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改革思路
现行分税制是按照事权划分各级政府财权的一项制度,但 从我国分税制实行的情况来看,财力财权按政府级次层层上 移,而事权则被逐级下放,尤其是地市级以下政府,承担着大量 的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的支出,并且在保 持地方政府运行、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压力很大,地方政府职能 与财力财权严重失衡。刚性支出过多而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 府的基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很难有效实现。所以,地方政府的 财力不足,致使地方政府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 决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需要,是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 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和履行政府职能 的必然选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因素造成基本公共服务 在地区间、城乡间、不同群体间不均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 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实现,迫切需要相应的财政制度创 新,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实现。
(一)“二元财政”运行机制,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 失衡
一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建设财政,忽视了政府自身的公 共服务职能,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而且分配严重不均 衡。因此,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目标的财政支出结构无法适应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二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基 础上的“二元财政”运行机制,造成了财政资金在城乡间投向的 非均衡性和制度性歧视,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享受到的基 本公共服务的数量最少、层次最低、种类最不齐全,出现了明显 的城乡供给失衡。三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而导致各地 区之间财政能力的差距,形成各地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 力差异很大。所以,这种“二元财政”机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的社会居民,形成了不完整的基本公 共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责任与对策浅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责任与对策浅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在服务领域中通过公共财政进行资源配置,保障全体公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享有。
财政责任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
一、财政责任1.财政资金保障。
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足够的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服务领域和地区。
2.地方政府责任。
地方政府应当依照实际情况,结合经济、社会和财政发展水平,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的分配方式,根据各地区自然条件、人口规模、财力水平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
3.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平提高等方面增加投入,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4.监督责任。
政府部门需要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对不平等化现象进行整治和制度改革。
二、对策1.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政府应当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服务质量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建立绩效评估制度,优化资金使用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
2.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应当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协调。
3.加强政策协调。
政府应当加强教育、卫生、社保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政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避免出现政策残缺、流于形式等问题。
4.激励地方政府。
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地方政府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和主动性。
总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力量和责任,才能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之 间 本 质 是 委 托 代 理 关 系 , 税 制 形 成 的 财 政 自制 思 想 则 追 求 各 分
之 所 以强 调 公 共 服 务 在 于 现 阶 段 我 们 要 重 点 解 决 最 基 本 , 最 突 出 的 问 题 ,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的标 准 上 应 该 把 人 文 关 怀 和 经 济 可 在
过 各 的 日子 , 这使 得 我 国财 政体 制更 多侧 重 于 划分 财 权 , 支 出责 而
任 总 是 划 分 不 清 。更 重 要 的 是 在 层 级 财 政 下 , 一 级 财 政 只 关 注 每 本 级 财 政 , 导致 基 层 政 府 没有 财力 保 障 , 且 上 一 级政 府也 没 有 这 而 动 力 去 改 善 基 层 的 财 政 状 况 。针 对 层 级 财 政 的 弊 端 , 要 加 快 建 需 立 辖 区财 政 责 任 机 制 , 一 级 财 政 都 负 有 平 衡 本 辖 区 内 各 级 财 政 每
四 、 时 期 财 政体 系 改 革 面 临 的挑 战 新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对 财 税 体 制 改 革 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 就 要 求 我 们 这 要 充 分 认 识 新 时 期 财 税 体 制 改 革 的 整 体 性 和 迫 切 性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是 贯 彻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和 推 进 和 谐 社 会 的 基 础 性 工 作 , 此 我 们 因
盲 目发 展 。另 外 要 明 确 界 定 专 项 转 移 支 付 的性 质 和 范 围 , 项 转 专
移 支 付 要 以 促 进 地 区 间 平 衡 发 展 为 目的 , 力 提 高 欠 发 达地 区 可 着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还 要 尽 快 取 消 过 渡 性 制 度 安 排 , 步 取 消 税 收 返 逐 还和体制性补助等过渡性项 目。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与政策完善
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 均等化 的基本 公共 服务制 非 度安排及区域化的财税优 惠政 策有效 引导了国 内各类 资
源向重点区域的集聚。 总之 , 现行财税体制进一步强化 了强势政府 的地位 , 给予了地方 政府 发展经 济的 自主权 , 激发 了地方 政府 问 的竞争 , 高 了办事 效率 , 而促使 国民经 济实 现 了持 提 从
新 要求 , 财政职 能重心 也要 作相 应 调整 , 点 强化 收入 重
分 配 、 源 配 置 职 能 。 要 进 一 步 加 大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投 入 资
地方政 府的征税权 以及 收费权被 不断 上收 , 开征 新税种 和收费项 目也被 叫停 , 地方财 政缺 乏收入稳 定增 长机 制 作保 障 , 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满足支出需要 ; 三是受相关法 律法规 的约束 , 地方政府缺乏公开透明 的融 资渠道 , 财政
续 、 速 、 均衡 增 长 。 高 非
原有体制存在 的突出问题 人手 , 而不 是从市 场经济 的一
般规律 和经济体制 改革 的总体 目标要求全 面着 力构建新 的体制 , 不可避免地带有体制转 轨过 渡时期特征 , 离真正 意义的公共财政体 系还有很大差距 , 不仅 不利于 22 0 0年
可持 续 性 。
三 、深 化 财 税 体 制 改 革 与 完 善 财 税 优
惠 政 策 的 建 议
1 .以推 进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为 重 点 完 善 公 共 财
战略等一系列战略对我 国财税体 制提 出 了新 要求 , 但我
政体 系。以基本公 共服务 均等化 为重点 , 过完善 公共 通
力度 , 加教育 、 生 、 增 卫 医疗 、 会 福利 与救 济及 社会 保 社 障等方面 的支 出规模 , 提高补贴标 准 , 大保 障范 围 , 扩 切 实减轻 中低 收入群 体 的支 出压 力 , 定 其消 费预 期 , 稳 为
论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一
致。 …
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 提 出“ 完善公 共财政制 度 , 步 实现 基本 公共 服 务均 逐 等化” 。因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为全体 社会成员提供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 是形成惠 及 全 民公 共 服务 体 系 的基 础 , 是体 现 以人 为本 和 弥
[ 关键词 】 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 ; 公共财政体制 ; 财政均衡 ; 转移 支付 [ 中图分类号]80 2 1 1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8 27 (080 —0 1 —0 10 — 60 20 )5 06 5
“ 基本 公共 服务均 等化 ” 党 的十六 届 五 中全会 是
财税与公共管理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 tl z P刊)
20 年 第 5期( 08 总第 9 7期
论 共 政 体 制 的 改革 公 财
— —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的思考
叶麒 麟
( 中国人 民大 学 , 北京 107 ) 082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缓 解社会 矛盾和解决 民生 问题 的现 实需要 , 是构 建社会 主叉和谐社会的必
1 6
转移支付制度上 。纵 向财政是否均衡 的准则是各级
政 府支 出和 收入 是否基 本 相 等 。而衡 量 纵 向财政 不
转移支付率高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各层级的地方政 府 之 中。
( ) 向财政 不均 衡 二 横
均衡的程度 , 主要是考察在不同的政府级次中, 收 其 支 占全部政府收支 的比重。具体 而言, 考察纵 向财 政均衡的指标主要有 : 一是某级政府的财政 自给率 ,
即该 级 政府 的 自有 收入 在 其 全 部 收入 ( 括 得 到 上 包 级政 府 的转 移 支 付 ) 所 占的 比重 。二 是 上 级 政 府 中 的财 政转 移支 付率 , 即在某 级政 府 支 出 中 , 上级 政 府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视角分析
。。
。。
。。
。。
。。
。
6理论 经济研 究 9
.々 .o . o .o .o .々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的财政视角分析
孔令磊 , 李 坤, 张顺 华
(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 , 辽宁 大连 162 ) 10 3
【 摘
要】 目 , 前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 问题 日 益突 出, 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 的重要 因素。在建
活需要 的公 共服务 。因此 , 乡 、 区间 的公共 服 城 地
体育等公共事业 , 公布公共信息等 , 为社会公众生 活 和参与社 会 、 济 、 治 、 化 提 供 保 障而 创 造 经 政 文 条件 ,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因此 , ” 公共服务涉及 教育 、 文化 、 生 、 卫 医疗 、 会保 障 、 社 就业 、 公共 基 础 设施等 领域 , 些 公 共 服 务 可 以分 为社 会 性 公 共 这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背景下 , 解决基本公 共服 务的非均等化 问题 已经成为 当务之急。财政作 为促 进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 , 大有可为 , 政府可 以通过调整 财政 支出结构、 加大财政 转移支付等手段来 促进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 财政转移支付 [ 中图分类号 ]F 1. 8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55 ( 08 0 — 0 0— 4 6 2 9 6 2 0 ) 1 0 1 0
一
、
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的 内涵
些基 础设 施 如道 路 交 通 、 梁 的提 供 。改 革 开 放 桥
以来 , 我国偏重于发展经济 , 在提供经济性公共服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一
二 、 共服 务均 等化 的 基本 内涵 公
实现 我 国基 本 公 共服 务 均等 化 的 思 考
刘 岩 , 文祥 赵
( . 阳大学 经济学院 ;. 阳大学 工商管理 学院, 宁 沈阳 10Hale Waihona Puke 4 ) 1 沈 2沈 辽 104
【 摘 要 】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 现代政府追 求的 目标 。 是 文章主要概 括 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 背景、 基本 内涵和重大意义 , 并结合实际指 出当前我国逐 步推进基本公 共服 务均等化面临的主要挑 战及 实现途径 。
一
村为重点 、 强化政府责任 和投 入 , 善国民健康政策 , 完 鼓励社 会 参与 , 努力建设 覆盖城 乡居 民的公共 卫生服务体 系 、 医疗服 务 体系 、 医疗 保障体系 、 品供应保障体系 。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 药 乡居 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主要做法是以社会保险 、 社会救助 、 社 会福利为基础 , 以基本养老 、 基本 医疗 、 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为重 点, 以慈善事业 、 商业保 险为补充 , 加快完善社会保 障体 系。五 是坚持实施积极 的就业政 策 ,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 系。主要 做 法是在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 支持 自主择 业 、 自谋 职业的 同时 , 加 强政 府促 进就业 的责任 和政 策引导。 健全 面向全体 劳动者 的职
一
、
制, 基本实现 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或均质化 。 亚洲各 国公共服务均 等化 的程度差别较大 。二 战以后 , 日 本、 国、 韩 新加坡等 国借鉴 欧美发达 国家 的经验 , 使公共服务 均 等化程度维持在相对较 高的水 平。但大多数亚洲 国家 , 由于治 理理念 、 政治体 制 、 社会 环境 、 经济 基础 、 口规模 以及 连年 战 人 乱 等因素 , 政府公共服务 的均等化水平并不高 。0世纪 8 2 0年代 以来 , 共管理改 革运动席 卷全球 , 洲 国家 中公共服 务均等 公 亚 化程 度较高 的国家不 断深化公 共服务 制度和公共 服务 方式变 革; 程度较低 的国家 , 力探 寻适 合本 国特点 的实现公共 服务 努 均 等 化 的途 径 和 策 略 , 累 了 具 有 自身 特 色 的 经 验 。 积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在基 本公共 服务均 等化方面 , 施 了 我 实 系列重大 战略 和根 本举 措 。一是 大力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国 家财政 收人连续大 幅度提 高 , 为强化政 府公共服 务能力 , 现 实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财 力 基 础 。 是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二 展 观 , 维 护 广 大 人 民 的根 本 利 益作 为 一 切 工 作 的 出发 点 和 落 将 脚点 , 发展为 了人 民、 发展依靠 人 民、 发展成 果 由人 民共享 , 为 实现公共服 务均 等化 提供 了科 学的理论基础 。三是构建社会 主 义 和 谐 社会 , 快 推 进 以改 善 民生 为 重 点 的 社 会 建 设 。通 过 均 加 等化的制度设计 , 努力使 全体人 民学有所教 、 劳有所得 、 病有所 医、 老有所养 、 住有所居 , 勾画 了公共服务均等 化社会的宏伟蓝 图 。 是 深 化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 设 服 务 型政 府 。 府 职 能 向 四 建 政 创 造 良好 发 展 环 境 、 供 优 质 公 共 服 务 、 护 社 会 公 平 正 义 转 提 维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考
.
助于 公 平 分 配 . 以 实现 公 平 和 效 率 的统 一 。 可 当一 个 政府 提 供 基 本 公 共 产 品 水 平 很 高, 而其 他 同级 政 府 处 据 此 概 念 出 发 可 以从 制 度 、 人 、 与 、 置 四个 方 面去 分 析我 国 的 前提 下 . 投 参 配 就 基本 公 共 服 务均 等 化 的 内涵 : 是 从 制 度 架 构 上 确 保 全 体 国 民 在 享 有 于较 低 的状 态 , 意 味着 横 向基 本 公 共 产 品不 均 等 的 存 在 。 一 在 我 国, 本 公 共 服 务 横 向不 均 等 与 纵 向 不 均 等 同 样 存 在 很 大 差 基 基本 公 共 服 务 方 面 权 利 均 等 : 是 从 财 政 投 入 上 确 保 全 体 国 民在 享 有 二 就 2o 53 5万 基本公共服务方 面资源均 等; 三是从决策参与上确保全体国 民在享有 距 。 如表 一 所 示 , 省级 而 言 ,o 5年 上 海 实 现 人 均 财 政 支 出 2 . 是 .倍 中部 河 南 省 的 33倍 。 处西 _ 同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方 面 机会 均 等: 四是 从 资 源 配 置 上 确 保 全 体 国 民 在享 有 元 . 同处 东 部 沿 海 地 区 辽 宁省 的 23 . 部 地 区 的西 藏 与 青 海相 差 近 3倍 。 市 级 而 言,o 5年 东 部 的 上海 、 就 2o 广 基本 公 共 服 务 方 面 效 果均 等 。 文 主 要 从 财政 的角 度 去 探 讨 我 国基 本 本 东 、 苏 和 辽 宁 等 四 省市 级 人 均 财 政 支 出均 超 过 1 江 0万 元 , 海 和 广 东 上 公共 服务 均 等 化 。
三 、 共服 务 均 等化 中公 共 财 政 体 制存 在 的 问 题 公 纵 向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不 均 等 是 针 对 多 级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中 , 下 级 政 上 我 国公 共 财 政 制 度 上存 在 着 整 体 失 衡 现象 , 体可 以 简略 为 以下 具 府 之 间 提供 基 本 公 共 产 品差 异 状 况 而 言 的 , 反 映 的 是 不 同 级 次 政 府 它 间 各 自所 承 担 的 基 本 公 共 产 品供 给 职责 与 政 府 财 政 支 出或 财 力 之 间 几 点 : ( ) 政 支 出 能 力 失衡 一 财 的 不 均 等 。 在 各级 政 府之 间 的事 权 和财 权 确 认 后 , 当某 一 级 政 府 提 供
公共财政体制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建议
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改 革后 , 向政 府 间 的财 政 日益 均 衡 , 是 , 照 纵 但 依
纵 向财政 均衡 的测 量指标 可 以发 现 , 目前 我 国的 纵 向财政 不均衡 还 非常 严重 ,很 多基 层政 府陷 入
上, 我们 在概念 的使 用上 , 更愿 意用 “ 政均 衡 ” 财 取
本公共 服 务水平 一致 。基 本公共 服 务均 等化 程 度 通 常用地 区 间的财 政均等 化程 度来 表示 ,但 由于 公共 服务 的地域 性 特征 以及人 们对 公共 服务 偏好 的差 异 , 因而 均 等化只是 一个相 对概 念 。 在此 意义
应市 场经 济体 制要求 ,奠 定 了相对 规 范 的纵 向政
移支付 ) 中所 占的 比重 。 二是 上级政府 的财政 转移 支付 率 , 即在某级 政 府支 出 中 , 上级 政府 转移 支付 所 占的 比重 。 动频 繁 、 变 集分 交替是 我 国传 统政府
问财政 关系 的重要 特征 。1 9 9 4年 的分 税制改 革顺
区域 之 间 、城 乡之 间以及 居 民个 人 之 间享受 的基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在 财政 分权 理 论 指导
下, 对公 共财 政 体制 进行 了几次 改革 , 打破 了传 统
经 济体 制下 中 央财政 为单 一 主体 、地方 财 政处 于
依 附地 位 的 格 局 , 大 了地 方 的财 权 、 力 , 步 扩 财 初
造 就 了地 方 政府 的 主体利 益地 位 ,分级 财 政局 面
会 矛盾 和解决 民生问题 的现 实需 要 ,是构 建社 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必 然要 求 ,更是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公共服 务型政 府 的首要 职责 。因此 , 现基本 公共 实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探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探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和丰硕成果。
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的现象,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依旧存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财政资源,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保障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有效供给,通过精准施策努力实现全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财政政策引言财政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命脉,体现着国家建设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薄,资源禀赋特殊,长期以来在民生层面存在两极分化态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依然存在很大差距[1]。
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要通过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发展理念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
因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引和遵循,是全民共同富裕的最终落脚点。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及内涵理解(一)基本概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国家在治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基于公平正义原则,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
基本要素在于不分民族、地域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全体社会成员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中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均等服务产品,包括居住环境改善、公平接受教育、医疗保障、特困救助、就业创业、适龄退休保障等方面。
(二)内涵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2],追求的是在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都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富民强体现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全面富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浅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
浅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保障机制摘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全体公民平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前提。
本文主要讨论基本公共服务的类型和范围,并分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现状以及从财政保障机制角度,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类型范围财政保障机制均等化随着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民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政府保障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类型和范围及均等化的含义和检测指标进行探讨并从财政保障的角度来分析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类型与范围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
但是对于什么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哪些应该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各界见仁见智。
从经济学理论和具体实践来看,人们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界定及政府责任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一是从产品属性来说,即凡是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具有“公共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我们把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型: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及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混合产品。
公共产品是那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因为其“无利可图”难以由市场和社会提供和保障,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关于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的思考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OURN AL OF HARB N U VE I Y OF C I NI RS T OMMER CE
No. 2 08 6, 0
S ra .1 e ilNo 03
是财 政 的首要 目标 和工作 重心 。公共 财政 本 身 即 意 味着凡 是市 场 机 制 能 够有 效 解决 的 , 府 就 不 政
LI Ha U i—t o a
( ol eo P bi Fnnea dP bi A mnsai , ab nvri f o me e H ri 10 2 , hn ) C l g f u l i c n u l d iirt n H ri U i syo m r , abn 50 8 C ia e c a c t o n e t C c
ea os sp o cnmi cnt c o ,ajs icmedsiuin pv ewt ul e i s n u l od.A crigt er urmet rt n , u pr eo o c o sut n dutno ir t , r i i p bi sr c dp bi gos codn t q i ns i t r i tb o o d h c vea c oh e e
公共财政承担的基本任务是保障政权运转、 支持经济 建设 、 节收入分 配、 调 提供 公共服务 和公共产 品。按 照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 求 , 完善公共财政体 系, 就必须在 支持 经济发展 和保证 政权 建设 的前提 下 , 重点放 把 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 , 变政府职能 , 转 优化政府投资领域和支 出结构。 [ 关键词 ]公共财政 ; 公共服务 ; 政府职能 ; 支出结构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考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考摘要: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大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财政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大有可为。
本文主要从财政视角对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阐述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对均等的意义,继而指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现状及实现均等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系列财政对策。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财税改革应向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努力,因此,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薄弱环节的投入,平抑社会差距,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以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制度体系[1]。
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的均等化就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
范围上,它涉及教育、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性质上,它涉及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均等化的界定等问题。
(一)公共服务涉及的领域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公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提供保障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①因此,公共服务涉及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些公共服务可以分为社会性公共服务和经济性公共服务。
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涉及民生的、与社会福利水平息息相关的服务,如教育、文化、卫生等,而经济性公共服务主要是指一些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桥梁的提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保障与财政政策支持探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保障与财政政策支持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财政体制的保障和财政政策的支持。
首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财政体制的保障。
财政体制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机制。
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分配不均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的供给水平不平衡。
因此,财政体制的改革应当进一步加强,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其次,财政政策的支持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运用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法。
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支持。
首先,可以提高政府财政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量。
例如,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全民的受教育、健康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
其次,可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财政资源的均衡分配。
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将富余地区的财政资源转移到贫困地区,从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再次,可以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增强社会监督作用,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最后,可以通过减税等方式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通过减税等措施,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方共赢。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需要财政体制的保障和财政政策的支持。
财政体制的改革应当加强,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支出透明度和公开度、减税等方式提供支持。
只有通过财政体制的保障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才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国家制定的一定目标和标准下,不论地区、职业、收入等因素的差异,为所有公民提供相同质量和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公共财政体制思考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的公共财政体制思考摘要: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我国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率的现象表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需要不断完善。
文章首先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接着就我国目前公共财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政府预算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25-01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应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基本内容是: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
①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列为到20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自然地也应把推进全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
一、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1.初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供给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几年来,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各级政府一方面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社会救济等;另一方面,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改革公共资源管理体制为主线,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有序参与供给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制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式与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需要优化财政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平衡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在转变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忽视事权改革等问题导致基本公共服务出现非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是当前社会发展重要任务,该目标的达成需要有科学的财政体制作为支撑,因此本文基于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为前提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希望对基本服务均等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以及更好地推进这一方向上的研究进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概念在政府财政的众多工作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直是需要提高重视的任务内容。
财政部门可以利用职能的再分配方式缩短现有城乡、区域、群体等间的公共服务差距问题,确保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落实。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实现服务均等化。
政府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和文化不平等,这在城市中体现出来。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生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在基础公共服务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当前仍存在不同发展区域、不同人群之间可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距,部分地区的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除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体制、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偏好和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以外,不完善的地方财政体制以及其缓慢的改革步伐也是重要因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与政府财政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有着直接关系,但当前缺乏明确的财政事权与支出划分,导致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上缺乏财力支撑。
此外转移支付制度建设落后,当前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问题较为严重。
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财政绩效评价机制,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了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进程。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军黄健雄崔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地方财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C PA )。
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财政管理与政策,具体方向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间财政关系、税制改革和地方财政。
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 J Y 010),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Y J C 630035),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5J G B 036),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研究品牌计划项目(13X N I 00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 N D P )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 N I C EF )与财政部合作项目,财政部、民政部部级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财政制度安排》《法国税制》等专著;编写M PA 核心教材《公共部门经济学》、全国自考教材《财政学》;主持翻译《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财政与美国经济》等译著;在《财贸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财政研究》《税务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2012年和2014年两次荣获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
【摘要】近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就,人民群众对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逐步被满足,但仍未达到均等化状态。
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角度来看,地方财政体制中财政事权与支出划分不明确、转移支付制度建设落后、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造成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非均等化的重要原因。
本文建议应加快推进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通过明确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进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健全地方财政绩效评价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再到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表明党和国家充分重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考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考
张朝堃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8(000)036
【摘要】@@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rn公共产品理论是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两大基石之一.所谓公共产品,按萨缪尔森的经典表述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其实质足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服务,而不是"产品"本身.因此,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而所谓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指政府及其公共财政要为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具体包括财政投入、成本分担、收益分享等方面内容.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可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总页数】2页(P383,182)
【作者】张朝堃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上海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省部长论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于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机制
3.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选择——以辽宁省为例
4.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考
5.完善财政体制增强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一)——财政体制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相关问题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人 民大 学 国际关 系学 院 ,北京 10 7) 0 82
I 摘
要 l实现 基 本 公 共服 务 均 等 化 是 缓 解社 会 矛 盾 和 解 决
礼 会 问 题 ,同 时 又 是 政 治 问 题 。 ( )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的 I 涵 一 大 】 对 于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的 内 涵 , 正 如 常 修
全 会 提 出 的一 个 新 的改 革命 题 。 十六 届 六 中全会
尊 重 社 会 成 员 的 自 由 选 择 权 。 社 会 成 员 的 需 求 f
差 万 别 ,某 些 社 会 成 员 可 能 不 去 享 受 礼 会 为 之 提
又 明 确 提 出 “ 善 公 共 财 政 制 度 ,逐 步 实 现 基 本 完 公 共服 务均 等化 ” 因 为逐 步实 现基 本公 共 服 务均 。
i 中图 分 类 号 】 81 . F 02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7 — 4 1 2 0 l — 0 — 6 文 6 3 0 6 ( 0 8)2 0 91 0
3在 提 供 大 体 均 等 的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的 过 l , . f j “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 是 党 的 十 六 届 五 中 基
等 化 ,为全 体 社 会 成 员提供 大体 均 等 的 基本 公 共
服 务 ,是 形 成 惠 及 全 民公 共 服 务 体 系 的 基 础 ,是
体 现 以人 为本 和 弥 补 市场 公 共 产 品供 给 失 灵 的重
要 制 度 安 排 , 是 缓 解 社 会 矛 盾 和 解 决 民 生 问 题 的 现 实 需 要 ,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的 必 然 要 求 ,
更是 市场 经 济条件 下 公共 服 务型 政府 的首要 职 责 。
冈 此 ,实 现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是 公 共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的 日标 所 在 。也 就 是 说 , 公 共 财 政 体 制 的 改 革 必须 要 在 基 本 公 共 服 务均 等 化 的诉 求 之下 来 进 行 的。
供 的 公 共 服 务 ,如 有 的 家 庭 可 能 不 愿 意 把 孩 子 送 到 公 立 的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学 校 上 学 ,_j 送 到 双 m是
的 学 校 就 渎 。 这 是 完 全 可 以 的 , 应 该 尊 _ 这 些 藿 会 成 员 的 选 择 权 。 尊 重 人 民 的 自 【 选 择 权 ‘ 曲币 1 1 l j :
一
、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的 内涵 与 度 量
尽 管 基 本 公 共 服 务均 等化 已经 成 为 当 前 的热
公 共 产 品 和 公 共 服 务 ,并 确 保 全 体 公 民 得 到 普 遍
平 等 的 享 受 。 一 个 比较 理 想 的 基 本 公 共 暇 务 均 等 状 态 ,应 该 是 不 同 区 域 之 问 、城 乡 之 问 以 及 1 人 之 间 享 受 的 基 本公 共 服 务 水 平 一 敛 \ ( )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的 度 量 二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改 革 的 推 进 , 基 本 公 弋 务 j 服 = 。
共服 务 的机会 方 面应该 是均 等 的。
客 观 要 求我 们摆 脱 现 有 的认 识 误 区 , 以 实现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为 目标 , 继 续 改革 和 完善 公 共 财 政 体 制 。
I 键 词 1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公 共 财 政 体 制 ;财 政 均 关
20 0 8年 1 2月 第3 O卷 第 1 2期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C0 N TEM PO RA R Y EC o N o M Y & M AN AGEM EN T
Dec 2 8 00
VOI 。 NO.2 3O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泽 教 授 所 指 出 , 可 以从 如 下 j 个 方 丽 束 解 :
民 生 问题 的 现 实 需要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的 必 然 要 求 更是 市 场 经 济 条件 下 公 共 服 务 型 政 府 的 首 要 职 责 但
是 由 于 目 前 存 在 着 一 些 认 识 误 区 , 公 共 财 政 体 制 领 域 的 改
革 成 效 不 大 ,仍 然 存 在 着政 府 间 财 政 的 严 重 失衡 问题 ,致
使 整 个 社 会 的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程 度 不 高 . 因此 ,这 就 .
1全 体 公 民 享 有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的 机 应 陔 均 . 等 。我 国有 1 3亿 人 口 ,尽 管 每 个 人 的 火 赋 能 力 刁 同 , 所 占 有 的 资 源 也 不 尽 相 同 ,但 在 享 受 尽 本 公
衡 ;转 移 支付
2全 体 公 民 享 有 基 本 公 共 月 务 的 结 果 应 恢大 体 . l 乏 相 等 。 大体 相 等 不 是 搞 平 均 主 义 , 是 大 体 均 等 或 相 对 均 等 。 当 然 ,这 里 讲 的 不 是 所 有 公 共 服 务 ,
而足基本公 共 服务 。
人 民享 有 均 等 的基 本公 共 服 务 的权 利 并 不 矛 盾 而 且 , 即 使 是 在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的 框 架 之 内 ,也 廊 想 方 设 法 让 人 们 有 自 由 选 择 的 空 问 , 不 能 把 基 本 公共 服务 均等 化搞成 计划 经济 时代 的“ 给 制 ” { 配 从 上 述 可 知 ,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是 指 一 个 闰 家 内 , 不 同 地 区 的 居 民 都 能 够 享 受 到 大 体 相 同 的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 其 实 质 在 于 政 府 要 为 全 体 扎 会 成 员 生 存 、发 展 和 提 高 担 饥 责 任 , 提 供 基 本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