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一位女士的画像》两个译本的评析

合集下载

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Mrs.Dalloway两译本的差异

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Mrs.Dalloway两译本的差异
引 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翻译研究 出现文化转 向。以色列学 者吉 蒂昂 ・ 图里 ( ienT uy 和 埃 文 一 佐 哈 尔 (I m r vnZh r等 人 组 成 了“ Gdo or) t a e oa) a E 翻 译研究 派学者 ” 他们关注译 文产 生的文化背景 , 重点研究 源语及译 入 , 并 语 国家 的文 化 、 学 系 统 对 译 文 产 生 的 影 响 。其 中 , 哈 尔 提 出 了 多元 系 文 佐 统论 , 该理论认为 , 文学翻译作品应 被视 为社会 、 化、 文 文学 、 史体系 的 历 部分 。图里以佐哈尔的多元 系统 论为基础 , 创立 了翻译规 范 ( oms Nr ) 理 论 , 为 译 者 在 翻译 活 动 中受 到 源语 及 译 人 语 国 家 的 文 化 和 语 言 双 重 认 规范的制约 , 应通过研究 翻译作 品以找 出译者们遵循 的规范。 本文以图里的翻译 规范理论为 指导 , 通过 分析伍 尔夫的意识 流名篇 Mr.D lw y两个译 本( s aoa l 孙梁 、 苏美 18 9 8年合译 的《 达洛卫夫人 》 与崔人 元、 秦可 2 0 年合译的《 03 时时刻刻》 之 间 的差 异 , 图找 出两译本译 者 ) 试 所 遵 循 的 规 范对 及 其 对 译 文 产 生 的影 响 。 翻 译 规范 的概 念 及 分 类 图里 认 为 , 译 活 动 不 只 是 两 种 语 言 之 间 的 转换 , 同 时也 受 到社 会 翻 而 文 化 因 素 的制 约 , 规 范 制 约 所 有 类 型 的 翻译 , 仅 是 文 学 、 学 和 圣 经 翻 “ 不 哲 译 ” T uy 2 0 : 7 , ( or , 0 1 5 ) 而且 “ 范 能 运 用 于 翻译 活 动 的 每 一 阶 段 , 映 规 反 在翻译产 品的每一 层面 ” T uy 2 0 :8) ( or,0 15 。翻译 活 动至少 包含 两种语 言、 文化 系统之间 的转换 , 因而在语言 、 化的每个层 面都至 少受到两 种 文 语言、 文化规范的制约。翻译规范在某 种程度 上是译者在两种不 同语 言、 文化 、 篇章传统规范之间取舍的产 物 ( o r,20 :7 因此工作 条件有 T uy 0 15 ), 别 、 向的读者群相异、 面 所处 的历史 文化时期 不同 , 译者在 翻译过 程中会 采取不 同的策略和取舍 , 最终产生不 同的译作 。 图里把翻译规 范分为两大类 : 预备 规范 ( rl iaynF s 和操 作规 pei nr n/ ) m n 范 (prt nl O U) oeao a nI S 。预 备 规 范 在 翻 译 活 动 开 始 之 前 便 发 挥 了作 用 , i T 它 包 括 相 互关 联 的两 方 面 因素 : 是 与 特 定 翻 译 政 策 相 关 的 考 虑 , 是 与 翻 一 二 译直接程度相关 的考虑 。翻译政策影响着某一特定时期翻译何种 类型的 文本或具体引入哪个文本 , 翻译政策受 占主导地位 的社会需要 、 时代 条件 或读者群等多方 面因素 的影响 , 同的文本类型( 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 不 如 本 ) 采用不 同的翻译政策 ; 会 同一社会 内的不 同子团体 ( 出版社等 ) 如 也 会实施不 同的翻译政策 。翻译 的直接程度指 的是人们是否接受用其他语 言对 源 语 进 行 翻 译 , 否 允 许 间 接 翻 译 , 能 允许 或禁 止 或 更 易 于 接 受 哪 种 类 型 的 中介 语 言 等 。 操作规范指导着翻译活动过程 中译者 的微观选 择 , 响着文本 的篇 影 章结构 、 语言材料 的分 布方 式 和文 字表 述等 。操 作 规范包 括 母体 规范 ( tc o ) maii nr 和文本语言 规范 (eta l gii n ̄ s 。前 者制约着 r a ms l t ul i usc o n ) x n t 译语的宏观结构 、 在文本中的位置及对文本 的分割 , 决定着翻译过程 的内 容取舍及对原文进行省 略、 增译 、 位置改变和操控的程度。后 者制 约着译 者选择哪些译语 材料来 替代源语 , 响译 语文 本的句子 结构 、 影 词汇选 择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摘要: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要求从关联原则角度进行翻译。

本文通过实例对《一位女士的画像》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揭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关键词: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原则《一位女士的画像》1.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关联理论是1986年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正式提出的理论。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即听话者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在翻译中,译者既要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建立默契,明确传达原文的意图,体现最佳关联;同时还要使目的语读者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最大关联。

2.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译本评析《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以细腻的心理刻画而著称。

本文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对两个译本进行评析,译文一作者是项星耀,译文二作者是刘一南,通过对译文的评价使目的语读者对人物有更清晰的把握。

2.1 关于感情色彩译者准确地把握原作的感情色彩,才能明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顺利地完成交际的目的。

原文:〝…but had had much of the inoffensiveness of failure.〞译文一:“他饱经沧桑,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

”译文二:“…而是伴随着很多次无碍大局的失败。

”评析:该句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姨父,他是一个非常富有且精明能干的慈祥老人的形象。

译文一中的“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言外之意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并经历苦痛,而从原文角度看他并不属于那种经历悲惨遭遇的人,而只是想表达其阅历之深,可见译文一感情色彩表达有误。

而译文二中的“无碍大局”这个词弱化了老人的失败经历。

在此,笔者认为译文一与译文二都没能准确地把握感情色彩,如果译为“他饱经沧桑,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坎坷”较好。

首先“大大小小”在形式上与原文中的“had much of”相呼应;而在意义上既能表现老人的阅历无数,经历的事很多,大大小小都有,更加符合“inoffensiveness”本身的含义;“大大小小”是四字结构,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更易被读者接受,同时也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意图,做到了最佳关联。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她众多国际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

在该小说中,亨利·詹姆斯主要讲述了美丽聪慧,精神高尚的美国女孩伊莎贝尔在欧洲追求理性与爱情中的种种遭遇。

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两名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美国女性在欧美文化背景下的遭遇。

本论文认为女主角伊莎贝尔是一位精神独立、追求自由的现代女性,她能够将超我和本我进行结合;而另一个重要女性角色梅尔夫人,外表华丽,内心空虚,崇尚金钱,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她是自我和本我的结合体。

小说对两位主要角色的不同心理人格的描述体现了亨利·詹姆斯对当时西方文化,尤其是物质至上的社会价值观的批判。

标签:伊莎贝尔;本我;超我;自我亨利·詹姆斯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她的作品对于美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美国文坛中,亨利·詹姆斯作为19世纪以来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者,更是先锋者。

她的作品可以实现浪漫主义與现实主义相承接,并且利用超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开启了现代主义文学之路,因此具有全面而广泛的意义。

更有学家曾将亨利·詹姆斯称作为英语国家中最伟大作家。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最为出色的作品。

该小说的主人公伊莎贝尔,是一位心思单纯、精神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在生活中,她勇敢且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

她崇尚自由,在她欧洲旅居期间,因她人的设计陷害,最终落入到不幸婚姻陷阱当中,而她所有的幻想最终也被现实所打破。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欧美文化冲突的集中体现,也是女性理想破灭的体现。

自该作品问世以来,学界对于该小说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重点围绕在女主人公伊莎贝尔身上。

到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现代主义的出现与不断发展,学界对詹姆斯的作品流露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她们从文化角度、女性主义角度、精神分析理论等对詹姆斯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主题、人物、写作技巧等进行了深度剖析。

关联理论下的英汉双关语翻译

关联理论下的英汉双关语翻译

关联理论下的英汉双关语翻译仝海侠【摘要】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

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Tranlation is a communicative behavior, and the relevance theory provides an theory basis for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shuanggnan and English p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Relevance is the basic principle to limit the translation, so the translator tries to fulfill the best releva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best relevance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puns. Further more the translator are supposed to consider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and deal with the pragmatic meaning of puns when he transmits the language codes.【期刊名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关联理论;双关;翻译【作者】仝海侠【作者单位】宿迁学院五系,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与回顾双关修辞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备受关注的修辞格,但二者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又受到不同语言特点的影响,在历史发展、定义、生成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表现形式上由于英汉双关铰链词存在数量差异,通常会造成双关翻译过程中音、义方面的对应缺失,偶合现象很少发生。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作者:邓江雪来源:《理论观察》2018年第04期摘要:翻译出现在两种及以上语言环境之间,其作用在于对两种不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以实现各类语言信息的相互传递,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根据翻译,我们能够读到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言论和观点,翻译将地理、文化、观念完全不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种跨地域的关联,这也是翻译的一大魅力所在。

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成为关联理论最初的雏形,关联理论也逐渐成为翻译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和依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或方法论。

本文重点探讨了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内涵,通过进一步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剖析关联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再对英汉翻译的实践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翻译理论;关联翻译;归化性;异化性;翻译实践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168 — 03一、引言翻译是一种介于两种及以上语言之间的重要交际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完成语际信息的相互交流和互換行为。

翻译研究则是对翻译者(以下简称“译者”)准确解读原文以及使用新语言构建译文的一种探索和场景再现,其重点研究对象主要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模因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等在内的诸多翻译学理论都先后被提出并已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之中。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和探讨翻译学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它对英汉翻译的指导实践。

根据格莱斯的语用学相关原则和斯珀伯等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格特(Gutt)将翻译理论和关联理论充分地有机结合到一起,进而形成了一个和谐一致的翻译理论体系,这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关联翻译理论学说。

作为一种被全世界都普遍认可的新兴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在自身理论的发展以及它同翻译实践之间的完美结合,尤其在翻译实践的应用方面都尚有较大的探讨空间。

译文对比评析从哪些方面

译文对比评析从哪些方面

译文对比评析从哪些方面第一作品主题。

我们首先要明白这部作品或者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读下序言和简介,这是理解作品关键的地方。

无论作品有多长,总有一个中心围绕着,我们要找出来。

有时候,一部作品的主题非要看完才会明白。

第二作品人物。

一部文学作品,一般会安排好几个主要人物。

假如这部作品非常长,有好几部,那么人物就会很多,这与作者的设计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知道托马斯·哈代一生共写过十四部长篇小说,但是他的作品人物安排有一个特点就是:两位男主人公和一位女主人公,或者是两位女主人公和一位男主人公,这或与与他自己的体验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我们了解作品的主要人物还是很重要的。

第三作品结构。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中的结构安排会是比较细心的。

很多鸿篇巨著,作者一般在结构上不会疏忽。

这方面可以以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为代表。

说到结构我们会想到《一千零一夜》那种比较独特的结构,就是故事套故事的结构,这种结构后来还被很多文学作者所采用了。

我们了解和熟悉作品结构,对于欣赏文学作品还是有着一定的意义。

第四作品风格。

一部文学作品,一定有着比较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还是意识流。

每部文学作品都有着不一样的艺术风格,每个时代的作者,一定会书写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作品。

如果我们阅读十八世纪的作品,或许会想到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内容。

此外,我们对作品的艺术风格有着一定的了解和领会,对欣赏文艺作品有一定的作用。

第五作品思想。

当我们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总会被作者独特的思维和见解所吸引住,也许这就是其中的魅力所在。

一部优秀的作品,其中的思想性一定与艺术性相匹配的。

作者的人生态度积极或者消极都与那个时代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了解作品思想,实际上能够比较深入的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是分析一部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

透过翻译美学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

透过翻译美学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

透过翻译美学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尤妮娅王振红葛玉清《北方文学》2013年第3期摘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美学思想的结晶,包含了大量的审美信息,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于这样一部富含审美信息的文学作品来说,不同的译文犹如译者在原作基础上“自我化的审美再现”.从翻译美学角度比较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三个层级的文学美在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审美再现可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所独具的美学价值和乔伊斯作品所特有的文学魅力在译文中得以更淋漓尽致的传达和展现。

关键词:《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翻译美学审美再现一、引言阿奎那曾将美界定为“那些使我们感到愉快的东西是美好的”。

[1] 乔伊斯在此界定的基础上将美与真有机结合起来,在《普拉日记》将美进一步阐述为“美是具有审美意识的人所渴望的,这种渴望能在可感觉的事物的最佳关系中得到满足。

”[2] 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中借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之口乔伊斯巧妙地对美作了如下阐释“因此可感觉的事物的最佳关系必须符合对艺术理解的必要过程。

一旦找到了这些关系你便找到了一般美的特征。

阿奎那说……美需要三个条件:完整,和谐与辐射。

”在这一美学思想的指导下,经过乔伊斯的巧妙构思,《画像》不仅在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上达到了完美的静态平衡,而且获得了艺术上的统一与和谐,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宋代的田锡说过,“物象不能桎梏于我性,文采不能局限于真,然后绝笔而观,澄神以思,不知文有我欤?我有文欤?”[3] 这种审美心理相对自由关系的写照也就是康德所谓的“自由的游戏”、席勒所谓的“游戏的冲动”。

译者如何在这种“自由游戏”和“游戏的冲动”中扮演好其角色,又如何打破语言差异的限制并用带有“自我化特色”的译文将《画像》所蕴含的千姿百态的美准确又不失原味的再现给译语读者呢?二.乔伊斯及《画像》简介詹姆士•乔伊斯(James Joyce),1882年2月2日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耶稣教会学校接受天主教教育,中学毕业前思想上开始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立志献身文学事业。

The Portrait of a lady一个贵夫人的画像

The Portrait  of a lady一个贵夫人的画像

6.Indulge in fancy
Isabel lacks the sense of realism, she regards herself as a perfect woman. Her thoughts are romantic so that she thinks Osmond m and independence
She believes that everyone should make choices by themselves, even though their decision is wrong. Isabel like to be independent from others, so she never accept other`s advice and proposal. On the one hand, this kind of thought reflects her intelligence and good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it misleads her and give her an unfortunate life.
5. Brave and responsible
After her marriage, she finds the scheme of Osmond. Madame Merle is the lover of Osmond, they want to swindle her money. She lives a very miserable life with Osmond, but she never flees. In the end of the novel she returns to her husband.

伊莎贝尔·阿切尔的自我实现——用荣格原型理论分析《一位女士的画像》

伊莎贝尔·阿切尔的自我实现——用荣格原型理论分析《一位女士的画像》

摘要《一位女士的画像》塑造了拥有强烈独立意识的美国少女伊莎贝尔阿切尔这一“新女性”形象。

本文依据荣格的原型理论探讨人格面具,阿尼姆斯和自我实现在伊莎贝尔身上的体现。

女主人公内心成长的过程,追求自由、探索命运的过程遵循自我实现模式———经历了人生的重重选择,她获得了心理的最完全成长,即自我实现。

同时揭示了伊莎贝尔乃作者亨利詹姆斯文化融合理想的具体化身,是其心中“女士”的完美典范。

关键词人格面具阿尼姆斯自我实现新女士Isabel 's Self -realization:Interpretation on "The Portrait of a Lady"in the Light of Jung 's Archetypal Theory //Wang Ya'nanAbstract "The Portrait of a Lady"portrays a “new woman ”—Is-abel Archer.Isabel's seeking for freedom and fate follows self-realization of Jung's archetypal theory.This thesis tries to discuss persona,animus and self-realization in Isabel's psycho-logical growth so as to prove that Isabel is a woman with both new ideas and traditional merits,and this is James'efforts to portray the picture of a new lady.Key words persona;animus;self-realization;new lady1引言根据荣格心理学,所有个体共享集体无意识-人类原始的共同记忆,它存在于意识之下,叫做原型(archetype )[1]。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文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文

《一位女士的画像》《一位女士的画像》(1881)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这部作品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刻画细致而且精彩,被西方批评家看成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一个发端。

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是一位年轻貌美的美国少女,父母双亡后,被她富有的姨母带出美国一个小城,到她梦魂萦绕的古老欧洲去见识大千世界。

她在伦敦郊外的“花园山庄”里暂住,先后拒绝了英国贵族沃伯顿和美国富商戈德伍德的求婚。

她的表兄拉尔夫也暗暗爱上她,但他知道自己患不治之症无法结婚,只是说服病危的父亲把一笔巨额遗产留给表妹。

伊莎贝尔又结识了高雅华贵、才艺超群的梅尔夫人,对这位已彻底欧洲化了的美国女人十分倾倒。

姨父故世后,伊莎贝尔得到遗产去意大利游历。

她在陶醉于佛罗伦萨和罗马的历史遗迹的同时,也渐渐进入梅尔夫人精心布下的圈套之中。

梅尔夫人介绍她认识了一位长期侨居意大利的美国“半吊子艺术家”奥斯蒙德,此人看来儒雅斯文,富有教养。

伊莎贝尔为之动心;还有他那位楚楚动人的女儿帕茜,也引起她的爱怜。

她不顾周围亲戚和朋友的一再警告和反对,自作主张地下嫁于他。

婚后她渐渐发现自己受了骗,奥斯蒙德确实是一条自私伪善的花丛中的毒蛇。

她还发现梅尔夫人早就是奥斯蒙德的情妇,帕茜便是他们的私生女。

在万分痛苦之时,她强作欢颜,对外人隐瞒了婚姻不幸的实情。

表兄拉尔夫在英国病危,伊莎贝尔不顾丈夫的反对赶去看他。

拉尔夫死后,伊莎贝尔出乎众人的预料,又回到罗马。

伊莎贝尔的爱情悲剧,在淡淡的哀怨中蕴涵着复杂而深沉的意义。

它与受外力阻挠而造成的传统爱情悲剧不同,这是一出完全由当事人自主选择命运而产生的悲剧。

伊莎贝尔是由爱默生“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的精神培育出来的美国姑娘,她说:“我试图自己判断事物;我觉得,哪怕我的判断错了,也比没有自己的判断光荣一些。

”她的悲剧就是由她“自己判断”所造成的。

所有反对这桩婚姻的外力,包括姨母、表兄、朋友们的主张最后证明都是对的,只有她自己的判断是错的。

从关联理论角度浅析人性表述的翻译——以《月亮和六便士》两岸译本为例

从关联理论角度浅析人性表述的翻译——以《月亮和六便士》两岸译本为例

语言从关联理论角度浅析人性表述的翻译——以《月亮和六便士》两岸译本为例吴阿敏 何固佳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

笔者以萨姆赛特•毛姆作品《月亮和六便士》大陆和台湾两个中译本为语料,运用关联理论对两译本人性表述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对比两个译本翻译方法的不同,探讨同宗异枝的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关联理论对人性表述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原作者预期的交际效果,人性表述翻译应该让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在推理识别信息意图时距离相等。

关键词:关联;人性表述;认知差异;翻译对比文艺复兴之后,伴随着人性复苏所带来的弊端,新兴资产阶级出现在社会舞台上,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观念在人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

这期间的艺术家们批判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出现了以英国狄更斯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他们揭露出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性的阴暗面,丑恶面。

毛姆是文学史上一位居显著地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多部反映人性的作品,揭露社会的弊端,体现出人性的诸多方面,其中《月亮和六便士》就是有代表的一部著作。

在我国,关联理论的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理论引入阶段(1988-1993),发展成熟阶段(1993-1997),修正完善阶段(1997-2005),创新繁荣阶段(2005-) (孙千惠 2015)。

总体上,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表现为宏观上的理论构建、中观上对翻译概念的剖析和微观上对翻译现象的解释与应用(王建国 2005)。

国内外广大学者致力于关联理论解释各个领域的翻译,但究其对人性表述的翻译并未得到相应的深入思考。

文献资料表明,关于人性的研究多从哲学角度出发,尚未发现对其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

长达六十多年的分隔,海峡两岸受政治、历史、地理、思维、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双方在翻译人性表述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存在一些差异。

对比研究大陆和台湾两种汉译本人性的表述的翻译对人性的认知与发展有着进步的意义,而且对加深海峡两岸文化理解,促进文化沟通也有积极的意义。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话剧翻译-以《茶馆》两个英译本为例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话剧翻译-以《茶馆》两个英译本为例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话剧翻译—以《茶馆》两个英译本为例On Drama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A Case Study of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eahouse学科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房宜燕指导教师:段维彤副教授天津大学文法学院二零一三年五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天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摘要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

格特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研究中,他认为翻译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中西方学者纷纷将关联理论和翻译进行了讨论,证明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强大解释力。

话剧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国内外翻译界对话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对诗歌和小说的翻译研究。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话剧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但是,由于话剧文本和演出的复杂性,话剧翻译研究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对于话剧翻译的关注也相对集中在对话剧语言的具体特点或者是一些语言学方面的理论与话剧语言结合分析的层面上。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解读作者:刘宇宁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6期摘要: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最著名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讲述的是一位年轻聪慧的美国女孩伊莎贝尔追求她的理想和爱情的经历。

詹姆斯在这篇小说中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角色。

本文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作品中两位女性角色的形象并解释处于男性统治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处境。

伊莎贝尔是一位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新时代美国女性,她是本我和超我的结合;梅尔夫人是一个有着华丽伪装的金钱的奴隶,她是本我和自我的结合。

本文中两位女性两种人格心理的碰撞展现了在欧美新旧文化的碰撞下,女性不能逃脱父权社会的社会准则而成为悲剧的命运。

关键词:本我;超我;人格理论;维多利亚时代亨利詹姆斯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文学家和批评家。

他因他的文学批评理论而享誉世界并且对欧洲和美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文学史上,他不仅处于一个中心也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锋者。

他的作品承接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并开启了现代主义,广泛而全面。

Yvor Winter更宣称他是英语国家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qtd. In Chen Xufen,2011:1)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最出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伊莎贝尔——一位独立而单纯美国女孩找寻着她的理想。

她在欧洲追求自由但是最终却陷入了婚姻的陷阱,而她的幻想也被残酷的现实打破。

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与分析作品有许多,然而大多数都是注重女主人公伊莎贝尔。

在西方国家,许多批评家都研究过这部作品,例如William Dean Howells的The Nation,John Hay的The Tribune等。

另外,许多批评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

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现代主义的崛起和发展,西方学者对詹姆斯的作品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他们用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精神分析等各种新方法来研究詹姆斯作品中的写作技巧,人物和主题。

透过翻译美学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

透过翻译美学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

透过翻译美学探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探讨了它们在译文策略、翻译美学运用、美学效果、对原著意义传达以及读者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深入探讨翻译中的美学元素,揭示了翻译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结合翻译理论和文学批评角度,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透过对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为进一步探究翻译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翻译美学、《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译本、译文策略、翻译过程、美学效果、原著意义传达、读者影响、研究背景、研究对象、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介绍研究背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奥地利文学巨匠斯特凡·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描绘了一个年轻画家在犹豫、挣扎和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展现了艺术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由于其复杂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这部小说一直备受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在中国,这部小说也一直备受读者的喜爱,因此也有多个中文译本问世。

不同的翻译版本在表达和传达原著精神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引发了研究者对翻译美学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以及对读者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兴趣。

本文将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译文策略、美学效果以及对原著意义的传达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译本对读者产生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在翻译过程中的转化与再现。

1.2 概述研究对象《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标志性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主人公斯蒂芬·代达罗斯的故事,描绘了他在都柏林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而闻名于世。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中文翻译版众多,其中两个备受关注的中译本各具特色。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回归的解读5页word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回归的解读5页word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回归的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是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生平最佳作品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23岁美国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Isabel Archer),受到表哥拉尔夫?杜歇(Ralph Touchett)的暗中相助,获得姨夫杜歇先生的一笔巨大遗产。

不幸的是,涉世不深的伊莎贝尔落入了梅尔夫人(Madame Merle)的罗网,成为梅尔夫人昔日情人吉尔伯特?奥斯蒙德(Gilbert Osmond)的妻子。

婚后,伊莎贝尔发现奥斯蒙德其实是一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为人自命不凡,自私自利。

俩人婚姻貌合神离,伊莎贝尔处于极大的不幸中。

在小说的结尾,伊莎贝尔为见弥留表哥拉尔夫最后一面,不顾丈夫的强烈反对,离开罗马来到英国。

启程前,伊莎贝尔机缘巧合地知道了梅尔夫人和奥斯蒙德的卑鄙勾当,了解到奥斯蒙德原来是觊觎她的巨额遗产才与她结婚。

在这样的情形下,伊莎贝尔大可不必返回罗马,回到丈夫身边。

然而伊莎贝尔最终选择了回归,引起了许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失望和困惑。

一小说结尾时,伊莎贝尔有许多选择的机会,例如,她可以继续待在英国,住在他表哥的庄园里。

她也可以选择跟对他痴情耿耿的卡斯帕?戈德伍德(Caspar Goodwood)在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她还可以陪伴她的姨妈,继续结婚前探索世界的梦想。

这些选择看似都比回到令人窒息的奥斯蒙德身边都要好。

那么为什么,伊莎贝尔仍然选择了回归呢?首先,留在英国,住在表哥拉尔夫的庄园里,已经不再具有诱惑力了。

在表哥的庄园里,虽然伊莎贝尔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生活,但一直关心并爱慕自己的表哥已经离世,居留此地更多的只会让伊莎贝尔触目伤怀。

此外,昔日她的爱慕者沃伯顿勋爵(Lord Warburton)已经订婚,长居英国难免会有相遇,尴尬在所难免。

至于陪伴姨妈,这也并不是令人愉快的选择。

她的姨妈生性冷漠,对伊莎贝尔并无真正的爱护和关心,她的行为总是锋芒毕露,棱角鲜明,这对那些敏感的人,有时难免产生伤害感情的作用。

《一位女士的画像》--自由观念与独立意识的重构

《一位女士的画像》--自由观念与独立意识的重构

《一位女士的画像》--自由观念与独立意识的重构梁慧【摘要】"The Portrait of a Lady", one of the outstanding works by Henry James, a renowned American literary master, tells us that an American girl named Isabel who favored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still pursued a happy life after experiencing lots of hardships. The publish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this book draws much attention from readers in the world, resulting in many arguments about“Freedom”and“Indepen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nt and subject matter, the paper examin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and expounds the limitations of reconstruction, hoping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instructions for China’s literary de-velopment with reference to theory.%《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著名文学巨匠亨利·詹姆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美国女孩“伊莎贝尔”在异国他乡经历种种艰辛和磨砺后,仍然执着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功能对等理论下《一件小事》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下《一件小事》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下《一件小事》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2012级英师2班李倩20124033058【摘要】本文以美国翻译学者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对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和李明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对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工作的进行具有有益的导向作用。

两个译本各具特色,值得借鉴,对翻译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高有所启示。

Abstract: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s put forward by American translation theorist Eugene Nida.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is article compared two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A Small Incident written by Lu xun .One is taken by yan xianyi and dai naiyi ,the other is taken by li Ming. Through analyzing words equivalence, syntactical equivalence and textual equivalence, we can learn that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has a good guiding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关键词】功能对等;一件小事;译本分析比较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奈达的翻译理论主要形成于20 世纪60 年代,并于80 年代介绍到中国,功能对等是他的中心翻译思想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0
1.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
关联理论是1986年Dan Sperber 和Deirdre Wilson 在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正式提出的理论。

关联理论认为,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即听话者在
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在翻译中,译者既要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建立默契,明确传达原文的意图,体现最佳关联;同时还要使目的语
读者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最大关联。

2.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译本评析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
作,以细腻的心理刻画而著称。

本文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
来对两个译本进行评析,译文一作者是项星耀,译文二作
者是刘一南,通过对译文的评价使目的语读者对人物有更清晰的把握。

2.1 关于感情色彩
译者准确地把握原作的感情色彩,才能明确传达原文
作者的意图,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顺利地完成交际的
目的。

原文:〝…but had had much of the inoffensiveness of failure.〞
译文一:“他饱经沧桑,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

”译文二:“…而是伴随着很多次无碍大局的失败。


评析:该句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姨父,他是一个非常
富有且精明能干的慈祥老人的形象。

译文一中的“经历了
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言外之意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并经历苦痛,而从原文角度看他并不属于那种经历悲惨遭遇的人,而只是想表达其阅历之深,可见译文一感情色彩表达有误。

而译文二中的“无碍大局”这个词弱化了老人的失败经历。

在此,笔者认为译文一与译文二都没能准确地把握感情色彩,如果译为“他饱经沧桑,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坎坷”较好。

首先“大大小小”在形式上与原文中的“had much of ”相呼应;而在意义上既能表现老人的阅历无数,经历的事很多,大大小小都有,更加符合“inoffensiveness ”本身的含义;“大大小小”是四字结构,符合汉语的思维
习惯,更易被读者接受,同时也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意图,做到了最佳关联。

2.2 关于用词选择如何运用确切的词汇进行翻译,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默契,对译者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1)原文:〝a noticeably handsome face,fresh-coloured, fair and frank,…〞译文一:“这是一张相当漂亮的脸,容貌清新秀丽,神态开朗,…”译文二:“这是一张非常英俊的脸庞,清新秀美,神
态坦诚,…”评析:该句描写的是英国贵族沃伯顿勋爵。

译文一与
译文二将“fresh-coloured ”分别译为“清新秀丽”和“清新秀美”,貌似将沃伯顿勋爵描写得很女性化,而从原文可知,他是一个有钱有势有头脑且精明能干的绅士,不是女性的优柔。

笔者认为此处翻译并不恰当,如果译为“精神饱满”
可以传达给读者沃伯顿身体健康,气色好的形象,与另外一个人物形象生病的拉尔夫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于“fair and frank ”的翻译,译文一的翻译“开朗”与“神态”搭配不当。

译文二中的翻译“神态坦诚”较好,“坦诚”是由坦率和诚实两部分组成,形容沃伯顿勋爵较为恰当。

另外,将原文的形容词结构译为汉语中的主谓短语“精神饱满,神态坦诚”,不仅符合汉语思维,而且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清晰地再现人物形象。

(2)原文:〝Tall, lean, loosely and feebly put together, …〞译文一:“他生得又瘦又高,很不结实,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

”译文二:“他又高又瘦,显得弱不禁风,…”评析:该句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表兄拉尔夫,他沉着冷静,理智含蓄,却又体弱多病。

首先关于〝tall, lean 〞,
译文一的“又瘦又高”与译文二的“又高又瘦”只让人感觉拉尔夫是一个身材高挑的人,笔者认为可译作“他身形
颀长,瘦骨嶙峋”,这样才会符合拉尔夫的形象。

另外,译文一的“很不结实”有些多余,〝loosely and feebly put together 〞译为“显得弱不禁风”即可表达出拉尔夫的身体状况。

准确地运用词汇需要译者充分考虑原文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实现最佳关联。

3.结语
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者与译者之间、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能否根据原文作者的明示行为, 通过推理找到最佳关联,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一位女士的画像》两个译本进行了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是一个非常有涵盖力的理论体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1]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 1998(3):92-107.[2]刘一南.一位女士的肖像[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1.3[3]莫爱屏.语用与翻译[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1[4]项星耀.一位女士的画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2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一位女士的画像》两个译本的评析
矫红娟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要求从关联原则角度进行翻译。

本文通过实例对《一位女士的画像》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揭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关键词: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关联原则 《一位女士的画像》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一位女士的画像》两个译本的评析
作者:矫红娟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名:
北方文学(中旬刊)
英文刊名:Northern Literature
年,卷(期):2013(8)
1.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 1998(03)
2.刘一南一位女士的肖像 2011
3.莫爱屏语用与翻译 2010
4.项星耀一位女士的画像 200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bfwx-z20130811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