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谈语言》教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谈语言》教案 (新版)语文版

10《谈语言》请大家用“七月流火”造句,理解使用词语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闹出笑语。

1.学习作者将中心论点自然地化于文中的论证方法和平易近人的谈话方式。

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学会规范地使用语言。

1课时一、新课导入听故事找毛病。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不当?找出来。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时髦.(máo)圩.堤(wéi)斟酌..(zhēnzhuó)以讹.传讹(é)一劳永逸.(yì)弄巧成拙.(zhuō)2生词注解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

假,凭借,通过。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3作者名片王力(1900—1986),字了一。

著名语言学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以及《中国语法纲要》等,共计40余种,论文近200篇,约1000万字。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第2~5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三部分(第6~12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归纳文章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二)深层理解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试概括所举的事例。

(1)第3段:一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谈语言》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谈语言》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谈语言学案【基础知识精讲】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时髦(máo)拙(zhuō)圩堤(wéi)娓(wěi)斟酌(zhēn zhuó)以讹传讹(é)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费解:不好懂。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火星(恒星名,即心宿)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西向下。

流:指向下移动。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

假:凭借,通过。

头头是道:这里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斟酌:考虑事情或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下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五、作者简介王力先生是某某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

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

1954年,王力教授从某某某某大学奉调大学。

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课《谈语言》教学案 语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课《谈语言》教学案 语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0课《谈语言》教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2.概括本文的论点,通过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3.学习本文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逐层深入、剖析论点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概括本文的论点,通过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学习本文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逐层深入、剖析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生活中每天要说很多话,可能是太平常了,大家反而不会注意其中的规范和修饰。

我们平时常用的口语大多有它相对应的书面语,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例子?(父亲——爸爸)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书上的语言和我们平时说的口语究竟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在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带领下,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二、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时髦.(máo)弄巧成拙.(zhuō)适得.其反(dé)推敲.(qiāo) 约定俗.成(sú) 不假.思考(jiǎ)圩.堤(wéi) 以讹.传讹(é) 一劳永逸.(yì)2.理解词义。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通读全文,概括文章重点谈论的话题。

明确: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2)读1-5自然段,说说作者对如何使用书面语有什么看法。

明确: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试给课文列一个结构提纲。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10 *谈语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欣赏本文平实易懂的语言。

3.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4.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指导】讨论法、点拨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1.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知识板块二字词积累2.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

时髦.(máo) 拙.(zhuō) 圩.堤(wéi)娓.(wěi) 斟酌..(zhēn zhuó) 以讹.传讹(é)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下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教案(1).docx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教案(1).docx

谈语言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1课时课型略读课教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3)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学握本文所釆用的论证方法。

(3)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态度与情感(1)了解语言的丰富多样性。

(2)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重点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难点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手段方法讨论法、默读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7,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检查预习弄巧成迪(zhud)坯堤(wei)以讹传%(e)娓娓动听(wei)(zhen zhuo)讨论起初他用的是文绐纟勺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授新课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各段的大意。

提示:什么是关键句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4.文中的中心句段意: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

笫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精品】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0谈语言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0谈语言word版

10.谈语言一、字音字形时髦.()弄巧成拙.()圩.堤()娓.娓动听()斟酌..()以讹.传讹()假.设()混.蛋()二、重要词语1.________: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2.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5.________: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三、资料卡片本文作者王力,字了一,广西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

论点是“书面语言应当是规范化的语言”,又重点谈了运用语言的两条基本原则,告诫人们应当重视语言使用的基本原则。

本文逐层深入来剖析论点,文章的结构也很完整,脉络很清晰。

答案:一、字音字形máo zhuōwéi wěi zhēn zhuóéjiǎhún二、重要词语1.以讹传讹2.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3.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4.一劳永逸5.约定俗成1.“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

”作者认为“最好水平”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为什么?点拨:其实作者是不太赞成“最好水平”的说法的,但本文探讨的是书面语问题,对口语不太强调。

希望同学们懂得:“最好水平”既不能用于书面语,也不能用于口语。

2.核心图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谈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所谈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2.能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3.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所谈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2.能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温故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时髦.()圩堤..()..()逻辑.()斟酌2.解释下列词语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以讹传讹:约定俗成: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字,杰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等。

【设问导读】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找出文中列举的语言运用不当的例子,分析其出现了什么毛病(尽量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3)汉语言博大精深,我们热爱自己的语言,就要严肃的运用它,不要闹笑话。

小组交流生活中所遇见的因语言使用不当而闹的笑话,并分析其毛病所在。

【自学检测】1.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将口语和书面语统一起来,既要吸收口语的朴素自然,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

B.文中举了朱自清先生的例子,指出语言的口语化更受欢迎,以此来证明文章要重视口语化的观点。

C.文中综合运用了大量的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文中为了说明中心论点,设置了两个分论点,一个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另一个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巩固练习】1.重点语句赏析: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拓展延伸】1.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使用不规范的例子,对其进行纠正。

《谈语言》答案【温故互查】1.略2. 略3.王力了一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语法》《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设问导读】1. 略2. 1)略2)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3) 略【自学检测】1.B【巩固练习】1.略【拓展延伸】1.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 3.10《谈语言》导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10《谈语言》导学案 语文版

第三单元第十课谈语言【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理解文中的成语。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的口语化规范化。

(教学重点)3.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预习案】一、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著名语言学家,诗人。

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共计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

本文选自《王力文集》,有改动。

这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二、背景资料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

表面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而且脉络清晰。

因而这篇课文实在是大雅似俗。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时髦.()圩.堤()以讹.传讹()弄巧成拙.( )费解.()斟酌..()杳.无音讯()一劳永逸.()四、解释下列词语适得其反:七月流火:以讹传讹:故作姿态:弄巧成拙:【探究案】一、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二、反复朗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对如何使用书面语作者有什么看法?(4)试举出一些语言不规范的例子【检测案】完成《课后作业》我的感悟和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word教案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word教案 (1)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
检查预习
弄巧成拙(zhuō)
圩堤(wéi)
以讹传讹(é)
娓娓动听(wěi)
斟酌(zhēn zhuó)
讨论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
概括各段的大意。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4.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5.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
6.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张的?
谈语言
项目
设计内容
备注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略读课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3)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提示:什么是关键句
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文中的中心句
段意: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初二上册语文《谈语言》导学案

初二上册语文《谈语言》导学案

初二上册语文《谈语言》导学案初二上册语文《谈语言》导学案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的口语化标准化。

2、理解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3、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著名语言学家,诗人。

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参谋,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共计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

本文选自《王力文集》,有改动。

这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2、背景资料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

外表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根本原那么,而且脉络清晰。

因而这篇课文实在是大雅似俗。

1、给划线的字注音弄巧成拙( ) 圩堤( ) 以讹传讹( )娓娓动听( ) 斟酌( )( ) 一劳永逸( )2、词语解释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费解:不假思索:推敲: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1作者在文中举了很多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请把它们找出来。

2讨论:左右两组各出了什么毛病,结合文章里的话来答复。

3、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由于课文是一个谈话记录,所以论点不是直接提出,而是渗透在具体的谈话中。

阅读课文,你能从谈话中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吗?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5、课文可分几局部?试拟出全文的结构提纲。

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口语与书面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与上文的“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有没有矛盾?3、作者在说明文章语言要准确标准时,为什么单单只举报刊上使用语言的例子?1、帮帮我!当前一些广告语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标准化,请恢复我的本来面目: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 )乐无穷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 一( )惊人心有所薯(小零食——薯片广告) 心有所( )地酒天尝(白酒广告) 地( )天( )2、语言运用:紧接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下句的话题一致,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导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导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导学稿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导学稿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导学稿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谈语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2、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著名语言学家,诗人。

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共计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

本文选自《王力文集》,有改动。

这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2、背景资料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

表面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而且脉络清晰。

因而这篇课文实在是大雅似俗.二、【预习反馈】1、给划线的字注音弄巧成拙( ) 圩堤( )以讹传讹()娓娓动听()斟酌()( ) 一劳永逸( )2、词语解释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费解:不假思索:推敲: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3、这是一篇相当于学术讲座的谈话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三、自主探究,释疑解惑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在文中举了很多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请把它们找出来.2.各组分别谈论找出的例子中各自出现了什么毛病,尽可能用课文的语句来回答。

谈语言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谈语言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谈语言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语言学家王力的有关知识。

2.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3.学习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原则。

4.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学习用好书面语言。

【学习重点】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学习难点】1.学习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原则。

2.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学习用好书面语言。

【课前积累】1.了解作者王力,字________,________家。

2.了解背景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

表面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熟虑的。

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而且脉络清晰。

因而这篇文章实在是大雅似俗。

3.积累词语(1)斟酌()(2)以讹传讹()(3)圩堤()(4)勉强()(5)时髦()(6)弄巧成拙()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月流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假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头头是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定俗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劳永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讹传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上突破】一、课文结构(一)(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5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自然段) ____________ 。

(三)(6-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语言》教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语言》教学案 语文版

10、谈语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欣赏本文平实易懂的语言。

3、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4、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3、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语言的丰富多彩性。

2、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1、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

2、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走进作者: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語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三、预习检测:1、出示相关生字,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五、合作探究:1、找出文章列举的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

2、学生分成甲、乙两大组,分别讨论两级例句各自出现了什么毛病,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4、用凝练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的内容。

六、精读品析:分析下面句子: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层(6、7 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第二层(8、9 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第三层(10 自然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四层(11 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第五层(12 自然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细细品 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2)、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3、(柳州中考)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D )
A.我喜欢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B.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
二、走近作者:
本 文作者王力,字了一,广西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论点是“书面语言应当是 规范化的语言”,又重点谈了运用语言的两条基本原则,告诫人们应当重视语言使用的基本原则。本文逐层深入来剖析论点,文章的结构也很完整,脉络很清晰。
三、学习生字:
时髦( )弄巧成拙( )圩堤( )娓娓动听( )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能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即可。
一、释题:
“谈语言”是一个论题式标题,题目交代了本文的议论对象——语言。本文是一篇谈话录,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后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文章共12个自然段,阐述的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的中心论点。课文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课文脉络清晰,请列出全文的结构提纲: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
C.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D.彭德怀边走边说:“少奇同志,快问问那个睡着的小同志,周团长去什么地方了”?
4、(宁夏中考)将下面备选的①②③三句话分别还原到语段的A、B、C处,使上下文连贯。
文字的诞生,结束了先民“口说无凭”的模糊状态,生活有了鲜活的证据。321都化为有形的、可视、可读、可思的文字。一部文字史,即一 自然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 自然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一层(2 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二层(3~4 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第三层(5 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12 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斟酌( ) 以讹传讹( )假设( )混蛋( )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姓名:
①从点滴生活到历史事件 ②从电光火石似的灵感到鸿篇巨制的史诗
③从日月虫草到宇宙变幻
5、(孝感中考)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ēn(斟)酌圩堤(wéi) fèi(费)解 一劳永逸(yì)
适得其fǎn(反)时髦(máo) 缭绕(rào) 不jiǎ(假)思索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谈语言》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李树锐
四、理解并抄写生词。
课题
《谈语言》
课型
新授课




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2、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
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不当找出来?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
甲组好。理由示例: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
三、合作探究: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 3 段: 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2.第 4 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
(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 6 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 9 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