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二十六) 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的适应性B. 基因突变C. 人为选择D. 物种之间的竞争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D3. 现代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大约是多少?A. 50%B. 75%C. 95%D. 99%答案:C二、填空题1.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物种多样性2. 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是导致____的原因之一。
答案:生殖隔离3. 根据现代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
答案:种群三、简答题1. 简述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答案: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环境会对这些差异进行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衍后代,而不适应的个体则可能被淘汰。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性强的特征会在种群中逐渐积累,导致物种的进化。
2. 什么是物种形成的过程?答案:物种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和基因流的阻断。
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的生物个体无法进行交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种群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遗传特征。
当这些差异足够大时,即使种群重新接触,它们也可能无法成功交配或产生可育后代,这时就形成了新的物种。
四、论述题1. 论述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答案: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理解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其次,进化论是现代遗传学、生态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基础。
此外,进化论还促进了对生物适应性、物种形成和生物地理分布等研究的深入。
在医学领域,进化论的原理也被用来研究病原体的抗药性问题以及疾病的进化机制。
结束语:通过本测试题,我们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证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它不仅塑造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视角。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生物进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六) 生物进化一、选择题1.(2018·宜宾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解析:选C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
2.(2018·衡水检测)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解析:选D 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能代表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选C 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环境无关;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新高考)高三生物专题精练 生物的进化 (答案)
生物的进化1.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2.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的变化(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数X2+杂合子个数)一(总个数X2)。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4.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时,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如求X b的基因频率:X b的基因频率=2X女性个数+男生个数X100%5.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基因A的频率,q代表基因a的频率,贝V:(p+q)2=p2+2pq+q2=1o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例1:(2021•新高考广东卷・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B.25%、75%C.35%、65%D.45%、55%答案B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下列有关进化的论述中不科学的是( )A.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B.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有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C.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2、原始的藻类可以进化成苔藓植物,而现在的藻类则不能进化成原始地苔藓植物,其原因是()A、现在的藻类不发生变异B、现在藻类的变异是不利变异C、变异的性状不遗传D、没有适合的环境条件3、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4、有的动物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体色叫保护色,如枯叶蝶颜色枯黄,竹节虫体表翠绿。
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动物具有保护色的本质原因是( )A.主动适应B.被迫适应C.变异作用D.自然选择5、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蚊蝇等害虫对DDT抗药性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A. 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B. 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C. DDT的药效降低了D. 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6、人们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①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害虫对农药不断选择的结果②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③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④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④7、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现代雄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代代经常使用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保卫自己的需要D.繁衍后代的需要8、家禽、家畜的祖先都曾是野生种类,而最终被人驯养成功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自然演化D.优胜劣汰9、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10、下列不是生物保护色的是()A.冬天的雷鸟体色为白色B.生活在树上的树蛙体色为绿色C.生活在城市的人衣服五颜六色D.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11、科学分析,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缺少进化的内因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因而其中的生物很少发生变异C、海洋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间生存斗争比较缓和D、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被淘汰了12、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叶片变成了刺,而根、茎肥大,具有储水作用,这一结构特点的形成是()A、生存斗争的结果B、环境的影响使某些器官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C、自然选择的结果D、过度繁殖的结果1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生存斗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和变异14、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5、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高考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卷(22) 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卷(二十二)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以下对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使不同性状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B.可遗传变异可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C.对于特定性状而言,在不同环境中的自然选择方向是相同的D.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也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解析:选C对于特定性状的个体,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存能力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错误。
2.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解析:选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物种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
3.巴拿马地峡将许多海洋生物分割成太平洋种群和加勒比海种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自然状态下能产生后代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B.不同环境条件选择适应该地区的性状,导致生物发生定向进化C.自然条件下,新物种的形成一定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D.该区域同一种群的鼓虾经巴拿马地峡分开后均可演化成新的物种解析:选B在自然状态下能产生后代的个体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如马和驴能交配并产生骡子,骡子不育,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A错误;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不同环境条件选择适应该地区的性状,能导致生物发生定向进化,B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自然条件下,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该区域同一种群的鼓虾经巴拿马地峡分开后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故不一定能演化成新的物种,D错误。
4.古孢粉学是孢粉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化石孢子、花粉的形态、分类、组合分布及其进化规律的科学。
孢子、花粉质量轻且数量多,散布极远,各沉积地层中均可保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最原始的化石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化石B.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中孢子和花粉的组合可以推断植被的演变规律C.相较于其他地层,沉积岩的地层中化石所受破坏较少,保存较为完整D.孢子和花粉可以保存为化石的原因可能与它们有抗高温、高压的外壁有关解析:选A最原始的化石中不包含消费者的化石,A错误;不同地质年代的孢子和花粉化石沉积在不同地层中,科学家通过研究孢子和花粉化石的组合面貌,就能判断当时地球的生态环境,也可以推断植被的演变规律,B正确;相较于其他地层,沉积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坏较少,也较易完整保存,因此其对考古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标,C正确;孢子和花粉的外面有一层外壁,外壁中存在一种抗高温、高压和耐酸碱腐蚀的化学物质,所孢子和花粉可以长久保存为化石,D正确。
2019高考生物复习课时检测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二十六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1.(2018·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解析: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种群进化较慢。
答案:A2.(2018·陕西省宝鸡市九校联考)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自然选择只能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但不能导致突变,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进化,对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均产生影响,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答案:D3.(2018·广东肇庆二模)生物在发生进化时()A.总是适应环境的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B4.(2018·黑龙江省牡丹江一高期末试题)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B.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A正确;图中①是指种群的基因频率,②是可遗传的变异,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专题过关检测
专题13生物的进化专题过关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科研工作者对馆藏于新会博物馆和顺德博物馆的鳄鱼标本进行研究,发现了史前鳄鱼的新物种——中华韩愈鳄。
在对两地博物馆鳄鱼标本的比较研究中,不能为鳄鱼进化的研究提供依据的是( )A.生活痕迹比较B.头骨特征比较C.DNA序列比较D.核苷酸种类比较答案 D2.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判断下列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答案 D3.猎豹和羚羊之间属于捕食关系,这两个物种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猎豹发达的肌肉决定了羚羊变异的方向B.这种捕食关系对羚羊的进化是不利的C.跑得更快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这种“军备竞赛”体现了协同进化答案 D4.进化的红皇后假说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物种间存在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时,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B.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会诱导昆虫产生相应的解毒基因C.该假说认为一种生物的进化会导致其他生物的进化D.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昆虫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C5.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人群中某一对核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岛上人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B和b基因在遗传给子代的过程中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D.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女性的概率为12%答案 C6.某山地的蜗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两个种群发生了明显的进化,而后山丘障碍消失,上述过程如图所示。
人教版生物八下7.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时训练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时训练生物进化的历程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B. 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C. 丁的结构比丙复杂D. 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2.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主要原因是()A. 化石是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B. 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C.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D. 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3.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
三个发掘地点如图,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顺序应该是()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乙、甲D. 丙、甲、乙4.下列动物的类群中,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 ①鱼类 ②爬行类 ③哺乳类 ④两栖类 ⑤鸟类A. ① ② ③ ④ ⑤B. ① ④ ② ⑤ ③C. ① ② ④ ③ ⑤D. ④ ① ② ⑤ ③5.参观自然博物馆后,同学们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B. 地球上原核生物的出现早于真核生物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唯一证据D. 在进化过程中既有物种产生也有物种灭绝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从进化来的()A. 原始藻类B. 古代蕨类植物C. 古代苔藓植物D. 原始生命7.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不能推测的是()A. 生物进化的趋势B. 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 生物的生存年代D. 无机物能形成有机物8.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鱼类和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B. 鱼类的化石只会出现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C. 低等生物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绝灭是由于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D. 在现存环境下,原始哺乳动物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9.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A. 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 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C. 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D. 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10.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可以证明,下列选项中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的两类生物是()A. 两栖类和鸟类B. 两栖类和爬行类C. 爬行类和鸟类D. 哺乳类和鸟类11.原始生命分化为藻类植物和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A. 运动方式不同B.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C. 细胞结构不同D. 营养方式不同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古代的鱼类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这能很确切地说明下列哪一个进化历程()A. 从水生到陆生B. 从自养到异养C. 从厌氧到需氧D. 从无性到有性13.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这说明生命经历了()A. 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B. 从无到有的过程C. 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D. 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14.原始生命出现后,下列哪项顺序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A. 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C. 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D. 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15.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7·宜宾二诊)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种群的发展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解析:选C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促进种群的发展;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
2.(2017·衡水检测)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解析:选D 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是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历程 课时检测卷(2)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一、单选题1.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重要证据是()A. 始祖鸟化石B. 始祖马化石C. 恐龙化石D. 三叶虫化石【答案】A2.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
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B. 一般而言,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C. 生物化石和比较解剖学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D. 一般而言,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答案】C3.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B. 乙和丙都是有甲进化来的C. 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D. 丁有可能是裸子植物【答案】C4.下列关于人类的起源、进化、发育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青春期个体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突出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B. 胎儿的生活是通过脐带、胚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C.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答案】B5.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 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C. 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 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答案】B6.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A. △→口→☆B. ☆→口→△C. △→☆→口D. ☆→△→口【答案】A7.在越近期的地层里,什么生物的化石越多()A. 水生生物B. 陆生生物C. 单细胞生物D. 腔肠动物【答案】B8.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化石的是()A. 森林古猿留下的脚印B. 恐龙蛋C. “北京人”用的石器D. 人工琥珀中的昆虫【答案】D9.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重要方法是()A. 模拟实验法B. 比较法C. 调查法D. 观察法【答案】B10.把下列动物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应是()①鸟类②爬行类③两栖类④鱼类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①②④③D. ④③①②【答案】B11.支持“沧海桑田”观点的证据是()A. 在海洋中发现了陆地生物的化石B. 在陆地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C. 发现海洋局部有隆起现象D. 发现陆地有凹陷现象【答案】B12.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方法一般不包括( )A. 对现存生物进行横向比较B. 根据确凿的证据进行科学推测C. 对不同年代的化石进行纵向比较D. 设计科学实验重演生物进化的历史【答案】D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A. 由水生到陆生B. 由体型小到体型大C. 由低等到高等D. 由简单到复杂【答案】B14.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A. 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 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C. 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D. 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答案】A15.黑猩猩不能进化成为人类的根本原因是()A. 黑猩猩不会说话B. 黑猩猩不能直立行走C. 不存在进化成人类的环境吧D. 黑猩猩不能使用工具【答案】C二、综合题16.如表是7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 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1)上表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和最远的动物分别是_________.(2)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_________方面为生物的_________提供了证据.【答案】(1)黑猩猩、酵母菌(2)分子生物学进化17.胚胎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如图是几种脊椎动物(蝾螈、鸡、黑猩猩、人)胚胎发育过程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1)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极为相似,这说明它们都有________ ,也说明同不物种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________关系.(2)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很像鱼,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 ;从图中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还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其他趋势是从________ 到________ ,从________ 到________ .(3)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晚期,形态结构出现很大差异,能分出不同的生物,这是长期________ 的结果.【答案】(1)脊椎亲缘(2)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简单复杂(3)自然选择。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课时作业高一2生物试题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概述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在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基础上,让学生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1.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2.生物进化的基本顺序(1)从单细胞―→多细胞;从简单―→复杂;从水生―→陆生;从低级―→高级。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绝灭,又有许多新物种不断产生。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化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3)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4)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共同进化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被称为共同进化或协同进化。
判断正误(1)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2)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代谢类型。
( )(3)生物多样性即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 )(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5)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 )(6)生态系统多样性不仅指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多样性,还应包含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 )答案(1)×(2)×(3)×(4)×(5)√(6)√一、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1.几个重要进化事件(1)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2)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3)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2.进化方向(1)代谢: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趣味导读亲爱的同学,你一定知道“恐龙灭绝”的事情,那么你知道在恐龙之前,世界是怎样的呢?在恐龙之后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学习了本节课,你将会有新的收获。
智能点拨例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解析: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如果回答先有鸡,则会被反问“鸡是由蛋孵出来,没有蛋哪来的鸡呢?”如果回答先有蛋,则又会被反问“没有鸡哪来的蛋呢?”导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其实提问者本人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学习了遗传、进化的知识后,这个问题就会有一个了结。
从进化的角度看,从原物种演变成新物种需积累大量的变异,而这个时间至少需要百万年的时间,演变特别缓慢。
是先演化成鸡还是先演化成鸡蛋是根本没有截然界线的,并且也无法考证。
做为一个物种,鸡与鸡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在进化历史上,鸡这种物种一旦形成,就意味着鸡和鸡蛋同时形成。
所以从进化的尺度上说,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从遗传、进化方面来看,讨论二者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没有意义的。
随堂反馈一、画龙点睛1.化石是生物的______、______或生活______,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______之处,又和______有相同之处。
3.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______,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__________,确定它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处。
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4.不同地层中的化石不同。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___ ,______越多。
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______,_______越多。
5.在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中,_____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在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______。
苏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时训练:163_生物进化的学说
苏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时训练: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一、单选题1. 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A.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C.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2.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A.生存环境变化B.自然选择C.生物变异D.弱肉强食3. 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中的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呈黄色,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B.用进废退的结果C.生存竞争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4. 下面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B.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5. 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人们发现随着使用年数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B.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D.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二、填空题自然选择学说的创始人是19世纪________国伟大的博物学家________。
他在1859年出版了巨著《________》。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适应者________,不适者____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________。
在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
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的昆虫特别多?________________长颈鹿是令人喜爱的动物,尤其是它那长长的颈和四肢。
第26课时 生物的进化
第26课时生物的进化▶基础巩固1.(2022陕西)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化石可以帮助人类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B.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C.同种生物形成的化石都在同一地层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解析: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简单,B错误;同种生物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化石不一定都在同一地层,C错误;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D错误。
2.(2022连云港)生命起源问题的研究处在模拟实验和推测的阶段。
生物进化的研究,科学家则找到了许多证据,提出了进化理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化石是表明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B.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理论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C.科学家推测,从原始生命进化为各类生物经历了化学进化过程D.米勒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形成了原始生命解析:化石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A错误;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过程进化而来的,但是从原始生命进化为各类生物没有经历化学进化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D错误。
3.(2022衡阳)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显示其两翼末端有爪。
这有助于我们推断鸟类的祖先可能是古代的( C )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A.两栖类B.鱼类C.爬行类D.哺乳类4.(2022凉山)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古象牙,通过将象牙中残存的DNA与现有象群DNA进行比较,可以推测两者的亲缘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估测古象生存年代B.所发现的古象牙能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C.古象牙中残存的DNA携带了遗传信息D.两者的DNA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解析:两者的DNA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D错误。
八年级生物下册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趣味导读你见过中华枯叶蝶吗(图片或标本)?它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的翅酷似一片枯叶,翅上杂有黑点和灰斑,很象是叶片上的病斑,与寻常枯叶上所见到的菌斑没有什么两样,真是绝妙之至!当它双翅合拢停息于枝条上时,很难与将要凋谢的枯叶区别开来,连鸟类也难于发现其所在。
这种自然界的奇迹是怎样出现的?学习了本节课,你将会有科学的认识。
智能点拨例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及炎症,颇见成效。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下降。
于是人类又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但都是开始有效,以后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A.抗生素的生产质量越来越差B.致病微生物会自然产生抵抗抗生素的变异C.致病微生物产生并遗传下来抵抗抗生素的变异D.抗生素选择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该抗生素的变异解析:该题意在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运用。
可抵抗抗生素的微生物来自该物种的变异,正常情况下,它们只是少量存在。
但是在使用抗生素后,正常微生物被大量地杀灭,这些变异类型却被抗生素选择而保存下来,经过大量繁殖并成为常见类型。
所以,并不是抗生素的质量越来越差,也不是抗生素失效。
答案:D随堂反馈一、画龙点睛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这样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敌害或者猎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2.由于过度繁殖,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
3.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的个体则容易被。
4.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二、慧眼识珠1.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2.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生存斗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和变异3.金鱼是由鲫鱼演变而来的,其原因是()A.过度繁殖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生存斗争4. 下列哪项不是动物保护色的含义( )A. 使动物容易躲避敌害B. 能够保护动物的皮肤的美丽C. 有利于动物捕食猎物D.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5. 现有红、黄、绿、蓝等颜色的小纸片100张,若用蓝色的布料作背景布,经过“捕食者”几代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 )A. 蓝色B. 红色C. 黄色D.绿色6. 下列现象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A. 冬天的雷鸟羽毛全是白色的B. 绿色草地的昆虫体色一般是绿色的C. 比目鱼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D. 眼镜蛇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眼镜状斑纹7.下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课时作业9: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1.(2017·宜宾二诊)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种群的发展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答案 C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错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B项错误;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促进种群的发展,C项正确;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D项错误。
2.(2018·哈尔滨三中月考)下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地理隔离阻碍了这些种群进行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 C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3.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答案 A解析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是同一物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A项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项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物种的基因频率也是不断变化的,C项错误;物种基因库是同一物种的各个种群基因的总和,种群基因库是指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前者比后者更丰富,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二十六) 生物进化一、选择题1.(2018·宜宾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解析:选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
2.(2018·衡水检测)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解析:选D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能代表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 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选C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环境无关;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4.(2018·郑州质检)鼠尾草的雄蕊高度特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
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
由此无法推断出()A.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解析:选B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5.(2017·浙江4月选考)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解析:选C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农药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菜青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自然选择可以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即农药的选择使菜青虫的抗药性(有利变异)不断积累,C正确;生存斗争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
6.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没有基因突变进化就不能发生B.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产生的机理均为基因突变C.人为因素可以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迁入与迁出、遗传漂变会影响生物进化解析:选B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就不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也就不可能进化,A正确;猫叫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某些特定性状的生物进行培育,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例如,人们选择矮秆作物进行培育从而使作物矮秆基因的频率增大等,C正确;迁入与迁出能够引起种群部分基因的增加或减少,遗传漂变会使少数个体携带的特有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而消失,两者都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都会影响生物的进化,D正确。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该种群自交和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基因频率不同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之比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6%∶42%∶8%,则X b的频率为7%D.人的ABO血型取决于3个等位基因I A、I B、i。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某小岛上人的血型频率(基因型频率):A型(I A I A,I A i)=0.45;B型(I B I B,I B i)=0.13;AB型(I A I B)=0.06;O 型(ii)=0.36。
I A、I B的频率分别是0.3、0.1解析:选D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即AA占1/2,Aa占1/2,AA自交后代为AA,Aa自交后代中AA占1/4、Aa占1/2,aa占1/4,故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为P(AA)=5/8,P(Aa)=1/4,P(aa)=1/8,基因频率为P(A)=3/4,P(a)=1/4;自由交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子代中的基因频率与亲代中的相同,即P(A)=3/4,P(a)=1/4。
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则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个体随机交配,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为36%,Aa的基因型频率为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
当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6%∶42%∶8%时,X b的频率为(6+8)/(88+12+42+8)=14/150。
由O型(ii)的基因型频率=0.36可知i的频率为0.6,故I A+I B的频率为0.4,假设I A的频率为p,则I B的频率为(0.4-p),AB型(I A I B)的基因型频率为2×p×(0.4-p)=0.06,A型(I A I A,I A i)的基因型频率为p2+2×p×0.6=0.45,故p=0.3,I A、I B的频率分别是0.3、0.1。
8.(2016·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C抗药靶位点使杀虫剂不能与靶位点结合;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只是基因型不同,不存在生殖隔离,仍属于同种生物。
9.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说明该种生物进化了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解析:选A选项A,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隐性性状aa的基因型频率是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繁殖一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8=0.32;选项B,显性基因的频率为0.2,小于隐性基因的频率;选项C,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选项D,A的基因频率为0.4,则显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1-0.62=0.64,即64%。
10.(2018·酒泉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种群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1950~1980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C.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D.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解析:选D分析图形可知,1950~1980年,A基因的频率先减小后增大,a基因的频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错误;到1990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增大到90%,a基因的频率减小到10%,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这些数据不能说明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因此不能说明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B错误;如果该种群的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则1960年时种群基因频率为A=40%,a=60%,根据遗传平衡公式,Aa基因型的频率为2×40%×60%=48%,但如果个体间不能自由交配,则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不一定为48%,C错误;1930~1970年,A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生物适应当时的环境;1970~1990年,A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有利于生物适应当时的环境,所以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D正确。
11.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选B根据题图,通过地理隔离形成a1和a2两个种群,又分别演化出b、c、d 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故A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正确;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故C错误;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