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镇化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第64卷第2期2009年2月Vol.64,No.2Feb.,2009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王建军1,2,吴志强1(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2.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洛阳471000)摘要:Northam 认为城镇化呈“s ”型曲线发展,其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为众多研究证实和引用,但其阶段分界点长期缺乏严格的数学定义。

运用高等数学方法,推演出城镇化“s ”型曲线的Logistic 增长模型关于时间变量t 的方程表达式,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推导出该曲线的三个特征点及其数学表达式。

对Northam 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思想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提出城镇化发展“s ”型曲线上两个曲率最大点为城镇化三个阶段的分界点;验证了在拐点处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之前速度逐渐加大,之后速度逐渐减小;给出了阶段划分点、拐点和第二阶段历时与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选择日本和其他22个国家城镇化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城镇化阶段划分结果与相关研究非常吻合,并且符合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还特别证明并指出2004年中国城镇化发展已经出现速度拐点,验证了模型推导的结果。

最后讨论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阶段;Northam 理论;Logistic 增长模型;阶段划分方法1引言Northam 关于城镇化发展“s ”型曲线及其三阶段划分思想在城镇化研究中(尤其是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常被引用①。

1979年Northam 总结城镇化发展的过程近似一条“s ”型曲线,并且可以相应地划分为3个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的初始阶段(initial stage)、城镇化水平急剧上升的加速阶段(acceleration stage)、城镇化水平较高且发展平缓的最终阶段(terminal stage);城镇化水平在第二阶段开始时低于25%,发展到超过60%、70%后进入第三阶段;由于需要保留一定的农村居民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城镇化水平必定有一个上限[1]。

日本的城镇化建设

日本的城镇化建设

日本的城镇化建设一、概况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6900多个小岛组成。

人口1.26亿。

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

2011年,日本的城镇化率为91.3%。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

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

2011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5.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万美元,日本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及商业服务业对GDP贡献最大,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首都东京不仅是国内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亚洲第一大城市和全球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顶级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

日本的工业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工业种类齐全;生产技术先进;生产规模较大;产值较高。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电器、化工、纺织等。

此外,日本的核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

日本的农业实行小型机械化,单位耕地产量世界第一,稻米自给有余,但约一半粮食仍需进口;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资源生产国,捕鱼技术和捕鱼量居世界前列,每年因为滥杀鲸鱼而受到国际谴责。

此外,日本还是世界上填海造陆面积最大的国家。

服务业是日本第三产业的核心,也是对GDP贡献最大的产业。

日本的服务业极其发达,是世界上地下商业街最多的国家。

二、城镇化发展历程日本城市化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伴随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步发展。

1868年,日本第一产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87.9% ,第二产业只占4.10%,全国只有为数很少的城市。

随着重化业的快速发展,港口工贸城市和滨海工业区相继出现,并向京滨、阪神、中京和北九州集聚。

20世纪20年代以后,日本劳动力逐渐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区域集中。

日本城镇化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城镇化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劳 动 力 的需 求 也 相 应 增 长 。大 阪 市 、名 古 屋
中共 十 八 大 报 告 提 出 “ 坚持 走 中 国 特 色新 型 工 业 化 、信息 化 、城 镇 化 、农业 现 代 化道 路 ,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 化和城 镇 化 良性 互 动 、城 镇 化 和农 业 现 代 化 相 互 协 调 ,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 现
经 济社 会 发展 程 度 的重 要标 志 。2 0 1 2 年1 1 月,
1 8 8 8 年 ,第 一 产业 雇佣 人数 占 比为 6 9 . 9 %,非 第 一 产业 雇佣 人 数 占比为 3 0 . 1 %。 1 9 2 0 年,日 本城市 面积 占比为0 . 4 %,城市 化率 为 1 8 %。随 着工 业化 的发 展 ,大量 的 工业 企业 进 入城 市 , 逐 渐 形成 了京 滨 、阪神 、中京 和 北 九 州 四大 近代 工业 地 带 。 随着 城 市 工 商 业 的发 展 ,对
人增 至 1 9 2 0 年3 0 5 万人 。
第二阶段 :2 0 世纪3 0 年代 4 0 年代 ,是 日 本 城 镇 化 的过 渡 阶 段 。 1 9 4 0 年 日本 城 镇 化 率
为3 7 . 7 %,城 市 面积 占 比为2 . 3 % ,非第 一 产业
善 的 国家 ,研 究 其 城 镇 化 发 展 经 验 ,对 我 国 特色 城镇化 发展 道路有 重要 的启示 意义 。
剩 劳动 力也 在一 定程 度 上加 速 了农 村 人 口向城 市 的

共 同发展 ,利用小城镇的资源优势 ,建立工业及高 新 技 术产业 园区 ,不 断振 兴 区域经 济发展 。政 府根
据不 同 时期不 同地 区 的特殊情 况制 定 了切实 可行 的 规划再交 由相关部门落实实施 ,如对中小城市工业 用地 、劳 动力 保 障和运 输设施 给 予政策 支持 。为 了 缩小 城镇 与大 城市 的经 济差距 ,防止大 城市 规模过 大从 而拉 大与 小城 镇和 中小 城市 的差距 , 日本政府 实施 了全 国综 合开 发规 划 、地 方都 市 圈规划 等 ,努 力 实 现全 国的均衡 发展 ,缩 小城 市间 的经济差 距 。

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长江岸边的M造船公司,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建设“海上铁路”的号召下制造小木船、水泥船;90年代着眼于“大厂不愿造,小厂造不了”的1-5万吨级船舶,开创了全国地方船厂建造万吨级船舶的先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双燃料运输船订单最多的国内船厂。

2022年该公司联合产业链企业组建当地船舶制造业联盟,打造配套完善的造船基地。

完成下面小题。

1.该造船公司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历史悠久B.政策支持C.定位准确D.岸线较长2.该造船公司牵头组建船舶制造业联盟的首要目的是()A.增强信息交流,带动企业共同发展B.加强企业竞争,促使企业品牌建设C.提升产业规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D.促进产业联动,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日本的城镇化经历了城镇化、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日本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从非大都市圈向大都市圈的迁移,且年轻人占比高。

如图表示1960-2022年日本的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

完成下面小题。

3.日本经历再城镇化的时期是()A.1960年—1975年B.1975年—2000年C.2000年—2010年D.2010年—2022年4.城镇化过程中,日本人口迁移可能导致()A.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加剧B.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减小C.非大都市圈就业机会减少D.大都市圈内交通压力缓解5.2010年之后,日本城镇人口增长率特点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国际人口迁移B.人口自然增长C.国内人口迁移D.逆城镇化迪士尼乐园是在迪士尼动画片成功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主题游乐园,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至今全球共开设6家。

2016年具有纯正迪士尼风格并融汇了中国风的主题乐园在上海正式开园,7个不同的主题园区给游客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日韩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

日韩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

日韩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日韩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近年来,亚洲地区的经济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中,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两个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他们的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发。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详细探讨日韩产业升级的历程和趋势。

一、日本的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日本的产业升级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

当时,日本各地割据成立的诸侯国为了争夺统一日本的权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不断改进和提升武器装备。

这些军备竞赛促进了冶炼、金属加工和海军建设等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镰仓时代(12世纪末至14世纪初)后期,由于铸造技术的进步,日本的冶金业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金体系之一。

18世纪中期,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制度开始兴起,国内政治相对稳定。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增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尤其是江户时代(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后期,日本的城镇化和商业化趋势愈发明显,许多新兴产业如纺织业、印刷业、铁器制造业等得到迅猛发展。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日本的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相对应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这一运动使得日本近代化、工业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大力推动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其中,187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奖励工业奖法令》,提供大量资金和奖励,以加速新兴工业的诞生和发展。

创立工厂和企业成为日本社会的新热潮,工业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日本的产业升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正时期(1912年至1926年)和昭和时期(1926年至1989年)是日本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通过模仿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外国投资和开展技术合作等途径,日本的多个产业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二战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使得日本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研究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研究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研究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形态1.天下分裂,大名争霸在日本战国时代,日本被分为许多小领土,由大名们统治。

这些大名们之间互相争夺领土和权力,形成了一个分裂的政治形态。

虽然日本只有一个皇帝,但实际上的权力却在这些大名的手中。

每个大名都有自己的武士团队,他们互相攻伐,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混乱。

2.武士精神成为社会基石在这种分裂的政治形态下,武士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武士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影响,他们之间的争斗往往是以武力为手段。

这导致了武士精神在日本社会中的崛起。

尊重勇气、忠诚和荣誉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武士们也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战争教育和军事技术的发展由于不断的战争和争斗,日本战国时代也是日本军事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各大名之间互相竞争,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自己的领土和权力。

因此,战争教育和军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火枪、铁甲等新兵器和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方式。

二、日本战国时代的社会形态1.武士阶层的崛起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了社会的领导阶层。

武士们的地位和权力逐渐增加,不再像过去一样被看作是下等人。

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社会上最有权力的阶层之一。

2.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民地位的提高随着大名们的统治,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的土地制度相当不稳定,导致了许多土地浪费和农民的贫困。

大名们经过不断的改革,使土地集中到自己手中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农民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3.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名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百多年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本文是通过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上的数据,对世界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主要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比较。

一、城市化的基本内容1、定义:城市化也称作是城镇化、都市化。

从地理学角度来说,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从生态学领域来说,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演进过程: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二、城市化的背景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

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极其缓慢。

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产业革命的掀起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23倍,这期间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1950年左右,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发达国家: 1、起步早。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城市化1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城市化1

城市化下图示意中国、日本、韩国城镇化进程(含预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段是( )A.1950~1970年B.1970~1990年C.1990~2010年D.2010~2030年2.2020年,中、日、韩三国( )A.韩国经济最发达B.日本城镇化水平最高C.中国城市人口最多D.均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由图可知( )A.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D.美国目前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4.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三国城镇化带来主要变化是(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落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称为再城市化。

下表为某国四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某国四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年份甲乙丙丁2000-2010年-0.24-0.620.28-0.382011-2019年0.64-0.230.810.595.根据上表,推测该国四个城市中进入再城市化阶段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6.该国上述城市再城市化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地租下降,住房供应增加B.农业用地比重提升,耕地面积增加C.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比重增加D.城市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当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时,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反之则为滞后城市化。

下图示意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新加坡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B.经济发展水平C.工业产值D.农业发展水平8.图示国家中出现滞后城市化的是( )A.越南B.马来西亚C.泰国D.菲律宾9.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A.农村环境污染加剧B.城市经济发展缓慢C.农村人地矛盾突出D.城市人口失业率高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1.1 明治时代:城镇化起步阶段(1868——1920年)
(1)城市地区工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实施“殖 产兴业”政策发展现代工业,推动日本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并围绕京 滨、阪神、中京和北九州逐渐形成四大近代工业地带;
(2)农业及农村工业发展缓慢:19世纪70年代,日本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和地税 改革,废除等级制度,取消了束缚农村农业发展的绝大部分零杂税;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1.3 战后时代: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1946年至今)
(1)城镇化率持续上升:第三产业人口持续增长,从1955年的 35.5%逐步增加到2010年的66.5%; (2)农业及农村工业发展不断调整:1)第一阶段,农村生产生活 水平大幅提升;2)第二阶段,农业生产提质升级;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1)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这一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在城 市周边迅速形成了工业带; (2)农村地区发生了影响深远的产业结构变化;阶段前期由于战争 的影响,以军需工程为主的企业逐渐从城市地区转移到农村,促进 了农村工业结构的调整;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起步:这一时期的农村生态环境管 理开始起步,《净化槽法》的“前身”《水槽便所取缔规则》出台, 对城乡生活污水的处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以传染病防治为主推动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日本在城镇化起步阶段,对农 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形成概念,针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的相 关法律法规较少,仅开展了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工作;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1.2 战前及“二战”时代:城镇化过渡阶段(1921-1945年)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发布时间:2022-06-06 阅读:12193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到1940 年,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当时欧美工业化国家。

其后,在快速工业化带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仅用了50 年的时间,就完成为了欧美国家100 年的城市化进程。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WDI ,2022),在1960 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就已经达到63.3% ,1975 年跃升至75.9% ,其后向来缓慢上升。

本研究从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变化三个角度分析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图 1 1890-2000 年日本城市化率一、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1.1 城市化起步阶段(1868~1930 年)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产业革命带动人口向城市会萃。

1868 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目标。

在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同时,增强军事力量和培植资本主义经济,在1868~1885 年间,在接收幕府和各藩经营的军工厂和矿山的基础上,引进英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聘用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建设了一批兵工厂、采矿场,以及以生产纺织品、水泥、玻璃、火柴为主的民用“模范工厂”,开始了产业革命。

这一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觅工作。

明治22 年(1889 年)开始设立市制,1890 年日本城市人口约为320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8%;1920 年开展全国第一次国情调查时,城市人口约为1000 多万,占总人口的18%;在产业革命后期,1920 年到1930 年的10 年间,城市人口达到了1544 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24%,但当时绝大部份人仍生活在农村地区。

1.2 城市化停滞阶段(1931~1945 年)这期间,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但受“二战”影响,城市化进程受阻。

20 世纪30 年代,日本政府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个时期的日本城市人口继续增加,1931-1940 年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1% ,1940 年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达35%。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与日本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当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不足10%。

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从10%上升到18%,到1950年也仅为37%。

从1889年到1950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4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推动了日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955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56.1%,到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2%。

在此期间,日本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城市化己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5.9%,1980年则为76.2%。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各类城市已有688个,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97个。

由于城市人口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

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很多居民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

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是美国的11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20多年时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单位时间内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选择了走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下表1描述了1920-1995年间,日本具有50万人口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

多维度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日本小城镇城镇化研究

多维度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日本小城镇城镇化研究

多维度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日本小城镇城镇化研究【摘要】日本小城镇在多维度社会转型背景下面临着城镇化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通过对日本小城镇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

接着探讨了多维度社会转型对日本小城镇城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背景下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探讨。

进一步分析了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对小城镇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路径。

在总结了多维度社会转型背景下日本小城镇城镇化的现状和趋势,同时给出了政策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日本小城镇的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小城镇在社会转型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小城镇、城镇化、多维度社会转型、发展模式、文化、经济、政治、城镇化路径、政策建议、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日本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加剧,许多小城镇面临人口减少、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的挑战。

在多维度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日本小城镇的城镇化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深入研究日本小城镇城镇化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对于了解日本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城镇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近年来,日本政府也意识到小城镇城镇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这些政策是否有效,以及在多维度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小城镇的城镇化,尚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日本小城镇的现状分析、多维度社会转型对小城镇城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日本小城镇城镇化的路径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日本小城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城镇的现状分析,可以揭示其发展中的瓶颈和难点,为制定更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在多维度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研究可以探讨社会转型对日本小城镇城镇化的影响。

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方向和速度,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小城镇的发展。

日本与中国经济比较

日本与中国经济比较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认为日本怎么样?也许你们对日本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屑,或者鄙视。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国土窄小,物产资源贫乏。

对比而言,中国地大物博。

在发展经济方面本应占很大优势,但在二战以前,中国却比日本落后更多,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后,专心发展经济,使日本成为全球强国之一,而中国仍然在末代封建的残余中生死挣扎。

经受了二次大战的灾难,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几乎完全被战火破坏掉了。

也许我们可以说,中国与日本大体上曾经具有相同的经济起点、相同的物质基础起跑线。

但是,在此之后,日本却以惊人的速度与惊人能耐迅速崛起,远远地将中国抛在了后面。

到了21世纪,我们仍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在经济上与日本存在很大差距。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从奇迹的战后复兴到泡沫经济的崩溃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殖民地丧失了,剩余武器被收缴,正在研制的先进武器,如喷气战斗机、导弹、洲际轰炸机等,连同样机、图纸和实验设备等也被美国拆除运走。

大量的工厂和建筑被摧毁,战后日本满目苍夷。

从明治开始经历了约100年,又回到了原点。

但是大和虽然沉没,但创造大和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都完整的保留下来。

那时日本已基本消灭了文盲,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且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等。

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0年的总收入。

日本将赔款的绝大部分用来办教育。

加上日本是美国的小弟弟,干儿子。

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行非军事化,是由美国保护的,没有国防负担,所有的钱全部用来发展经济,而且美国战后给了日本很多的投资,另外日本没有支付最重要的对华战争赔款。

所以日本在战后经济奇迹复兴是必然的。

1945年日本解散了财阀,随后又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是日本社会渐渐步入安定,法制也趋于完善。

1946年,吉田茂内阁成立,实施了《金融紧急措施令》,以煤炭为中心的倾斜生产方式,致力于经济复兴,所以1947年起日本就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

日本的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

日本的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

日本的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日本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时期,分别是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

这两个时期对于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指从大约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日本国内各个地方的武士势力相互争斗,形成了一个割据混乱的局面。

战国时代的背景是封建体制的衰落和农民起义的兴起。

在这个时期,日本国内出现了大量的战国大名和武士团体,他们争夺土地和权力,进行了多次的战争。

战国时代的特点是兵器的进步和战争的频繁。

在这个时期,火枪和火炮开始被广泛使用,对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战争的频繁也促进了军事技术和战略的发展。

在战国时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得到了高度发扬,而且艺术和文化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例如,茶道和武士道都是在战国时代发展起来的。

战国时代的影响是重大的。

战国时代最终结束了日本的分裂局面,统一了整个国家。

此后,日本进入了江户时代,成为一个封闭的国家。

二、江户时代江户时代是指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以江户城(现在的东京)为中心,统治者是幕府。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也是日本历史上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幕府限制了大名的权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实行了严格的士农工商等级制度。

江户时代的特点是封闭和稳定。

在这个时期,幕府采取了严格的对外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移民。

这导致了相对封闭的国家局面。

与此同时,江户时代的社会相对稳定,国内没有大规模的战乱,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江户时代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城镇化和商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城市成为了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此外,江户时代也是日本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例如,浮世绘和歌舞伎戏剧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总结: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

战国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充满了战争与冲突,但也推动了日本的军事、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38 | 中国报道2013年3月 总第109期Cover Story封面故事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时借鉴。

英国英国的城镇化开始于18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启时期。

据英国史学家克拉潘估计,1300年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4%,1500年左右城镇化率不到10%。

之后城镇化加速发展,1750年城市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7.8%,1851年达到50%,1911年达到78%,1980年达到89%,2009年突破90%。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城镇化的国家,做足了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功课。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改进,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使英国能以较少的农业人口养活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为城镇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工业革命推动小城镇迅速发展为大城市。

如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小城镇,但到1831年已经是20多万人的大工业城市了,成为英国近代城镇化的典型。

交通运输促进城镇化。

工业革命带动了以运河、汽船、公路和铁路为主要标志的“运输革命”。

发展极大地加强了英国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新型城市或城镇。

城镇化吸纳转移农业人口。

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经济生活重心向城市进行转移,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向农村渗透。

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为加快城镇化进程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英国城镇化教训:曾经发生过驱赶农民进城的“圈地运动”,激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至今仍为史学家所批判。

与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的环境污染,带来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果。

英国的城镇化之路对我国正处于聚集发展阶段的省区,特别是中西部省区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1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上海市为例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1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上海市为例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2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

读图,完成1、2题。

1.东京市城镇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2。

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

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解析】1选C,2选C。

第1题,由图可知,东京市城市规模较大,有近郊发展区、卫星城发展区.故处于城镇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第2题,东京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是:圆环式、放射状的发展格局,控制城区的发展,转向周边郊区发展卫星城.交通运输网的布局格局并不是根本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相反,发展公交、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个体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更为有效;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确立,其根本在于“付租水平";乡村、郊区的城镇化发展应得益于城市职能的分化、企业人员的外迁等。

【补偿训练】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型城市甚至超大型城市时会导致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向该地区高度聚集,同时还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投资、人口、信息等优质资源。

上述现象可称为“城市虹吸效应"。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城市虹吸效应”的有利影响是()A.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大城市集聚,利于提高劣势城市的教育、医疗水平B。

缩小一二线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差距C。

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D.人口回流,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2)劣势地区规避“城市虹吸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A.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B.采取措施禁止人口迁出尤其是人才外流C。

积极发展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D。

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打造超级城市【解析】(1)选C,(2)选A。

日本“再城镇化”经验值得我国县域交通发展借鉴

日本“再城镇化”经验值得我国县域交通发展借鉴

日本“再城镇化”经验值得我国县域交通发展借鉴作者:刘思琦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1期日本采用两级行政区划,第一级为都、道、府、县,第二级为市、町、村,共计47个一级行政区和约1700个二级行政区。

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和约2800个县级行政区,日本的市町村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县级行政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已超过90%,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当前,日本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逆城镇化”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同样面临“一老一少”困局,正着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借鉴日本“再城镇化”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县域城镇化水平大有裨益。

一、日本“再城镇化”的现实基础(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日本人口规模自2008年达峰后持续下降(见图1),2022年减少为1.25亿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为29%,已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指老龄化率达到21%或更高的社会)。

2022年,日本出生人口仅80万人,已连续42年下跌。

部分市町村不仅面临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还存在年轻人口大量流出的问题,高达25%的20—29岁年轻人希望移居至三大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

(二)“逆城镇化”现象不断涌现,“再城镇化”计划纷纷出炉持续施行的城区功能疏解政策导致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人口、产业不断向郊区转移,城区向心力持续衰减,公共交通运营基本依赖于政府财政补贴,衰退的公共交通严重影响住在郊区且无驾驶执照的老年人的出行。

目前,富山市、青森市、宫崎市等纷纷制定振兴计划,采取土地复合开发、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措施,为“再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访日游客数量不断攀升,货物运输规模持续下降自2003年以来,日本确立并实施“观光立国”战略,从中央到地方都不遗余力地推广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和项目、优化软硬件环境、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

2019年,訪日外国游客数达到3188万人(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游客数量严重下挫),同比增加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城镇化发展模式:
1、以大都市圈为主导,中小城市、城镇共同发展
2、工业化推进了日本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随着重化业的快速发展,港口工贸城市和滨海工业区相继出现,并向京滨、阪神、中京和北九州集聚。

第二阶段:日本劳动力逐渐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区域集中。

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20年的18%上升到1940年的35%。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临海地区工业用地的开发,极大地加速了日本城市化进程。

出现问题:出现了年轻人大批流入大城市而造成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地区间差距拉人的现象。

直到1975年以后,随着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城市化进程日趋成熟,日本人口向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状况才趋于改善
第四阶段:1980-1984年间,由于出口型产业进一步向港口工贸大城市靠拢,日本再次发生了人口向东京圈聚集现象,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日本大城市人口集中、地价上涨、土地利用受到限制、劳动力减少及工资提高等因素,致使一部分人向郊区转移,出现“郊外都市化时代”
3、政府政策指导,如1955年制定的《町村合并制定法》旨在对日本的村镇进行合并。

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非农业从业人员的
生活水平并提供了一系列的农业保护政策。

印度尼西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城镇发展率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