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欲望生产与“世俗中国图景”——冯小刚商业电影的文化阐释

合集下载

从_娱乐_到_主流_冯小刚电影的平民化与商业价值_胡慧

从_娱乐_到_主流_冯小刚电影的平民化与商业价值_胡慧

大众文艺摘要:冯小刚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中的一个“怪才”,不仅成功的开中国贺岁片之先河,而且在票房的回报率上也遥遥领先,他是商业电影创作者之标杆,近年来,我们发现,冯小刚在坚持拍摄喜剧电影的同时已经悄然朝着弘扬主流价值观念的影片转变,从另一个角度向世人展示了冯氏电影的魅力关键词:冯小刚;喜剧;商业;主流价值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中的一个“怪才”,冯小刚利用电影独特的语言,以独有的方式和人生观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生活冷峻的观察,深入的理解和赤裸裸的展示。

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国电影多年以来的保护伞消失不见,电影院门庭若市的场景也继而消失,第五代导演局限在“铁屋子”里的作品纷纷在国际上获奖而在国内却遭到禁映的待遇,而在狭缝中成长的第六代关注现实,揭露现实,却只能在体制外创作上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台面。

正当中国内地电影陷入“弥留”之际,冯小刚带着他那京味十足的冯氏幽默从天而降,《甲方乙方》是中国贺岁片的开端,它犹如一场及时雨拯救了疲软的中国电影市场,而冯小刚也顺利的成为贺岁档的领头羊,只要有他的电影上映,同一档期的其他电影甚至是好莱坞影片也要逊色三分。

冯氏电影也就顺理成章的形成了其品牌效应,至今仍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剂兴奋剂。

当然,一成不变并不是冯氏的风格,《天下无贼》之后,冯小刚已经开始悄然的转型,2012年,《一九四二》象征着冯小刚电影的转型已经达到了一个平稳的阶段,再往前追溯,《唐山大地震》超高票房和口碑,《集结号》使他获得的荣誉,《夜宴》的褒贬不一,都证实了冯小刚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片,商业片的导演,而且做到了艺术性,娱乐性和商业性三性统一的要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冯氏的这种转变不单单是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在这种主观愿望之下,也有着电影市场对冯小刚的考验和要求。

一、雅俗共赏的冯氏幽默早期的中国电影史上,娱乐片伴随着电影诞生,早期中国电影的主要是娱众悦众,承载着这类的影片并不少见,20年代末期的《火烧红莲寺》引起极大的轰动,短短的几年竟连拍18部续集;新中国成立之后,主流意识形态开始代替娱乐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话语权,娱乐片此时已经沦为“毒瘤”而销声匿迹。

冯小刚现象与电影的商业化

冯小刚现象与电影的商业化

冯小刚现象与电影的商业化冯小刚这个名字哈斯和贺岁片联系在一起的,贺岁电影的盛行其实是艺术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产物,它追求时效,制作周期紧凑而严格,选材大都通俗易懂,并且浓缩式的喜剧风格无形中迎合了观众年终大乐的心理。

具有市场敏感于超前意识的冯小刚无疑预见到了中国未来的贺岁片市场,在加盟北京紫禁城影视公司以后,自1997年开始陆续推出几部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的贺岁商业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玩没了》《一声叹息》和《大腕》这些影片上映之后获得好评,在票房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至此,冯小刚不仅结束了《永失我爱》带给他的电影市场发行上的屡屡成败,而且一跃成为中国电影界的风云人物-----一个票房能够真正突破1000万的导演。

然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冯小刚电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如潮好评和高票房的收入回报的同时,却又受到一些圈内人士和学术批评人士的不屑一顾,甚至眼里谴责。

在评论家眼里,冯小刚的电影毫无艺术价值可言,充斥影片的知识严重的媚俗倾向。

而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些被专家否定的冯小刚电影却成为近年来唯一能够抗衡进口大片的中国品牌,他的电影不断的创造者票房佳绩,冯小刚已经成了中国电影界的一大奇特现象。

冯小刚的贺岁片操作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注重市场。

为了市场【拍电影,这是商业电影的最基本要求,《甲方乙方》的成功证明了贺岁片市场的美好前景,于是按照商业规律,冯小刚接着推出了他的第二部贺岁片《不见不散》,在影片的选材上,他抓住了另一个商业市场——表现异国情景。

《不》在整个构思采用了十分收欢迎的电视连续剧u《编辑部的故事》中东宝和葛玲的爱情模式,所不同的是这一爱情故事发生在美国,《一声叹息》则诠释了导演对婚外恋这一热门话题的看法。

冯小刚的每一部影片都具有很强的市场性,是为了市场而拍摄的,并不是拘囿与个人世界的喃喃自语,这应该是冯小刚电影取得良好票房收入的一个重要基础。

其次,与那些沉溺于历史反思的艺术电影导演不同,冯小刚电影比较注重商业电影的社会娱乐功能。

冯氏贺岁片商业化运作模式分析

冯氏贺岁片商业化运作模式分析

冯氏贺岁片商业化运作模式分析21世纪初的中国电影市场依然面临着整体低靡的情况。

而贺岁导演冯小刚却凭借着几部贺岁影片一直占据国内电影票房的前列,高额的票房显示出了冯小刚电影在市场化运作上的超凡功力与计谋。

本文试从电影的投资、制作、发行、宣传、放映等方面,探讨冯小刚电影的成功原因。

标签:电影观念品牌效应发行营销21世纪初的中国电影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双重语境。

一方面,中国电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缺乏高质量影片和有票房号召力的影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好莱钨为首的电影强势文化开始猛烈地冲击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被推向了全球化竞争的大舞台。

面临国内外的严峻的电影行业形势,并非科班出身的导演冯小刚却凭借着几部贺岁影片占据了国内电影票房的前列,每部影片几乎都占到了当年全国上映的国内国外影片总票房数的5%左右,均创下了很高的票房纪录。

本文试图从冯小刚电影之所以获得票房成功背后的市场化运作方面对冯小刚电影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为中国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一些借鉴。

一、独特的电影观念——为市场拍片、为观众拍片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冯小刚很早就确立了商品经济的理念。

当别人还在把电影当作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事业来讨价还价的时候,冯小刚就已经认识到了电影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并且开始挖掘、利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价值,来为自己的企业盈利,他们率先找到了一条将电影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子——把文化变为一种消费品奉献给观众,这就是冯小刚的贺岁片。

冯小刚电影正是能够审时度势,重视市场,重视观众因素的反馈作用,对其加以认真科学的分析研究,同时,充分考虑当前观众所关注的东西,参照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等因素对观众心态的影响,才能整合出反映社会现实需要、契合观众心理、满足他们观影欲望的优秀娱乐作品来。

二、类型化的制作手法——品牌效应产品品牌的意义,一般是指企业或者产品被消费者识别和认可的共同性标志,以及这种标志所代表的服务内容。

由冯小刚作品看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

由冯小刚作品看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

由冯小刚作品看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摘要】冯小刚作为国内知名导演,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用色与画面风格、对话和语言表达、音乐与配乐、商业元素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冯小刚作品在国产商业电影中的美学特征。

冯小刚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多以中国社会现实题材为主,塑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在用色与画面风格方面,他重视视觉效果的表现,常运用鲜明对比的色彩和独特的镜头语言。

在对话和语言表达上,冯小刚善于捕捉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对话幽默搞笑且具有时代感。

音乐与配乐方面,他注重音乐在电影中的氛围营造和情感表达。

商业元素的应用上,冯小刚擅长将商业元素和文艺元素相结合,打造出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

通过对冯小刚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特点。

【关键词】关键词:冯小刚,国产商业电影,美学特征,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用色与画面风格,对话和语言表达,音乐与配乐,商业元素,影响,总结1. 引言1.1 冯小刚及其作品简介冯小刚,中国著名导演、编剧、演员,1961年出生于河北省曲周县。

他以其擅长刻画中国社会百态和生动塑造人物形象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商业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作品包括《甲方乙方》、《手机》、《让子弹飞》等,大多数作品皆取得了巨大的票房和口碑成功。

他常常在作品中揭示社会现实问题,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展现生活中的荒诞和矛盾。

他对于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把控也是其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冯小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在国内外电影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中国商业电影的风向标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更在审美和艺术层面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通过对冯小刚及其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和发展轨迹。

1.2 国产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国产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逐渐走向市场化,商业电影开始崭露头角。

从“娱乐”到“主流”——冯小刚电影的平民化与商业价值

从“娱乐”到“主流”——冯小刚电影的平民化与商业价值

娜 ,但 是二 者 的境 遇又 有 所不 同。托 尔 斯泰 在 赋予 安娜 以大胆 叛 的人生 心态 ,更多 的权 力和 自由。
逆 的性 格 的 同 时 , 又流 露 除 了对 她 的憎 恨 , 因此 安 娜 的结 局 是
阿 赫 玛 托 娃 的诗 歌 即 是这 样 以 独特 的 艺 术 视 角 和 超 凡 的欣

代 价 ,这 也 就 说 明她们 始 终居 于 男权 思 想 的操 控下 ,得不 到 真正 人 公们 以权 力和 自由 ,展现 了这位 赋 予 爱情 以 “ 女性 发 言权 ”的 的解 放 。而 阿赫 玛 托娃 则 真 正赋 予 了她 的女 主 人公 们 以主 动 性 、 “ 俄 罗斯诗 歌 女皇 ”在 诗歌 中独 树 一帜 的贡献 。 意 志 和权 力 。而不 是让 她 们把 接 受 、隐 忍和 顺 从 当成 自己应 该持 有 的生活 态度 。 传 统 的俄 罗斯 女性 形 象 中还 有 一类 女性 形 象 被称 为 “ 圣母” 托娃 在 《 安 魂 曲》 中做 了最好 的诠 释 。 “ 我 已经 远离 人群 ,茂 茂 孑立 ” ,没有 可 以依靠 的 大树 , 自 己就 是 儿 子 的支柱 ,在看 不 到 希望 的 的茫 茫河 上 ,太 阳 暗淡 了, 重 新提 炼 了生 活 的诗 人 果敢 地 寄托 于将 来 , “ 但 希 望始 终不 渝 ,
直 是屈 于 男权 思 想 的操控 之 下 ,而 阿赫 玛 托娃 则赋 予 她 的女 主
“ 她 甩掉 了红色 手 提包 ,把脑 袋 缩进 肩 胛 ,双 手着 地 扑到 车 厢底 赏 趣 味揭 示 出 了女 性 的心灵 世 界 。俄 罗斯 文 学 中传统 的女性 形 象 下 。” 由此 可 见 ,传统 的女性 形 象 总是 要为 她 们 的叛逆 付 出惨 痛

冯小刚电影的商业美学研究

冯小刚电影的商业美学研究

冯小刚电影的商业美学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冯小刚的商业电影进行美学分析。

电影是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

它通过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创造文化,创造历史,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强大力量,因此电影被普遍誉为最具艺术生命力,文化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娱乐载体。

中国电影业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和进步,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电影产业的严峻挑战。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影市场和越来越挑剔的电影观众,每个电影人在坚守的同时,也竭力地进行转变探索。

冯小刚是一位特立独行的电影探索者,他能在前进中求突破,恰到好处的寻求转型,且依然受大众的喜爱,不得不得益于他对市场,对艺术的成功把握,那么,他到底是如何成功转型,如何把商业电影和艺术完美融合的呢?【关键词】冯小刚;商业电影;美学分析一、冯小刚电影的商业性商业电影专指以获利为主要或唯一的创作目的的电影类型,电影诞生之初,由于它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新奇的娱乐方式,因而只被电影商人当作牟利的工具,此后,电影生产的企业化制度也日趋成熟,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制片人和投资者,以低成本、短周期的方式来摄制迎合大众口味的模式化的影片,从而获取“利市三倍”的商业经营效益。

好莱坞早期生产的大量类型电影均属此范畴,重娱乐而不重现实。

电影的商业化发展大概就是因为电影需要大量的观众,且观众也需要透过商业管道才能看到电影。

以“俗人”自居的冯小刚其电影的首要特征就是商业性。

一般认为,在1995年引进美国大片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冯小刚是唯一一个能与好莱坞电影在票房上相抗衡的中国本土导演。

玉雪石在《冯小刚:中国电影导演中的‘另类’》一文中作出如下总结:谁是中国目前(指1997-2001年,作者注)最受欢迎的导演?谁是打败了美国的10个大片(除了《泰坦尼克》)赢得了几百万观众?张艺谋还是陈凯歌?还是比他们小的张元、贾樟柯、何毅?都不是,而是冯小刚。

文艺学系列课程(3.7.9)--文化批评(冯小刚电影文化分析)

文艺学系列课程(3.7.9)--文化批评(冯小刚电影文化分析)

知识点:冯小刚电影的文化分析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 冯小刚在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导演之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从以《甲方乙方》等为代表的喜剧贺岁片系列,到好莱坞式类型片《天下无贼》和新近推出的国际化大片《夜宴》,他执导的影片虽然争议和质疑声不断,却一直保有稳定的票房和优势性的市场占有记录。

《甲方乙方》3000万元、《不见不散》4000万元,《没完没了》5000万元,《大腕》超过了3000万元,《天下无贼》票房过亿,最近的《夜宴》票房到达了1.3亿元……这些数字,在当年度的中国电影票房中大多能够居于前三位,甚至往往能够超过包括进口大片在内的所有影片,高居票房榜首。

他的这一国内票房的市场成绩甚至也是张艺谋和陈凯歌电影难以比拟的。

可以说,1997年以来,冯小刚电影一直是中国国产电影与外国进口影片竞争的主力军,而且往往是竞争的胜利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冯小刚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过程也是冯小刚在中国特殊的电影环境中,以自己超乎寻常的聪明、机智和判断力,努力平衡“艺术”与“商业”、现实性与娱乐性、类型成规与类型更新的关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冯小刚成为了中国商业电影的一面旗帜,他不仅创作了一部又一部具有良好市场号召力的电影,而且形成了一套将线型叙述与喜剧类型、社会批判与主流价值、后现代态度与经典视听修辞、精英意识与商业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商业电影美学体系。

电影商业美学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也是一种生意,或者说,电影艺术是依赖电影的商业性而存在、发展的;同时,电影生意也是依赖电影的艺术性存在和发展的。

因而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商品,同时也是一种商业的艺术。

而这正是好莱坞电影的本质也是电影商业美学的基础。

所谓电影的商业美学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

商业性制约、规定着电影的题材、主题、故事、风格、类型、场景、视听系统,甚至演员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

消费主义、欲望生产与“世俗中国图景”

消费主义、欲望生产与“世俗中国图景”

消费主义、欲望生产与“世俗中国图景”冯小刚的商业电影遵循了当代消费文化逻辑,切入了城市新贵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表达了消费主体的欲望和梦想。

冯氏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表现出了消费文化视域下的世俗中国形象,如实地透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冯氏电影通过对光怪陆离的当代中国都市地理的描摹,通过对追求当下快感与艺术化生活趣味的当代城市新兴阶层的书写,通过对消费主义的“仪式景观”的呈现,演绎了后现代的都市景观,塑造了新兴的消费主体形象,表达了以欲望为指向的消费文化取向,构建了消费文化视域中的世俗中国图景。

标签:冯小刚;商业电影;消费主义;世俗化;中国形象在当代中国的影像话语体系中,冯小刚独树一帜,被冠以“商业电影之父”的“名衔”。

这个“名衔”实至名归,他所创造的票房神话一度为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点亮了希望之光。

冯小刚的贺岁片是中国商业电影的典范,其商业特性不仅体现于票房业绩,也不仅彰显于诸如营销宣传、植入式广告等商业化策略,其更重要的表征是镌刻于电影本身的一种消费文化指征。

我们绝不能将这种文化指征简单等同于物欲主义的释放,等同于传统的购买与消耗行为。

“因为它还使人们面对无数梦幻般的、向人们叙说着欲望的、使现实审美幻觉化和非现实化的影像。

”①冯小刚为自己的电影赋予了两重属性:“人民性”和“传奇性”。

“人民性是贴近生活和真实,传奇性是能把生活变形,长了翅膀飞起来。

”②在访谈中,他曾经这样阐释:我觉得两种关系可以抓住观众心理,一种是直面他的生活,淋漓尽致地把老百姓的过日子的那点事给剥开,一层一层地剥开,这种一定会抓人,因为大家就像看到自己一样;还有一种是把人们的梦想用100多分钟的电影给实现一下,哪怕是超现实的。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些梦想,而且梦想往往找不到宣泄的渠道,仅仅是一种想象。

当他发现他这么一个小人物的梦想在影片中实现的时候,他就有一种快感,哪怕是别人,他会把自己也放在这个载体上。

《甲方乙方》是典型的例子。

③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冯小刚电影遵循的是商业逻辑、消费逻辑,其终极目标是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影院为这种文化行为买单。

欲望、符号消费与大众审美空间的建构——冯小刚电影审美研究

欲望、符号消费与大众审美空间的建构——冯小刚电影审美研究

性的现 象 之一 , 娱 乐和 商业 电 影创 作风 格 某一群 体 中 的认 同感 , 重 的不是 消 费对 象 种 联想 和 梦幻 的影像 , 慢 消解 了现 实 世界 在 看 慢 的探 求与 实践 中 , 冯小 刚相 当持 久地 成 为 中 的物 质性 , 而是 它的社 会 意义 以及 它所 承 载 与 符号 世 界 的界 限 , 在这 个 幻象 的符 号 世界 国电影 市场 化 进程 中的焦 点对 象 , 了他 是 的社 会 关 系 , 除 消费 早 已从 纯 粹 的 实 物范 围 , 里 , 们 总是 热情 投 身于 无休 无 止 的感 官体 人 中国 电影转 型 中 的标 志性人 物 之 外 , 因为 扩 展 到 了物 的形 象 以及 形象 的 意义 , 费符 验 和 情 感体 验 , 许 多艺 术 家 已 经 放弃 了他 也 “ 消 他 将 大 众娱 乐和 电 影 市场 缝 接 的如 此 恰 到 号 成 为 人 们 社会 地 位 和 身 份 的 象 征 , 因此 , 们 对高 雅 文化 和 先锋 艺术 的信 奉 , 而对 消 转 好 处 , 掘 了 电影 “ 民化 ” 本质 特 性 , 发 平 的 以 消 费不 再 是商 品使 用价 值 的追 求 、 的 占有 费 文化 采取 日益开 放 的态 度 。 物 现在 他们 又 向 戏谑 喜剧 的轻 松 取代 文 化悲 剧 的深 沉 , 他独 和 消耗 , 是 ~ 种 符 号 的消 费 , 费产 品本 人们 表达 了去追 随 其 它文 化媒 介人 、 像 制 而 消 影 树 一帜 , 自成一 格 , 喜 剧 电影 并 非 对 好莱 身提 供 的使 用 价值 在逐 渐 降低 , 多考虑 的 作 人 、 众 与公 众 的意 愿。 其 更 观 因此 , 着消 费 文 随 坞 电 影注 重情 节建 构 创作 风格 的模仿 , 而是 是 一 种心 理 欲望 上 的满 足 , 非生 存 需要 的 化 中艺术 作 用 的扩 张 , 而 以及 具有 独特 声 望结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浸润,文化首当其冲。

中国电影在90年代以后就开始显示出强有力的娱乐倾向,其中更是以贺岁片的出现而愈加强烈。

1997年,冯晓刚凭借改编自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的电影《甲方乙方》竖起了中国本土贺岁电影的第一面旗帜,并以300万的小投资博得了3000万的大票房。

此后,《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短短几年,冯小刚和他的创作班子书写了一系列本土贺岁电影的票房神话,冯式贺岁片在国内掀起了贺岁片创作的热潮。

虽然冯小刚在贺岁片创作上的成功引来了大批贺岁市场的分羹人,但冯式贺岁片所具有的喜剧和戏剧效果、社会意义、独特风格和游戏化的叙事元素却使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虚构的情节本身就已脱离了现实生活,然而冯小刚却将观众的喜好赋予其中,“电影就是把人们的欲望提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掉。

这是电影的一个功能。

”这是冯小刚制作电影的一个宗旨。

不同于当代的大多数导演,冯小刚做电影就是为市场和观众服务的,在他的电影里不乏各种调动观众情绪的手段,娱乐化的叙事因素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虚实相生的游戏化情节——情境的规定与演员的想象力在表演学里,有一个比较基础但又十分重要的概念——规定情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对其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的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

”简言之就是指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所要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

小品化的规定情境是冯氏喜剧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小品通常都会事先展示出比较明显和直白的规定情境,而冯氏“小品情境”的最大特点并非其情境的事先交代,而是他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对叙事因素和人物塑造的颠覆。

《天下无贼》中有一个小品式段落的规定情境就是列车内的抢劫,在一般性的打劫场景中,人物关系应当是对峙性的,而情绪张力则应呈现为紧张,根本不可能出现像这样一问一答,暗藏笑料,氛围轻松的情景。

浅析冯小刚电影商业美学的审美表达

浅析冯小刚电影商业美学的审美表达

浅析冯小刚电影商业美学的审美表达作者:薄冰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9期摘要:消费时代语境下,电影富有艺术性与商业性双重属性,这就决定电影的本质属性具有了商业元素的气息。

商业性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其制约着题材风格、故事主题、视听语言系统以及风格类型等电影制作元素体系。

这种体系既要符合电影艺术规律,同时也要符合电影商业美学运作要求。

关键词:冯小刚;电影商业美学;艺术性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冯小刚通过一系列有机融合商业性、艺术性与主流价值为一身的“贺岁”电影为中国电影的票房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对中国电影美学的艺术走向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甲方乙方》《天下无贼》到《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再到《大腕》《夜宴》等富有争议与质疑却一直保有稳定票房和优势的影片成为中国乃至于可与国外进口影片相抗衡的主力军作品。

冯小刚电影以超乎寻常的聪明机智创作了一部部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电影,奠定了一套融合戏剧类型与线性叙述,主流价值与社会批判,商业元素与精英意识为一体的电影美学体系。

消费时代背景下,电影富有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电影的本质属性具有了商业元素的气息。

商业性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其制约着题材风格、故事主题、视听语言系统以及风格类型等电影制作元素体系。

这种体系既要符合电影艺术规律,同时也要符合电影商业美学运作的要求。

这就要求无论是明星制抑或制片厂制度为前提下的导演电影制作,既要满足尊重市场与观众要求,同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平衡电影的营销资源与创意资源、达到电影艺术与技术的平衡,不断平衡与完善电影美学的惯例。

1 贺岁电影:中国情怀的都市喜剧由于中国政治制度,计划经济以及意识观念等的影响,造成很长时间以来电影商业性与美学的二元对立局面,出现了艺术影片、作者电影与主旋律电影的分离局面。

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商业电影长期陷入低谷、观众流失与市场萎缩。

消费主义与视觉奇观国产电影“风景美学语境因子探微

消费主义与视觉奇观国产电影“风景美学语境因子探微

消费主义与视觉奇观国产电影“风景美学语境因子探微风景一词起源于荷兰,原本指的是绘画领域中人为选择后的自然环境。

从16世纪开始,风景一词逐渐进入到美学领域,风景美学的概念也由此而来。

近代以来,随着文化研究的开展,风景美学的意义也超越了其原本的自然画面表征,成为一个将外在画面与内在情思交相融合的美学概念。

在近年来的国产电影中,消费主义与视觉奇观那么是其影像文本中风景美学的生成语境。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社会思潮将地理意义上的风景概念进行异化,电影作品中的视觉营造那么对风景进行开放式表达。

从消费社会到视觉奇观,影像世界中的风景画面有着自身的建构模式,而这也正是当下国产电影风景美学的结构语境。

一、风景美学:影像文本与文化记忆二、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文化语境内的风景意义嬗变三、视觉风格与奇观画面:影像风景的建构方式风景美学是基于审美角度的主客体感应关系。

在电影中,不同的视觉风格赋予了影像风景不同的视觉特点。

在这方面,宁浩的一系列电影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一个涉及题材较为广泛的导演,宁浩的电影作品横跨喜剧与严肃、爱情与犯罪等多个领域。

就视觉风格而言,《无人区》与《心花路放》是他电影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部。

《无人区》的故事发生在西北荒漠,故事风格黑暗而残酷。

因而在这部电影中,宁浩选择了较为凝重的视觉风格对影像风景进行渲染。

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深黑与土黄交织的粗粝色调,《无人区》的视觉风格暗示了电影本身的残酷。

无人荒漠的环境本身就是为《无人区》故事而选择的特定发生地,而电影阴沉凝重的视觉风格更加强化了这一风景所蕴藏的内涵意义。

与《无人区》不同,宁浩在《心花路放》中采用的那么是清新明快的视觉风格。

电影《心花路放》讲述了耿浩与郝义的一段奇妙旅行。

苍山洱海的美丽山水,清新秀丽的视觉风景,电影的视觉风格与影像风景进行了交融。

《心花路放》虽然对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胜地进行了重新解构,揭露了其消费主义文化下的空虚内涵。

但从电影的故事主题而言,喜剧风格与寻求心灵慰藉的叙事方式注定了其视觉风格的清新明快。

“冯氏”电影对现实情怀的把握

“冯氏”电影对现实情怀的把握

“冯氏”电影对现实情怀的把握作者:贾琪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22期【摘要】近年来国产电影事业空前繁荣,有一些人为的市场运作,但在艺术上反应出的人文情怀和世俗关怀,都是当下现实的某些社会景象的呈现和意涵的象征。

在商业电影市场中,冯小刚电影表现出的电影冲撞出现实幽默式的火花,成为探寻商业电影价值与接地气、追求理想人生和反讽荒诞人生、最终完成对市井生活的直面与反思的一个意象载体和指征。

冯小刚电影最大的名人效应是他本人,从美术助理领域迈入电影行业,用冯氏幽默和王朔主义表现的市井生活,带来了平民百姓身边自己发生的故事,这种平民视觉化也高度符合对现实情怀的把握。

【关键词】冯小刚;现实主义;平民视觉1. 早期“冯氏”创作艺术特色“冯小刚在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导演之一”,致力于去发掘电影艺术潜力感性,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冯氏”理论的形成,随着他在电影圈的影响力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

从《甲方乙方》(1997)、《不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一声叹息》(2000)、《大腕》(2001)、《手机》(2003)、《天下无贼》(2004)、《集结号》(2007)、《唐山大地震》(2010)到《非诚勿扰》(2008),再到近年来《我不是潘金莲》(2016)、《芳华》(2017)至《只有芸知道》(2019),冯小刚以自己独特的电影手法理论、平民化的展现和灵感掌握市场规律还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商业化电影模式。

这就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具体表现在冯导以贺岁档为理由,在“商业”和“艺术”、现实和娱乐两者之间,更加充分的表现出市井生活状态,这就成功的引领市场的价值取向,成为大众的口头语,冯导也就让自己的理论和情怀走向属于自己的风格,一直延续下去。

2. 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对平常人讲述冯小刚对人物语言的深层次的挖掘是别的导演所做不到的,他不仅能抓住演员的内心还能把握住演员的动作神情。

冯小刚喜剧与商业美学

冯小刚喜剧与商业美学

冯小刚喜剧与商业美学所谓电影的商业美学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

商业性制约、规定着电影的题材、主题、故事、风格、类型、场景、视听系统,甚至演员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

这种体系首先要符合电影作为一种媒介生产所遵循的经济规律,同时也要符合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所服从的艺术规律。

在中国,由于长期的政治电影、作者电影和计划经济等观念和制度的影响,许多人往往将电影的商业与美学对立起来,即便一些人试图消除这种对立,但也无法找到政治、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融合规律,出现了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客观上的相互分离局面。

而商业电影往往在这种三足鼎立的环境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甚至来自那些喜欢这些影片的观众的习惯性轻视。

所以,中国缺乏主流的商业电影传统,实际上这也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长期陷入低谷、观众流失、市场萎缩的重要原因。

商业与美学的对立,严重阻碍了国产电影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

而冯小刚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在舆论压力和商业风险中,以自己特殊的平民气质、灵活的市场判断力和良好的艺术感觉,以贺岁片为突破口,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冯式主流商业电影,为今天终于大张旗鼓地走向产业化的中国电影的商业美学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而这也许正是冯小刚电影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在今天这种全球化背景中,喜剧是各国电影对抗好莱坞的重要法宝。

冯小刚都市喜剧系列大多属于中小制作影片,通常是针对中国农历年而定位为贺岁片,喜剧明星+漂亮女性的固定组合、小品似的故事、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小人物狡猾的胜利和命运的无奈构成了这些电影的基本特点。

冯小刚的贺岁系列喜剧在电影商业美学上形成了几个显著特点:1、用小人物的悲喜剧来唤起大众认同在传统的美学观念里,喜剧把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两者泾渭分明。

但是在现代喜剧中,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对立已经消失,界限完全打破,代替它的是充分地融会了悲剧因素的喜剧。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现象电影”分析——电影《小时代》现象及其它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现象电影”分析——电影《小时代》现象及其它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现象电影”分析——电影《小时代》
现象及其它
龚金平
【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卷),期】2014(028)001
【摘要】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观众对“现象电影”的消费有“区分”和“趋同”的心理在共同起作用;同时,“现象电影”在营销时也是超越真伪和高下地强调
一些“符号”,以小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因此,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电影创作者必须随着网络营销的发达和观众消费心理的变化,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并在电影创
作中体现新的调整,既要契合观众的“欲望逻辑”,更要在影片的内涵上延伸和拓展,
使观众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渴望得到暂时的抚慰.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龚金平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消费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文化折扣”现象探讨——以冯小刚电影为例 [J], 徐亮

2.国产电影中的"粉丝电影"现象分析——以电影《小时代》系列与《后会无期》为
例 [J], 杨筱卉
3.新媒介语境下的电影营销--以电影《小时代1》为例 [J], 向晶
4.关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现象学之思——以电影《梅兰芳》为例 [J], 姚晓鸥;毛家骥
5.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院线电影热映原因探析--以电影《小时代》为例 [J], 曾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小刚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

冯小刚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

冯小刚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一、讲好故事与现实主义人文关怀1.冯小刚的贺岁片“贺岁片”的概念来自香港~自20世纪80年代起每逢跨年~演艺明星就会济济一堂~给观众奉上喜气洋洋的电影作品?。

冯小刚因导演贺岁片而成功、而成名。

尽管人们对其贺岁片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贺岁片在中国内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始自冯小刚。

从1997年开始~《甲方乙方》(1997年)、《不见不散》(1998年)、《大腕》(2001年)、《手机》(2017年)等贺岁片陆续上映。

冯小刚的贺岁片定位于都市喜剧~以通俗的话语、小人物的朴实、狡黠及滑稽、反讽的情节产生轻松、欢快的效果~引发观众笑过之后的思考。

创作一部好的喜剧~并非易事。

冯小刚贺岁片的成功有两个基本要素:讲好故事和现实主义人文关怀。

冯小刚看重故事~注重影片的故事性~也善于讲故事~其核心在于总是以平凡小人物的视角~将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困惑以夸张、滑稽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最终变为从悲到喜、大众易于接受的圆满结局。

这是“故事”的基本框架~而其故事素材~源于中国当代社会~源于人们当前正经历的、关注的问题~其贺岁喜剧中的人物~以近在“我们身边”的形象~来叙述悲与喜。

在故事的叙述中~冯小刚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对美好而平凡的生活的1 / 3理解。

这种回到个体现实生活中的逼真画面~透露出个体日常生活的常态~既有个体面对生活窘境的挣扎与嘲讽~又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努力。

在看似不加修饰的细碎生活中~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构成了冯小刚电影重要的叙事视角。

2.《集结号》等对贺岁片的突破以上所述冯小刚贺岁片的文化背景和叙事风格整体上讲是中国北方的~而且京味十足~这无疑不利于冯小刚影片在全国的影响。

2017年~冯小刚贺岁片《天下无贼》上映。

这部影片以及2017年和2017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1、2)~选用刘德华、舒淇等香港演员~故事地点加入中国西北部、日本北海道等~显然试图弱化京味~以突破电影的地域性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哪 怕是 超 现 实的 。其 实很 多人 都 有 一 些 梦
想, 而且梦 想往往 找 不到 宣泄 的 渠道 , 仅仅 是 一 种想 象 。 当他发 现他 这 么一 个 小人 物 的梦 想在
业化策略, 其更重要 的表征是镌刻于电影本身 的一 种消 费文 化指 征 。我们 绝不 能将 这种 文化 指征 简单
— —
冯小刚商业 电影 的文化 阐释
刘 丹 凌

要: 冯小 刚的商业电影遵循 了当代 消费文化逻辑 , 切入 了城 市新 贵的社会 和个人心 理, 表达 了消费 主体 的欲 望
和梦想。冯 氏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表现 出 了消 费文 化视域 下的世俗 中国形象 , 如实地透 射 了中国社会 的变 迁。冯 氏电影通过对光怪陆离 的当代 中国都市地理 的描摹 , 通过对追求 当下快感 与艺术化 生活趣味 的当代 城市新 兴 阶层 的书写 , 通过对 消费主义的“ 仪式景观” 的呈现 , 演绎 了后现代 的都市景观 , 塑造 了新兴 的消费 主体形 象, 表
衔” 实 至名 归 , 他 所 创 造 的票 房 神 话 一度 为 低 迷 的 中 国电影市 场 点亮 了希 望之光 。冯 小 刚的贺 岁 片是 中 国商业 电影 的典 范 , 其 商 业 特性 不 仅 体 现 于 票 房 业绩 , 也不 仅彰 显 于诸如 营销 宣传 、 植入 式广 告等 商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0 5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经济全球 化语 境下 的中国影像传播 与中国形象研 究” ( 1 0 B X W0 1 7 ) 。
作者简介 : 刘丹凌 , 女, 西南大学新 闻传媒 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文学博士( 重庆 4 0 0 7 1 5 ) 。
多 的是影 像 的城 市 , 是 文 化上具 有 自我 意识 的城 市 ;
1 6 2
消费 主义 、 欲望生产与“ 世俗中 国图景” —— 冯小刚商业电影 的文化 阐释
去理解冯氏所谓的“ 人 民性” 和“ 传奇性 ” , 去审视贴
近 大 众生 活 和 满 足 大 众 梦 想 背 后 的 文 化 逻 辑 和 内 涵 。因为 冯 氏商业 电影 尤 其是 冯 氏贺岁 片诠 释 的是
达 了以欲望为指 向的消费文化取 向, 构建 了消费文化视域 中的世俗 中国图景 。
关键 词 : 冯 小刚; 商业 电影 ; 消费主义; 世俗化 ; 中国形象
中 图分 类 号 : J 9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0 7 5 1 ( 2 0 1 5 ) 0 5 — 0 1 6 2 — 0 7
2 0 1 5年 5月 第 5 期( 总第 2 2 1 期)
中 州 学 刊
Ac a d e mi c J o u r n a l o f Z h o n g z h o u
Ma y, 2 01 5 No . 5
【 文艺研究 】
里 , ,冰 消费主义、 欲 望 生产 与 “ 世 俗 中 国 图 月
影 片 中实现 的时候 , 他就 有一 种快 感 , 哪 怕是 别
人, 他 会 把 自 己也 在 这 个 载 体 上 。《甲方 乙
方》 是 典 型的例 子 。
然而 , 耐人 寻 味的是 , 冯小 刚 电影遵循 的是商 业
逻辑 、 消费 逻辑 , 其终 极 目标是 吸 引更多 的人 走进 影
院为 这种 文 化 行 为 买 单 。 能够 去 影 院观 看 冯 氏 大
片, 将 文化 消费 作 为一种 生活 方式 的 , 无 疑 只有一 类 人群 , 即那 些 在 中 国 现代 化进 程 中 富 裕 起 来 的 “ 城 市新 贵 ” 。他们 摆脱 了物 质 贫乏 的时代 困扰 和个 人 窘境 , 体验 和感 受着 “ 丰裕 社 会 ” 带 来 的结 构 和文 化 变迁 , 追求 时 尚与趣 味 。 因此 , 我们 就不 能从 普 泛意 义上 的 “ 人 民大众 ” , 抑 或无 差别 的 “ 受 众 群体 ” 视角
等 同于物 欲主 义 的释 放 , 等 同于 传 统 的 购买 与消 耗 行为。“ 因 为它 还 使 人们 面 对 无 数 梦 幻 般 的 、 向人
们 叙 说着 欲望 的 、 使 现实 审 美 幻 觉 化 和非 现 实 化 的 影像 。 ” ① 冯小 刚为 自己 的 电影 赋 予 了两 重 属 性 : “ 人 民
在 当代 中国 的影 像话 语 体 系 中 , 冯 小 刚独 树 一
子 的那点 事给 剥开 , 一层 一层地 剥 开 , 这 种一 定 会 抓人 , 因为 大 家就像 看 到 自己一样 ; 还 有 一种
是 把人 们 的梦 想用 1 0 0多分钟 的 电影 给 实现 一
帜, 被冠 以 “ 商业 电影之 父” 的“ 名衔 ” 。这个 “ 名
性” 和“ 传奇性” 。“ 人民性是贴近生活和真实 , 传奇 性 是 能把 生活 变形 , 长 了翅膀 飞起 来 。 ” ②在访 谈 中 ,
他 曾经这 样 阐释 : 我 觉得 两 种 关 系可 以抓 住 观 众 心理 , 一种
是 直 面他 的生 活 , 淋 漓尽 致 地把 老 百姓 的过 日
当代 消费 文化 逻辑 , 切 人 的 是 城 市新 贵 的社 会 和个 人心理 , 表 达 的 是 消 费 主体 的欲 望 和 梦 想 。正 是 在
右, 都 让位 于后 现代 城 市 了。 后 现代 城 市 以返 回文
化、 风格与装潢 打扮为标 志 , 但是却 被套进 了一个
‘ 无地 空 问 ’ ( n o - p l a c e s p a c e ) , 文化 的传 统意 义 的情 境被 消 解 了 ( d e c 0 n t e x t u a l i z e d ) , 它 被模仿 、 被 复制 、 被不 断地 翻新 、 被 重 塑着 风 格 。所 以后 现 代 城 市 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