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故事——思念父母的闵贞
《怀念母亲》读后感
读《怀念母亲》有感
三年级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的开篇语令人动容,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阅读完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季爷爷六岁时离开母亲,到城里居住,这期间曾为奔丧回去两次,但在母亲身边只是待了几天。
在季爷爷读大二时,母亲就离他而去了,他悲痛欲绝,他从此成了一个失去母爱的孤儿,带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悔恨抱憾终身。
后来在季爷爷出国留学时,他不仅对生身母亲更加思念,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也油然而生。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频来入梦,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季爷爷在欧洲的十一年。
读了这篇散文之后,我不禁开始检讨自己,我有没有季爷爷那份孝心呢?虽然才刚年满十岁,但已经有了些叛逆。
经常和妈妈顶嘴,总是嫌她啰嗦;自己做错了事还不愿意接受批评,有种“翅膀长硬了想飞”的感觉。
和季爷爷这么一比,我感到很惭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要它不动可以,但是风还是在舞动;子女想报答亲人,但是亲人却不在了。
我们要体谅长辈们的良苦用心,不能惹他们生气,要学会知恩图报。
季爷爷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也是刻骨铭心的。
独在异乡的季爷爷没有朋友,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国母亲,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思念着她,他的这份赤子之心深深让我感动!
怀着对季爷爷的崇高敬意,和对自己母亲与祖国母亲真诚的爱,我决定从现在做起,励志好好读书,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著名的传统美德故事
著名的传统美德故事【原文】孝哉闵子,衣芦御车。
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周闵损,字子骞。
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
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
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
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
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姓闵名叫损的,表字叫做子骞。
生他的母亲,早已亡过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
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穿了棉呀、絮呀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里面却是装着芦花的。
有一次,他的父亲叫闵损推车子出外。
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
他的父亲起初很生气,后来觉察了儿子是穿了芦花缘故,便要赶出那个后妻。
闵损却对父亲说,母亲在此,无非我一个儿子受着寒冷,倘若母亲去了,可怜三个儿子都要受着孤单了。
他的父亲觉得闵损的说话不错,也就罢了。
他的后母,从此也感悟懊悔了,以后看待闵损,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原文】南齐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人,为孱陵令。
到任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
时父易病痢,始二日。
医者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
黔娄尝之甜,心忧之。
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易卒,居丧过礼,庐于冢侧。
李文耕曰,以心惊而知父疾,已见至孝冥感。
而断然弃官,毫无瞻顾。
至尝粪验疾,吁辰祈代,则忧思之迫切,而不可解矣。
凡此至性至情之所为,总不可于世情中觅求见解。
【白话解释】南北朝时候,南齐有一个姓庾名叫黔娄的,表字就叫子贞,是新野地方的人。
刚才做着孱陵县的县官,上任不到十天,忽然觉得心头好似小鹿一般撞,扑扑的惊跳起来,额角上的汗珠子,也簌簌的流下来。
他知道家里一定不好了,就立刻丢了官职,回到家里。
德育故事:《二十四悌》【二集卷二】
德育故事:《二十四悌》【二集卷二】二集卷二《二十四悌》悌篇一、【舜妹护兄】舜妹爱兄。
敬及皇英。
闻谋预泄。
井廪得生。
【原文】虞舜之女弟。
名系。
一名敤首。
与象同母。
爱敬舜及二嫂。
每以慈谏其亲。
以弟道规象。
不从。
凡父母恶舜。
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
掩井焚廪之谋。
皆预泄于舜。
是以舜得免害。
调护维持。
始终无怠焉。
系善作画。
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
浚井完廪。
事出卒然。
匿孔两笠。
计必先定。
向使舜无所闻。
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
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
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虞朝舜皇帝的妹子名叫系。
还有一个名字叫敤首。
是和象都是后母所生的。
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
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
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
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
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
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
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
果然化大事为无事。
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
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
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
不至送命。
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
老是很热心的调和。
从头至尾。
没有懈怠的心。
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
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赵姬劝衰。
迎还叔隗。
自处于卑。
尊嫡不怠。
【原文】周晋赵衰妻姬氏。
文公女也。
初、衰随文公出亡。
过狄。
狄*** 以廧咎如女叔隗。
生盾。
后衰还晋为卿。
文公以女妻之。
生同、括、婴。
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
至、则以盾为贤。
请立为嫡子。
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子。
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
衰不可。
姬必逆之。
衰乃不得已迎之耳。
吕坤曰。
妇人能容妾、足矣。
况身自为妾乎。
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
况以子为庶子。
而嫡狄人之子乎。
赵姬之贤。
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周朝晋国里赵衰的妻子姬氏。
就是晋文公的女儿。
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
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
经过狄国。
狄国里的人。
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
嫁给赵衰做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
就是名叫赵盾的。
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
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清明忆父
清明忆父索庙中学王雪莲“音容笑貌思无尽,魂牵梦绕伴湿巾。
人去像前旧诗吟,训言犹在满儿心。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又看见了父亲那慈祥的面庞,清明的风,又唤起我绵绵的思念。
我珍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正面是十岁的我打着伞站在烈日下,反面是父亲写的一首诗:“盛夏美餐入伏面,冰川蓓蕾雪莲花。
一代更比一代强,竟展美资走天涯。
”父亲为我取名“雪莲”,是希望我能像雪莲花那样傲骨风霜,坚强的成长。
人常说:“母爱似水,清而可见;父爱似海,深而不显。
”而我是在父亲坦露无痕的呵护疼爱下长大的。
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我都会撒娇的让父亲为我暖和手,我幸福开心的将手放在父亲那宽大、温暖的手掌里,还将头埋进他宽阔的胸膛,那种温暖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一直支持我学习,他说条件再差也要供我上学。
高考三天,我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我怀里揣着一封信。
那是在高考的前一天,父亲用因病而发抖的手写下的:“女儿,期盼已久的高考明天就要应试了,这是十年寒窗的检验,也是智与勇的较量。
……,高考期间我不去看你了,我相信自己的女儿能理解我,也相信自己的女儿有应对一切的能力。
”怀揣着父亲的叮嘱,我比别人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
父亲要我学会在社会中保护自己,幸福生活。
然而他的方式不是让我去学“防身术”一类的事,而是让我做一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懂得感恩的人。
他将陶行知的自立歌贴在我的房间,他说:“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受伤害,那就不要去做有可能让你受到伤害的事,自立、自强,不偷、不贪才是真正会保护自己。
如果你想感到幸福,就要懂得感恩,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父亲是高小文化,但他一直勤耕不辍,坚持自学。
他喜欢读书,更喜欢写作。
在我家,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书架上和纸箱中琳琅满目的书,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学的……,每一本书,他都细细品读,并圈圈点点,从不束之高阁。
他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直从事供销社工作,四十三年的工作生涯,廉洁自律、任劳任怨!他是六十年代的山东省劳动模范,在他遗留的日记本上,我发现他对待工作竟是那样的忘我和执着,他自己也曾写道:“兢兢业业几十年,如冈黄牛勤耕田。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_清明的怀念
又是一度清明。
天很阴,如丝的小雨若有若无地飘着,洒下湿湿的惆怅,滑落到心底,与怀念的思绪交织在一起,在心田默默地流淌。
走进干休所那个父母住了十几年的家,我忍不住像往常一样叫一声“爸,妈,我回来了。
”话到嘴边,才突然意识到,不会再有人应答。
两位老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相继离去。
房间里依然是原来的陈设,但所有熟悉的一切都变成了触景生情的遗物,目光所到之处,压得心里沉甸甸的。
惟有照片中父母的微笑,依旧那么温馨,那么灿烂,如静静的阳光,为灰冷的心涂下一抹暖色。
我的父母都是冀中大平原的儿女。
他们的婚姻也是那种极具民族色彩的传统的明媒正娶。
虽然岁月已隔得久远,但我仍然能想像出那幅生动的画面:在喧嚣的鞭炮声中,一顶花轿从绿葱葱的麦田里悠悠而来,蒙着红盖头的年轻母亲,在伴娘的搀扶下,迈过火盆,迈过门槛,与素未谋面的父亲行三拜大礼……新婚不久,抗日战争爆发。
刚满20岁的父亲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年轻的母亲便从此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她既要照顾体弱的祖父祖母、年幼的小叔,又在村里自发组织起了抗日妇救会。
在那贫困与血腥交织的日子里,雪亮的刺刀和复仇的怒火,一点一滴地铸造了母亲的坚强。
直到1943年,父亲已成为部队的首长,才把母亲接到部队,从此开始了那流动的军旅生涯。
每天行军,打仗。
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
我的哥哥姐姐都出生在行军路上,马背就是他们的摇篮。
姐姐刚出生六天,妈妈便硬着心肠把她送给了当地的老乡,为的是省下有限的奶水,哺育一位烈士的遗孤。
这都是我后来听到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我的父母成为第一批进入北平的接收人员。
那时,父亲在军队已经有了相当的职务,而且又生得英俊潇洒,是远近闻名的军中美男,而母亲由于过多的劳累和付出,显得比实际年龄更老相、更憔悴。
当时,父亲的许多老战友都以各种原因相继换了老婆,而父亲对母亲的感情却始终如一。
他们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花前月下,只有心与心的印证和相通。
1955年,军队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大批女军人面临转业。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 历史故事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历史故事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作为人类的子孙,我们应该铭记祖宗的德行和智慧。
他们的奋斗、拼搏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和无私的付出。
他们的爱和关怀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以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历史故事都反映了这一思想。
一位叫做孟子的大哲学家就曾经传下了一则令人警醒的故事。
据说,孟子的母亲曾经三次错过了爱子孟子的葬礼。
每一次,她都为了孟子的学业和修养而错过了送别的机会。
之后,当孟子成为一代大儒后,他母亲去世了。
孟子非常伤心,他在墓前跪拜,悔恨自己没有尽孝之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尽心尽力为父母奉养,不要因为自己的个人事务而忽视对他们的关爱和陪伴。
还有一个千古传世的故事,讲述了顾拜之孝。
顾拜是南朝的高僧,他年少时在父亲身边修行。
一天,父亲忽然患病,临危召唤顾拜前来。
顾拜却因为修行的理由而推辞了父亲的请求。
不久之后,他的母亲也患病了,病危之际打发人去求顾拜。
顾拜得悉母亲来使,为了行孝之责,他亲自前往探病。
然而,他到达时母亲已经去世,他悔恨不已,立刻跪拜不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父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是付诸实践。
我们必须时刻关心父母的健康和幸福,尽我们所能去照顾他们的身心。
另一个着名的故事是关于孟子和他的宗庙之事。
孟子认为,祖庙是祭祖的地方,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然而,他所在的国家并没有有好的祖庙,只有一堆破烂的残垣断壁。
面对这种情况,孟子决定自己动手重建祖庙。
他与数百名士子自愿筹募金钱,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将宗庙修建得雄伟壮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并传承祖先的精神文化,将他们的智慧和品德传递下去,以让后人受益。
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
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在“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先祖的教诲和智慧,尊敬并陪伴我们的父母。
2021年德育小故事5则
2021年德育小故事5则德育小故事闵损芦衣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之中,德行出众.以孝行著称的闵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为了更好的照顾闵损,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孩子,这年冬天,闵损父亲要外出了.对闵损说: 有你娘在家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记住,在家要听娘的话. 闵损说: 放心吧 .然后父亲就走了.父亲外出以后,闵损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间飞快度过.家里所有的重活,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但是闵损对此没有一点怨言.继母的两个孩子在放风筝,继母对闵损说: 闵损,还不赶紧干活儿!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 闵损说: 是的,母亲. 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在争着吃饭,不让闵损和他们一起围着桌子吃饭.当闵损看到继母为兄弟夹菜时,不仅想起生母对自己的教诲.生母教导闵损说: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 ,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闵损被冻得直哆嗦.闵损的父亲看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知道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闵损便对父亲说: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求父亲不要这样做. 继母得知后,非常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德育小故事大禹克俭上古尧帝的时候,洪水遍地,百姓们不能够安居,尧帝派大禹去治水.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大禹到任后,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了壶口工程.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大禹治水立大功,舜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德育小故事蔡顺拾椹西汉末年,有个孝子叫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侍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那个时候兵荒马乱,年岁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东西.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去采桑椹.他拿着两个篮子是为了把比较熟的桑椹留给母亲吃,比较酸的留给自己吃.蔡顺就这样去采,不巧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刚好盗贼看到他手上拿着二个篮子,觉得很好奇,就问: 你采桑椹为什么要拿两个篮子? 蔡顺告诉他: 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所以甜的留给我母亲吃,酸的留给我自己吃.盗贼听了之后很感动,就送给蔡顺牛.羊各一头,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两,让他可以回去奉养母亲.蔡顺不肯接受.他的至诚孝行感化了赤眉军,赤眉军当下该过,洗清赤眉.此后为纪念蔡顺的德行,这条河改为洗眉河.德育小故事孝基还财宋朝时候的张孝基,娶了同里富人家的女儿做妻子.那个富翁只有一个儿子过迁.却是品行很不好.那个富翁就把儿子赶出了家.富翁死的时候.把全部份的家中财产都付给了张孝基.后来富翁的儿子过迁流落了.做了叫化子,他无数次悔恨,却又无颜回家.有一回,张孝基遇见了.就问他: 你能够不能够耕种园地呢 ?他回答道: 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去耕种园地.见他很勤力的耕作.张孝基就再问他: 你能够不能够管理库房呢 .他又回答: 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管了库房.以后他越加淳厚谨慎.很勤俭的可靠了.张孝基就把他父亲所有的家私,统统还给他了.德育小故事田真叹荆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那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起来.那么我们的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了不得.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爱了.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兄弟三人惊呆了,神树,真是神树啊!大哥田真双手拥抱着紫荆树,深深为紫荆树这浓厚的生命感应而赞叹;我们兄弟骨肉之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一心呢?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啊!田真.田庆.田广烧掉了兄弟分家的契约.兄弟三人围着花儿馨香.金枝玉叶的紫荆树跳起了吹快的舞蹈.。
德育故事(孝)篇
德育故事(孝)篇十、【刘殷祝堇】刘殷九岁。
哭泽堇生。
孝其祖母。
赐粟扬名。
【原文】不言。
食不饱者一旬矣。
殷怪而问之。
王言其故。
殷时年九岁。
乃于泽中恸哭。
声不绝者半日。
堇忽生焉。
食而不减。
至时堇生乃尽。
后梦西篱下有粟。
寤而掘之。
铭曰。
七年粟百石。
赐孝子刘殷。
殷后生七子。
孟宗少丧父。
其母冬月思笋。
哭竹而笋生。
刘殷亦幼丧父。
其祖母冬月思堇。
哭泽而堇生。
殷仅九岁耳。
且其祖母思堇不言。
仅于不饱食一旬而窥其意。
尚未若孟母之病笃也。
非养志者而能如是乎。
【白话解释】刘殷年纪虽然小。
可是很悲伤、很尽礼的。
他的祖母王氏。
在一个很寒冷的时候。
心里想吃堇菜。
口里不好说出。
所以在吃饭的时候。
饭常常没有吃饱。
这样的已经有十天了。
刘殷觉得很奇怪。
就去问祖母。
王氏就把想吃堇菜的缘故。
对孙儿说了。
这时候、刘殷的年纪才九岁。
可是在冬天。
买不到堇菜。
于是刘殷就到了水田里哭着。
这样不绝声的哭了半天。
忽然那地方就有堇菜生着了。
尽他天天采了去吃。
也并不觉得减少。
一直到了生堇菜的时节到了。
那个地方的堇菜才完了。
后来他做了一个梦。
有人对他说。
西边篱笆下面有谷。
醒了以后。
就到那地方去掘。
果然掘得谷有十五钟。
上面有字写着七年粟百石。
赐孝子刘殷。
果然吃了七年才完。
后来刘殷一共生了七个儿子。
十一、【王延色养】王延叩冰。
得鱼不费。
体无全衣。
亲极滋味。
【原文】继母不慈。
以蒲穰败麻与延贮衣。
其姑问之。
延知而不言。
事母色养。
夏则扇枕席。
冬则以身温被。
母盛冬思鱼。
延缘汾水叩冰而哭。
忽有巨鱼跃出。
身长五尺。
取以供母。
积日不尽。
于是母悟。
抚延如己生。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亦无不底豫允若之父母。
其有不然。
皆人子之奉顺无状耳。
如王延者。
谓之闵子后身可。
谓之黄香再世可。
即谓之王祥姜诗重生。
亦无不可。
问其年龄。
泣血时仅九岁耳。
【白话解释】暗地没有声音的哭了三年。
每每逢着了母亲的忌辰。
就要悲哭十多天。
他的后母待他很厉害。
冬天时候。
不给他棉衣穿。
用了蒲茎和碎麻放在衣裳里面。
给王延穿着。
中华德育故事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对兄弟叫赵孝和赵礼, 他们相亲相爱手足情深。有一年,年成歉收, 天下饥荒,强盗贼人四起。一帮强盗在宜秋 山作乱,把弟弟赵礼捉了去,并且要杀了他 来吃。赵孝心急如焚地赶到强盗窝里,声嘶 力竭地求恳他们放了弟弟,并说:“我弟弟 赵礼身体有病又瘦弱,是不好吃的,而我比 弟弟肥胖多了,我愿意代替弟弟来给你们 吃。”那做弟弟的赵礼听了,却不愿意,对 哥哥说:“我被人捉去,死了那是命中注定, 你要是死了,却有多么无辜!”他们兄弟二 人抱头痛哭,互相争着要代对方去死。这番 情景,竟叫强盗们也感动了,相商了一下, 便放了赵礼,让他们兄弟二人都回家了。这 事后来还被皇上知道了,便下了诏书,让他 们兄弟俩人做了官。 恶至杀人而食的盗贼,而且当盗贼们 饥肠辘辘亟待食人之时,尚可被感化起慈心, 则世间还有不能被感化的人么?《大学》书 中说:“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 正讲的这些吗?
朱云折槛
西汉成帝时,大臣张禹因为做过成帝的老师,被任用为丞相,并封安昌侯。张禹做了六年丞相, 年老退位后,成帝对他还是很尊重,赐给他一个叫“特进”的衔头(相当于现在的特别顾问),朝 中有重大事情,仍请张禹参与议定。张禹便利用这权势,处处为自己牟取私利。官吏百姓纷纷上书 揭发外戚王侯专权,汉成帝询问张禹,张禹怕牵连到自己,就对汉成帝说:“这些官吏百姓胡说八 道,不能相信!” 有位小官叫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便上书请求朝见。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 “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 姓。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成帝问道:“谁是奸 臣?”朱云指着“特进”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大怒道:“你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 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铁栏 杆折断了。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死而无憾 了。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么样呢?”龙逄是夏朝忠臣,因直谏被夏桀杀害;比干是商朝诤臣,因 直谏被商纣挖心剖腹。朱云自比这两位忠臣,警示殷鉴不远,令汉成帝为之一震。这时,左将军辛 庆忌(?至西元前十二年)挺身而出,在丹墀上叩头谏道:“朱云虽然无礼,但他是直炮筒子,为 江山社稷计。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容纳他,以免阻塞言路。臣 愿以一死担保!”辛庆忌奏罢,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被两位诤臣感动了,便赦免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 要保留这根栏杆的原样,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 后人因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称颂臣 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卢照邻《咏史四首》:“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杜甫《秋日 荆南述怀三十一韵》:“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黄庭坚《仓后酒正厅昔唐林夫谪官所作》: “攀槛朱云头未白,不知流落向何州。”元乃贤《投赠赵祭酒二十韵》:“谏垣屡赏朱云节!宣 室重陈贾谊辞。”
清明节追忆母亲
清明节追忆母亲
在清明节这个隆重的传统节日里,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追忆逝去的亲人,尤其是母亲。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存在,她用无私的爱和辛勤的付出,为我们创造了温暖和快乐的童年。
《清明节》是一个特别意义深远的节日,它不仅唤起了我们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烧纸祭奠逝去的亲人。
这是一种尊重和怀念逝者的方式,也是表达对亲人深情的特殊方式。
在清明节追忆母亲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这个特殊的日子,反思母亲对我们生命的重要贡献,感激她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我们可以在心中深深悼念母亲的离去,也可以在生活中尽量回报她对我们的爱,让她在天堂能够放心。
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视孝道的日子,我们可以通过祭拜祖先来表达对亲人的尊重和怀念。
我们可以陪伴老人们到墓地祭拜,通过祭拜来传承家风,让孩子们明白敬老尊贤的重要性。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怀念母亲的美好,也会传承着母亲的爱。
我们会用我们的行动来继承母亲的爱意,把母亲的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母亲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亲密的人,清明节是怀念母亲的日子。
清明节,一种怀念,一份感恩,一份承诺,母亲的爱永远在心中。
让我们真心怀念母亲,让我们用行动去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让母亲能够在天堂安心。
二十四孝故事:闵子骞单衣顺母
二十四孝故事:闵子骞单衣顺母
东周时期的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德行与颜渊并称,但他的孝悌更为人所称颂。
闵损早年即丧母,后来,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后母很不喜欢闵损,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挑拨他们父子俩的关系。
寒冷的冬天来了,后母给两位弟弟缝制了厚厚的棉衣,给闵损做的棉衣里塞的却是芦花,不能御寒。
闵损常常冷得蜷作一团,但他什么也不说。
一天,父亲要外出了,让闵损给他驾驭车马。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过,闵损哆哆嗦嗦的,连僵绳都握不住了,掉到了地上。
父亲大怒,举起手里的鞭子便抽打他。
哪知闵损的棉衣布料是那样的单薄,父亲只几下便将它抽烂了,里面的芦花露了出来,父亲怔住了,才明白了一切。
回到家,父亲便想休了后母,闵损忙跪下来对父亲说:“有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两个弟弟也只有单衣穿,这样我们三个都会受冻的。
请求父亲让母亲留下来吧!”后母听说了此事,非常感动,羞愧于自己以前的言行,从此视闵损如同己出。
冯女贞文言文翻译
冯女贞,字淑贞,莱州人。
生而颖悟,好读书,善属文。
年十五,适郑氏。
郑氏,家世业儒,子孙皆以文学显。
女贞嫁后,益自刻苦,夜以继日,不遗余力。
尝读书于野寺,寒暑易节,不改其志。
乡人皆称其贤。
女贞性慈惠,尤善抚孤。
郑氏有孤子,年甫十岁,不幸早丧母。
女贞怜之,视同己出,日夜抚养,饮食教诲,无不周至。
孤子渐长,感激涕零,曰:“吾母早亡,幸有贤母如冯氏,使我得以成人。
”女贞之文,清丽脱俗,有《咏梅》一诗,传诵一时。
诗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其诗意境深远,意境优美,为人所称道。
女贞嫁郑氏,虽处富贵之家,仍保持简朴。
家居必先问孺子,饮食必先让老者。
乡人咸服其德,谓女贞为“闺阁楷模”。
女贞之子郑钦,亦以文学知名。
钦少时,女贞教之读书,诲之做人。
钦成人后,官至翰林院编修,颇有政绩。
钦尝谓人曰:“吾母教诲,使我得以致仕,不负家门。
”女贞年六十,以疾终。
临终之际,遗言曰:“吾生无憾,但愿子孙承吾志,勤学好问,不负先祖遗训。
”言讫,含笑而逝。
女贞之死,乡人痛悼,咸称其德。
郑钦奉母丧归葬,途中遇风雨,钦徒步而行,不顾寒暑,以尽孝道。
时人感其孝,称为“孝子”。
冯女贞者,生于莱州,才情出众,品德高尚。
嫁郑氏,克己复礼,勤学不辍。
教子有方,子孙显赫。
其生平事迹,足以传世。
译文:冯女贞,字淑贞,莱州人。
自幼聪慧,热爱读书,擅长写作。
十五岁时,嫁给了郑氏。
郑氏家族世代以儒学为业,子孙都以文学著称。
女贞嫁入郑家后,更加勤勉刻苦,夜以继日,不知疲倦。
曾在一座野寺中读书,无论寒暑更迭,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乡里人都称赞她的贤良。
女贞性情慈惠,尤其擅长抚养孤儿。
郑家有一个孤儿,年仅十岁,不幸早早失去了母亲。
女贞怜悯他,视如己出,日夜抚养,饮食教诲,无不周到。
孤儿渐渐长大,感激涕零,说:“我母亲早早去世,幸有贤良的母亲如冯氏,使我得以成人。
”女贞的文采清新脱俗,她的《咏梅》一诗在当时广为传颂。
诗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读《怀念母亲》有感
读《怀念母亲》有感
谷城巨人教育刘欣
今天,我读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专门受感动。
季羡林爷爷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喜爱。
季羡林爷爷的母亲只活了40多岁,他只要一想到母亲,就会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可见,他对母亲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呀!
现在,我们每天都过着专门幸福的生活,母亲把我们当成珍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早上,给我们做丰富而有营养的早餐,送我们上学,晚上,为我们盖被、洗衣,生病了,赶忙引我们看大夫等,可我们还不满足。
记得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我和母亲闹起了别扭,当时我对母亲大吼大叫的,可母亲一点也没有动气。
想想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应该呀!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但祖国母亲的爱才是至高无上的,她竭尽全力地养育着祖国千千万万的花朵,为祖国的建设培养了许多英才。
作为我们青年儿童,应该好好学习,发愤图强,争取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强盛。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季羡林爷爷学习,学习他对母亲和祖国真挚的爱,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孝敬母亲,去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去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闵子孝顺故事
闵子孝顺故事
一、闵子骞简介
闵子骞(前536 - 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二、闵子骞孝顺故事
1. 芦衣顺母
- 闵子骞的生母早逝,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
冬天到了,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填充的是棉花,穿起来很暖和。
而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填充的却是芦花。
芦花看起来像棉花,但不保暖。
- 有一天,父亲让闵子骞驾车外出。
因为天气寒冷,闵子骞冻得浑身发抖,缰绳都拿不住,车子差点滑入路旁的水沟里。
父亲非常生气,以为闵子骞偷懒,就拿鞭子抽打他。
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
父亲这才明白闵子骞受到了后母的虐待。
- 父亲气愤地要休掉后母。
闵子骞却跪在父亲面前,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意思是如果母亲留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被休走了,三个孩子都会孤苦伶仃。
- 父亲听了闵子骞的话,很受感动,就不再提休妻的事了。
后母也被闵子骞的孝顺和宽容所打动,从此改过自新,对待闵子骞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这个故事体现了闵子骞的孝顺和宽容大度。
他虽然受到后母的虐待,但仍然以家庭和睦为重,不记恨后母,用自己的善良感化了后母,成为了中国古代孝道的典范,其品德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常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以孝为本,以和为贵。
小学议论文作文:无私的母爱——读《怀念母亲》有感1
无私的母爱——读《怀念母亲》有感
翻开《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文章字里行间饱含了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对亲生母亲的爱。
季羡林六岁就离开了他的生母,他的母亲在四十多岁时就去世了。
当季羡林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
他对母亲的爱,还体现在《寻梦》这篇小说里,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他对亲生母亲的思念。
《怀念母亲》一文,让我知道了母爱的伟大。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读着这些令人潸然泪下的句子,我不禁深刻地感受到季羡林失去母亲的那种揪心的痛,体会到他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
母亲。
为我们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却从不图回报,只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过上好生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母亲给予我们的爱太多太多,我们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
说到母亲,我真感到羞愧。
平时,母亲辛苦地为我做饭,我却挑三拣四;我作业写得慢了,母亲唠叨了几句,我就对母亲大吼大叫,甚至和她翻脸……一直到那一天,我才真正体会到母亲对我有多重要。
还记得那天,父母都出差了,家里只剩我一个人,我心想:终于可以不用听母亲的唠叨了!
可是在这一天里,我什么事都做不好:不会煮饭、不会烧开水……我这时候才明白:少了母亲在我身边,我什么事也做不好。
母亲的唠叨里包含了她对我浓浓的爱啊!此刻,我多希望母亲能够立刻回到我的身边,叫我做好每一件事。
名人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现在,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不再是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娃娃了,我应该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孝顺长辈的好孩子。
小学三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怀念母亲》读后感2
小学三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怀念母亲》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习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季羡林老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季羡林,被誉为“国宝”,他是一位大作家。
我曾经学过他的《小苗与大树》今天,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他对母亲那份思乡之情。
他6岁离开生身母亲,然后再去德国留学,他的两个母亲都频来入梦,这是常人所拥有的感情,一旦到了国外,这种思乡之情便由然而生。
我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心潮腾涌,季羡林先生值得让人敬佩的不仅是文学,还有身处异国他乡,心里却想的是祖国。
在他的日记里几乎隔两天便有母亲,这说明了季羡林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季羡林老先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让我感动。
更让我的敬佩之情,再次由然而生。
这位老先生的思乡之情跟国外任何一个中国留学生都是一样的。
学画思亲读后感【作文案例】350字
学画思亲读后感_350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学画思亲。
清朝有位名画家叫闵贞大家都叫他「闵孝子」。
他十二岁时父母相继去世。
他寄住在亲戚家生活衣食无缺但寄人篱下仍使他时常忆起父母的容颜。
闵贞长大后每逢清明节看见别人挂起父母的遗像虔诚祭拜。
他父母却没留下遗像供他追忆他就凭着模糊印象把父母的慈颜画出来。
闵贞尝试画了各种神态的父母画像装订成册早晚定时展拜请安。
附近乡里的人知道他学画思亲的孝行之后凡是想为死去双亲留下遗容的人都纷纷求他作画不久他成了有名的画家。
他看到可怜的孤儿没有钱收敛父母时他就会变卖自己的画资助贫苦孤儿。
他的这种义行传遍了各乡里一直流传到现在。
看完了这本故事书后让我很感动。
想起父母平常对我们姊妹俩的照顾无怨无悔有时候我还会对父母生气惹父母伤心真是不应该。
我们更应该要孝顺父母不要在乱发脾气平常对父母要多关心多亲近因为父母是世界上最关心自己的人更应该珍惜这份亲情。
二十四孝故事剪纸艺术系列
二十四孝故事剪纸艺术系列二十四孝故事剪纸艺术系列一、虞舜圣君大孝感天虞舜姓姚名重华,继母从小虐待他。
逐舜深山勤耕种,孝敬继母如亲妈。
高德厚意感动天,鸟替除草象耕田。
舜帝闻讯受感动,天赐皇位百代传。
二、曾参至孝母子连心孔子弟子名曾参,敬重母亲又孝顺。
小时上山去砍柴,正好家里客人来。
母亲狠心咬指头,盼他早归莫停留。
曾参背柴急回转,深情一片有感受。
三、闵子芦衣感化后娘孔子弟子名闵损,早年丧母后娘偏。
闵损棉衣芦花填,驾车手抖缩成团。
父亲发现要休妻,跪父求情出善言。
后娘得知深感动,善待儿都一般。
四、子路事亲百里负米孔子弟子名仲由,孝顺父母家贫寒。
自己常把野菜吃,百里背米孝双亲。
后在鲁楚做大官,生活享用富美全。
此时父母早亡故,永言思报跪乳恩。
五、老莱七十戏彩娱亲周朝有个老莱子,对待父母百般孝。
时常穿上五彩衣,有时又学小孩叫。
常忘自己年已老,若得父母张口笑。
担水回来装跌倒,乐得父母开心窍。
六、郯子鹿皮取乳孝亲春秋孝子名郯子,父母年老眼病缠。
听说鹿乳能治好,身披鹿皮上深山。
猎人看到要射箭,真情相告受感染。
猎人同情赠鹿乳,护送郯子把家还。
七、文帝事母亲尝汤药汉朝文帝名刘桓,孝敬父母好名声。
母亲卧病三年整,也不脱衣守到明。
娘喝汤药他先尝,担心苦来又怕凉。
不热不凉正能喝,他才双手送给娘。
八、董永卖身天赐良缘汉代董永家境贫,父死安葬无分文。
卖身葬父到槐荫,孝感仙女愿助人。
两人去到债主家,卖力干活还金银。
一月织绢三百匹,还完帐物才安心。
九、江革背母逃难尽孝汉代江革对母孝,战乱背着母亲逃。
路遇强盗要杀他,哭诉母亲离不了。
强盗听了受感动,这才放他把命饶。
赤脚露身把活干,让娘吃饱又穿暖。
十、黄香九岁扇枕温衾汉代孝子名黄香,九岁母亲因病丧。
冬为父亲暖被褥,夏天又把席扇凉。
道德高尚勤读书,封官尚书把官当。
吃喝穿戴不用愁,身体健康寿命长。
十一、姜诗孝亲涌泉跃鲤汉代姜诗妻宠氏,孝敬父母共心愿。
娘爱吃鱼喝江水,七里挑水供娘饮。
夫妻孝心感天地,房前泉水往外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小故事——思念父母的闵贞
清朝的时候,有一个画家名字叫闵贞。
自小,父母就非常疼爱闵贞,一家三口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好景不常,闵贞十二岁的时候,父母却先后得了急病去世,闵贞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随着时间逐渐过去,闵贞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却越来越浓。
逢年过节,他见到别人都能挂起父母的遗像虔诚的祭拜,自己的父母却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像,心里非常难过。
因为这样的缘故,他立志学习描摹人像,希望凭着小时候的印象,画下父母的容颜,虽然总是画得不像,他却一点儿也不气馁,更加勤奋地练习。
一天,闵贞像往常一样坐在桌前,专心地思念着父母。
突然他看见亲爱的双亲竟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就像小时候一样,父亲正在写字,母亲则坐在旁边缝补衣服。
闵贞以为父母回来了,高兴地叫着:「爹、娘,你们终于回来了!」父亲抬起头来,慈爱地看着他,微微一笑,就消失了,闵贞急得大叫:「爹!爹!您别走啊!」再回头一看,母亲也一并消失了。
揉揉眼睛,闵贞发现这一切原来都只是自己的幻觉,不禁大失所望,但是总算看清楚父母的样子了,急忙坐到桌前,专心作画,果然将日夜思念的父母画得栩栩如生,仔细一看,画中人也像在对他微笑,他忍不住对着画像跪拜。
后来,闵
贞又画了好几幅父母的画像,每一幅各有不同的姿态。
闵贞每天都对着画像烧香跪拜,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因为他努力不懈,不久就成为有名的人像画家,很多人都争先恐后的来请他画人像。
他不仅自己孝顺,也特别同情孝子。
有一次,隔壁的张大妈去世,她的儿子平时就非常孝顺,但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棺木,急得大哭,闵贞知道了,就把画送到他家,要张大妈的儿子把画变卖,好买棺材安葬母亲。
闵贞孝顺的名声传遍全国,又因为擅长画山水、花鸟,以及刻印章,成为当时有名的艺术家。
想一想
(一)闵贞十二岁时父母便去世了,他用何种方式表达对父母恩情的念念不忘?
(二)闵贞只能对着父母的画像尽孝思,这样一件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三)请分享当别人需要帮助时,适时伸出援手的例子。
智慧小语
行孝要及时能时时顺从父母、体贴父母,不做父母不高兴的事,也是孝顺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