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合集下载

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度 1、出现:春秋战国 2、确立:秦朝 3、内容: 皇 帝
郡 郡守(行政) 郡尉(军事) 监御史(监察)


(道 )

4、特点
(1)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2)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5、意义 (1)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 (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议 一 议 ?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 影响后世: 西汉:汉承秦制,略有损益。 1,地方官制:郡国并行制 2,中央官制:承袭三公九卿,并设十三部刺 史和司隶校尉
关于秦朝的败亡:
• 有人质问:“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 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 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回答说:因为秦 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 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推 为什么能实 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 行暴政? 制失也”。 试结合材料分析秦朝速亡与郡县制关系。
灭六国, 建秦朝 管理西南夷 平定岭南、置郡管理 意义:(1)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2)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奠定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
自主探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思考:
--李白《古风》
(1)“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指的是什么 历史事件又进行了哪些活动?
千古一帝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阅读标题思考: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发生怎样的变化? 治 开创了“大一统”政治格局和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学习目标: 1、秦统一的过程与影响;2、中央集权体制的构建、特点;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 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5、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6、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是()A.封国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实行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8、.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PT课件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PT课件
⑴目的:
维护统治,巩固国家统一, 避免地方出现分裂割据势力
⑵内容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令。
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得世袭
⑷影响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议 一 议 ?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阅读材料与思考: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 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他自以为“德兼 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 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 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 “朕”,命为“制”,令为 “诏”,印称“玺”。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 六郡,郡置守、尉、监。……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的称号是怎样 来的?有何特点?
秦始皇像
2、中央 A、创立皇帝制度(掌握) 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B、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评价
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1)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中华文明 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3)民族:有利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1)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 (2)严重束缚社会生产的进步,阻碍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专制禁锢思想,严重阻碍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②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
中一些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 皇帝私家服务的。
3、“朝议”制度 4、“挟书律” 如何评价“挟书律”? 5、“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体现在哪里?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1、概念: 专制主义: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具体指皇帝个人
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 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 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绝对服从 中央。
时间:前230-前221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策略:远交近攻 意义:结束了数百年 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 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 王朝
2、开疆域
①北方:北击匈奴
河套地区
辽 东
临 洮
修长城
蒙恬通道,千八百里,残存路面的 修直道 宽度在30至50米之间
②南方:统一岭南
今日灵渠
漓 水
制度 类别
朝代
分封制
西周实行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分封的诸侯,是世 袭的并拥有封地
郡县制
秦朝确立并推广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 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条件
内容
作用
特点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能世袭,有俸禄, 无封地 诸侯国独立性强,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和国家统一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湘 水
灵渠
目的: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意义:这是西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的开端
③西南方:开辟“五尺道”, 征服“西南夷”
长城
陇 西
大 海
南海
影响: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标志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统一的秦朝
北方
• 北击匈奴 • 修建长城和“直道”
开拓 疆土
• 修建灵渠
南方 • 在岭南置郡,实施军 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西南 • 在西南夷地区修建“五尺道”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 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朝疆域图
巩固大一统:地方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 立诸子,唯上幸许。”
课堂练习
(2016课标Ⅲ1,24,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 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 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0
巩固大一统:地方 列表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完成下面内容。
盛行时期 划分标准 官吏来源 权利大小
实质
影响
分封制 奴隶社会
血缘 世袭 诸侯王位世袭 并拥有封地
贵族政治
地方容易出现割据
郡县制 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地域 皇帝任免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 不世袭,有俸禄无封地
官僚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 国家统一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 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巩固大一统:地方
郡县制
• 含义:指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之下,实 行的郡、县二级政权地方行政制度
• 出现:春秋战国 • 全面确立:秦朝
巩固大一统:地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确立:秦朝 • 两个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 影响: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2(人民版必修1)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2(人民版必修1)

• 消极
– 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统治日渐腐朽、政局不稳; – 箝制习内容
• • 秦的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统一)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 权力高度集中 – 皇权至高无上
•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 多说话; • 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 高过孤家?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大一统 治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统一。
一、实现统一——“六王毕,四海一”
主要军事 行动
对象
军事工程
管理
平定六国
北击匈奴 统一岭南
诸侯国
匈奴 越族
置郡县
修筑长城 置九原郡 和“直道” 开灵渠 置南海郡、 象郡等
西南夷
• 辟“五尺道” • 任命官吏
(1)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
相似点:统治体制呈金字塔形,都体现了 集权和等级制度。
1、平定六国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燕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齐 赵 ——李白《古风》 魏 秦 韩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六国
重点记忆
• 三公名称及职能 •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练习
(1)根据上图指出是什么制度?依据图中信 息指出其主要特点。 (2)根据下图指出是什么制度?依据图中信 息指出其主要特点。它与上述制度有何 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1)分封制 (1)按照血缘亲疏分封,宗法制是分封 的依据; (2)形成“天子-诸侯-卿-士-庶民-奴隶”, 等级森严。 (2)郡县制
3、三公九卿制的确立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正方观点:分封甚众,互相征 伐,郡县制可加强统一,维护 中央集权。
反方观点:地方偏远,分封 皇子,镇守边疆。
裁判观点:分邦建国,不利于国家稳定,国家统治。
结果:正方获胜,推行郡县制。
不是秦朝首创,周朝末期 出现,秦首次全国推行。
Hale Waihona Puke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中央


乡、里、亭
郡 守
郡 尉
监 御 史
关于秦朝的败亡
• 有人质问:“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 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 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回答说:因为秦 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 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 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 郡邑之制失也”。 试结合材料分析秦朝速亡与郡县制关系。
皇帝制度
(一)要在中央
三公九卿
朝 议
秦朝国家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二)事在四方
郡县制
问题探究
始皇帝的由来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 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 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 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 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 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 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 ‘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A、分封制和郡县制
秦始皇 B、宗法制和郡县制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9、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 右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10、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 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 D.内阁制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皇 三 太尉(军事) 帝 公 御史大夫(监察) 至高无上
丞相(政事) 九 卿
典客 宗正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治栗内史
少府
太仆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 帝 最高统治者 中央行政机构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三公九卿


地方行政机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乡 里
汉承秦制,亦有所创
• 1.汉初郡国并行制 • 2.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
全长一万多华里
辽东
临洮
修筑驰道与直道
被 遗 忘 的 直 道
秦 驰 道
人口达2000万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东 到 大 海
南至南海
云 南 五 尺 道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该如何去管理地方,秦王和群臣展 开了一场讨论: 材料一:丞相绾(人名,王绾)等言:“诸侯初破, 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 幸许。”
分封制
材料二: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 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 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 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 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 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 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 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二、郡县制
(中央——地方)
1、秦郡县政机构示意图
郡(郡守)
地 方
县(县令)
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道 ”


直属中央
2、郡县制与分封制差别 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 3、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方 管理;巩固统一;奠定基础;重要 标志 4、汉:开始郡国并存,后消除地方 势力
小结
1、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秦代开始的郡县 制和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注意它们 的设置分别解决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 权矛盾。 2、注意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限时训练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 特点在于 ( B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主要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D)
A、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 B、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侯是大宗小宗关系 C、周王与诸侯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 D、周王对诸侯有绝对控制权
3、西周时期主要的分封对象不包括( D)
A、王族 B、功臣 C、古代帝王的后代 D、少数民族首领
4、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消 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 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表 极 现为消极影响.
小组合作与探究

2020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2020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皇权至上
2.中央官制的建立
左、右丞 相
“百官之 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皇帝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太尉
军务 (虚有其位)
九卿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 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 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 ②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 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 形成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前提:秦的统一

皇位世袭
中 央
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权 制 内容 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 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①形成过程:春秋时中期央初政设府郡以县;
战国商下鞅最变高法一时级,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地后方全行面政推机行。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构的职能

郡守
对上承受中央命令,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公元前221年
一、秦王朝的建立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 通过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最终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 朝——秦朝。秦统一后,建 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其政治制度具有开天辟地的 历史意义。

第2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2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古籍解释
《汉书· 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 风,九州共贯也。”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一.秦统一全国 1.条件 2.秦始皇实现“六王毕,四海一”的过程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 以来的混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 发展; (2)推动了中华民族 格局的形成; (3)为 制度的实行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中央政治体制 1、皇帝制度的确立:特点、本质P12 2、三公九卿制的确立 三公:①丞相:协助皇帝_______;②太尉:主管_______; ③御史大夫:是______的助手,负责________系统。 (二)地方的政治体制---全面推行______ 1、出现时间:2、主要内容: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4、作用及意义: (1)郡县制的建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2)是_____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____取代____的重要标志。 三、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评价
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 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5.秦朝政府的一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 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 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论从史出:郡县制

材料一:丞相绾(人名,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 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 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 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高中历史《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人民版必修_45

高中历史《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人民版必修_45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 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 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思考:公元前221年这个 代很重要,为什么?
答:①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 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②秦朝开始于这一年。
--钱穆
陇西
西南夷
长城
东 海
岭南
南海■海内为郡ຫໍສະໝຸດ ■(一)地方——郡县制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36郡, 后扩展到40余郡。 郡下设县。 县下设乡、里、亭。
一、秦灭六国
虎符
1、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
纸上谈兵
秦始皇
2、秦灭六国
公元前 230年至前221年 ,秦王嬴政陆续 灭掉六国,建立 起我国第一个统 一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都城 咸阳。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李白
公公公元元元前前前222322083215年年年灭灭灭韩赵楚燕齐魏
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朝议: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 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廷尉 议是。
“秦王扫六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1、海内为郡县 2、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1)皇帝制度的建立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想一想议一议: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
划分 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直属中央,官员皇帝 与中 诸侯具有一定的独 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央关 立性,封位世袭 系 地方容易出现割据 地方服从中央,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 影响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 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2、统一的过程
(1)灭六国、 时间:BC230-221年 结束割据 方式: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2)构筑有效 的国防体系 北击匈奴、夺河套、占阴山 修建直道 修建万里长城 (4)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西南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3)平定岭南,设郡管理(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始)
(2)本质: 通过思想文化专制以巩固政治上的
统一
(3)影响:
成为秦“暴政”的典型表现,是秦短 命而亡的原因之一
对中国文化而言,钳制了思想,摧残 了文化,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和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积极方面:①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稳定;②明清前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③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如汉承秦制)。④皇帝在调动人力、 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有利于推 广先进生产力。 消极方面:①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容 易形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耗费大量 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②使人民 处境日趋恶劣。③明清后阻碍资本主义因素 成长,阻碍思想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军事上:“六王毕,四海一”
1.北方:派蒙恬打匈奴、夺河套,
秦的疆域
修筑长城(东辽东—西临洮)和“直道”。
2.南方:① 开发越族地区,修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 ② 设岭南三郡(桂林、南海、象郡),军事镇守 和行政管理,是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的开端。 3.西南:开辟“五尺道”,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是西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二)政治上:百官公卿

海内为郡县பைடு நூலகம்
皇帝制: 独尊、世袭、皇权至上
三 公 诸 卿 制 三公: 丞相(政事)
太尉(军事)
确 立 中 ★央 集 权
相互配合 彼此牵制
中 央
御史大夫(监察)
诸卿: 常奉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中尉 将作少府
朝议制 在地方:郡县制
郡——县(道)——乡——里(亭)
(二)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防止地方分裂势力
本课结束
秦时的“直道”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第二课 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秦、西汉)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前221年)
1.秦灭六国的顺序:
韩 魏 楚 赵、燕 齐
2.统一的意义:
① 结束数百年战乱,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②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③ 扩大疆域,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秦巩固统一(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长官皇帝任免调动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见《世纪金版》第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 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 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 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的专制权威,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促使秦 朝二世而亡。
请从多角度谈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政治
中央能够控制地方,有利于保持社会 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积 极 民族关 在统一社会环境下,各地经济、文化 系 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 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 系 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文化
与宗法制相联系,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诸侯官位、封土世 与中央关系 袭 影 响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 按地域划分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 任免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 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走 向 “ 大 一 统 ” 的 秦 汉 政 治
5、意义 (1)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 (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6、发展: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政治: (一)、地方: 郡县制
(二)、中央:
(二)、百官公卿(专制主义)
1、皇帝制度
材料分析: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 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 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 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 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 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 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里正
亭(十里设一亭,负责
地方治安、公文传递)
秦朝政府地方组织系统表
皇帝
皇 帝 郡 县 ( 道 ) 乡 里 ( 亭

—— ——
郡 县 道 乡
郡 尉 县 尉 有 秩
郡 守 县 令 三 老
监御史 县 丞 啬 夫 游 徼 亭长 亭 里正 里
— —
4、特点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 ”指的 是什么历史事件?
一 、背景:“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一)、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前221) ——建立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 钱穆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东灭六国
北击匈奴
大一统
南征岭南
西南开“五尺道”
郡县制
皇帝制度 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 朝议制度
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A B
2、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认识:三公九卿制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政治: (一)、地方: 郡县制
(二)、中央: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三公九卿 郡 县 乡 中 地方行政机构 央 集 权 最高统治者 中央行政机构 君 主 专 制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灭六国,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一)、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前221) ——建立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问题: 秦王消灭六国(六王毕),结束割 据,那么,他是否就一劳永逸安于 现状呢?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一)、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六王毕) 2、扩大统一(四海一) (1)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 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安宁之术” 主要指什么?
(一)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确立) 1、出现:春秋战国 2、确立:秦朝(李斯) 3、内容: 皇 帝 郡
县 乡 里 郡守(行政) 县令(行政)
三老(教化)
郡尉(军事) 县尉(军事)
啬夫(赋税)
监御史(监察) 县丞(刑狱)
有秩(民政)
游徼(治安)
(二)百官公卿(专制主义) 1、皇帝制度 皇权至高无上 2、三公九卿制
皇 三 太尉(军事) 帝 公
分天下以为三十 六郡,郡置守、尉、 监。 ……天下之事无大 小,皆决于上。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丞相(政事) 九 卿
典客 宗正
御史大夫(监察)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治栗内史
少府
太仆
九 卿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B A A
5、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 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 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 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何以相救哉?事 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皇帝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政治: (一)、地方: 郡县制
(二)、中央: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朝议制度 作用:集思广益, 减少决策失误。但作用有限
拓展.探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消极: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积极: (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对秦: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 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 (3)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消极:
政治:
(一)、地方:
北至长城
想一想:面对如此广 阔的疆域,该如何来 巩固呢?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西南夷 岭南 南到南海
是推行郡县制还 是分封制?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 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 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A
7、据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 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 乡,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
D
为什么秦国能 统一六国?
想 一 想 ?
1、人民渴望统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2、秦国实力
3、秦王嬴政个人作用
北击匈奴,收回 河套,修筑长城 和“直道” 秦长城遗迹

征服岭南,开凿灵渠 在西南夷开辟 “五尺道”, 部分地区任命 官吏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东至海暨朝鲜,西到临 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 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一)、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 2、扩大统一(四海一) (1)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2)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3)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 (二)、原因:
经济
便利各民族、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推 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政治
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 现象的出现
消 极
经济
文化 对外关 系
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和发展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知识分子脱离 实际,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明清实行闭关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 世界发展潮流
三、汉承秦制?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 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 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一、背景:秦实现“大一统”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四、加强思想控制——“焚书令”、“挟书律
1、目的: 统一思想,维护中央集权和皇帝制度的权威 2、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议 一 议 ? 相同点: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①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