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 精品导学案:正方形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3正方形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自主发现和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工具,直观地展示和验证正方形的性质。
3.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和理解正方形性质。
4.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方法,系统地研究和阐述正方形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正方形性质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美感。
在教学内容上,我按照教材的安排,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正方形的性质,然后通过讲解、演示,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正方形性质的基础上,能运用正方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正方形性质的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勇于面对困难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数学真理。
3.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追求深入本质的理解。
4.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拓展:本节课不仅讲解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还通过示例和讲解,展示了如何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图形和实例,讲解了正方形性质在证明和推理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既让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性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三节正方形
19.3 矩形、菱形、正方形
第3课时正方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与判定的过程,把握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这一特性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问题解决:
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索中发展推理能力,在直观操作活动中学会简单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价值观目标:
1、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探究习惯,体会平面几何的内在价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教学过程]。
19.3.3 正方形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案
第19章四边形19.3.3正方形【教学内容】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导学过程】【知识回顾】回答下列问题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4.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5.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情景导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新知探究】探究一、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探究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探究三、例题分析。
例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求证: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分析:由已知可以证出四边形PQMN是矩形,再证△ABM≌△DAN,证出AM=DN,用同样的方法证AN=DP.即可证出MN=NP.从而得出结论.证明:∵ PN⊥l1,QM⊥l1,∴PN∥QM,∠PNM=90°.∵ PQ∥NM,∴ 四边形PQMN是矩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D=∠ADC=90°,AB=AD=DC(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1+∠2=90°.又 ∠3+∠2=90°,∴ ∠1=∠3.∴△ABM≌△DAN.∴AM=DN.同理AN=DP.∴AM+AN=DN+DP即MN=PN.∴ 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知识梳理】1.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判定。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3(5)
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正方形一、学习说明【学习目标】1.理解正方形与矩形、菱形以及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有关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学习重难点】学会综合运用正方形已经矩形、菱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智慧启航(一)复习引入1. 正方形的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判定定理3.有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非矩形、菱形),②矩形(邻边不等),③菱形(内角不等于直角),④正方形。
中心对称图形有;轴对称图形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有;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有。
(二)例题解析(课本p89):如图,△ABC中.∠ABC=90°,BD是角平分线,DE⊥AB,DF⊥BC,垂足分别是E、F.求证:四边形DEBF是正方形.分析:要证四边形DEBF是正方形,可以先证四边形DEBF是,再证它有。
也可以先证四边形DEBF是,再证它有。
尝试挑选一种方法并书写证明过程: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组成四边形EFGH。
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提示:可以先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再证FE=HE。
得到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尝试书写证明过程,困难时可以参考课本。
三、智慧乐园:记录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需要引起注意...(可在书写过程中红笔标注),并......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出。
预习评价:自评()教师评()四、当堂检测1.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后与△CBP’重合,若PB=3,则PP’长多少?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F是CD上的一点,且CF=CE,BF的延长线交DE于点G。
求证:BF⊥DE变式:已知: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F为CD延长线上一点,CE⊥AF于E,交AD于M,求证:∠MFD=45°。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教学设计:正方形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教学设计:正方形一. 教材分析《正方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含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沪教版教材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安排上,注重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正方形的性质,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矩形、菱形等四边形的基础知识,对于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正方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其性质独特,需要学生通过实例探究和逻辑推理来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正方形性质的推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正方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正方形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正方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让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方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相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证明正方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正方形的性质,通过画图或实物操作,展示正方形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4.巩固(10分钟)出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9.3.3 正方形-导学案 2022-2023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9.3.3 正方形-导学案 2022-2023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学习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3.能够应用正方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二、学习重点1.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2.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三、学习难点1.正方形的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习内容与方法1. 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
•正方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对角线垂直;–对角线平分角;–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边垂直的相邻边;–对边上的角相等;–对顶角补角相等。
学习方法:通过数学课本的相关章节学习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注意重难点。
2.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四条边相等;–任意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学习方法:通过数学课本的相关例题分析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判定方法。
3. 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通过数学课本的相关例题,尝试将正方形的性质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应用能力。
五、学习过程1. 引入新知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新知,例如:小明手里有一张图纸,上面是一个四边形,四个角分别为130度、50度、110度和70度,请问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吗?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并使用正方形的性质判断出答案。
2. 学习新知通过课本的相关章节和例题,学习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3. 练习和巩固通过课本的相关例题进行巩固练习,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 应用拓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及探究与正方形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提高应用和拓展能力。
六、板书设计•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了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应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应用和拓展环节,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探究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几何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
通过学习正方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同时为后续学习其他多边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困难,特别是对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
2.难点: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正方形的性质和应用的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2.学具: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正方形模型,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3.黑板:准备黑板,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方形实例,如方桌、正方形瓷砖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正方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形的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同时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
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性质。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正方形》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对角线、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矩形、菱形等图形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
同时,学生通过之前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观察、操作、推理等基本数学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理解正方形的性质和对角线的关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2.掌握正方形的对角线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2.正方形对角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正方形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正方形的图形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正方形图形和模型。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方形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征,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四边形可以称为正方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正方形的性质。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验证正方形的性质。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正方形性质进行解答。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正方形》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熟练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矩形、菱形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
但正方形作为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其性质更为特殊,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有一定的经验,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2.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2.正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动态展示正方形的性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画板软件。
2.准备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一些与正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方形图片,如魔方、瓷砖等,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矩形和菱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正方形的性质,如边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正方形的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正方形性质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回答。
如:“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等问题。
同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9.3.5 正方形的性质-2018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名师教案(沪科版)
19.3.5 正方形的性质-2018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名师教案(沪科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定义,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包括边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及互相平分;3.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正方形的定义;2.正方形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可通过出示一张图纸,上面画有一个图形,请学生观察并判断这个图形是什么。
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这是一个正方形的性质,并引入正方形的定义。
2. 探究正方形的定义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正方形的图形卡片。
请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并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3. 讲解正方形的性质依次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通过集体讨论,得出正方形的定义:四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然后,进一步讲解正方形的其他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 拓展活动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小组,每组拿出一张图纸,画出一个正方形。
通过对比各组的图形,验证正方形的性质是否成立。
5. 解决问题老师给学生几个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6.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所学的正方形的性质,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
五、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正方形:a.图形ab.图形bc.图形cd.图形c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其边长和对角线的长度。
3.已知正方形ABCD,连接AC,CE和CG,如下图所示:图形d 请证明:AE = EC = CG。
六、作业1.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题目。
2.根据以下条件,回答问题:a.这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边相等,那么它一定是一个什么形状?b.这个图形四边相等,但不一定是正方形,请举出一个例子。
c.这个图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一个什么形状?d.这个图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它一定是一个什么形状?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深入理解了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19.3.2.2导学案
19.3 矩形、菱形、正方形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学习目标:记忆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重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菱形的定义是什么?(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具有哪些性质呢?性质:(1)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2)角的性质:对角;(3)对角线的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二、探究新知1、菱形的四边都相等。
反过来,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吗?答:简单说理:由此得到菱形的判定定理1(从四边形⇒菱形):几何语言表述:在四边形ABCD中∵AB= = =∴2、(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由此得到菱形的判定定理2(从平行四边形⇒菱形)---定义法:几何语言表述: 在□ABCD中∵或或或∴(2)教具:两根一长一短的细木条,钉子、橡皮筋.操作:教师在两根细木条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子,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再将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问:这个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答:).问:将木条转成互相垂直的位置,这时这个平行四边形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呢?为什么?由此得到菱形判定定理3(从平行四边形⇒菱形)---对角线法:你能证明上面的这个判定定理3吗?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证明:3、思考:下列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如果是,简单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画图或举反例说明你的理由。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②三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归纳方法三、课堂小结菱形的判定方法:(1)从边的条件去考虑:①②定义法 .(2)从对角线的条件去考虑:③对角线互相 ,又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 且 ,只是四边形。
四、课堂作业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ABCD 是菱形2、如图,AD 是三角形ABC 的角平分线,DE ∥AB,DF ∥AC,求证:四边形AEDF 是菱形五、课后反思3、如图: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FGH 是菱形(多种方法,看谁的方法最好)D A G C HE BF C F D E AB。
沪科数学八下 《正方形》教案 (1)
《正方形》教学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2.掌握和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并解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难点: 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菱形的性质有___________.2.菱形矩形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3.矩形的性质有___________4.矩形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5.矩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相等 B.对边相等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6.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相等B、对边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相等二、引入新课(1)呈现两种通过不同途径得到正方形的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正方形的全过程.由于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先把平行四边形木框的一个角变为直角,再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即: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所以可以说: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2)讨论正方形的性质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的综合,不仅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也有矩形和菱形的特殊性质,即: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边: 对边平行、四边相等.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 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是,它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即: 两条对角线,两组对边的中垂线.(3)寻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们四者之间有何关系呢?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此图给出了正方形的判别条件,即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或者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三、当堂练习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1)∠AOB= 度, ∠OAB= 度.(2)在图中有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正方形的面积为10,则△AOD 的面积为 ;若AC=2,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 .3.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四条边相等B .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C .对角线平 分一组对角D .对角线相等4.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能判别这个四 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A .OA=OB=OC=OD ,AC ⊥BDB .AB ∥CD ,AC=BDC .AD ∥BC ,∠A =∠C D .OA=OC ,OB=OD ,AB=BC5.对角线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则其边长为 .四、跟踪练习1.小颖在商店里看到一块漂亮的方纱巾,非常想买,店老板看她犹豫的样子,马上过来沿对角线对折,让小颖看是否对齐,小颖还有些疑惑,老板又沿另一条对角线将纱巾对折,让小颖检验,小颖发现这两次对折后两个对角都是对齐的,终于下决心买下这块纱巾.你认为小颖的这块纱巾一定是正方形吗?若你买的话,可采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纱巾是否为正方形?2.在一块正方形的花坛上,欲修建两条直的小路,使得两条直的小路将花坛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不考虑道路的宽度).(至少需要三种). (3)(2)(1)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3.3 正方形(导学案)
19.3 矩形、菱形、正方形3.正方形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知道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学习重点:1.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叫做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叫做矩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叫做菱形.2、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怎样折出一个正方形?【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定义: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概念中三个条件 、 、 缺一不可.二、自主学习1.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是特殊的 ,也是特殊的 形、 形,所以它具有这些图形的所有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它有 条对称轴。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四条边都 。
正方形 边(1)对边(2)四边 (4)对角线(3)四个角都是 互相 互相 平分一组 角 角 对角线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 。
【强调】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是正方形的特殊性质.3、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 ) ( )( ) ( )4、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把你所想的判定方法写出来并和同学们交流、证明. 归纳总结出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如下:判定方法: (1)从四边形到正方形:(2)从平行四边形到正方形:(3)从矩形到正方形:(4)从菱形到正方形:三、合作探究例1、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共同具有的性质为( )A.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垂直D. 对角线互相平分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CE=AC ,连结AE 交CD 于F ,则∠E= .例3、如图,E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EBC 是等边三角形,求AD E C B F 菱形 矩形 平行四边形正方形∠EAD 、∠ AED 、∠ECD 的度数.四、分层训练1、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6,则面积为___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19.3.3正方形
∴∠B=90°,∠ACB=45°,AB=BC=1cm.
∵EF⊥AC,
∴∠EFA=∠EFC=90°.
又∵∠ECF=45°,
∴△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FC.
∵∠BAE=∠FAE,∠B=∠EFA=90°,AE=AE,
∴△ABE≌△AFE,
∴AB=AF=1cm,BE=EF.
已知:如图,点E,F,P,Q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F=BP=CQ=DE.
求证:(1)EF=FP=PQ=QE;
(2)四边形EFPQ是正方形.
解析:(1)证明△APF≌△DFE≌△CEQ
≌△BQP,即可证得EF=FP=PQ=QE;(2)由EF=FP=PQ=QE,可判定四边形EFPQ是菱形.又由△APF≌△BQP,易得∠FPQ=90°,即可证得四边形EFPQ是正方形.
易错提醒:因为等边△ADE与正方形ABCD有一条公共边,所以边相等.本题分两种情况:等边△ADE在正方形的外部或在正方形的内部.
【类型二】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线段长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AC为对角线,AE平分∠BAC,EF⊥AC,求BE的长.
解析:线段BE是Rt△ABE的一边,但由于AE未知,不能直接用勾股定理求BE,由条件可证△ABE≌△AFE,问题转化为求EF的长,结合已知条件易求解.
3
1.了解正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重点)
2.会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①所示,把可以活动的矩形框架ABCD的BC边平行移动,使矩形的邻边AD,DC相等,观察这时矩形ABCD的形状.
如图②所示,把可以活动的菱形框架ABCD的∠A变为直角,观察这时菱形ABCD的形状.
【最新沪科版精选】沪科初中数学八下《19.3.3正方形》教案 (2).doc
《正方形》教学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叙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和它们的特殊性质.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二、新课讲解:设问: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更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它又有什么特殊性质呢?这一堂课就来学习这种特殊的图形——正方形(写出课题)1.矩形怎样变化后就成了正方形呢?2.菱形怎样变化后就成了正方形呢?【问题】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1)(2)均成立就是正方形.【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归纳、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还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这些图形性质的综合,引导学生从角、边、对角线、对称性上归纳总结.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例: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AC⊥BD,AO=CO=BO=DO(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ABO≌△BCO≌△CDO≌△DAO.拓展讨论:正方形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多少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分成八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BC、△ADC、△ABD、△BCD;△AOB、△BOC、△COD、△DOA.)三、课堂练习: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2.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P为直线AC上一点,连结BP,过P作PE⊥BP交直线CD 于E.(1)如图1,试证明:BC CEPC+=.四、课堂小结:1、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2、正方形有哪些性质: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正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判定: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②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五、课外作业:习题19.3第12题.思考: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边上一点,且BE=1,P为AC上一点,求PE+PB的最小值.2、在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AE平分∠BAC,试猜想AB、AC、B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E DAB C。
【最新沪科版精选】沪科初中数学八下《19.3.3正方形》教案 (4).doc
《正方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计算或推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和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正方形有关知识的学习,感受正方形的图形美;(2)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学习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判定及应用;学习难点正方形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一组美丽的图片引入新课---正方形.展示平行四边形分别变化到矩形和菱形的过程,请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交流探究,归纳新知(1)呈现两种通过不同途径得到正方形的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2)讨论并归纳正方形的性质;(3)寻找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明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即时训练,巩固提高(一)竞答1.正方形是矩形.()2.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4.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5.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相等.()6.已知正方形的一条边长为 2cm,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对角线长为.7.已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4cm,则它的边长为,面积为.8.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C=4,P 为AB 上一点,PE⊥AC,PF⊥BD.则PE+PF= .(二)牛刀小试例1.已知:如图(1),点A ’、B’、C’、D’分别是正方形ABCD 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A’=BB’=CC’=D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图(1) 图(2)(三)活动与探究已知:如图(2),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BC 、CD 上的点,若∠EAF=45°,求证: BE+DF=EF .(四)回顾小结,布置作业小结: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同学的哪些表现值得你学习?作业:必做题:习题4.7 第1、3题.选做题:以正方形为题目写一篇数学小论文.C A BD A B C D ////E CF D A B A C B D O P F E。
沪科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9.3矩形菱形正方形》精品教案 (12)
正方形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数学思考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的过程.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索中发展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灵活运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一步:课堂引入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2.【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归纳、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还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这些图形性质的综合,引导学生从角、边、对角线上归纳总结.正方形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性质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正方形上来,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第二步:应用举例:例 1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例2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求证:OE=OF.学生在相互转换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知.在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学会了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由此达到数学教学的新境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素养.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第三步:、随堂练习1、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 __,四个角___ ____,两条对角线____ ____.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CD、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求证:∠AFE=∠AEF.3、.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求∠EAD与∠ECD4.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求证:EA⊥AF.体现了教学的连贯性,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学以致用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丰富的、有价值的.学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通过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例题和反馈练习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转化,让学生主动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ABC D EF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DAE 交CD于F,求证:AE=BE+DF.活动四:反思小结(1)正方形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2)正方形是怎样的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3)正方形是怎样的菱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知识再现:⑴对边平行边⑵四边相等⑶四个角都是直角角正方形⑷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平分平分一组对角课后反思,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教学中突出内容本质,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附板书设计:。
正方形-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构造方法。
2.掌握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3.综合应用正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2.正方形的相关性质和构造方法。
教学难点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解法:公式应用的技巧。
教学内容一、概念和性质1. 定义正方形是一个四边形,有四个相等的内角,每个内角都是90度,四条边相等,相邻两个内角相加等于180度。
2. 性质•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对角线平分互相垂直的角;•对角线平分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可以作为其他多边形的外接圆,或其他多边形可以作为正方形的内切圆。
3. 构造•利用尺规作图法可以构造正方形。
•利用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构造正方形。
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1. 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长度之和,即:周长=4×边长。
2. 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是正方形两条相邻边长的乘积,也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即:面积=边长×边长或面积=边长²。
3. 综合应用•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周长;•将一块正方形的瓷砖铺在一个长方形的地面上,如何计算需要多少块瓷砖;•通过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询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讲解法:通过讲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构造方法、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等,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3.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创新性学习法:通过在课上提供创新性课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练习。
2.课堂测验:对一定范围内的知识点进行测验。
3.实际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正方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形【学习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学习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学习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归纳: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集矩形、菱形于一身,在证明或计算时要充分利用“四边相等”“四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这些性质,由这些性质可以得到很多等腰直角三角形,很多计算会利用到这一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2.通过折纸思考: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92~93,完成下列问题:1.正方形的定义是什么?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更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关系如图:2.正方形的性质有哪些?答: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性质1: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性质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范例1:正方形具备而矩形不具备的性质是(D)A.两组对边分别相等B.四个角都是直角C.对角线相等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仿例1: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为4,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A)A.8 B.4 2 C.8 2 D.16仿例2:(福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C)A.45°B.55°C.60°D.75°学习笔记:归纳:证明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方法较多,一般先证明它是矩形,再加上邻边相等或对角线垂直,或者先证明它是菱形,再加上一个角为直角或对角线相等.行为提示: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步运算都要有理有据,避免知识上的混淆及符号等错误.学习笔记:检测可当堂完成.知识模块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阅读教材P93,完成下列问题: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答:根据正方形的定义,我们可得到以下判定正方形的方法:(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2)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4)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范例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C)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不能确定仿例:(上海中考)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 是BD延长线上一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D=2∠EA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又∵△ACE是等边三角形,∴EO⊥AC,即DB⊥AC,∴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2)∵△ACE是等边三角形,∴∠AEC=60°,∵EO⊥AC,∴∠AEO=12∠AEC=30°,∵∠AED=2∠EAD.∴∠EAD=15°,∴∠ADO=∠EAD+∠AED=45°.∵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2∠ADO=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知识模块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
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