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八单元师生共用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单式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经历绘制折线统计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课时教学设计观察统计表内的数据的特点,先在小组内议一议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再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展示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汇报条形统计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1.选择:根据统计结果,D 选项中 a 的数值大约是(③ )比较合理。
①10 ②12 ③15 ④24观察、对比条形统计 2.下面几组数据,选用条形统样;都还可以看出参赛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由直条构成的,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构成的;折线统计图除了可支数,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支数的增减变化小结,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年的参赛队伍的动手操作,绘制折线)认真观看课件演示,明确折线统计图的再把)思考并回答问题。
况。
(条形统计图)3. 下面是光明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光明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统计图自己完成(2)光明小学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名学生?(240+205+225+255+250+235)÷6=235(名)(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自己完成,合理即可 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进 4.实践活动:根据自己一年级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计划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教学目标:1.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3.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 根据数据特点绘制单式、复式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建议:通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激发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兴趣,符合这个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入手逐步感悟数据变化情况,引入单式、复式统计图。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复式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分析单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的分析和推测。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科技吗你们都知道哪些科技比赛师:你们知道机器人大赛吗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七、八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折线统计图课时第七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我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发展我的统计意识,提高我的统计能力。
3、我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学习难点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堂及时辅导学困生。
自主学习教材第104、10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教材第104页的统计图叫统计图。
教材第105页的统计图叫统计图。
2、这两种统计图的横轴都表示,竖轴都表示。
3、统计图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
它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直观地看出。
4、请你把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完成。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106、107页内容。
1、教材第106页中分别画出了2001-2002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要想更方便的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我们应该用统计图来比较。
2、小组合作探究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3、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7页的统计图。
4、在小组内说说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它与单式统计图有什么不同?5、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6、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汇报展示︵约10分钟︶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的经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八第七单元教案
1.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2.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等。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如单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出的。
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3. 本单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
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本单元的知识应用性很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很高。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对统计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比较易于接受。
教材以体育方面的素材为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进而凸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 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以便于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通过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预测的过程,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经验迁移及比较运用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统计知识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要从如何更方便地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在数学思考的基础上,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经验,进行尝试;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2. 要在展示学生合并作品的同时,通过交流,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3. 要结合具体的素材,引导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展开有根据的推断与预测。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1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卧龙寺小学五年级第七单元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扇形统计图备课教师张国锋执教备课日期XX.3.9学习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5分电脑呈现全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及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表格,并提问此图、此表中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从而引出我们应该运用、学习用统计图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有利于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二、探究新知:20分1.先计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可运用两种统计图表示上题所算的数据。
3.并在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每组只算一种食物的百分比,全班集体订正)速度快的给予奖励。
2.读懂条形统计图,组内交流条形统计图可以反应什么样的信息,优生帮助弱生。
3.组内进行学习和讨论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以组为单位讨论出结果后在全班展示,语言精练,概括性要强,大家都能听明白。
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10分1.说一说。
显示四幅扇形统计图。
(课本85页)2.引导学生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试一试。
(课本85页)读懂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主要说一说获得了那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四小结与评价5分会看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学习效果很佳五.布置作业课堂堂练习册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的反应出各数和总数量的百分比。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678单元教案
38-18=318-=28=14教师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学生做练习。
完成教材第9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教师出示专项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课本第9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做练习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
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工作单位姓名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带小括号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2.算一算。
75-25+15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24-(18+3)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新课教学一、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2)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板书:老师巡视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不同算法的同学上台板演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学反思围是什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五年下数学 7、8单元备课教案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七八单元导案
752141
8674154
二、合作交流
导入新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导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想想看 如何进行加减计算。
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2)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3)探索规律。
复习异分
母分数的计 算方法。
学生练习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7页练习十三第3题。
对比两钏 统计图的特 点,能根据统
交流
小刚从家出发,步行去离家4千米的超市买东西,买完后坐 公交车回家。下图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小刚离家时间和路程的变化 情况。
分
1、 小刚在超市用了()分,去超市的路上用了()
分,回家的路上用了()分。
2、小刚从家去超市平均每分步行()千米,从超市回家平
(2)这道题的算式与以前分数加减法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分母不同,异分母分数相加)
2、完成练一练。
(1)独立完成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注意的?
3、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在小组中互
相说说。
4、引导小结: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1、学习例题。
(1)观察分析。
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知道青岛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 多?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少吗?根据图中折线,说说青岛市2003
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第二幅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能够比较两
种统计图的
特点。
(2)讨论比较。
如果比较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 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导学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第七单元总复习(一)复习内容:复习因数与倍数。
(教材103页第1、2题,练习二十八第1题)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1.归纳整理“倍数和因数”单元内的所有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经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辩证思想。
复习重点:熟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
复习难点:知道2、5、3倍数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求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主整理自主检测1.3×6=18,()和()是18的因数;18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吗?3.什么叫做质数、合数?4.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5.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举例说明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合作交流1.分组交流检查自主复习导学情况;2.组长收集各组检查情况,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困难点;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收集错误点、困难点,优秀的学生作品,以备展示。
展示点拨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点拨。
2.要点提示:(1)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及关系。
(2)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3)2、3、5倍数的特征。
(4)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意义。
(5)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6)公因数、公倍数。
①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公因数,公倍数。
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本节改编:刘清花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分层训练(一)单元达标1.找一找、填一填,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5 24 25 60 90 38 21偶数有(),奇数有(),2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2和3的公倍数有(),3和5的公倍数有()2、3和5的公倍数有()2.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把合数写成几个质数连乘的形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卧龙寺小学五年级第七单元数学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题中位数和众数备教师张国锋执教备日期学习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难点:根据需要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分1、教师讲述一个应聘的故事:大学毕业生想到北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到处找寻信息,终于发现两则极富吸引力的招聘广告: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名人均月收入200元,欲招一名会制作电脑动画的大学生,有意者请光临加盟。
软公司:现有员工10名,人均月收入2000元,欲招一名能力强,绘画水平高的大学毕业生,有意者欢迎前洽谈。
2.师提问:你同意他去哪家公司,为什么?3.讨论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虚拟的招聘信息中融入了学生的真实信息,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到问题中能全身心投入思考,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任务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愿望。
二、探究新知:20分一、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1、教师出示两家公司的具体工资资料:2、教师提问,请学生讨论分析。
(1)对比、分析上面两个公司的工资情况,你认为应该去哪个公司?(2)电脑公司的月平均工资怎么会比软公司的月平均工资高呢?3、教师小结:中位数就是一条分界线,把这些数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个部分,而且数要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师:在这些人的工资中,挣1900元的人数最多。
我们给这个工资数起个名字,叫做众数。
二、深入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不同作用1、师: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个更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员工的工资情况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1--课)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2-课)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3-课)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4-课)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5-课)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6-课)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7-课)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第--8-课)第9、10课时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一、填一填。
(31分)1.75的是()。
2.一根绳子长4米,剪去它的,余下()米。
3.的是()。
4.的6倍是()。
5.是的()%。
6.蜂蜜中糖分占,20克蜂蜜中,含糖()克。
7.一件衣服打七折后是35元,原价是()元。
8.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和()个顶点。
9.一根铁丝围成的长方体框架长8米,宽6米,高4米,这根铁丝长()米。
如果在这个长方体外围糊一层纸,最少需要()米纸。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米。
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米和()米。
10.把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求的()是多少。
11.50m =()dm 30cm =()dm1.3L =()mL 240mL =()L =()dm0.2m =()dm 80cm =()m12.将下面的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百分数化成小数。
0.35 1.2% 75% 1.24()()()()()()13.10,15,18,25,32,32,48,5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二、计算下面各题。
(18分)(+)×8+(+-)×12 ××÷× 30×(--) 15÷×15÷1÷(÷)×+××(-)三、选一选。
(8分)1.长方体的6个面展开后()。
2015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015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七单元课题:图形的转化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怎样将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为了迎接校庆,明明和亮亮开始研究剪纸。
瞧,这就是他们第一次的作品。
(出示教材第105页例1中的两个平面图形)他们两个为了比较谁的剪纸面积更大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你们能帮助他们吗?二、交流共享1.交流解决问题的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活动,交流想法。
反馈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
(1)可以数方格比较它们的面积。
要让学生具体说说数方格的过程,注意提醒学生先把方格线补画完全。
(2)把它们转化成规则图形举行比较。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进一步观察两个图形并思考:如果将图形中凸出的部分剪下来,并移到凹进去的部分,会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什么形状?(长方形)发问: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交流: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第二个图形呢?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后,课件演示转化过程,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第一个图形,先分割出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8格,这样就转化成了8×6的长方形。
第二个图形,先把下半部分左、右凸出的两个半圆剪下来,再把左、右两个半圆都以它们上面的一个端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180o,正好补上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两个半圆,这样也转化成了8×6的长方形。
五年数学下册八单元导学案
五年数学下册八单元导学案本文主要针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导学案进行详细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下面将按照单元内容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讲解。
【单元主要内容】第八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认识立体图形;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三、认识建立有序的坐标系统;四、使用坐标标识平面上的点;五、进一步认识坐标系;六、继续进行坐标运动。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立体图形和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并辨别不同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2. 掌握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3. 熟练使用坐标系统,能够在平面上准确标识点的位置;4. 进一步理解坐标系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坐标运动。
【学习重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展开图、使用坐标系统、理解坐标系、进行坐标运动。
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主要集中在对立体图形展开图的理解和坐标系的使用上,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多进行练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法】1. 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2. 多进行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预习】在开始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建议同学们提前预习下列知识点:1. 立体图形的种类及特点;2.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3. 坐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通过提前预习,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的内容,更容易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
【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将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多种方式来教授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学们应积极参与,认真听讲,提出问题,勤加练习,确保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同学们应按时完成作业,做到每道题都弄懂、弄会,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确保作业质量。
通过以上学习和实践,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很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狮子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师生共用导学案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型:新授主备人:姜忠仁审核人:解留军使用人: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重点:学生探索怎样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水彩笔、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初步交流,确定策略1.出示例1的两个图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独立思考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2.小组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
(2)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规则图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引入:看来运用转化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师: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学生交流。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回答:原来的图形比较复杂,不容易看出每个图形的面积,不便于直接比较面积的大小。
转化成长方形后容易看出每个图形的面积,也就便于比较了。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学生发言,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师: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都是把新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板书:未知--已知)教师小结: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经常用到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
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时,你会怎样想?三、巩固运用.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1)出示方格纸上的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2)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进一步提问: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4.完成练习十六第9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方法的,分别是怎样转化的。
3.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l)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
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淘汰1支球队。
(2)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3)师: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如果有16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先独立解答,再交流、评点。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转化的策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狮子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师生共用导学案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二)课型:新授主备人:姜忠仁审核人:解留军使用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用具等。
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以前学过的相关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1.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2.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问: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3.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三、巩固运用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转化能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简单,从而使学生明确可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重点帮助学生思考转换的策略。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先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转化策略,然后思考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4.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
让学生结合图,寻找规律,然后解答问题。
解决问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转化。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教学反思:狮子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师生共用导学案课题:方程整理与复习(1)课型:新授主备人:姜忠仁审核人:解留军使用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2页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第1~6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认识方程的特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进一步掌握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的一般方法,能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二、复习解方程1.整理内容。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板书2~3个不同类型的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说说等式的性质。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斗解方程→方程的解(未知数的值)等式的性质]2.做整理与复习第1题。
3.解方程。
(1)引导:认识了方程,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呢?每人解这里黑板上的几个方程,看看有没有掌握方法。
(同时指名板演)检查解方程过程,让学生说说解每个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口头检验。
(2)解方程:5.8×2-x=4.6 (x -3)×2=4学生解方程.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解方程要注意什么?说明:解方程时,如果有能计算的就先计算,再应用等式性质;应用等式性质使方程左边变成x时,两边一定要同时加或减、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三、复习列方程解实际问题1.整理思路。
(1)提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提问:那找等量关系一般有哪些方法?2.做整理与复习第3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指出:列方程解决图形问题的计算,一般可以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列方程解答。
3.根据条件说出等量关系。
(1)棉花比大豆多收获3.2吨;(2)爸爸今年年龄比小华的3倍多4岁;(3)动物园白天鹅和黑天鹅一共有78只。
4.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头长颈鹿身高4.96米,比一头麋鹿要高3.36米。
麋鹿身高多少米?(2)一头长颈鹿身高4.96米,是一头麋鹿身高的3.1倍。
麋鹿身高多少米?(3)一头长颈鹿身高4.96米,比一头麋鹿的3倍还多0.16米。
麋鹿身高多少米?5.做整理与复习第4题、第5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方程解答,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第4题是怎样设未知数的?列方程依据的哪个等量关系?(检查解方程的过程、结果及答案)第5题方程表示的什么意思?问题的结果各是多少?6.说一说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1)买4副三角尺和4把圆规一共要64元,每副三角尺3.5元,每把圆规多少元?(2)买4副三角尺比4把圆规少36元,每副三角尺3.5元,每把圆规多少元?四、复习总结1.复习总结。
提问:通过整理与复习,你进一步掌握了方程的哪些知识?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题、第6题。
狮子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师生共用导学案课题:因数、倍数和分数整理与复习 2 课型:复习主备人:姜忠仁审核人:解留军使用人: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能正确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认识分数的意义、单位及分数的组成,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能比较并说明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释、说明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复习因数和倍数1.学生讨论。
引导:我们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大家回顾一下这部分学习的内容,一起讨论下面的问题。
出示问题:(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请大家举出例子来说明。
(2)分别说说2、5、3的倍数的特点。
(3)质数和合数、偶数和奇数各是怎样分类的?分别说一说10以内的质数、合数和偶数、奇数。
(4)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做整理与复习第7题。
(1)让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每组因数和倍数。
(2)先说说下面各数的因数,再依次说出它的倍数。
5 8 9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倍数呢?3.做整理与复习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三、复习分数知识1.学生讨论。
引导:接下来我们围绕下面的问题,在四人小组里讨论关于分数的知识。
出示问题:(1)举一个分数的例子,说一说表示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2)先用式子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再说一说相互间的联系。
(3)分数怎样分类的?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或带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2.做整理与复习第9题和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填空。
交流:第9题各是几分之几?(呈现分数结果)能说说这里每个分数的意义吗?请在全班交流一下。
追问:这里每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交流:第10题怎样填写的?(呈现结果)第二小题是怎样想的?第三小题呢?3.做整理与复习第11题。
让学生填空,互相说说可以怎样想。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呈现结果)4.做整理与复习第12题。
要求学生比较大小,并和同桌说说是怎样比较的,想到哪些比较方法。
四、复习分数加、减法1.回顾算法。
提问:计算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说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计算。
2.计算整理与复习第14题前两道。
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3.做整理与复习第15题。
让学生计算得数,想想能不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做整理与复习第1 6题。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检查得数。
五、回顾交流1.回顾小结。
提问:今天整理与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吗?2.布置作业。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1 3题,第14题剩下的6道计算,第1 7题。
狮子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 题:圆的整理与复习 (3) 课 型:新授主备人:姜忠仁 审核人:解留军 使用人: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和扇形的特征,能正确掌握画圆的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应用知识间的联系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