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国“骠信”“摩诃罗嵯”名号探源

合集下载

南诏,大理王权、系谱与婚姻

南诏,大理王权、系谱与婚姻

首先是蒙舍诏细奴罗(653-674)与「三赕白大首领将军」张乐进求的联姻。

张乐进求原来是洱海地区各部落共推的共主﹐他自己的据地在洱海南方的赵州白崖一带。

从「南诏图卷」中可以看到当时洱海地区有九个较大的部落酋长﹐后来因为有奇鸟暗示细奴罗为圣主﹐所以张乐进求才将共主的地位让给细奴罗。

张氏的势力自此退回地方性的首领﹐并且将女儿嫁给细奴罗。

一直到十三世纪的张氏墓碑中﹐都称自己为「国舅」﹐是张乐进求的后裔﹐这个「国舅」的名称似乎可以维持相当长久﹐不管是否是一个有实质义意的称号﹐即便蒙氏王朝已经消失﹐这种国舅代表着是一个有历史意义﹐同时是有历史感的家族性标示。

1南诏第二世主蒙兴宗(674-712)时﹐娶赵康的女儿﹐赵康原为东川(滇东)的部落领袖﹐后来因为蒙赵二者之间的关系﹐将赵康赐于赵州地区。

2赵康的势力因此而扩大向洱海东部﹐成为渠敛赵(今海东一带)的部落首领。

赵康还被称南诏王封为「外祖建峰神」﹐外祖之意便是「邦之外亲」﹐是南诏亲家。

他的后代在明洪武时因为助明天兵南下﹐被封为1《南诏野史》(上)「建宁国条」:「张氏……传三十三世至张乐进求﹐一见蒙奇王有异相﹐遂妻以女﹐让位与奇王﹐王姓蒙﹐名细奴罗。

」另外在一份碑铭<张长老墓碑>有「蒙国舅张乐进宁」。

2<建峰亭记>,收于《大理丛书.金石篇》第十册,页49上。

「河东郡应阵翻浪伏波军将」。

3自皮罗阁开始﹐便更积极地以婚姻的方式取得不同部落首领的结盟关系。

据史料反应﹐皮罗阁至少娶了三个部落的女子﹐其一是邓赕诏丰咩的姐妹;4二是施浪诏施望欠的女儿﹐遗南;5以及住在白崖城南蛮子城中的「诚节夫人」。

6除此以外﹐皮罗阁开始计划整合滇东爨部的势力。

滇东长期以来是爨部的二股势力﹐其一是爨归王;另一为其姪子爨崇道。

爨部内部的纷争造成了爨崇道杀死了叔父爨归王及其兄弟﹐后来南诏介入调庭之时﹐皮罗阁却将自己的二个女儿分别嫁给爨归王的儿子爨守隅﹐以及爨崇道。

7后来守隅的母亲阿奼﹐据说是来自南诏的统治部落﹐请皮罗阁协助消灭爨崇道的势力﹐所以南诏就派兵将爨崇道以及两个儿子杀死﹐并且将爨守隅以及皮罗阁的女儿请回到大理洱海平原来居住。

纵横捭阖,让南诏在西南崛起的南诏孝恒王异牟寻

纵横捭阖,让南诏在西南崛起的南诏孝恒王异牟寻

纵横捭阖,让南诏在西南崛起的南诏孝恒王异牟寻全⽂摘⾃《中国通史》,约6000字。

异牟寻(?—808),南诏第七世国王。

其⽗凤迦异曾⼊唐宿卫,拜为鸿胪卿。

母是独锦蛮之⼥。

南诏本为哀牢夷中的乌蛮族,诏是蛮语王的意思。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有六个实⼒较强的⼩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

六诏势⼒⼤致相等,不相⾂服,其中蒙舍诏地处诸部最南⽅,所以称为南诏。

南诏国王姓蒙,其始祖名舍尨,因避仇家从哀牢(今云南保⼭)迁居到蒙舍川(今巍⼭蒙化坝),耕于巍⼭(今巍⼭城南巍宝⼭)之麓,经营⼆⼗余年,据有巍⼭以北蒙舍川的⼟地。

舍尨⼦名独逻,⼜名细奴逻。

唐⾼宗永徽四年(653),南诏国王细奴逻派遣其⼦逻盛炎⼊朝,⾼宗赐给锦袍,并授给细奴逻巍州刺史之职。

从此唐朝与南诏建⽴了联系。

武则天时期,逻盛炎继承蒙舍诏,亲⾃⼊唐朝见,当时他妻⼦正怀孕,在他⾛到姚州时,听说他妻⼦⼜⽣了⼀个⼉⼦,⾮常⾼兴。

逻盛炎在长安受到武则天热诚款待,还赐予锦袍、⾦带等物。

所⽣的是第⼆个⼉⼦,名盛逻⽪。

逻盛炎死后,其长⼦炎阁⽴为蒙舍诏(王)。

唐开元年间炎阁死,盛逻⽪继蒙舍诏王位。

盛逻⽪之⼦⽪逻阁,继位后,唐⽞宗授为特进,封为台登郡王。

当时五诏与河蛮部落,在吐蕃的威胁下,经常依附吐蕃⽽不⾂服唐朝,只有南诏始终依附唐朝。

在唐朝⽀持下,南诏势⼒逐渐强⼤,⽽其他五诏势⼒微弱。

开元末年(737),⽪逻阁出兵进攻河蛮,攻取⼤和城(今云南⼤理),⼜袭⼤釐城。

由于⽪逻阁征讨洱河诸部有功,唐⽞宗下诏赐⽪逻阁名蒙归义,特加礼遇,派遣使者驰往南诏,册封⽪逻阁为云南王,赐给他锦袍、⾦钿带等。

⽪逻阁这时谋划乘胜兼并五诏,派他的谋⾂请求唐剑南节度使王昱,代为向朝廷请求合并六诏为⼀。

当时唐朝和吐蕃争夺安戎城,进⾏激烈战争,攻取五诏有牵制吐蕃作⽤,便允其所请,并派中使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军事,很快统⼀六诏,在西洱河地区建⽴统⼀的南诏国。

大理国的历史发展

大理国的历史发展

大理国的历史发展大理国(938-1253)大理国(937年-1254年)是位于中国云南周边地区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

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大理国于937年由段思平灭南诏建国。

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1]。

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2]。

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详细大理国国君1,太祖神圣文武皇帝段思平,年号文德、神武,公元937年至公元944年在位。

公元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

2 ,文经皇帝段思英,年号文经,公元944年至公元945年在位。

皇叔段思胄争位,被废帝为僧,法号宏修大师。

3 ,太宗慈武皇帝(文武皇帝)段思胄(良),年号至治,公元945年至公元951年在位。

4 ,广慈皇帝段思聪,年号明德、广德、顺德,公元951年至公元968年在位。

5 ,应道皇帝段素顺,年号明正,公元969年至公元985年在位。

6,昭明皇帝段素英,年号广明、明治、明统、明圣、明德、明应,公元986年至公元1009年在位。

7,宣肃皇帝段素廉,年号明启、乾兴,公元1010年至公元1022年在位。

8 ,秉义皇帝段素隆,年号明通,公元1022年至公元1026年在位。

9 ,圣德皇帝段素真,年号正治,公元1026年至公元1041年在位。

10 ,天明皇帝(炀皇帝)段素兴,年号圣明、天明,公元1041年至公元1044年在位。

因荒淫背废,立太子曾孙段智思之子段思廉为帝。

11 ,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年号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公元1044年至公元1074年在位。

12 ,上德皇帝段廉义,年号上德、广安,公元1075年至公元1080年在位。

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为广安皇帝,年号德安。

云南阿育王神话与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历史叙事-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云南阿育王神话与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历史叙事-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云南阿育王神话与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历史叙事-文学硕士毕业论文云南阿育王神话与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历史叙事-文学硕士毕业论文内容提要:源于印度的阿育王神话在南诏大理国统治云南的五百年间广为流传,它被嫁接到本地始祖神话的叙事体系中,与云南民间信仰体系彼此黏附,成为解释两爨部族祖先来源和王权来源的标准版本。

阿育王神话为佛教王权提供了象征性的起点,是南诏大理国建国意识形态和族群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

作为云南古代民间文学的珍贵文本,它是有关南诏大理国历史叙事的“地方性话语”,揭示出当地统治精英与普通民众对云南古史和祖先来源的认知,以及其下隐藏的集体心态与族群身份认同。

关键词:云南民间文学阿育王神话南诏大理国引言印度佛教故事通过汉晋时期的佛经翻译而大量进入中国,阿育王神话便是其一。

阿育王(Asoka,公元前268-232年在位)是中印度摩羯陀国(Magadha)孔雀王朝(Maurya)的第三世君主,其生平和崇佛弘法事迹大多以传记的形式出现在西晋安法钦译《阿育王传》、萧梁僧伽婆罗译《阿育王经》、苻秦昙摩难提译《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等教史经典和注疏中。

传人云南地区后,阿育王故事出现了显著的地方化变异,南诏大理国(约653-1254年)时期,这一故事借助汉文佛经的播布和僧侣的讲经说法而在民间广为流传,与本地始祖感生神话的体系发生黏附,并频繁见载于本地史乘、方志、碑刻和谱牒之中。

尽管异文颇多,但阿育王神话的基本情节大同小异,由王子封滇、兄弟追白马、金马碧鸡山神传说和九隆感生故事连缀组成,其核心情节是天竺阿育王纵神骥至滇,命三位王子追赶,三子滞留云南不归,化为山神,分别成为金马碧鸡神和妙香国之主,后裔蔓延,其中一支与土著女子“沙壹”成婚,生“九隆”,为南诏始祖。

云南的阿育王神话为中印古代文化交流提供了明证,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南方民族与东南亚佛教政权的往来融合提供了民间文学样本。

不过,仅仅梳理故事各版本在情节类型上的对应与差异、进行文本的“微观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更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某个文本为何会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间,发生特定的变化,换言之,云南的阿育王神话是怎样历史地形成或建构的?本文的目的,是以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所谓“不立一真,惟穷流变”的传说研究原则,来追问阿育王故事成为南诏大理国开国神话的动态过程。

历史上的大理国

历史上的大理国

历史上的大理国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左有萍在中国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边疆之地,由于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少见记载。

后来随着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及电视剧的传播,更多目光开始投向这片多民族聚居地上的灿烂文化,近年来的一些科考也慢慢掀起云南历史上“古国”的面纱。

下面请随我一起探秘云南历史上的神秘古国:大理国。

大理国是中国宋代以“白蛮”(白族)为王室、“乌蛮”(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联合政权。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

一、段氏建国段思平,祖籍大理喜洲,始祖段俭魏。

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

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当时社会正处变革中,南诏政权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

这几个政权相互更迭杀戮,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

其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杨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南诏兴圣元年(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随即向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国灭亡。

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元文德,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大理”。

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38年,当时的国家名为南诏。

南诏的建立者是巴泥,他是一个位于滇池附近的部落酋长。

巴泥统一了周边的部落,建立了南诏国。

南诏的疆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公元938年,南诏国被大理国所灭,这是南诏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大理国成立后,继承了南诏的文化和政治体制,并继续扩张自己的疆域。

大理国的疆域在其鼎盛时期非常广大,包括了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大理国的首都位于现在的大理市,被称为大理城。

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繁荣。

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大理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这里和谐共处。

大理国的文化也非常繁盛。

大理国是著名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中心之一。

在大理国的统治下,民间文化和宫廷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大理文化。

然而,大理国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衰落。

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灭亡大理国,使大理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南诏大理国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上是南诏大理国的通史纲要,代表不代表具体的历史细节。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南诏大理国与大理的历史

南诏大理国与大理的历史

南诏大理国与大理的历史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2795 更新时间:2007-10-31 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古城里。

穿过明清的代的街道,从千百年一贯制的马具店,小吃店、裁缝店,纸烛店、棺材店门口经过。

在油黑发亮的板壁门口,骇然一堵老墙立在眼前,整个地挡住天光。

转到有门的地方,门是个深黑的大洞。

仰视上去,墙有墙垛,垛上是楼檐,檐下高悬黑漆大匾一块,上书“魁雄六诏”,所指的历史一下追溯到唐代。

城楼叫拱辰楼,是明洪武年间建的,已在这儿屹立了600年。

从窄而阴冷的梯巷里爬楼时,产生砖梯尽头会埋伏着一个古装弓弩手的错觉。

待爬上古楼,却是杳无人迹,只有最后一抹夕辉映在“万里瞻天”的大匾上。

想象王者当年怎样在此“万里瞻天”,叱咤风云。

巍山县其实是个狭小的小盆地,东西走向不过40公里,南北更是山望山。

烟霭漫起,纵是配上望远镜,也雄视不了几里的。

然而南诏王确实就从这样的小地方起家,统一六诏,强盛时辖区曾东至贵州和广西西部,南抵越南北部,西达缅甸边境,北迄四川大渡河。

《新唐书?地理志》表述更细,称其疆界“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

”以“乌蛮”和“白蛮”为主体的南诏国和大理国,用种种文的和武的方式,广纳川黔汉文化、西藏吐蕃文化和南亚东南亚文化精华,将本土的民族文化丰富、发展到了极至,使得大唐不敢小觑“蛮王”,大宋亦对大渡河以外的“亦地”划玉斧为界,不再多有干预。

蒙在夕烟中的一片田陌和村落,是南诏王最早的都城。

在民间传说中,南诏王皮逻阁一把火点燃了精心建造的松明楼,应邀祭祖赴宴的越析诏(今宾川)、施浪诏(今洱源和邓川之间)、浪穹诏(今洱源)、邓赕诏(今邓川)、蒙嵩诏(今巍山北部和漾濞)五诏诏主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传说中他们和南诏王同是一母所生的兄弟,蒙舍诏(其疆在诸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得以“雄魁六诏”。

当然,史书对737年南诏尽收五诏版图,完成统一洱海区域霸业的记述,使用的是另一套经过处理的语言。

南诏和大理国的资料

南诏和大理国的资料

南诏和大理国的资料南诏(738年-937年)是中国唐朝时代的国家,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 *** 、越南、缅甸的部份国土。

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国。

历史唐时西洱河地区,共分6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禹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

当中蒙舍诏因地处南方,称为南诏,亦为各部落中最强。

诏解作酋长。

永徽五年(654),蒙舍诏张乐进求让位于避仇来居的细奴逻。

细奴逻遣子入唐,求唐保护。

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起,吐蕃先后征服五诏,独蒙舍诏始终附唐。

开元元年(713),玄宗封南诏皮罗阁为台登郡王。

729年2月,唐打败吐蕃,攻下昆明盐城(今盐源)。

六诏中的邓赕诏、浪穹诏、施浪诏及河蛮依附于吐蕃,而越析诏、蒙崔诏及蒙舍诏(南诏)归附唐王朝。

当时南诏实力最强,欲求一统六诏,唐王朝为减轻与吐蕃接壤的边患,支持南诏统一各部落。

公元737年,唐朝派御史严正诲协助南诏攻下石和城(今凤仪)、石桥城(今下关),占太和、袭大厘逐河蛮,之后又继续兼并各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南诏国。

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

唐朝附庸公元748年,唐朝立阁罗凤为云南王。

唐王朝为加紧控制洱海地区,修筑安宁城,惟受到爨氏各部反抗,受唐王朝派兵镇压,阁罗凤随即拉拢爨氏各部,奏请朝廷谢罪。

阁罗凤为加强与爨氏部落关系,将女儿嫁给爨归王之子守偶,另一女嫁给爨崇道之子辅朝,南诏势力由此进入滇池地区。

唐王朝认为此举于己不利,派李宓以反间计挑起爨氏内閧,在一场政治阴谋下,爨崇道杀死爨归王,归王妻阿姹求救于南诏,南诏出兵杀崇道父子,唐与南诏关系直走下坡。

三败唐军唐朝计划以皮罗阁另一子于诚节取代阁罗凤,并加倍征取粮税以削弱南诏势力,这时,云南太守张虔陀向朝延指阁罗凤谋反,并起兵杀死张虔陀,占领了姚州等37郡。

唐王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李晖、王知进率兵八万,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

南诏、大理国历代君主列表

南诏、大理国历代君主列表
南诏、大理国历代君主列表
序号
XX
字、别号
庙号
谥号
年数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时间
年龄
生卒时间
陵寝
南诏:738-937
六诏:
蒙雟诏(?—738)
雟辅首
怯阳照
照罗
原罗
浪穹诏(?—794)
丰时
罗铎
铎罗望
望偏
偏罗俟
俟罗君
邆赕诏(?—794)
丰咩
咩罗皮
皮罗邆
邆罗颠
颠之托
越析诏(?—740)
波衡
于赠
施浪诏(?—794)
施望欠
施望千
千傍
傍罗颠
大蒙:南诏(蒙舍诏)(649-902)
南诏建国于649年,初称大蒙,859年改国号为大礼,877年改国号为大封民。
蒙细奴逻(蒙独逻)
蒙高祖
奇嘉王
26
649年—674年
蒙逻盛炎(蒙罗晟)
蒙世宗
兴宗王
38
674年—713年
蒙炎阁
-
-
1
713年
蒙盛逻皮(蒙诚乐魁)
蒙太宗
威成王
16
713年—728年
顺(圣)德(1)
952
954
968
5
段素顺
应道皇帝
16
969年至985年
明政(16)
969–985
6
段素英
昭明皇帝
23
986年至1009年
广明(11)
明治(法)(8)
明应(运)(1)
明圣(1)
明德(1)
明统(2)
986
997
1005
1006
1007

南诏、大理国历代帝王纪年大表

南诏、大理国历代帝王纪年大表

南诏、大理国历代帝王纪年大表南诏、大理国历代帝王纪年大表南诏(公元649——902年,共254年)首府:巍山(今云南省巍山县境内)后迁都:大和城(一作太和城,在今云南省大理县太和村西)(1)南诏高祖奇嘉王细奴逻生卒:617——674 58岁在位:649——674子(2)南诏世宗兴宗王逻盛炎生卒:634——712 79岁在位:675——712子(3)南诏太宗威成王盛逻皮生卒:673——728 56岁在位:712——728子(4)南诏云南王皮罗阁生卒:697——748.12 52岁在位:728——748.12子(5)南诏神武王阁逻凤(又名觉乐凤)生卒:712——778.10 68岁在位:748.12——779.10受吐蕃封“赞普钟南国大诏”,自立国号为大蒙赞普钟(752——768)长寿(769——779)孙(6)南诏孝恒王异牟寻在位:779.10——808.12见龙(780——783)上元(784——?)元封(?——808)子(7)南诏孝惠王寻阁劝(又名新觉劝、梦凑)生卒:778——809.11 32岁在位:808.12——809.11应道(809)子(8)南诏幽王劝龙晟生卒:798——816.2 19岁在位:809.11——816.2龙兴(810——816)荒淫无道,被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杀死弟(9)南诏靖王劝利晟(一作劝利)生卒:802——823.7 22岁在位:816.2——823.7全义(817——819)大丰(820——823)弟(10)南诏昭成王劝丰祜生卒:817——859.12 43岁在位:823.7——859.12保和(824——?)天启(?——859)子(11)南诏孝庄帝世隆(一作酋龙)在位:859.12——877.2建极(860——?)法尧(?——877)被俘,同年12月被杀子(12)南诏宣武帝隆舜(又名法)生卒:860——897 38岁在位:877.2[闰]——897 20年改国号大封民(一作大封人)贞明(878——?)承智(?)大同(?——888)嵯耶(889——897)清平官郑买嗣指使近臣杨登将其杀死子(13)南诏孝哀帝舜化贞生卒:887——902 15岁在位:897——902 5年中兴(897——902)为郑买嗣所杀大长和灭南诏南诏亡大长和(公元902——928年)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1)大长和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郑买嗣生卒:860——910 51岁在位:902——909.8 7年安国(903——909)子(2)大长和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在位:909.8——926 17年始元(910——?)天瑞景星(?)安和(?)贞祐(?)初历(?)孝治(?)子(3)大长和恭惠帝郑隆亶生卒:914——928 15岁在位:926——928 2年天应(927——928)被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所杀大天兴灭大长兴大长和亡大天兴(公元928——929年)又名兴源国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1)大天兴悼康帝赵善政生卒:?在位:928——929 1年尊圣(928——929)被废大义宁灭大天兴大天兴亡大义宁(公元929——937年)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1)大义宁杨干贞生卒:?在位:929——937 8年兴圣(930)鼎新(?)大明(931——937)被段思平废,干贞出家大理灭大义宁大义宁亡大理(公元937——1094年,共158年)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1)大理太祖圣神文武帝段思平生卒:在位:937——944 8年文德(938——?)神武(?——944)子(2)大理文经帝段思英生卒:在位:944——945 1年文经(945)弟(3)大理文武帝段思良生卒:在位:945——951 6年至治(946——951)子(4)大理广兹帝段思聪生卒:在位:951——968 17年明德(952——?)广德(?——967)顺德(968)子(5)大理应道帝段素顺生卒:在位:968——985 17年明政(969——985)子(6)大理昭明帝段素英生卒:在位:985——1009 24年广明(986——1004)明应(?)明统(?)明圣(?)明治(?)子(7)大理宣肃帝段素廉生卒:在位:1009——1022 13年明启(1010——1022)子(8)大理秉义帝段素隆生卒:在位:1022——1026 4年明通(1023——1026)禅位为僧侄(9)大理圣德帝段素真生卒:在位:1026——1041 15年正治(1027——1041)禅位为僧孙(10)大理天明帝段素兴生卒:在位:1041——1044 3年圣明(1042——?)天明(?——1044)荒淫被废(11)大理兴宗孝德帝段思廉生卒:在位:1044——1075 31年保安(1045——1052)正安(1053——?)正德(?)保德(?——1074)明侯(?)禅位为僧子(12)大理上德帝段廉义生卒:在位:1075——1080 5年上德(1076)广安(1077——1080)杨义贞反叛,杀之侄(13)大理上明帝段寿辉生卒:在位:1080——1081 1年上明(1081)禅位为僧堂弟(14)大理保定帝段正明生卒:在位:1081——1094 13年保立(1082——?)建安(?)天祐(?——1094)禅位为僧大中国代大理大理止大中(公元1094——1096年,共2年)(1)大中圣德表正帝高升泰生卒:?——1096 ?岁在位:1094——1096 2年上治(1095)还政于段氏大中国终后理(公元1096——1254年,共159年)(15)大理文安帝段正淳生卒:在位:1096——1108天授(1096)开明(1097——1102)天政(1103——1104)文安(1105——1108)禅位为僧子(16)大理宪宗宣仁帝段正严,又名段和誉生卒:在位:1108——1147 39年日新(1109)文治(1110——?)永嘉(?——1128)保天(1129——?)广运(?——1147)禅位为僧子(17)大理景宗正康帝段正兴生卒:在位:1147——1171 24年永贞(1148)大宝(1149——1155)龙兴(1155——?)盛明(?)建德(?——1171)禅位为僧子(18)大理功极帝段智兴生卒:在位:1171——1200 29年利贞(1172——1175)盛德(1176——1180)嘉会(1181——1184)元亨(1185——?)安定(?——1200)亨时(?)子(19)大理亨天帝段智廉生卒:在位:1200——1204 4年凤历(1201——?)元寿(?——1204)弟(20)大理神宗段智祥生卒:在位:1205——1238 33年天开(1205——1225)天辅(1226——?)仁寿(?——1238)禅位为僧子(21)大理孝义帝段祥兴生卒:在位:1238——1251 13年道隆(1239——1251)子(22)大理天定贤王段兴智生卒:在位:1251——1254 3年天定(1252——1254)1253.12出逃鄯阐(今昆明),次年春被俘蒙古灭大理大理亡。

南诏君主谱系

南诏君主谱系

南诏君主谱系南诏先民是彝族哎哺氏族分化出来的默部什勺氏族,从什默采到南诏蒙氏至舜化贞有父子承名的世序族谱共计70代。

什默采——默采诺——诺皤娄——皤娄阿武——阿武撮霭——撮霭诺舍——诺舍布——布启杜——启杜吾——吾毕余——毕余纪——恒卧苦——苦笃倭——倭雅厄——厄雅栋——栋厄毕——毕厄阿假——阿假厄日——厄日那待——那待米日——米日叟妥——叟妥博——博厄厄——厄厄偬——偬雅导——导诺投——诺投阿加——阿加启锁——启锁科——科阿独——独罗蒙——罗蒙咪可——咪可硕——硕牟吉——牟吉哺——牟德哺——德哺阿那——阿那古——古略阿度——阿度毕余——毕余厄厄——厄厄糜——糜雅余——余雅侯——侯德雅——德雅栋——栋阿娄——娄阿姆——姆赫哲——赫哲阿饶——阿饶妥俄——妥俄资——资吉朵——吉朵独——独罗牟——牟罗独(牟舍龙)——独细奴(龙伽独)——细奴阿罗(细奴罗)——阿罗盛(罗盛)——盛罗皮——皮罗阁——阁罗凤——凤伽异——异牟寻——寻阁劝——劝利盛——盛丰佑——佑世隆——隆舜——舜化贞在蒙确舍集团中,哀牢夷格沓部,即哀牢九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诺濮益体、朵鲁打略、惹雅堵嘎、甸体鲁觉、蒙格洛略等,均属地名,都在今云南省的大理州境内。

蒙确舍又别称“恒直’’即八诏,南诏蒙舍氏即蒙确舍之一。

以《彝族源流·罗纪源流》的罗纪即皮罗阁氏谱为:“什妥姆——什默采一一默采诺一一诺皤娄一一皤娄阿武一一阿武撮霭一一撮霭诺舍一一诺舍布一一布启杜一一启杜吾一一武毕余一一毕余纪一一恒卧苦一一苦笃倭一一倭雅厄——厄雅栋一一栋厄毕一一毕厄阿假——阿假厄日一一厄日那待——那待米日——米日叟妥——叟妥僰——僰厄厄——厄厄偬一一偬雅导一一导诺投一一诺投阿加一一阿加启琐——启琐科——科阿独一一独罗蒙——罗蒙咪可——咪可硕一一硕牟吉——牟吉哺——默德哺一一德阿那一一阿那古一一古略阿度——阿度毕余~一毕余厄厄——厄厄靡一一靡雅余——余雅侯一一侯德雅——德雅栋——栋阿娄——娄阿姆——姆赫哲一一赫哲阿饶——阿饶妥俄[啥益垢姆,同蒙确舍结为联盟,习蒙确舍之俗。

南诏、大理国“骠信”“摩诃罗嵯”名号探源

南诏、大理国“骠信”“摩诃罗嵯”名号探源

作者: 徐琳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民族语文
页码: 38-47页
主题词: 大理国;南诏王室;大黑天神;虎氏族;白语;“信”;综合研究;南海诸国;方言;异牟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纳西、傈僳、缅和白诸语言的读音、词序以及有关的史料的考证,认为“骠信”不是缅语的“骠王”,而是白语的,意为“白祖、白王”;“摩诃罗嵯”不是印度梵语的“大王”,也不是梵语的“摩何迦罗”、华语的“大黑天神”,而是白语的意为“蒙家虎氏族”。

“骠信”名号既适用于南诏国,也适用于大理国,而“摩诃罗嵯”仅表示蒙家虎氏族和图腾标志。

孙太初南诏、大理国号考

孙太初南诏、大理国号考

孙太初南诏、大理国号考唐、宋时期,蒙、段二姓,建国称王,先后垂五百六十余年。

称蒙氏之国为“南诏”,段氏之国为“大理”,已成习惯之词,而其确切的国号叫什么,还未见有人专门加以讨论。

史书对于南诏、大理国号,记载也多歧异,往往将地名、封号与国号三者混淆不清。

本文根据文物和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治蒙、段史的同志参考。

蒙氏建国号于何时,正史、野史和方志的记载不一致,当以正史所记较为可靠。

野史的记载,多半源于民间传说,或抄袭正史之说而加以附会臆改,不尽可信。

但“俗语不实,流为丹青”,其影响之广泛,远非正史所及,所以不可不辨。

野史于蒙氏之建立国号,都说始于细奴逻时,但名称各异。

李京《云南志略》云:“蒙氏名细奴逻,城蒙舍之陇于图而都之,国号大蒙,自称奇王。

云南建国称王始此,唐贞观三年也。

”张道宗《记古滇说集》云:“王孙名奇嘉者,以蒙号国也.”王格本《南诏野史·大封民国》云:“奇王蒙氏,始唐高宗永徽三年乃建都蒙舍,筑城龙图山。

贞观初灭南诏,号大蒙国。

称王僭号自此始。

“以建国号为“蒙”,始于细奴逻时,这是一种说法。

杨慎《滇载记》则说:“蒙氏始兴,曰细奴逻,九隆五族牟苴笃之三十六世孙也。

耕于巍山之麓,数有神异。

孳牧繁息,部众日盛,代张氏立国,号曰封民蒙氏,伪称南诏。

实唐贞观三年也。

”此说也是以建国号始于细奴逻时,惟“号曰封民蒙氏”,又称“南诏”,二名并举,殊为含混。

王崧本《南诏野史·建宁国》云:“张氏传三十三世,至张乐进求,一见蒙奇王有异相,遂妻以女,让位与奇王。

王姓蒙,名细奴逻。

遂灭张氏,号大封民国。

”此说与《滇载记》略同,而和同书《大封民国》条“号大蒙国”又自相矛盾。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蒙化府建置沿革云:“初,蒙氏细奴逻自哀牢徒居今府治之西北巃于图山,筑城立国,号蒙舍诏,即六诏之一也。

以其在诸部之南、又称南诏。

”正德《云南志》亦云:“号蒙舍诏,改称南诏。

”此以细奴逻建国号为“蒙舍诏”,亦称“南诏”,又是一种说法。

南诏十三代王

南诏十三代王

南诏十三代王南诏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初期,在云南洱海地区出现现了六个比较大的部落联盟,史称六诏,分别是蒙舍诏(今云南巍山南部、南涧大部及弥渡西部)、蒙嶲(方言sui)诏(今云南巍山北部、漾濞大部)、越析诏(今云南宾川)、邓赕诏(今云南洱源的邓川)、施浪诏(今云南邓川青索,又说在洱源三营)、浪穹诏(今云南洱源)。

在地理位置上,蒙舍诏在其他五诏的南部,又称为南诏。

南诏王族蒙氏乌蛮,是今天彝族的先民。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初年,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随父蒙舍龙就牧耕于今巍山巍宝山前新村,由此发展崛起。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细奴逻当上了蒙舍诏诏主,改国号为大蒙国,称奇嘉王。

细奴逻制定了“独奉唐朝为正朔”的正确政治路线,加强于唐王朝的联系。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王朝敕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经细奴逻、逻盛、盛逻皮至皮逻阁四代诏主南诏在巍山经营发展了90余年,为统一六诏、建立宏图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完成了统一六诏的丰功伟绩,因“破河蛮”有功,皮逻阁被敕封为“云南王”。

次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

南诏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地方民族政权。

隶属于唐王朝,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皮逻阁统一六诏后,南诏迅速强大,进而称雄于祖国西南地区。

其后阁逻凤、异牟寻、寻阁劝、劝龙利晟、晟丰佑、佑世隆、隆舜、舜化贞,共传位十三代,历经250多年,几乎与整个唐王朝相始终。

南诏最强时期,其疆城包括今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广西一部分,势力达越南、缅甸、老挝。

南诏的崛起和发展,为巩固祖国领土完整、加快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一代王:细奴逻(公元617——674年)细奴逻,又名独逻、独逻消,南诏第一代国王,生于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唐太宗贞观年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登上蒙舍诏(南诏王)诏主之位,改国号为大蒙国。

南诏大理国历史

南诏大理国历史

南诏大理国历史南诏大理国历史概述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各族聚居,名号繁杂,《新唐书·两爨蛮传》所谓“群蛮种类,多不可记”,确是实在的情形。

汉族进入云南,设置若干居住点,开始传播先进的文化。

战国时,楚将庄率兵略地到滇池,建立滇国,子孙相继称王。

苴兰城(昆明市附近)相传是庄所筑。

秦时常頞(音案àn)开辟五尺宽的道路,从蜀通到滇(诸葛亮始加宽路面)。

公元前一○九年,汉武帝遣将军郭昌灭滇国,置益州郡。

东汉增置永昌郡(治不韦,云南保山县北)。

诸葛亮平定南方,又增置兴古(云南马龙县)、云南(云南祥云县)二郡。

此后各朝陆续增置州县,扩大统治权,对非汉族的居民,都是采取诸葛亮“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施政方针,也就是“因其故俗,羁縻勿绝”,以求相安无事。

固然,某些族和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和文化都有所提高,但更多的族依旧是落后,甚至是非常落后。

六二一年,唐高祖置姚州(云南姚安县北),管羁縻州三十二。

六三二年,唐太宗置戎州(治僰(音伯bó)道,四川宜宾县西南)都督府,唐玄宗时,都督府管羁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县,后又增管至九十二州。

羁縻的意思是来去任便,彼此不相干涉。

这种羁縻状态,不利于落后各族,因为汉族统治阶级可以缓慢地伸展势力,安置州县,逼迫各族逐步后退。

反之,如南朝梁末,梁统治者退出云南,州县全为豪酋占据,也不利于各族民众,因为在州县恢复豪酋统治,增强落后势力,是一个退步。

唐天宝年间,云南成立南诏国,才改变了上述两种不利的形势,对各族民众说来,推动作用是不小的。

南诏是以乌蛮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

统一的政权,自然要削弱豪酋的分散割据势力;集合各族共同立国,自然要废除羁縻状态;抵御唐与吐蕃两个强邻,自然要提高本国的经济与文化。

经南诏以及大理前后五百余年的统治,国境内原来的落后面貌,有很大改变,经济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汉族的水平。

有些族虽然还保持所谓“故俗”,与南诏立国以前相比,数量却不是那么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

历史上的大理国:大理国历史介绍

历史上的大理国:大理国历史介绍

历史上的大理国:大理国历史介绍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937年-1095年,1096年-1253年)是位于中国云南周边地区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

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唐代时期西洱河地区的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国南诏。

唐末时期郑买嗣篡南诏建大长和。

经历了几十年战乱之后大理国于937年由段思平建国。

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1]。

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

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2]。

1253年,蒙古帝国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大理国灭亡后,蒙哥汗三年(1253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置大理路,辖境包括现今大理、洱源、巍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腾冲等地。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云南内地共设有助个府),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大理、祥云、宾川、洱源、云龙等县。

这当中,作为洱海周围的大理县也数易其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县,1913年改名大理县。

历史建国段思平先祖为武威郡人,始祖段俭魏,佐南诏大蒙国蒙氏为清平官,为东汉武威太守段颖的第17代子孙,六传至段思平。

思平为幕览(小府副将),后因战功,成为通海节度使。

公元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

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 ... 段思平。

在被杨干贞追 ... 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公元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3]。

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

阿奴律陀北讨——大理王国的耻辱城下之盟南诏王国在穷兵黩武中覆灭之后,云南大地便重回四分五裂的群雄割据状态。

大理段氏名义上虽继承了南诏的霸权和疆域,但实际上只是云南地的盟主。

缅甸蒲甘王朝开国之君阿奴律陀的北讨之役,就使得号称雄强的大理段氏之虚弱显露无遗。

这场战役之后大理虽然还延续了200年,但此战已经可以看作蒙古人攻灭大理之事的预演。

虚弱的云南霸主南诏王国灭亡后,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君权也在朝代更替的杀戮中日渐衰弱。

西南霸主南诏王国段思平建立大理国,除了联络诸多白族大姓之外,又暗中联系了滇东三十七部,向滇东黑爨等三十七部借兵,并发动各地的割据势力,最后组织大军攻破太和城,迫使大义宁国君主杨干贞出逃,建立新的王朝。

段思平是大理国的开国之君由于没有像南诏王国建立时经过惨烈的云南统一战争,大理国从一开始,就是各地割据势力的联合。

白族段氏只是作为各家族与势力的盟主,名义上执掌云南大地。

历代大理国主都试图强化集权工作,如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大理国主段氏联合三十七部出战滇东一些部落后,于石城(今曲靖市)会盟立誓,并颁赐职赏,立下了著名的"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大理国与东南的交趾相对峙但经过百年的统治,集权工作并无太大进展,大理国的统治反而日渐腐朽,甚至多次被新崛起的交趾欺凌。

交趾李朝建立之初数次征哀牢、伐哀牢,对哀牢山下段的"金齿白衣"(傣族)部落逐个进行蚕食吞并,最后将原属于大理国的哀牢地区(今越南莱州)全部蚕食吞并。

其间,大理国一度发大军讨伐交趾,反而被交趾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974年-1028年在位)打得惨败,李朝取得了"斩首万级"的战果,并得意地向北宋王朝献捷。

交趾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蒲甘王朝的崛起蒲甘王朝是缅甸古国骠国的继承者。

由于体量和技术上的差距,整个南诏时代,骠国一直处于被南诏完全压制的状态,但蒲甘人意识到大理国的虚弱后,决定对云贵高原上的霸主发起挑战。

南诏、大理国古王陵有关问题探析

南诏、大理国古王陵有关问题探析

南诏、大理国古王陵有关问题探析
杨延福
【期刊名称】《大理师专学报》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南诏大理国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政权,前后历史五百多年,产生过几十
代国王,这些国王的陵墓绝大多数不知在何处?成为南诏大理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谜。

本文从文献考释、田野考察等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总页数】3页(P7-9)
【作者】杨延福
【作者单位】云南省剑川县沙溪乡北龙行政村,云南大理6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89
【相关文献】
1.从碑刻铭文探析唐宋朝与南诏大理国文化的关系 [J], 朱香
2.南诏大理国的汉传佛教及其政治功能探析 [J], 雷信来;葛荃
3.白族家谱有关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史料探析 [J], 何俊伟
4.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认同教育的特征探析 [J], 田夏彪
5.古王陵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以国家重点文物高句丽太王陵为例 [J],
刘成禹;何满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唐代传入骠国乐的几个问题

关于唐代传入骠国乐的几个问题

交流之序幕,而唐朝时骠国乐的传入,是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诸多异域音乐之一,所
[ ]陈序经 : 《 � � 骠国考》 � � ,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编: 《 东南亚历史论丛》 第一集, 年。 [ ]范晔: 《 后汉书》 卷 , 《 陈禅传》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 —

海 交� � 史 � � 研 究 � 年第 期
页,中华 书局,
[ � ]欧阳修 � � � 、宋祁撰 : 《 新唐书》 卷 , 《 礼乐志》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 [ � � ]刘"等 撰: 《 旧唐书》 卷 , 《骠国传》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欧阳修 � � � � 、宋祁撰 : 《 新唐书》 卷 , 《骠国传》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阙名: 《 骠国乐颂》 , 《说郛》 宛委山 堂本,卷 有关缅 甸资料汇编》上册,第 ,转引 自余定 邦、黄重言 编: 《 中 国古藉 中 年。
[ ]阙名: 《 骠国乐颂》 , 《说郛》 宛委山 堂本,卷 有关缅 甸资料汇编》上册,第
,转引 自余定 邦、黄重言 编: 《 中 国古藉 中 年。
页,中华书局,
� � [ � ]刘"等 撰: 《 旧唐书》 卷 《德宗 本纪》 ,第 页,中华书局, 年。 [ ]王溥: 《 唐会要》 卷 ,第 页 ,中华书 局, 年。
页,中华书局,


关于唐代传入骠国乐的几个问题
贞元十七年(
) ,骠国王子舒难陀及两位大臣, “与乐工三十五人俱” 从骠国
都城室利差旦罗出发,取道南诏向成都。到成都后,受到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接 见。此事《新唐书 礼乐志》 记载“十七年,骠国王雍羌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陀
� 〔 〕 献其国乐,至成都,韦皋复谱次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 以献” 。 《 唐会要》 载: � 〔 〕 骠国“今闻南诏异牟寻归附,心慕之,乃因南诏重译,遣子朝贡” 。 从这也可看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