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一讲金属的力学性能和铁碳合金(2课时)一、金属的力学性能1. 金属材料的性能1 强度2 塑性3 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4 冲击韧度冲击试验方法与原理一次冲击弯曲试验通常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进行。

冲击试验的实际意义(1)韧脆转变温度(2)衡量原材料的冶金质量和热加工产品质量疲劳强度1.疲劳概念虽然零件所承受的交变应力数值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但在长时间运转后也会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据。

2.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试验证明,金属材料所受最大交变应力Rmax 愈大,则断裂前所受的循环周次N(定义为疲劳寿命)愈少,这种交变应力Rmax 与疲劳寿命N的关系曲线称疲劳曲线或S—N曲线。

工程上规定,材料经受相当循环周次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以符号R-1表示。

3.提高材料疲劳极限的途径二、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晶体的基本概念(1)、晶体(2)、晶格、晶胞、晶格常数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a.体心立方晶格α-铁、铬、钼、钨、钒b.面心立方晶格γ-铁、铜、铝、镍等c.密排六方晶格铍、镁、锌、镉等3.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1)单晶体和多晶体概念(2)晶体缺陷3.金属的结晶(1)、纯金属结晶的条件(2)、纯金属结晶的规律(3)晶粒大小与金属力学性能的关系铁碳合金一、教学内容:合金的晶体结构合金的基本概念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铁碳合金相图1.纯铁同素异构转变:同一种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当温度等外界条件变化时,晶格类型会发生转变。

2.铁碳全合金的基本组织a)液相,用符号L表示。

b)铁素体,用符号F表示c)奥氏体,用符号A表示。

d)渗碳体:它的分子式为Fe3C. e)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f)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

3.铁碳合金相图分析(1)简化的Fe- Fe3C相图分析根据铁碳合金的含碳量及组织的不同,可将铁碳合金分为:1)工业纯铁ωc<0.0218%。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教案(doc 36页)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教案(doc 36页)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教案(doc 36页)1.1 铸造成形1)授课对象:本科机械类专业2)授课时数:8学时3)学教内容:本章介绍铸造成形的工艺基础、基本概念、特点,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和铸造工艺设计。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基础,砂型铸造及特种铸造方法,铸件的结构设计方法,常用合金铸造的生产和液态成形的新工艺、新技术。

5)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6)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基础;(2)掌握砂型铸造方法;(3)掌握铸件的结构设计方法;(4)学会绘制铸造工艺图;(5)掌握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方法;(6)了解液态成形新工艺、新技术;①铸件的凝固方式a.逐层凝固b.糊状凝固c.中间凝固②铸件合金的收缩a.液态收缩b.凝固收缩c.固态收缩③缩孔与缩松a.缩孔与缩松的形成b.缩孔与缩松的防止(3)铸件内应力、变形与裂纹①铸件内应力a.热应力的形成b.机械应力的形成c.减小应力的措施②铸件的变形③铸件的裂纹a.热裂b.冷裂④合金的吸气性和氧化性⑤铸件的常见缺陷分析a.孔眼b.表面缺陷c.形状尺寸不合格d.裂纹e.其他1.1.2 砂型铸造1)教学内容:讨论砂型铸造方法和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合理进行铸造工艺设计。

3)教学要求:了解造型与造芯方法,熟悉手工造芯的基本方法。

4)基本知识点:(1)砂型铸造工艺过程(2)造型与造芯方法①手工造型常用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②机械造型按紧实方式不同机器造型可分为分压造型、震压造型、抛砂造型和射砂造型等四种。

③机械造型的工艺特点:采用模底板进行两箱造型。

④造芯(3)铸造工艺设计①浇注位置的选择;a.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b.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c.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下部或使其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d.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将厚大部分放在分型面附近上部或侧面②铸件分型面的选择原则:a.应尽可能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砂箱中b.应使铸件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处于同一砂箱中c.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尽可能选平直面的分型面d.应尽量减少型芯和活块的数量,以简化制模、造型和合型等工序e.应尽量使型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下型③工艺参数的确定a.机械加工余量b.收缩余量c.起模斜度d.型芯头e.最小铸出孔和槽(4)铸造成形工艺设计示例①生产批量;②技术要求;③铸造工艺方案选择;④主要工艺参数确定;⑤绘制铸造工艺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业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机械制造的流程:设计、加工、装配和检测。

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铸造、焊接、切割、铣削、磨削等。

机械制造的工艺系统: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制造、精密加工、绿色制造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机械制造流程图和工艺路线图。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系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

2.2 教学内容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常规加工、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切削参数、热处理参数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工艺条件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执行:加工顺序、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并制定工艺规程。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等。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成套生产等。

机械制造的特点:精度、表面质量、强度等。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设计、加工、装配、检测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采用课堂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分类:铸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加工成本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切削、磨削、抛光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工艺可行性、工艺经济性、工艺稳定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采用实验法,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机械制造装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

3.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装备的基本概念:机床、工具、夹具等。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分类;(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熟悉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4)了解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基本要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2)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3)利用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意识;(3)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分类;2.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4. 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基本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分类;(2)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及其特点;(4)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基本要求。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的计算与控制;(3)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教学法:分析实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制造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分类;3. 分析实例: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讲解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及其特点;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基本要求的理解,并进行小组讨论;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或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过程。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a.锻造工艺b.焊接工艺c.切削工艺d.冲压工艺3.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4.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5.机械制造实际操作三、教学重难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来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示范法:通过示范来展示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组织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械制品,引起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

2.知识讲解1)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讲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

3.示范实践1)教师通过示范,展示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2)学生观摩示范并模仿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指导,进行机械制造的实践操作。

包括使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装配等。

5.总结归纳教师对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布置作业,希望学生能够总结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

七、教学资源1.机械制造教材及PPT。

2.机械制造相关的实物展示。

八、课后作业1.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

2.研究一种新型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和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实践环节时间较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下次可适当增加实践时间,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熟悉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制造工艺。

4. 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切削、磨削、钻孔等。

5. 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精度及其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制造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钻孔等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5.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加工质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精度的分类、检测方法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方法。

2. 演示: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能、制造工艺的操作过程和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

3. 实践: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收集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的视频资料,用于演示和讲解。

4.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4.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2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机械制造概述(2课时)金属材料(2课时)制造工艺(4课时)机械加工(6课时)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4课时)实践活动(10课时)期末复习与考试(4课时)七、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或工厂,了解实际生产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课程目标。

强调机械制造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1.2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制造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机械制造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制造过程。

1.3 机械制造的流程和步骤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解释设计和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4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探讨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

强调机械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机械设计基础2.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解释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2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讨论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考虑因素。

介绍选材的原则和常用材料的特点。

2.3 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解释机械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探讨机械结构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2.4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如齿轮传动系统和联轴器。

强调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第三章:机械加工基础3.1 机械加工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加工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机械加工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加工方法。

3.2 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

讨论机械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3.3 机械加工工艺和参数选择解释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加工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3.4 机械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讨论机械加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性。

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测量工具。

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4.1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解释金属切削加工的定义和过程。

讨论金属切削加工的分类和特点。

4.2 金属切削刀具和机床介绍常用的金属切削刀具和机床。

讨论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4.3 金属切削加工参数的选择解释金属切削加工参数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加工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4.4 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讨论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性。

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测量工具。

第五章:机械装配基础5.1 机械装配的定义和目的解释机械装配的概念和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一讲铸造工艺及其对铸件结构的要求【教学目标】1. 熟悉铸造的优缺点及应用;2. 掌握铸造工艺分析及铸造工艺图的绘制;3. 掌握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教学重点】1.绘制典型铸造工艺图的方法及步骤;2.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一、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1.多媒体和讲解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概念;2.展示和讲解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二、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铸造收缩率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加工余量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拔模斜度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最小铸出孔和槽。

三、型芯设计1.展示和讲解型芯头的设计;四、铸造工艺图的绘制1.多媒体和讲解绘制铸造工艺图的方法及步骤;2.展示和讲解铸造工艺图绘制实例;五、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1. 展示和讲解铸造工艺对铸造结构的要求。

第二讲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结构的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2.掌握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措施。

【教学重点】1.影响合金流动性和收缩性的因素;2.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合金的流动性1.多媒体和讲解流动性的概念;2.多媒体和讲解合金的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3.展示和讲解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二、合金的收缩1.多媒体和讲解收缩的概念;2.多媒体和讲解影响收缩的因素;3.展示和讲解缩孔和缩松的形成4.展示和讲解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方法;第三讲铸造应力、铸件变形、铸件裂纹和结构工艺性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铸造应力和变形的危害及产生原因;2.掌握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教学重点】1.铸造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产生原因;2.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教学过程】二、合金的收缩5. 铸造应力(1). 展示和讲解铸造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产生的原因;(2). 多媒体和讲解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的方法。

6. 铸件的变形(1). 展示和讲解铸件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 多媒体和讲解防止铸件变形的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及其应用。

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设计、加工、装配、检验。

常见机械制造工艺方法: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密制造、自动化制造、绿色制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工艺方法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机械制造的流程和实例。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图。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类型。

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的磨损和更换。

2.2 教学内容金属切削的定义和过程。

切削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切削参数的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刀具的磨损和更换:磨损类型、磨损规律、更换时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选择。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切削过程中刀具的磨损情况。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金属切削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切削参数的选择。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切削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内容。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能够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合理的工艺规程。

3.2 教学内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内容。

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工序设计、工艺路线设计、工艺参数设计。

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分析零件加工要求、确定加工方法、设计工艺规程、验证工艺规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工艺规程的作用和设计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

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学生进行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了解机械制造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4.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4.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理论讲解:(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

(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介绍机械制造中常见的工艺和方法,如切削、冲压、焊接、铸造等,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3)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介绍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能和耐久性等因素的考虑,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和工装选择。

(4)应用实例:通过一些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机械制造案例,要求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机械制造实践活动,例如利用3D打印机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和方法,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供有关机械制造相关书籍和网站的推荐,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互动情况;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设计一份笔试或实践性评估,以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4.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演示;2.机械制造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3.机械制造相关书籍和网站的推荐。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2一、课程背景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机械工程师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机械制造基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机械工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基础教育的第二部分,主要涉及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零件制造。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其特点;3.熟悉机械零件制造的流程和要点;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机械零件的制造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和分类–切削加工工艺–成形加工工艺–切割加工工艺–其他常见机械加工工艺2.机械零件制造–机械零件制造的流程–机械零件制造的要点–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机械零件的装配和调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介绍机械加工工艺及机械零件制造的相关知识;2.实验实践: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加工设备进行实践操作;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可自行选用)2.实验设备:数控机床、车床、铣床等常见机械加工设备六、教学评估1.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2.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综合考核;3.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其他要求1.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2.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如安全操作、仪器使用等;3.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图纸阅读和绘图能力。

以上为机械制造基础教案2的大致内容和要求,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零件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机械工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机械基础教学设计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科目:机械基础设计人:郝相忠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一、分析学习内容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

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

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金属材料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理解金属材料的几项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如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轻度等,为后续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提供必备的力学性能依据。

二、教学重点:了解掌握金属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内容。

三、教学难点:金属的强度与塑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设计:材料的性能: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机械性能)。

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锻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

力学性能的定义: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静载荷、动载荷、交变载荷)的性能。

一、强度与塑性概念:静载荷、应力试验:拉伸实验试样-低碳钢、L0=5d0、L0=10d0 GB(6397-86)要求同学们实验指导书(图书馆查资料,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

F(NF e(mm)∆L e分析:(从中导出材料的强度和塑性)P:F e、ΔL e。

S:F S、ΔL s。

S'→Fs'、ΔL s→ΔL s'。

b→ΔL b、F→F b。

………(1)F=0、ΔL=0(2)F≤F e、ΔL o~e≤ΔL eF o~e=ΔL o~e×tgα=ΔL o~e×KO~ΔL e:弹性变形阶段。

(3)F e<F<Fs 、ΔL e<ΔL<ΔL sF e~s≠ΔL e~s×tgαΔL e~ΔL s塑性变形阶段(永久变形)(微量塑性变形)。

(4)F=Fs> Fs' 、ΔL=ΔL s→ΔL s' ,S屈服点(“屈服”现象)。

ΔL s→ΔL s' 塑性变形阶段(屈服变形)(5)F s'<F<F b 、ΔL s'<ΔL<ΔL bΔL s'~ΔL b塑性变形阶段(大量塑性变形阶段)(6)F=F b 、ΔL=ΔL b , F b最大载荷、b缩颈点。

(7)F k<F<F b、ΔL b<ΔL<ΔL k ,塑性变形(“缩颈”现象)。

(8)F=F k 断开。

1.强度:定义:塑性变形、断裂的能力。

衡量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1)屈服点:定义: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公式:σs=F s/A o(MPa)F s-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力。

S o-材料的原始横截面面积。

条件屈服强度规定:σr0.2=F0.2/A o (无明显的屈服现象的材料)应用:汽缸盖和汽缸体之间的密封性(螺栓联接)超过螺栓材料本身的屈服强度。

(2)抗拉强度:定义:最大应力值。

公式:σb=F b/A oF b-最大的载荷。

S o-材料的原始截面面积。

应用:汽缸的密封、钢绳吊重物、机车的牵引等。

σs/σb屈强比:越小,可靠性越高;越大,可靠性越低。

2.塑性:定义:发生塑性变形,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伸长率:定义:公式:δ=(L1-L0)/L0×100%L1-拉断后的长度。

L0-原来的试样长度。

注意:长、短试样测出的δ值不相等(比较大小,要同样的试样)。

L0=5d0 δ 5L0=10d0δ10=δδ5>5% -塑性材料、δ5<5%-脆性材料。

45:δ5≈18.7% δ1<δ5(2)断面收缩率:定义:公式:Ψ=(A0-A1)/A0×100%S0-原截面面积。

S1-断口处断面面积。

Ψ5 Ψ10Ψ值越大,塑性越好。

总结:δΨ越大,塑性越好,越易变形但不会断裂。

二、硬度硬度:定义: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衡量: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1.布氏硬度:HB试验:GB84。

一定直径的钢球HBS(硬质合金HBW),规定的载荷及时间后。

HB=F/S (N/mm2) <650举例:钢球直径:10mm,载荷:30KN(F=30D2),时间:规定10(s)。

材料:压痕直径:d0=3.92mm 查表: HBS=239(1)应用范围: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2)优缺点:精确、方便、材料限制、非成品检验和薄片。

2.洛氏硬度:HR、(HRA、HRB、HRC)试验:GB83。

一定锥形的金刚石(淬火钢球),在规定载荷和时间后,测出的压痕深度差即硬度的大小(表盘表示)。

HRA、HRB、HRC。

一般通常习惯用HRC(无单位)。

(1)应用范围:钢及合金钢。

(2)优缺点:测成品、薄的工件,无材料限制,但不精确。

3.维氏硬度:试验:GB83。

一定锥形的金刚石,在规定的载荷、时间后。

HV=F/S(1)应用范围:测薄片和镀层。

(2)优缺点:数值精确,但操作麻烦。

4.肖氏硬度HS、锉氏硬度、显微硬度HM总结:数值越大,硬度越高。

但相互之间不能比较,必须查表为同单位才行。

三、韧性概念:动载荷、“梅氏”试样(金属夏比试验)。

冲击韧度:定义: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αk=A k/A (J/cm2)αk-一次性冲击试验的标准。

多次冲击:A k↓→σs、σb。

A k↑→Ψ、δαk和温度有关:温度越低,αk越小。

(低温易冲断)脆性临界转变温度。

四、疲劳强度概念:交变载荷、疲劳现象试验:疲劳实验法。

衡量指标:疲劳强度σ-1钢:107、有色金属:108。

σmax=σ-1第一章金属材料第二节掌握金属材料的特点及选用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常用钢的分类及性质,理解铸铁的种类及特性,了解其他常用的非铁合金的种类及用途二、教学重点:常用金属的分类及各金属的性能特点。

三、教学难点:钢材料的分类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钢的分类碳钢的分类、编号和用途:分类:①低碳钢:<0.25%C ①亚共析钢: 0.008~0.77%C。

②中碳钢:0.25%≤C<0.60% ②共析钢: 0.77%C。

③高碳钢:0.60%<C≤1.4%③过共析钢:0.77~2.11%C。

质量:①普通碳素钢:S≤0.05%、P≤0.045%。

②优质碳素钢:S≤0.04%、P≤0.04%。

(和国际不接轨)③高级优质碳素钢:S≤0.03%、P≤0.035%。

用途:①碳素结构钢:②碳素工具钢:冶炼:①平炉钢(逐渐淘汰)②转炉钢(使用)③电弧炉钢。

酸碱性:①酸性钢②碱性钢③中性钢。

钢的分类:碳素钢和合金钢。

二、碳素钢:钢中杂质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1.锰Mn:0.25~0.8%Mn,有益元素,脱氧剂。

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特别是降低钢的的脆性。

2.硅Si:<0.4%Si,有益元素,脱氧剂。

提高钢的强度。

3.硫S:<0.050%,有害元素,热脆(红脆性)。

(FeS+Fe)为共晶体,985℃为液体。

硫的含量越高,热脆性越严重。

4.磷P:<0.0045%,有害元素,冷脆。

使钢常温下其塑性和韧性急剧下降,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在低温时,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5.氢H:<0.0001%,有害元素,氢脆,白点。

过多的氢分子会导致钢的开裂。

总之,杂质元素对钢材的性能与质量影响很大,必须严格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内。

碳素钢分如下三类:(1)普通碳素结构钢:新:Q235A(F、b、Z)、σs≥235MPa。

旧:甲类钢:A1、A2、A3、………A7满足机械性能要求的。

乙类钢:B1、B2、B3、……….B7满足化学性能要求的。

特类钢:C2、C3、……..C5满足机械和化学性能要求的。

通常用于制造型材、螺钉、铁钉、铁丝、建筑材料等。

(2)优质碳素结构钢:普通含锰量钢:0.25~0.8%Mn。

较高含锰量钢:0.70~1.20%Mn。

举例:45: 0.45%C左右、 0.50~0.80%Mn左右。

45Mn : 0.45%C左右、 0.70~1.00%Mn左右。

常用于齿轮、主轴、连杆→45。

弹簧、板簧、发条→65、65Mn。

(3).碳素工具钢:优质碳素工具钢:T+数字。

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T+数字+A。

举例:T7、T8、T9、……….T14。

含义:0.7%、0.80%、0.9%…….1.4%T7A、T8A、T9A、……….T14A。

主要用于剪刀、斧头、锯子、锉刀等。

三、合金钢:钢: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

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

碳钢在200℃时,机械性能剧烈下降,而合金钢在650℃时,其机械性能才略为下降。

质量:优质钢、高级优质钢(A)、特级优质钢(E)。

1.合金结构钢起首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其后的符号表示所含的主要元素;若元素含量<1.5%,不标数,元素含量≥1.5%,其后的数表示其百分含量。

最后标“A”则称为高级优质合金结构钢(滚动轴承钢除外)。

例:12CrNi3:0.12%C、Cr<1.5%、3%Ni20CrMnTi:0.20%C、Cr、Mn、Ti<1.5%15Cr、20Mn2B、55Si2MnA2.合金工具钢当含碳量≥1.0%时,不标含碳量数当含碳量<1.0%时,起首数表示含碳量的千分之几。

合金元素同上。

例:9Mn2V:0.9%C、2%Mn、V<1.5%CrWMn:C≥1.0%、Cr、W、Mn<1.5%。

W18Cr4V、W12Cr4V4Mo、9SiCr。

3.特殊性能钢起首数表示含碳量的千分之几,若起首为“0”,则表示含碳量<0.10%;若起首数为“00”,则表示含碳量为≤0.03%,合金元素同上。

例:9Cr18: 0.9%C、18%Cr。

1Cr18Ni9Ti:0.1%C、18%Cr、9%Ni、Ti<1.5%。

0Cr17Mn13Mo2V:C<0.1%、17%Cr、13%Mn、2%Mo、N<1.5%0Cr18Ni9Ti、1Cr13、1Cr28、0Cr17Ti。

选择材料的一般原则如下:1.应能满足零件的工作要求:安全第一。

2.应能满足工艺性能要求:质量第一。

3.必须重视材料的经济性:效率第一。

(以铁代钢,以铸代锻)本章小结本课题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常用金属材料的类别、特点和应用场合。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理解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特性及适用场合,为机械设计制造及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金属的热处理第一节理解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们理解金属的结晶过程,了解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理解合金在固态时的三种结构。

二、教学重点:金属的结晶,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和合金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钢材料的分类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旧课: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金属的结晶结晶:液态金属凝结成固态金属的现象。

概念:理论结晶温度-金属在无限缓冷冷却下结晶得到的结晶温度To。

(计算出来的)实际结晶温度-金属以实际冷却速度冷却结晶得到的结晶温度T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