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探究分析,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其他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环境的整体美,增强尊重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设计理念】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手段方法】以多媒体和导学案为载体,同学们主要进行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同时辅以导、议、练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播放临清的景观图片。

问:这些美丽的图片反应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要素?学生看图思考、回答以乡土地理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高效课堂过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问:看图中所描述的事物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直接的关联性?自己是否可以说出一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案例?过渡:这五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而且不断地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呢?学生观察,自主思考,快速抢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一、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2、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3、地理环境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四、探究学习,迁移拓展探究活动一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析问:青藏高原其环境最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在这样的气候特征下,其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过渡: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其地貌、水文、土壤、生物都和寒冷的气候保持一定的联系。

鲁教版高一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鲁教版高一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主备人:江红光审核:高一地理备课组印高一全体 2014.12.20【学习目标】1.阅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并通过分析案例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2.分析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植物光合作用过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学习任务】任务一: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土壤等,它们之间是相互、相互的,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称为。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②环境各要素之间是即“牵一发而动全身”;③区域之间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

【即时训练】读下图,完成1~3题。

1.上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是( )A.abc B.def C.ace D.bdf3.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任务二:案例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读图训练】阅读教材第64页图3-2-3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对比分析正常年份和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赤道附近海水运动状况;②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的变化;③太平洋东西两岸大气环流条件的变化;④秘鲁太平洋沿岸洋流的变化。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第64-65页图文,完成教材第65页的活动。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试以秘鲁渔场的形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鲁教版必修1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背景情境导入在地球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传输与交换。

例如:海洋是太阳能的巨大储藏库,由于海洋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热量交换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

问题:四大圈层之间是如何进行联系的? 教材内容详析知识背景 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的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

相反,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再如,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汇集在一起,或在空间的偶然结合,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3.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活动提示 P651. 秘鲁西海岸海域,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海水由东向西运动,从而形成水平方向的补偿流——秘鲁寒流和垂直方向的上升流,这样就将深层营养物质(磷酸盐类)带到了海水表层,致使浮游生物迅速繁衍,大量鱼类来此觅食,形成秘鲁渔场。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导学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导学 鲁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时)一、课标解析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相互,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地理要素通过、和等过程进行着和。

3.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作用。

4.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和氨。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如、等。

2.生产功能(1)概念: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2)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大气提供和,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及。

光合作用通过和的交换,将、、、、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

3.平衡功能是指个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和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表现形式。

2.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是和。

三、规律总结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3.可以改变地理环境某一要素而促进人地关系的总体协调4.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A. 彼此孤立存在的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D. 彼此间杂乱无章的2.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A. 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 踞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3.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使大气中增多的化学元素是----------------------------------------------------------------------- -( )A. 碳B. 氧C. 氮D. 氢4.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的是------------------------------------( )A. 沙漠地区的骆驼刺B. 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C. 荷兰的围海造陆、日本的人工岛D. 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5.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 )A.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 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6.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③7.四大圈层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有--------------------------- ( )①大气循环②水循环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④地壳的物质循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③④8.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循环B. 水循环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地壳的物质循环9.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地球上水被分解的结果C. 火山喷发的结果D. 生物呼吸作用的结果10.从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观点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将枯枝落叶就地烧掉B. 将枯枝落叶打扫干净送到垃圾站C. 将枯枝落叶埋在草地旁边D. 将枯枝落叶送到食堂做燃料(二)是非题(下列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填“A”,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填“B”)1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部比西部湿润,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2.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13.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14.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功能---------------------------------()15.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三)综合题16.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 ,B ,C ______________。

【鲁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精品学案: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鲁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精品学案: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目标预览※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因素。

2.以某自然地理因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经过地理环境因素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互换过程说明各因素间的互相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会致使其余因素致使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建立地理事物广泛联系的看法。

※课前预习※一、地理环境因素间的互相作用1.基本看法(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

(2)地理环境整体性各构成因素互相___________、互相 __________,其实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_________ 交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1) 地理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特色的__________________ 性。

(2)“牵一发而动浑身”。

(3)不一样地区间的互相联系性,即一地区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余地区。

※讲堂生成※【研究 1】地理环境的构成因素及互相关系1.地理环境的构成因素及其互相间的关系以以下图所示:2.描绘某个地区地理环境的一般方法描绘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色,一般依据其构成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说明其天气特征,水文特色,生物散布,土壤散布和地貌特色,在描绘时要有所重视,不用八面玲珑,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广布,它的土壤散布特色就不用要再描绘了。

【典型例题1】以下图表示的是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关系。

读图,达成以下各题。

(1)此图反应出陆地环境拥有 ______的特色,经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记的是__________。

(2) 图中A、 B、 C、 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_____,表示不一样温度带生长植物不一样的是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_ ,表示植被破环惹起土壤肥力降落的是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生物 土壤 地貌气候 水文图1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义) 考点: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重点与难点】●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考点梳理与拓展】 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_________和_________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_________。

2、整体性的表现及举例: (1)整体性的主要表现:①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 ②环境要素之间的 ,即“ ” ③环境整体性还体现为 的相互联系【经典例题一】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回 答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 .①B .②C .③D .④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 A .⑤ B .⑥ C .⑦ D .⑧ 【探究活动】读课本“厄尔尼诺现象”的文字材料和相关插图,分析其中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1)阅读一、二自然段,联系“洋流与海洋渔场”知识,填出空格处的内容。

(2)排除地名因素,秘鲁渔场能在其他地区形成吗?为什么?这说明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东南信风(大气)营养盐类上泛秘鲁渔场(3)阅读第三自然段,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这说明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4)阅读第四自然段和“厄尔尼诺与全球气候异常图(1982年)”,读出世界气候异常区及异常的表现。

厄尔尼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说明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经典例题二】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过程。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基础知识梳理:1.地理环境是由、、、、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和。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与的协调一致;表现为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既“”;还体现为不同之间的相互联系。

3.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的现象。

每隔年发生一次,发生时会使秘鲁附近海区大量死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出现灾害,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和变得干旱少雨,世界许多地方变得气候异常。

4.青藏高原是与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使和成为全球最强盛季风气候区。

还使中亚、西亚成为“”同时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对高原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5.地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和来实现的。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

6.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通过输送大气中的来改变,因此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源。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传输给海洋。

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作用驱动水体运动,形成。

7.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交换与传输。

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

8.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通过、、作用体现明显,使物质不断迁移,形成碳循环、氧循环等。

9.碳循环不仅能满足的需要,还起到调节的作用。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 )A. 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 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C.植被茂密高大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的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38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38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8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8日星期六2021/8/282021/8/282021/8/28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82021/8/28August 2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82021/8/282021/8/282021/8/28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 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 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秘鲁洪灾
北美的暴雨和洪水 印尼的森林大火
gkstk精品课件
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东 赤 赤道 南 道 附近 信 逆 海区 风 流 暖水 减 增 向南 弱 强 入侵
东太平洋 表层水温
升高
盛行
上升气流
东太平洋沿岸
暴雨成灾 洪水泛滥
海水上升
流 减弱
营养物质

2022年山东省优质课展评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详案 Word版

2022年山东省优质课展评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详案 Word版

课前分组找组长,预习第一部分内容,生疏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写板书。

上课楼兰,听说过吗?他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2003年科学家在该地区发觉了一具女性干尸,恢复其原有的容貌,命名为小河公主,她的背后到底隐蔽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失落的奇特——楼兰古城。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请同学们留意楼兰的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播放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发觉,从前草木茂密、河渠纵横的楼兰王国渐渐被流沙淹没,那在这个过程中,你发觉有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发生了转变?(提问)——回答(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生物)都变了,那这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今日我们就以楼兰的变迁为例来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请同学们看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对于楼兰的消亡始终流传着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导致的,也有人说是水文的变化,还有人认为是生物的变化,土壤的变化,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在楼兰消亡的过程中到底哪一种要素的变化最为重要呢?下面我们就分角色争辩这个问题,请各小组长到前面抽签,打算你们组要扮演的角色。

(抽签)请各小组明确自己的任务,全体同学起立,找到你的组长,依据组长的统一支配,合作探究,争辩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派一名同学去其他的小组打探一下他们的观点,看看对你们有没有启发。

小组争辩开头。

(请同学们留意温馨提示)(争辩6——7分钟)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你们的观点。

在一个小组阐述完观点之后其他小组可以对他们提出疑问,哪个小组先来?这是水文组的观点,其他小组有没有疑问?从水文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水文的确很重要,那在这五大要素中,水文就是最重要的了,对不对?其他小组都同意吗?没有声音,说明不同意,那气候组,说说你们的看法。

点评:每个小组都从自己的角度阐述了观点,而且都很有道理,到底谁是最重要的?班长,你是最公正的,你来评判一下到底谁最重要?同学回答:(自然地理环境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联系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能够运用示意图,解决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相关问题。

结合图文资料,运用整体性的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用书P79])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形成(2)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②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联系各圈层的桥梁和纽带(2)例析①海洋水体与大气之间⎩⎪⎨⎪⎧海洋输送大量的热能给大气大气将动能传输给海洋②势能的传输与交换⎩⎪⎨⎪⎧气压升高,海面降低气压降低,海面升高2.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2)植物光合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吸收 释放 制造或消耗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氧气 制造有机物 呼吸作用氧气二氧化碳、水消耗有机物(3)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运动,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一、判断题1.“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2.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

( )3.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 ) 4.在地球四大圈层之间只存在物质运动,没有能量交换。

( ) 5.碳循环为动植物生长繁衍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6.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受下面的哪一个要素影响最大( )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土壤答案:C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精品学案鲁教版必修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初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以及表现形式.二、预习内容1,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如何作用的?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 通过举例或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3 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其他问题,体会"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4 感受环境的整体美与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增强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重点: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难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一)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回答问题。

(1)图中哪个箭头可以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质作用?请将符号“×”标注在该箭头的线段上。

(2)此图说明了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

2 读图:图3-2-3“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探究]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试以秘鲁渔场的形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请你说说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增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3)、厄尔尼诺不仅给秘鲁带来灾难,而且还殃及世界其他地区,这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你能否列举身边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高中地理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鲁教版必修1

分钟左右的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由
组成。

是地球各
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
预习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描述不属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的是

.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对话一
对话二
环境这间有什么样的特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
水循环
6.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
( )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
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②是。

图中地形名称是,主要分布在 (
溶性岩石受到含有的水的和
这类地形或地貌因在 (国家)喀斯特高原较为典型而得名,省(自治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定位] 1.阅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2.分析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光合作用过程。

3.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整体性 (1)形成(2)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环境要素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思考1.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抬高,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联系各圈层的桥梁和纽带2.例析(1)海洋与大气之间⎩⎪⎨⎪⎧海洋输送热能给大气大气将动能传输给海洋(2)势能的传输与交换⎩⎪⎨⎪⎧气压升高,海面降低气压降低,海面升高思考2.下面两个例子,分别能证明哪些圈层之间存在着能量的传输与交换:地面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地面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海底熔岩的溢出加热海水。

答案 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热能的传输与交换;岩石圈与水圈之间热能的传输与交换。

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2.体现思考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哪种循环过程? 答案 生物循环。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 mm 。

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材料二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大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

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如图所示)(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体现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个特征?(2)材料二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要素的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体现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特征?答案 (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表现为气候特征:干旱;水文特征:多内流河、湖;地貌特征:多风蚀风积地貌;植被特征:植被稀少,耐旱草原、荒漠为主;土壤特征: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体现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统一。

(2)植被要素发生了变化。

原因:破坏林草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等。

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文变化: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退化:覆盖率下降,逐渐消失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体现出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反思归纳 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应抓住其内涵和表现两方面的内容。

(1)内涵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通过四大循环,彼此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三个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改变。

即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例如,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③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探究点二四大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探究活动按照下面的要求及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先准备好水杯、清水、吸管,然后取一杯凉开水,通过吸管对着水面吹气,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让吸管口刚好接近水面附近,用力吸气,仔细观察吸管附近的水位变化。

材料二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1)据材料一总结与思考:若在海洋上,当气压升高时,海面会________,当气压降低时,海面会________;该实验说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________(能量)的传输与交换;此外,二者之间还存在哪些能量交换?(2)结合材料一实验解释台风经过海面时,台风中心区域海面高出周围几十厘米甚至几米的原因。

(3)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图中有哪些地理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化的?答案(1)降低升高势能动能、热能等。

(2)台风中心区域的气压很低,海面上升。

(3)生物、大气、土壤、水等。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等;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给土壤的、生物的水分等。

反思归纳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1)圈层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自然界其他形式的物质循环对点训练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1~2题。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1.C 2.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对点训练二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4.此图可以说明(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3.D 4.A解析气候变暖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所致。

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而能量则是双向流动。

综合提升5.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①________要素,②________要素,③________要素,④________要素,⑤________要素。

(2)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如果②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3)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肥力下降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①是地形,②是生物,③是大气,④是水文,⑤是土壤。

第(2)题,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第(3)题,②处植被大量破坏会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位降低;使动物栖息地被破坏,物种减少。

教材P63问题白云,其水汽的最主要来源是大海,它存在于蓝天,随着饱含水汽的空气对流上升,云层增厚,形成降水,水降落到山地,滋润着岩石圈表层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降落到地表的雨水通过江河或通过地下径流又汇入海洋。

可见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教材P64~P65活动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依下面思路解答此题。

秘鲁地处东南信风带,受离岸风控制,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磷酸盐、硅酸盐等)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形成秘鲁渔场。

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大量向南入侵,导致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水温异常升高,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致使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饿死,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3.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时,大量油田被炸,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使遥远的喜马拉雅山降黑雪。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性。

教材P68活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有关。

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生物,它们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矿物质得以生长,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

随着苔藓的大量繁殖,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岩石表面慢慢地形成了土壤。

此后,一些高等植物在“年幼”的土壤上逐渐生长起来,进一步促进土壤的形成。

[基础过关]读下图,完成1~2题。

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abc B.defC.ace D.bdf2.下列各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汉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渍化答案 1.B 2.D解析此图反映了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和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