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 第三章 第六节

合集下载

《科学哲学读本》整理

《科学哲学读本》整理

《科学哲学读本》蒋劲松刘兵/编科学哲学概论一、哲学的转变石里克石里克: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逻辑经验主义维也纳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著有《普通认识论》、《自然哲学》导言:维也纳学派的领袖石里克,可以说是作为建制化学课的科学哲学的创始人。

他在《哲学的转变》一文中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崭新的哲学。

他认为新哲学可以彻底结束传统哲学总是处于无休止的争论中,没有持续、明确进步的状态。

其关键在于通过数理逻辑的进步,人们认识到了逻辑的性质,进而真正理解知识本质上就是陈述,而哲学的功能就是分析陈述,澄清概念。

这种新型的哲学放弃了传统哲学的指导人生的重要功能,从而保证在哲学上也能获得在科学上的那种一致性和决断性。

这篇文章相当典型地反映了科学哲学在草创时期的理想和抱负。

我们现在认识到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这一点积极表现了当代的伟大转变的特征;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

过去时代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内容可以再用陈述来表述,即可以用知识来阐明;这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二、旧哲学和新哲学:一个比较赖欣巴哈赖欣巴哈:是科学哲学的先驱人物、柏林小组的创始人、逻辑经验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有关相对论、概率论、量子力学以及符号逻辑的哲学研究方面影响很大。

代表作《符号逻辑基础》、《科学哲学的兴起》导言:这部分是《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的总结部分。

赖欣巴哈通过比较旧的思辨哲学和新的科学哲学,来强调科学哲学的优越性,回应对科学哲学的疑虑。

赖欣巴哈认为,因为先天综合判断是不存在的,所以思辨哲学追求绝对确定性的目标,试图建立确定的道德指令,是没有合法根据的。

科学哲学拒绝担保经验知识的绝对可靠,虽然承认逻辑和数学的原理可以获得确定性,但是却坚持这些原理是空洞的,没有实际内容。

道德目标不是客观的对象,不是知识的产物,而是意愿行为的产物。

作为认识的哲学,不能为制定道德鬼跳提供基础。

造成二者区别的是思辨哲学使用了类似诗人的具有暗示意味的图像语言,而科学哲学则是精确和明晰的经验科学和数学、逻辑的语言。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1.理论的可否证性
• 可否证性指的是逻辑上可以被经验否证的性质。 一个理论只有在逻辑上有可能被否证,才是科学 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否证用的是演绎法, 它是否定后件的推理,结论假必然要传递到前提 上。因此,只要发现与全称陈述相矛盾的事例, 就可否证该陈述。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 第二,观察事实积累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 辑得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所 证实,那么它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越强, 所包括的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越少。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 因此,他们强调说科学进步或者知识的增长在于 通过归纳逻辑得到高概率经验证实的命题和理论 的积累。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 科学危机最能揭示某种理论的最深刻的本质,它 对于理论、学说获得突破性进展是必要的。它的 出现预示着科学理论将发生重大的飞跃,将以新 的范式取代旧范式。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 科学革命,是新范式战胜或者取代旧范式的科学 阶段。不再盲目迷信旧范式,而是勇于创新,建 立新理论和新范式,以解释和消化吸收科学上的 反常。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 科学危机,是科学家对旧范式丧失信心的科学阶 段。它由反常现象所引起。反常现象是指科学家 发现了范式预期之外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发现, 用原有的范式难以解释,即出现了与原有范式相 矛盾的客观现象。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 反常现象的出现推动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 更多的事实去证实反常。当反常现象大量出现, 并成为常规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人们开始怀 疑原有范式,失去对原有范式的信任,反常导致 危机。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B.主要缺陷

科技哲学十五讲课件

科技哲学十五讲课件

•Wohler维勒的尿素人工合成
HCNO+NH4OH
CO(NH2)2
(无机物与有机物间没有鸿沟); 说明动植物内在统一;
•细胞发现(Schleiden施莱登、Schwann施旺), •Darwin的进化论,
被Engles忽略的:
H2O+NH4CNO
彻底粉碎神创论和形而上学物种不变论;
•Maxwell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六大缺口:
•Kant-Laplace星云说 •Lyell(赖尔的渐变论)地质学原理与[Cuvier 突变论]之争;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Mayer迈尔、Jaule焦耳、Grove格罗夫、
(太阳系起源假说),打击神创论和宇宙不变论;
(居维叶)
Coolding柯尔丁、Helmholtz赫尔姆霍兹等],mgh﹦1/2mv×v;
人类 科学 自然
社会
(主体)
技术
(中介)

(客体)
三个基本研究对象:
• • •
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运动发展 的辩证法) 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 证法)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 法)
2.性质 面对如此庞大的研究对象和三个一般规律, 足见不是科学的实证方法能够胜任的,只能借助 理论概括的方法,故课程属于哲学性质,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具体科学技术之中间层次; •相对于一般哲学原理的二级哲学。
(可以通过下页图示来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原理
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发展性原理
自然辩证法 (自然界) 各门自然科 学和技术学 科(天、地、 生、物、化 等) 自然现象界
历史唯物论 (人类社会)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课件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课件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本章概述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是指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

通常把波普尔之前的诸科学哲学称作逻辑主义,其后的则为历史主义。

实证主义是哲学史上头一个打起“科学哲学”旗号的哲学流派。

但通常把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原子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流行于当代的日常语言学派,归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实证哲学、分析哲学或语言哲学。

至于继波普尔之后的兴起的历史主义学派和科学实在论,由于着重历史考察的方法,着重于科学本身的探究,注重把哲学建立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则归属于科学哲学。

这种科学哲学主要探讨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标准或选择问题,以及科学发展的模式问题,试图解释科学活动并为其提供方法论指导。

本章主要介绍的是波普尔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科学实在论和反科学实在论。

第一节波普尔的朴素否证论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曾任伦敦大学的逻辑和科学哲学教授。

他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继逻辑经验主义衰落之后,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流派。

主要著作有:《研究的逻辑》(1933)、《科学发现的理解》(1956)、《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猜测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等。

一、对归纳主义的批判古典经验论把归纳法视为从有限的经验事实向普遍的理性知识扩展的惟一有效的通道。

休谟提出著名的“归纳问题”后,这惟一的通道被打断,经验科学的基础出现了可怕的裂痕。

现代经验论则借助于概率工具从归纳问题的挫败中复兴。

波普尔则认为从逻辑上看归纳推理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在:1、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2、通过归纳作出的结论总是可错的;3、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归纳原理无法得到证明;否则必定陷入循环论或先验论。

他对归纳逻辑的批判确实是击中了要害,但是归纳逻辑并没有被波普尔一劳永逸地驳倒,它在科学中仍然占有地位。

二、否证论波普尔以否证论为旗帜登上哲学舞台的。

第三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精神

第三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精神

第三章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精神科学的成功,无论是活跃智力还是实际应用,都有赖于科学的自校正特征。

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必定有检验它的方式。

任何正确的实验,也都必定有可能重做。

这与科学家的性格或信仰无关;一切都在于证据是否支持他的论点。

用权威作为论证是不能算数的;权威们往往是错的事情多的是。

——萨根《布鲁卡的脑—对科学传奇的反思》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的形成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提出假说、检验假说、修正假说和形成理论等六个步骤。

每一个步骤都有不同的特征,完成这个步骤都需要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这些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综合就构成了科学精神的全部内涵。

1、关于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定义科学方法是研究主体和客观对象发生关系并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要手段。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总要应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布骤,才能获得一定的认识。

广义的科学方法大体分三个层次:一是个别领域和学科中所采用的特殊研究方法,如物理学的光谱分析方法、化学中的比色方法、生物学中的同位素示踪方法等等;二是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一部分学科或一大类学科都采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假说方法、归纳演绎方法、分析综合方法;三是适用一切科学的哲学方法,哲学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适用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

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哲学方法作为最普遍的方法,无论是对一般科学方法还是对特殊科学方法都有指导意义;一般科学方法虽然和特殊科学方法相比有一般性,但和哲学方法相比又带有特殊性;一般科学方法对特殊方法提供指导,又以特殊方法为基础,而哲学方法也要从一般科学方法和各种特殊方法中汲取营养。

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特殊科学方法的应用范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特殊的科学方法在一定情况下,随着科学的发展,可以转化为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反之亦然。

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哲学方法。

如系统方法,就有可能转化为哲学方法。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第一章:哲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和心灵分析哲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3 哲学的主要分支介绍哲学的主要分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等探讨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二章:形而上学2.1 形而上学简介解释形而上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形而上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2.2 存在论介绍存在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观点分析存在论的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2.3 本质和属性探讨形而上学中的本质和属性问题分析不同哲学家对于本质和属性的理解和描述第三章:认识论3.1 认识论简介解释认识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认识论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3.2 知识的本质和来源分析知识的本质和来源: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唯心主义等探讨知识的限制和局限性3.3 真理和怀疑论介绍真理的定义和标准分析怀疑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第四章:伦理学4.1 伦理学简介解释伦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4.2 道德行为的本质和标准分析道德行为的本质和标准:功利主义、义务论、德性伦理学等探讨道德行为的评价和规范4.3 道德哲学的应用分析道德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探讨道德哲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五章:政治哲学5.1 政治哲学简介解释政治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政治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5.2 正义和权利分析正义和权利的定义和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等探讨正义和权利在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5.3 国家的本质和目的分析国家的本质和目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全球化等探讨政治哲学对于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影响第六章:美学6.1 美学简介解释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6.2 美的本质和标准分析美的本质和标准:审美经验、审美价值、艺术品的意义等探讨美的评价和欣赏方式6.3 艺术和审美哲学分析艺术和审美哲学的基本问题: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等探讨艺术和审美哲学在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第七章:逻辑学7.1 逻辑学简介解释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逻辑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7.2 形式逻辑和论证分析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和论证的有效性探讨逻辑学在哲学研究和论证中的应用7.3 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分析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讨逻辑学在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评价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宗教哲学8.1 宗教哲学简介解释宗教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宗教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8.2 神学和宗教信仰分析神学和宗教信仰的哲学基础和问题探讨宗教哲学对于宗教信仰和神学思考的影响8.3 宗教和世俗主义分析宗教和世俗主义的关系和冲突探讨宗教哲学在宗教和世俗主义对话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科学哲学9.1 科学哲学简介解释科学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9.2 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分析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本质和结构探讨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评价和解释9.3 科学实在论和科学怀疑论分析科学实在论和科学怀疑论的基本观点和争议探讨科学哲学在科学实在论和怀疑论讨论中的角色和贡献第十章:当代哲学问题10.1 当代哲学问题概述介绍当代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讨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10.2 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分析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探讨哲学在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争论中的立场和作用10.3 哲学的未来展望展望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哲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和心灵,这些问题涉及广泛,多样化且复杂。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目的要求:学习本章要求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观点;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原理,着重分析以矛盾为核心的发展观,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主要内容: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二、质量互变规律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四、对立统一规律教学重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教学难点:对立统一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联系的涵义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第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联系作为一种关系,并不指一般的关系,而是指那种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第三,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事物的联系总是客观存在的。

(2)承认联系客观性的重要意义首先,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

其次,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

再次,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

3、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

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复习笔记

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复习笔记

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考试范围: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贯穿于全部哲学问题之中并统帅和制约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各种哲学学派、思潮争论的根本问题。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理论依照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3、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科学主义,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

认为,哲学探索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研究的世界观问题和普遍规律问题,都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假问题,因而必须悬置哲学的基本问题,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哲学,把哲学变为科学的“副产品”。

人本主义,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或以人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

主要指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主要包括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等,否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否认哲学理论的世界观性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在实践中改变世界,“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要求哲学面向现实世界,要求理论深入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立足于社会实践,要求在揭示现实世界真实性的同时,使革命的理论成为实践与行动的真正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章 第六节 普特南

第三章 第六节 普特南

第六节普特南(1926——)生平与著作1951:美国洛山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61: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哲学教授1965:哈佛大学哲学教授《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75《心灵、语言和实在》,1975《意义和道德科学》,1978《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实在论和理性》,1983《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1990一、趋同实在论1.实在论与唯心论实在论:承认科学理论中的术语在现实世界中有客观的指称。

唯心论:认为科学理论中的术语是出于想象或为方便而设定,无客观指称。

我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实在论者’(不带任何限定的形容词),我主要强调指称在确定意义中的重要性,而反对传统的实在论者和唯心论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意义确定指称。

实在论是唯一一种不把科学看成奇迹的哲学。

2.三种实在论:唯物主义实在论:将存在归结为客观的物理性质。

形而上学实在论:主张有一个超越了所有人类可能认识的东西之外的真理观念。

趋同实在论:一切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都真正有所指称,这些理论或多或少都近似于真理或逐渐逼近真理。

3.趋同实在论的基本观点(1)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或术语必有所指,前后相继的不同的科学理论中的相同名词或术语,可以指称同一个东西。

反对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如果人们相信T1中的名词确有所指,那么它对T2将是一种约束,它将缩小候选理论的种类,即T2必须具有一种能从它的立场上指定T1中名词指称的性质。

(2)科学理论是近似真理,它通过积累而进步,后来的理论把先前的理论作为极限情况包括在内。

我认为科学知识中有某种趋同的观念……事实上,科学家们试图尽可能的维护先前理论的机制(或者表明它们是新机制的‘极限情况’),这通常是寻找一种理论使之既保留曾经是正确的旧的观察预测同时又容纳了新的观察材料的最艰难的方式。

科学家们总是努力去这样做——例如,尽可能的维护能量守恒,而不是要违背它,这是事实。

但这种策略总是导致重大发现(从海王星的发现到正电子的发现),这也是事实。

科学哲学重点

科学哲学重点

科学哲学一、自然观1、科学技术哲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含义: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哲学反思,一方面反思科学技术自身存在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反思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内容:(1)自然观(2)科学方法论(3)技术哲学(4)科学技术与社会2、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其本质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组成的人机系统。

3、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1)笛卡儿的自然观宇宙是一个庞大的机械系统,在上帝给它提供“最初起因”之后,就严格按照机械运动规律运行下去;把人比作机器,认为人的活动也严格遵循物理定律。

(2)18世纪英国经典机械论自然观代表人物:霍布斯与洛克基本思想:(1)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3)一切物质运动都遵循严格的机械运动定律,保持严格的因果关系;(4)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在物质的外部。

(3)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论代表人物:拉美特利和霍尔巴赫。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霍尔巴赫: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链条。

(夸大必然性,否定偶然性。

)4、辩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自然科学基础基本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永恒发展。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自然科学基础:①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②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的地质“渐变论”;③迈尔、焦耳等人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④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⑤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⑥生物学家C.R.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⑦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⑧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发现元素周期律。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

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

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

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

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

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

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

第三章科学的本质

第三章科学的本质

第三章科学的本质第一节科学的本质本质:根本性质或根本区别。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质对事物的类存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了这些质,此物就会转化成他物,这样的质就叫本质。

比如人既有生理的质,又有社会的质。

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的内在根据,这个根据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社会的质才是人的本质。

近代科学的诞生标志着科学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又经历了经验自然科学和理论自然科学两大形态,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当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

科学从哲学抽离化的过程中也开始了对科学自身的认识历程。

一、科学是什么?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在我国古代,“科学”的词义相当于“格致之学”。

格物致知表述了探究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概念。

因此,17世纪中叶,当西方科学传人我国时,人们就把science译为“格致”。

在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南宋陈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写道:“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在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

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科学获得它的现代意义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831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形成时期。

1831年英国成立了科学促进协会以后,科学界普遍用science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说自己的研究。

1833年,在剑桥召开的英国科学促进会上,著名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威廉•休厄尔建议仿照“艺术家”(arist)一词创造出一个新词“科学家”(sciencist)来称呼像法拉第那样一些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奥秘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

自然辩证法工程哲学第三章 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自然辩证法工程哲学第三章 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章科学的本质与特征一、“科学”概念的起源science,源于拉丁文scio,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在我国古代,“科学”的词义相当于“格致之学”。

格物致知表述了探究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概念。

17世纪中叶,当西方科学传人我国时,人们把science 译为“格致”。

“科学”这个词汇在中国古汉语中原意为“科举之学”。

日本启蒙大师福泽瑜吉在翻译science 时,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科学”一词。

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科学获得它的现代意义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831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形成时期,科学界普遍用science 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说自己的研究。

1833年,在剑桥召开的英国科学促进会上,著名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威廉•休厄尔建议仿照“艺术家”(arist)一词创造出“科学家”(sciencist)来称呼像法拉第那样一些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奥秘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

二、科学的划界标准近现代以来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讨论至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定义科学。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或者说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

20 世纪以后,划界问题才获得了真正深入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20世纪20年代形成产生的,在30年代到50年代对西方思想界,尤其是自然科学界有很重要的影响。

逻辑经验主义首先区分了两种命题:分析命题不来源于经验事实,其真假仅以理性逻辑的分析为根据。

比如数学定理和逻辑判断。

分析命题具有逻辑意义。

综合命题是与经验相关的,其真假要依事实为根据。

比如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的真假需要以事实检验为标准,因此是一个综合命题。

科学方法论(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

科学方法论(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方法论(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第三章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我们通过科学实践所获得的科学事实只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有待于上升为理论认识。

上升的方法就是科学抽象。

而科学抽象的成果常常表现为:概念、符号和思想模型,需要由不同的思维形式加以运用,进行深入的认知活动,从而把握客体的本质。

思维这种认知活动和认识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第一节科学抽象一.科学抽象的规定即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祛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把握一般,从现象到达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

科学抽象是科学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决定性环节。

二.科学抽象的过程1.完整的科学抽象思维过程包括: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体。

2.科学概念的制作:感性的具体指科学事实;抽象的规定指概念(或模型)的各个要素;思维的具体指这些要素辩证综合所形成的完整概念(或思想模型)。

3.科学理论的制作:感性的具体是科学事实,抽象的规定是未经综合的概念、经验规律(如开普勒三定律)、科学假说等;思维的具体是指经过辩证综合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4.科学抽象的成果:包括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等狭义形态,也包括科学判断、科学假说和理论等广义形态。

三.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的特征:a.一般概念特征:思维结构的基本单元,是认识之网的扭结。

有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的规定。

外延:概念所涉及的类的总和。

内涵:概念中所包含的思考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特征的总和。

b.科学概念:是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科学思维的“细胞”,科学思维结构的基本单位。

科学是通过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

c.科学概念的主要特征:可确定性;可检验性;可变动性。

2.概念抽象法,其要点:a.抽取共同点:本质都是通过共同点表现出来的。

抽取的方法是分析、比较。

b.限定思路,缩小目标,深入思考:着重分析共同点中主要的东西。

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 系的部分或要素组成的,并有特定 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整体性。 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
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 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 它;在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 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
爱因斯坦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世界的永恒发展 波普尔否认历史规律的观点:
波普尔(1902— )英国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发展 大体分三个时期:从1919—1936年是创建科学哲学的时期, 提出以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从1937— 1952年是建立社会哲学时期,撰写了两部反马克思主义的 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乏》《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52 年以后转向本体论研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1、反归纳主 义。2、证伪主义。3、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从问题—假 设—检验—否证。4、“三个世界”理论。即物理世界、精 神世界和人类的精神产品(世界3),他认为这三个世界都 是实在的。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科学发现的逻 辑》、《猜想与反驳》等。
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
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
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火水鱼”
水池没水了
城门 失火了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的系统性
第二节 世界的永恒发展 波普尔否认历史规律的观点: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乏》一书中波普尔说: 任何规律都具有重复性的特点,但是任何一个历 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 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社会历史 不具有重复性的特点,所以,“社会历史没有规 律”。

第三章 实用主义

第三章 实用主义

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杜威死后,美 国实用主义在外表上被一些发源于欧洲的 逻辑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等流派挤到 了后台,但由于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 已成为众多美国人思想和行动的准则,从 实际影响说,它们都无法与实用主义相比。 最近二三十年来,以蒯因、罗蒂为主要代 表的新实用主义成了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 思潮的一种形态。
实用主义应运而生,其兼容并包原则 使它能向一切其他哲学开放。多数美国人 也信仰宗教,但他们使宗教符合获得利益、 成功的要求。这样的宗教与实用主义也不 冲突。标榜以生物进化论为其科学根据的 实用主义在美国盛行与19世纪下半期以来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也分不开。 例如:杜威刺激-反应实践观就以美国 心理学家华特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为理论依据。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就是要通 过探索摆脱怀疑状态,达到确定的信念。 因此,皮尔士的方法被称为“怀疑-信念的 探索理论”。
怀疑是缺乏或丧失信念,无法采取行动的不平静 状态,是人的行为的停顿或受阻的状态,即犹豫 不决和彷徨不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既可以是实际 行动上的,也可以是理智和心理上的。
(一)对于确定信念的方法,权威的方法 和科学的方法可能并用,比如,依靠由国 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手段和利用先进 科技手段的取证方法相结合来认定案件事 实、寻求纠纷的解决方案。所以,皮尔士 所论述的四种确定信念的方法,不是孤立 的,是可以并用的。
(二) “怀疑-信念”论,重视行动和实 践,以及把认识看成是一个过程,接近马 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理论,有其合理性。 只是“信念”如何理解?不与客观实际相 符,但能够满足自己的价值取向,就是正 确的信念,这可能会造成只顾短期利益, 而忽视长远利益情况的发生。当然,如果 长远利益是不可预期的,这个信念,也可 以认为是可行的,它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 善。此外,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理论, 是否可以吸收“怀疑-信念”论的合理因 素,而得到发展?是否,“认识”的核心 是确定信念,信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 逐步完善,从而构成人类认识与实践的基 本模式?

《科学哲学导论》PPT课件

《科学哲学导论》PPT课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罗森伯格:《科学哲学——当代进阶
教程》
精选ppt
2
➢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中山
大学出版社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
书店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
文出版社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
译文出版社
精选ppt
3
第4章 知识的分类与科学的本质
➢ 什么是科学?
第二篇 科学观及其方法论
第4章 知识的分类与科学的本质 第5章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第6章 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 第7章 科学假说的检验和科学理
论的评价
精选ppt
1
相关参考书目
➢施太格缪勒,王炳文等译,《当代哲
学主流》,商务印书馆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
印书馆
➢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
- 科学与非科学 - 科学与哲学
➢核心:科学
精选ppt
4
科学与非科学
➢英文的科学(science)指的是自然
科学的简称
➢ 广义上的科学包含了: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 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
精选ppt
5
科学与非科学
➢非科学包含
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伪 科学等
➢非科学 ≠ 反科学 ➢非科学 ≠ 伪科学
科学家活动——(动态关照方式)
精选ppt
51
科学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科学的本体论 ➢ 科学的认识论 ➢ 科学的逻辑学 ➢ 科学的伦理学
精选ppt
52
科学哲学与科学
➢科学:建构关于世界的模型
(model of world)
➢科学哲学:建构关于科学的模型

科学的哲学

科学的哲学

科学的哲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家喻户晓,科学哲学这个概念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我看来,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发展方向的探讨和反思。

这个领域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科学的理解,还能对今后的科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科学哲学最初是由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研究的。

当时人们还没有科学的概念,因此他们在研究宇宙和自然规律时,只能通过观察、推理、实验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索。

然而,这种科学方式的成功体验,不仅使得科学哲学在实践中变得更为重要,甚至传统哲学的许多课题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进行解答。

科学哲学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理论哲学、方法论和科学社会学。

其中,理论哲学主要关注知识和真相的定义以及其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方法论则主要关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而科学社会学则主要研究科学社会化的过程、科学政策和科学社群等。

科学哲学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家和学者的贡献。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就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现代,人们从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等多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原理、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做了深入剖析。

在科学哲学的探索中,人们也反思了诸如“哲学在科学中是否有用”、“科学现实和科学假设在哲学上的区别”、“科学数据的证明是否真实”等问题。

更进一步的,人们还考虑了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科技创新对环境影响的后果等科学社会化的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科学哲学也许有些抽象和难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科学的根本认识。

事实上,只有深入理解科学的发展方式和思维方法,才能够真正理解科学本身。

另外,了解科学哲学还能让我们意识到科学预测的不确定性,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去思考科学应用的风险。

总之,科学哲学作为一门专业研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学科,不断在壮大和发展。

它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理解和批判,更成为了科学思维和方法论的重要部分。

未来,科学哲学势必会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科学的发展方向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普特南(1926——)生平与著作1951:美国洛山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61: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哲学教授1965:哈佛大学哲学教授《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75《心灵、语言和实在》,1975《意义和道德科学》,1978《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实在论和理性》,1983《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1990一、趋同实在论1.实在论与唯心论实在论:承认科学理论中的术语在现实世界中有客观的指称。

唯心论:认为科学理论中的术语是出于想象或为方便而设定,无客观指称。

我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实在论者¡¯(不带任何限定的形容词),我主要强调指称在确定意义中的重要性,而反对传统的实在论者和唯心论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意义确定指称。

实在论是唯一一种不把科学看成奇迹的哲学。

2.三种实在论:唯物主义实在论:将存在归结为客观的物理性质。

形而上学实在论:主张有一个超越了所有人类可能认识的东西之外的真理观念。

趋同实在论:一切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都真正有所指称,这些理论或多或少都近似于真理或逐渐逼近真理。

3.趋同实在论的基本观点(1)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或术语必有所指,前后相继的不同的科学理论中的相同名词或术语,可以指称同一个东西。

反对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如果人们相信T1中的名词确有所指,那么它对T2将是一种约束,它将缩小候选理论的种类,即T2必须具有一种能从它的立场上指定T1中名词指称的性质。

(2)科学理论是近似真理,它通过积累而进步,后来的理论把先前的理论作为极限情况包括在内。

我认为科学知识中有某种趋同的观念¡­¡­事实上,科学家们试图尽可能的维护先前理论的机制(或者表明它们是新机制的¡®极限情况¡¯),这通常是寻找一种理论使之既保留曾经是正确的旧的观察预测同时又容纳了新的观察材料的最艰难的方式。

科学家们总是努力去这样做¡ª¡ª例如,尽可能的维护能量守恒,而不是要违背它,这是事实。

但这种策略总是导致重大发现(从海王星的发现到正电子的发现),这也是事实。

二、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1.意义由指称决定,而指称必须通过因果关系来理解。

分两种情况讨论:(1)“内涵”相同而外延不同例:“孪生地球”上的“水”“H2O”与”XYZ”心理状态不能决定指称,心理状态相同但指称不同。

(2)外延相同而内涵不同例:¡°黄金¡±当阿基米德断言某物是黄金时,他不是在说它具有黄金的表面特性¡­¡­他是在说,他具有同当地的任何一片黄金一样的隐藏结构(也可以说是相同的¡®本质¡¯)。

假如我们已经告知阿基米德,黄金具有如此这般的分子结构¡­¡­并且X(不具有这种结构的一片金属)的活动不同,是由于它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那么,他同意我们说X不是黄金还有什么疑问吗?心理状态不同但指称相同。

2.结论:词的意义由该词的实际指称确定。

指称:语言的实际所指或实际承担者。

3.对外延的确定是通过一个恰当的“因果链条”把讲话者与某个“先导事件”联系起来。

¡°命名式¡±语言能力是有关把因果联系加在先导事件之上的知识。

即:指称能力必须具有某种因果性的相互作用或联系。

(以电为例)他们共同具有的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通过某一类的因果链条和一种情况联系起来了¡­¡­如果他对这个词的使用通过我先前描述的那种因果链条与先导事件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就有明显的理由说,他用这个词指称了电。

4.前后相继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具有共同的指称。

“概念”(concept)与“观念”(conceptions)我们对同一个“概念”往往具有不同的“观念”(以电子为例)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必须承认,玻尔所指的就是我们称为¡®电子¡¯的东西。

我们只是说,我们对于玻尔当时称作¡®电子¡¯的同一实体有了一种不同的理论;他的名词是有所指的。

(以鱼为例)(1)¡°它的所有成员都在水中生活,通过腮呼吸¡±并不严格地满足自然种类的鱼,这一事实不意味着这个概念与自然种类的鱼不相符合。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个概念(作为相对应的自然种类的描述)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但这并没有使它成为虚伪的。

(2)由于科学发展的推动,这个概念不断的在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再对应于相同的自然种类(这个自然种类本身当然也在变化)。

那种并不严格的对任何东西为真的概念仍然可以指称某种东西;在不同理论中的概念可以指称相同的事物。

这两点中的第二点对于大多数实在论者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少数几个可能的例外(如费耶阿本德)。

实在论者一直认为,关于相同的事物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关于热、关于电、关于电子等等;这就涉及到要把像¡®电¡¯这些词汇当作跨理论词汇,即在不同的理论中有着相同指称的词汇。

某些种类的词项(¡®自然种类的词¡¯,即指像自然物、种和物理量值)这些事物的名称,它们的外延不是由预先设置的一套¡®标准¡¯确定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世界确定的。

有一些由金子、马匹、电等服从的客观规律;而且从这些种类有理由得到的结论将取决于这些规律所证明的东西。

对立的理论:意义在于用法一个人知道¡®金子¡¯、¡®水¡¯、¡®柠檬¡¯等等的意义,其条件是,他能够以被它们正式使用的方式使用这些词,而不是由于它所描述的对象实际上就是金子、水或柠檬。

¡ª¡ª汉夫林三、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1.根据量子力学,我们不能对实在给出一个完全的描述和解释系统与观测仪器的相互作用2.批判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神目观”(1)“神目观”世界由独立于心灵的客体的固定总体组成。

对世界存在的方式恰好只有一个真实而全面的描述。

真理包含语词之间或思想记号和外部事物之间的某种符合或对应关系。

(2)内在实在论只有在一个理论系统或描述系统之内问“世界是由什么对象组成”这个问题才是有意义的。

对世界的真实的理论或描述不止一个。

真理是某种合理的可接受性。

我将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心灵并不简单的¡°摹写¡±一个可由一个唯一真理论所描述的世界。

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心灵构造了世界¡­¡­如果非得使用隐喻来表达不可,那么,这个隐喻可以这样说:心灵和世界一起构成心灵和世界(或者,让这个隐喻更黑格尔化一些,宇宙¡ª¡ª和在构造中起着特殊作用的心灵一起,集体地¡ª¡ª构造着宇宙。

)3.我们是否“缸中之脑”?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的哲学Descartes’ Evil DemonBrains in vats(钵中之脑)批判“神秘的指称论”“神秘的指称论”:物理特征、心理状态(意象)或语言构成的表征系统与被表征物之间,或名词符号与其承担者之间具有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

图灵测试(Turing Test):图灵机是否具有意识功能?“图灵指称测试”:图灵机是否有指称能力?“钵中之脑”是一个自我反驳的命题(1)这个理想实验仅仅具有物理的可能性。

(2)它运用了神秘的指称理论。

(1) In my language,“cabbage”refers to cabbages.(2) In Vat English,“cabbage”does not refer to cabbages.Therefore(3)my language is not Vat-English.Therefore(4)I am not a brain in a vat.(by the definition of vat-english)-自我反驳的命题:凡全称命题皆假我不存在任何规则都有例外我所想的一切都不正确我所知觉到的一切都不存在怀疑论同实在论一样假定了人们既可身处其语言之内同时又可身处其语言之外。

4.作为世界之镜的人类心灵(1)心灵从世界内部反映世界人在缓慢的进化,知识也在进化:人对世界的映照于是变得越来越真实和完整。

它自然地越来越清晰地映照。

但是镜子本身完全不外于也不离于事物的本性。

相反,它作为事物本性的一部分缓慢地生长。

我们观察到有一种努力使这个镜子越来越称职。

这一自然的进程为科学所继续。

于是事物对自身的映照更清晰了。

¡ª¡ª尼采(2)在人类的自我意识中,镜子反映自己,产生层层重叠、不断放大的影象(3)心灵是部分指向世界、部分指向自我意识的自我展示我这里所说的,我们称之为¡®语言¡¯和¡®心灵¡¯的成分如此深深地渗入我们称之为¡®实在¡¯的东西,以至于要把我们自己看作独立于语言之物的¡®图画者¡¯这一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致命的损害。

就像相对主义一样,当然是以不同的方式,实在论试图毫无立场的看待世界是不可能的。

本书的目的在于摧毁读者对¡®心¡¯的信任,即把心当作某种人们应对其具有哲学观的东西这种信念;摧毁读者对¡®知识¡¯的信任,即把知识当作是某种应当具有一种理论和具有基础的东西这种信念;摧毁读者对康德以来人们所设想的¡®哲学¡¯的信任。

¡ª¡ª罗蒂小结1.普特南既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实在论,也反对费耶阿本德的怀疑主义和极端相对主义,他提出的内在实在论或趋同实在论试图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保持平衡。

2.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不仅强调前后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可以相互比较,而且不同理论的同一个术语可以具有共同的指称。

这种积累式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进步观接近或类似,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

3.“缸中之脑”是一自我反驳的命题,普特南利用这个比喻驳斥了怀疑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