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精品教案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20千米左右的厚度中,如果我们按照空间位置的不同,还可以把生物圈分成几个圈层呢?
学生回答交流。
锻炼学生识图能力,以及提取信息能力。
【总结】我们来汇总一下同学们所说,生物圈的范围其实就包括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如果更确切来说的话应该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讲解】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及特点和功能。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推测生态系统的类型。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以及教材的介绍,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
2.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什么?
3.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分析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强调】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交流。
【展示图片】岩石圈的表面。
【讲解】岩石圈是由地球表层的固体成分所构成,在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岩石圈的表面生活着哪些生物?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交流。
【强调】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以及人类的“立足点”。
环节三
讲授新课:
生态系统的类型
【播放视频】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展示图片】淡水生态系统。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能力。
【讲解】淡水生态系统的形成、特点及作用。
【展示图片】农田生态系统。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能力。
【讲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强调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展示图片】城市生态系统。
【提出问题】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谁起到了重要的支配作用?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教育理论指导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理论,有效学习是个体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学应通过设置问题解决活动来激发学生思维,形成对知识结构的深刻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互动和社会化的实践环境,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知识内容的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这两条要求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打基础,而后者是本节乃至本章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一要理解生物圈是生态系统,其内涵是: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在空间上是分开的,看似互不相干,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个整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特点与生态系统的概念完全吻合,因此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二要理解“最大”,其内涵是:生物圈的范围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生物分布的空间,涵盖了地球上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恰当地引导可以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精选5篇)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篇11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能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描述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描述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且唯一的家园,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并回顾: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和是什么?从而引出生物圈的定义。
新知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教师活动】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吗?生物在地球圈层中是如何分布的?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补充: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这一薄层的区域内,却生活着各种各样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学生活动】体会地球之大、生物圈之小。
【教师活动】展示生物圈的范围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在这约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成几个圈层呢?【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常识,推测出生物圈可以划分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推测作出评价。
紧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三个圈层中的生物因素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活动】思考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生物因素的特点。
讨论结束后,学生概括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生物因素的特点。
1.大气圈的底部组成: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生物: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水圈的大部组成: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生物:鱼、虾、藻类等水生生物。
大多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说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
3. 说明生物圈的范围。
4.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尝试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教学难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教学准备1.教师:幻灯片、音乐片段、视频片段。
2.学生:课前预习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课前我们预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现在老师播放几段歌曲,你猜猜歌曲中唱到了哪个生态系统?(学生抢答,班长记录)歌曲片段:大海呀故乡,赤足走在田埂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森林之歌;崔健摇滚这世界变化快――城市生态系;洪湖水浪打浪――湖泊生态系。
【设计意图】:用音乐导入,让学生抢答,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歌里唱到的这些生态系统都有什么特点呢?比如说……(抓住每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特色进行提问)3.学生活动:依照预习内容能回答出每年能为地球提供70%氧气的是海洋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15分钟)1.教师提问:虽然各个生态系统特点分明,但是这些生态系统之间有没有联系呢?2.学生活动:阅读P30资料分析,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教师重点引导:河流蒸发的水分可以飘到森林形成降雨并被森林强大的根系留住――生态系统之间有物质循环;河流中的水草等植物和森林中的各种植物还可以被其他动物利用,也可以被人类利用――生态系统之间有能量流动。
)3.教师进一步提问:假如农田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污染的只是农田生态生态系统吗?4.学生活动:被农田污染的粮食、蔬菜等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同时污染还会造成河流的水质下降甚至变臭,影响河流中的生物(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食物链,可以展开讨论)生存,污染物随着雨水进一步还会污染海洋,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使整个地球都会受到影响。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孙偲艳一、教材分析: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活动,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来开始生物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保护生物圈的意识难点: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收集生物圈的资料,制作课件。
2、情境导入出示课件,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观,引起学生注意并欣赏。
3、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的结构 通过展示的课件,引出生物圈的概念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图画讨论一下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课件展示各生态系统并总结特点。
分布、 特点、 植物、 动物、作用等方面例:森林生态系统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方。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处于稳定状态。
植物:以乔木为主,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的地方,所以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作用:1、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业产品2、改善生态环境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提出问题,首先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区别在于哪里?(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数量多,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有“绿色水库”之称。
初中生物_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三节,本节课是从多个角度分析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这里的家,运用得比较贴切、形象,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学生才能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1.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逐多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六、课后反思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
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精选7篇)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精选7篇)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1一、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说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知识要求: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2. 能力要求: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1. 重点: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 难点:学生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资料,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2分钟)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师:同学们,看ppt上的图片,这是什么啊?生:地球。
师:对,在浩瀚的宇宙里,有一颗,也是现在能发现的唯一一颗美丽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她上面70%覆盖着海洋,所以在太空遥望她就像一颗蓝色的水晶球。
2.正式上课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生物圈(师板书生物圈的概念)师:对,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那么生物圈的具体范围包括??为什么我们不说地球就叫生物圈呢?翻到书的2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交流。
(板书:生物圈的范围)好,你起来说说。
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师:好的,非常不错,请坐。
这位同学看书看得非常仔细呢。
以海平面为界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也可深入10千米左右,总共也就20千米的厚度。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使学生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由。
3.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由。
教学难点: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2.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解释生物圈的定义,阐述其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介绍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陆地生态系统。
3.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由:通过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面积和生物多样性,说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强调生物圈中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介绍其特点和生物圈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填空题:(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面积约为______。
2. 选择题:A. 森林生态系统B. 银河系C. 海洋生态系统D. 太阳系四、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观察和研究,了解其特点和生物圈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练习完成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
2. 理解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户外考察,评估学生对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的理解。
3.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情况,分析其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圈的知识,如通过提问“生物圈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圈中的生态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3.生物圈对人类和生物有什么重要性?
4.请举例说明生物圈中的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能够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结构和特点,了解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3.掌握生物圈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了解生物圈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首先详细讲解生物圈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具体内容包括:
1.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物圈的结构:生物圈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个部分。大气圈包括地球表面以上的空气层,水圈包括地球表面及地下的水资源,岩石圈包括地球表面的岩石、土壤等。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4.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想一想,议一议”内容,思考:在其他洲施用的农药DDT,怎么会出现在遥远的南极洲动物的体内呢?探究新知一、生物圈的范围[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26~27页内容,思考并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地球上适合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作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与其的总和。
(2)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千米左右的深度。
(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水圈的和岩石圈的。
(4)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5)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
[合作探究1](1)在水圈中,为什么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2)人类的“太空之旅”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自主学习2]观看视频后,阅读教材第28~29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生态系统的类型有、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2)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森林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之称和“地球之肺”之称。
(3)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之称。
(4)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地区,年降雨量,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草原在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
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
(6)城市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消费者主要是,而不是野生动物。
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
[合作探究2](1)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比较,哪一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强?为什么?(2)教材中所列生态系统中哪些属于陆地生态系统?哪些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主学习3]自学教材相关内容,说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3.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②学生设计: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可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生态系统的类型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②教师播放影碟。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①游戏:我爱我家。
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家”。
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片、视频片段。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收集生物圈、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
收集生物圈、生态系统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问题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物圈?根据问题导入本节课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回忆、思考、回答。
联系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
学生自主预学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给予学生8分钟自主预学,巡视,观察学生有疑惑、困难的地方。
阅读教材26—31页,勾画关键词句,完成预学检测。
学生小组核对答案,展示。
学生预学,初步了解本节内容。
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提出问题:在这20千米的厚度当中,我们可以把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呢?每个圈层生活着哪些生物?出示课件:生物圈的范围,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总结生物圈的范围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合作布置任务,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总结不同生态系统的分布、生物种类、作用、特点。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28-29页,小组讨论:不同生态系统的分布、生物种类和作用或特点。
(6min)小组展示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是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呢?提出问题: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6min)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目的。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本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等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例与时事,在前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资源的呈现,深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使其进一步理解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成为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科学思维1.描述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归纳各类生态系统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举例说明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探究实践1.实地调查校园附近(如河流、湿地、公园等)的生态系统。
2.从非生物因素、地域关系、生物角度,分析实地调查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
态度责任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无论是生活在繁华喧嚣的城市,还是生活在悠然静谧的乡村,蓝天白云,鸟语花香,都会使我们心情愉悦。
我们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除了生物圈外,地球上没有更大的地方适合我们生活,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物圈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26~27,思考:(1)生物圈的范围是怎样的?(2)大气圈的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3)一切陆生生物和人类的“立足点”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田俊慧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这里的家,运用得比较贴切、形象,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感性的,知识影响是理性的,理性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
所以情感培养应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弄清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才能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所以“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以及“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应该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到地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各方面的资料,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刚开展探究活动,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四、教学策略
对“生物圈范围”的学习,组织学生对生物圈的层次结构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弄清楚地球上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然后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本节的重点,这对诠释“家”的含义很重要。
通过教科书上的6幅图片,再结合课前师生收集到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资料的处理能力。
然后进行归
纳和总结,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目前人类只有生物圈一个家,我们应该爱护它,进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五、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所以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
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有一个蓝、绿、白相称编织成美丽图案的地球,悬浮在茫茫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充满生
机勃勃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于是,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
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众所周知,信息能力是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培养信息能力就是实现搜集信息与课程整合,即: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
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我的引导答疑,最终弄清动植物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等,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可见想象力能锤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对造就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它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比如学生在角色扮演结束时,我提出了一个超越性的问题:我们人类主要生活在哪一个圈层?学生回答:岩石圈。
然后接着问:人类的活动仅仅局限于岩石圈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到大气圈或水圈中呢?学生踊跃回答:我们可以乘宇宙飞船到大气圈,坐潜水艇到水圈。
我对学生给予了及时的评价,让他们有一种兴奋和喜悦。
然后接着说:可以看出,人类可以借助自己的智慧突破自然的限制。
请同学们继续想象,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呢?学生虽然众说纷纭,见解不一,但是从课堂的气氛中足以看出他们积极主动、乐于参与,经过学生相互点评后我总结道:人的智慧虽然伟大,但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那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都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呢?解惑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
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点评: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注意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新课程理念渗透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诱导、指导的主导地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具体体现如下:
1.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况,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上课伊始,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角色扮演体验成功、喜获新知
角色扮演比较适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张扬个性,使其在合作学习中展露自己的才华,这既是表演者成功的体验,也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培养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获取新知及思辨与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了解,以便因材施教。
3.分析资料、培养能力、主动探索新知
在此教学环节中,注重了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主体得到了发挥,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决策意识、团队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力求体现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
整个教学过程不是以学会生物学知识为主,而是以人为本,注重了学习兴趣、过程和动机,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点评:吉林松原市第一高级中学姚树丛】。