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道德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_周丽芳

合集下载

宗教德育视角下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建设

宗教德育视角下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建设

宗教德育视角下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建设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宗教一直在道德教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宗教德育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宗教德育的本质和特征,探讨了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宗教德育可借鉴的特点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体系。

标签:宗教德育;道德教育;教育体系一、宗教德育的本质和特点纵观历史,宗教通过宣扬谦虚、正直等普适性的道德来教化信徒去做有德行的人来对社会民众和教徒保持一种持久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所以宗教一直扮演着道德教育者的角色,理解宗教德育的本质和特征,是借鉴宗教德育完善我国道德教育的依据。

(一)宗教德育的本质:基于信仰的道德教育宗教,本质就是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实践的统一体系,所以宗教德育的本质就是信仰教育,宗教德育以信仰为出发点和核心,围绕信仰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以神的名义将道德规范神圣化,以神作为逻辑上论证道德规范的最终归宿,从而使教徒的道德行为具有自觉性和持久性,加快了教徒道德自律化的过程,所以宗教德育的本质就是基于信仰的道德教育。

(二)宗教德育的特点1.宗教德育具有内容的形上性形上性就是指要超越经验现象去寻找存在着的本质和终极存在。

“形而上者谓之道”,宗教德育具有形而上性质,是指宗教德育注重形上的德育,表现在它不仅注重具体化的道德规范,而且注重精神基础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宗教道德教育可以说不仅是关于“应该有怎样的道德”的教育,而且是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道德”的教育。

宗教道德教育不仅关注对道德具体行为的设定,而且关注对道德的本质和终极追求等问题的反思和确认。

宗教德育将道德的本质、终极追求归于神就是将人的责任感、奉献精神、使命感等有价值的道德寄托于有无限价值的神身上,使教徒的道德行为能使他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并从而实现道德对人的终极关怀。

2.宗教道德教育关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宗教德育的本质使其注重促进基于宗教信仰的道德信仰的形成,其道德信仰的形成是通过促使教徒不断学习,接受宗教道德体系和确立这一信念,将这种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其过程的完成使个人将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道德良心,使个体的道德境界与品格升华,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和道德境界的提高。

国外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国外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国外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宗教教育在国外很多国家一直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影响着西方国家价值态度和道德情感的形成。

本文试从国外主要国家的宗教教育现状出发,探寻宗教教育在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特征,借鉴国外宗教教育经验,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得出启示。

标签:宗教教育;国外思想政治作用;启示国外宗教教育影响如此巨大和深远,的确有他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高尚的思想,采取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工作对象,提高对象的思想素质和认识能力,并用以指导其行为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教育活动。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思想教育人民。

从教育功能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教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因此,国外宗教教育成功的某些经验,对我们是有启示的。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教育观纵观世界的几大宗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力图回答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即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但不是用概念、范畴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是用感性的、幻想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而且出于对自己的残酷,崇拜石头、愚蠢、重的东西、命运、微不足道的东西[2]。

所以,宗教是一种颠倒世界观,用精神去决定物质,但因为国家和社会是颠倒的世界意识,宗教的贫困,既是现实贫困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贫困的反抗。

宗教是苦难者的呻吟是毫无心肝的世界的情操,是缺乏精神的状态的精神。

它是人民的鸦片烟[3]。

虽然国外教徒的比例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矛盾的,在精神世界观上是唯心的,宗教是他们普遍的思想基础。

而在物质科学上,他们奉行的是唯物主义,所以,与宗教的根本指导思想比较,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大学生宗教信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大学生宗教信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高校教育要求的定位也仅仅局限于“造富”这一层面,而不是“造福”。

在对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也采取的是一种“短视”行动,对社会缺乏终极性的关怀。

教育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它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社会活动,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同时,社会越是发展越是要求教育活动站在总体性、综合性的高度,要求教育者具有高水平全方位的教育能力。

从长远来看,无视社会责任的高校教育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相反,肩负社会责任的高校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对于社会责任问题,应该增强教育者的哲学思维能力,需要从哲学高度概括具有教育共性的、带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正确理论,即从哲学角度加以剖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然环境“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的存在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前提,其历史活动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历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并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

人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实践,从而改变周围的自然环境,力求使它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但人类的实践有时又是盲目的,缺乏理性和哲学的指导。

不负责任的社会生产贪图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气候恶化。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但是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即过分享受和奢侈的需要)。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系列问题是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导致不重视环境管理,忽视社会价值造成的。

作为未来的生产者的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只有树立足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才会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作者:张峰瑛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3期【摘要】在道德信仰危机和思想道德建设困难重重的今天,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摒弃对宗教的简单否决态度,努力挖掘宗教信仰中潜在的积极因素和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功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向适应,为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宗教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一、前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仅与人类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历来被统治阶级作为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其政治统治的工具。

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

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宗教因虚幻和非现实性遭到了批判和唾弃。

但宗教与道德天然的丝丝缕缕的内在联系,使大多数宗教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规范功能也不可否认,树立和提倡正确的宗教观,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是研究此课题的理论意义。

二、宗教的构成及功能(一)宗教的构成宗教的教育性,首先在于宗教的教义有含义明确、深刻的哲理。

教义是宗教的核心和灵魂。

宗教信奉的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人们认为它可以满足自己在精神上的需求。

其次是宗教的创始人或教主。

最后是宗教的教团。

(二)宗教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有以下相似之处(1)道德熏陶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契合的一个功能。

每个宗教的教义都宣扬正义、仁爱、行善之类的善行。

(2)培养公民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的功能:宗教教育首先是宗教信仰教育,通过宗教教育使公民形成一种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

(3)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现代宗教通过宗教信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通过宗教团体和广泛的宗教活动,把民众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转化为对政府的顺从。

(4)解决公民日常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的功能:教会依靠组织查经班、讨论教育子女、夫妇关系、日常生活、谋求职业、锻炼身体等专题吸引信徒,慰藉心灵,解决他们的精神困惑和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从宗教宣传中得到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从宗教宣传中得到的启示

作者简介】方尔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做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奋进向上的人。

宗教也关注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

当今,总体讲,思政工作比宗教的影响力大得多,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层面,宗教的影响正急骤扩大,思政工作却显无力。

尤其在青年人当中,思政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宗教则相当活跃。

据统计,1993年,我国有2000多个宗教团体,1997 年发展到3000多个,增加50%。

1993年各级宗教学校有50多所,1997年增至74所,增加40%以上。

1993年全国宗教活动场所有40000多处,1997 年增至85000多处,增加100%以上。

1993 年全国宗教神职人员20 万左右,1997年增至30多万,增加50%以上,教徒增幅也相当可观,特别是基督教。

1990年教徒550万,1993年增至700万,增长27.30%,1997 年达到1000万,比1993年又增加42.90%,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目前,全国各类教徒1亿左右,其中青年约占三分之一。

(注:管敏政:《天堂的诱惑——当代青年信教问题探析》,载于《山东青少年研究》1993年创刊号。

梅周:《借宗教问题反华不得人心》,载于《人民日报》1997年8月2日。

)一些城市的统计资料更能将宗教影响力的扩大反映得具体些。

杭州市基督教“三爱会”有15000个基督徒,其中2000左右是青年。

表面看青年教徒比例不大,但受宗教吸引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中青年人比例相当大,杭州基督教堂有5个,活动点有14个。

据牧师介绍,仅官巷口沐恩堂每星期日做礼拜时,进出人数平均就达5000人次,其中70~80%是青年人。

每年该堂发展基督教徒350人左右,青年人占多数,其中有在岗职工、下岗人员、待业人员、个体户、郊区农民、大学教师、医务人员、科技人员、在校学生,甚至有身着便装的部队官兵。

江西南昌市基督教堂每周二晚上都有近千名青年听牧师做《圣经》启蒙。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作者:张史展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第06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宗教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人们认为宗教只是让人们相信神的存在或者让人们按神的旨意办事,但这只是宗教的一个方面,如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宗教在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宗教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一、宗教概述1.宗教的定义宗教,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上层建筑。

自宗教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统治阶级用来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而大加推崇。

2.宗教的构成宗教之所以会有教育性,首先就在于宗教的教义具有含义明确、深刻的哲理。

教义指一种宗教所信奉和宣扬的神学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是宗教的核心和灵魂。

宗教会被众多教徒虔诚的信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人们认为其教义可以满足自己在精神上的需求,继而认可、承认。

其次是宗教的创始人以及膜拜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主。

就像佛教的释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稣一样,这些人物就像一个精神支柱一样存在于每一个宗教中,受到教徒的膜拜。

作为一个灵魂人物,他们所提出的教义会更加具有教育性,使教徒产生巨大的践行能力,自愿做到并追求更好。

最后是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即教团。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严格的教职制度,例如很多宗教都有终身传教人员,并且划分清晰,如佛教的和尚、喇嘛,基督教的牧师、主教等;宗教的社会组织对教徒产生强制性和约束性,而且,宗教往往也通过这些组织来统一传授教义,增强凝聚力便于组织和管理。

3.宗教的功能宗教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做人们思想工作的,其功能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第一,宗教的政治教化功能。

第二,宗教的精神舒缓作用。

这个作用也是导致宗教拥有越来越多信奉者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中,被统治者总会试图反抗压迫,但事与愿违者占据多数,人们需要找到一种思想精神上的依靠和慰藉,基于此,宗教便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避难所”,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

宗教教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与借鉴

宗教教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与借鉴

宗教是 包括 宗教 的思想 和观念 、感情 和体 验 、行为 和
上采用统一标 准和 固定模式来约束学生 ,忽略在实践 中的运 于现实的抗议 ,是被压 迫生灵的叹息 ,是无情 世界的情感 , 是 “ 麻醉人 民的鸦 片” 。当今 国际社会 ,宗教又往往会成为 用 ,忽视 对学生 内心世界 的关注 和道德行 为的培养 ,导致学 社会各种势力借题 发挥的对象 ,特别是 当宗教极端主义 与狭 生在理论 上掌握透彻 ,面对实 际问题 却无 从下手 ,往往显得 力不 从心 ,甚 至适得其 反。 隘 民族主义相结合时 ,就会严重 危害社会 的发展与进步 。 三 对于高校思想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二 当前高校学生 思想教 育存在 的问题与不足 大学生 作为 特定 的群体 ,是 国家重要 的 高素质 人才 资 当前 高 校 的思 想 教 育 工 作 ,总体 来 说 是 符 合 教 育规 源 ,承担着社会 主义建设 的重大责任。因此 ,对他们 的思想 律 、促进 学生成长的 。但是也 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 的问题 , 如过 于灌输 ,过多强调纪律性 和统一性 ,却忽视 了人个 性的 引领直接决定着未来社会 主义建 设事业的发展方 向。在开 展 发展 等等 ,这些都为我们 的学 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 了诸 多不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时 ,我们 可以借鉴宗教弃恶扬善 、陶冶情 操 的教化思想 ,在 教育中更 多体现 “ 信仰” 、 “ 爱 ”和 “ 人 利 的影 响。 文关怀” 。 ( 一 )思想教育的单 向性 ,学生被动 I 生 强 ( 一) 发扬 民族精神在信仰教育 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 的思想 教育 多注重 外在 理论 教化 ,忽视 对学 生 自 宗 教 的核 心是 宗 教 信 仰 ,为 人 们 塑 造 出一 种 超 脱 人 我教育意识 的培养 和个 人道德理想 内化 。在传 统的教学过程 中,采取单 向灌输 和说教模式 ,片面强调 了教师的权威 ,而 世 、无所 不能的超 自然力量 ,并利用这种 虚幻的绝对权威让 忽视 了学 生 的主体 地位 ,给学 生创 造 能力 的形成 和发 展带 信徒 产生敬畏 之情 ,从而紧紧地凝 聚在一起 ,形成 了强大 的

宗教道德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宗教道德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论 功 能 , 拓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新 渠 道 , 疑 具 有 积 极 的 开 无
上 帝 、 教 的 佛 祖 、 斯 兰 教 的 真 主 安 拉 。 教 徒 对 佛 伊 “ 圣 者” 有强 烈 的敬 畏感 , 神 怀 由此 而 赋 予 宗 教 教 义
以更多 的权威 性 和神圣 性 。因为宗 教 教义 被认 为是
几 乎 每 种 宗 教 都 有 自 己最 高 的 神 — — 基 督 教 的
启示, 以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 渠道 。 关键词 :宗教 ; 道德 ; 思想政 治教 育;方 法论 中图分类号 :C 1 ,0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1 9—72 (0 9 o 0 8 1 2 o )3—0 1 0 14— 4
长 期 以 来 , 教 因 其 信 仰 的 虚 幻 盲 目和 非 现 实 宗
第3 O卷 第 3期 20 0 9年 6月
闽江 学 院学报
J OURNALOF MI I M『 ANG UN VERsTY I l
V l3 . 0 I 0 No 3
Jn 0 9 u .2 0
宗 教 道 德 效 应 对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方 法论 启 示
周 丽 芳
予 道 德 以 权 威 , 要 通 过 “ 日审 判 ”、 天 堂 地 狱 ”、 主 末 “
的 。事 实 上 宗 教 通 过 自身 多 种 特 殊 的 途 径 产 生 内在 的道德 效 应 。本 文 从 宗 教 信 仰 的 终 极 目标 的神 圣 性 、 教 活 动 过 程 手 段 的 综 合 性 和 宗 教 教 义 表 达 的 宗
特 殊性 等三 个 方 面进 行 深 入 分 析 , 掘 其 中 道 德教 挖
育 的有益 方 法 。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IAO YU SHI DIAN/教育视点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王 忠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宗教信仰会对国家建设意识形态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产生影响,基于此,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推进。

一、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于宗教信仰而言,其属于一种社会问题,宗教信仰渗透在社会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对大学生看待宗教信仰的态度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给予充分尊重,从而使宗教信仰成为一种和谐、稳定的因素。

大部分学生认为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相同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宗教信仰有充分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之信仰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对宗教信仰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宗教信仰有明确的认识,并对宗教信仰的问题进行正确看待,从而坚持我国正确的宗教政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提高。

二、解决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有效策略(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于宗教信仰而言,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负面影响,针对于负面影响,教育人员需要对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对宗教信仰工作进行梳理,杜绝大学生对宗教产生暧昧的态度。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在这过程中,高校切不可使用暴力手段或者强制手段,否则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我国相关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宗教信仰问题,应该始终坚持我国的宗教政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我国的宗教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教徒于公共场所或者学校进行宗教信仰宣传的行为是错误的。

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而成为有神论者。 ( 导致 大学 生 漠视 中国传 统文 化 二)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一路数千年 ,前路非坦 途 。诵千古美文,观铁笔春秋 ,览兵书战策 ,阅禅
作为一种系统、复杂的上层建筑必然来源于现实存
在 。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其必然反过来对
收稿 日期 :2 1- 3 0 0 l1 — 7 D
响,降低其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 的责任 。本 文在借鉴 前人对 宗教 文化研 究的基础 上 ,以宗教 文化对 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 了宗教 文
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具体措施,使宗教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方法下发挥其积极的影响,最
V 1 3 No 3 o . 。 . 1
J un. 201 1
宗教 文化背景 下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
邵长威
( 辽宁工 Leabharlann 大 学 研 究生 学 院, 辽宁 锦 州 1 10 ) 201

要 :宗教现 象伴 随着人 类社会 的始终,宗教 文化 的影 响深远 而复杂。我 国是 一个人 口 多、多种 宗教并 众
存 的大国, 不仅本 土宗教众 多, 而且 多种西方外来 宗教在我 国相 当流行 , 其相 关的宗教文化与我 国传统相互激 荡, 对我 国的各个群体都产生 了 深远影 响。这其 中,大学生是我 国社会 当中的高智 力群体 ,由于他们知识丰富 ,思维 活跃而又缺乏一定 的判 断力,对各种纷繁复杂的 宗教文化有些 不知 所措 。因此 , 发挥 宗教文化对 大学生的积极 影
终取得思 想政 治工作 的胜利,使 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 的生 力军 。 关键 词:大学生;宗教 文化 ;思想政 治教 育

最新整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docx

最新整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docx

最新整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杨澜访谈录》中“正青春”主题讨论中,嘉宾俞敏洪对通识教育解释中以乔布斯为例,乔布斯是计算机专业的,他的苹果设计中融合了心理学、美学、禅宗和道教文化。

由此可见,宗教对于各个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大学教育中要重视宗教文化的教育。

力求让宗教信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在神秘的宗教文化中找到世俗中没有的美丽,从而在社会生产生生活中进行创新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宗教信仰教育的作用我国法律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国际化过程中,我国的宗教种类也非常多。

第一,宗教领域有万教归宗的理论,宗教的宗旨都是让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心存善意,珍爱生命等等。

这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品质都具有重要帮助。

宗教是古老的,带有一种神秘色彩,这种古老宗教中的轮回或者因果报应,与马哲里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原因与结果等原理是相似的,只是宗教以一种教义的方式阐述出来而已。

所以说,宗教信仰教育能够有利于辅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

王菲信仰佛教,在李嫣出生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孩子兔唇的客观情况,但是王菲的信仰不容许她扼杀这个生命。

当代大学生生活观念比较开放,导致了很多小生命被扼杀。

如果学生有较强的宗教信仰观念,就能够在做事之前考虑后果和责任,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第二,宗教中或多或少的会有宿命论的影子,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不幸时得到心灵的抚慰,这对于学生具有安定精神的作用。

当人的心不乱时,就能够更好的整理思绪,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在当代社会进行生存和发展,能够让学生在客观做事情时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最为指导。

人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生活中要符合当下的意识形态,了解当下工作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为自己人生价值实现和国家建设做好准备。

宗教传播方式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启示

宗教传播方式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启示

宗教传播方式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启示【摘要】宗教传播方式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宗教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通过积极的宗教传播方式,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探索宗教传播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借鉴宗教传播方式的优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宗教传播方式的影响力。

宗教传播方式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继续整合宗教传播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宗教传播方式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宗教传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多样性,积极作用,问题,整合,借鉴,改进,现代科技,影响力,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宗教传播方式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宗教传播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人们参与宗教活动,传达宗教理念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宗教仪式、庙会、讲经说法等传统宗教传播方式在强化道德观念、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宗教传播方式,人们可以接受到更加直观、生动的教育,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抽象的思想理念,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深度。

宗教传播方式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在充分借鉴传统宗教传播方式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适合当代人们思想需求的新型传播方式,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1.2 宗教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宗教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体现了不同宗教信仰团体在传达教义的方法和手段上的丰富多样性。

不同宗教之间,甚至同一宗教内部,都存在着多种传播方式,如口头传统、书面传统、仪式和仪式等。

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各宗教信仰团体对传统的重视与继承,也反映了不同宗教在不同文化和历史环境下的独特表现。

宗教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形式上,还体现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上。

发挥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发挥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发挥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3-08-27 ]朱艳敏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当教育植根于宗教之中,充当传播手段和教化工具时,便形成了宗教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构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宗教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质性和同构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在我国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宗教教育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具体来说,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育人功能、凝聚功能和导向功能,在塑造国民道德品行、培养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解决日常问题和精神困惑、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育人功能宗教教育具有育人功能。

首先,宗教的教义蕴含着十分明确而深刻的宗教哲理。

各大宗教都有精巧的说教和论证,宗教哲学思想丰富。

其次,宗教教规、礼仪对教徒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不管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宗教,都有严格的教规,它们既是宗教信仰者的行为准则,也是宗教教育的行为要素。

宗教传播的长期实践证明,各种宗教教规、礼仪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十分显著的。

例如,佛、道教劝人行善,基督宗教劝人博爱,伊斯兰教劝人互助、追求和平。

总之,宗教对于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凝聚功能宗教教育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为人们塑造了一种超现实、超人间、无限存在的力量。

这种力量将教徒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因此,宗教教育也可以起到凝聚人的力量的作用。

宗教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把分散的个体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宗教教育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试论宗教信仰对信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试论宗教信仰对信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试论宗教信仰对信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发表时间:2018-07-19T09:59:06.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姜伟仁[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成为社会问题,目前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宗教信仰成为需要了解和把握的教学内容。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金华 321000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成为社会问题,目前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宗教信仰成为需要了解和把握的教学内容。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挑战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对信教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旨在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宗教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都有极大的影响。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意识形态以及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宗教信仰相关问题已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冲击和影响。

1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挑战1.1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主流宗教观的影响与挑战。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灌输和说教式的教科书和教学方式导致大学生排斥马克思主义主流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中讲宗教问题很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教材长达四百多页,涉及宗教问题仅两页。

由于相当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既不了解中国宗教学二十多年来的理论进展,也不了解中国宗教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从单一的意识形态角度,重复 “麻痹”、“鸦片”、“颠倒”、“幻想”、“异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的,结果既不能够解答学生们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不能够达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的,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厌弃。

而宗教学说由于其在大学教学中较少涉及,当大学生在不经意间接触到这些宗教思想时,反而能够以自由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积极地探索与体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进而对宗教文化产生兴趣。

宗教世俗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宗教世俗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宗教世俗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摘要]目前,宗教世俗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应当高度重视,它虽然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文化生活的丰富,但也极易导致当代大学生在世界观上形成唯心主义神灵论,人生观上形成唯心主义宿命论,并且这种负面影响远大于其有利因素。

正确认识这种影响,认清当代宗教世俗化的本质,坚持科学性和方向性的结合,优化心理教育,弘扬校园文化,是宗教世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和引导的途径。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启迪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促使现代宗教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致使其神圣性逐渐衰退,即社会话语中的宗教世俗化现象。

这种世俗化趋势把传统宗教由社会生活的核心移向了社会生活的边缘,于是,为了生存,宗教不得不向在有信仰、选择自由的“顾客们”推销自己,过去其一贯强调的“实在性”就逐渐变成了个人的“私事”,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

同时,由于其内部机构的调整、礼仪的简化及独特的心理调适功能,不断迎合了当代社会不同阶层人的需要,在社会上曾一度掀起了一股“宗教热”现象,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对此抱有何种心态,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概况1.从大学生信教人数的数量来看,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比例不太高,但绝对数不少。

根据我们对5000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活动中所掌握的数据来看,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大约占10%,即一万名大学生中就约有一千人信仰宗教。

按此推算,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绝对数量就相当大。

2.影响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

除传统的教义典籍、文艺作品、人际传播等途径外,宗教还通过网络等手段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宗教在高校影响的途径日渐多样化。

而纸质传播是宗教影响大学生的主要方式。

宗教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的启发

宗教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的启发

宗教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的启发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的起源、存在、发展和变化,都需要用史学的思维方法来研究,而且也只有首先研究各种宗教所经历的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才能认识宗教本身,才能在这一基础上从事其他各个方面的宗教研究。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和军事各个不同的领域中,都曾有过种种不同的影响。

宗教传播通过自身多种特殊的途径产生内在的教化作用,其具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终极信仰的确立。

终极信仰在道德完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需要有某种崇高的理想追求。

(二)注重人文关怀。

终极关怀就是幸福追求的未来约定,就是今生追求的来世兑现.(三)注重过程渗透。

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主要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

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等艺术形式的集合。

(四)注重隐性熏陶。

宗教活动有其特定的场所,这种特定的场所极具宗教氛围。

通过宗教信仰活动的各个环节渗入到信仰者的心中,再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内化到信仰者的心中形成有力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进一步转化成体现为日常生活中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和习惯。

而宗教的社会功能大致可分为神圣性基本功能和世俗性一般功能两大方面:神圣性功能可以概括为五大功能:一是社会认同功能;二是群体整合功能;三是行为规范功能;四是心理消解功能;五是情操美育功能。

世俗性功能可以概括为三大功能:一是经济功能;二是政治功能;三是文化功能。

那么宗教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呢?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性,它们都是对人的一种教育,都是对人的观念意识形态方面的塑造。

相比之下,在世界各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都具有一种官方的强制性色彩,它是每一位受学校教育的人都必须接受的,甚至没有受学校教育的人也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无形中接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思考

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思考

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思考【摘要】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升温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及其特点,并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角度入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宗教信仰,进行科学的信仰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同时吸纳宗教信仰一些好的内容和方式,借鉴到现有的思政教育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我国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人数呈增长趋势,并逐渐从受众者转变为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传播者,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迫切要求高校客观认清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将宗教中具有价值生命力的部分加以合理的借鉴与转换,从而有效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一、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人们通过教义的学习和不断重复的仪式行为,使宗教信仰的理念和精神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价值和行为系统之中,从而成为塑造信教者的心理与人格的新的力量。

宗教信仰为人生提供终极基础。

表征着人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它给人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

是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是人的精神柱石,是人的全部价值意识的定向形式。

宗教作为人类历时久远、分布普遍、影响深广的文化现象之一,与人的世界紧密相连。

人类文明的各个部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人类遗留的许多文化遗产,无不处处显示出宗教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光辉,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宗教还能满足人们的内在心理需要和群体交往的需要。

积极发挥宗教德育功能,促进思想品德课程教与学

积极发挥宗教德育功能,促进思想品德课程教与学

积极发挥宗教德育功能,促进思想品德课程教与学[摘要] 宗教教义蕴涵丰富的德育内容,结合宗教积极道德教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发挥宗教德育功能,促进思品课程的教与学有重大作用。

发挥宗教德育功能时,要注意删除宗教消极思想与教义,严格区分宗教教育、迷信与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宗教道德教化思想品德宗教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重要而复杂的客观历史现象,就一般的宗教教义而言,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劝人从善、仁爱和平等积极的人生哲学理念。

既然宗教的教义中具有积极的道德教育成份,再加上信教群众的日益增加的情势,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科学、合理地引导宗教与思想品德课程相结合以最大化发挥宗教道德教化的功能?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本文从三部分探讨了这些内容。

一、宗教道德教义不管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还是在南亚大陆诞生的佛教,抑或是在西方世界生根发芽的基督教、遥远的阿拉伯世界所催生的伊斯兰教,它们的宗教教义都不约而同地包含了极其深刻的道德教育内涵。

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说过:“道德之于宗教,犹如精神之于身体”,确实,不同的宗教教义皆离不开道德教育的内容,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包罗了广大群众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个人、民族、国家都产生巨大的作用。

下面将从世界三大宗教,即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中国道教的相关教义分析宗教的道德教育功能。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非常有名的一段偈颂,中国佛教将此偈颂称为“七佛通戒偈”。

从字面意思看来,大致可以看出佛教中有劝人弃恶从善的道德规范,而这短短的十六字正表明了佛教道德思想的基本原则。

关于佛教中的善恶的行为规范,虽有多家之说法,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十善”,具体说来,一为不杀生,二为不偷盗,三为不邪淫,四为不妄语,五为不两舌,六为不恶口,七为不绮语,八为不贪欲,九为不瞋恚,十为有正确见解。

佛教认为,笃行以上十善,便可修得功德,与“十善”相左的便是“十恶”,“十恶”则会引起苦的果报。

效应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

效应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

效应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
王献伟
【期刊名称】《政工导刊》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社会效应中蕴含的哲理,不仅能引导人们睿智地生活、理性地工作、卓越地创业,而且对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借鉴“麦穗效应”,启发官兵理智把握人生机遇。

有一则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教三个弟子摘麦穗的故事:一天,苏格拉底把三个弟子带到一块麦地,让他们每人从麦田里摘出最大一个麦穗,前提是只能向前走,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王献伟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院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02
【相关文献】
1.关于“效应理论”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示 [J], 周玉来;
2.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借鉴性发展——兼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文化学的借鉴 [J], 李丽华
3.关于“效应理论”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示 [J], 周玉来
4.知觉特性及效应理论在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J], 邹若碧;杜艳丽
5.新冠肺炎疫情下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位"与"有为"
——基于磁滞效应理论 [J], 刘晓琳;曹银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3期2009年6月闽江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O FM I N J I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V o l.30N o.3J u n.2009宗教道德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周丽芳(闽江学院法律系,福建福州 350108)摘要:宗教具有内在的道德教化功能。

从宗教信仰的终极目标的神圣性、宗教活动过程手段的综合性和宗教教义表达的特殊性三个方面,对宗教产生道德效应的途径、方式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渠道。

关键词:宗教;道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821(2009)03-0114-04 长期以来,宗教因其信仰的虚幻盲目和非现实性而被视为科学的对立物和愚昧荒谬的同义语,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和无情的唾弃。

无庸置疑,宗教在历史上确实起过为剥削阶级辩护的消极作用和承担过蒙蔽群众智慧的不光彩的角色。

但宗教与道德天然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在联系,使大多数宗教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规范功能也不容否认。

有人甚至认为缺失了宗教的终极支撑从而导致价值的无根性和道德的低迷状态,此种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商榷,但在道德信仰危机和思想道德建设困难重重的今天,摒弃对宗教的简单否决态度,努力挖掘宗教信仰中潜在的积极因素和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功能,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宗教道德教化功能的方式和途径宗教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产生道德效应呢?人们通常只是从宗教包含大量的道德说教内容来认识和论证宗教的道德效应,显然这是很不充分的。

事实上宗教通过自身多种特殊的途径产生内在的道德效应。

本文从宗教信仰的终极目标的神圣性、宗教活动过程手段的综合性和宗教教义表达的特殊性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道德教育的有益方法。

1.宗教信仰的神圣性与理想性并存不断提升道德践履新境界几乎每种宗教都有自己最高的神———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佛祖、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

教徒对“神圣者”怀有强烈的敬畏感,由此而赋予宗教教义以更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因为宗教教义被认为是神的意志。

[1]“神圣者”是全智、全能、全德的,是理想和完满的象征。

上帝、佛祖或真主之眼对教徒而言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此即所谓“上帝的逼视”“叫人无处遁形”。

神的意志在宗教中是绝对正确且必须服从的。

因此,面对宗教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时,教徒们必然会严肃、认真对待,内心充满信仰和敬畏,行为上努力遵从与坚守,并自觉地以信仰中的最高的神为榜样,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

“因信得救”、“不信获罪”,它既使人因畏惧死后入地狱而不为恶,又使人因希望死后升天堂而为善,所以神圣性的信仰的过程就这是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终极信仰在道德完善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需要有某种崇高的理想追求。

宗教信仰需要实质上反映了人类的某种普遍性和永恒性需求。

虽然宗教信仰赋予道德以权威,主要通过“末日审判”、“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等神秘力量的制约,但恰恰是这些使道德具有了权威性、至上性,使道德变成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行为规则,从而确立了道德规范在受教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宗教信仰因而成为道德起源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动力。

按檀传宝博士的说法这是宗教信仰对道德生活准则的“核准”,实为道德生活寻找绝对或终极价值的支持,这种绝对价值的支持表现收稿日期:2009-02-11作者简介:周丽芳(1971-),女,福建屏南人,闽江学院法律系讲师。

第3期周丽芳:宗教道德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为神对人的规定。

[3]神作为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它是人本体对于一种理想的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而人格化的存在,神用最高的人格神(基督、佛陀、真主)的完善与现实人格缺陷相比较,从而启发人性向完善的方向追求,这个过程体现了人对理想自我的不断追求。

尽管这种讨论善、恶的方法是唯心论的,但是从根源上讨论问题的思路本身又是正确的,这与我们现实德育中存在的价值无根性、就事论事的缺陷恰成对照,值得我们深思。

2.宗教活动过程的严肃性与艺术性交融不断强化道德意识每一种宗教都会定期与不定期地举办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主要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

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

”[4](P9)在宗教活动中,他们把宗教的伦理道德理念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如音乐、歌舞、绘画、雕塑、建筑等展现出来,使严肃的内容通过多种艺术的载体获得了生动的展现,从而起到了传道的理想效果。

比如:基督信徒经常定期在教堂里举行宗教活动———星期六晚上的祷告、星期天上午的集体礼拜等。

在这些活动中,信徒们一起礼拜、祷告、布道、唱赞美诗等。

佛教有固定的斋戒日,还有每日的早课与晚课,信徒们吃斋念佛诵经,祈祷和坐禅。

这些活动的核心主题则是信徒们严肃认真地、虔诚地接受和内化宗教伦理道德思想内容。

这些看似繁琐的崇拜仪式,在宗教教义内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通过统一、固定的宗教活动,反复灌输教会的经典,极大地增强了教徒们的敬畏心理和使命意识,使宗教的信条变成教徒们自觉的行动。

与宗教活动紧密结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坛、祭台、教堂寺庙、佛塔等。

这些宗教建筑既肃穆又壮观,配上宗教故事的雕刻壁画,舒缓幽远的音乐,置身于这样浓厚的宗教氛围中,与最高的神近距离的接触与精神交流,人们的心灵得到超脱,精神情操得以陶冶,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感化力量的巨大毋庸言说。

比如人们能够从庄严肃穆的大佛身上,看到胸怀宽广、博大精深的智者形象;能够从慈祥的观音菩萨身上,看到贤惠善良婉丽的女性形象。

这些严肃的活动加上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必然产生较好的伦理道德效应。

总之,宗教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的一切效果,巧妙地借助建筑物、雕刻、音乐、壁画等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将自己深奥抽象的宗教教义、教理外化在这些具像中,通过宗教信仰活动的各个环节渗入到信仰者的心中,再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潜入到信仰者的心中形成有力的戒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进一步转化成或体现为日常生活中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和习惯。

3.宗教教义表达的间接性与直接性互现易于被接受和流传宗教的道德教化,有许多是以清规戒律的形式明确表达,然后通过直接的传教、布道等途径和方式影响人的,如在《圣经》的《出埃及记》中,耶和华于火中降临西奈山顶,召摩西上山传授的“十诫”(“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其他一切所有的”)。

佛教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3]除此之外,还有通过文艺的方式影响人的。

几乎每一种宗教都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承载着一定道德观念和宗教精神的故事,如《圣经》中的洪水神话与伊甸园的故事,佛经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的结尾往往要点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义,或劝人改恶从善,或告诫人严守教规,或宣扬神佛的神明与智慧。

这样,通过文学艺术的途径和方式,宗教的道德观念、道德精神得以广泛地传播,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终生信条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抽象的精神内核借助于生动的神话故事得以表达,通过典型形象的渲染,代代相传,产生巨大而深远的道德效应。

这是宗教道德教化功能的又一巧妙途径。

二、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思想政治工作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高尚的思想,采取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工作对象,提高对象的思想素质和认识能力,并用以指导其行为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教育活动。

”[5]尽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宗教的教育,但从教育的初衷来看,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以各自信奉的“应然之则”来反映和规范现实,都以启迪人的觉悟以使人至善至美为重要职责。

二者的相同性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宗教道德教育某些成功经验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当前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纯洁性以及信仰、理想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危机。

道德危机原因多种多样,“从道德自身来说,主要不是缺乏科学合理的伦理精神导向和具体而完善的规范体系,而是人们对道德缺乏自律精神,缺乏践行道德的应有热情和意115闽江学院学报第30卷志,从根源上说是缺乏内在的信仰。

道德作为人类精神主要靠自律,其内在信仰是道德的真正基础和力量的源泉。

”[2]我们从以上宗教道德教化途径中获得的启示是:当前,从根本上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不仅要使德育之德的内容具有神圣性,更要使德育之育的策略具有艺术性。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神圣性信仰的确立宗教的神圣性在人们心中铸就的神圣感是个体虔诚地奉行宗教教义的重要条件。

许多事实证明一种规则一旦被赋予神圣性,它就具有了崇高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威,从而被人们虔诚地遵守和遵从。

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有规则而无神圣性,没有在主体的心中树立圣洁的情感。

神圣性的缺失表现为部分教师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方法,思想上不够信任,缺乏情感上的炽热追求与理智上的深入论证,导致教学方式上机械冷漠地照本宣科。

表现在学生身上,用功利的眼光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精神内核的吸收和内化,把它作为获取物质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人生的一种美好崇高的信念。

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对美好道德的神圣性的追求,确立道德规范在受教者心目中崇高、权威的地位,即重建道德“信仰”是非常必要的。

否则道德教育和道德本身就会失去尊严,会失去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

[6]那么,如何使道德学习主体获得价值信仰和建立道德实践的神圣性?如何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并真诚地追求这一价值目标?我们当然不能用宗教虚幻的“道德神启论”的解决方式去解决终极价值的危机问题,而必须追求一种科学的终极理想和终极价值以及对其合理性说明。

当前,实现共产主义彻底解放全人类是我们的终极理想、终极价值。

那为什么这样一个伟大的理想目标在现实中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呢?原因很复杂,主要一个是目标过于宏大,缺乏当前对个体行为的规约,在个体心中难以形成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和敬畏感。

因而如何为终极理想通过合理的解说获得神圣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面临的一个棘手的但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笔者以为可以通过化宏大为具体的办法,把对解放全人类的敬畏感化为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敬畏,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生存权、发展权,唯其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2.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体终极价值关怀的传达过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问题上,往往侧重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作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较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市场经济是凸显个人本位和强化个体意识的经济体制,当人们认为该项工作具有价值时,才会积极主动去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