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学案1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三、知识链接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四、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水循环:水在各要素间不断地运动和转化,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

例如,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中的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变质、重熔再生和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3)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了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理解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问题。

(2)理解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大气与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进入水体,水体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形成了大气与水的循环。

2、大气与岩石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与岩石发生化学作用,改变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3、大气与生物大气为生物提供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大气的成分。

4、水与岩石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会改变岩石的形态和分布。

5、水与生物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水体的质量和循环。

6、岩石与生物岩石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生长的场所,生物的活动也会改变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7、土壤与生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养分和生存空间,生物的活动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

例如,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会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含沙量等,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

2、“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

比如,热带雨林的砍伐会导致气候变干、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各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知识链接】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①______、水、②______、生物、③______、地形等。

2.循环类型:④______、生物循环和⑤______物质循环。

3.循环目的:进行⑥______迁移和⑦______交换。

4.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⑧______和相互联系的⑨______。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__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⑪______,大气提供⑫______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⑬______及无机盐,通过⑭______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⑮__________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⑯______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⑰__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⑱____________的演化。

2.结果: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⑲______。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⑳____________的改变。

(2)变化【学习过程】探究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探究材料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方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长496.3千米,平均深度大约为5 000米,其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349千米,深1 800米)和秘鲁的科尔峡谷(深3 200米),是天然水汽通道。

高中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理解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作用。

认识某自然地理因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解析一些自然现象。

【教课重难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解析2、理解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因素自己没有的新功能。

【使用说明】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内容,依据导教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课内研究案。

〈注: 1. 限时 20 分钟、独立完成。

2. 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议论。

〉课后作业: 1、完美研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 3. 完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图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地理因素间进行着与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因素互相关系:地理因素经过、和等过程,进行着和,形成一个互相、互相、互相的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因为绿色植物可以进行,生物能改造圈、改造圈、改造圈。

二、地理因素间互相作用产生新的功能1、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2、功能:自然各地理因素经过物质和能量,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拥有一致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的发展演化是的,一个因素的演化陪伴着。

2、某一自然地理因素的变化,会以致甚至的改变。

3、在 ______ ____等地理因素中,和容易遇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由此引起其余因素发生变化;_____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课内研究案研究点一:联合教材86 页活动,读以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此图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此作用把地理环境中的和联系起来。

(2)箭头 a 表示植物叶片的作用;箭头 b、c 分别表示植物光合作用中汲取,开释。

(3)植物可以使土壤中物不停累积,质不停富集。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作用。

(4)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均衡等方面的作用可概括为(多选)()A.调理天气B.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D.涵养水源研究点二:阅读教材 87 页事例 2,试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解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致变化过程” 。

5.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导学案)-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5.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导学案)-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第 1 页 共 8 页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区域认知: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应用整体性思维来分析地理现象的本质.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能将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真正理解地理环境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1.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的理解;(重点)2.然地理环境系统整体性的演变:(难点)一、.自然环境的组成包括大气圈(图中____所示)、______圈(图中B 所示)、____圈(图中C所示)、土壤圈、______圈(图中D所示)、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温馨提示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每一要素都作为______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______和相互作用。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__________甚至______的改变。

③某以要素的改变,不仅会改变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容易导致改变。

(二)自然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统一的结和,产生效应。

(2)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取决于于各组分的和的协调性。

(三)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产生的,一般不会发生系统的演替。

(2)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时,系统结构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产生新的,形成新的。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利用自然资源、修复和改善。

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3、在资源开发的过程,要有综合的考虑和,正确处理与的保护的关系。

导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时: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能解释并绘制自然地理过程示意图,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和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

【重难点】1.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整体性功能。

【学法指导】1.收集信息渠道:教材、资料、地图册2.解决问题方法:图表阅读与运用、对比法、点拨法预习案通读课本内容,勾画要点知识,完成《高考领航》课前预习,用时15分钟。

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教材P85图5.1生物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完成活动题:探究点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完成活动题:探究点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完成活动题:训练案【巩固训练】1.近年来,珊瑚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

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此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复杂性2.下列叙述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C.围海造田,使海洋面积缩小 D.工厂排放污水,使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增加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C.植被茂密高大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风蚀严重③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破坏严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6.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

(2)图中A、B、C、D四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导学案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定位】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依纲梳理夯基础】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和等;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的整体。

1.表现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3.表现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我的问题是:【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分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高考试题】(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课时精练】1.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导致尼罗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减少,土壤盐碱化越来越严重,肥力日趋下降,三角洲海岸后退,沙丁鱼产量锐减。

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特征具有()A.整体性 B.差异性 C. 非地带性 D.地带性2.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将会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B.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CO2气体增多,气体增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C.长江中上游山区林木被大量砍伐,造成长江含沙量大增,下游河道变浅,洪水发生频率增高D.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许多地区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会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新课学习】知识点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主学习(课本P 92-93)⑴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⑵各要素相互关系:地理要素通过生物循环、 、和 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力交换。

⑶生物的作用: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 和氨。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 作用。

知识点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主学习(课本P 93-94)⑴生产功能①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

②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过 和 的交换,将生物、土壤、大气、水和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 。

⑵平衡功能平衡功能是指个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和 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 的能力。

☞例题演练图中若a 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⑴-⑵题⑴图示的含义是( ) 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C.光合作用D.化合作用⑵若a 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产生荒漠化B.易使黄土质地变松C.易产生水土流失D.易形成酸雨 ☞合作探究尝试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理解生物是怎样将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的?★必须填写:2016级 班 组 姓名知识点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主学习(课本P94-96)·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会伴随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甚至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一,生物和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95案例2,尝试从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它是怎样反应地理环境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的?2.阅读课本P96案例3,分析归纳。

⑴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有那些作用?⑵东北森林破坏对各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了哪些的影响?【自主演练】1.生物循环过程能够促使自然界的()①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②能量不断流动转化③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减少④二氧化碳和水不断增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水圈成分B.生物促进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C.生物的光合作用是其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D.生物促成了土壤的形成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4.下列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B.冬季海南岛气候温暖,而黑龙江却江河封冻C.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内流河多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

【高中地理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地理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编号:12 使用时间:主备人: 教研组长签字: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观察当地野外地理景观,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2.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

3.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4.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整体性原理及地理环境的演化。

学习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表现。

学习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表现。

预习案使用说明:1.课前用40分钟完成,交给小组长。

2.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

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有: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循环、循环和循环等过程进行迁移和交换,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主要包括功能和功能。

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和,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及营养盐。

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有明显差异。

如:坡地蒸发旺盛,缺乏,土层浅薄,土壤,土地生产功能,植被;平地水源,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功能,植被。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保持的功能。

如: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中。

或自然环境通过作用消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如地貌的侵蚀变化。

水与岩石间的导致了流水地貌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的,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如: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水土流失;土壤,植被;同时,大气也增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圈提供
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
产生有机物。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能量
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
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
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
个要素的演化.
(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况
的改变。

(2)变化:易受影响:生物要素、水;影响相对较小:岩石
【重点】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变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
演变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
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发展变化的,如黄
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变迁。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引起生态环境失调。

再如,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会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学习过程】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形成一个整体自然地理要素间通过循环、循环、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形成了一个相互、、的整体。

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①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②改造了大气圈: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现今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氮也有一部分来自作用。

③改造了水圈:改变了陆地水的,改善了陆地的状况。

④改造了岩石圈:参与一些岩的形成,加快了岩石的,促成了的形成。

总之,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活动:教材86页活动题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1、生产功能:指自然环境具有的能力,主要依赖于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活动:教材86---87页活动题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在无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自然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

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的演化。

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演化的一个方面。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状态的改变。

在各地理要素中,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是、;受人类直接影响较小的是。

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黄土高原为例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②水土流失是土壤、地貌、生物、气候、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水土流失——失去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地面侵蚀形成沟谷,地面被沟谷切割成;植被覆盖率;地方气候;河流含沙量,河流携带的泥沙在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导学案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导学案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在一起,而是通过自然界的四大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力交换,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互相联系的整体,这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了解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阅读85页“生物循环”,思考86页活动题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功能※二.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阅读87案例1:2..举例说明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 (1)热带雨林破坏 全球变暖 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案例3:(2).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

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分析这些影响,并把分析的结果填在空白处。

(课本P95“活动”)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描述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 、、 和 )的内在联系。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 状态的改变。

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特点。

【案例4】:我国西北地区的整体性描述。

(根据第一个知识点中介绍的各要素作答)答案: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稀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河流多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其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大。

巩固练习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A .彼此孤立存在的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D .彼此间杂乱无章的2.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A . 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 . 踞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 .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读下图,回答第3题3.a 、b 、c 、d 分别代表四种植物形态,其中反映骆驼刺、荷花、热带雨林特点的是A .a 、d 、cB .d 、a 、cC .c 、d 、aD .d 、c 、aa b dc4.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5.“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A.整体性B.地域差异C.地带性D.非地带性6.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7.四大圈层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有①大气循环②水循环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④地壳的物质循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8.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9.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0~1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1、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教学过程】:投影图片泰宁金湖景区风光、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讨论: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图中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教师小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

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引入新课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过渡】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特征,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doc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doc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编制人:车子文 徐仰理 审核人: 审批人:【使用说明】1.先结合自主学习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用红笔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并记忆相关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内相互学习,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3.五分钟完成【当堂检测】题目。

[学习目标]1.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并掌握其表现。

2.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一.自主学习 [导学提纲]内容及要求:自主预习课本P85—90的相关内容,对重要内容和疑难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

(10分钟)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标出并记住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

了解生产功能表现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平衡功能表现在保持地理环境要素性质的相对稳定。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都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某一要素受外界影响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拓展】P85案例1 生物循环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养分,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长成果实),被各级动物食用,同时,植物的秸秆、动物死后被微生物分解(腐烂过程就是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最后又回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可以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参照课本P85进行详细了解)①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②参与水循环,改变陆地水成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主备人:李晓东审核人:李玉嘉校对人:白云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四、基础梳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相互、相互,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地理要素通过、和等过程进行着和。

3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作用。

4、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和氨。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的作用。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是的重要表现形式。

2、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是和。

五、课时训练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1)――(2)题1、该图示的含义是() 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 C、光合作用 D、化合作用2、如a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易产生荒漠化B、易使黄土质地变松C、易产生水土流失D、易形成酸雨3、生物循环过程能够促使自然界的()①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②能量不断流动转化③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减少④二氧化碳和水不断增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水圈成分B、生物促进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C、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D、生物促成了土壤的形成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6、下列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B、冬季海南岛气候温暖,而黑龙江却江河封冻C、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内流河多→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D、赤道地区降水多,气候温润;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候炎热;极地地区降水少,气候严寒。

2012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2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联系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过程;
了解水土流失过程,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联系运动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学习重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
【学习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案例法
【课前预习】
1.(1)地理环境是由、、、、等要素组成的。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相互,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运动和交换。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的协调一致;(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既“”;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其他区域。

3.地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和运动来实现的。

其中,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

【课中学习】。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O 2 CO 2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编号:015制作: 审核: 使用时间:2014年12月23日【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了解自然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掌握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是统一的演化过程,学会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学习重、难点】1.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分析。

【基础知识梳理】 预习案【自主学习指导】本节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并且一个要素的演变伴随着其它各个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通过阅读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性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 、 、 、 、 、 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通过 、 和 等过程,进行着 和 ,形成了一个 、 、 的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 。

3.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 、 和 ,没有 和 。

大气中的氧气来自 ,部分氮气也来自于 。

4.生物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了 。

5. 加快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是指 。

2.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 ,大气提供 和 ,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 及 。

光合作用通过将 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 。

探究案【合作探究】(课内探究一)教材86页 图5.2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1.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 水在个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3. 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对点训练1 图中若a 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1)――(2)题1.该图示的含义是 ( )A 呼吸作用B 分解作用C 光合作用D 化合作用2.如a 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易产生荒漠化B 易使黄土质地变松C 易产生水土流失D 易形成酸雨(课内探究二)读图5.3“黄土高原景观”,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导学案
编写人:沈平编写时间:2015.3.26 审核:李文国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方法。

2、能举例说明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重点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学法指导:记诵、读图分析、收集资料、归纳整理、小组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自然地理环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理要素组成。

2、地理环境各地理要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形成一个、和的整体。

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阅读教材P85案例1,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
①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没有氧和氮。

大气中的来源于植物的,大气中的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②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生物通过过程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③改造岩石圈,促进的形成:有些沉积岩是由生物残骸堆积形成的,如、等;陆地上的生物活动加快了岩石的,促进了的形成。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1)变化性: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___________,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2)统一性: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______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_____和_____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____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课堂探究:
1、读教材P86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2、阅读教材P86-87“活动”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藏羚羊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2)藏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稳定的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3、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回答问
题。

(1)分析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多选)(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当堂检测:
1、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有()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C、生物制约着地理环境
D、动物的迁移作用
2、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被称为( )
A.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物质的迁移 C、生物循环 D、能量流动
3、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
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有( )
①平衡功能②生产功能③自净功能④新陈代谢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C、水土流失不会导致地方气候的变化
D、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统一变化的过程
6、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热带雨林被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B、我国华南地区较炎热,华北地区较温凉
C、秦岭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于北坡
D、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高度低于北坡
7、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

这种自然地理特征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D、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三峡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洪涝灾害多发
B、污染加
C、生态失调
D、全球气候变暖
归纳小结:
课后巩固: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
回答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
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读下表,回答3~4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4.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大气污染严重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10.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反思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