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2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的教育教学教学案例(2篇)

我的教育教学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以一堂小学语文阅读课为例,探讨情境创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小草的誓言》(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交流自己的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情境创设,拓展延伸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以下情境:(1)让学生扮演小草,感受小草的坚韧不拔。

(2)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小草生长的过程。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5.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坚强意志。

然后,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拓展阅读,了解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反思:1. 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 情境创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境创设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境创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药理学》典型教学案例 2

《药理学》典型教学案例 2

《药理学》典型教学案例——局麻药【案例背景】1.药理学课程是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

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在临床上药师是各种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用药前是合理用药的监督者,也是用药过程中、用药后是药物疗效的监测者,也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者。

药理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在药学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的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并能采取初步的应急措施,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学习能力、科学能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2.本课题讲解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学生在临床实践及今工作在门诊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都要使用,因此结合典型病例,实施局部麻醉药案例教学,可以改变原有的局部麻醉药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觉去思考局部麻醉药各种问题的处理原则及方法,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直面教学实践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

3.局部麻醉药在医学疼痛和重症监护等治疗正迅速发展。

临床上局部麻醉药如何才能正确选择药物?如何才能合理用药?只有知道了解和熟悉局部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只有知道了解和熟悉麻醉药物相互作用及个体差异,甚至懂得药物经济学和药物的性价比,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和合理使用局部麻醉药。

在临床麻醉科和ICU重症监护室局部麻醉药使用,多数通过静脉途径,也有经椎管内用药,万一失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同学必须掌握局部麻醉药正确的用药方法与途径也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同学在临床上能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局部麻醉药,发挥局部麻醉药重要作用。

【案例实录】前言:本章节局部麻醉药是药学用药最常见的用药之一,主要让学生知道局麻麻醉药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的毒性、过敏反应;让学生学会局部麻醉药的毒性比较;让学生学会列表比较常用局麻药,能准确判断局麻药过敏反应、毒性症状先兆,能准确判断局麻药处方合理性,并能正确执行局部麻醉药处方和局部麻醉药用药后药学,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2)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2)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以高中数学教学为背景,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

二、案例内容1. 图形的平移案例中的学生将通过对图形的平移来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地图上的城市位置变化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图形的平移来解决,如: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后,其顶点坐标分别为(-3, 2),(-1, 4),(2, -1),请问平移向量是多少?2. 统计与概率在该案例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数据分析和统计来研究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让学生通过计算概率来解决问题。

例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165cm,170cm,155cm,175cm,160cm,请问身高超过170cm的概率是多少?3. 函数与方程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通过实际场景来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教师可以以购买商品为例,引导学生建立价格与数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来找到最优解。

例如:某种商品的售价为x元,已知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0元,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售价应该是多少?4. 三角函数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用途。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角度问题,如日晷的影子长度变化等,来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例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请问,当太阳高度角为30度时,太阳的仰角是多少?三、案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和学生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主体:根据不同的案例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范文2篇

教学案例范文2篇

教学案例范文教学案例范文精选2篇(一)教学案例范文主题: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目的: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可以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并可以描绘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

重点:呼吸器官的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难点:理解呼吸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点名并与学生打招呼。

2. 激发学生对于呼吸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呼吸吗?我们的呼吸系统都包括哪些局部呢?”3. 引导学生考虑,并做出一般性的答复。

二、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0分钟〕1. 展示一个关于呼吸系统构成的图片,提问:“大家能从这个图片中看到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讲解呼吸系统的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并强调每个器官的功能。

3.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动画,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每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三、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15分钟〕1. 使用一个模型或者手绘图表,向学生展示呼吸系统的工作流程。

讲解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2. 引导学生进展讨论,解答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我们需要吸入氧气?”、“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出二氧化碳?”等等。

3. 模拟呼吸的动作,并带着学生一起做出相应的动作,加深学生对呼吸工作过程的理解。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并进展概括。

例如:“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呢?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是什么?”2. 强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在课后可以通过书本或者互联网查找更多相关资料。

五、作业布置〔3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答复几个与呼吸系统相关的问题,并写下自己对于呼吸系统工作过程的理解。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前准备好。

板书设计:主题: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 呼吸系统的构成: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等。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案例2:小学科学与信息科技的创新融合教学

案例2:小学科学与信息科技的创新融合教学

案例2:小学科学与信息科技的创新融合教学1. 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小学科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将科学与信息科技进行创新融合,探索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创新融合教学的实践过程和成果。

2.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信息科技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我们将小学科学课程与信息科技进行融合,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科学基础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

(2)信息科技技能: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信息科技基本操作,如计算机编程、物联网应用等。

(3)创新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4. 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现科学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教学:(1)项目式研究:将学生分组,开展创新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源,引导学生预相关知识。

(2)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验、编程等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创新实践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5)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 教学评价我们采用以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包括项目设计、实施和成果展示等方面。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及典型案例2(五篇范例)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及典型案例2(五篇范例)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及典型案例2(五篇范例)第一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及典型案例2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及典型案例2 提高级《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特点:《英语演讲与辩论》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大学英语提高级课程。

《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是在学生的英语言言能力有了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开设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将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相关专业与外语专业之间的复合、交融和渗透,使学生从语言的单一性向知识的多元化、宽厚型方向转化.该课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掌握沟通技巧;引导学生体会演讲魅力、提高演讲技巧、展示演讲才能,有利于他们早日掌握这门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沟通艺术.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课相比较,演讲课程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课程的学习和讲授更强调互动式和任务型教学。

课堂的讲授真正实现了讲练相结合的语言学习原则:一部分是英语演讲课程的理论教学,采用范例录像观摩和阐释理论知识点相结合的方法;另一部分包括学生操练和作业评析(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教学样式多样:教师讲授;学生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即席评论;角色扮演,观看演讲视频,分析演讲文稿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讲授和训练的比例基本保持1:1的比例。

考查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和考试相结合。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英语演讲的技巧,英语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以及英语演讲技巧在现代交际中的作用。

具体教学方法:1.编制教学计划: 按照演讲的过程和类型将教材15个单元的主要演讲理论知识分解为四个单元。

分别涵盖:介绍性,说明性,说理性和特殊场合演讲,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教学任务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

2.建立学习小组:以学生自由组合和教师干预相结合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为6组。

融合教育教学优秀案例(2篇)

融合教育教学优秀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融合教育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融合教育旨在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平等、包容、关爱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本文将介绍一个融合教育教学的优秀案例,旨在为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案例名称:融合教育实验班案例背景:某小学在2015年开展了融合教育实验班,旨在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同时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案例实施过程:1. 实验班组建该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挑选了10名有自闭症、智力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需求的学生组成融合教育实验班。

同时,从普通班级选拔了10名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一定教育经验的学生担任助教。

2. 教学策略(1)个别化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4)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教学成果(1)学生进步显著:经过一年的融合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在语言、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2)助教成长迅速:助教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3)班级氛围和谐:实验班的学生与普通班级学生相互尊重、关爱,班级氛围和谐。

三、案例启示1. 融合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该校通过成立实验班,将融合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 个别化教学是融合教育的重要手段。

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3. 教师是融合教育的关键。

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责任心、耐心和一定的教育经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对融合教育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学教学案例(二)

学前教育学教学案例(二)

案例一玩物丧志乐乐与欢欢同岁,都上幼儿园中班。

由于乐乐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乐乐被送到镇上的爷爷奶奶家。

爷爷奶奶比较重视乐乐知识学习,经常教乐乐背古诗、写字,但很少给乐乐买玩具,爷爷奶妈认为玩游戏只会玩物丧志,长大没出息,只有学习好考上大学才有光明前途。

而一起长大的欢欢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看不见她学习、写作业,一个字也不认得。

欢欢的爸爸妈妈很担心孩子这样会影响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没有前途。

1、结合案例分析,如果你是家长,你该如何教育孩子?2、结合福禄培尔教育思想,幼儿玩游戏会玩物丧志吗?幼儿园教育重点是什么?答案:1、案例中乐乐的爷爷奶奶将游戏与学习当做是对立面,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欢欢的父母虽然没有强迫孩子学习,对于欢欢的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

幼儿玩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关于周围物质世界的知识经验,将幼儿已经内化的知识经验再现于特定的情境中,对幼儿身体、智力、创造力、语言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我是家长会让孩子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充分玩游戏,家长还要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幼儿游戏中来。

对于幼儿知识的学习可以在游戏中完成,寓教于游戏中,过于注重幼儿知识学习会束缚幼儿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发挥,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2.福禄培尔非常重视儿童游戏,认为游戏是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儿童在这些游戏中得到充分滋养的绝不仅仅是身体的或肉体的力量,而且也在不断增长的,肯定的,可靠的显示出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福禄培尔专门创制一套供儿童使用的学习材料,命名为“恩物”,让幼儿使用这些学习材料,从而认识形状、大小、训练幼儿的感知觉,帮助幼儿直观认识自然界的内部规律。

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而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游戏相比其他任何方式更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参见《学前教育学》,牟映雪主编,54页,福禄培尔教育思想案例2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给孩子报英语班、钢琴班、绘画班、武术班等等,孩子业余时间全部被挤占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学数学圆教育教学案例(2篇)

小学数学圆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圆这一几何图形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以小学数学圆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圆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3. 通过圆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教师总结: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这条曲线称为圆周,圆周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圆的基本概念(1)圆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指出圆的中心点,并解释圆心的概念。

(2)半径: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圆的半径,并解释半径的概念。

(3)直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指出圆的最长线段,并解释直径的概念。

3. 圆的性质(1)圆的性质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发现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圆的性质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发现圆周上的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等于直径。

4. 圆的计算(1)圆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并给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圆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并给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5. 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明想要在圆桌周围摆放10盆花,请问圆桌的直径至少是多少?解答:根据圆的性质2,圆周上的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等于直径。

因此,圆桌的直径至少为10个半径。

(2)案例二:小红想要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圆形区域,绳子长5米,请问这个圆形区域的面积是多少?解答: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为πr²,其中r为半径。

班级管理实践教学案例(2篇)

班级管理实践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七年级(1)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8名,女生22名。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各异。

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张老师接手了这个班级,面临着班级管理的新挑战。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3.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案例实施1. 班级文化建设(1)制定班级口号:“团结协作,共创辉煌”(2)设立班级目标:全班同学在学业、品德、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创优秀班级。

(3)开展班级活动:举办主题班会、文艺汇演、运动会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2. 班级管理制度建设(1)制定班级纪律: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行为进行处罚,奖惩分明。

(2)设立班委: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1)开展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设立“优秀学生”评选制度,激励学生自我管理。

4. 家校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

四、案例效果1. 班级凝聚力增强: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2.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班级纪律明显改善。

3. 家校合作取得成效:家长对班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家校关系更加融洽。

五、案例总结1.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学生、家长共同努力。

2.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

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有助于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4. 家校合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教学(二)

案例教学(二)

•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 罪”。即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且都是达到法定刑 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本案被告人岳是达到刑事责任年 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她因遭受丈夫的暴力侵害,产生了毒死丈 夫的犯意,故购买了老鼠药存放于其不满十四周岁的女儿许某某处,并 将自己杀夫的犯罪意图灌输给自己的女儿,促使女儿决意实施其所指使 的投毒杀人的犯罪行为。岳的行为实际上是指使、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 年龄的许某某实施了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她与许某某之间不符合共同 犯罪的主体特征,不能形成共犯关系。就被指使、利用者许某某而言, 由于她不具有独立的意志,或者说缺乏辨别能力,不过是指使、利用者 岳仕群的犯罪工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指使、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 龄的人实施犯罪,在刑法理论上称之为“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 “间接正犯”不属于共同犯罪的范畴。本案中,许某某不负刑事责任, 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应视为指使、利用者岳自己实施的行为。岳应对许某 某所实施的行为承担全部刑事责任,即应以故意杀人罪对被告人岳仕群 定罪量刑。此外,在准备实施犯罪时,是被告人岳仕群购买了犯罪工具 毒鼠强,且其女儿实施投毒是经过她同意的。总之,被告人岳既有杀人 的故意,又实施了指使、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故意杀人的行为, 应对本案负全部刑事责任。认为本案属共同犯罪并认为被告人岳不起主 要作用的观点显然缺乏法律依据。
V
• 从案发的起因看,本案是因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暴力引起的,被害人在家庭 矛盾的产生、激化上确有过错,负有一定责任。从犯罪的手 段及后果看,被告人岳故意利用不满十四周岁的女儿采用投 毒的方法将丈夫许桂祥杀死,手段残酷,后果严重,应严厉 惩处。 【案件分析】 • 从被告人岳犯罪后的表现看,其犯罪后确有悔罪表现,一是 采取了送其丈夫去医院抢救的措施;二是如实供述了自己的 犯罪事实,这也是可以酌定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因此,对 被告人岳判处死刑不立即执行的量刑结果是符合罪刑相适应 原则的。

教学案例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教学案例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火腿肠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备注前处理方法能够掌握正确的前处理方法可见分光光度计能够熟练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亚硝酸盐能够正确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报告准确完整写出检测报告汇报情况准确分析结果回答问题学习心得二综合评价表12综合评价表序号考核内容考核标准所得徽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方法多样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出满勤
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5.00 mL,置于 200 mL
(5.0μg/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配置数量 (mL)
使用及回 收情况
实验器皿
名称 1.容量瓶 2.容量瓶 3.烧杯
规格 500mLL 50m
领取数量
使用及回收情况
容量瓶
编号 0
移取溶液的体积 0.00
(mL) 亚硝酸盐的含量2)分光光度计。 (3)25mL 具塞比色管。 (4)电子天平(感量为 0.01g)。 (6)水浴锅。 (5)容量瓶(500mL) 、比色管(50mL)、移液管(2mL,5mL, 10mL) 、烧杯、漏斗和滤纸等。 2.试剂 (1)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 106.0g 亚铁氰化钾 K4[Fe(CN)6],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 mL。 (2)乙酸锌溶液:称取 220.0g 乙酸锌,加 30 mL 冰乙酸,溶 于水并稀释至 1000mL。 (3)饱和硼砂溶液:称取 5.0g 硼砂钠,溶于 100 mL 热水中, 冷却后备用。
1000
X——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m2——测定用样液中亚硝酸盐的质量,单位为微克(µg); m1——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V2——测定用样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样品处理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优秀案例2: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教学设计2实施与成效

优秀案例2: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教学设计2实施与成效

五、项目实施项目实施的六大阶段日历图如下(图3):图3:项目六大阶段日历图(一)阶段一:入项准备,掌握介绍事物的基本方法(1课时)1.学习目标:了解杭州园林、杭州亚运会概况;组建项目化学习小组。

2.核心任务(1)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文字资料,整体了解杭州园林、杭州亚运会概况。

(2)组建项目学习小组,确定组长、组员以及组名。

(3)理解项目要求及成果。

3.任务说明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本项目需要达成的成果,清楚成果适用对象等。

(二)阶段二:学习课文,掌握介绍事物的基本方法(1课时)1.学习目标:以《苏州园林》为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如何准确地介绍园林;体悟江南园林的特点。

2.核心任务(1)阅读《苏州园林》,用一句话概括出《苏州园林》中说明对象的特征。

(2)《苏州园林》行文脉络清晰,给人一目了然之感,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阅读课文,圈画关键句,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思维(图4)。

展示交流。

(3)补充阅读三篇有关江南园林的文章(图5):陈从文的《说园》《园林与山水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意”》(均为节选)。

结合《苏州园林》和你游览园林的经验,思考江南园林有哪些共同特征。

3.任务说明任务(1)重在让学生体会介绍事物前首先要弄清楚介绍对象的特征。

任务(2)旨在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介绍事物需要在把握事物特征的前提之下,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准确组织语言文字,合理规划写作顺序。

此任务是在为宣传册文案内容写作做理论上支撑。

任务(3)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面的任务开展做铺垫。

图4:小组绘制的《苏州园林》思维导图图5:学生课堂阅读的补充资料(三)阶段三:研读示例,讨论宣传手册的评价量规(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示例研讨,梳理出电子旅游宣传册的基本要素;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评价量规,培养梳理、辨别、整合信息与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第一课时1.核心任务(1)自主学习:研读示例(图6),记录每个宣传册吸引人的地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并填在记录单上。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2)完整篇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2)完整篇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2)(2)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启发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指数函数图像的画法上,借助电脑,演示作图过程以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新工具、新模式给了学生以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

(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在机房上课,让学生也利用函数作图器作图)三、教学设计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与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生物中细胞问题(某种细胞时由1个成2个,2个成4个,.。

..。

,一个这样的细胞 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有怎样的函数关系),第二个是放射性物质变化的例子(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经过多少年,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②组织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来解释两个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③引导学生把对应关系概括到形式。

学生活动:分别写出细胞个数y与次数x的关系式和剩留量y与经过的年数x的关系式;设计意图:①通过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也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②由具体数字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y=ax的模型,为研究指数函数做准备;③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

启发诱导、探求新知(1)指数函数概念的引出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寻找他们的特征②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③引导学生观察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在概念上的区别。

管理会计师协会教学案例(第2辑)

管理会计师协会教学案例(第2辑)

管理会计师协会教学案例(第2辑)管理会计师协会教学案例(第2辑)第一章:成本管理1.1 精益生产在耐用消费品公司的应用本案例介绍了一家耐用消费品公司如何应用精益生产方法,通过减少废品和工时以及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优化成本结构。

案例分析了公司的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以及采用精益生产方法后实现的成本管理效益。

1.2 制造业集团的成本管理之路本案例介绍了一家制造业集团的成本管理之路。

集团采用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然而由于业务增长等因素导致成本控制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集团开始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且改善组织架构,优化流程等,最终获得了很好的成本管理效果。

第二章: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2.1 利用战略地图提高公司绩效本案例介绍了一家制造业公司通过利用战略地图,将公司的战略目标清晰地表述出来,并使整个公司能够在战略方向上保持一致。

该案例还介绍了如何从制定战略到实施绩效管理指标,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

2.2 制定销售预算:葫芦制造公司的经验本案例介绍了一家葫芦制造公司如何制定销售预算。

通过分析销售数据、预测市场需求和制定销售策略等手段,帮助公司准确制定销售预算。

该案例还介绍了该公司如何实施绩效评估,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决策。

第三章: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3.1 金融危机对一家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的影响本案例介绍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一家航空公司的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

该公司采用了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制度,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

该案例还介绍了公司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内部控制。

3.2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评估本案例介绍了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如何设计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

公司采用了COSO框架,建立了风险识别和控制程序。

案例还介绍了公司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核和改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第四章:成本和绩效计量的应用4.1 以ABC法为基础实现的精细化成本计费本案例介绍了一家制造业公司如何应用ABC成本法来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实现精细化成本计费,最终提高了公司的成本效益。

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案例(2篇)

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阅读能力。

本案例以我国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为背景,旨在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效果。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并掌握20个汉字,能够正确书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2. 教学内容(1)生字:20个汉字,包括“日、月、山、水、人、大、小、上、下、天、地、云、风、雨、雷、电、火、水、山、田”。

(2)词语:与生字相关的词语,如“太阳、月亮、山水、天地、风雨、雷电、山水、田地”。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①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分析它们的组成,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

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生字。

(3)巩固练习①教师设计看图写生字、填空、连线等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4.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注重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案例评价本案例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

2. 学生掌握了2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 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表现良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4.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教师必读的教育教学案例(2篇)

教师必读的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某中学语文教师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互动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某中学语文教师在一堂七年级语文课中,教学《背影》一文。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PPT展示朱自清的生平简介和《背影》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②教师提问:“文章中的‘背影’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背影’的理解。

”③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④教师点评各组发言,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

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⑥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尝试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背影’的描写。

”⑦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3)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等情感价值。

4. 教学效果: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对“背影”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1. 以学生为中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知识与情感并重: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4. 注重教学评价:教师通过点评学生的发言和作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启示1.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善于运用互动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廉政教育进课堂教学案例(2篇)

廉政教育进课堂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和挑战。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廉洁意识,增强他们的道德素质,我国教育部门将廉政教育纳入课堂教学。

本案例以某中学为例,展示了一次将廉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成功实践。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使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 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实施(一)课前准备1.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廉政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 收集与廉政教育相关的案例,包括历史故事、现实事件等。

3. 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二)课堂实施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廉政吗?你们身边有哪些廉洁的人或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廉政案例,如某公务员因贪污受贿被查处的事件。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以下问题:- 这个公务员为什么会走上贪污受贿的道路?- 这个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法律、道德等,对案例进行评价。

3. 讨论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廉政教育的认识。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总结与升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要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 培养诚信品质,做到言行一致。

- 积极参与廉政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课后延伸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廉政教育的作文。

2. 组织学生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亲身体验廉政教育。

四、案例效果通过本次廉政教育进课堂教学,学生普遍认识到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在理念、要求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它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在运用语言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阅读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使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相互促进,能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许多教师为之努力探索。

实践证明,抓住语言转换枢纽,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是促进创造性阅读,提高语言培养能力的一条好途径。

一个偶然的教学情景,使我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进行创造性阅读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

情景描述:
这天的语文课,我上的是《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着“我”。

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

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当讲到“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

”时,一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小男孩为什么要写便条,不当面向老奶奶道歉呢?”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就不失时机地称赞“对呀,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他不当面认错?”学生纷纷议论开了。

下面是当时的教学过程实录:
生:因为他害怕老奶奶不肯原谅,当面骂,所以他用便条向老奶奶认错,这样就不用看老奶奶的脸色了。

生:因为他觉得这样老奶奶就算生气了,也骂不到他。

师:有这种可能,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因为他觉得老奶奶天天微笑着跟他打招呼,而他却一直没有认错,到现在才向她说明事情的经过,很难为情的,所以他只好用便条来认错了……(师微笑着鼓励继续说)他没有勇气面对老奶奶。

师:是呀,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位小男孩,你会在这张便条里写些什么呢?思考一下。

生1:老奶奶,对不起,您家的玻璃是我打碎的,我一直没敢承认,今天我已经攒了7美元了,给您修窗子用,请原谅我。

生2:亲爱的老奶奶,真的很对不起,那天我不是故意打破您家的窗子的,这些天来我一直很内疚,不敢跟您说,每当看到您,我都觉得很不自在,今天我鼓起了勇气,向您认错了,而且我把7美元钱也准备好给您了,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错。

师:这真是一个——
生1接:这真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呀!
生2:这真是一个诚实的小男孩呀!
生3:这真是一个能承担责任的小男孩呀!
……
师:那么老奶奶收到信后,是不是很生气,想骂人呢?
生齐说:不是的。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她微笑着接过报纸,说:“我有点儿东西给你。

”说明她当时没有生气。

生:我打开开信封一看,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师:那她当时怎么想的?
生:这孩子真不错,我还是原谅他,我把钱还给他吧。

生:他能主动来认错,并给我钱,真是一个能承担责任的好孩子。

师:因此老奶奶没有收下钱,但是她收下了什么?
生:她收下了便条。

生:她收下了孩子的道歉。

生:她收下了小男孩的一片心意。

反思:
本教学片段紧紧的抓住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兴趣,使学生在与教师、同伴、文本的对话中,进行创造性阅读,灵活自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抓住了语言转换的枢纽。

本课例给我的启示是:
1.注意联系课文,语言的转换要有整合性
在语言转换训练时,既要注意训练内容与课文内容、学生生活的整合,也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整合,力求达到一举多得的理想效果。

在本课例中,我以文本为范例,以《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目标为导向,以情与境的交融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通过语言完成对语言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并激发了情感,提高了活用语言的能力。

2.注意联系生活,语言的转换要有情境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提出的表面的、抽象的,缺乏思考和创造价值的问题,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情境性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呈现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情感,激励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

当然,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语言转换,不但要创设情境,还要铺设思维的坡度,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搭好“脚手架”,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获得体会,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个过程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语言表达得到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