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34《中国民间传说两则》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34中国民间传说两则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
《中国民间传说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优秀民间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通过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思考并理解文章均思想内涵。
说明:本课收录了两则民问故事,《干将莫邪》是一篇文言文,文后附有译文,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书,参考译文,疏通文字,理解文章反抗暴政的主题;而《孟姜女》别是经过现代作家改编的民间故事,通俗易懂,理解上不会有很大困难,教师要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意义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激发学习兴趣,传承文化,磨练精神;通过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井通过对故事的复述等形式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l.重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描写等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内涵。
2.难点: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说明:本课的两篇文章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内容并不复杂,因此教师可以在疏通文言词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读,在教学活动当中穿插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故事的内涵。
在课堂上可以创设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民间故事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12【思路点拨】相关的资料搜集等都可以在课前布有些要求比如生字词的正音释义、本文是自读课文,也可以让学生到网上查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挥余地;置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讨论, 3和互相交流本地的一些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开个故事会。
要做到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进行自我体验。
【练习举隅】1.选择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一个片断进行故事改编。
2.课外阅读一则中国民间传说,写一篇读后感。
4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神话传说第34课中国民间传说两则《牛郎织女》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传说的基本概念。民间传说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它包含了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种元素。民间传说往往与某个地区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紧密相关,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牛郎织女》这个具体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民间传说的魅力,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传承文化和价值观。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间传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知识点梳理
1. 民间传说的定义与特点:民间传说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包含了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种元素。它往往与某个地区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紧密相关,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民间传说具有以下特点:口头传承、寓意深刻、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
2. 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例如,牛郎织女的分离象征着爱情的牺牲和坚持,鹊桥的建立象征着爱情的桥梁和纽带等。
(2)分析和解读故事背后的人物形象和寓意:例如,牛郎和织女的形象代表了平凡人的勇敢和坚持,他们的爱情故事传递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坚持。
(3)理解和表达七夕节的文化意义:需要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七夕节庆祝活动和文化传统,理解其背后的寓意和文化价值。
3. 创造性写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民间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和素材,引导学生创作出有趣且富有深意的作品。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牛郎织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绘画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间传说的文化魅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34课《牛郎织女》课件2
zhá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比一比,再组词
嫂( 嫂子)
(sǎo zi)
搜( )
搜查
趁( )
趁机
珍( )
珍藏
嫩( 柔嫩) 衰( 衰)弱
(róunèn)
(shuāiruò)
嗽( ) 哀( )
咳嗽
哀伤
挣( )
挣扎
狰( )
狰狞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
说一说:《牛郎织女》主要讲了一件什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 宫织女(zhīnǚ)相识、相恋,他们男耕女织,过着幸 福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 ,用玉簪划出的天河将他们隔开,只能在每年 的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
心灵手巧
(xīn líng shǒu qiǎo)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 交谈中,牛郎明白织女的身份, 织女也知道(zhī dào)了牛郎的遭遇。织 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心地善良(xīn dì shà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 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yǐhòu),你把 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赶紧的事, 你就披上我的皮…
质朴 忠 (zhìpǔ) 诚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 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到在地。王 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
(yībiān)挣扎,一边(yībiān)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 “快去找爸爸!”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 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与 人牛情深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35课阿喀琉斯之踵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
记得课文中唯一的那幅插图吗?
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概 括 图 意
默读课文《普罗米修斯》
围绕这幅画再读课文,概括故事各 主要情节。
三读课文,谈谈对普罗米修斯印象 最深刻的一点。
他折了一根又粗又长的茴香秆, 在太阳车驶过天空时,他将茴香秆伸 到太阳车的火焰里点燃,然后带着闪 烁的火种回到地上。很快,第一堆木 柴燃烧起来,烈火雄雄,火焰冲天。 宙斯看到人间升起了火焰,而且火光 照射得那么远,心里感到十分不悦, 便大发雷霆。
众神
无常
普罗米修斯
雅典娜
1.自读《希腊神话故事两则》之《阿喀琉斯》, 做读书笔记。 2.推荐阅读《希腊神话故事》。 3.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中国古 代神话故事》。就两者的异同处做些思考。
在那里,他被他们用 铁链锁在悬岩绝壁上,身 体笔直地吊了起来,他无 法入睡,双膝累了也无法 弯曲一下。
……不过他的意志却坚不可 摧。“无论是谁,只要他明白并 承认不可动摇的必然之威力,” 他坦言,“他就必须承受命定的 痛苦。”宙斯一再威胁他,要他 解释清楚他的不吉祥预言,但他 始终没有开口。
憎恶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重积累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鼓励回答)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咏雪》二作品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示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教案03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背诵全文。
3.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作品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二则》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展示课件中刘义庆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检查字音太傅(fù)俄而(é)骤(zhòu)絮(xù)差可拟(chā)拟(nǐ)奕(yì)谢道韫(yùn)4.划分节奏谢太傅 / 寒雪日 / 内集,与儿女 / 讲论文义。
俄而 / 雪骤,公 / 欣然曰:“白雪 / 纷纷 / 何所似?”兄子胡儿 / 曰:“撒盐空中 / 差可拟。
”兄女 / 曰:“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公 / 大笑乐。
即 / 公大兄 / 无奕 / 女,左将军 / 王凝之 / 妻也。
三、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3.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4.重点词语解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愉快的样子。
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句。
像什么。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即:就是。
5.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教案五篇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教案五篇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二、熟读全文,参照课后练习中的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2《狼》教学目标: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神话传说 第34课 中国民间传说两则《孟姜女》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
孟姜女教学目标:1、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快速浏览并概括文章大意,知道正确有效速度的方法,培养自读意识,为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3、使学生对我国的万里长城有所了解。
4、了解秦始皇的暴政。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命运。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体会到秦朝的暴政,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与辛酸,认识到今天雄伟的万里长城十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泪修建成的,这是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
教材简析:孟姜女的故事讲述了秦朝刚刚结婚的X杞梁被征召去修长城,结果一年时间过去了,都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到他时,发现X杞梁已经累死在修长城的过程中,万分悲痛的孟姜女失声痛哭,居然哭倒了长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谁爬过长城?谁看过有关在建造的长城过程中故事,今天我们学习民间故事《孟姜女》。
(二)、探究新知: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介绍了故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征80万人修筑长城,X杞梁被征召。
此时的X杞梁刚刚结婚,就离开妻子孟姜女去修长城,一年未归。
孟姜女连夜为X 杞梁赶制寒衣,要去长城寻找丈夫。
通过朗读第一段,问:孟姜女姓什么?为什么不是姓孟?孟姜女的名字有什么习惯含义?回答完后继续教学生读书,让他们认识到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繁重的劳役,激化了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
这也是本故事的社会原因。
2、学习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却发现丈夫X杞梁已经累死。
连尸骨都找不到了。
)(1)、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画,叫学学了解长成的雄伟和壮观,以曾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学生读两遍课文,一道学生通过X杞梁筑长城却尸骨无存的事例了解,长城的修筑,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其修筑过程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科书目录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初一上册:
第 1 课:表哥驾到
第 2 课:顶碗少年
第 3 课:我父亲的儿子
第 4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 5 课:伤仲永
第 6 课:周处
第 7 课:自述苦学
第 8 课: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第 9 课:画里阴晴
第 10 课:石头记胜
第 11 课:鸟
第 12 课:踢毽子
第 13 课:难忘的游戏
第 14 课:鲁迅放学回来做些什么
第 15 课:社戏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第 16 课:滹沱河和我
第 17 课:故乡情
第 18 课:藕与莼菜
第 19 课:故乡的杨梅
第 20 课:故乡在远方
第 21 课:杜甫诗三首(一)、 (二)、(三)
第 22 课:白居易诗二首(一)、 (二)
第 23 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 24 课:题破山寺后禅院
第 25 课:无题
第 26 课:消息三则
第 27 课:通讯两篇
第 28 课:多角度报道
第 29 课:密室日记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第 30 课:你是我的辞典
第 31 课:孙冶方印象
第 32 课:生命之线
第 33 课:石缝间的生命
第 34 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 35 课:寒松赋
第 36 课:卖油翁
第 37 课:核舟记
第 38 课:口技林嗣环
第 39 课:口技蒲松龄
第 40 课:明湖居听书
第 41 课:可爱的地球
第 42 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第 43 课: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第 44 课:警惕生物入侵
第 45 课: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智慧和才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则——《咏雪》。
2.展示《世说新语》的相关介绍,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检查1.展示下列词语,让学生朗读并注意字音:谢太傅(fù)柳絮(xù)雪骤(zhòu)无奕(yì)差(chā)可拟谢道韫(yùn)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子侄女(古今异义)。
(三)疏通文意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学生跟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与句子。
2.思考:这篇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
(从六要素入手)明确:时间是寒雪日,人物有谢太傅、兄子(谢朗)、兄女(谢道韫),起因是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经过是兄子、兄女分别咏雪,结果是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
一句话概括就是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四)内容探究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找出依据。
明确:营造出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依据“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
2.谢太傅的提问得到两个回答,分析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谈谈自己的看法,要言之有据。
孟姜女哭长城-整本书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拓展课件(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整本书阅读(统编版)
03 传承的意义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历史上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 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 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
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 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 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 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
01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传说,也叫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为中国古代 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 祝英台》和《白蛇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春秋左 氏传》 《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 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 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 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 会隆重授予山海关为“中 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和 “中国孟姜女文化研究中 心”。
中国民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 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中国民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 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目录
01
孟姜女的传说
02
孟姜女哭长城
03传承的意义Fra bibliotek一部分孟姜女的传说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 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七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
每周一诗(13) (14)
第八单元 神话传 说
33 中国古代神话 四则
34 中国民间传说 两则
35 希腊神话故事 两则
每周一诗
综合学习 我的 “中国龙”
感谢聆听
七年级语文上册(沪教
版)
演讲人
202X-06-08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 录》,不是现行版本。
扉页
一.
目录
一.
封面
一.
第一单元 成长纪 事
1 女孩独立
2 顶碗少年
3 走一步,再走一 步
4 伤仲永
5 周处
一.
每周一诗(1) (2)
综合练习 讲述同龄人的故 事
23 卖油翁
24 核舟记
25 口技
一.
26 口技
一.
27 明湖居听书
每周一诗(11) (12)
综合学习 生活中的“能工 巧匠”
第七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 园
28 可爱的地球
29 罗布泊,消逝 的仙湖
30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31 警惕生物入侵
32 大树和我们的 生活
综合学习 善待地 球
第四单元 报纸,信息的窗 口
15 消息两则
16 通讯一篇
17 多角度报道
每周一诗(7) (8)
综合学习 编一份 小报
第五单元 面对逆 境
18 密案日记
19 你是我的辞典
20 生命之线
21 石缝间的生命
22 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每周一诗(9) (10)
综合学习 直面挫 折
第六单元 技艺超 群
第二单元 故乡情 思
6 社戏
一.
7 滹沱河和我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世说新语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 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 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的美德。
同学们,下雪时 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 呢,堆雪人?打雪仗?
现在我们来看看 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 都做些什么,说些什 么吧。
三
目标任务三:合作探究,思考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 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 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 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 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 来比喻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二
目标任务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不(fǒu) 惭(cán)
文言字词: • 期行:相约同行。 • 舍去: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离去。去,离开。 • 乃:才。 • 则:就,便,那么。 • 顾:回头看。 • 君:对别人的尊称。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尊君在不:不,同“否”。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 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34课《牛郎织女》课件1
• 作用:为了页。
• 列数字:牛郎星每年移动0.658角秒,每秒 钟还以26公里(ɡōnɡ lǐ)的速度(每小时93600公 里)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
• 作用:具体精确地说明了牛郎星的移动和离 开我们的速度。
(zhī dào)后连忙去追。正当快追上的时候 ,王母娘娘突然拿出头上的金簪一划, 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条天河 阻隔了牛郎和织女,这条天河就是天上 的银河。
第九页,共十六页。
就这样夫妻俩被银河所隔,一 个在东,一个在西,平时不能相会, 但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跨过
鹊桥相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牛 朗织女(zhīnǚ)鹊桥相会的故事。
第十页,共十六页。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牵牛星和织女星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鹊桥 仙 (quèqiáo)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róu qínɡ sì shuǐ),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诠释(quánshì)
•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shìlǐ)加以解释的说 明方法。
• 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释往往侧重于事 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 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
• 作用:使事物特征更清楚,使说明更通 俗易懂。
第六页,共十六页。
引用(yǐnyòng)
• 也叫作引用,是在说明文字中通过引用 一些资料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 作比较:牛郎星在空间的速度比地球上最快的客 机还快几十倍。
• 作用:具体(jùtǐ)而鲜明的说明了牛郎星在空间的 速度。
《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2篇
《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2篇《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设计教材提示:本册“快乐读书吧"以“从前有座山”为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一般单篇篇幅较长,这是在四年级神话和科普类汇编作品的阅读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
导语把《从前有座山》这个类似于语言游戏的“讲不完的故事”作为引子,一方面提示了民间故事的口头性的根本特点,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更多的关于民间故事的记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列举中外民间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如田螺姑娘、徐文长、歹U那狐、松迪亚塔,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
本册“快乐读书吧”栏目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并未给出具体的推荐书目,只是提示了学生可以去阅读中国、欧洲、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
这是因为民间故事类的汇编作品非常丰富,这样编排使教师能够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选取篇幅、难度适合的文本进行推荐和教学。
“小贴士”点明了本次“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要素。
这两个要素提示的都是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如情节内部的反复、固定的故事类型、相似的主人公和结局,而非具体的读书方法。
这是因为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民众集体的口头艺术,不同于作家用书面文学所作的创造性表达。
因此在阅读时应多注重感受它的整体特点,以及它背后反映的民众传统心理,而不要去细致地分析文字表述。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实施在“单篇”中习得读书方法,“整本”中应用读书方法,再在“一类书”中内化读书方法的“篇本类”联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的自主阅读。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中国民间故事》为例,进行说明。
作品介绍:中国的民间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有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的故事,名人佚事等等.民间故事,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具体地来说,它是民间文学里重要门类之一,关于民间故事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即民间故事是指民间神话、传说、寓言之外的那些具有幻想性或现实性较强的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所谓广义,即民间故事是泛指人民群众所创作和传播的所有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 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收录了各族经典的民间故事,是一本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发布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预习资料,包括故事文本、相关视频和文化背景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民间故事的起源和特点”,设计问题如“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与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统计数据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预习效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民间故事,如《狼来了》、《狐假虎威》等,对民间故事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知识,引导他们从文化、历史、艺术等多角度去欣赏和分析民间故事,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加明确民间故事与童话、神话等其他故事类型的区别。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民间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民族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锻炼学生提取信息、整合观点的思维能力,提升表达交流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业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独立研究能力。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不断提升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理解。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阅读故事文本,观看视频,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课件03
陈太丘与友期行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 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zāi)!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cán),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gù)。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太丘舍去: 舍弃;离开。 门外戏: 嬉戏,游戏。 待君久不至:等您好久您不到。 友人便怒: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 相委而去: 称代性副词,在这里可译为“我”。丢弃,丢下。 则是无信: 就,那么;讲信用。 则是无礼: 礼貌。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即陈寔,自仲弓 曾任太丘长。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对人谦称自己 的父亲。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
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拉,牵拉。
回头看。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 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相约同行
正午时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丢下(他)而离开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8-《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
知人论世
《世说新语》中故事多,如: “周处除三害”“祢衡击鼓骂曹”“温峤娶妇”“望梅止
渴”“曹植七步成诗”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
“新亭对泣”“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成为后世诗文 常用的典故。
诵读课文
听《咏雪》范读音频,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自由朗读《咏雪》,将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节奏示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疏通文意
一、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大体。 相比。 不如,不及。 趁、乘。 就是。
观点二:“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 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 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 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合作探究 2.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熟读成诵。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可采用 以下形式:
分角色朗读
朗读接力赛
其他
《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 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 化的传承。
读下面选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选段的内容。
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 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 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 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 辟,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
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神话传说第33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女娲补天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2
女娲补天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字典阅读文章能生动形象地叙述故事。
2、激发阅读的兴趣,了解神话的知识,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合作学习,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以及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本章选取的神话大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对于教学来说,这么熟悉的内容,如何能够通过教学达到熟中升华是非常困难的。
本章的重点应当放在对于课文字词精准的解释上。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将词语的解释和文章内容结合,并配合相关的动漫插图等。
这样课堂会更加生动有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神话的特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难点: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程一、导入新课,介绍神话。
1、什么是神话?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话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是表达人民愿望的。
2、神话的保存和分类。
神话保存最完整,体系最发达的要属欧洲古希腊神话,其他诸如埃及神话、印度神话、拉美神话也保存下大部分的内容.即使如日本这样历史不长的国家,也有很丰富的神话记载.虽然很多来源自中国,但是毕竟被人家吸收成了自己的东西.而我们中国虽有至少5000年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但是神话却是少之又少.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
3、中国神话故事。
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的保存在各种典籍中,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主要有《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4、说说你所知道的神话。
活动2【讲授】女娲补天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个别朗读,正字正音。
2、同桌对读、齐读3、分组读出所划语句“往古灾难”、“补天过程”、“补天结果”。
4、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则神话故事,复述故事要完整。
分析课文,探究释疑。
1、女娲是怎样一位女性?用一个词语来概括2你如何让看待女娲补天的行为目的?3解难释疑。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神话传说第35课希腊神话故事两则普罗米修斯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普罗米修斯1教材说明:希腊神话故事情节曲折,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具有楷模性,典范性的形体所产生的直接的感官力量会打动每一个观者,教师利用ppt来形成直观感受,美轮美奂的形象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阅读兴趣。
同时希腊神像人一样,有着人的七情六欲,经常犯错误。
可是恰恰因为如此,才使我们觉得希腊的神灵亲切可爱美好。
这种透着儿童般的自然率真的美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因此本文的PPT制作很重要。
本文主要叙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的故事。
故事篇幅较长,情节较曲折,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抓住有限的描写性文字来分析人物,感受人物的精神,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分析、领悟能力。
2教学目标:1、能抓住课文的主要情节,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初步感知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感受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
3教学重点能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誓死不变、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普罗米修斯教学过程:一、诗歌激趣导入用ppt导入一首关于普罗米修斯的诗歌: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他就是———二、描绘插图、概括情节1、PPT展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加以描述本插图2、用小标题概括该插图情节3、分小组概括全文各个情节内容4、PPT展示全文图画,同学们根据图画再次熟悉课文,讲述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受形象1、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他的英雄行为呢?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评价)3、体会一下普罗米休斯此时的心情吗(同情人类,坚定取火种的决心;看到人类一天比一天幸福,心里很高兴和欣慰;受折磨时的坚强,毫不屈服……)4、你能把你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谁想读读?(课件出示,指名、评价)5、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英雄行为呢?(同上)6、概括普罗米休斯的这些英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传说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优秀民间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通过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思考并理解文章均思想内涵。
说明:
本课收录了两则民问故事,《干将莫邪》是一篇文言文,文后附有译文,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书,参考译文,疏通文字,理解文章反抗暴政的主题;而《孟姜女》别是经过现代作家改编的民间故事,通俗易懂,理解上不会有很大困难,教师要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意义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激发学习兴趣,传承文化,磨练精神;通过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井通过对故事的复述等形式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l.重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描写等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内涵。
2.难点: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说明:
本课的两篇文章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内容并不复杂,因此教师可以在疏通文言词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读,在教学活动当中穿插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故事的内涵。
在课堂上可以创设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民间故事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本文是自读课文,有些要求比如生字词的正音释义、相关的资料搜集等都可以在课前布置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挥余地;也可以让学生到网上查找
和互相交流本地的一些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开个故事会。
要做到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进行自我体验。
【练习举隅】
1.选择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一个片断进行故事改编。
2.课外阅读一则中国民间传说,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