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选择题突破方法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课件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烘托了浓重的悲秋氛围。
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错误。
首句并没有“秋景描写”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鹭 鸶杜 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 鸶郑 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B.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D.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乐趣相近。杜诗描画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画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歪曲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秒找“易错点”技能
找到选项中的“不合逻辑”
❶易错点技能汇总
找到选项中的“因果关系”
找到选项中的“负面否定词”
找到选项中的“字面解释义”
找到选项中的“极端绝对词”
找到选项中的“季节时间词”
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特殊,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特殊风格。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原卷版)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考纲解析2020年、2021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从近两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选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分别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
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
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⑤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诗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诗歌选择题设误“4角度”角度一(重点)内容感情判断【设误类型】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失误原因】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角度二形象画面的判断(难点)【设误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失误原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不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
角度三表达技巧【设误类型】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或表达技巧知识积累不足,或不能理解表达技巧的特征和作用,或不能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鉴赏分析等。
角度四语言特点判断【设误类型】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不能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向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两角度解答诗歌鉴赏性选择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三、新题解析一、选择题1.(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一模)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里所描绘的古人活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突破选择题
【读懂诗歌】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杀气阵阵逼蓝天,瑶民队伍好雄壮。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西山红叶林尽染,烧过草地好围歼。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突破选择题
突破选择题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目录 CONTENTS
一、明确古代诗歌客观题四大设误点 二、突破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大考点。选择题和主观 题只是题型不同,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解答诗 歌选择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 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 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 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 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 “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 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 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边练边悟】
夏日题老将林亭①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蠙
A.首联写出了老将在经历百战之后,有功成
身退之感,喜欢安静的生活,表达出老将对于仙家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点五答准选择题
突破点五答准选择题必备学问古代诗歌选择题涉及学问面广,几乎涵盖古诗鉴赏的全部考点。
其实力指向通常是深度的“理解和赏析”,四个选项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诗作进行解读与赏析。
一般有以下几种设误方式:陷阱设置解说典例解析曲解词句牵强附会命题者往往有意牵强附会地曲解某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如有意歪解、望文生义、以古律今等。
2024年新高考Ⅰ卷第15题A选项——词人在人日约挚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此项错误。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意思是,春色无穷无尽,人们却情愿来到南山苦苦找寻。
“苦”,形容追求的执着,表达出了人们找寻春色的执着。
不能将“苦”字理解为“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忽视语境褒贬失当命题者有时有意忽视语境,将诗歌创设的语境曲解、引申、拔高,造成褒贬失当。
2024年全国Ⅲ卷第14题C选项——诗人虽然宠爱苦笋,但终归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嘱咐不要过多取食。
此项错误。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确定、赞美其“苦节”,即坚守节操、矢志不渝。
告诫孩子们“勿多取”苦笋,要给它们机会让它们自由成长。
选项忽视语境而曲解诗意,故错误。
断章取义混淆情感脱离整首诗歌内容,断章取义,随意妄解,与诗歌主旨、情感相左,甚或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2024年新高考Ⅱ卷第15题B选项——诗中运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此项错误。
诗歌三、四两句,承上评价赵伯鱼的好学看法,认为其后生可畏;然后诗人自谦,认为自己虽然谈诗殊多,但是简洁粗略,未及肯綮。
“后生可畏”出自《论语·子罕》,意为年轻人往往能够超过前辈,是可敬畏的。
韩驹此句意在表达对赵伯鱼的嘉许,并无劝诫之意。
选项对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把握不准。
错置技法误析作用或是无中生有,或是有意将不同的技法加以错置,或是对技法的表达效果作错误会读。
2024年新高考Ⅰ卷第15题B选项——第三句运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挚友之间“天际若比邻”之意。
引导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一些经验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必考的题型,其得分率比较低。
在复习阶段,教师需帮助学生明确此类题的考查方向,帮助他们重新构建解题的思维框架,更加规范地答题。
下面,笔者就举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
一、帮助学生明确试题考查的方向古代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什么?这是我们需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要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评论。
江苏省的《考试说明》也明确表示:“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虽然现在采用新课标新高考卷,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方向与此前是一致的。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要重点把握其中的形象、语言、主题、情感、技巧等要素。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托,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的诗歌,扩大其阅读的范围,突破单篇的限制,让他们在相对复杂的情境中思考问题,鉴赏诗歌。
二、带领学生重新构建解题的框架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前提是读懂诗句。
那么如何读诗呢?这是我们要帮学生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接下来,笔者以2021年新高考卷中的《寄江州白司马》为例,谈谈如何带领学生读诗,重现构建解题的思维框架。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环节一:正向判断在这一环节,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读文本(人物、意象、景物)来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题材,以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古代诗歌选择题突破方法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 c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错项】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解析】 语言鉴赏不当 典例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扬子津 祖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调动了读 者的情绪,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 的“寒气”作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 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 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 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错项】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 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 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解析】 C 项,属语言鉴赏不当(曲解文意),“碍”字形容船多造成的拥挤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 特征,而非选项所述;E 项,属情感分析不准,无中生有,“韶光易逝”的情感在尾联没有体现。 错解词语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古诗选择题答题技巧
【1999•全国】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பைடு நூலகம்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 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 “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高考回顾
2017全国卷 3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D )(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解析:BE,B项考查的是语句理解和情感,是对曾经一起赏月的人而今不在身边的境况 感到无限伤感。E项是情感的偏差,主要的情感是对人的思念,对物是人非的感伤。
古诗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多选题的题干一般是“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这一题,可以对多个考点进行灵活考察,无论是古诗所蕴含的思想内 容、观点态度,还是古诗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都会进入到命 题范围内。
2.概括错误——意境分析不当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①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②。 【注】①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②人物是秦余:引用《桃花 源记》中的典故。
【错项】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3.手法错误
长安春望 卢纶 唐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错项】C颈联转入写景,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故乡之远。 【解析】手法错误。诗人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近看宫阙,错落有 致,落晖笼罩,此句写景,并无用典,“用典”无中生有。
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错4项】】徽C:. “琴醉徽翁,去系后弦”之两绳句。描此写处醉代翁指离琴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
诵表达思念之情。
【解析】选项C翻译错误。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研修在琅 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选项C中的“朝吟夜怨”指的是 “流泉的”声音,不是作者。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常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亮,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期望可以帮忙到有需要的朋友。
1.把握仆人公的立足点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仆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穿全诗供应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
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跑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仆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宝,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穿全诗的重要方法。
由于并不是全部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当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肯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的思路,进而贯穿全诗。
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假如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留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穿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需结合原诗歌的详细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
假如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推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句意理解方面:误会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
我们在平常要多加练习,并准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识有关意象与意境的学问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鉴赏突破五种方法及练习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鉴赏突破五种方法及练习古诗词鉴赏突破五法一、从诗名的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点明是咏荷上之雨,而不是雨中之荷,为你的分析提供了重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郑燮的《沁园春·恨》,这“恨”字就是全诗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有的标题往往点明全词内容和写作目的(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题名点明时间、地点和词的内容),例如:竹窗听得见风,把树苗送到四孔树李益微风把我吓了一跳,让我坐在晚上,我觉得自己很悠闲。
打开门,再把竹子搬走。
我怀疑是个老朋友。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文风”一词不仅是整首诗的线索,也是理解整首诗内涵的关键。
头和下巴的对联写在面对风的时候想朋友,听到风的时候怀疑朋友;颈联上写着风吹树叶,露珠沾苔藓。
目的是写关于风的东西;尾巴连接到前面,吹动空气,这也意味着风是一种遐想,希望风能传递思念朋友的意义。
可以看出,整篇文章围绕着“闻风”的意境,通过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情绪,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代诗歌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
诗人常常选择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他们独特的情感。
欣赏时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调动和积累意象,弄清意象的意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长岭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烟熏笼玉枕没有颜色。
躺着听南宫的话,听了很久。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
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三、从诗歌中的关键词突破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姜楼觉得自己老了赵嘏独自一人在河底,我朦胧地想,月光像水,水像天堂。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如何做好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例析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如何做好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例析学生做不好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诗性语言对学生来说有一些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二是多元的考查角度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考点中难以厘清思路。
为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对一些试题的分析,给古代诗歌阅读的备考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路径。
01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内容古代诗歌在创作方面常用省略句子成分、颠倒语序、跳跃性语言、改变词性、变换词义、使用典故等技巧为诗歌增色。
要想更好地理解诗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古代诗歌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表述形式。
例如:忆昔陆游忆昔梁州①夜枕戈,东归如此壮心何!蹉跎已失邯郸步,悲壮空传敕勒歌。
今日扁舟钓烟水,当时重铠渡冰河。
自怜一觉寒窗梦,尚想浯溪石②可磨。
[注]①梁州:治所在南郑(汉中)。
乾道八年,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襄赞军务,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
②浯溪石:唐代元结作《大唐中兴颂》,铭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颂肃宗的功德。
后遂泛称铭刻勋绩的碑石为“浯溪石”。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回忆当年东归后的军旅生活,充满对抗金岁月的留恋。
B.“夜枕戈”“邯郸步”化用成语典故,显示了今昔生活的迥异。
C.颈联中的“冰河”与“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中的“冰河”内涵接近。
D.尾联中诗人以梦中刻石纪功的美好梦想反衬壮志难酬的残酷现实。
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诗,笔者将其进行如下改编:(我)忆昔(在)梁州夜枕戈(待旦),(我如今)东归如此壮心何(处安放)!(岁月)蹉跎(我)已失邯郸步,(我内心)悲壮(只有)敕勒歌空传。
今日(乘坐)扁舟钓(于)烟水(雾气弥漫的水面),(这番景象让我想起)当时(穿着)重铠渡冰河。
自怜一觉(从)寒窗梦(中睡醒),(梦中)尚想浯溪石可磨。
诗中省略了句子成分,如主语“岁月”、谓语“穿着”、介词“从”等;运用了颠倒语序,如“空传敕勒歌”;使用了典故,如“邯郸步”“浯溪石”。
新高考语文专题8 第1讲 诗歌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
12
18
[题目]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开头两句暗扣“元日”来写,有新年添岁之意,然而添岁,于垂老者来说是身 随年老,于青少年则是身随年长。 B.“处处”两句感慨羁旅漂泊、处境艰难,强调自己和家人已经多年在外度过元 日,从而营造出感伤的氛围。 C.“训喻”两句中“青衿”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诗人感叹自己老无所成,心生惭 愧,因而教导儿子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D.结尾两句诗人忆及江东的弟弟,情难自已,落泪之中足见手足情深,对宗武来 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家教。
26
[解题流程] 陷阱:情感分析不当 分析:“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 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赞美了精卫填 海的行为、坚韧不拔的意志。
27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 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2
一、诗歌鉴赏选择题“4 陷阱”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 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 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3
陷阱一:形象画面分析不准 【设误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 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失误原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不 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讲 诗歌选择题的解法(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第二讲诗歌选择题的解法【知识精讲】1.方法(1)认真阅读选项。
认真阅读选项的内容,是完成判断任务的前提条件。
特别是选项中进行分析的内容,必须字字审读清楚。
选项的设误点往往“藏”在分析部分。
(2)仔细比对差异。
将选项涉及的内容逐一在原诗句中标注,然后与选项的表述进行细心的比对,发现差异。
2.步骤第一步:通读诗歌。
从标题、诗人、正文到注释入手,全面通读诗歌,力求做到读懂诗歌。
第二步:审清题干。
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选择不正确的?有的题干中出现“最恰当”的字眼往往要注意选项的优中选优。
第三步:逐一比对。
逐一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
3.答题示例[2020·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答案】B【(1)通读诗歌。
此诗的标题是“读史”,诗人是王安石,正文是七言律诗,注释解释了“黮闇”“糟粕”两个词。
我们需要认真阅读,力求读懂。
(2)审清题干。
“4选1”选择题题型包含两个部分:题干+选项。
题干要求“理解和赏析”,针对的是考点,主要起提示性的作用。
选项有4个,其中不正确的有1项,正确的有3项,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3)逐一比对。
届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欲正人、正世,必先正己
东安一中 李日澍 • 古语云:“反求诸己”,而陈忠实更有肺腑之言 :“欲正人、正世者,必先正己,不正己而正人 、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所以说,也许 我们无法纠正他人过错,但我们必须对自己严肃 ,匡正自己的行为。 • 对于父亲的回答,无可争议,诚然,我们心里不 能总装着自己,而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更不可 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但一个有思辨的人, 不会止于要求自己不去犯错,而是在正己之后, 去正人,乃至匡正世风。作为普通人,也该匡正 自己的言行。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 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 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B )( D)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 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 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 之 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 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 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一个民族,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笼罩 着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尽管会不完整 、扭曲,但民族灵魂里的人性都是永不泯 灭的。”斯宾诺莎如是说,我们的社会是 一个整体,哪怕有一些不太美好的行为存 在,但总有更美好的人性在其中,他们教 会我们的便是“心怀他人,严于律己”。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之中,仅顾自己向前冲 的人,难以长久立足,而那些严于律己, 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人才会成为最 后那个受人敬重的人。 • 记住那句古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努力做到心怀他人,严于律己,我们的 社会会更加美好。
2023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突破选择题
下列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记梦”,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 B.“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 C.“相顾无言”句以夸张手法摹写梦中之境,以千行之泪,反衬相聚的欢欣。 D.结尾三句从对面着笔,设想亡妻月夜凄凉心境,以寓自己深切悼念之情。
B项,“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错误。“户庭无尘杂”指的是门庭没有世俗琐事,而非家里没有一点尘 土杂物。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 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
对杜甫《登高》的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 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 B.首联开门见山,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情感悲凉。描绘景物,远近高低,视听 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势的峡江秋景图。 C.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 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D.颈联从纵、横两面着笔表现感情,从时间(万里)到空间(百年),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 残生。尾联归结到时世艰等进行概括的形容 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关 注
关注术语
关注修饰词 关注命题语
技巧术语、情感术语、 诗歌专门术语等
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 是非词——无、没有、并非 关联词——和、或、还有、从而 术语连接词——“表现出”“表达 了”“描绘了”“营造了”“运用了”
D.“沉郁顿挫”应为“通俗轻快”。
最新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
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3.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诗歌选择题技巧(一)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
专题03 诗歌选择题技巧(一)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一、古代诗歌选择题解题步骤(1)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
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能够将古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2)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
下面通过列表的形式介绍以下考查点、命题方式以及应对策略,明确比对的注意点。
具体而言,应关注如下信息:关注术语——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
关注修饰词——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关注命题语——如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关联词,术语连接词(和、或、还有等)。
二、选择题考点突破诗歌选择题考点突破之: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典例示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西塞山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通过实写,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E.五、六句,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诗人运用比喻手法,诗境极是悠逸恬淡。 [解析] C 项, 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是以动写静的手法;E 项,山巅上正浮动 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是拟人手法而非比喻手法。 [答案] CE 4.情境意境有误 命题人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考生往往因陶醉于生动优美的 表述而忽略对杂糅在正确表述中的错误点的排查。 [例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解析】“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 【判别技法】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错解诗句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判别技法】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表达技巧确认不准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公元前 825 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36 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 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潘安 32 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 52 岁 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解析】“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错,应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本联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 数十年人世的沧桑之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学科#网 【判别技法】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作判断;切不可 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思想感情分析错误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公元前 825 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36 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 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潘安 32 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 52 岁 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判别技法】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
鉴赏选择题 4 大设误角度
以选择题(5 选 2)考查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属于旧题新考(多年以前的高考就采用了这 种题型)。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 了试题的难度。命题人设置选项时,或曲解词句意思,或弄错情感,或混淆表达技巧,或生 造情境意境,且多将错误点杂糅在选项的正确表述中,让考生慧眼难辨。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 c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错项】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解析】 语言鉴赏不当 典例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扬子津 祖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调动了读 者的情绪,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 的“寒气”作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 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 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 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错项】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 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 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解析】 C 项,属语言鉴赏不当(曲解文意),“碍”字形容船多造成的拥挤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 特征,而非选项所述;E 项,属情感分析不准,无中生有,“韶光易逝”的情感在尾联没有体现。 错解词语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 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 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解析] A 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 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 者的愤慨,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C 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诗意。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 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 利作答。
1.词句理解有误 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此,考 生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例 1]选择题是古代诗歌考查题型的变化,而非考查实质的变动。由主观考查变客观考查,读诗容 易了,试题难度变小了。 选择题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 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古 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 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 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 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 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常见设误角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逐项核对 再排除
选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解释等,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 对,排除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选项。
辨析真伪 定答案
在提供的选项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有时会曲解原意。如选
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C.一、二句是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解析] B 项,“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 E 项,不是想象,是诗人回到山宅 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
[答案] BE
特别提示:选择题答题步骤
整体感知 明选项
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并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然后再解题。另外,还要注意结 合标题、作者、注释,诗中常见意象、关键词句等。
启动情思 巧排除
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项中对一些典 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 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 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 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