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复习课件最新
《劝学》《师说》课件.ppt
古今异义
【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绝江河】 【故不积跬步】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蟹六跪而二鳌】 【金就砺则利】
【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本文写作思路 层次—结构—线索—框架
12、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 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 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13、每个时代、社会都需要自己的伟大 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 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14、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 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 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15、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 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10、何陋之有?——何由知吾可也?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 焉
1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1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6、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17、师不必贤于弟子——寒于水 1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 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观书有感》)
1、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 知识武装自己。 —— 卡尔-马克思
2、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 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 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 于事。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 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 达到光辉的顶点。
劝学-师说-复习-PPT
• 2.于 • (1)青,取之于蓝 • (2)而青于蓝 • (3)善假于物也 •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5)而耻学于师 • (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7)师不必贤于弟子(2007福建卷) • (8)不拘于时,学于余
• 3.则 •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007年天津卷) •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07年湖南卷) • (5)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007年安徽卷)
• (二)解释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1.假舆马者(2009年山东卷) •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009年安徽卷) •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8浙江卷) • 4.作《师说》以贻之(2007上海卷) • 5.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007浙江卷) • 6.其孰能讥之乎(2006年福建卷、2009年安徽卷) • 7.师不必贤于弟子(2007福建卷) • 8.人非生而知之者(2009年四川卷)
断绝
3.强
有力的弓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健、强壮 有余、略多
D.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qiǎng,勉强
E.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强盛
4.假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借用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利用
C.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句子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句子的原则
《劝学》《师说》群文教学课件 (31张PPT)
《劝 学》 《师 说》
经典名言积累:--建议摘抄
目录
壹 导入新课,遇见作者 贰 品味“劝学”,感悟学习 叁 品读“师说”,感恩师者 肆 与时俱进,拓展延伸
导入新课,遇见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著名 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 展,提倡“性恶论”,常被拿来与孟子的“性 善论”作比较。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 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 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 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 以改变人的本性。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 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每自称 “郡望昌黎 (今辽宁义 县),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 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后世又称他为 “韩文公”。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
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 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主要作品有 《师说》《马说》《进学解》《原毁》《祭十二 郎文》等。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 朴,气势雄壮,是其所倡导的“古文”的集大成 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
动词,符合,合乎 劲疾 借助 到达 横渡 起 功效 强健 因为
文言虚词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递进连词 并列连词 修饰关系连词 转折连词
《劝学》《师说》复习课
•
•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 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 (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通“又”,再;通“曝”,晒)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资质,禀赋)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 (通“否”)
二、文言虚词 1. 而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 (3)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4)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诃,表承接)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连词,表假设) (7)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连词,表目的) (8)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 “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 “于”)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 (4)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 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定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 (6)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 语前置)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填空
• • • • • • •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师说》课件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不海③积。无累骏以细马小一( 的跨流跃没水,有,也用就不来没足…有十…办步法远的汇;,成劣无江马从河拉)大车 走④十舍天(,停(止也,能到止达息,)它的成)绩来源于走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
么⑤)锲腐(烂的刻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
③ 停止,中断
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
④断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⑤直上穿过
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识记方法】 “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 “断”。比喻引申出“横渡”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 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 “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 “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
(第4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堆8积.解土释石成加了颜高色山的,词风语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
积①累焉善(行兼养词成,高尚相的当品于德“,于自此然会”心智)澄明,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 也步②就半得具步(有的了行获圣程得人,)的就精没神有境办界法。达所到以千不里积之累远一;
张胜及假(
非正式的 )吏常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
(
凭)借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
)
也。州官闻知,与急“令真属”下相捕反之,属下求假(
),州官不许,乃
往。 假期
(3)绝 (高考必背P5977<46>绝)
义项 ① 横渡
例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劝学》《师说》课件(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4
体 会 一 段 史
3.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根本原因之一为: 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 那么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 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 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完成下列表格。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15
体 会 一 段 史
对象 今众人 古圣人
“善假于物” “舆马”“舟楫”都是人的发明创造,说明人是“善假于物”的。荀 子提出“善假于物“这一命题是非常可贵的。人类成长的一大标志就是学 会了制造劳动工具。人类社会是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善而不断进步的。
22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 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 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 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唐代,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 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 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 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在当时具 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
特殊句式
①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介词结构后置:耻学于师;不必贤于弟子;学于余 ③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可怪也欤 ④被动句:不拘于时 ⑤所字结构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可怪也欤
3
一词多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劝学》《师说》总结 PPT课件
4)指示代词,一般表远指。可译为 “那”“那个”“那些”“那里”。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 数词。 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用作语气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 揣测、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 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 “大概”“难道”“怎么”“还是”“可 要”等,或省去。例如:
2) 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他”“它”(包括复 数)不加“的”。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 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 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你的”或 “你”。如: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也(你的); 而 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
• 古汉语: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
状语置于谓语之后,所以叫状语后置句。
一般以“于”“以”作为介词标
如:志学于余。
方法:抓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之)。 谓语动词、 介词位置
缚之以绳。
定语后置
中心词+“之”+定语。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
省略句
• 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 意思或整个语境去推断。
• 翻译时必须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
士大夫之族,……。( )问 之,( )则曰:……
• 所以
固定句式
1、“用来……的凭借(方法、手段 等)”“依靠他来……的”
•师者,所以道受也解惑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的原因”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劝学》+《师说》复习课件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定成就的人
今义:表因果关系 的连词
,不能十步 (每空5分) ,功在不舍 • 13、锲而不舍, 。 • 14、惑而不从师, 。 • 15、吾师道也, 。 • 16、道之所存, 。 • 1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 18、位卑则足羞, 。 •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 20、闻道有先后, 。
填空
11、 12、
填空(每空5分)
(5) 用心一也 (专一,数词作形容词) (6) 吾师道也 (学习,名词作动词)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名词作动词) (7)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8)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9) 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 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11、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每空5分) 12、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 1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 14、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15、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16、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 1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 18、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 •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 • 20、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劝学》《师说》群文阅读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设喻
证明的道理
特点
效果
青、蓝
学习让人发展、提高
輮以为轮
木、金
跂望不如 登高
登高、顺风、 假舆马、假舟 积土、积水、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骐骥、驽马、锲而 不舍、锲而舍之
蚓、蟹
学习可以改变本 性,使人向善 推导结论,学习 可以提高自己
空想不如学习
通过学习弥补 不足
学习重在积累, 不断积善成德,
以备圣心
4.文化传承与理解:尊师重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探寻 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
学习活动一:理解“学习之道”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读出你在《劝学》和《师 说》中所寻到的“学习之道”,完成下面表格。
学习活动一:理解文中“学习之道”
课文
学习的目 的和意义
学习的 作用
学习的方 法和途径
出人远 下圣人亦远 遵循师道 背离师道
批判不从师的人, 强调从师的广泛性
号召师道回归
效果
一正一反,清晰直 观地展现了师与耻 师的行为和结果巨 大的反差,有力地 批判了耻学于师的 社会风气,有效地 强调了从师学习地 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任务三:分享“学习之道”
校园网络贴吧上高一新生吐槽高中学习生活,现在选出了一些典型的吐槽,结合所 学的《劝学》、《师说》及自身对学习的体悟,阐述自己的学习观,给予正能量的回复。 吐槽1:高中学习好苦、好枯燥、好无聊啊! 吐槽2:学习真难啊,老师讲的听不懂,勉强能听懂的部分也不会做题! 吐槽3:“宇将军”又来啦,我的单词还没背下来,英语太可怕了,完全是读不懂的天书 啊!无用! 注意:选择其中一个吐槽,有针对性、有条理地给予回复。
学习的 态度
比较分析,总 结学习之道
10.2《师说》复习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第3段)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 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师(以……为师 )
②徒( 同类的人 )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 师,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学生, 懂得道理的时间有早有晚,学 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如此罢了。(得分点:不必、 于、攻)
《陈涉世家》)(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念奴
娇·赤壁怀古》)(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阿(6房)说,谈论
宫赋》)(8)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过秦论》)
(7)廊道
(8)主张,思想,学说
(9)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9)途径、方法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复习(第二课时)
复习要求: 每段8-12分钟复习时间。 1、背诵本段课文。 2、本段课下注释所有内容(词、句、文学常识)。 3、结合预习阶段加点的所有字词内容,翻译文段。 4、本段的所有文意补充注释(结构、手法、作用)。
6分钟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19道P673”“35或P678” 两字及次常用字“师”“传”。
(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 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
10.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嘉( 赞许 ) ②贻( 赠送 )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 遍学习,不受时俗的限制,跟 我学习。(得分点:经传、通, 被动句)
11.理解性默写 ①《师说》是韩愈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好__古__文___”,点出了 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六__艺__经__传__皆__通__习__之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②文中揭示写作此篇文章的缘由的句子是“余__嘉__其__能__行__古__道__,作__《__师__说__》_ _以__贻__之__”。 12.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六__经__的__经__文__和__传__文__都__普__遍__学__习__,__不__受__时___俗__的__限__制__,__跟__我__学__习__。__ _(_得__分__点__:__经__传__、__通__,__被__动__句__) _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整理PPT课件
-
21
重点实词
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是故无贵无贱 3其皆出于此乎?
4 君子不齿
5 作《师说》以贻之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
22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
•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 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 浮躁啊。
-
14
活用作文素材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 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用在此处其 意是强调学习的功效。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 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 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 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后世一般把“青出 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 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古义:金属制品 今义:黄金
-
4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 或某种事物上。
-
5
4、一词多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 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不译
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给
暴见于王
被
今王鼓乐于此
-
在
6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
不拘于时
被动句
固定格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 道……吗?”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师说》优质课件
之远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但它们)离开了蛇鳝的洞
穴就无处藏身,是因为用心浮躁啊
【微点拨】 怎样判断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修饰语定语在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前,若古汉语中这个修饰语放在后面了,便可判断出这种句式。比如“筋骨之强”,定语“强”应在“筋骨”之前而放在了后面,故它是定语后置。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明确】选C。“组成对比”表述有误,应是比喻而非对比。
2.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从选文看,这个中心论点包含什么意思? 【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的意思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
【字句夯实】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_____。 ③以:________。 ④曲:_____。 ⑤就:___________。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停止
介词,把
弯度
接近、靠近
⑥而:____________。 ⑦跂:___________。 ⑧疾:________。 ⑨假:_____。 ⑩绝:_____。
作品: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文章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2.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 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 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 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师说》完美课件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师说》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1.《劝学》全文;2.《师说》全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大意;2.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3. 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以及作者的观点论证;2. 教学重点:两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现实中学生的学习案例,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进而引入课题;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标注生僻字词;3. 课文解析:对文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分析作者的观点论证;4.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如何尊师重道;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劝学》板书设计:学习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态度: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学以致用2. 《师说》板书设计:尊师重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翻译下列句子:“学不可以已,立志者,功业之基也。
”(2)请简述你对尊师重道的理解。
2. 答案:(1)学习永远不能停止,有志向的人,是成功的基础。
(2)尊师重道是指尊重教师,重视道德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尊敬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文阅读技巧?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尊师重道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师说》《劝学》复习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六、特殊句式
点评 ●提升
(1) 不 复 挺 者 , 輮 使 之 然 也 。
__判__断__句____
(2) 非 蛇 鳝 之 穴 无 可 寄 托 者 , 用 心 躁
也。 判__断__句____
(3) 青 , 取 之 于 蓝 。
___状__语__后_置__句___
(4) 蚓 无 爪 牙 之 利 , 筋 骨 之 强 。 __定__语__后__置_句_
(2)作动词用 从师学习 或师焉,或不焉
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
点评 ●提升
道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吾师道也 3 道相似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点评 ●提升
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3、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4、用心一也
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点评 ●提升
五、古今异义 (1)声非加疾.也 古义:___疾_劲__,__强_,__大_。______ 今义:疾病。 (2)假.舆马者 古义:___借_。____ 今义:不真实。
3、小柳学宗而元曾大在遗《,答吾韦未中见立其论师明道也书。》中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 愈《师说》中
的士现大象夫一之样。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荀子·劝学篇》 指出: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这
与韩愈《师说》 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_吾_尝__终__日_而__思__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师说》复习课件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内容:1.特殊句式 2.而、之、其、于用法
要求:1.组长分配好任务,小组成员一对一分层讨论。 2.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跨层交流,确保最大限度地
解决疑难。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教师点拨提升
• “而”的用法 • (1)作连词用。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
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辨古今 古:鸟兽的爪和牙;
1、蚓无爪牙之利。今:指供驱使而帮助作恶的人,多含贬义
2、用心一也。 因为,用心/用心 3、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今义义::求指学在的学人术上; 有一定成就的人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
• 在直译基础上,保持句子通顺。(不漏 主语)
• 专用的地名人名要保留。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学科班长小结
• 优秀同学与小组。 •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
容。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 其他备课资料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懂活用
1、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2、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3、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7、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8、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精选完整形愚ppt容昧课件词的作人名词,圣明的人1、6
今日赠言:勤学如 春起之苗,不见其 增,日有所长;辍学 如磨刀之石,不见 其损,日有所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劝学》、《师说》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不__明___句__读__,__不__能__解__决__疑__惑__,__有__的__(_指__“__句__读__之__不__知__”__)向___老__师__学__习__, 有__的__(_指__“__惑__之__不__解__”__)_不__向__老__师__学__习__,__小__的__方__面__要__学__习__,__大___的__方__面__却__放__ 弃__了___,__我__没__看__出__那__种__人__的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得__分__点__:__以__“__之__”__为__标__志___的__宾__语__ 前__置__句__;__“__或__”__,__有__的__;__“__小__”__“__大___”__,__小__的__方__面__,__大__的__方__面__;__“__遗__”__, 放__弃__;__“__明__”__,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项意思相同。 B项“以羊易之”的“易”指替换。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 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 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 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
《劝学》《师说》
复习任务
1. 梳 理 积 累 两 文 中 的 文 言 基 础 知 识 , 重 点 掌 握 古 今 异 义 词 和 多 义 实 词 “中”“已”“常”“攻”。 2.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高中语文《劝学》、《师说》PPT课件
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 居而乐……
——《荀子·君子》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 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 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 ”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 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 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 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 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 籍也有显著的贡献。
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论政于燕,说风俗于秦,博学 多才,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虽为儒学大师,但绝不固步自封, 兼收并蓄,努力扩大儒学的发展空间,在文学、教育等各方面都成就 斐然,你海纳百川的务实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
②草枯鹰眼疾.( 锐利
)
③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小病
)
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妒忌
)
⑤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苦痛
)
(2)闻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
②博闻.强志( 见闻、见识
)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 听说
)
④闻.道有先后( 知道
2.写作背景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 酒(学宫的最高长官)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 鼓励学习的箴言 。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稷下学
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 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荀子认为人 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外界改造才能变得有礼。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 的传世之作《劝学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5
6
(一) 用作连词。 1、并列 5、假设
“而”的用法
2、递进 6、修饰 3、承接 7、因果 4、转折 8、目的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 译为 “你”。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 复音虚词 1、【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 了”。 2、【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4、【既而】不久,一会儿。
11、其可怪也欤
助词 不译
难道
10
其:
代词,多用在动词后面。一、指示代词(1)表远指, 可译为“那个、那些、那里”等(2)表示“其中的” 后多为数词,如“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 二、人称 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2)第三人称代 词
语气副词,用在名词和代词后面,表示揣度、反问、 (反诘)、商量、希望期望,加强疑问等语气。常和放 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翻译为“大概”“难 道”“希望”等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关系, 可译为“还是”。多用格式:其……其
6吾其还也
7其孰能讥之乎 8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 无所至极耶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他人之过哉? 10路漫漫其修远兮 11、其可怪也欤
9
判断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吾未见其明也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5其皆出于此乎
那些(代词)
自己(代词)
①表揣度,大概 ②表假设,如果③指示代词,其中的
④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⑤副词,加强疑问语气⑥人称 代词,它们的 ⑦⑧连词,其……其,是……还是⑨代 词,它们⑩指示代词,那种 ⑾副词,表商量,⑿副词 表反问,难道
12
迁移运用(一)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实词 ①将贷子三百金 借 ②周顾视 四面张望 2、解释下列虚词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介词 向 ②有中道而呼 连词 表修饰 不译 ③车辙中有鲋鱼焉 助词 不译 ④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连词 表目的 来 3、翻译句子 ①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您是否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下来? ②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地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
7
翻译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 答疑难问题的人。
8
判断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吾未见其明也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5其皆出于此乎
5
致①事君能致其身 献出,尽 ②忠于拂于耳,而明主 听之,知其可以致功 取得,得到 ③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反 精密,细密 ④乃能衔哀致诚 表达 ⑤将成家而致汝 使· · · · · · 来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者,而致千里 达到、到达 ⑦树草载木,颇有野致 情趣,兴趣 ⑧致食客三千人 招致、招来 ⑨得李广必生致之 送来押来
13
迁移运用(二)参考答案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 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 不屑问焉, 译文:(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 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 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一)1Fra bibliotek复习篇目:
《劝学》《师说》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名句名篇。 2、积累文言字、词、句。 3、迁移运用。
2
重点实虚词拓展延伸
疾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快,速 文中引申为”洪亮” 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小病 ③(海瑞)素疾大户兼并 痛恨 ④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苦痛 ⑤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通“嫉”,妒忌
11
解释下列语段中“其”字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只而 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间 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其⑦无闻乎? 其⑧畏主人乎?及其⑨嬉逐,愿为君一雪其⑩耻,君其⑾许 之。”犬曰:“欲加之罪,其⑿无辞乎?”护羊愈谨,狐 与狼悻悻而去。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他(们) (代词) 其中的(代词)
大概(语气词)
6吾其还也
7其孰能讥之乎
还是(语气词)
难道(语气词)
8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 无所至极耶是· · · · 还是(连词)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他人之过哉? 如果(连词)
10路漫漫其修远兮
3
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②冰泉冷涩弦凝绝 断 、止、 消失, 凝绝:凝滞 ③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高超,绝妙华佗的卓绝医技,大 都像这些(指上文所述各病例 ④秦女绝美,王可自取 非常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4
致①事君能致其身 ②忠于拂于耳,而明主 听之,知其可以致功 ③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反 ④乃能衔哀致诚 ⑤将成家而致汝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者,而致千里 ⑦树草载木,颇有野致 ⑧致食客三千人 ⑨得李广必生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