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9-
(2014全国Ⅱ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题试做 题组训练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 该群岛( B )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 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6-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
整体性 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危

自然地理 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 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化过程,保 证了自然地理要素 之间的协调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 群岛( C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考法分析: 本题以岛屿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表现,主要考查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析 答案
-1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5安徽淮南一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和相互制约。图甲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 完成第3~4题。
图甲
图乙
-1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第34题.表,我示国塑淮造河图与松乙花地江貌水的文箭特头征是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汛期与流量的不 关闭 同,主A.要⑧原因B.是⑦两地C区.⑥气候D.的⑤差异性;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文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中图版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中图版

三、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1.地带性分异规律【注 3】
地带性
形成 基础
影响 因素
典型地区
纬度 地带性
热量
太阳 辐射
_低__纬__和__高__纬___地 区及中纬度一定 范围内
经度地 带性
水分
海__陆__ 分布
中纬度地区
垂直地 水热 带性 状况
海拔
海拔较高的_低__纬__ 山地
图示
分布特点
大致沿纬线方向 (东西)延伸,沿 纬度变化的方向 (南北)更替
解释区域内某 种地理现象的
成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 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 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 素间的因果关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 整呈现因果关系
分析角度
答题思路
分析区域环 境的变化过
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区域其他要素乃至 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3)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 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 异明显(或生物多样性丰富)。
[方法规律]
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类问题的分析角度和答题思路
分析角度
答题思路
分析区域自然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
地理环境特征
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 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答案] (1)①山地垂直差异显著;②山地降水较多,且多 冰雪融水,水源丰富;③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
(2)①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狭管效 应);②邻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③达坂城到吐鲁番 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加大;④沙漠、戈壁地区,季 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必然导致强烈大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

• [例2]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 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 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 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 的故事。
•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 天的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 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带。
H2O(N和其他化学元素),合成④——有机物,同时
释放出②——O2。植物的产物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动物的呼吸作 用消耗大气中的 O2 ,向大 气中排 放
CO2。生物死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⑤——无机物
归还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大气、水、土壤)。其中各
种含氮化合物被细菌分解为③——N2排放到大气中。
可见,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了迁
移,并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 1.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 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1)A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
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因素密切
•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 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 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 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 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 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 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 价。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共89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共89页)
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_整__个__地理环境状态的 改变。 (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 _其__他__区__域__的发展变化。
【探索应用】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加固训练】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
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 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 复的植被。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
A.6月
B.7月
C.8月
D.10月
2. 与 其 他 时 间 相 比 较 , 该 区 域 7 月 、 8 月 表 层 土 壤 含 水 量 较 低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 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 盖度随着水土流失持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河流挟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给黄河下游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使黄河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 (2)此材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4选D,5选D。第4题,其原产地接近沙漠,D处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 大,适合该植物生长。其他选项中没有大面积沙漠分布。第5题,该植物喜高温 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其原产地接近沙漠,花土中掺入沙粒、长时间 阳光下暴晒、花土干裂才浇水都不会影响;不耐寒,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 植株慢慢枯萎。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兰州模拟)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1.A 2.D [第1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本质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

第2题,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到关键的作用( )A.③B.④C.⑦D.⑩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3.A 4.D [第3题,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图中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③。

第4题,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2018·长沙模拟)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纵轴标注中,1 kcal=4.2 kJ)。

完成5~6题。

【导学号:29790070】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6.图中E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5.C 6.D [第5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少,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
在气候类型(lèixíng)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气候类型(lèixíng)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 带与___热__带__草_带原 。
第十三页,共44页。
②注意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rèdài)荒漠 带的对应中,气候用语
是“沙漠”,自然带用语是“荒漠”。 ③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型。一般来说年森降林水量在
草原
400荒漠mm以上为
,200~400 mm为
,在
200 mm以下为
。 第十四页,共44页。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 分异。而水平地域分异又包括纬度(wěidù)地带性地域分异 和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如下表所示: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题 组 递 进] 1.(2013·江苏卷,5)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
行程如下(rúxià)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如下图表所示:
第三页,共44页。
自然环境五 要素联系
案例 (南方低山丘陵区)
第四页,共44页。
[深 度 思 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 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biànhuà)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 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案例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解析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温带草原带、热
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没有经过热带雨林带,非洲的热带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案中图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案中图版

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情分析]1.多以区域案例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成因。

2.结合模式图和景观图片的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1.区域认知: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典型山脉垂直自然带图。

2.综合思维:案例分析自然带水平和垂直分异规律及成因。

3.地理实践力:通过课外调查和对图表材料的分析,探讨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及成因。

4.人地协调观:结合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演变的整体性,树立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3)表现: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素养盘点]1.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中游的河床和湖泊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综合思维)提示: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引起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中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和湖泊蓄洪能力降低,易引发洪涝灾害;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

2.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综合思维)提示: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1.图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考法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相互作用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❶。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复习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复习学案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复习目标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梳理一、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部分①环境。

2.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②表现。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③、下垫面和人类活动。

3.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④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⑤。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⑥ ,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⑦。

3.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⑧地带性、经度地带性、⑨地带性。

4.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自然带因受⑩、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现象。

典例精析读图,回答(1)~(2)题。

(1)一年中有两种环流影响的地区是( )。

A.①和②B.③和④C.②和④D.①和③(2)⑤地区炎热干燥时(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蒙古高压最强盛时期C.②地处于多雨季节D.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布规律。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布规律。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布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 ,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的特点,⑥处代表动物有 ,①处的土壤特点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练习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练习 中图版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选择题(2015·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

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

故选B项。

答案:B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3.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2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项错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项错误;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项错误。

第3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2.A 3.D(2017·安徽江南十校一模)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乔戈里峰、博格达峰和友谊峰雪线高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降水量C.海拔D.纬度5.影响甲处等值线数值特征及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和地形B.海陆因素和洋流C.坡度和坡向D.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解析:第4题,影响雪线高程的因素有纬度、地形等,图中三座山峰的雪线总体自南向北降低,是纬度差异所致,纬度高雪线低,纬度低雪线高,故D项正确。

第5题,图中甲处等值线向东(数值较大处)弯曲,说明甲处雪线高程较低。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训练(含解析)中图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训练(含解析)中图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D.⑤1题,读图分析,图中①是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气候不同,区域降水量和气温不同,从而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A正确。

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作用,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B错误。

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体现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错误。

④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D错误。

第2题,右图地貌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沙丘地貌体现的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应为箭头⑤,D正确;⑧是土壤对地貌的影响,⑦是地貌对水文的影响,⑥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A、B、C错误。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

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3~4题。

3.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4.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且气温低、空气稀薄。

气温低,分布有冻土和冰川,①对应气温低。

空气稀疏,因而太阳辐射强,②对应空气稀薄,③对应太阳辐射强。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第1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含答案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第1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含答案

第1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如下图所示:(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例如植被破坏引起的连锁反应,如下图所示:(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也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下图所示: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带性分异。

而水平地域分异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如下表所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主导因素热量水分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经线方向(南北)等高线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经度变化方向(东西)从山麓到山顶(沿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中、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实例非洲沿20°E 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乞力马扎罗山、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示3.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原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洋流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荒漠带热带雨林带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灌溉微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识记—基础梳理]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盲区扫描]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考向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1~3题。

1.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1.A 2.D 3.D[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

高考地理总复习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1

高考地理总复习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1
解析: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体现了垂 直地带性规律。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距离海洋越来越近,降水量 越来越多,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从丁地经纽约至华 盛顿,纬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
第十六页,共45页。
答案: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 带性规律。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 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 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 多。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 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 因:随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第十九页,共45页。
(2)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 (3)雪线在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
第二十页,共45页。
► 对点演练 2.(2012 北京海淀期末练习)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1)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第十八页,共45页。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地,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 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在有些基带是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 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和高度有关 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丰富。 4.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的高度不同 (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具体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强化练(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8·兰州模拟)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
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1.A2.D[第1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本质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

第2题,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

]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到关键的作用( )
A.③B.④C.⑦D.⑩
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
A.水文B.地貌
C.植被D.气候
3.A4.D[第3题,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图中起关
键作用的应为③。

第4题,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
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
(2018·长沙模拟)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
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纵轴标注中,1 kcal =4.2 kJ)。

完成5~6题。

【导学号:29790070】
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6.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
5.C6.D[第5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少,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F→G→H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第6题,E自然带热量较高,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草原带,D正确。

]
(2018·河南六市一模)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

回答7~8题。

7.甲山坡在海拔约2 200~2 800 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
A.气温高B.坡度较小
C.气温低D.靠近河流
8.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
A.常绿林B.高山草甸
C.针叶林D.干旱灌木
7.B8.D[第7题,图中显示海拔2 200~2 800 米处,甲山坡坡度最小,同时聚落最多;
另外,此海拔不是最高或最低,则气温也不是最低或最高;也不靠近河流。

第8题,该山坡位于30°N,为亚热带气候,山麓分布常绿林,向上分布针叶林、高山草甸,符合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但河谷分布干旱灌木不符合此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右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9~11题。

9.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10.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1.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
9.D10.B11.D[第9题,D对: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

A错: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

B错: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

C错: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

第10题,B对: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A错: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

C错: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

D错: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

第11题,D对: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

A错: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

B错: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省区。

C错: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省区。

] 二、非选择题
12.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

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1990~2010年和田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和田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_,该河从中游开始径流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和下渗。

(2)和田籽玉是原矿石被洪水冲入河道,并长期受到________(外力)作用,导致棱角尽失、
形态浑圆,是玉中珍品。

早期,人们捡拾籽玉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河流的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地区。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生态
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和田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由于河流沿途引水灌溉、蒸发、下渗并且基本没有支流汇入,所以从中游开始径流量明显减小。

第(2)题,和田河上游流经山区、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形成的籽玉被流水搬运到中游,由于地形落差减小,径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下降,籽玉沉积。

第(3)题,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示,耕地、工矿用地增加,林草用地减少,说明引水量增加,导致生态环境变差,进而会对河流径流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答案](1)冰雪融水引水灌溉蒸发
(2)流水侵蚀中游
(3)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13.(2018·德州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图甲
图乙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角度比较。

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

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

[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