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目标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掌握课文《我喜欢读书》的基本内容;3. 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集体备课,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我喜欢读书》的课文教材;2. 音频设备;3. 教师课件,包括课文导入、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
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和感受。
2. 课文研究-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 分段解读课文内容,注重研究生字词、短语和句型的意义和用法。
- 进行语言填空、情景对话等活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阅读训练- 利用课文中的内容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设计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细节、主旨和推理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下节课的主题讨论做准备。
4. 总结和展望- 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阅读的认识和态度。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 展望下节课的主题,提前布置课外阅读任务。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 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 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题,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或写下研究心得。
参考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读物。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概念。
2. 有理数加法法则。
3.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
2.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2. 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概念和法则。
2. 运用例题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加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 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法则的合理性。
3. 演示有理数加法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方法。
4. 运用例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有理数的减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减法概念。
2. 有理数减法法则。
3.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掌握。
2.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
2. 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概念和法则。
2. 运用例题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有理数减法计算方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减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2. 讲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法则的合理性。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1.1 学习有理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特点。
1.2 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掌握运算法则。
1.3 学习有理数的比较,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学习整式的概念,理解整式的组成及特点。
2.2 学习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运算法则。
2.3 练习整式的加减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特点。
3.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题方法。
3.3 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不等式4.1 学习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及特点。
4.2 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变形的方法。
4.3 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题方法。
4.4 练习不等式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函数的概念5.1 学习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及特点。
5.2 学习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5.3 学习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
5.4 练习函数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平面图形6.1 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6.2 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
6.3 学习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度量和平行线的性质。
6.4 练习平面图形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三角形7.1 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7.2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7.3 学习三角形的角的度量,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7.4 练习三角形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8.1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8.2 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掌握图表的制作技巧。
8.3 学习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8.4 练习数据处理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概率初步9.1 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集体备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选文。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及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等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选文。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及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讲授法:对课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选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测验成绩: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学生的学习进步。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其他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2. 文化探究:让学生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比现代社会的变化。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世说新语》两则的原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集体备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世说新语两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3)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理解两则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做人要有志向和节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世说新语两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寓意。
(3)掌握《世说新语》的特点和语言风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两则故事主题和寓意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世说新语两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4. 翻译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翻译,巩固所学知识。
5. 品析寓意:(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世说新语两则》。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世说新语》的其他故事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章节内容:第一章:有理数1.1 整数与分数1.2 负整数与正整数1.3 零1.4 有理数的分类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整数、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整数、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分数的概念,讲解整数与分数的关系。
2. 讲解负整数与正整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3. 讲解零的概念,强调零在有理数中的特殊地位。
4. 讲解有理数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多样性。
5.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7.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章节内容:第二章:几何图形2.1 直线与射线2.2 线段2.3 角2.4 平行线2.5 三角形七、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
2. 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分析能力。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角的度量,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难点:对各种类型三角形的识别和应用。
九、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展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测量等实践活动来理解角的度量。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十、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通过教具演示,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集体备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天》。
2. 能够理解诗歌《秋天》的主题和情感。
3.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通过写作和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诗歌《秋天》,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
2. 诗歌《秋天》的文本。
3. 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材料。
3.2 课前准备1. 对诗歌《秋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2. 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
3. 准备好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方式。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通过播放秋天的音乐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4.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集体朗读诗歌《秋天》。
2. 让学生个人默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4.3 文本分析1. 对诗歌《秋天》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4 小组合作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和汇报。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2. 强调诗歌《秋天》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5.2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诗歌《秋天》。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作者、尊重他人成果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分析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重点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3. 课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传递。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重点句子和段落。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文档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的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词语研究:研究新词汇,掌握词义、词形变化等相关知识。
3. 语法练:研究基本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进行语法练。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相关
知识点。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
合作。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深入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拓展阅读和讨论,扩展
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评估
本单元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度。
3. 考试测试:通过考试测试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数1.1 整数的概念与分类1.2 整数的运算1.3 整数的应用2. 第二章:小数2.1 小数的概念与分类2.2 小数的运算2.3 小数的应用3. 第三章:分数3.1 分数的概念与分类3.2 分数的运算3.3 分数的应用4. 第四章:四则混合运算4.1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法则4.2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技巧4.3 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5.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5.1 方程的概念与解法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 方程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法则;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规则;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 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应用: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 多媒体课件: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的课件3. 教具:计数器、实物模型等4. 练习题:各类练习题和测试题5. 网络资源:相关数学学习网站和教学视频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整数(2课时)2. 第二章:小数(2课时)3. 第三章:分数(2课时)4. 第四章:四则混合运算(3课时)5.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4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
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数的数位表示法;
2. 能够辨认数表中的各个部分;
3. 能够使用数表进行数的认识和数位的读写练。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数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数位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序知识,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读法;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数表,介绍数表的构成和作用;
3. 拓展练:组织学生进行数表中数位的认识和读写练;
4. 单元总结: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四、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拓展练环节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数表PPT;
2. 学生练册。
六、教学延伸
1. 学生可通过设计自己的数表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可使用数表进行数的排列和比较练。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数表的作用,并能够准确使用数表进行数的认识和数位的读写练习。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定义,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整数的定义,演示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1.2 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定义,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分数的定义,演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章:代数的初步2.1 代数式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代数式。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难点: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代数式的定义,演示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几何的初步3.1 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年级上册政治集体备课
七年级上册政治集体备课备课主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己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2. 概念解释(10分钟)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理解。
3. 权利与义务的内容(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4. 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5. 活动设计(1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过程。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案例分析材料;4. 活动设计相关道具。
七年级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七年级集体备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课堂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案、学生用书。
2.学生准备:带齐学习用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某一具体知识点吗?”•“你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举出某一具体知识点的例子吗?”•“为什么要学习某一具体知识点?”2. 介绍新知识利用多媒体、图片或直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某一具体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3. 深入讲解及示范通过示范或讲解的形式,更加详细地解释某一具体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4. 学生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具体知识点的相关问题,并要求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活动展示和总结请学生上台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和总结。
对于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澄清解答。
6.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作业可以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能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依赖性较强的情况,下一次需要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在讲解和示范环节,讲解清晰、简明扼要,并结合生动的例子进行说明,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如经纬度、地理位置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 学习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知识点。
2. 学习地理坐标系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理位置。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三节课的知识点。
2. 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1. 复习前四节课的知识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3.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
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
2. 地图、地球仪等教具。
3.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如经纬度、地理位置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根据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第四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阅读:本单元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现代散文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写作训练:本单元提供了一些写作素材和写作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口语交际:本单元提供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场景和话题,通过口语交际的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理解: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可能对某些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写作技巧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学生可能对一些写作技巧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练。
3. 口语交际的实践:口语交际需要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合理安排口语交际的实践成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引导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写作案例,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语交际的练,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为了对本次集体备课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一、备课目的和意义1.1 目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七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涉及到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点,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2 意义: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备课内容和步骤2.1 整数的加减法:(1)教学步骤:首先介绍整数的概念和正整数、负整数的表示方法,然后分别讲解正整数、负整数的加减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规则,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教学难点: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相减的规则和方法。
2.2 分数的加减法:(1)教学步骤:先回顾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然后分别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教学难点: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和技巧。
2.3 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1)教学步骤:首先介绍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然后分别讲解小数和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运算。
(3)教学难点: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和技巧。
2.4 比例和百分数:(1)教学步骤:先介绍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和基本用法,然后分别讲解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教学难点: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三、备课要点和注意事项3.1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3 课堂管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安排紧凑但不拥挤的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或过于复杂。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2. 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能够用正确的语法结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4. 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阅读惯。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2. 词汇和短语的研究;3. 阅读活动:理解课文并回答问题;4. 语法练:运用正确的句式结构。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课文研究:通过师生互动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 词汇和短语研究:通过课堂游戏或小组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
4. 阅读活动:给学生发放阅读材料,要求他们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语法练:通过练题,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句式结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内容。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以下资源可能会派上用场:1. 课文《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语文上册》相关教材;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3. 词汇和短语研究材料;4. 阅读材料和相关问题;5. 语法练题。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练题和作文,检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口头反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研究情况。
以上是《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所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神话《女娲造人》、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和诗歌《天上的街市》。
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赞美人间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象丰富,引人遐思。
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培养其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适合快速阅读的练习,《天上的街市》想象奇特,意象新奇,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可以适当向课外阅读延伸。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是在阅读教学基础上的延伸,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并在写作实践中大胆运用。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旨在指导学生组建一个文学社团,创办一个文学社刊,引导学生为初中三年的文学阅读做好计划和准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概说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
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
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
四首古代诗歌,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慰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
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学习这些优美诗文,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
同时,学习这些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
要把握好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比拟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的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旨在帮助学生理顺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悉心体会,力求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教学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文化艺术时间:2010/9/8 备课:周鹏升陈富强审批:薛老师本单元主要选编了一些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文章。
这些文章,大多是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的展示,也有回忆童年生活和显现童真童趣的精彩故事。
【单元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体会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情感,提高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默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筛选出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在了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社戏【学法指导】:《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展示了农村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
学习时要学会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成功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要求】1.认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朗读、背诵文中相差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问题设置】:1.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2.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和看戏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写戏前的波折?这属于什么写法?4.课文17段从哪些角度写景,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什么作用?5.既然戏不好看,豆不好吃,那么为什么又说再也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戏,吃过那么好吃的豆呢?二安塞腰鼓【学法指导】:《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抒情散文。
学习时要反复诵读,对于某些精彩的段落和句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体味语言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学会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
【目标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气势并感悟生命的壮美。
2.掌握排比、反复的倏方法,学会运用短句表情达意。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问题设置】: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2.你对文章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受?语言运用了哪些方法让你有这种感受?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一段排比,并进行分析。
三竹影【学法指导】:《竹影》一文写的是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和对中国画艺术的体验。
在品读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童真童趣,了解中国画艺术,学习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目标要求】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天真烂漫的童心童趣。
2.了解一点中国画的知识,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3.反复阅读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优美的意境。
【问题设置】: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在本文中要表达什么中心?3.本文写我和小伙伴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4.分析第6自然段,看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区别?四观舞记【学法指导】:《观舞记》让我们明白舞蹈是身体的艺术,又是心灵的艺术,是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
作者通过对舞者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印度舞蹈家精湛的艺术才华。
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目标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舞的感受。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问题设置】: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划出文中描写印度舞蹈优美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3.从划出来的句子中找一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从而表现出印度舞蹈的“飞动的美”的?五看戏【学法指导】:《看戏》一文通过记叙和描写,高度赞颂了我国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学习时反复朗读课文,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朗读描写“京剧唱腔”的句、段,学习比喻和衬托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目标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充满拓对演员以及观众的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在描写事物时善于发挥想像、巧用比喻、用词丰富的特点。
3.了解本文巧设悬念、详略得当、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问题设置】:1.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的?演什么戏?(一句话概括)2.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分为哪三个阶段?3.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写《穆桂英挂帅》的剧情,却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去?4.作者是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写得栩栩如生的。
5.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六口技【学法指导】:《口技》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生动有趣。
学习时,在读读背背的基础上,弄懂大意并能复述,同时要多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目标要求】1.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毕、舒、抚;但、虽、走;会、厅事、施、闻;宴、乳、名、善。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问题设置】:1.课文中有哪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2.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3.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4.口技人的善表现在哪里?走进戏曲天地感受传统文化——《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活动目标】1.了解一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一点戏曲博大的内涵、品味一点戏曲悠长的韵致。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
3.锻炼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4.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安排】前期准备阶段活动汇报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参加人员】七(3)班全体同学【活动过程】(一)前期准备阶段(2周)一、布置全班性任务,活动普及每一位学生。
1.每人至少准备一份戏曲资料。
(如,书面材料、影音资料)2.每人至少熟悉一种剧种。
3.每人至少了解一段戏文或学唱一段戏曲。
二、体分组及任务安排。
1.戏曲汇报组要求:①收集整理戏曲材料并整合班级其他同学收集的信息。
②以剧种为类分为:【京剧组】【越剧组】【黄梅戏组】【其他剧组】等四小组。
③熟悉各剧种的特点,了解代表曲目、戏文及名角名演。
④准备一份大约200-300字的发言稿,作好充分的口头表达的准备,(时间:三分钟。
要求:精彩、熟练)2.戏曲宣传组内容:①黑板报:以“戏曲天地”为主题主办一期精美的板报。
②手抄报:以介绍戏曲知识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做到质量高、内容精、版面新。
③张贴画:宣传本次“戏曲大舞台活动”的宣传画。
④3人一份手抄报,选一名解说员,写好本份手抄报的解说词。
3.戏曲表演组内容及要求:①学会表演某一剧种选段。
(也可以不同戏曲连唱,有条件可制备脸谱和服装时间10分钟内)②邀请戏剧演员亲临指导并表演。
4.戏曲辩论组内容:①确定好辩论主题:如,正方:中国传统戏曲作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保留。
反方:中国传统戏曲已经跟不上时代节奏应该摒弃。
②分成正反两方,并按各方论题组织材料,作好论证准备。
③选好各辩辩手,明确各辩任务。
④注意学习辩论技巧。
5.戏曲智囊组内容:①选好议论主题:为“把黄梅戏迎回娘家”献上一计(本县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②作好黄梅戏的发展及本县黄梅戏现状的调查③考虑成熟,献上自己的计策。
④形成文字材料,送交县文化局和县剧院。
6.调查访问组要求:①该组活动时间应贯穿整个综合性学习的始终,从前期准备到活动结束的总结。
②活动地点可以遍布学校内外,校外可以采访家庭、社会、剧团;校内可以采访其他组的成员和本班以及学校的所有老师。
③确定调查内容、步骤及对象。
④设计好调查问题及绘制调查表格。
三、注意事项1.各组人员中排名第一位的学生为活动负责人,负责安排布置小组内活动,并督促其他成员按时完成任务。
2.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明确任务,端正态度,积极完成各自任务。
3.活动中有疑问和难处可以取得家长与班主任的支持,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4.活动结束后,评选三个优秀活动小组、十二名优秀组员入选星级学生榜。
5.鼓励大家提出一些合理的、有见地的意见与建议。
附,材料准备(一)小组长安排表和每日进度表组名:人数:组长:组员名单:任务布置第二单元走近名人时间:2010/9/16 备课:周鹏升陈富强审批:薛老师内容概述本单元以名人为主题,六篇文章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从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目标要求】1.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品读,联系这些名人的卓越成就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
2.本单元的语言很有特色,需要认真揣摩、感悟和积累。
七邓稼先【学法指导】《邓稼先》是一篇回忆录。
它以叙述、描写的方法介绍了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详略得当,语言平实,饱含感情,人文内涵丰富,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时要认真地揣摩、感悟、积累。
【目标要求】1.反复地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2.学习本文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
3.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悟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问题设置】:1.本文写了邓嫁先哪些事?2.人们对邓嫁先有何评价?3.人们尊敬邓嫁先的原因?4.写环境的那段与本文的中心有关么?5.为什么要把邓嫁先与奥本海默相比较?6.课文中的哪句话能表现邓嫁先的一生?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法指导】《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虽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语言、精辟的抒情性议论。
【目标要求】1.识记并积累本课出现的重点字词。
2.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3.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精当的选材,生动的语言。
【问题设置】:1.闻一多先生都说了哪些?从他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何种人?2.闻一多先生都做了哪些?前后有何变化?不变的是?3.从闻一多的说和做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评价?《纪念白求恩》【目标要求】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深入体会和理解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其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文中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一、导入新课:由上节课内容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闻一多是为了自由和解放而牺牲的英雄。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特殊的英雄,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白求恩。
教法与学法设计:通过已经学过的篇目导入新内容,自然、流畅,易于学生接受,也强调了本单元内容的共性特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二、检查预习:在课前布置了朗读课文、积累重要生字词的预习作业,在此进行检查反馈。
教法与学法设计:各小组简短沟通,组长分工,然后上台展示;遗漏之处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简单评价(此环节尽量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