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年级下册语文第 1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爱莲说》选自卷三,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著有等。

6.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曰欲颓.(tú)B.沉鳞竞.跃(jìng)C.水中藻、荇.交横(xìng)D.何处去竹柏.(bǎi)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二、文言文阅读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庇(yìn)怪诞.(dàn)诘.责(jié)锲.而不舍(qì)B. 伎俩.(liǎ)执拗.(niù)拮挶.(jū)叱吒.风云(chà)C. 遒劲.(jìng)阴霾.(mái)孱.弱(chán)咬文嚼.字(jiáo)D. 殷.红(yān)狡黠.(xiá)媲.美(bì)锋芒毕露.(lù)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孜孜不倦馨竹难书相得益彰附庸风雅B. 断章取义娇揉造作形销骨立如雷贯耳C. 佝偻提携取义成仁千钧之力朝朝暮暮D. 置之不理锐不可当信手拈来战战兢兢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B.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滋暗长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C. 刘老师对待同学和颜悦色,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D.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道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

A. 咬文嚼字心领神会平易近人B. 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C. 咬文嚼字平易近人心领神会D. 平易近人心领神会咬文嚼字5.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③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沉鳞.竞跃(lín)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2.下列句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3.对《记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B.明天参观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C.“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D.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

要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_____________。

要倡导尊重①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②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③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②③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16 短文两篇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甚蕃.(pān) C.西蜀.(shǔ)()(3)A.苔.痕(tāi) B.鸿儒.(rú) C.亵.玩(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C.以我酌油知之. D.水陆草木之.花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8.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C.实是欲界之仙都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9.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康乐以来/以我酌油知之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相与步于中庭/尝射于家圃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丙】
游石湖小记(节选)
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
(作者: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②薇村:地名,后文中上方、郊台、茶磨均为山中地名。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本文作者是______朝的文学巨擘___________(填人名)。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11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夕日欲颓( )(2)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每至晴初霜旦B.横柯上蔽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自康乐以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实是欲界之仙都孔子云:何陋之有?5. 根据提示默写课文中的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展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 ”。

6. 填空。

(1)《三峡》一文中,用四字句分别描写了山、水的特点——“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与《答谢中书书》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体现清高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答谢中书书》的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B. 《答谢中书书》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札翰”等,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们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表达的感情或见解。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一、基础达标(30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0分)(1)有龙则灵(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_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 )(5)何陋之有(____________ )(6)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7)亭亭净植(____________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 )(9)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 )(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 )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5.根据要求默写。

(14分)(1)《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13《短文两篇》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藻.饰(zǎo) 狡黠.(xié)傅.彩(fù)B.诘.难(jié)咀嚼.(jiáo)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chì) 阐.证(chǎn)幽.居(yōu)D.轻鄙.(bǐ)粗糙.(cāo)吹毛求疵.(cī)【答案】D【解析】A项“黠”应读xiá;B项“咀嚼”的“嚼”应读jué,“味同嚼蜡”的“嚼”应读jiáo;C项“滞"应读zhì。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高谈阔论纵观统酬孜孜不倦寻章摘句文彩藻饰炼达之士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豁然惯通因小失大开卷有益【答案】统筹文采练达贯通【解析】注意形似字、同音字的区别。

3.选词填空.(只填序号)①周密②庄重③灵秀④深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____,数学使人______,科学使人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答案】(1)。

③ (2). ① (3)。

④ (4). ②【解析】【详解】选词填空。

文句出自培根的《谈读书》。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要分别理解好“诗"“数学”“科学”“伦理”对人生的意义。

如“诗”可使人“灵秀”的意义;“数学"可使人“周密”的意义;“科学"可使人“深刻”的意义。

注意其中的一一对应关系。

还可运用排除法解题.4.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__.【答案】(1)。

天生才干犹如未琢之璞(2). 读书然后成稀世之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好吧。

”他说,“我相信你能行!”C.面对别人的成功,你是为别人喝彩,还是不屑一顾?D.甘孜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螺沟、甲居藏寨、稻城亚丁等……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

D.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二、综合性学习6.“文明”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我们湛江一直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

为了响应我们湛江的文明创建活动,你的学校组织了“文明先锋小队进学校”的活动。

(1)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二:学校开展“文明志愿者”活动,假使你发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该如何劝导他?(不超过50字)。

语文第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语文第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语文第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课内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收敛.()贝壳.()零.()落卑.()微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蝉()()敛()()恕()()微()()禅()()剑()()怒()()徽()()3.依照下列的说明,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

()②连续嘈杂,是人厌烦。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④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点也不马虎。

()4.对两篇短文明白得有误的一项是()。

A.《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使人“专门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

B.《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

C.《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纳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巧的特点。

D.《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得到启发,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摸索,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爱、令人赞颂的东西”的美好愿望。

5.假如你是那只在地下埋了17年,却只能活一个夏天的蝉,你会如何想,又会如何做,记下你的方法和做法。

6.请从课文中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专门的感悟。

文中的词、句:你专门的感悟: (二)中考链接(★★)7.(2006年衡阳市中考题)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那个小孩难道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赞颂不已。

D.想不到往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8.(2006年昆明市中考题)依照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禁思绪万千。

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能够努力增长它的宽度。

在人一辈子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战胜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解析版)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解析版)

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德馨.(xīn) 鸿.儒(hóng) 陋室铭.(míng)B.案牍.(dú) 甚蕃.(fān) 濯.清涟(zhuó)C.亵.玩(xiè) 不蔓.(wàn) 调.素琴(tiáo)D.隐逸.(yì) 淤.泥(yū) 鲜.有闻(xiān)【答案】A【解析】B项“蕃”应读fán,C项“蔓”应读màn,D项“鲜”应读xiǎn。

2.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词类的活用。

学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来认真分析。

A.“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出名”;B.“蔓”和“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的意思;C.“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的意思;D.“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故应选D。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益”与“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获益.匪浅B.延年益.寿C.日益.发达D.良师益.友【答案】C【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例句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

A.好处;B.增加;C.更加;D.好的。

故选C。

4.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案】B【解析】B项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

改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1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1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1)鸿:
(2)形:
8.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9. 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贵州省遵义市 2018 年中考语文试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调素琴(弹)
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 山不在高(在于)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
谈笑有鸿儒(大)
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佛经)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6.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
宜________
(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________
17.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 《爱莲说》中,菊是__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19. 《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
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
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
以为妙绝。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
斯: 这
(2)谈笑有鸿.儒
鸿: 大
(3)无案牍之劳形. 形: 形体,躯体
(4)可爱者甚蕃.
蕃: 多
(5)出淤泥而不染. 染: 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6.下列各句中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何陋之.有
参考译文:(乙)竹子像贤者,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来树立竹子的德行,君子看到它的根, 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本性正直,(本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见它正直的 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体悟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 内心,就会想到虚心接受意见的人。竹节坚贞,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名 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竹子来充实庭院。
导析:D A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不译;B项,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不译;C项,介词,被/判断动词,是;D项,均为介词,与“为”连用,表示“认为”。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译文: 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2)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译文: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 16.作者为何赞荷为“花中仙子”,根据文中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2年部编版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详解)

2022年部编版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详解)

第17课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过关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濯________ 隐逸________淤________泥不蔓________不枝同予________者噫________【答案】zhuó;yì;yū;màn;yú;yī【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读音的积累答题在,注意“濯”“予”“噫”容易读错。

故答案为:zhuó;yì;yū;màn ;yú;yī【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________②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③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④香远益清 ________⑤亭亭净植 ________⑥宜乎众矣 ________【答案】仅,只;沾染;洗涤;更(更加);竖立;当然【解析】【分析】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独:仅,只。

②“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

③“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④“香远益清”益:更(更加)。

⑤“亭亭净植”植:竖立。

⑥“宜乎众矣”宜:当然。

【点评】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________”立意,以“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________的节操和________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________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________”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掌握下列字形字音。

旸.谷____________ 姮.娥__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__ 浸.____________
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画线部分内容造句。

我应当怎样歌颂我的家乡呢?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用一首长诗,赞美她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假如我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5.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6.你如何理解《日》中“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这句话的含义。

7.“月”带给作者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这种意境,让你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8.在《月》的结尾,作者引用了“姮娥奔月“的传说,说说你的理解。

9.《日》和《月》的创作仅一天之隔,而且两篇内容有一致之处: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联系两篇,说说你对主题的理解。

(二)
爱尔克的灯光(节选)
巴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

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

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

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

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

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

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

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

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

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

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选自《语文报》)
10.“爱尔克的灯光”是西方经典传说,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个传说的大概。

11.你认为作者用“爱尔克的灯光”为题有何含义?
12.你怎样理解“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这句话的含义?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3.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盏像“爱尔克的灯光”一样为你守候的灯呢?
14.选文最后两段写道:“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说说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

三、写作
15.“月”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笔下的经典话题。

“睹月思怀”,李白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也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连现代歌曲也唱“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代表我的心”。

请你也以“月”为话题,谈谈你的赏月体验。

☆8* 短文两篇
一、1.yānɡhénɡhàojìn
2.答案举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3.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4.参考答案: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一幅画卷,描绘她神奇秀丽、雄伟壮观的景色。

(答案假设身份与后句表达内容相符即可)
二、(一)5.此文作于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寇蹂躏,光明被黑暗所代替。

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这儿的“飞蛾”,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象征着追求光明勇于献身的美好人格。

赞美“飞蛾”即是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6.参考答案:生命固然可贵,但与其苟且活在这“黑暗的寒冷世界”,不如顽强斗争,追求光明与希望。

即使为此牺牲,也再所不惜。

表达出作者赞美抗争精神,执著追求光明,“虽九死犹不悔”的爱国情怀。

7.月亮带给作者的最大感受是冰冷。

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月光冷得很”等等。

这种意境让人想起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苏轼的“高处不胜寒”;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

8. 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姮娥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9.其实两篇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盼望光明的到来。

(二)10.“爱尔克的灯光”是欧洲古老传说,说的是姐姐爱尔克用灯给航海的弟弟照路,每晚都亮在她的窗前,最后带着失望死去。

11.提示:表达对亡姐的思念和对光明的执著追求。

12.写出了此次回家作者的失望,还有痛心。

13.提示:比如为你点起希望之灯,守候你成长的父母。

14.这是希望之灯,信念之灯,象征作者的生活信念和追求的理想。

三、15.提示:学习巴金散文的写法,朴实自然,有感于生活而作。

写出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赏月感受,能咏月抒怀即可。

可写景,可抒情,可议论。

可写月圆之景,亦可写月缺之情;可以“睹月思乡”,也可以“借月怀远”,由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定。

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