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9题——觉醒与探索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2轮复习中国历史训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9年高考历史2轮复习中国历史训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针对训练卷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2012·浙江五校联考,6)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这是因为()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B.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2.(2012·浙江湖州期末,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帝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

以下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甲午战争战败是这一时期中国屈辱的表现②《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③开展洋务运动是清朝帝国自我反省的表现④“百日维新”是清朝帝国重新组织的一次努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之一。

对以下两张图片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A.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勇于斗争不惧牺牲的精神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D.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一届小学联合国文竞进会,其中高小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题目分别是《说谋生之大要》《个人自治说》《说社会教育之必要》《论现在小学生对于中华民国之责任》,全县有70%的学生参加。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观念更新较快B.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C.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5.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含答案)59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含答案)59

板块 8近代中国的觉悟与探究——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编者选题表题知识点角度号民族危机加深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中国人民的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2民族工业的波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3康有为的思想主张4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5文化的见解19 世纪末 20 世纪近代对妇女的性别鄙视6初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7一、选择题1、(2018 ·东北名校联考 )1894 年 7 月, 日本《朝日新闻》发布连续报导 : 《清国商人归国》 (11 日) 、《袁世凯归国》 (21 日) 《清国公使馆员归国》 (28 日) 、《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 (31 日), 这一系列报导 ()A、预示中日大战火烧眉毛B、宣传日本政府友善外交C、衬着清人仓促逃离日本D、传达中日已经隔离邦交分析 :A 甲午中日战争迸发于 1894 年 7 月,《朝日新闻》的报导描述了中国的撤侨行动 , 是大规模战争到临的先兆 ,A 项正确。

2、自 1904 年此后 , 地方督抚便以踊跃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到1910 年的国会示威运动时期 , 更是大规模地加入 , 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早召开国会 , 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早了三年。

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 A、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利的旁落B、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门路C、消弭了革命权利的社会影响D、保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分析 :B汉族地主在此以前参政的门路只有加入封建官僚公司,清代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能够经过竞选议员参政,B 项正确。

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 满洲贵族权利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利的旁落 ,A项错误。

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权利, 可是没有达到目的,C项中的“消弭了”错误。

立宪运动加快了清代的消亡,D项中的“保护了”错误。

3、(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 ) 甲午战争此后 , 愈来愈多的民族公司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专门加上“国货”二字, 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 , 金马牌香烟”等。

高考文综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阶段分期

高考文综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阶段分期

中国近代史(1840—1949)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考查:28、29、30题★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分期:1、按照中国革命的性质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1840-1894: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2)1894-1919: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3)1919-19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2、按照政权更迭顺序划分:(1)晚晴时期:1840—1912,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近代中国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一、晚清时期(1840—1912)一、时空坐标二、阶段特征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政治上:(1)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列强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不断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抗争: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后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义和团运动。

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1859)、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地主阶级清末新政、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结束。

2.经济上:经济结构发生变动:(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外企,在华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资本输出);(3)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5)“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D.达到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
二、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视角 从发展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 【考题】 (2014· 课标全国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 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 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关键信息 “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 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迁移知识 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 精要点拨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
《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的这 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
政治现代化
1.宪政之路:晚清: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临时约法》 1914年袁世凯《中华民国约法》,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2.政体演变: (1)晚清的总体思路是以君主立宪政体为目标,以中央集权方式重建单一制国 家。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与袁世凯都是沿着中央集权的思路努力实现国家统一 和政体模式的转换,但都没有成功。 (3)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本质上均属于分权专制政体,完全违背政治现代化 的内在要求,最终成为革命对象而退出历史舞台。 (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党国体制, 坚持一党专政独裁,排斥打击民主力量, 日益孤立。
视角二 甲午战败导致清政府将国有企业向私有化转变
甲午战败最终导致清政府财政的完全空虚,曾经主要以政 府财政来支持的洋务企业再也无力开办下去,这迫使清政 府不得以将原有的官办企业以承办的形式转让给私人来 开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转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 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 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

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1.(2019四川德阳三模,29)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

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

诗社的盛行反映出( )A.日本对中国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2.(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素质测试,29)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据此可知( )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3.(2019山东济宁二模,28)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4.(2019山东德州一模,29)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

两种主张都( )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5.(2019山西太原一模,29)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

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1.(2019四川德阳三模,29)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

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

诗社的盛行反映出( )A.日本对中国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2.(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素质测试,29)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据此可知( )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3.(2019山东济宁二模,28)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4.(2019山东德州一模,29)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

两种主张都( )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 5.(2019山西太原一模,29)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

习题-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习题-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基础篇固本夯基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2021河南适应性测试,28)1875年,洋务派开始筹办海军,随后不光李鸿章从国外购买军舰,驻南京的南洋通商大臣以及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官员也相继从国外购买军舰。

至甲午战前,全国至少建立起四支互不统属的海军舰队。

这一状况( )A.实现了海军强国的目标B.促成了民用企业的兴起C.导致了地方割据的出现D.埋下了甲午战败的隐患答案 D2.(2017海南单科,8,2分)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答案 D3.(2020江苏单科,7,3分)《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

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4.(2019海南单科,8,2分)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 )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 C5.(2022届河南六市11月联考,10)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保定、沧州等地时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损失惨重。

在东北,北起黑龙江畔,南至渤海之滨,到处都掀起了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

瑷珲之战、北大岭之战,清军将领拼死抵敌,前仆后继。

这表明( )A.普通民众成为抗争的主体B.清军作战能力得到了提升C.民族危机激发战斗的热情D.专制政体仍有较强生命力答案 C6.(2022届云贵川藏名校二联,28)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邮政大臣盛宣怀却下令将发至各地的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则策划“东南互保”。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能力提升练习5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能力提升练习5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能力提升练习5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8·丰台区模拟)《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它的主要影响是()。

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答案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设厂的规定及免交内地税的规定,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C项。

]2、(2018·嘉定区调研)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曾经利用义和团进行抵抗外国侵略,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可知D项符合题意。

] 3、(2018·武汉一模)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以下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新文化运动答案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的是清政府,反割台斗争与新文化运动都不符合“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A、C、D三项都不正确;义和团运动的旗号是“扶清灭洋”,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曾帮助清政府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故B 项符合题意。

]4.(2018·郑州质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亦如此。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29题——觉醒与探索》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29题——觉醒与探索》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5·全国Ⅰ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 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15·全国Ⅱ卷·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 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 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7·全国Ⅲ卷·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 ,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 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16·全国Ⅰ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 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 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 (2018·全国Ⅱ卷·29)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 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 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 ,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如图为19 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

该漫画表明( )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解析:B 从材料中日本兵临城下的信息可知,此时,中日处于交战状态,清政府已经很难支撑,民族危机加剧,B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军事斗争,不是洋务运动,A 项错误。

清朝遭到列强瓜分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事情,C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民族矛盾,D 项错误。

2.(2018·安徽宣城二模)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解析:A 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西方列强;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则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反对盲目排外;地主阶级督抚则希望通过与列强的妥协,防止列强的干涉,三个阶级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维护民族利益,A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南方革命力量更强,B项错误。

政府不能左右革命派的政治立场,C项错误。

西方列强的侵略主要集中在南方,D项错误。

【新知生成】“东南互保”: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和列强组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解和承诺。

1900年6月,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拒不执行,并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二课时强化练(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二课时强化练(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

课时强化练(九)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石家庄模拟)黄仁宗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的薄弱解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中国找到了民主革命正确的道路,并没有夸大或抬高毛泽东的地位,故排除A、C两项;D项与材料不符,故B项正确。

答案:B2.(2018·大同模拟)1939年5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游击队调整办法》中明文规定:“各游击部队因在敌后方无联络线,在地形险要、物资丰富条件下,应建立根据地,作为军事之补给的基点。

”由此可见( )A.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建立敌后根据地是抗日有效举措C.国民党加强围剿敌后抗日根据地D.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根据地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各游击部队在敌人后方,应建立根据地作为军事补给,所以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有利于抗日的,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民党围剿敌后根据地,故C项错误;题干是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的规定,并未谈到共产党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8·东莞模拟)1931年,28个布尔什维克来到瑞金,谴责毛泽东没有采取坚定的“阶级和群众路线”,搞游击战术、在土地革命中持“富农”思想。

他们号召无产阶级领导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主义。

这一事件( )A.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有利于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说明毛泽东的军事策略出现错误D.不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解析:根据题意,28个布尔什维克坚持城市中心的道路,不利于中国国情式的革命道路的发展,故D项正确。

2021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复习精练:第7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2021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复习精练:第7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近代中国人民逐步觉醒与开始探索的时期。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斗争,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政治方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斗争。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清末新政的开展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近代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思想文化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宪政的道路,在社会上掀起一场思想解放潮流【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全国课标Ⅰ卷2019,28,4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几年对本单元考查的命题点主要集中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近代留学、清末新政、民族工业发展、维新变法等主干知识上,考查方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既包含必修内容也涉及选修内容,试题设计综合性强,难度大,切入点小,往往以通史角度考查。

注重对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1.备考的关注点仍集中在清末政治、思想与社会变迁、中国近代化的变迁及演变趋势等方面2.注重时政热点与本单元相关联部分,试题历史情节的选取往往会与此相关3.注意历史解释的历史术语的运用及严谨性,培养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2018,28,4分晚清外交局限性2017,29,4分清末留日学生区域分布原因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

阶段提高练(七)( 时间: 45 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 ( 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8 ·山东德州期中 ) 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19 世纪后期,他们都全力向其国家鼓动分割中国,要求政府着手成立自己的侵略基地。

这反应了()A.反洋教斗争的盛行拥有必定性B.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C.义和团盲目排外带来悲观结果D.中外战争缘于宗教文化的矛盾分析依据资料“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19 世纪后期,他们都全力向其国家鼓动分割中国,要求政府着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并联合所学可知,因为这些传教士在19 世纪后期充任了其国家侵略中国的急前锋,这也就成为义和团运动迸发最重要的社会背景,故 A 项正确。

答案A2.(2018 ·河南中原名校质评四 ) 有名历史学家蒋廷黻以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可是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

”这表示义和团运动 ()A. 革命任务不明确B. 指导思想不科学C.革命目标不清楚D. 拥有幻想性分析义和团运动以宗教发动民众,指导思想不科学,最后致使惨败,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应出其反帝的革命任务是明确的,故 A 项错误;义和团驱赶洋人的革命目标是清楚的,故 C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应出民族矛盾尖利的时代特色,能够宽泛调换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并不是幻想,故 D 项错误。

答案B3. (2016 ·上海单科,20) 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当是()A. 魏源的《海国图志》B. 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分割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分析表中的内容揭穿西方国家在中国争权夺利。

《海国图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与这些内容没关,故 A 项错误;《天演论》主要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与这些内容没关,故B 项错误;《分割危言》介绍西方国家在中国权益的抢夺,掀起分割中国的浪潮,故C 项正确;《建国方略》介绍孙中山的建设中华民国的假想,与这些内容没关,故D项错误。

2021年湖南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2021年湖南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近代中国人民的逐步觉醒与开始探索时期。

政治方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经济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近代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思想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宪政,在社会上掀起一场思想解放潮流【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全国课标2019,28,4分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动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考查的命题点主要集中在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近代留学、清末新政、民族工业发展、维新变法等主干知识上,考查方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既包含必修内容也涉及选修内容,试题设计综合性强,难度(1)备考的关注点仍集中在清末政治、思想与社会变迁、中国近代化的变迁及演变趋势等方面(2)注重时政热点与本单元相关联部分,往往试题历史情节的选取会与此2018,28,4分晚清外交的局限性2018,41(2),9分清末地方自治背景2017,29,4分清末留日学生区域分布原因Ⅰ卷2016,29,4分西方人对甲午中日战争结局的预判大,切入点小,往往通史角度考查。

注重对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相关(3)注意历史解释的历史术语的运用及严谨性,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清日修好条规》,条规共十八条,其中第八条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即领事),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例核办”。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阶段提升(七)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阶段提升(七)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阶段提高 ( 七)模块命题角度考频(2018·全国Ⅰ,28) 甲午战争的结局及成因(2017·全国Ⅲ, 41)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政治变5 年政治化3 考(2016·全国Ⅱ, 40) 近代国外移民及华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2017·全国Ⅱ, 29) 从思想角度考察近代风俗的变化经济(2016·全国Ⅲ, 4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政府 5 年自开商埠与经济构造改动 3 考(2014·全国Ⅱ, 28) 从思想角度考察近代中国的衣饰改革(2018·全国Ⅲ, 28) 严复翻译《天演论》与维新思想宣传的特色及影响(2017·全国Ⅲ, 41)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思想变思想化 5 年文化(2016 ·全国Ⅲ,28) 梁启超与“诗界革命”7 考(2016·全国Ⅲ, 29) 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之争(2016·全国Ⅰ, 40) 康有为、严复有关人口问题的主张及评论考情说明1.从模块内容看,思想部分是考察的要点,政治、经济考察渐渐增加,综合性考察增强。

政治主要从近代化角度考察重要历史现象的影响;经济主要考察经济构造的改动;思想主要考察中西思想观点的碰撞与交融。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主假如从通史角度选定主题考察。

3.从命题特色看,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化的变迁及演变趋向。

(2015 ·全国Ⅱ,29)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2015 ·全国Ⅱ,29) 近代维新派对儒学的认识主题一近代先期从“师夷长技”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主题综述】近代先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1)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仅逗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 中日甲午战争后,财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鼎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颠覆清代统治,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度。

天津版高考历史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天津版高考历史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单元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对突出,近几年天津卷考查较多,以主观题为主。

从内容上看,社会生活的变迁、维新思想等均是高考热点;考查形式多样,主要以文本资料为例,要求考生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或中西文化的比较。

【真题典例】破考点【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史学界普遍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黄海上的枪炮声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巨大的民族危机震醒了中华民族。

【考点集训】考点一列强侵略加剧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读下图,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端起于()答案C2.下面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

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

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①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②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③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④日本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3.(节选)在历史发展中,有些时期变化剧烈,影响巨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甲午战争是晚清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战前和战后,中国近代历史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依据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分别说明甲午战争前和战争后的不同特点。

(8分)答案(2)社会经济:战前:开始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近代工业(洋务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2分)战后:列强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分)政治思想:战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清朝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2分)战后: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2分)考点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4浙江文综,17,4分)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答案D2.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答案B3.观察《晚清时期出口货物》简表()上表反映出()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洋商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C.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答案C4.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影响变大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打击答案C5.1859—1913年间,中国新建成的549家工矿企业中,首屈一指的是纺织业(160家),绝大多数都从国外购进成套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核心知识突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核心概念】
【民族危机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的斗争日益高涨。 ②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 ①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②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
二、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民族危机加深】 3.“门户开放” (3)实质: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4)特点:利益均沾 (5)影响: ①美国对外侵略进入新阶段加紧和扩大侵略的步骤。 ②使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 ③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二、
2.义和团反帝运动
(1)原因: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9世纪末,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 (3)意义
①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捍卫了民族尊严。
考情分析:重点考查甲午 战后的史实。 考点分布:西方冲击之下 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 动;社会生活的变化;新 思想的出现。 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对史 实理解 考查趋势:近代思想解放 潮;近代列强的侵华具有 双重性;西方文明的冲击 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 国近代社会转型。
2013
角度 列强侵华方式 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结构变动 阶级关系变动 向西方学习 表现 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随着西方侵略,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 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6·全国Ⅱ卷·29) 涉及土地革命时期 (2016·全国Ⅲ卷·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 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 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7·全国Ⅲ卷·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 ,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 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16·全国Ⅰ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 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 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二、
【民族危机加深】 3.“门户开放”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1)背景: 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其他列强瓜分时,美国忙于美 西战争,无暇东顾。瓜分后,美国设法插足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2)内容: ①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他们已取得的特权。 ②要求在其他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③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有投资权利。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反割台斗争
(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
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 一页。
一、
项目 2017 全国Ⅰ卷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20世纪婚礼的习俗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历史解释) 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 【中体西用】 (时空观念) 命题角度
2016
2015
2014
《申报》的广告 留学生的地域分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甲午战前对形势的判断 【甲午战争、洋务运动】 涉及土地革命时期 (史料实证) 皖系和直系之间的混战 康有为思想主张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维新思想】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梁启超废科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晚清的近代史历程 【近代化历程】 (历史解释) 清政府向近代外交转变 【晚清现代化历程】 (历史解释)
二、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民族危机加深】 2.瓜分狂潮 (1)背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的侵略加剧。 ②甲午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2)表现 ①经济瓜分: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开设工厂、开矿山、修铁路) ②政治瓜分:抢占租借,划分势力范围。
主要危害 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 控制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 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 制之下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 列强通过外交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二、
【民族危机加深】 5.日俄战争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1)概况: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爆发了大规模战争。
(2017·全国Ⅱ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 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 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二、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民族危机加深】 1.甲午战争(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1)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①农民阶级自发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②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2)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1895年到1898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棉纺织业发展尤其突出。甲 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面深人。向西方学习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先 进技术到维新派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由“器物”发展到“制度”层次。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4·全国Ⅰ卷·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 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 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014·全国Ⅱ卷·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 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 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 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5·全国Ⅰ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 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15·全国Ⅱ卷·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 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 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二、
【民族危机加深】 2.瓜分狂潮 (3)概况: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形象 肠子 熊 蛤蟆 犬 太阳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割占和强租的地区 强迫租借胶州湾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强迫租借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割台湾和澎湖列岛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云南、 广东 福建
二、
【民族危机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 (3)结果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条约内容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 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 住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 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中国东北成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战场,
(2)结果:1905年 9月,日俄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①内容:俄国把攫取中国的旅顺、大连的租借权,以及长春至旅顺间的 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统治权。 ②影响:日本加紧向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并于1910年吞并了朝鲜。
二、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
专题六:高考29题研究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
一、 二、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核心知识突破
三、
微专题突破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7·全国Ⅰ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 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 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