尺来画.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移动三角尺,使它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这样即可画出过一点并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生丙]也可以利用量角器来画.[师]很好,同学们利用几种方法,画出了过已知点并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那能不能画出三角形的高呢?下面我们来做一做.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生甲]我能画出这个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用折纸的方法也能得到它们.这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如图5-39.图5-39线段AD、BE、CF是△ABC的三条高,它们相交于点O.[师]很好,大家能画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且知道这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且相交于一点,那么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你能画出来吗?钝角三角形呢?大家来议一议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画出它们吗?(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生乙]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条高,如图5-40,在Rt△ABC中,CD是直角三角形ABC的高.图5-40[生丙]不对,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互相垂直.所以:直角边AC、BC也应该是Rt△ABC 的高,即:AC是BC边上的高,BC也是AC边上的高.Rt△ABC的三条高分别是AC、BC、CD,它们相交于一点,这个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师]丙同学说得对吗?[生齐声]对.[师]很好.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而另两条高恰是它的两条直角边.下面我们来看钝角三角形.即问题(2).[生丁]我画出钝角三角形后,只能折出它的一条高,而其他两条找不到.[生戊]其他的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边.如图5-41:图5-41线段AD、BE、CF是钝角三角形ABC的高.[师]对,下面我们看问题.如图5-42,△ABC的高AD.(1)当点C沿着CB向点B方向移动.当点C与点D重合时,此时AD是△ABC的高吗?由此你发现了什么?(2)将点C继续沿着CB向点B方向移动,当点C、点B不重合且在AD的同侧,此时AD是△ABC的高吗?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图5-42(一个问题解决完后,再解决第2个)[生甲]当点C沿着CB向点B方向移动,点C与点D重合时,这时∠ACB=90°,这时由原来的锐角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此时AD仍是△ABC的高,只是比较特殊,AC与AD 为同一条线段了.即:直角边也是直角三角形的高.[生乙]将点C继续沿着CB向点B方向移动,当点C、点B不重合且在AD的同侧,此时的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因为AD仍然垂直于BC所在的直线,所以AD是△ABC的高,只是它在三角形的外面.[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你能画出或折出钝角三角形的高吗?[生]能.[师]很好,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什么特点呢?[生丙]钝角三角形有三条高,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两条高在三角形外.[师]对,那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生丁]不.[师]那么这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学生讨论)[生]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如图5-43.图5-43[师]很好,由此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接下来,同学们想一想:分别指出图5-44中△ABC的三条高.图5-44[生甲]图(1)中的三条高分别为:AB、BC、BD.[生乙]图(2)中的三条高分别为:BF、AD、CE.[师]好,接下来我们做一练习来熟悉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Ⅲ.课堂练习(一)补充1.分别画出图5-45中一组直角三角形的所有高.图5-452.分别画出图5-46中一组钝角三角形的所有高.图5-463.分别画出图5-47中各个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图5-474.分别画出图5-48各个三角形的所有的中线.图5-485.从上面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你发现了什么?以下有三种情况,根据你画图的实践,用序号字母填写下表(有几种可能情况填写几个字母).A.在三角形的内部B.在三角形的边上C.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答案:1.如图5-49.图5-492.如图5-50.图5-503.如图5-51.图5-51 4.略5.如下表: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角平分线A A A中线A A A高线A A、B A、C(二)看课本P126~127,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不一定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中,两锐角所对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这三种重要线段都是用连结顶点——对边(或对边所在直线)上一个特殊点的方法来定义的.大家要掌握它们的定义,并且会在图形中准确地作出这些线段.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27习题5.4 1、2、3(二)1.预习内容 P128~1302.预习提纲(1)什么是全等图形?(2)全等图形有什么性质.板书设计§5.1.4 认识三角形一、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注意: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与垂线有区别.。
七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学案之二(无答案) 北师大版
40° 2 4 1 3 5.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能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中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
3.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和问题。
4.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从所给出的已知角中,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
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内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会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3.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难点: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学课本138~139页“做一做”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2)小明用______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3)图5-7中,∠1= ∠____,因此直线a ∥________.延长线段BC,可得到∠4= ∠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 ∠2+ ∠___=180度,因此∠A+ ∠B +∠C=________度。
(4)△ABC 中,∠C=90度,可表示为Rt △ABC,斜边是____________, ∠A+ ∠B=___________.2.跟进联系,巩固应用。
(1)、在⊿ABC ,∠A=80°,∠B=60°,则∠C= 。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25°,另一个锐角= 。
(3)、在⊿ABC 中,∠A :∠B :∠C=1:2:3,则∠C= 。
(4)、在⊿ABC 中,∠B=∠C=21∠A ,则∠A= ,∠B= ,∠C= 。
(5)、在⊿ABC 中,∠B-∠A-∠C=30°,则∠B= 。
(6)如图,∠1+∠2+∠3+∠4= 。
师生交流做法,积累解题经验。
二.自学课本139页“猜一猜”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1)小明所拿的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被遮住的角是______角,小颖拿的三角形是_______,被遮住的角是_______角。
三角形的认识学案 主备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收获)
(3)13cm,12cm,20cm(4)5cm,5cm,11cm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7,第三边长可能是()
A、1 B、3 C、13 D、14
二、小组学习(合作一定共赢!)
课本P135图5-2中,三角形有很多个,你能数出共有几个三角形?说说你的数法?讨论之后完成137页习题5.1的1题。
4、认真阅读理解P137例1,思考并回答:
要组成三角形,三边必须满足(1)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二)尝试练习1、下列叙述来自确的是()A、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B、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C、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D、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A B C D
四、拓展提升(认真总结,努力提高)
1、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7,另一边长为10,则它的第三边长是()。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A、7 B、10 C、7或10 D、以上都不对
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9厘米,另一边长为4厘米,它的第三边是多少?为什么?
3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
三、展示反馈(大胆亮出精彩的你)
1、有6厘米、8厘米两根木棒,要再找一根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则第三根木棒的长应在什么范围?
2、已知⊿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或“≥”。
(1)a-b-c___0 (2)(a+b-c)(a-b-c)____0 (3)a/(b-c)___1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包括:5.1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5.2三角形的分类,5.3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2)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等于180°等。
(3)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将三角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等于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应用题:运用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页。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教材分析:
地位:三角形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既是前面学过线段,角等知识的延续,又是学习四边形,相似性,圆等知识的基础。
认识三角形是这一章的起始课,是学习三角形其他知识的铺垫。
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领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必将服务于实际,能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三边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力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极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与归纳。
利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有效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归纳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我将采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教法及学法:
1.观察法。
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根据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情景丰富的图象,获取有关三角形的信息。
2.讨论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多媒体电化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背景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几何画板展示变化的三角形三边关系,变抽象为直观,复杂为简单,有效分散难点.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不等长的木棒。
七年级认识三角形
七年级认识三⾓形认识三⾓形(1)1:三⾓形三边关系:“三⾓形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三⾓形任意两边之差⼩于第三边”. 2:1、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形吗?2、这些三⾓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新课:1、在右下图中你能⽤符号表⽰上⾯的三⾓形吗?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别量出这三⾓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三⾓形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三⾓形任意两边之差⼩于第三边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和8cm 的⽊棒,⽤长度为2cm 的⽊棒与它们能摆成三⾓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 的⽊棒呢?长度为7cm 的⽊棒呢?⼆、巩固练习: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棒的长度,⽤它们能摆成三⾓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1,3,3;(2)3,4,7;(3)5,9,13;(4)11,12,22;(5)14,15,30.2、已知⼀个三⾓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 ,则第三边长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X 是奇数,则X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三⾓形有_______个;若X 是偶数,则X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三⾓形⼜有_______个A BCDEFGABCabc3、⼀个等腰三⾓形的⼀边是2cm ,另⼀边是9cm ,则这个三⾓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cm4、⼀个等腰三⾓形的⼀边是5cm ,另⼀边是7cm ,则这个三⾓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5.2 认识三⾓形(2)⼀、复习: 1、填空:(1)当0o<α<90o时,α是______⾓;(2)当α=______o时,α是直⾓;(3)当90o<α<180o时,α是______⾓;(4)当α=______o时,α是平⾓. 2、如右图,∵AB ∥CE ,(已知)∴∠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 1、判断:(1)⼀个三⾓形的三个内⾓可以都⼩于60o.()(2)⼀个三⾓形最多只能有⼀个内⾓是钝⾓或直⾓.() 2、在△ABC 中,(1)∠C =70o,∠A =50o,则∠B =_______度;(2)∠B =100o,∠A =∠C ,则∠C =_______度;(3)2∠A =∠B +∠C ,则∠A =_______度.3、在△ABC 中,∠A =3x o∠=2x o∠=x o,求三个内⾓的度数.解:∵∠A +∠B +∠C =180o,(______________________)∴3x +2x +x =_______ ∴6x =_______ ∴x =从⽽,∠A =_______,∠B =_______,∠C =_______.三、猜⼀猜:.⼀个三⾓形中三个内⾓可以是什么⾓?(提醒:⼀个三⾓形中能否有两个直⾓?钝⾓呢?)按三⾓形内⾓的⼤⼩把三⾓形分为三类.锐⾓三⾓形(acute trangle ):三个内⾓都是锐⾓;直⾓三⾓形(right triangle ):有⼀个内⾓是直⾓.钝⾓三⾓形(obtuse triangle ):有⼀个内⾓是钝⾓.练习2:1、观察三⾓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相应的括号内:AB CD E 123锐⾓三⾓形();直⾓三⾓形();钝⾓三⾓形().2、⼀个三⾓形两个内⾓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形是什么三⾓形?(1)30o和60o();(2)40o和70o();(3)50o和30o();(4)45o和45o().四、猜想结论:简单介绍直⾓三⾓形,和表⽰⽅法,Rt △.思考:直⾓三⾓形中的两个锐⾓有什么关系?结论:直⾓三⾓形的两个锐⾓互余举例(略)练习3:1、图中的直⾓三⾓形⽤符号写成_________,直⾓边是______和______,斜边是_______.2、如图,在Rt △BCD ,∠C 和∠B 的关系是______,其中∠C =55o,则∠B =________度.3、如图,在Rt △ABC 中,∠A =2∠B ,则∠A =_______度,∠B =_______度;⼩结:1、三⾓形的三个内⾓的和等于180o;2、三⾓形按⾓分为三类:(1)锐⾓三⾓形;(2)直⾓三⾓形;(3)钝⾓三⾓形.直⾓三⾓形的两个锐⾓互余.5.1 认识三⾓形(3)三⾓形⼀个⾓的⾓平分线和这个⾓的对边相交,这个⾓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形中这个⾓的⾓平分线.简称三⾓形的⾓平分线.如图:∵AD 是三⾓形ABC 的⾓平分线,∴∠BAD =∠CAD =∠BAC ,或:∠BAC =2∠BAD =2∠CAD .⼀个三⾓形共有三条⾓平分线,它们都在三⾓形内部,⽽且相交于⼀点.例题:△ABC 中,∠B =80o∠C =40o,BO 、CO 平分∠B 、∠C ,则∠BOC =______.连结三⾓形⼀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形的中线.如图:∵AD 是三⾓形ABC 的中线,∴BD =DC =21BC ,或:BC =2BD =2DC .⼀个三⾓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形内部,⽽且相交于⼀点.已知,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B =5cm ,AD =4cm ,▲ABD 的周长是12cm ,求BC 的长.AB C BC D巩固练习:1、AD 是△ABC 的⾓平分线(D 在BC 所在直线上),那么∠BAD =_______=21______.△ABC 的中线(E 在BC 所在直线上),那么BE =___________=_______BC . 2、在△ABC 中,∠BAC =60o,∠B =45o,AD 是△ABC 的⼀条⾓平分线,求∠ADB 的度数.⼩结:(1)三⾓形的⾓平分线的定义;(2)三⾓形的中线定义.(3)三⾓形的⾓平分线、中线是线段.(1)已知AD 是三⾓形ABC 的⾓平分线,则∠B =∠C ;( )5.1 认识三⾓形(4)1、★三⾓形的⾼:从三⾓形的⼀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之间的线段叫做三⾓形的⾼线,简称三⾓形的⾼.如图,线段AM 是BC 边上的⾼.∵AM 是BC 边上的⾼,∴AM ⊥BC .锐⾓三⾓形的三条⾼在三⾓形的内部且交于⼀点. 1、直⾓三⾓形的三条⾼交于直⾓顶点处.2、钝⾓三⾓形的三条⾼所在直线交于⼀点,此点在三⾓形的外部. 4、练习:如图,(1)共有___________个直⾓三⾓形;(2)⾼AD 、BE 、CF 相对应的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AD =3,BC =6,AB =5,BE =4.则S △ABC =___________,CF =_________,AC =_____________. 5、⼩结:(1)锐⾓三⾓形的三条⾼在三⾓形的内部且交于⼀点.(2)直⾓三⾓形的三条⾼交于直⾓顶点处.(3)钝⾓三⾓形的三条⾼所在直线交于⼀点,此点在三⾓形的外部.5.2图形的全等1.把下列两组图形投影出来:(1)(2说出两组图形中上、下两个图形的异同之处2.形状相同且⼤⼩也相同的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反之亦然.形状不同或⼤⼩不同的两个图形不能重合,不能重合的两个图形⼤⼩⼀定不相同.3.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都相同5.3图案设计在⽣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由全等图形拼成的美丽图案.例如在给定的三⾓形上,画出⼩鱼形状的图形,利⽤它就可以拼成下⾯这个美丽的图案.2、根据课本中的图形设计出相应的图案:5.4全等三⾓形(1)⼀个三⾓形共有______个顶点,_________个⾓,_______条边;(2)已知△ABC,它的顶点是_______,它的⾓是___________,它的边是___________;(3)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指的是它们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完全重合的两条线段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5)完全重合的两个⾓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1.全等三⾓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和性质.(1)定义:全等三⾓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形或形状相同、⼤⼩相等的两个三⾓形.2.全等三⾓形的符号表⽰及读法和写法.”≌”读作全等如图,∵△ABC≌DFE,(已知)∴AB=DF,AC=DE,BC=FE,(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A=∠D,∠B=∠F,∠C=∠E.(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1)全等⽤符号_________表⽰,读作__________.(2)三⾓形ABC全等于三⾓形DEF,⽤式⼦表⽰为______________.(3)已知△ABC和△A′B′C′中,∠A=∠A′,∠B=∠B′∠C=∠C′;AB=A′B′,BC=B′C′,AC=A′C′,则△ABC_______△A′B′C′.(4)如右图△ABC≌△BCD,∠A的对应⾓是∠D,∠B的对应⾓∠E,则∠C与____是对应⾓;AB与_____是对应边,BC与_____是对应边,AC与____是对应边.(5)判断题:①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相等.()②全等三⾓形的周长相等.()③⾯积相等的三⾓形是全等三⾓形.()④全等三⾓形的⾯积相等.()三、性质应⽤举例1.性质的基本应⽤.例1 已知:△ABC≌△DFE,∠A=96o,∠B=25o,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例2 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E,△ABE≌△ACD,∠C=20o,AB=10,AD=4,G为AB延长线上⼀点.求∠EBG的度数和CE的长.5.5探索三⾓形全等的条件(1)1、全等三⾓形的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_相等.2、如图1,已知△AOC≌△BOD,则∠A=∠B,∠C=_______,______=∠2,对应边有AC=________,_______=OB,_______=OD.3、如图2,已知△AOC≌△DOB,则∠A=∠D,∠C=_______,______=∠2,对应边有AC=________,OC=_______,AO=_______.4、如图3,已知∠B=∠D,∠1=∠2,∠3=∠4,AB=CD,AD=CB,AC=CA.则△________≌△___________5、判定两个三⾓形全等,依定义必须满⾜()(A)三边对应相等(B)三⾓对应相等(C )三边对应相等和三⾓对应相等(D )不能确定1、画出⼀个三⾓形,使它的三个内⾓分别为40o,60o,80o,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个三⾓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cm ,4cm ,7cm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1、下列三⾓形全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或__________.3、如图,AB =AC ,BD =DC ,求证:△ABD ≌△ACD .4、如图,AM =AN ,BM =BN ,求证:△AMB ≌△ANB .5、如图,AD =CB ,AB =CD ,求证:∠B =∠D .6、如图,P A =PB ,PC 是△P AB 的中线,∠A =55o,求:∠B 的度数.第5题第6题1、如图,AB =DC ,BF =CE ,AE =DF ,你能找到⼀对全等的三⾓形吗?2、如图,A 、C 、F 、D 在同⼀直线上,AF =DC ,AB =DE ,BC =EF 你能找到哪两个三⾓形全等?3、如图,已知AC =AD ,BC =BD ,CE =DE ,则全等三⾓形共有______对,5.5 探索三⾓形全等的条件(2)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_或_______.2、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能平分∠BAC 吗?你能说明理由吗?3、如图,(1)∵AC ∥BD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D ∥BC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3,∵EA ⊥AD ,FD ⊥AD (已知),∴∠_________=∠________=90o(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探索练习:1、如果”两⾓及⼀边”条件中的边是两⾓所夹的边,⽐如三⾓形的两个内⾓分别是60A BCD1234ABCDEFABCDo和80o,它们所夹的边为2cm ,你能画出2个三⾓形吗?你画的三⾓形⼀定全等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两⾓及⼀边”条件中的边是其中⼀⾓的对边,⽐如三⾓形两个内⾓分别是60o和45o,⼀条边长为3cm .你画的三⾓形⼀定全等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1、两⾓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___.2、两⾓和其中⼀⾓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___.3、如图,AB =AC ,∠B =∠C ,你能证明△ABD ≌△ACE 吗?4、如图,已知AC 与BD 交于点O ,AD ∥BC ,且AD =BC ,你能说明BO =DO 吗?5、如图,∠B =∠C ,AD 平分∠BAC ,你能证明△ABD ≌△ACD ?若BD =3cm ,则CD 有多长?6、如图,在△ABC 中,BE ⊥AD 于E ,CF ⊥AD 于F ,且BE =CF ,那么BD 与DC 相等吗?你能说明理由吗?.7、如图,已知AB =CD ,∠B =∠C ,你能说明△ABO ≌△DCO 吗?ABB ABCD EFA BCDO三、提⾼练习:1、如图,AB ∥CD ,∠A =∠D ,BF =CE ,∠AEB =110o,求∠DCF 的度数.2、如图,在Rt △ACB 中,∠C =90o,BE 是⾓平分线,ED ⊥AB 于D ,且BD =AD ,试确定∠A 的度数.5.5《边⾓边》第1课时1.三⾓形全等的判定Ⅰ(1)全等三⾓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相等”的性质.如图2,AC 、BD 相交于O ,AO 、BO 、CO 、DO 的长度如图所标,△ABO 和△CDO 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 AO =CO ,∠AOB =∠COD , BO =DO .如果把△OAB 绕着O 点顺时针⽅向旋转,因为OA =OC ,所以可以使OA 与OC 重合;⼜因为∠AOB =∠COD ,OB =OD ,所以点B 与点D 重合.这样△ABO 与△CDO 就完全重合.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读句画图:①画∠DAE =45o,②在AD 、AE 上分别取B 、C ,使AB =3.1cm ,AC =2.8cm .③连结BC ,得△ABC .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个△A 'B 'C '.(2)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边⾓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称”边⾓边”或”SAS ”)ABCDEAEF⼆、三⾓形全等判定Ⅰ的应⽤1.填空:(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边⾓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是AD=CB(已知),⼆是()=();还需要⼀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边⾓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例题例1已知:AD∥BC,AD=CB(图3).求证:△ADC≌△CBA.例2已知:AB=AC、AD=AE、∠1=∠2(图4).求证:△ABD≌△ACE.⼩结:1.根据边⾓边公理判定两个三⾓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2.找使结论成⽴所需条件,要充分利⽤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等),并要善于运⽤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3.证明的书写格式:(1)通过证明,先把题设中的间接条件转化成为可以直接⽤于判定三⾓形全等的条件;(2)再写出在哪两个三⾓形中:具备按边⾓边的顺序写出可以直接⽤于判定全等的三个条件,并⽤括号把它们括起来;(3)最后写出判定这两个三⾓形全等的结论.作业: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2.已知:点A、F、E、C在同⼀条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E≌△CDF.5.6作三⾓形(1)如图,使⽤直尺作图,看图填空.①②③④①过点____和_______作直线AB;②连结线段___________;③以点_______为端点,过点_______作射线___________;④延长线段__________到_________,使得BC=2AB.(2)如图,使⽤圆规作图,看图填空:①在射线AM上__________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点______为圆⼼,以线段______为半径作弧交_________于点___________.以点______为圆⼼,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两边,交_________于点___________,交________于点__________.这部分内容是为让学⽣熟悉作法的语⾔表达⽽设的.教师应该让学⽣慢慢理解这种语⾔表达的意思.逐步学会⾃⼰⼝述表达⾃⼰的作图过程.内容⼆(作⼀个三⾓形与已知三⾓形全等)1、已知三⾓形的两边及其夹⾓,求作这个三⾓形.已知:线段a,c,∠α.求作:ΔABC,使得BC=a,AB=c,∠ABC=∠α.作法与过程:(1)作⼀条线段BC=a,(2)以B为顶点,BC为⼀边,作⾓∠DBC=∠a;(3)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4)连接AC,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形.2、已知三⾓形的两⾓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形.已知:线段∠α,∠β,线段c.求作:ΔABC,使得∠A=∠α,∠B=∠β,AB=c.作法:(1)作____________=∠α;(2)在射线______上截取线段_________=c;(3)以______为顶点,以_________为⼀边,作∠______=∠β,________交_______于点_______.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形.3、已知三⾓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形.已知:线段a,b,c.求作:ΔABC,使得AB=c,AC=b,BC=a.⼩结:能根据题⽬给出的条件作出三⾓形.能⼝述作图过程.5.7 利⽤三⾓形全等测距离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2、两⾓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___;3、两⾓和其中⼀⾓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_;4、两边和它们的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_;5、全等三⾓形的性质:两三⾓形全等,对应边_______,对应⾓_______;6、如图;△ADC ≌△CBA ,那么∠ABC =∠____,AB =_____;7、如图;△ABD ≌△ACE ,那么∠BDA =∠____,AD =_____.⼀、探索练习:如图:A 、B 两点分别位于⼀个池塘的两端,⼩明想⽤绳⼦测量A ,B 间的距离,但绳⼦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个这样的主意:先在地上取⼀个可以直接到达A 点和B 点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E ,使CD =AC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并测量出它的长度;(1)DE =AB 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DE 的长度是8m ,则AB 的长度是多少?⼆、巩固练习:1.如图,⼭脚下有A 、B 两点,要测出A 、B 两点的距离.(1)在地上取⼀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点的点O ,连接AO 并延长到C ,使AO =CO ,ACBDC你能完成下⾯的图形?(2)说明你是如何求AB的距离.2.如图,要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F,使A、C、E在⼀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 的长,试说明理由.3.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个池塘的两端,完成右图并求出A、B的距离.三、提⾼练习:1.在⼀座楼相邻两⾯墙的外部有两点A、C,如图所⽰,请设计⽅案测量A、C两点间的距离.2.如图,⼀池塘的边缘有A、B两点,试设计两种⽅案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5.8探索直⾓三⾓形全等的条件1、判定两个三⾓形全等的⽅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Rt△ABC中,直⾓边是_________、________,斜边是____________3、如图,AB⊥BE于C,DE⊥BE于E,(1)若∠A=∠D,AB=DE,则△ABC与△DEF___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________(⽤简写法)(2)若∠A=∠D,BC=EF,则△ABC与△DEF___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________(⽤简写法)(3)若AB=DE,BC=EF,则△ABC与△DEF___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________(⽤简写法)(4)若AB=DE,BC=EF,AC=DF则△ABC与△DEF___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________(⽤简写法)(⼀)探索练习:(动⼿操作):已知线段a,c(a1、按步骤作图:①作∠MCN=∠α=90o,②在射线CM 上截取线段CB =a ,③以B 为圆⼼,C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 于点A ,④连结AB .2、与同桌重叠⽐较,是否重合?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1、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则△ADB 与△ADC ____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________(⽤简写法).2、如图,CE ⊥AB ,DF ⊥AB ,垂⾜分别为E 、F ,(1)若AC //DB ,且AC =DB ,则△ACE ≌△BDF ,根据______;(2)若AC //DB ,且AE =BF ,则△ACE ≌△BDF ,根据______;(3)若AE =BF ,且CE =DF ,则△ACE ≌△BDF ,根据______;(4)若AC =BD ,AE =BF ,CE =DF .则△ACE ≌△BDF ,根据__________;(5)若AC =BD ,CE =DF (或AE =BF ),则△ACE ≌△BDF ,根据________. 3、判断两个直⾓三⾓形全等的⽅法不正确的有()(A )两条直⾓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锐⾓对应相等(C )斜边和⼀条直⾓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对应相等4、如图,B 、E 、F 、C 在同⼀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AB =DC ,BE =CF ,你认为AB 平⾏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5、如图,⼴场上有两根旗杆,已知太阳光线AB 与DE 是平⾏的,经过测量这两根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是⼀样长的,那么这两根旗杆⾼度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四、提⾼练习:1、判断题:(1)⼀个锐⾓和这个锐⾓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2)⼀个锐⾓和锐⾓相邻的⼀直⾓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3)⼀个锐⾓与⼀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4)两直⾓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5)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6)两锐⾓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7)⼀个锐⾓与⼀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8)⼀直⾓边和斜边上的⾼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 2、如图,∠D =∠C =90o,请你再添加⼀个条件,使△ABD ≌△BAC ,并在添加的条件后的()内写出判定全等的依据.(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3、如上图,AD ⊥DB ,BC ⊥CA ,AC 、BD 相交于点O ,AC =BD ,试说明AD =BC4、如图,∠BAC =∠DCA =90o,AD =BC ,∠1=20o,你能求出∠D 的度数吗?说说你的理由.5、如图,AB //DC ,AD //BC ,AE ⊥BD ,CF ⊥BD ,垂⾜分别为E 、F ,试说明AE =CF。
2020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鱼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动物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动物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
两类动物的区别是体内是否有脊柱。
知识点2 多种多样的鱼2. 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3.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鲳鱼、小黄鱼、大黄鱼等。
知识点3 鱼的主要特征4.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5.鱼的形态结构特点:(1)外形: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体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它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3)运动: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它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呼吸:用鳃呼吸。
①鳃的结构:②鱼在水中的呼吸过程:通过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进行呼吸。
6.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知识点4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7.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其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鱼类属于脊椎动物,是因为(C)A.鱼类有鳍,运动灵活B.鱼类有鳔,能够停留在不同水层C.鱼类有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D.鱼类有鳞片,能减少游泳阻力2.脊椎动物是指(D)A.卵生动物B.没有脊柱的动物C.多细胞动物D.有脊柱的动物知识点2 多种多样的鱼3.以下都属于淡水鱼类的是(C)A.鲫鱼、比目鱼、鳙鱼、青鱼B.青鱼、带鱼、鲢鱼、鳙鱼C.鲫鱼、青鱼、鲢鱼、鳙鱼D.青鱼、鲢鱼、鲨鱼、鲫鱼【解析】比目鱼、带鱼、鲨鱼均属于海水鱼。
认识三角形教案12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三角形教案12篇认识三角形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知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通过展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讲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如顶点、底边、腰等。
(3)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如用三根木棍组成一个三角形,用手拉扯,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自行车的三角架等。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和三条边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三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
1.1认识三角形(第三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 准确说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各边的名称。
2、 探索并总结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应用前面的数学道理说明其正确性。
3、 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1、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2、 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合理解释。
3、 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1、 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2、 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复习与回顾:1、 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画图并举例说明)2、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有哪些方法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3、 想一想,前面我们学习了那些数学道理。
新课学习:一、 观察与总结:通过观察与测量你发现下列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以上三个图形的特征: 图1,有两条边相等。
图2,三条边都相等。
图3,有两条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
1、概念学习: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也叫正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
2、认识等腰三角形:思考: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关系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分别测量下列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填空。
1、 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你的到什么结论?2、 计算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比较,你的到什么结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释,体会一)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如图,⊿ABC 中,AB+A C >BC AB+BC >AC AC+BC >ABAC-A B <BC BC-AC <AB BC-AB <AC 图3图2图1C B A 底角底角顶角底边腰腰a= b= c=a= b= c= a=b=c=cba c ba cb a CBA课堂练习(一):1、 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5,第三边可以是8吗?,可以是2吗?说明理由。
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是小编帮大家分享的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欢迎借鉴。
角形教学设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教学活动一、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
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师: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
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三、试一试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较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计算的结果为准。
四、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
第2题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第3题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
第4、5、6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
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3.能够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 案例分析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3. 练习与讲解
•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然后让他们展示答案并讲解思路。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此教案主要围绕三角形的认识展开,通过讲解概念、案例分析、练习与讲解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
店铺为大家提供了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认识三角形的各组成要素,理解三边关系,并能应用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观察力,本节是学习三角形其他知识的基础和保证。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较容易掌握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等基础知识,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通过观察总结结论的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比如:学生很可能只发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而忽略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就应多听取更多同学的意见。
因此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应用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能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获取结论,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交流中体会团结合作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具准备:( 教师)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 )刻度尺、小棒、牙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引例:王师傅想做一个三角形零件,现在手里只有两根分别为50cm、100cm长的铁条,想去商店再买一根,可商店里只有这样几种规格的铁条:40cm、50cm、60cm、90cm、150cm,你认为王师傅应买哪种铁条合适?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设置疑问: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教师导出课题并板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活动教学: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三角形模型、尺子、剪刀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引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形模型和工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掌握程度。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认识三角形》学案(无答案)(4) 北师大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认识三角形》学案(4)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了解三角形的高,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 ,你能画出它的对边BC 的垂线吗?试试看,你准行!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线段AM 是BC 边上的高。
∵ AM 是BC 边上的高∴AM ⊥BC做一做: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3、议一议:每人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观察它 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画出它们吗?(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 交于一点吗?结论: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 。
2、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 。
4、练习:如图,(1)共有 个直角三角形(2)高AD 、BE 、CF 相对应的底分别是 、 。
(3)AD=3、BC=6、AB=5、BE=4,则S △ABC = 、CF= 、AC= 。
检测练习:1、选择:三角形三个内角中,锐角最多可以是( ) BC用心 爱心 专心 2 A 、0个 B 、1个 C 、2个 D 、如下图,△ABC 中,∠A=60°,∠C=80°,∠B= 度;3、如上图,∠1=60°,∠D=20°,则∠A= 度;4、如右图,AD ⊥BC ,∠1=40°,∠2=30°, 则∠B= 度,∠C= 度5、在空白处填入“锐角”、“直角”或“钝角”:(1) 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第4题)(2)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小于4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020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五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5.1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解析版
§5.1 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角的概念(1)任意角:①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②分类:角按旋转方向分为正角、负角和零角.(2)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构成的角的集合是S ={β|β=k ·360°+α,k ∈Z }.(3)象限角: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2.弧度制(1)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符号rad 表示,读作弧度.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2)角度制和弧度制的互化:180°=πrad,1°=π180rad ,1rad =⎝ ⎛⎭⎪⎫180π°.(3)扇形的弧长公式:l =|α|·r ,扇形的面积公式:S =12lr =12|α|·r 2.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时, 则sin α=y ,cos α=x ,tan α=yx(x ≠0). 三个三角函数的初步性质如下表:4.三角函数线如下图,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过A (1,0)作单位圆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终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概念方法微思考1.总结一下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 提示 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2.三角函数坐标法定义中,若取点P (x ,y )是角α终边上异于顶点的任一点,怎样定义角α的三角函数?提示 设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r ,则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 x(x ≠0).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第一象限的角也都是锐角.( × ) (2)角α的三角函数值与其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 ) (3)不相等的角终边一定不相同.( × )(4)若α为第一象限角,则sin α+cos α>1.(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P10A 组T7]角-225°=______弧度,这个角在第______象限. 答案 -5π4二3.[P15T2]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Q ⎝ ⎛⎭⎪⎫-22,22,则sin α=____,cos α=________. 答案22 -224.[P10A 组T6]一条弦的长等于半径,这条弦所对的圆心角大小为____弧度. 答案π3题组三 易错自纠5.集合⎩⎪⎨⎪⎧⎭⎪⎬⎪⎫α⎪⎪⎪k π+π4≤α≤k π+π2,k ∈Z 中的角所表示的范围(阴影部分)是( )答案 C解析 当k =2n (n ∈Z )时,2n π+π4≤α≤2n π+π2,此时α表示的范围与π4≤α≤π2表示的范围一样;当k =2n +1 (n ∈Z )时,2n π+π+π4≤α≤2n π+π+π2,此时α表示的范围与π+π4≤α≤π+π2表示的范围一样,故选C.6.已知点P ⎝ ⎛⎭⎪⎫32,-12在角θ的终边上,且θ∈[0,2π),则θ的值为( )A.5π6B.2π3 C.11π6 D.5π3答案 C解析 因为点P ⎝ ⎛⎭⎪⎫32,-12在第四象限,所以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tan θ=-1232=-33,又θ∈⎝⎛⎭⎪⎫3π2,2π,所以θ=11π6.7.在0到2π范围内,与角-4π3终边相同的角是________.答案2π3解析 与角-4π3终边相同的角是2k π+⎝ ⎛⎭⎪⎫-4π3(k ∈Z ),令k =1,可得与角-4π3终边相同的角是2π3.8.函数y =2cos x -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k π-π3,2k π+π3(k ∈Z ) 解析 ∵2cos x -1≥0,∴cos x ≥12.由三角函数线画出x 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x ∈⎣⎢⎡⎦⎥⎤2k π-π3,2k π+π3(k ∈Z ). 题型一 角及其表示1.下列与角9π4的终边相同的角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 .2k π+45°(k ∈Z )B .k ·360°+9π4(k ∈Z )C .k ·360°-315°(k ∈Z )D .k π+5π4(k ∈Z )答案 C解析 与角9π4的终边相同的角可以写成2k π+9π4(k ∈Z ),但是角度制与弧度制不能混用,所以只有答案C 正确.2.设集合M =⎩⎪⎨⎪⎧⎭⎪⎬⎪⎫x ⎪⎪⎪x =k2·180°+45°,k ∈Z,N =⎩⎪⎨⎪⎧⎭⎪⎬⎪⎫x ⎪⎪⎪x =k4·180°+45°,k ∈Z,那么( )A .M =NB .M ⊆NC .N ⊆MD .M ∩N =∅ 答案 B解析 由于M 中,x =k2·180°+45°=k ·90°+45°=(2k +1)·45°,2k +1是奇数;而N 中,x =k4·180°+45°=k ·45°+45°=(k +1)·45°,k +1是整数,因此必有M ⊆N ,故选B.3.终边在直线y =3x 上,且在[-2π,2π)内的角α的集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53π,-23π,π3,43π解析 如图,在坐标系中画出直线y =3x ,可以发现它与x 轴的夹角是π3,在[0,2π)内,终边在直线y =3x 上的角有两个:π3,43π;在[-2π,0)内满足条件的角有两个:-23π,-53π,故满足条件的角α构成的集合为⎩⎨⎧⎭⎬⎫-53π,-23π,π3,43π.4.若角α是第二象限角,则α2是第________象限角.答案 一或三解析 ∵α是第二象限角, ∴π2+2k π<α<π+2k π,k ∈Z , ∴π4+k π<α2<π2+k π,k ∈Z .当k 为偶数时,α2是第一象限角;当k 为奇数时,α2是第三象限角.综上,α2是第一或第三象限角.思维升华 (1)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可以求适合某些条件的角,方法是先写出与这个角的终边相同的所有角的集合,然后通过对集合中的参数k (k ∈Z )赋值来求得所需的角. (2)确定kα,αk(k ∈N *)的终边位置的方法先写出kα或αk 的范围,然后根据k 的可能取值确定kα或αk的终边所在位置. 题型二 弧度制及其应用例1已知一扇形的圆心角为α,半径为R ,弧长为l .若α=π3,R =10cm ,求扇形的面积.解 由已知得α=π3,R =10cm ,∴S 扇形=12α·R 2=12·π3·102=50π3(cm 2).引申探究1.若例题条件不变,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弓形的面积. 解 l =α·R =π3×10=10π3(cm),S 弓形=S 扇形-S 三角形=12·l ·R -12·R 2·sin π3=12·10π3·10-12·102·32=50π-7533(cm 2). 2.若例题条件改为:“若扇形周长为20cm”,当扇形的圆心角α为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解 由已知得,l +2R =20,则l =20-2R (0<R <10). 所以S =12lR =12(20-2R )R =10R -R 2=-(R -5)2+25,所以当R =5cm 时,S 取得最大值25cm 2,此时l =10cm ,α=2rad. 思维升华应用弧度制解决问题的方法(1)利用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解题时,要注意角的单位必须是弧度. (2)求扇形面积最大值的问题时,常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3)在解决弧长问题和扇形面积问题时,要合理地利用圆心角所在的三角形.跟踪训练1(1)若圆弧长度等于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则其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为( )A.π6B.π3C .3D. 3 答案 D解析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是半径为r 的圆O 的内接三角形,则线段AB 所对的圆心角∠AOB =2π3, 作OM ⊥AB ,垂足为M ,在Rt△AOM 中,AO =r ,∠AOM =π3,∴AM =32r ,AB =3r ,∴l =3r , ∴|α|=l r=3rr= 3.(2)一扇形是从一个圆中剪下的一部分,半径等于圆半径的23,面积等于圆面积的527,则扇形的弧长与圆周长之比为________. 答案518解析 设圆的半径为r ,则扇形的半径为2r3,记扇形的圆心角为α, 由扇形面积等于圆面积的527,可得12α⎝ ⎛⎭⎪⎫2r 32πr 2=527,解得α=5π6. 所以扇形的弧长与圆周长之比为5π6·2r32πr =518.题型三 三角函数的概念 命题点1 三角函数定义的应用例2(1)已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 ⎛⎭⎪⎫-12,y ,则sin α·tan α等于( )A .-33B .±33C .-32D .±32答案 C解析 由OP 2=14+y 2=1,得y 2=34,y =±32.当y =32时,sin α=32,tan α=-3, 此时,sin α·tan α=-32.当y =-32时,sin α=-32,tan α=3, 此时,sin α·tan α=-32.所以sin α·tan α=-32.(2)设θ是第三象限角,且⎪⎪⎪⎪⎪⎪cos θ2=-cos θ2,则θ2是(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答案 B解析 由θ是第三象限角知,θ2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cos θ2=-cos θ2,∴cos θ2<0,综上可知,θ2为第二象限角. 命题点2 三角函数线例3(1)满足cos α≤-12的角的集合是________.答案 ⎩⎪⎨⎪⎧⎭⎪⎬⎪⎫α⎪⎪⎪2k π+23π≤α≤2k π+43π,k ∈Z解析 作直线x =-12交单位圆于C ,D 两点,连接OC ,OD ,则OC 与OD 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即为角α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α⎪⎪⎪2k π+23π≤α≤2k π+43π,k ∈Z. (2)若-3π4<α<-π2,从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观察sin α,cos α,tan α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答案 sin α<cos α<tan α解析 如图,作出角α的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 观察可知sin α<cos α<tan α.思维升华 (1)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可求α的三角函数值;已知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也可以求出点P 的坐标.(2)利用三角函数线解不等式要注意边界角的取舍,结合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写出角的范围. 跟踪训练2(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 -9,a +2),且cos α≤0,sin α>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3] B .(-2,3) C .[-2,3)D .[-2,3]答案 A解析 ∵cos α≤0,sin α>0,∴角α的终边落在第二象限或y 轴的正半轴上.∴⎩⎪⎨⎪⎧3a -9≤0,a +2>0, ∴-2<a ≤3.(2)在(0,2π)内,使得sin x >cos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π4,π2∪⎝ ⎛⎭⎪⎫π,5π4B.⎝ ⎛⎭⎪⎫π4,πC.⎝⎛⎭⎪⎫π4,5π4 D.⎝ ⎛⎭⎪⎫π4,π∪⎝ ⎛⎭⎪⎫5π4,3π2答案 C解析 当x ∈⎣⎢⎡⎭⎪⎫π2,π时,sin x >0,cos x ≤0,显然sin x >cos x 成立;当x ∈⎝ ⎛⎦⎥⎤0,π4时,如图,OA 为x 的终边,此时sin x =|MA |,cos x =|OM |,sin x ≤cos x ;当x ∈⎝ ⎛⎭⎪⎫π4,π2时,如图,OB 为x 的终边,此时sin x =|NB |,cos x =|ON |,sin x >cos x .同理当x ∈⎣⎢⎡⎭⎪⎫π,5π4时,sin x >cos x ;当x ∈⎣⎢⎡⎭⎪⎫5π4,2π时,sin x ≤cos x ,故选C.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负角 B .不相等的角,它们的终边必不相同 C .钝角一定是第二象限角D .终边与始边均相同的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 C解析 因为-330°=-360°+30°,所以-330°角是第一象限角,且是负角,所以A 错误;同理-330°角和30°角不相等,但它们终边相同,所以B 错误;因为钝角的取值范围为(90°,180°),所以C 正确;0°角和360°角的终边与始边均相同,但它们不相等,所以D 错误. 2.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面积是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 A .1B .4C .1或4D .2或4 答案 C解析 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2r +l =6,12rl =2,解得⎩⎪⎨⎪⎧r =1,l =4或⎩⎪⎨⎪⎧r =2,l =2.从而α=l r =41=4或α=l r =22=1.3.若角θ终边过点P (4,m ),且sin θ=35,则m 等于( )A .-3B .3C.163D .±3答案 B 解析 sin θ=m16+m 2=35,且m >0,解得m =3. 4.点P 从(1,0)出发,沿单位圆逆时针方向运动2π3弧长到达Q 点,则Q 点的坐标为( )A.⎝ ⎛⎭⎪⎫-12,32 B.⎝ ⎛⎭⎪⎫-32,-12 C.⎝ ⎛⎭⎪⎫-12,-32D.⎝⎛⎭⎪⎫-32,12 答案 A解析 点P 旋转的弧度数也为2π3,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Q 点的坐标(x ,y )满足x =cos 2π3=-12,y =sin 2π3=32. 5.已知点P (cos α,tan α)在第二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答案 C解析 因为点P (cos α,tan α)在第二象限,所以⎩⎪⎨⎪⎧cos α<0,tan α>0,所以角α的终边在第三象限,故选C.6.(2018·嘉兴模拟)sin2·cos3·tan4的值( ) 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不存在答案 A解析 ∵sin2>0,cos3<0,tan4>0, ∴sin2·cos3·tan4<0.7.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8m ,-6sin30°),且cos α=-45,则m 的值为( ) A .-12B .-32 C.12D.32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得点P (-8m ,-3),r =64m 2+9,所以cos α=-8m 64m 2+9=-45,解得m =±12, 又cos α=-45<0,所以-8m <0,即m >0, 所以m =12. 8.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第二象限角大于第一象限角;②三角形的内角是第一象限角或第二象限角;③不论是用角度制还是用弧度制度量一个角,它们与扇形的半径的大小无关;④若sin α=sin β,则α与β的终边相同;⑤若cos θ<0,则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A .1B .2C .3D .4答案 A解析 举反例:第一象限角370°不小于第二象限角100°,故①错;当三角形的内角为90°时,其既不是第一象限角,也不是第二象限角,故②错;③正确;由于sin π6=sin 5π6,但π6与5π6的终边不相同,故④错;当cos θ=-1,θ=π时,其既不是第二象限角,也不是第三象限角,故⑤错.综上可知,只有③正确.9.若圆弧长度等于该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则其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答案 2解析 设圆半径为r ,则圆内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r ,∴正方形边长为2r ,∴圆心角的弧度数是2rr = 2.10.若角α的终边与直线y =3x 重合,且sin α<0,又P (m ,n )是角α终边上一点,且|OP |=10,则m -n =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已知tan α=3,∴n =3m ,又m 2+n 2=10,∴m 2=1.又sin α<0,∴m =-1,n =-3.故m -n =2.11.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为⎝⎛⎭⎪⎫sin 2π3,cos 2π3,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________. 答案 11π6解析 由题意知,点P ⎝⎛⎭⎪⎫32,-12,r =1,所以点P 在第四象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cos α=sin 2π3=32,故α=2k π-π6(k ∈Z ),所以α的最小正值为11π6. 12.函数y =sin x -3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k π+π3,2k π+23π,k ∈Z 解析 利用三角函数线(如图),由sin x ≥32,可知 2k π+π3≤x ≤2k π+23π,k ∈Z . 13.已知角α的终边在如图所示阴影表示的范围内(不包括边界),则角α用集合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α⎪⎪⎪ 2k π+π4<α<2k π+56π,k ∈Z 解析 ∵在[0,2π)内,终边落在阴影部分角的集合为⎝ ⎛⎭⎪⎫π4,56π, ∴所求角的集合为⎩⎪⎨⎪⎧⎭⎪⎬⎪⎫α⎪⎪⎪ 2k π+π4<α<2k π+56π,k ∈Z . 14.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y =3x 上,角β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12,m ,且sin α·cos β<0,则cos α·sin β=________.答案 ±34解析 由角β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12,m ,得cos β=12,又由sin α·cos β<0知,sin α<0,因为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y =3x 上,所以角α只能是第三象限角.记P 为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设P (x ,y )(x <0,y <0),则|OP |=1(O 为坐标原点),即x 2+y 2=1,又由y =3x 得x =-12,y =-32,所以cos α=x =-12,因为点⎝ ⎛⎭⎪⎫12,m 在单位圆上,所以⎝ ⎛⎭⎪⎫122+m 2=1,解得m =±32,所以sin β=±32,所以cos α·sin β=±34. 15.《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杰出代表作,其中“方田”章给出了计算弧田面积时所用的经验公式,即弧田面积=12×(弦×矢+矢2).弧田(如图1)由圆弧和其所对弦围成,公式中“弦”指圆弧所对弦长,“矢”等于半径长与圆心到弦的距离之差,现有圆心角为2π3,半径为3米的弧田,如图2所示.按照上述经验公式计算所得弧田面积大约是________平方米.(结果保留整数,3≈1.73)答案 5解析 如题图2,由题意可得∠AOB =2π3,OA =3,所以在Rt△AOD 中,∠AOD =π3,∠DAO =π6,OD =12AO =12×3=32,可得CD =3-32=32,由AD =AO ·sin π3=3×32=332,可得AB =2AD =2×332=3 3. 所以弧田面积S =12(弦×矢+矢2) =12×⎝ ⎛⎭⎪⎫33×32+94=943+98≈5(平方米).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角α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且与单位圆相交于A 点,它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B 点,始边不动,终边运动.(1)若点B 的横坐标为-45,求tan α的值; (2)若△AOB 为等边三角形,写出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β的集合;(3)若α∈⎝⎛⎦⎥⎤0,2π3,请写出弓形AB 的面积S 与α的函数关系式. 解 (1)根据题意可得B ⎝ ⎛⎭⎪⎫-45,±35,∴tan α=±34. (2)若△AOB 为等边三角形,则B ⎝ ⎛⎭⎪⎫12,32或B ⎝ ⎛⎭⎪⎫12,-32,当B ⎝ ⎛⎭⎪⎫12,32时,α=π3; 当B ⎝ ⎛⎭⎪⎫12,-32时,α=-π3.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β的集合是⎩⎪⎨⎪⎧⎭⎪⎬⎪⎫β⎪⎪⎪ β=π3+2k π或β=-π3+2k π,k ∈Z . (3)若α∈⎝⎛⎦⎥⎤0,2π3, 则S 扇形=12αr 2=12α, 而S △AOB =12×1×1×sin α=12sin α, 故弓形AB 的面积S =12α-12sin α,α∈⎝⎛⎦⎥⎤0,2π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让学生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和证明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学习。
3.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
4.采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稳定性相关的实例,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三角形模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三角形稳定性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如:展示自行车三角架、桥梁等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稳定性。
高中数学第五章三角函数5.1.1任意角学案含解析第一册
第五章三角函数5.1任意角和弧度制5.1.1任意角[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能区分各类角的概念;2.掌握象限角的概念,并会用集合表示象限角;3。
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及其表示,并能解决有关问题.[重点] 用集合的形式表示终边相同的角.[难点]会判断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知识点一角的概念的推广和分类[填一填]1.任意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2.正角、负角和零角我们规定,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这样,零角的始边与终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那么α=0°.1.根据角的新的定义,角的范围有什么变化?提示:角的范围不再是以前学的锐角、直角以及钝角,而是任意的角.2.如图所示,图(1)中,角α的度数为330°,图(2)中,角β的度数为-150°,角γ的度数为570°。
解析:题图(1)中,α=360°-30°=330°;题图(2)中,β=-360°+60°+150°=-150°;γ=360°+60°+(-β)=360°+60°+150°=570°.知识点二象限角[填一填]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在直角坐标系内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它为轴线角(或称为象限界角).3.把角的顶点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旋转该角,则其终边(除端点外)可能落在什么位置?提示:坐标轴上或四个象限内.4.“锐角”、“第一象限角"、“小于90°的角”三者有何不同?提示:锐角是第一象限角也是小于90°的角,而第一象限角可以是锐角,也可以大于360°,还可能是负角,小于90°的角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零角或负角.知识点三终边相同的角[填一填]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360°,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答一答]5.终边相同的角相等吗?相等的角终边相同吗?提示: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相等的角,终边相同.6.与-2 014°角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是14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三角形,如自行车、桥梁等,但他们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并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能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如自行车、桥梁等。
2.准备三角形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PPT,进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实例,如自行车、桥梁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稳定性。
2.呈现(5分钟)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三角形模型进行稳定性实验,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三角形
5.1.4认识三角形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
力;
2、了解三角形的高,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画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教学过程: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你能画出它的对边BC的垂线吗?试试看,你准行!
从而引出新课:
一、★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线段AM是BC边上的高.
∵AM是BC边上的高,
∴AM⊥BC.
二、做一做: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
(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
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
三、议一议:
每人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观察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你能画出它们吗?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
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
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处.
2、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四、练习:
如图,(1)共有____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
(2)高AD、BE、CF相对应的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AD=3,BC=6,AB=5,BE=4.
则S△ABC=___________,CF=_________,AC=_____________.
五、小结: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
(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六、自我检测
1.下列说法:①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内部;②三角形三条高至多有两条不在三
角形内部;③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三角形内部,就在三角形外部;④钝角三角形
三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一定不在三角形内部.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其中直角三角形的高线交点为直角三角形的,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
3.如图5-193所示,△ABC,作出△ABC的三条高.
图5-193
4、如下图左,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B=50°,∠C=70°,则∠EAD=.
E D C
B A
5.如图1所示,CD 是△ABC 的高,且CD =5,S △ABC =25,则AB =________.
6.如图2所示,在△ABC 中,CD ⊥AB ,∠ACB =86°,∠B =20°,则∠ACD =________.
A B C D A
B C
D
图1 图2 图3
7、如下图:△ABC 中,∠B=∠C ,E 是AC 上一点,ED ⊥BC ,DF ⊥AB ,垂足分别为D 、F ,若∠AED=140°,则∠C= ∠A= ∠BDF= .
F
E D C
B A
8、如图,BC ⊥ED ,垂足为O , ∠A=27°,∠D=20°,求∠ACB 与∠B 的度数.
E
O
D
C B
A
七、拓展提高
1.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Rt △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BC 上的高,DE ⊥AC ,DF ⊥AB ,FG ⊥
BD ,垂足分别为E ,F ,G 图中与∠B 的度数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2
B 。
3
C .4
D 。
5
3、如右图,CD ⊥AB 于D ,EF ⊥AB 于F ,∠DGC=111°,∠BCG=69°,∠1=42°,则∠2= .
4.在△ABC 中,已知∠ABC =66°,∠ACB =54°,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求∠ABE 、∠ACF 和∠BHC 的度数
.
图5-194
5、如图,已知:CF ⊥AB 于F ,ED ⊥AB 于D ,∠1=∠2,
求证:FG ∥BC
A G
F E D C B A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