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说课稿:几何概型

合集下载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几何概型》作为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部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学习的几何知识的深化,也为后续学习概率论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进行讲解。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学会如何运用几何概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以下内容:1. 几何概型的定义及构成要素;2. 几何概型的特点;3. 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4. 几何概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概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几何概型的定义及构成要素;2. 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3. 几何概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难点1. 对几何概型特点的理解;2. 几何概型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3.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几何概型的相关知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地发现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二)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答法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几何概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1 6
;
法二:(利用利用[50,60]时间段所占的弧长):
P ( A)
A所 在 扇 形 区 域 的 弧 长 整个圆的弧长

1 6
;
1
法三:(利用[50,60]时间段所占的圆心角):
P ( A)
A所 在 圆 心 角 的 大 小 圆周角
360 360


6

1 6
;
法四:将时间转化成长60的线段,研究事件A位于[50,60]之间的线段的概率:
20
o
20
60
板书设计
§3.3.1几何概型
小结
1、 几何概型定义 例题的解答过程及学生板 2、 几何概型的特点 演
3、 几何概型概率计算 公式
作业
教学评价与保障措施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设计理念,我采用教师启发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突破学 生思维的障碍,分散教学的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 所收获。为了保障本节课的效果,尽可能使问题在生生互动 与师生互动中得到解决;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既要对部分学生 加以指导最主要的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既能让学生动 起来还能使讨论探究得到的效果得到保障,而且为了调动学 生积极性,教师要时时处处不忘表扬激励学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区域的长度、面积、体积等方面考虑 几何概型 处理方式:学生板书,教师点拨解题规范。
反思小结,提高认识
(六)课堂小结:请几位同学谈一谈通过本 节课的教学,你学到了什么?体验到什么? 掌握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 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内容 处理方式:学生回答,教师完善。 教师补充完成小结:
教师提问:你知道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对这两种 概率模型的认识更深刻。 处理方式: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完善并 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

《几何概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说课稿、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前面已经学习过了第二章统计和第三章概率的前两节内容,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于概率统计的应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加强概率统计的份量成为必然。

几何概型”这一节就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同时也更广泛地满足了随机模拟的需要。

几何概型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解决相关概率问题,通过建立基本事件与相应元素的对应,达到求解相关概率问题的目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概率问题与几何问题的一种完美结合。

本节内容极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可以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从而实现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能识别实际问题中的概率模型是否为几何概型;会利用几何概型公式对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概念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历程,进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逻辑推理能力,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选材取例均来源于生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进一步树立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把丰富的生活感知与数学理性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对自然与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习惯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几何概型概念中的核心是它的两个特征: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几何概型 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

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几何概型 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

几何概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通过学生玩转盘游戏,分析得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及应用。

2、如何利用几何图形,把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几何概型并求出概率。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我认为作为新增内容,几何概型在高考中必然要有所体现,但是大纲要求仅为了解、以及会简单的应用,所以会在填空或选择题中出现。

而向这样的条件不清晰,甚至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几何概型,需要讨论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出现。

教案说明一、教学目标的定位:本课选自人教版A版(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中“几何概型”第一课时。

本章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建模的数学思想,学会用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依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针,我认为这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通过学生玩转盘游戏,分析得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本课是选自必修三第三章概率的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的概型的学习,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及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由此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会求简单的几何概型事件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运用几何概型的过程,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概念。

通过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联系与区别,加强对几何概型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情感。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几何概型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几何概型的应用【教师教法】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结合交流归纳的教学方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取“合作交流、类比联想、归纳化归、总结提升”。

下面重点讲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情境一:一根绳子,长度为3米。

(演示这根绳子)问题1:“拉直后剪断,观察剪断的位置”这一试验是古典概型吗?引导学生回顾古典概型的概念,然后学生会回答这个试验不是古典概型。

它虽然满足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但不满足有限性。

因为剪断此绳有无限个位置。

问题2:把这根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麽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有多大? 分析:记“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米”为事件A 。

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绳子中间一段的任意处时,事件A 发生。

同学们会根据概率统计定义的含义出发及类比古典概型概率的比例算法得出P(A)=。

情境二: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得分环,(演示实物或做一个类似的物体)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

说课教案 几何概型.

说课教案 几何概型.

说课教案几何概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使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更加完备。

尽管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仅为了解和会简单的应用,但蕴含的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凸显了其重要性。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会识别几何概型,并能正确求解概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动手实验,辨析异同,发现概念,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和概念生成的过程。

学生对照古典概型,类比推理,能提出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可行性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置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究,并进行合作交流。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是自然的、是清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3.重点难点重点: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几何概型的识别和计算公式;难点: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前面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并且掌握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问题。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从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如何将问题的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学生会有一些困难和疑惑,这就需要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解释和明确的辨析。

三.学法指导(附导学案)本节课采用发现法教学和学案导学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以故事的形式展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不仅在课前自主的探究和预习,而且在课堂中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提倡学生扮演“老师”进行讲评,把课堂变成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数学学习活动场所。

我将学生的导学案附在后面,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四.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将整个导与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2.探究实验,构建概念,3.例题分析,推广应用,4.巩固升华,总结概括。

1.创设情境 温故知新(3分钟)青青草原上“喜洋洋”超市举行购物抽奖的大型促销活动,红太狼购物后在抽奖时,有点犯蒙了。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优秀说课稿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优秀说课稿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要能提高学生的“四基、四能”,根据这一课程目标,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实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并体会到对事物的看法不应该持绝对化的观点。

二、说学情高中生智力发育已趋于成熟,对于未知事物有着很强的探究欲望,且此前古典概型的学习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基本事件有无数多个的发现以及此种情况下概率该如何计算,学生并不容易想到。

因此我会从具体的生活、实践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观察、思考中抽象、概括本节课的要点。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通过几何概型特点概括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概率计算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贴近生活的素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用科学的态度、辩证的思想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

四、说教学重难点同时,本节课教学重点为:几何概型的意义及概率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复习确定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两种方法,一是通过频率估算概率,二是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但古典概型是基于试验的所有结果是有限个,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无穷多个时,无法利用之前的方法进行计算,进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几何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2.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特点.3.会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几何概型的概率.【教法指导】本节重点是几何概型的特点及概念;难点是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求概率;本节知识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动手与观察,思考与交流,归纳与总结.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2.概率公式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如下想一想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与构成事件的区域形状有关吗?概念理解(1)几何概型也可以如下理解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 (2)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任取一点的概率是零.( )(3)[2012·昆明模拟] 在线段[0,3]上任投一点,则此点坐标小于1的概率为13.( )几何概型概率的适用情况和计算步骤 (1)适用情况几何概型用 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适用于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每种结果的出现也要求必须是等可能的.而且事件发生在一个有明确范围的区域中,其概率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 (2)计算步骤①判断是否是几何概型,尤其是判断等可能性,比古典概型更难于判断.②计算基本事件空间与事件A 所含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区域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或体积).这是计算的难点. ③利用概率公式计算. 特别提示在使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时,公式中分子和分母涉及的几何度量一定要对等.即若一个是长度,则另一个也是长度.一个若是面积,则另一个也必然是面积,同样,一个若是体积,另一个也必然是体积.题型一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如图A,B两盏路灯之间的距离是30米,由于光线较暗,想在其间再随意安装两盏路灯C、D,问A与C,B与D之间的距离都不小于10米的概率是多少?(2)已知函数f(x)=log2x,在区间[12,2]上随机取一x0,则使得f(x0)≥0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f(x)=log2x≥0可以得出x≥1,所以在区间⎣⎢⎡⎦⎥⎤12,2上使f(x)≥0的范围为[1,2],所以使得f(x0)≥0的概率为P=2-12-12=23.答案23规律方法将每个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样的概率模型就可以用几何概型(长度比长度) 求解. 变式训练一个路口的红灯亮的时间为30秒,黄灯亮的时间为5秒,绿灯亮的时间为40秒,当你到达路口时,看见下列三种情况的概率各是多少? (1)红灯亮; (2)黄灯亮; (3)不是红灯亮.【解析】 在75秒内,每一时刻到达路口亮灯的时间是等可能的,属于几何概型.(1)P =红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3030+40+5=25.(2)P =黄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575=115.(3)P =不是红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黄灯亮或绿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4575=35,或P =1-P (红灯亮)=1-25=35.题型二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一只海豚在水池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 m ,宽20 m 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 的概率.总结规律、得出方法此类几何概型题,关键是要构造出随机事件对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找出两个“面积”,套用几何概型公式,从而求得随机事件的概率. 变式训练(1)如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2,分别以三个顶点为圆心,1为半径在三角形内作圆弧,三段圆弧与斜边围成区域M (图中白色部分).若在此三角形内随机取一点P ,则点P 落在区域M 内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π4【解析】 由题意知题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半径为1的半圆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π2,又易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所以区域M 的面积为2-π2.故所求概率为2-π22=1-π4.(2)已知x ≤2, y ≤2,点P 的坐标为(x ,y),求当x ,y ∈R 时,P 满足(x -2)2+(y -2)2≤4的概率.题型三 与体积、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在正方体内随机取一点M.(1)求点M 落在三棱锥B 1-A 1BC 1内的概率;[ 学_ _ ] (2)求点M 与平面ABCD 及平面A 1B 1C 1D 1的距离都大于a3的概率;(3)求使四棱锥M -ABCD 的体积小于16a 3的概率.总结规律、提高升华这类题目一般需要分清题中的条件,提炼出几何体的形状,并找出总体积是多少.以及所求的事件占有的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并计算出体积.课堂小结1.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2.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特点.3.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几何概型的概率.。

几何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试验的基本特征,并与古典概型相区别;②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的定义;③会求简单的几何概型试验的概率.2.情感目标①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②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生活和学习中与几何概型有关的实例,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几何概型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难点:几何概型的应用.只有掌握了几何概型的概念及特点,才能够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是几何概型,才能够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几何度量的正确选取是难点之一,要好好把握.教学过程1.问题引入引例1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某玩具厂商为推销其生产的福娃玩具,扩大知名度,特举办了一次有奖活动:顾客随意掷两颗骰子,如果点数之和大于10,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问顾客能得到一套福娃玩具的概率是多少?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古典概型的特点及其概率公式,为几何概型的引入做好铺垫.引例2厂商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改变了活动方式,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1)转盘被等分成8个扇形区域.顾客随意转动转盘,如果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正好指向阴影区域,顾客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问顾客能得到一套福娃玩具的概率是多少?设计意图:1.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以此为铺垫,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引入课题;3.简单直观,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问题提出后,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回答:“由面积比计算出概率为1/4.”提问:为什么会想到用面积之比来解决问题的呢?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学生思考,回答:“上一节刚学习的古典概型的概率就是由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的比例来解决的,所以联想到用面积的比例来解决.”教师继续提问:这个问题是古典概型吗?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发现这个问题虽然貌似古典概型,但是由于这个问题中的基本事件应该是“指针指向的位置”,而不是“指针指向的区域”,所以有无限多种可能,不满足有限性这个特点,因此不是古典概型.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我们的解答只是猜测.到这里,我们自然而然地需要一个理论依据去支持这个猜测,从而引入几何概型的概念.2.概念形成记引例2中的事件为“指针指向阴影区域”,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有无数个,而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也是无数个.如果我们仿照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用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的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样就会出现“无数比无数”的情况,没有办法求解.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量,来度量事件和,使这个比例式可以操作,这个量就称为“几何度量”.这就得到了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其中表示区域的几何度量,表示子区域的几何度量.引例2就可以选取面积做几何度量来解决.通过上面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它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但是它的试验结果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地分布,因此它满足无限性和等可能性的特征.其求解思路与古典概型相似,都属于“比例解法”.3. 探索归纳问题1 在500ml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抽取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求发现草履虫的概率. 问题2 取一根长为4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少于1米的概率是多少?设计意图:1.让学生分别体会用体积、长度之比来度量概率,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型概念的理解;2.强化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临界状态。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几何概型》说课稿(第一课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该内容选自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该教材一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

而几何概型这一小节选自于该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

该节内容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学好此节内容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和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不仅要把握好新课的学习,而且要与前面所学的古典概型很好的区分开来,因此把掌握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其两个重要特征、能判断某个事件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作为教学重点。

又由于要正确的运用几何概型的公式必须要学会正确的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来进行求解,所以我把该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我认为这一节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可确定为:1.知识目标(1)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2)会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2、能力目标:(1)通过把古典概型的例子稍加变化后成为几何概型,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

(2)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

本课时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

几何概型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等可能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等可能时间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为了更广泛的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而新增加的内容。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进而会识别几何概型并能正确求解其概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征;(2)会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求其概率。

而本节课的难点是几何变量的选择及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

初步学会了用古典概型公式求解部分概率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概率的学习以及概率试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会把一些问题模型化。

但是,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因此,再从古典概型到几何概型的过渡中,如何将问题的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学生会有一些困难和疑惑,这就需要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解释和明确的辨析。

有句话说得好: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

任何一堂课都是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归纳启发作为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类比联想、归纳化归总结提升。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我将整个导与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温故知新;探究实验、构建概念;例题分析、推广应用;巩固提升、思维升华;总结概括、深化新知;分层作业、启迪升华。

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体会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几何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2)(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教学重点:重点是几何概型的理解.教学难点:难点是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课题: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

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阅读课本P 135-P 136内容二、新课教学1、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 例题分析:例1课本例题1略例2课本例题2略例3课本例题3略例4 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2)如课本P132图3.3-1中的(2)所示,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分析:本题考查的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特点,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有关。

解:(1)抛掷两颗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有6×6=36种,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古典概型;(2)游戏中指针指向B 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指针落在阴影部分”,概率可以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长度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例5 某人欲从某车站乘车出差,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分析:假设他在0 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但在0到60分钟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他在0到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站等车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到站等车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解: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 恰好是到站等车的时刻位于[50,60]这一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 605060 =61,即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为61. 小结:在本例中,到站等车的时刻X 是随机的,可以是0到60之间的任何一刻,并且是等可能的,我们称X 服从[0,60]上的均匀分布,X 为[0,60]上的均匀随机数.例6 在长为12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并以线段AM 为边作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cm 2与81cm 2之间的概率.分析:正方形的面积只与边长有关,此题可以转化为在12cm 长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求使得AM 的长度介于6cm 与9cm 之间的概率.解:(1)用计算机产生一组[0,1]内均匀随机数a 1=RAND .(2)经过伸缩变换,a=a 1 12得到[0,12]内的均匀随机数.(3)统计试验总次数N 和[6,9]内随机数个数N 1(4)计算频率NN 1. 记事件A={面积介于36cm 2 与81cm 2之间}={长度介于6cm 与9cm 之间},则P (A )的近似值为f n (A)=N N 1. 三、课堂练习。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几何概型》说课稿开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概型(第一课时)。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几何概型”这一节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基本事件数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学好几何概型可以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教材处理: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开头的问题,设计成往正方形内撒豆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地抽象出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例题、习题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能更加激发学生思维,易于拓展的题目3、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基础一般,在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学生应该会比较好地接受到,但对于如何建立具有实际背景的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的联系时,预计学生会有一些困难。

但只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理解几何概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4、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了教学目标.重视几何概型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强调几何概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抽象概括能力。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②、会区分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③、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来解决。

(2)、过程与方法:①、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通过撒豆问题,引入几何概型定义和几何概型中概率计算公式,感受数学的拓展过程;②、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何概型》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几何概型》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几何概型》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我本节课是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三节几何概型第一课时,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新增加的内容。

它是另一类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②会用其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实际背景如何转化几何度量。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几何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用其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将已学过计算概率的方法做对比,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继续对概率的另一类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进而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试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的理解世界,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二、教法三段六步即先学后教、讲练结合、当堂达标三段以及目标导学、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评总结、训练建构、达标拓展六个环节三、教学过程分析:1、展示目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数学老师都知道,本节课理解起来很困难,特别是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其概率如何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我是如何分散这些难点的呢?由于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既有共性(等可能性),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开始设计了两组试验,每组试验的第一题都是古典概型,稍加变化之后就是几何概型,它们表面上很相似,但实际上有本质的不同。

这样,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可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我们一起来看试验一:①在区间[0,6]上任取一个整数,恰好取在区间[1,3]上的概率为多少?②在区间[0,6]上任取一个实数,恰好取在区间[1,3]上的概率为多少?2、思考交流,形成概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交流,两题做对比,分别计算概率,并回答两个问题:(1)两组试验涉及到问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对于“无限性”类问题,其概率的计算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为了便于学生对比,我提前列个表格,学生可以根据表格不难得出结论:1、两组试验的①题满足有限性和等可能性,是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及教学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新教材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它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教材这样安排的作用:一是体现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在类比中巩固这两种概型,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②会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①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来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概型。

3、教学目标:①学生通过转盘游戏,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及概率计算公式。

②通过情境创设与例题教学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③采用类比发现和归纳发现,让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通过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发现”中体验成功,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高中新课程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内容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转盘游戏,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引导学生主动概括与归纳出几何概型定义及公式,从而突破重点。

再通过情境创设与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明确几何概型的应用,来突破难点。

整堂课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学法分析从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出发,以类比方式让学生体验两种概型的差异,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一创设既贴近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又把新知识设定在学生思维的最近的发展区内。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过程分析、评价分析6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首先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章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科学的态度、辩证的思想、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方法。

(2)本节是在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及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2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及如何求几何概型的概率。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几何概型,实际背景如何转化为几何度量。

难点成因(1)有限过渡到无限的转变;(2)确定性问题的思维与不确定性(随机)思维的冲突。

二再说学情分析:知识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随机事件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并且会解决一般的古典概型问题思想分析:通过古典概型的学习初步形成了解决概率问题的思维模式,但还不是很成熟。

三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理解几何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计算简单几何概型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几何概型的教学应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几何概型的特征(无限性及等可能性),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几何概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随机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法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采用问题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几何概型并自己解决问题。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对这节课制定三个标准1,所选问题必须贴近生活2,过程体现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比较3,体现几何概型的图形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利用类比法学习。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第一课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该内容选自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该教材一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

而几何概型这一小节选自于该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

该节内容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学好此节内容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和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不仅要把握好新课的学习,而且要与前面所学的古典概型很好的区分开来,因此把掌握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其两个重要特征、能判断某个事件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作为教学重点。

又由于要正确的运用几何概型的公式必须要学会正确的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来进行求解,所以我把该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我认为这一节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可确定为:1.知识目标(1)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2)会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2、能力目标:(1)通过把古典概型的例子稍加变化后成为几何概型,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

(2)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几何概型说课稿各位评委: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我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选自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

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以及教学评价分析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几何概型”这一节内容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此节内容是为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而在新课程中增加的,这是与以往教材安排上的最大的不同之处。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

利用几何概型可以很容易举出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的例子,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的例子.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我认为增加几何概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使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更完备,即概率的统计学定义、古典定义、几何定义;二是因为在今后的应用中能体现建模的思想域.从学生情况来看,前面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和概率的统计性定义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古典概型。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从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如何将问题的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学生会有一些困难和疑惑,这就需要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解释和明确的目标。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几何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为了较好的处理本节课的重点,我引用了两个生活中不同的“抽奖”实例,从两个实例出发比较从而引出问题,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而且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把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学生实验总结之后,给出几何概型中三种形式的概率(长度、面积、体积),引导学生应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

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是高中数学课本第三册(必修)的第三章“概率”的第三节内容。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几何概型”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等可能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为更广泛的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而新增加的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这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熟练掌握古典概型。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几何概型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几何概率模型和计算公式,并且初步掌握使用几何概率模型和公式计算概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得以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型模型和公式;能运用几何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几何概型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几何概型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启发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是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概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几何概型”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等可能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为更广泛的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而新增加的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

《几何概型》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注重概念的建构和公式的应用,为第二课时的几何概型的应用以及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在几何概型中把实验的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确定适当的几何测度。

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依据]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因此把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在几何概型中把实验的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确定适当的几何测度。

此外,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也较为困难,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2)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古典概型的例子,稍加变化后成为几何概型,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

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归纳启发式作为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交流,类比联想,归纳化归,总结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2)
(3)
A
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联系区别
求解方法
基本事件个数的有限性基本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基本事件发生的
等可能性
基本事件个数的无限性与基本事件的位置、形状无关概率为0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是必然事件
概率为0的事件未必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未必是必然事件
n
m
A P =
)(的测度
的测度Ω=
A A P )(例题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的棱A
B 上任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A 的距离小于等于1的概率为
变式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的面AA1B1B 上任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A 的距离小于等于1的概率为 变式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任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A 的距离小于等于1的概率为 辨析:如图所示,正方体容器内倒置一个圆柱形容器,随机向正方体容器内投掷一颗豆子(假设豆子都能落在正方形A1B1C1D1区域内且豆子面积不计)试问:豆子落入圆锥形容器内的概率是多少?辨析变式:如图所示,正方体容器内倒置一个圆锥形容
例题2:设点P是三角形ABC内部的一点,
点运动时,试求S
△PBC ≤
1
2
S
△ABC
的概率
A
六、评价分析
1、评价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揭示矛盾,创设问题的情境,在问题情境中让古典概型自然地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抓住了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几大本质区别,让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体会了数学知识的拓广过程。

例题设置变式拓展,层层递进,突破教材设计理念,结合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使用,形象直观,丰富课堂形式,实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最后以生活中的实例结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置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否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探究积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举例,归纳总结等方面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师根据反馈信息适时点拨,同时从新课标评价理念出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机会,充分质疑,并抓住学生在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的亮点给予表扬,树立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