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孔乙己》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1-3)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7、精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3)联系课后习题第一题,思考“笑”:你从众人的“笑”中能读出什么来?
(4)小说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般。
三、互帮
1.小组间互相解决以上问题
2.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写到小白板上。
3.各组展示问题,开展组际互帮。
四、释疑:
讨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根据讨论的内容整理记录在书上。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重要字词及小说的有关常识
板书设计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5、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颓唐(tuí) 附和(hè)分辩(biàn)不屑置辩(xiè)咸亨酒店(hēng)砚(yàn)荤菜(hūn)羼水(chàn)拭(shì) 蘸(zhàn)阔绰(chuò)舀水(yǎo)涨红(zhàng)绽出(zhàn)哄笑(hōng)间或(jiàn)着了慌(zháo)门槛(kǎn)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与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孔乙己》的主要人物形象与情节。
2. 探究小说背景知识,了解小说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孔乙己》中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和命运。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孔乙己》这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与小说《孔乙己》进行联系。
Step 2 阅读与分析1. 向学生介绍《孔乙己》的作者鲁迅,并讲解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2.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孔乙己》,解读其中的文学特点和人物描写。
3. 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探究作者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
4. 让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命运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改变,为什么孔乙己成为社会底层的一员。
Step 3 文本解读1. 教师指导学生解读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并展示人物情感。
Step 4 批判与欣赏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选择以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为题材?作品中有怎样的寓意和思想?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作品,比如电影、舞台剧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文化背景。
Step 5 练习与评价1.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作品,深入探究鲁迅文学作品的风格和内涵。
Step 6 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乙己》这部作品对社会和人性的探讨。
2.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 孔乙己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
3.认清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
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呐喊》(板书),鲁迅为什么在20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学生各抒己见)是的,鲁迅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唤醒沉睡的人们,并且是为前驱者添威助阵的,所以命名为《呐喊》。
《呐喊》共收录了14篇小说,例如以前学过的《故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自己说过,在《呐喊》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板书)。
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乙己》,看看现代文学画廊中的这个唯一的“他”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有着怎样坎坷的人生境遇。
二、简介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
(幻灯片显示)《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作成的。
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三、把握内容,整体理解。
1.阅读思考。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听读思考题:(1)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2)孔乙己具有怎样的特殊身份?(3)孔乙己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社会地位?(4)小说中孔乙己的结局怎样?设计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有益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几个问题又暗示了阅读本文的重点。
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孔乙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下第二单元《孔乙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以笑写悲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的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分析其背后揭示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1.了解以笑写悲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2.理解社会环境描写,体会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品读描写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文段,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鲁迅先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揭示《孔乙己》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板书课题,了解作者鲁迅及《呐喊》(投影)二、把握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快速自由诵读课文,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学生自由回答。
反馈: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2段)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3段)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设计意图:巩固小说有关知识,速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3.默读全文(4-12),勾画描写孔乙己的语句思考:你认为孔乙己是怎样的人?说说你的依据。
学生自由回答。
交流反馈预设: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 (1)
《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作品发生的年代和反映的社会实际与同学实际生活有较大的时空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
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
二、简介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狂。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实际,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教学内容1、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征:⑴教师朗读课文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
”问题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问题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⑵听录音1~8段,考虑以上两个问题。
⑶四人小组讨论,明确:问题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小朋友、“我”。
问题二:①语言被讪笑(第4、6、8段)从他的语言特征看,满口“之乎者也”,不分场所地使用难懂的文言词语,甚至对着小朋友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语句,表示了他的迂腐不堪与自命清高。
“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在事实面前,任徒然地换弄词语,自欺欺人,可见人物的迂腐和爱面子。
②行为被讪笑(第8段)分茴香豆片段:“伸出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直起身来又看一看豆,自身摇头说……”俯仰之间,一个低微、善良的读书人穷酸之态必露无遗。
③外貌衣着被讪笑(第4段前3句)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的好喝懒做,“破”反映他的穷苦困顿。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题:《孔乙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掌握故事情节2.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教学重难点:分析故事情节,掌握当时的社会背景。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这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酒店的格局特点?2、文中介绍了酒店两种类型的顾客,这两种类型的顾客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再读课文,研读文本3、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明确: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人际关系,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
)4、小说的前三个小自然段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
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反映出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作铺垫,试他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孔乙己》(第1课时)教案 (
第5课孔乙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回顾小说相关的知识。
2. 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说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激趣型)“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
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啊?【生:想】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个人物,他就是——孔乙己。
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疑型)鲁迅先生曾说过,在他所有作品中的人物,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
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板书--孔乙己。
导入设计3:【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本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小说。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喊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还很猖獗,对于封建复古主义的种种倒行逆施,鲁迅甚为愤懑。
为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疏通字词,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
】(一)预习检测【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比一比看谁读的准成亨.(hēng)砚.(yàn)附和.(hè)羼.(chàn)阔绰.(chuó)绽.(zhàn)出蘸.(zhàn)打折.(shé)舀.(yǎo)颓.(tuí)唐(2)比一比看谁想的快A:阔气。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孔乙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二、重点和难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说明: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说明: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
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
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四、基本教学流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
3、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
九年级语文教案:孔乙己(全2课时)
对比阅读,扩展引申
请同学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别。
多媒体显示: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身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多媒体显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② 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他人为什么笑他?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那衣着长衫的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革新,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七、安排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缩写小说。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2022年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孔乙己(第一课时)
课型
学习
目标
1、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讽刺小说,发表于1919年。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自己尊严的酒徒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封建势力的腐朽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文章语言幽默诙谐,讽刺意味浓厚,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习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接触不多,对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讽刺手法可能不太熟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能够分析孔乙己形象,理解文章的讽刺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形象,掌握文章的讽刺手法。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具有历史和地域特色的词语和习俗,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创作背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节走向。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气。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5《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材分析《孔乙己》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小说单元,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课文的社会意义。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为读书人的他们,现在是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他们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里,感受到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环境,与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
但是他们拥有了基本的分析和辨别能够,能够通过小说的故事情节去理解人物的处境和表现。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会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学习机会和生活的环境。
为即将到来的人生选择(中考)明确方向和目标。
教学目标:1.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 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解读孔乙己个人的悲剧性。
教学难点探究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组词练习,请同学们用"偷”字和其它字构成几个双音节词语:偷窃、偷盗……我们都知道,“偷"和“窃”这两个字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有一个读书人却不这样认为,他有一句名言:“窃书不为偷"。
他是谁呢?他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小说主人公—孔乙己。
正是由于他的可笑,才发人深思。
我们知道笑并不都代表着善意,笑有时也如寒冬的狂风,伤人的利箭。
今天,我们就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以笑写悲,在笑声中表现苦人儿—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
(板书课题、作者)一、任务一: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进行分析(1)“短衣帮”和“穿长衫的"的对比来咸亨酒店喝酒的,有两种人,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作品一开始就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一种是“短衣帮”,靠柜外站着喝,这些人都是做工的贫苦劳动者;另一种是“穿长衫的",“踱进对面的房子里,慢慢坐喝”,这些人是悠闲阔绰的剥削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3.体会作者态度: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与批判态度,认识到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来反映社会问题。
4.掌握相关语文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结构等语文知识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5.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孔乙己》的学习,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强调孔乙己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孔乙己人物形象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孔乙己》课文内容: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有深入的理解。
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分析,理解其内心世界和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孔乙己》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孔乙己》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境。
简短介绍《孔乙己》的基本内容和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文内容分析(10分钟)
目标:让学生理解《孔乙己》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过程:
讲解《孔乙己》的背景和情节,包括主要人物和事件。
详细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包括其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
3.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之后我们可得到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二检查预习,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准确地回答: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学生回答后,点明:“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
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大意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以“绰号”代名字,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孔乙己》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高潮)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2、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3、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有关孔乙己的哪些生活片断?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惟一”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这句话刻画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前后矛盾吗?
四、自我评价独立作业
总课题
第二单元
总课时
9
第2-1课时
课题
孔乙己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3.了解小பைடு நூலகம்的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方法
备课札记
一、自主积累文常字词
1、文学常识填空。
2、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2)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5)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
指名合作小组展示
齐读两遍
师生共同学习
讨论明确第2题
(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自然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社会环境: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世态炎凉。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2)认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 深刻领会课文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了解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2)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孔乙己》,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并简要介绍阅读体会。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孔乙己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鲁迅讽刺手法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鲁迅同情底层人物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提高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深切同情,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对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进行反思;(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培养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2)分析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现实问题;(3)运用文学作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进行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2)讨论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现实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孔乙己》进行复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理解;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世界。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的思维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把握小说主题,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1、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