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案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值不变;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速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活动设计和巩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2.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比的定义和表达方法。

2.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询问学生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表达这种关系。

2.教师简要介绍比的概念和用途,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比的表达与运算1.定义: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量的大小关系的表示形式,通常用冒号(:)或分数线(/)表示。

例如:一只羊和三只鸡,可以写成羊:鸡=1:3或羊/鸡=1/3。

2.简单的比的运算①基本比的比较:eg.比较6:7与9:8那组数大将两组数都化成同类后,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

6:7化成42:49,9:8化成45:40。

42 < 45,∴6:7 < 9:8。

②求相应的比:eg.写出3:5与6:10的相应比要使3变成6,需要乘2,5变成10也需要乘2,因此相应的比是6:10。

③同类比的加减:eg.比较2:3和4:5的大小,并计算它们的和。

首先要化成相应比,在这里,只需将2:3“扩大”为10:15,4:5“扩大”为8:10.10:15 > 8:10,∴ 2:3 > 4:5然后,将相应的分子相加,即10+8=18。

和的分数比(int2frac(18,25))为18:25。

三、练习1.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练习运用比的知识,例如:①小华和小刚以相同的速度跑步,小华10分钟跑完了500米,小刚8分钟能够跑完多少米?解:小华10分钟跑了500米,所以小华1分钟能跑多少米:500÷10=50因为两人的速度相等,所以小刚1分钟跑多少米就与小华相同,即50米。

小刚8分钟就能跑完8×50=400米。

∴小刚8分钟能跑完400米。

②某班级的男生比例为3:5,如果女生有45人,则男生有几人?解:男生:女生=3:5,即男生人数:n=3/8×(男+女)男=3/8×(男+女)男=3/8×(男+45)男=15∴男生共15人。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教案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教案
(3)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比是学生的难点。
举例: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2:3和3:2虽然数值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难点2: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线段、图形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比的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难点3:在购物、烹饪等生活场景中,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比来解决问题,如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与质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பைடு நூலகம்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比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我发现,当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证实了从生活情境出发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度,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比的概念描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2.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比的运用分析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比的意义及其性质,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将比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6.1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6.1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6.1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大小不变,当且仅当比的两个数成比例。

3. 比的运算: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比的乘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

2. 教学难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

3.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的意义、基本性质、运算。

2. 例题展示:通过典型例题,展示比的应用和解题思路。

3. 知识结构图:以图示的形式展示比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巩固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综合练习: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总结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情况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的应用教案6篇

比的应用教案6篇

比的应用教案6篇比的应用教案6篇比的应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比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加深认识不同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基本训练二、应用题练习三、小结四、作业1、口算练习13102、说出下面每句话的具体意思。

一本书,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2∶1。

苹果筐数和橘子筐数的比是3∶4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要求说出各占几份,再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份之几和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3、用比表示下列数量之间的关系。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1.5倍。

公牛头数是母牛的1/3摩托车辆数是自行车的2/5。

1、解答应用题配制黑火药用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

这三种原料重量的比是15∶2∶3。

要配制240千克这种黑火药,需要三种原料各多少千克?上下练习;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是什么应用题?关键是什么?2、练习1311问:4∶1是哪两个数量的比?长和宽对应的总长度是40米吗?为什么?要下求什么,再求长和宽?上下练习。

3、练习1313明确题意后指出:能根据数量与比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它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学生口述后解答。

说想法。

能把(2)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练习课后感受同学们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的应用教案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第一章:引入比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比的应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的概念:讲解比的定义,举例说明比的概念。

2. 比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及应用。

第二章:比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比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比值。

比的大小比较:比值越大,比就越大;比值越小,比就越小。

2.3 教学步骤:1. 讲解比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比的计算方法。

2. 比的大小比较:讲解如何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3.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计算及大小比较。

第三章:生活中的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3.3 教学步骤:1. 讲解生活中的比: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比的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的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比的拓展:讲解比的其他相关知识,如比例、百分比等。

4.3 教学步骤:1. 讲解比的拓展知识:讲解比例、百分比等概念及应用。

2.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拓展知识。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回顾比的概念、计算、应用及拓展知识。

评价:进行课堂问答或发放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第一章:引入比的概念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除法是用来求解两个数相除的运算。

1.3.2 通过具体实例,如苹果和香蕉的分配,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1.3.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比的理解,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验证,检查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比的书写和化简2.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比的书写方法,并能对简单的比进行化简。

2.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书写方法,以及比的化简规则。

2.3 教学活动:2.3.1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书写方法,让学生知道比是两个数的除法关系的表达方式。

2.3.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即将比中的前项和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3.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比的书写和化简方法。

2.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书写和化简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生活中的比3.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解决购物、烹饪等问题。

3.3 教学活动:3.3.1 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书写方法,让学生知道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的。

3.3.2 通过具体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

3.3.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比的经验,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验证,检查学生对在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比的计算4.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比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4.3.1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求解两个比的和、差、积、商等。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比的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比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课件、练习题。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比的问题,如身高、体重、速度等,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比来进行比较?2. 引导学生发现:比不仅可以用于数量的比较,还可以用于质量、速度、效率等方面的比较。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比例,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进行比较。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比的理解程度、课堂参与度等。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思考改进措施。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比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有哪些应用?2. 让学生探索:如何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应用等。

2. 强调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醒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掌握比的概念,并能够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针对《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中《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展开。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难点是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和比的应用等内容。

2. 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比的定义、比的读写和比的计算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4. 应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七、作业设计实例: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答案:苹果和香蕉的比是3:2。

实例:小华有20元钱,他买了3个糖果,每个糖果的价格是4元。

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华还剩下8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比的读写和计算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比的应用,并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生活实际认识到比的概念,能够计算两个数的比值大小,并能应用比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关注他人需求,学会比较,尊重事实,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计算两个数的比值大小。

2.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黑板、白板、计算器等。

2.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学习用品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导入。

如:小明身高为140cm,小红身高为150cm,小红的身高是小明身高的1.5倍,那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是多少?然后请学生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经常出现“比”的概念,你们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的概念?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1.定义比的概念:比,是用相同单位的两个数相互关系的表示方法。

2.讲解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表示,如“A:B”表示A与B之间的比。

3.介绍比的基本性质:比是没有单位的。

Step 3 比的计算(15分钟)1.比的计算方法:先把被比数和比数排列,再找到相同的单位,用相同单位的两个数相互关系做被比数和比数的比。

2. 计算练习:用随堂练习的方式,例:(1)小明身高140cm,小红身高150cm,小红的身高是小明身高的1.5倍,那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是多少?(2)小兰可乐喝了500ml,小明可乐喝了400ml,小兰喝的可乐是小明喝的可乐的几倍?等。

Step 4 比的大小关系(20分钟)1.比的大小关系:根据已知的比,进行比的大小关系判断。

如:“大”、“小”、“相等”、“三者相等”等。

2.计算练习:例:(1)高度比:A:B=3:4,C:B=5:4,A:C=3:5,那么A、B、C三人的高度关系如何?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给学生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然后交流、总结。

《生活中的比》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两个数相除的比。

2. 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感受比的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两个数相除的比。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水果、汽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比较关系。

2. 教学比的写法:(1)教师用PPT展示比的写法,解释比的概念。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写几个比,如2:3、5:6等。

3. 教学比的含义:(1)教师用PPT展示比的含义,解释比的意义。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剪贴图片、计算等,感受比的意义。

4.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他们的苹果数量比是多少?”(2)学生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请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的比,并与同学交流。

3.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是否能正确写出比的表达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是否能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

3.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有学生未能掌握重点内容,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2. 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中也尝试寻找比的例子,并与家长交流。

3. 安排一次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比的例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比的书写: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里的除数,比号相当于除法里的除号。

3. 比的大小:比的大小取决于前项和后项的数值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4. 生活中的比:学习比的概念,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书写方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难点:比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概念。

2.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意义: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 比的书写:讲解比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比。

4. 比的大小:讲解比的大小,让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比的大小。

5. 生活中的比: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烹饪等,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实践1. 举例说明:展示购物场景,商品原价与促销价之间的比。

让学生计算并比较。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场景,如食谱中食材的比例,向其他组展示并解释。

七、解决问题1. 个人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涉及比的概念和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讨论:挑选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策略。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的概念、书写方法和大小比较。

2. 强调比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比的知识。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篇一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比较困难,教材并没有采取直接给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多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等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

重点难点:基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学生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教学中力求通过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真正理解。

为此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

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课伊始,用淘气帅气的个人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导入,简洁明了。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理念。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情境。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3.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4.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如地图、建筑设计图等,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比例尺。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它们有什么作用?
2.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比是什么?比有什么作用?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比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授比的性质、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
1.比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身高比、价格比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2.比的性质:利用图像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两个重要性质,即比具有可逆性和传递性。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6.跨学科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的价值。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拿出一张地图,指着两个城市的距离说:“同学们,我们知道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公里,那么如果我们要把这段距离画在这张地图上,应该怎么表示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知识。”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的性质,能运用比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比例尺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图。
3.解决比例问题,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的应用等。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和用法;2.掌握比的比较大小的方法;3.能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导入比的概念。

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身边有什么东西可以进行比较呢?”或者是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例如:“你们觉得蚂蚁和大象哪个更重?为什么呢?”等等。

第二步:引入比的概念在导入部分的引导下,学生会提到一些事物的比较。

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例子来引入比的概念。

老师可以还继续进一步的问:“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比,那么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等等。

第三步:讲解比的概念和用法在引入部分之后,老师可以简要地讲解比的概念和用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1.比的定义:比是一种用来表达两个事物或者多个事物之间关系的方式;2.比的符号:比通常用冒号表示,例如:3:4,表示3和4比;3.比的大小:比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来确定;4.比的应用: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比重、比例等。

第四步:练习在讲解比的概念和用法之后,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来加深理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比较,例如:王明比李明高出5厘米,那么王明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等等。

第五步:应用在练习之后,可以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每天走路去学校要花30分钟,而骑自行车只需要15分钟,那么小明骑自行车比走路快多少倍?等等。

第六步:总结在应用部分之后,老师可以总结比的概念和用法,并强调比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以及比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比的兴趣。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和用法,并能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比的概念,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注意:以上内容为Markdown文本格式,无法显示数学符号等特殊格式,建议在Markdown编辑器中查看。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刘佳渝说课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的内容。

本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应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

教材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等后续学习平坡架桥。

(二)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每六人小组准备一个纸杯、两支试管、一个水槽(装满清水)、一个烧杯(装满红色水当甘蔗汁)等。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是:以“新课程标准理念” 为指导,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和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我是这样处理的随着学生的回答,紧接着出示照片B、C、D、E,提出问题: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比较像?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再做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法,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2、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的,理解比的意义。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早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这儿还有几张淘气的照片呢?(出示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照片,你发现哪几张照片和图A比较像呢?
2、这些照片为什么有的与图A比较像,有的不像呢?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为了方便我们去研究,老师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方格图中。

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其中的秘密。

(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出示合作学习目标。

(学生读)
2、合作探究。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老师的小提示,一起来探究这些长方形照片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小提示:(课件出示)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表中。

(2)算一算,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3、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的研究你发现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4、引出比。

学生自学认一认。

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感知意义。

5、说一说。

老师指定长方形,学生说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

你能画一个和图A像的长方形吗?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6、想一想:
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怎样求比值?(学生说,师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升。

1、填一填。

2、判断。

3、求比值。

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